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3993
人物库50840
活动10862
诗文库
梦赋 南北朝末隋初 · 释真观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四
昨夜眠中,意识潜通。
庄生之睹蝴蝶,如孔子之见周公
虽梦想之虚伪,亦心事而冥同。
尔乃见一奇宾,傲岸惊人,无名无姓,如鬼如神,姿容闲雅,服玩光新,入门高揖,诣席夸陈。
余乃问曰:「夫邪不干正,恶无乱善。
清浊异流,升沉各践。
吾身披法铠,心游妙典。
六贼稍降,四蛇方遣。
大乘已驾,小魔宜剪。
君是何人,欲来何辨」?
客乃对曰:「久承名行,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每轸翘咏。
忽睹光仪,良有嘉庆。
欲伸咨请,愿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一期如掷。
倏红电之惊天,迅白驹过隙
岂不及年时之壮美,取生平之欢适?
或走名骥于长阡,或驾飞轮于广陌,坐西园而召友,敞南斋而对客。
出野外而操琴,入闺中而抚石。
或复合樽促坐,传觞举白。
重之以笑歌,伸之以燔炙。
至如学富门昌,德重名扬。
江东独步,日下无双。
心为义窟,身是智囊。
貂金仕,佩玉游梁。
高车驷马,桂户兰房。
列燕姬而满侧,凑秦女而盈堂。
闻弦管之寥亮,听丝竹之铿锵。
何则一生之快乐,亦千载而流芳?
岂能栖栖独处,伤无笑语。
剃发除须,违亲背主。
形容憔悴,衣衫蓝缕。
既阙田蚕,复无商估。
等碎缯之百结,似破袄之千补。
至如玉露朝团,金风夜来。
老冉冉而行至,岁忽忽而将阑。
床空帐冷,覆薄眠单。
绝子孙于后胤,罢宾从之来欢。
欲以斯而为道,亦得道之量难」。
余乃听然含笑,略陈心要,徐而答曰:「省来说之矫张,遂引诱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鲲而论大,爝火与日月而争光,无异鹪鹩之比鹏翼,培𪣻之匹昆岗。
尔既昏懵于生死,亦耽染于元黄,唯知酣酒嗜欲,峻宇雕墙,岂识多财之被害,宁信怀璧而为殃。
佳味爽口,美食烂肠,贪淫致患,渴爱成狂。
人生易尽,物理无常。
朝歌暮哭,向在今亡。
欣欢暂有,忧畏延长。
且世间纷攘,竟无闲赏。
五苦竞来,百忧争往。
妻子翻为桎梏,亲爱更如罗网。
私里恒弊巑岏,公事徒劳鞅掌。
荣华有同水沫,富贵实如山响。
然自沉沦倒惑,恒怀碜毒。
不孝不慈,无道无德。
胸襟𢤱悷,心腑谗贼。
自大憍奢,志能苛克。
讵识仁义,谁论典则。
无趣损伤,非理贪慝
见利争往,临财苟得。
失位失名,亡家亡国。
命绳溘断,身城倒匐。
业系其头,鬼穿其肋。
冰池向践,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衔悲谁告。
尔乃刀林拥耸,剑树嵯峨。
炉飞猛焰,镬涌惊波。
棱屑铁网,碌䃚灰河。
头逢锯解,骨被磨摩。
举身星散,合体滂沱。
凡诸苦难,次第经过。
一朝钟此,万恨如何?
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
非生非灭,非色非心。
浩如沧海,郁似郑林。
随机即赴,逐感便临。
内宣万德,外启八音。
威降醉象,影摄惊禽。
形如满月,色似融金。
遂令尼犍脱屣,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为道也,则萧散优游,无欲无求。
不臣天子,不事王侯。
似无瑕之璧,如不系之舟。
声乐不能动,轩冕不能留。
无为无欲,何惧何忧。
戒忍双习,禅慧兼修。
天人师范,豪庶依投。
若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则道业逾高,益之则学功逾远。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心与世情而悬反。
所服唯是三衣,所餐未曾载饭。
从师则千里命驾,慕法则六时精恳。
濯虑于八解之池,怡神于七净之苑。
至如道安、道昱,慧远慧持,赤须法主青眼律师,宏经辨论,讲《易》谈《诗》,开神悦耳,析滞祛疑,并皆扬名后代,擅步当时。
或与秦王共辇,乍将晋帝而同舆。
遂使桓元再拜而弗暇,郗超千斛而不辞。
尔乃行己以正,方享馀庆。
四梵争邀,六天俱聘。
封畿显敞,国土华净。
宝树琼枝,金莲玉柄,风含梵响。
泉流雅咏,池皎若银,地平如镜。
妙香纷馥,名花交映。
近感乐身,远招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十地圆明。
灵智既湛,种觉斯盈。
寂寥虚豁,皎洁澄清。
非起非作,无造无营。
法眼不窥其色,天耳不听其声。
恶言不能加毁,美誉无以为荣。
质非质碍之质,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冲天而不惧,雷霆震地而不惊。
双林现灭而不灭,王宫示生而不生。
既穷天下之至妙,谁敢与之抗衡」?
