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青云驿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岧峣:山峰高耸貌。)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青云路,若望丹霞(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将军庄蹻,溯沅水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牂牁国。”),蒙茸大如羝(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有驿名青泥(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玉版金字题(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柔颜尽如荑(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获麟书诸册(“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醢为臡(“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凤皇占梧桐(“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麛:幼鹿。《礼记·内则》:“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冠履宁甚暌(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好车马(“”句: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于陵亲灌畦(“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在梁”二句:《诗··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程番遗爱图 明 · 李东阳
 押寒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九
贵州有府名程番,天子命置新流官。
邓侯佩印出九寺,五马遍历千巑岏。
诸夷异姓十七种,始识汉节瞻衣冠。
喜有锡赉怒有罚,顷刻号令随毫端。
坐令府藏足贡赋,野少劫掠无饥寒。
邓侯去郡民拥道,力挽飞棹回奔澜。
舟行欲动掣不动,咫尺如度百丈滩。
攀辕卧辙古亦有,夷夏之治孰易难。
谁图䌽笔遗冰纨,彼夷之酋宋与安。
侯名去比雪山重,远道未觉行囊单。
侯今出佐六州伯,舍舟跃马复据鞍。
明年持此向齐鲁,应有东人为聚看。
云南巡抚谭尚忠贵州巡抚额勒各报麦收均有九分有馀诗以志慰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七
极遥云贵报来迟,均穫九分仍胜之谭尚忠云南省二麦蚕豆俱已登场内麦豆并种之邓川等八州县高下俱收成十分蒙化等二十七厅州县低下十分高阜九分永北等二十四厅州县县丞高下俱收成九分安宁等十州县州判低下九分高阜八分祗种二麦之中甸等十一厅州县州判低下九分高阜八分祗种蚕豆思茅一厅低下十分高阜九分通省合计实得九分有馀其沿边各土司境内麦豆亦合计八分有馀等语又据额勒贵州省二麦收成十分者贵阳等二十八处九分者南龙等四十四处八分者永宁荔波二处牵算通省收成实获九分有馀等语)
彼各其疆固已幸,吾当通计更生寅。
大都中稔合天下(今岁各省奏报麦收多在八分以上七分者仅广西一省九分以上者山东四川及云贵共四省虽不能一律上丰而以天下合计则已称中稔何敢犹存未足之见耶),滋切秋收冀寸私。
满则损招谦受益,惕然惟日励夔夔。
十三日贵州布政使贺长庚湖南巡抚姜晟各报得雪诗以志事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六
同日黔疆楚省报贵州湖南两省奏报得雪恰于是日同到),应期得雪利民深。
虽然各界殊敷泽(据贺长庚贵州省城十月二十日后寒气严凝二十四日亥时起至寅时止雨后瑞雪缤纷约积寸馀高阜平畴均沾润泽并据大定水城丹江威宁毕节各县先后禀报十月二十二三及二十六七等日俱得雪泽一二三寸不等豆麦荍足滋培长又据姜晟湖南省城入冬以后雨晴相间寒燠咸宜自十月十九日大雪节气候凝寒浓阴密布二十四五两日辰州郡城得雪二寸许旋据辰州属及附近之永顺沅州二府所属沅陵泸溪芷江黔阳保靖龙山等县陆续禀报均于二十四五等日得雪二三四五寸不等麦苗得此滋培根荄益资固结且三郡贴近苗疆瑞雪先沾实堪志庆)总属宜农似霈霖。
