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插竹亭记1093年2月 北宋 · 周邦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五、康熙《溧水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皇祐三年,俞君美于其舍植花,以断筱扶立之。
既而花起筱茂,掘之得根苞焉。
移植先陇,又移于圃中皆活。
后数年,大者悉中榱桷。
凡根株惟为难迁,迁必以良日,并寘故土,随所向背,旁设倚据以防倾𨔝,犹或不生。
而俞氏之筱,初离燔燎,斩取其半侨刺土中,决无可生之理,遂能滋植,盖亦异矣。
俞氏世官,富为乡闾之望。
中山俞姓者,莫非其族。
独君美好礼而寿,有子孙耽学,能世其家。
其世祀殆未乏也。
《诗》不云乎:「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物之坚久晚能阅众朽莫过于此,而能无根而苞,其祥又可知矣。
绍圣三年作插竹亭,余为题其榜,又记其异,冀勉其子孙焉。
钱塘周邦彦书。
按:万历《溧水县志》卷八,万历七年刻本。
广严寺记 南宋 · 祖大武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六、《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二下
予以宝庆三年春来丞古溧,其秋奉檄视涝,凡阅兼旬,奔走垄亩,历览山川之胜,以为金陵从昔号一都会,事迹最繁,意宫刹祠庙屋壁閒,必有碑碣,可以考古。
校访多阙,惟一观中有武后时小碑,及一二伪唐时碑,则亦已再刊,而非始初真迹。
三国六朝以来,矻矻多虞,高岸深谷,迁徙靡定,碑石之不传也固宜。
最后入崇贤乡广严寺,山门之外,有龟趺存焉。
僧会迪者谓予:「兹旧有碑记,登载寺事,经李成兵火,断裂毁弃,仅留此耳,诚寺之缺典也。
贤傥能念遗迹之未泯,振绝响于已坠,复为纪述,以续前记,则愿砻它山之石,摹写镵刻,而置诸其上,亦寺之胜事也。
敢以为请」。
予虽不敏,然每于古今治乱废兴,未尝不为之感叹,而有不容已于言者。
谨按图志,是寺本名仪成,实唐昭宗天复三年僧师玘之所建。
是时王室衰微,中原俶扰,杨行密据有江南之地,乃能招集流亡,劝课农业,境内称为殷富,此寺所由立也。
皇宋受命,削平僭伪,洗涤污染,凡天下僧刹,皆易新名。
至治平三年,改赐今额,或者记文之立,当在此时。
至建炎閒,李成以巨盗寇掠江左,蹂践殆遍,其凶徒尝屯聚于寺南之二十里,今父老能言其处。
焚荡之及,势所必然,碑记之废于是时明矣。
嗟夫!
立石纪事,所以诏将来、垂久远也。
时改事变,存亡异焉,缁褐之徒,自以佛法本于清净寂灭,而君臣、父子之伦,弃去弗顾,然所以得安于庄严之境,遂其持诵之业,而适其起居饮食之便者,吾儒之功用实维持之。
否则一碑之立,亦不能以自保。
会迪以予涉笔邑政,而以纪见嘱,其亦知是说欤?
会迪亦浮屠氏之勇锐精进者,修旧举废,用力颇勤,悯碑记之不存,而经营恳恳,必使完备,斯足嘉矣。
故予欲成其志,因推究颠末,而为铺叙云。
按:光绪《溧水县志》卷一七,光绪九年刻本。
华胜寺记嘉定四年十二月 南宋 · 陈振孙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八
嘉定初,余为吏溧水,南出县门三里,有寺曰华胜,閒送迎宾客至其所。
寺据南亭冈,右临官道,为旁出其南,则㔶船、马鞍诸山环列如屏障。
北眺县郭,市井屋木,历历可数。
丈室后稚成林,翠茂悦。
由左而下,隙地十馀亩,井泉冽甘,仲半圃。
其前稍空旷,诛茅为亭,与向之诸山相宾揖。
余乐其境幽胜,每至辄裴回不能去。
顾寺犹草创,殊弗称其境,仅有讲堂、寝室及左庑数十楹而已。
僧宗应方聚材于庭,为兴造计。
余因叩以建置本末,应言:「寺本在邑西佛子墩,久废。
绍兴十七年吴兴僧如日驻锡此地,得古井焉,浚之以饮行旅。
县民倪实为卓庵其傍,至乾道五年,始请于郡,得寺之故名揭之
日年九十馀死,其徒嗣之者志常,常老以属应。
绍兴迄今六十馀年矣,邑无富商大贾,其民力农而啬施,无深林寿木,作室者常取材他郡。
寺无常产,丐食足日,敛其馀铢铢积之,绵岁月乃能集一事。
故祖孙三世,所就仅若此。
今将为门、为右庑,即庑为输藏。
所未暇者,佛庐钟阁役最大,度未易彊勉。
以吾三世六十馀年所不能为之事,而欲以一身数年之力为之哉?
姑尽吾力以为前所欲为者。
幸而有成,则与求文刻石为记。
其已成者,以期其未成者,方将有请于君而未敢也」。
会岁荐饥,弗果役。
三年,余去官归,其冬应以书来曰:「役且毕矣,向所言者今无不酬,石具而未有文,敢以请」。
书再至,请益勤,余不获辞。
释氏行乎中土千馀岁,余生长浙右,见其徒皆赤手兴大役,捐金殆尽,闻者争劝。
其规制奢广,飞檐杰栋,金碧晃耀,往往谈笑而成之,视应所为,若不足乎纪。
顾民俗有富贫,缘法有深浅,以彼其易,以此其难,所遭者固殊焉。
要之释氏之教以空摄有,所谓华严楼阁,克遍十方,毗耶室中,容纳广坐,回观世閒诸所有相,皆是虚妄,尚复区区较计于规摹之广狭,功力之难易哉!