于是前来君子,闻斯语已,合掌曲躬,敛眉弹指,魂飞气慑,神萎志否,踧躇无颜,逡巡惊起,自陈孤陋,未知臧否。
追用感伤,实怀惭耻。
今日奉教,敬从一命矣(《广弘明集》三十七)
因聘陈奏请责陈主称藩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江东蕞尔一隅,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
刘、石、苻、姚、慕容、赫连之辈,妄窃名号,寻亦灭亡。
魏氏自北徂南,未遑远略。
周、齐两立,务在兼并。
所以江表逋诛,积有年祀。
陛下圣德天挺,光膺宝祚,比隆三代,平一九州,岂容使区区之陈久在天网之外?
臣今奉使,请责以称藩(《隋书·薛道衡传》)
遗顾子元书 南北朝末隋初 · 皇甫绩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三
皇帝握符受箓,合极通灵,受揖让于唐、虞,弃干戈于汤、武,东逾蟠木,方朔所未穷,西尽流沙,张骞所不至,玄漠黄龙之外,交臂来王,葱岭、榆关之表,屈膝请吏。
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
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
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
卿非吾民,何须酒礼?
吾是隋将,何容外交?
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待强援,绰有馀力。
何劳踵轻敝之俗,作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
以此见期,必不可得。
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隋书·皇甫绩传》,高智慧等作乱,苏州顾子元应之,子元素感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遗子元书。)
《魏史》义例 隋 · 魏澹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
其一曰:臣闻天子者,继天立极,终始绝名,故《谷梁传》曰:「太上不名」。
《曲礼》曰:「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
诸侯尚不生名,况天子乎!
若为太子,必须书名。
良由子者对父生称,父前子名,礼之意也。
是以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传》曰:「举以太子之礼」。
杜预注云:「桓公子庄公也」。
十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史书之于策。
即位之日,尊成君而不名,《春秋》之义,圣人之微旨也。
至如马迁,周之太子并皆言名,汉之储两俱没其讳,以尊汉卑周,臣子之意也。
窃谓虽立此理,恐非其义。
何者?
《春秋》《礼记》,太子必书名,天王不言出。
仲尼之褒贬,皇王之称谓,非当时与异代遂为优劣也。
班固范晔陈寿王隐沈约参差不同,尊卑失序。
至于魏收,讳储君之名,书天子之字,过又甚焉。
今所撰史,讳皇帝名,书太子字,欲以尊君卑臣,依《春秋》之义也。
其二曰:五帝之圣,三代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周室,名器不及后稷追谥止于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长耳。
太祖远追二十八帝,并极崇高,违宪章,越周公典礼。
道武出自结绳,未师典诰,当须南、董直笔,裁而正之。
反更饰非,言是观过,所谓决渤澥之水,复去堤防,襄陵之灾,未可免也。
但力微天女所诞,灵异绝世,尊为始祖,得礼之宜。
平文昭成雄据塞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业,基自此始。
长孙斤之乱也,兵交御座,太子授命,昭成获免。
道武此时,后缗方娠,宗庙复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实在献明。
此之三世,称谥可也
自兹以外,未之敢闻。
其三曰:臣以为南巢桀亡,牧野灭,斩以黄钺,悬首白旗,幽王死于骊山厉王出奔于彘,未尝隐讳,直笔书之,欲以劝善惩恶,贻诫将来者也。
太武、献文并遭非命,前史立纪,不异天年,言论之间,颇露首尾。
杀主害君,莫知名姓,逆臣贼子,何所惧哉!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圆首方足,孰不瞻仰,况复兵交御座,矢及王屋,而可隐没者乎!
今所撰史,分明直书,不敢回避。
且隐、桓之死,闵、昭杀逐,丘明据实叙于经下,况复悬隔异代而致依违哉!
其四曰:周道陵迟,不胜其敝,楚子亲问九鼎,人来徵百牢,无君之心,实彰行路,夫子刊经,皆书曰卒。
自晋德不竞,宇宙分崩,或帝或王,各自署置。
当其生日,聘使往来,略如敌国,及其终也,书之曰死,便同庶人。
存没顿殊,能无怀愧!