云厚是朝望同笃,晴开傍晚惜难禁京师本年夏秋雨水沾足入冬后虽晴霁经时地土尚为滋润是日早间阴云层布大有作雪之意傍晚微飘雪点旋即开霁殊觉可惜虽现在甫过长至尚非亟盼之候然当此酿雪未成不能不即廑望泽)
知时尚远弗愁可,时远先愁仍本心。
四川布政使林俊奏报连次雪泽优沾情形诗以志事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六
嘉平度朔日犹长,雪略迟知尚未妨。
却是先忧每已切,况频吉兆报他方(自孟冬以来各直省报雪之摺陆续递到如山西省太原平阳潞安汾州朔平宁武泽州蒲州八府解绛霍隰四直𨽻州属及归绥道属各厅于九月下旬十月初间先后得雪直隶省保定永平宣化河间正定顺德承德各府属赵州深州定州顺天所属之保定等县于十月中旬下旬十一月初旬先后得雪河南省开封归德河南汝宁南阳陈州各府属许汝陜各直𨽻州属均于十一月初旬得雪云南省城及附近各属并贵州省贵阳铜仁思州都匀黎平安顺等府属均于十月下旬得雪湖南省辰州沅州永顺等属于十月下旬得雪甘肃省兰州平凉宁夏甘州等府属肃州泾州直隶州属于十月初旬中旬下旬先后得雪陜西省西安同州凤翔乾州等属于十一月初旬中旬先后得雪江苏省徐州海州淮安扬州江宁松江常州太仓府州安徽省颍州凤阳安庆泗州等属均于十一月初旬中旬先后得雪浙江省城十一月中旬得雪江西省九江南昌抚州瑞州等属于十月下旬得雪山东省登州莱州青州武定兖州沂州曹州济宁府州属于十月初旬十一月初旬先后得雪湖北省之郧阳襄阳等府属于十一月初旬得雪通计各省普被祥霙实为来岁占丰吉兆)
兹披川奏真堪慰(兹据林俊奏川省入冬以来雨旸时若堰水充盈春花早已出土现俱发荣滋长正赖雨雪沾濡节据成都府属之华阳简州新繁新都等州县潼川府属之中江三台资州及所属之资阳内江雅州府属之雅安荣经等州县具报于十月十八至二十六等日先后得雪一二寸及三四寸不等又夔州府属之奉节巫山叙永厅及所属之永宁县并打箭炉会理州石砫厅忠州松潘厅杂谷厅汶川保县十月初五日初十二十一二等日连次得雪积厚二三寸及四五寸不等土膏润泽麦苗菜豆青葱长发粮价中平农民欢庆洵堪志慰),益念春膏盼不遑。
八府民安三𠞰逆四川省共辖十一府现惟顺庆府属之渠县仪陇营山邻水大竹广安等六州县保宁府属之通江巴州二州县夔州府属之开县大宁二县有贼窜扰其成都叙州龙安重庆宁远雅州潼川嘉定等八府及资州等九直隶州并叙永松潘等厅均各照常宁谧现据明亮等奏报将陜境汉中一带窜匪逼入川境吉林黑龙江等处劲兵云集四面攻围惟望将各路贼匪悉数歼除擒获王廷诏李全姚之富齐王氏高均德王三槐徐添德冉文俦罗其清陈崇德亮公各逆首按名骈戮俾阖境臻宁谧伫盼尤切),更廑捷牍庆时康。
降旨昨年征缅官军所过省分各赐十万金以示体恤滇省则仍如去岁例所过州县及永昌府属全行蠲免正供诗以志事乾隆戊子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
缅寇昨弗靖,有征不可恕。
三千发禁旅,撰吉从京去。
供亿动正帑,毋累闾阎遽。
惟是途阻修,有司恐迟误。
夫马出乡间,岂免稍资助。
咨询各督抚,兹始悉其故。
豫省经理善,原知津贴数。
八万六千馀,民蠲佐和雇。
馀或称减斯,馀或称不预(朕以各省供应兵行正帑奏销之外必有闾阎帮贴之事因降旨各省俾据实奏闻兹方世俊覆奏湖南所用民资实数八万四千馀定长湖北省则五万五千馀方观承奏直𨽻省止一万五千馀皆较河南减少而良卿奏贵州省俱由乡保措办地方官不预其事无凭稽覈夫地方官不预则蠹役侵蚀必益累民当经批饬交议并通谕各省)
减斯苦官赔,不预利役蠹。
均非诚实心,体予勤恤虑。
絜矩有良方,各赉十万足。
举多尚过之,于与戒靳固。
仍令善承宣,实惠被黎庶。
滇南例去岁,全免今年赋。
奠外先安内,国帑正充裕。
俾民不知兵,如从衽席度。
伫待大功成,佳音传露布。
再叠前韵二首 其一 一九六九年 清末至现当代 · 林仲姚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林仲姚选集
十年顿改旧容颜,几度沉思几度看。
远岫嶙峋当户峙,小楼寂寞养生残。
种从安石传华夏,花并酴醾酴醾:花名,亦有因颜色似酒,故从西部以为花名,产于陕西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却冱寒(冱寒:寒气凝结,谓极为寒冷。)
不待清和偏早放,惜无彩笔绘青丹。
狱中记聂不清1961年 现当代 · 聂绀弩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偶敲料子作琴声,满口柴胡聂不清。
西楚霸王贵州死,南宁地主蟒蛇生。