均之以有为法作佛事,而其艰勤积累,苦行劳力,视夫因顺乘便,持福祸之说以耸动世俗,而为媮食安座之资者,犹愈也,故乐为之书。
按:光绪《溧水县志》卷二二,光绪九年刻本。
重建寻仙观记咸淳九年五月 南宋末 · 虞国庆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八
溧水为升望邑,地邻茅山
邑有寻仙门,而无奉真之宇,道流靡所集,凡祈禳,必邀诸寻仙观。
观去县治两舍隔,无从寓目其间。
一日,主观事王道常袖石刻唐人《仙坛铭》来曰:「观依仙杏山,山一名仙坛
周垂拱间道士文干因山自然形似,修立仙坛三。
长寿中邑令王君通遂以名其乡。
至圣历中,令岑君伸琢石为像,道流益尊事之,山之得名以此。
观旧有记,今不存,莫知其所始。
我朝元丰閒,道士钱玉周以三清大殿颓废,愿捐衣钵资鼎新之,不克就。
嗣之者芮慎琦,鸠工选材矣,又弗就。
至宣和中,周茂沔主观事,与吴混成者始克创建崇奉。
邑人相与出力者,仪凤之赵三公武,赞贤毛舆德载也。
迄今浸久,又废矣。
道常之主斯观也,与今同褐之士罄橐募缘重建,而公武之曾孙观光宾甫亦慨然以堂构为己任,捐资倡役无靳色。
以是诸方檀越善信欢然协力,不日成胜事。
役且毕,愿以记为谒」。
余以始至未暇辞。
期岁,请益坚。
余曰:「观之有殿,几何时而圮?
由元丰至宣和,几何年而复?
由钱至周,又几何人而成?
久废而兴,既兴复废,其难可知矣。
今幸一旦还旧,余之来,又适当其成,是可记也」。
考之纪牒,山去县四十三里,周回一十馀里,其高三十丈,绝顶有杏林及仙人迹。
其山旧名「仙杏」,或又谓观置于梁时,地与山燕洞邻,上有石坛。
證之旧经,以为茅君行道之所。
时异景移,不可究诘。
古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足以当之矣。
大概仙之说自老氏,其道以清净为宗,慈俭为宝,虽若离世独立,而未尝无兼利万物之意。
闻其风者,往往景慕兴起,亦良心善性之所发也。
由今而观,乡曰仙坛,门曰寻仙,疑非所以为俗化之本。
而崇立倡率,若王、岑二大夫,或在位清勤,户口增益,或德义仁威,惟人是爱,在昔皆号贤令。
意者烹鲜之喻,无欲无为之训,言治者取焉,而凝神合道,微妙并观,殆难以清虚素寂薄之也。
役兴于咸淳七年三月,成于八年九月
道常与其徒皆能振宗风于弗坠,宾甫亦能续先志于有传,傥来者皆以是存心,俾勿坏,则千载一日可也。
书而识之,于以俗于教,未必无补云。
咸淳九年五月甲子日宣教郎、知建康府溧水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兼兵马监押、兼主管圩田、兼弓手寨兵军正虞国庆记。
迪功郎建康府溧水县县学主学袁乔书。
修职郎建康府溧水县王公立题盖。
□召道常自备资金,命工刊立石。
檀越胡应恢。
监修道士胡□□,夏侯德信武德义。
道士朱元左、汤道诚立石。
按:光绪《溧水县志》卷一七,光绪九年刻本。
挽周中将琥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负笈历两大洲,嗟壮志未酬,竟孤负书生燕颔,海客虬髯,将军猿臂;
结邻互十余载,溯前尘如梦,最难忘灯火秦淮,烟波湓浦,风雨巴山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周氏美风仪,故有燕颔虬髯之喻。
周琥彝:待考
负笈:谓背笈游学。
孤负:违背;对不住。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心。”
燕颔: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为封侯之相。《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海客虬髯: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
将军猿臂:形容勇武。《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臂如猿,通肩。”
互:交接。
秦淮:河名。流经南京,秦淮水系发源地为溧水区庐山,是南京名胜之一,也是南京的古代别称之一
湓浦: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
巴山:大巴山脉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
笺:
1.此联不规则重复一个“负”字:
2.民国倪星垣挽陈如汉联:
末戚托葭莩,久期燕颔丰姿,他日勋齐班定远
英声播桑梓,不道鸢肩骨相,一朝寿促马宾王
夜宿高淳太白丹阳湖 当代 · 熊盛元
 押纸韵
心舟欲乘流,得坎斯可止。
湖中片帆无,鸥边孤烟起。
携壶倚危栏,春色来梦里。
一星敛微光,摇荡千尺水。
【注】《汉书·贾谊列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己。”《景定建康志》:丹阳湖溧水县西七十里,周一百九十五里,深三丈。湖中流与太平州当涂县分界。……李白尝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有“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之句。
【附】李白《姑熟十咏·丹阳湖》;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归舟,歌声逐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