诗文库 序
小雅·鱼藻之什 鱼藻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一章)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二章)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三章)
按:鱼藻三章,章四句。
歌(《诗纪》作幽歌。) 西汉 · 刘友
《汉书》曰:孝惠时。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谗之于太后。太后怒。召赵王置邸。令卫围守之。赵王饿。乃作歌。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
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
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
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汉书》高五王传赵王传。《史记》吕后本纪。《乐府诗集》八十四。《诗纪》一。又《御览》百五十一引危、妃、恶、寤四韵。)。
长安为尹赏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交通轻侠。藏匿亡命。长安中奸猾浸多。群辈杀吏。受赇报仇。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收捕轻薄少年恶子。得数百人。内穴中。覆以大石。百日后。令死者家自发取。亲属号哭。道路歔欷。长安歌之曰:
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汉书》尹赏传。匡谬正俗五。《诗纪》八作尹赏歌。○逯案。死与尸通。)。
长安百姓为王氏五侯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成帝河平二年。悉封舅大将军王凤庶弟谭为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时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罗钟磬。舞郑女。作优倡。狗马逐驰。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百姓歌之。言其奢侈如此。案。高都、外杜皆长安里名。
五侯初起。
曲阳最怒。
坏决高都。
连竟外杜。
土山渐台西白虎(○《汉书》元皇后传。水经渭水注。《文选》十四征赋注。《御览》六十二、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八作五侯歌。○此歌末句西字上。水经、《文选》注及《御览》并有象字。案《汉书》。曲阳侯第土山渐台类白虎殿云云。似原有象字。今本《汉书》盖脱。当据补。)。
长安谣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成帝初。丞相御史条奏石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病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长安谣云。
伊徙雁。
鹿徙菟。
去牢与陈实无贾(乐府作价。○《汉书》佞幸传石显传。《御览》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八。)。
更始时南阳童谣 汉 · 无名氏
续《汉书》曰:更始时南阳有童谣曰云云。是时更始在长安。世祖为大司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并谮专权。故谣妖作也。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是更始之不谐。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兴。
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续《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光武纪注。《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南阳童谣。《诗纪》八。)。
马廖引长安语(《乐府诗集》作城中谣。《诗纪》同。) 汉 · 无名氏
押陌韵
《后汉书》曰:明德皇后既立。躬履节俭。事从简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长安语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玉台新咏一作汉时童谣歌。《类聚》四十三。《御览》四百九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七。《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八。又《御览》三百六十四引额一韵。八百十八引帛一韵。)。
长安为张竦语 汉 · 无名氏
《汉书》曰: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进攻宛。不得入而败。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王莽赦弗罪。竦为崇作奏。莽大说。后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
欲求封。过张柏松。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汉书》王莽传。)。
更始时长安中语 汉 · 无名氏
东观《汉记》曰:更始在长安。所授官爵皆群小贾人。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
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类聚》四十五。《白帖》十二。《御览》九十、二百三、四百九十五、九百二。又《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九作灶下养。)。
长安为王吉语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汉书》曰:王吉少时。居长安。其东家有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以啖吉。吉知而去妇。东家闻。欲伐其树。邻里止之。因请吉还妇。里中为之语曰:
东家有树,王阳妇去。
东家枣完,去妇复还(○《汉书》王吉传。《类聚》八十七。《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二十一、九百六十五。《诗纪》九作东家枣。)。
初平中长安谣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阳韵
《后汉书》曰:初平四年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今耆旧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朕甚悯焉。其依科罢听为太子舍人。注引刘文献帝纪曰:时长安中为之谣曰:
头白皓然,食不充粮。
裹衣蹇裳,当还故乡。
圣王悯念,悉用补郎。
舍是布衣,被彼玄黄(○《后汉书》献帝纪注。)。
闾里为楼护歌 汉 · 无名氏
押庚韵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母死。送葬者致车二三千两。闾里歌之曰:
五侯治丧楼君卿(○《汉书》楼护传。《诗纪》八作楼护歌。)。
长安为韩嫣语 汉 · 无名氏
押寒韵
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长安为之语云云。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所落。便拾取焉。
苦饥寒。逐弹丸(○西京杂记四。《白帖》十四。《御览》四百九十六、七百五十五、八百十一。《诗纪》九作逐弹丸。)。
长安为萧朱王贡语 汉 · 无名氏
押寒韵
《汉书》曰: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云云。言共相荐达也。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汉书》萧育传。风俗通穷通篇。《类聚》二十一。《初学记》十八。《白帖》十。《御览》四百十、四百九十五。)。
吏民为赵张三王语 汉 · 无名氏
押阳韵
《汉书》曰:王吉子骏。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
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又王吉传。《书钞》三十九。《类聚》六。《白帖》二十一。《文选》十潘安仁《西征赋》注。《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五作三王。)。
长安为谷永楼护号 汉 · 无名氏
押屑韵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者皆竦。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
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喉舌(○《汉书》楼护传。《书钞》百三、百四。《类聚》三十三、五十八。《御览》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诗纪》九作谷楼。)。
京师为杨政语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
说经铿铿。杨子行(○《后汉书》本传。《书钞》一百。《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杨子行。)。
京师为祁圣元号 汉 · 无名氏
押元韵
东观《汉记》曰: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京师号曰:说经铿铿杨子行。论难云云。
论难僠僠。祁圣元(○《御览》六百十五。)。
长安中谣 汉 · 无名氏
押有韵
《列仙传》曰:阴生者。长安中渭桥下乞儿也。常止于市中乞。市人厌苦。以粪洒之。旋复在里中。衣不见污如故。长吏械收。系著桎梏。而续在市中乞。又械欲杀之。乃去洒者之家。室自坏。杀十馀人。故长安中谣曰:
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御览》作忧。○《列仙传》下。《搜神记》一。《御览》八百二十七。《诗纪外集》一。)。
相逢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一曰相逢狭路间行。亦曰长安有狭斜行。乐府解题曰:古词文意与鸡鸣曲同。晋陆机长安狭斜行云。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则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无所措手足矣。唐李贺有难忘曲。亦出于此。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镫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玉台作未遽央。匡谬正俗同。《类聚》作调弦未遽央。乐府注云。一作调丝未遽央。○玉台新咏一作相逢狭路间。《乐府诗集》三十四。广《文选》十二。《诗纪》六。《类聚》四十一引车、家、忘、堂、煌、郎、光、傍、鸯、黄、堂、央十二韵。《初学记》十八作古乐府诗。引忘、堂、倡、煌、郎、光、傍七韵。《文选》十四舞鹤赋注作古乐府。引堂、倡二韵。二十二古意酬到长史注引郎、傍二韵。《御览》百七十六作古诗。引堂、煌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