三千天下家门谱,八百山东子弟兵。
扪虱纵横群侧耳,隔窗行政亦偷听。
五言早秋仪鸾殿侍宴应诏 初唐 · 杨师道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秋气洒云景,高弦韵早风。
雕梁尚飞燕,洛浦未惊鸿。
水泛芙蕖影,桥临芳桂丛。
称觞奉高兴,长愿比华嵩(见清末贵阳陈田影刊日本尾张国真福寺藏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
五言塞外同赋山夜临秋以临为韵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押侵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边城炎气沉,塞外凉风侵。
三韩驻旌节,九野暂登临。
水净霞中色,山高□(下半字原卷缺。似为「云」字)里心。
浪帷舒百丈,松盖偃千寻。
毁桥犹带石,目阙尚横金。
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峰阴。
连洲(《初学记》卷三「洲」作「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早花初密,晚叶未疏林。
凭轼望寰宇,流眺极高深。
河山非所恃,于焉鉴古今(见贵阳陈田影刊日本尾张国真福寺旧藏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
五言早秋侍宴应诏 初唐 · 朱子奢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殿阁炎光尽,池台爽气归。
荷香风里歇,树影日中衰。
蝉声出林散,鸟路入云飞。
承恩方未极,无由驻落晖(见贵阳陈田影刻本日本尾张国真福寺藏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
尧夫兄弟一饭清话1071年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相别相逢似转轮,迹虽辽远意常亲。
美羹旧手钦元老,盐菜诚心待故人(自注:梁柳阳城守,过皇甫谧,谧之门人欲厚具待之,曰:予平日待梁柳不过盐菜,今而厚其,是贵阳城太守而贱梁柳也。待之如初。)
密竹环波宁受暑,残花映叶尚留春。
逍遥竟日闻嘉话,时节方知自有因。
易本论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六、《公是集》卷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何谓也」?
曰:「太极者,天地之先也。
未有清浊,未有刚柔,未有上下,未可以物名,故谓之太极也。
太极将判,则清者始上,浊者始下,上下絪缊,而未可以天地名,有其仪而已矣,此之谓太极生两仪也。
杂乎两仪之中,芒芴之间,是始有水火木金土之象,是始有一二三四五之数,是始有东西南北中之位,而未可以五行称,有其象而已矣,此之谓两仪生四象也。
一三五者阳,二四者阴。
阳之数九,阴之数六,因其九而三之,则得《乾》,因其六而两之,则得《坤》。
此之谓参天两地,此之谓《乾》元用九,《坤》元用六。
且夫天者积阳也,地者积阴也,凡积之类老,老则能变矣。
故《乾》一变而得《震》,《坤》一变而得《巽》。
《乾》再变而得《坎》,《坤》再变而得《离》。
《乾》三变而得《艮》,《坤》三变而得《兑》。
此之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之谓四象生八卦也」。
或曰:「子言则美矣,理则深矣,愿闻水之所以一,火之所以二,木之所以三,金之所以四,土之所以五。
其先后多少之序者,气耶,数耶」?
曰:「气也,亦数也。
两仪之气合而生冲和之气,生于子。
子者,黄钟也,其位北方,当十一月,而一阳生,故水数一也。
黄钟之气下生林钟,林钟者,未之气也,其位南方,当六月,而二阴生,故火数二也。
林钟之气上生太蔟,太蔟者寅之气,其位东方,当正月,而三阳生,故木数三也。
太蔟之气下生南吕,南吕者,酉之气也,其位西方,当八月,而四阴生,故金数四也。
南吕之气上生姑洗姑洗者,辰之气也,其位东南,当三月,而五阳生,故土数五也。
故因其先后之序而数之,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因其阴阳之位而数之,则亦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自然也」。
曰:「子之言者,盖五象,而谓之四象,何也」?