今所撰史,诸国凡处华夏之地者,皆书曰卒,同之吴、楚。
其五曰:壶遂发问,马迁答之,义已尽矣。
后之述者,仍未领悟。
董仲舒司马迁之意,本云《尚书》者,隆平之典,《春秋》者,拨乱之法,兴衰理异,制作亦殊。
治定则直叙钦明,世乱则辞兼显晦,分路命家,不相依放。
故云「周道废,《春秋》作焉,盛,《尚书》载之」,是也。
汉兴以来,改正朔,易服色,臣力诵圣德,仍不能尽,余所谓述故事,而君比之《春秋》,谬哉」。
然则纪传之体出自《尚书》,不学《春秋》,明矣。
范晔云:「《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之拟作,所以为短。
纪传者,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
此言,岂直非圣人之无法,又失马迁之意旨。
孙盛自谓钻仰具体而放之。
魏收云:「鲁史既修,达者贻则,子长自拘纪传,不存师表,盖泉源所由,地非企及」。
虽复逊辞畏圣,亦未思纪传所由来也。
司马迁创立纪传以来,述者非一,人无善恶,皆为立论。
计在身行迹,具在正书,事既无奇,不足惩劝。
再述乍同铭颂,重叙唯觉繁文。
案丘明亚圣之才,发扬圣旨,言「君子曰」者,无非甚泰,其间寻常,直书而已。
今所撰史,窃有慕焉,可为劝戒者,论其得失,其无损益者,所不论也(《隋书·魏澹传》,又略见《北史》五十六)
萧摩诃等文(《文苑英华》此题为侯莫、陈悦檄萧摩诃等文。原校云:悦,西魏永熙三年卒。隋伐陈,以侯莫、陈颖为行军总管,悦当作颖。梅鼎祚云:《隋书》颖本传,颖从秦王俊鲁山道伐陈。又《秦王俊传》: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汉口,为上流节度。则此檄称寡人乃秦王俊,如晋王广陈江总等称寡人也。今以属秦王,然不晓何人笔耳。) 隋 · 杨俊
 出处:全隋文卷八
夫文轨未同,江湖致阻,风云密迩,良用依然。
肇岁犹寒,想如宜也。
经始戎务,念以劳怀。
寡人肃禀天策,爰征不庭,悬旌秣马,今次枫岸。
夫时有盛衰,运有兴灭。
积德必庆延后嗣,长恶则祚不及远。
陈氏往因际会,窃有金陵,茜顼承立,遽相屠害。
叔宝嗣伪,弥复忍虐。
沈酗日增,内荒愈甚。
雕墙峻宇,加锦绣于土木;
严刑酷法,陷人物于涂炭。
谏士丧身,元良钳口。
无道之极,自古罕闻。
有一于此,何可不灭?
斯皆公等所悉,素匪寓言。
我皇诞膺灵命,光临大宝,再辟乾坤,重悬日月。
历代逋诛之寇,旷古不羁之民,感我仁风,咸沐至道。
唯彼吴越,犹未革心。
主上义存字小,含以宽大,冀能抚肓彼民,守其封域。
而穷凶极暴,日就月将,士庶无聊,人神共愤。
乞师继轨,献款相寻,悯彼黎元,实兴我役。
已有别诏,止废伪主之身;
此外士民,咸从荡涤。
西自巫峡,东达沧海,巨舰覆波涛,楼船出云雾。
瓜步、六合,当腹心之冲,渚宫汉口,据上游之势,曲江镇扬,据其要津,铁马介夫,千群万队,攘袂扼腕,唯所用之。
彼国兵士,多少备见,以寡御众,理在非敌,救首救尾,将何以及?
况复士无斗心,人怀二志,身虽擐甲,情在倒戈。
假使穰苴更生,孙武犹在,亦不能施其智略,况异昔日者乎?
往者吕梁之师,一举歼灭;
淮南之地,二旬悉平。
彼之将帅,皆奔走之馀,何可用也!
世公早涉戎旅,备经征行,安危之势,如近目前,得丧之机,若观掌内。
以国家今日之盛,伪主若犹可全,为其展效,容复可尔?
江东难立,有识同知,陈氏必亡,贤愚共见。
天之所废,谁能兴之?
既无所成,徒自倾覆。
夫毒蛇螫手,壮士断腕,岂不惜其肌骨?
所存者大也。
若转祸为福,因机立功,翻然奋飞,共弘大业,则江东士众,免于锋刃之苦,天下生民,欣然太平之世。
公当位极台鼎,福延子孙,爰及宗族,咸加荣宠。
岂与夫不识天命,拒我王师,举死扶伤,履涉膏血,同年共日而语哉!
斯皆肝膈至言,成败大理
幸非可惑,宜早图之(《文苑英华》)
切韵序 隋 · 陆法言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七
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
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
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
先仙尤侯,俱论是切。
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
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
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
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
何不随口记之?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
博问英辩,殆得精华。
于是更涉馀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
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
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
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
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剖析豪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未得县金?