曰:「土者,两仪之别也,先四象而生,后四象而用,四象赖之而有,故不名一象,而寄其位于东南也。
东南者,辰也」。
「胡不寄之西南而寄之东南」?
「土者非有正居也,顺取一位而已矣」。
曰:「黄钟者,冬至之气也,一岁则一至,十岁则十至,而子以能生谓四象,何也」?
曰:「是乃所以能生四象也。
天地之气,一而已矣。
其之北者则为寒,其之南者则为大热,其之东者则为大温,其之西者则为大凉。
寒谓之水,热谓之火,温谓之木,凉谓之金。
天用其精,地用其形,而人不知耳。
茍明其一岁一至,十岁十至,推而上之,至于千岁,千至万岁,万至又推而上之,至于未始有物。
气之至也有止乎?
又何怪不生四象哉」!
曰:「请问天有六阳,自子至巳。
地有六阴,自未至亥。
今黄钟生阳,则宜传之大吕,而反传之林钟,何也?
钟传之太蔟,则是矣。
太蔟传之南吕,又何耶?
此为复有一阳气乎?
固同物也」?
曰:「此自同物,而阴阳有尊卑,授受有顺逆耳。
阳尊阴卑,尊者专其位,卑者不敢专其位,必寄之于其冲,以求就阳也。
故黄钟下生林钟,而大吕之气应者,寄之大吕也。
太蔟下生南吕,而夹钟之气应者,寄之夹钟也。
姑洗下生应钟,而仲吕之气应者,寄之仲吕也。
蕤宾上生大吕,而林钟之气应者,寄之林钟也。
夷则上生夹钟,而南吕之气应者,寄之南吕也。
无射上生仲吕,而应钟之气应者,寄之应钟也。
此皆其冲也。
此之谓妻道、臣道、地道。
故妻从夫,臣从君,地从天,其义一也」。
曰:「请问乾坤生六子,而乾坤与六子并列,乾居西北,坤居西南,何也」?
曰:「八卦者,皆出四象。
四象生八卦,则八卦不得不并列也,其位有先后耳。
《乾》者天也,天道贵阳,阳者皆属天。
《坤》者地也,地道贵阴,阴者皆属地。
阳始于子,终于戌,置《乾》于子戌之间者,此阳之终始也。
阴始于未,终于酉,置《坤》于未酉之间者,此阴之终始也」。
曰:「何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曰:「衍者,积也。
天地之数始于一,积于十。
圣人参天两地而倚数,故衍天之参,则为三十。
衍地之两,则为二十。
所以参天两地,而不一天两地者,一不可用也。
故《乾》积三,《坤》积二,而不积一。
一者《乾》《坤》所不用,是以其用四十有九」。
「何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皆老阳老阴也」。
「何为皆老阳老阴也」?
「《乾》无少阳,《坤》无少阴也」。
「然则老阳何以九,老阴何以六」?
曰:「《乾》积三以为九,故老阳九也。
《坤》积二以为六,故老阴六也」。
「少阳何以七,少阴何以八」?
曰:「老阳则生少阴,老阴则生少阳。
阴阳之相生,犹环之无端。
阳道作息,阴道作消。
七者,言益一于老阴也。
八者,言损一于老阳也」。
「《易》何以独用七八九六为占乎」?
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皆五行也。
五以上为道,五以下为器。
圣人用其道以画卦,用其器以推数。
土者,四时所不载也,故上则并于四象,下则遗而不用。
此圣人作《易》之本也」。
「何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曰:「索《乾》者为阳,《震》也,《坎》也,《艮》也,皆《乾》之索也。
索《坤》者为阴,《巽》也,《离也》,《兑》也,皆《坤》之索也。
《乾》之索,皆一阳二阴,非多阴欤?
《坤》之索,皆一阴二阳,非多阳欤」?
「何谓阳卦奇,阴卦偶」?
曰:「《震》一也,《巽》二也,《坎》三也,《离》四也,《艮》五也,《兑》六也,是奇偶也。
阳必画五而后卦,阴必画四而后卦,是奇偶也」。
「何谓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
曰:「阳者君之象,阴者民之象。
阳者君子之事,阴者小人之事。
阳卦一阳而二阴,非一君而二民欤?
阴卦二阳而一阴,非二君而一民欤?
一君而二民,非君子欤?
二君则一民,非小人欤」?
「敢问二君而一民奈何」?
曰:「执德不一,斯二君也。
政出多门,斯二君也。
有国家天下而不能守,贤圣将因而兴,百姓各择主则归之,斯二君也。
此所谓小人之道也」。
冬至二首 其一 南宋 · 袁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朝来云物效嘉祥,和气初萌日渐长。
相庆纷纷缘底事,由来人道贵阳刚。
叶清父同归录后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三、《西山文集》卷三五、《西山题跋》卷二
予友叶君清父深于《易》,而喜读神仙之书,辑《万论同归录》以示人,曰:「此与《易》相表里者也」。
或难之曰:「夫屈伸之循环,往来之更代者,《易》之道也;
昧屈伸往来之理,以求长生不死者,神仙之术也。
二者犹冰炭之不合,故有《易》则无仙,有仙则无《易》,而君子偕学焉,其有说乎」?
清父曰:「子知《易》与仙之殊途,而不知其归之一也。
吾请尝试言之,子亦尝试听之。
夫阳尊阴卑者,分之常也。
阴升阳降者,气之反也。
然常者为否,为未济;
反者为泰,为既济。
人而知此则养生之说在其中矣。
且一阴一阳者,理之不能相无者也。
《易》之道必贵阳而贱阴,仙之道亦必进阳而消阴,其自然吻合又如此,岂非所谓归之一耶?
夫世之有治乱存亡,犹人之有始终生死也。
圣人于《易》,茍可以常治而无乱、存而无亡者,必深致其意焉。
彼为神仙之说者,贵其生欲其长生,患其死欲其不死,若悖乎天地阴阳之常理,推其用心亦若是焉而已尔。
故乘云驭风,虽非吾之所能必,然保精而啬神,养性而益命,全其生毋伤其生,亦岂理之所无哉?
然则谓《易》之与仙相为表里,可不可也」?
难者乃解。
既而清父以告予,予谓《易》之为道,广大悉备,故凡天下之数术皆宗焉,而非数术所能尽也。
仙之与《易》盖判乎其二致,而理之相符则有如清父之所云者。
故采其说,系于《同归录》之后云。
九日分韵得寒字 南宋 · 魏了翁
 押词韵第七部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
贵阳而贱阴,于此亦可观。
况于五阴后,苍龙挂高寒。
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
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
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欢。
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
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
中秋有赋1233年8月15日 南宋 · 魏了翁
 创作地点:四川省泸州市
望舒与日元非敌,震受阳光巽成魄。
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古道贵阳不贵阴,宾礼卜昼不卜夕。
世间赏玩起何年,误却千年醉狂客。
不知客有肺肠无,更把荒诬作真实。
我因时序尝作诗,洗尽兔窟蟾宫迷。
今年新作东楼成,胡为尚此穷攀跻。
人心和平民气乐,日月昭明天宇豁。
须知此事与政通,不是词人閒赏月。
奏致泰在亲君子昌正气等事 南宋 · 赵顺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一、格庵奏稿
臣戆拙不才,待罪言责,每惭素餐,无补海岳。
累疏丐闲,竟閟俞音。
兹忽蒙恩进班柱下,臣敢不罄竭狂愚,思报万一。
恭惟陛下体天道阴阳之分界,感人才消长之枢机,察世运治忽之萌象,于正旦诞发玉音,惓惓焉以进君子、退小人、崇善屏邪为致泰之道。
大哉王言,治平之要,不出于此。
臣窃谓阴阳在天地间无两立之理,非阳胜阴,则阴胜阳。
阳虽多,犹恐其少;
阴虽少,犹恐其多。
是以圣人作《易》,每贵阳而贱阴,阳必居左,阴必居右,阳必主长,阴必主消。
阳之类为刚,为明,为公,为善,为君子,天下之善皆归之。
阴之类为柔,为暗,为私,为恶,为小人,天下之恶皆归之。
君子、小人,殆方员之不相入,冰炭之不同器。
今欲使君子用事于内,小人听命于外,其道何如哉?
必也于君子而引翼扶持,犹恐其不盛;
于小人而排摈抑黜,惟恐其不衰:斯言当知也。
君子不幸而有□误,当保持爱护,以成其德;
小人虽小过,当力排绝之,以杜其息:斯言当知也。
果君子也,虽不能不害为君子;
果小人也,虽才不过为小人:斯言当知也。
知斯三说者,可与语大往小来之真矣。
自古欲屏邪气者,必先昌正气,未有正气昌而邪气得入者也。
臣窃稽《泰》爻之内阳矣,知「拔茅」则正气可昌。
昔人谓凡人未入仕之时,使人君欲见而不可得;
及其引身而退,使人君欲留而不可得。
如是,而后任世道之轻重,必于斯人之难进易退者求之,斯之谓「拔茅」。
知「包荒」则正气可昌,昔人谓言有可采,固当听纳;
语或过当,亦宜优容。
在言者之得失不同,在受言者之美则一。
必于人之有犯无隐者容之,斯之谓「包荒」。
知「艰贞」则正气可昌,昔人谓人君一念之正,其画为阳,泰自是而起;
一念不正,其画为阴,否自是而起。
世道平陂,人才聚散,厥惟艰哉,要不可不一日正固其施为也,斯之谓「艰贞」。
信能行此三者,泰其庶可致矣。
抑臣又尝思之,张栻有言:朱熹御史中丞吕祖谦谏议大夫,万古确论也。
今天下固有先朝之名御史,陛下以南榻召之而不至,如洪天锡者,其清风高节,直可踵祖谦之后,近已为明时起,领帅藩矣。
愿陛下亟以言路之首召之,此又进君子、崇善之大者,如臣百辈,何益于圣治哉。
蔽贤蒙显戮,臣所大惧。
陛下恕其僣,幸甚。
古砖篆文歌 明初 · 王汝玉
 押词韵第四部
洪武某年范阳卢公武氏尝过予城南旧居道出僧坊见甃壁古砖上有篆文隐起势甚奇伟公武欲求得之时僧涂垩方毕饰吝损坏弗肯予今年余复见之因抉壁豪取而公武殁已数载遂归于公武犹子次农并作歌纪焉夫此砖不知绵历几千百年始获发于公武公武殁又数载不为它人持去而余获归于次农是岂物之遇有其时抑亦世之好事者恒鲜得耶今年寔洪武丁卯
范阳卢君好奇古,罗网前闻用心苦。
荒岩穷泽遍探求,断画残钩总裒聚。
昔过僧宇见陶甓,上隐遗书可瞻睹。
斑痕不假琢石磨,缺角宁烦炼金补。
剥苔剜藓试研寻,浣土涤尘细摩拊。
未知纤悉无舛讹,已觉纵横合规矩。
疑从盆缶窥禹鼎,似向萑蒲获荆楛。
世远那能究源委,纹完尚可推编部。
诡形转摺龙盘拿,逸态飞腾凤骞舞。
整如康衢驾列驷,踞若高冈蹲怒虎。
气吞鄢郢练三千,价陋咸阳城十五。
蛇奔虺走莫徒誇,剑拔弩张安足数。
范模既不类臣斯,体骨未应同诅楚。
恍驾孔壁得科斗,真讶岐阳逢石鼓。
吁嗟篆法多变化,惆怅简书趋莽卤。
不知此字谁挥洒,欲与籀史争参伍。
缅想东吴称霸强,曾闻季札听韶濩。
一时文物岂无传,千古字书当有祖。
后人自合重千金,故物不宜充百堵。
拟令仆夫遂携挟,无奈主僧犹吝予。
中心往来累暮朝,缠次周流更子午。
我昨重来经旧地,卢君已殁归荒土。
壁倾僧去物幸存,水濯雨淋文不窳。
巴夷那识贵阳春,瓯骆由来贱章甫。
世无博雅同赏鉴,独发长吁为收取。
终然雄剑起丰城,毕竟明珠还合浦
可怜卢君难复生,赖有阮咸嗣武
尝临沧海眺三韩,曾入青徐吊梁父
箧里富储金石录,胸中宏辟图书府。
愿言持送归宝藏,请共知音辨鱼鲁
贵阳山色 明 · 吕渊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八
贵阳山色最清幽,客里看山信马游。
蛾黛千层朝雨过,螺青一抹暮云收。
人家结屋连村住,涧水浮花绕郭流。
佳兴满怀清可掬,诗成频向锦囊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