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
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
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
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
于时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宋本《广韵》)
定乐舞表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臣闻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然则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礼乐。
又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臣闻乐有二,一曰奸声,二曰正声。
夫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孔子曰:「放郑声,远佞人」。
故郑、卫、宋、赵之声出,内则发疾,外则伤人。
是以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人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则国亡无日矣。
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欲寐,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何也」?
子夏对曰:「夫古乐者,始奏以文,复乱以武,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郑、卫之音者,奸声以乱,溺而不止,犹杂子女,不知父子。
今君所问者乐也,所爱者音也。
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为人君者,谨审其好恶」。
案圣人之作乐也,非止苟悦耳目而已矣。
欲使在宗庙之内,君臣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乡里之内,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此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黄钟大吕,弦歌干戚,僮子皆能舞之。
能知乐者,其惟君子!
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道矣。
为无道,太师抱乐器以奔周。
晋君德薄,师旷固惜清徵。
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其间。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至于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大武》,从夏以来,年代久远,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
自殷周,备于《诗》《颂》。
故自圣贤已下,多习乐者,至如伏羲减瑟,文王足琴,仲尼击磬,子路鼓瑟,汉高击筑,元帝吹箫。
汉祖之初,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之乐。
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犹古降神之乐也。
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之乐,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
乾豆上荐,奏登歌之乐,犹古清庙之歌也。
登歌再终,奏《休成》之乐,美神飨也。
皇帝就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成也。
其《休成》《永》二曲,叔孙通所制也。
汉高祖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也。
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
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五行舞》者,本大武》乐也。
始皇改曰五行。
及于孝文,复作四时之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时顺也。
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为《盛德》,虽变其名,大抵皆因秦旧事。
至于魏、晋,皆用古乐。
魏之三祖,并制乐辞。
永嘉播越,五都倾荡,乐声南渡,是以大备江东
宋、齐以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三雍四始,实称大盛。
侯景篡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
齐氏虽知传受,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庙朝廷也。
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虽耆老,颇皆记忆
及东土克定,乐人悉返,访其逗遛,果云是梁人所教。
今三调、四舞并皆有手,虽不能精熟,亦颇具雅声。
若令教习传授,庶得流传古乐。
然后取其会归,撮其指要,因循损益,更制嘉名。
歌盛德于当今,传雅正于来叶,岂不美欤!
谨具录三调、四舞曲名,又制歌辞如别。
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隋书·何妥传》,《北史》八十三)
泛龙舟 隋 · 杨广
 押尤韵
《唐书》乐志曰:泛龙舟。隋炀帝江都宫作。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
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百二十。)
献岁宫臣 隋 · 杨广
 押庚韵
三元建(岁时杂咏作逮。)上京,六佾宴(《初学记》缺此字。)
朱庭容卫肃,青天春气明。
朝光(岁时杂咏作元。)动剑彩(岁时杂记作敛彩。),长阶分佩声。
酒阑钟磬息,欣观(文苑作睹。)乐成(○《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一。文苑英华百七十二。《诗纪》百二十。)
敕责窦威崔祖浚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五
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
晋武帝云:江东之有吴会,犹江西之有汝颍,衣冠人物,千载一时。
永嘉之末,革夏衣缨,尽过江表,此乃天下之名都。
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尔等著其风俗,乃为东夷之人,度越礼义,于尔等可乎?
然著述之体,又无次序,各赐杖一顿《大业拾遗记》,炀帝初敕内史舍人窦威起居舍人崔祖浚等撰《区域图志》,奏之。又著《丹阳郡风俗》,以吴人为东夷,帝不悦,遣内史舍人陆宣敕责等,别敕虞世基等修《十郡志》。)
陈尚书江总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南北虽殊,风云在望。
载怀虚迟,寤寐为劳。
献岁犹寒,比当清豫,匡赞乎国,良亦殷勤。
寡人忝膺朝寄,董律专征,跋涉山川,今次江际。
公等文儒自立,器用适时,冠盖二世齿德兼重。
孔、老殊教,名、墨异家,金匮珠韬,银编玉策,莫不誊于舌杪,散在笔端。
邃古成败之机,近代安危之迹,照同悬镜,明若观火,无待指南,自应神悟,犹恐思之未审,差以毫厘,聊烦翰墨,略申梗概。
自穹昊生民,树之司牧,羲轩以降,书契可纪,咸一姓承立,四海无两帝。
汉道云季,三方鼎立,时惟板荡,世匪休明。
当涂起而蜀亡,典午兴而吴灭。
永嘉丧乱,紫宸旷王。
刘、石、符、姚之俦,伪夏、僭燕之丑,妄尘大宝,事乖图箓。
魏室乘时,兆基朔野,经始嵩洛,未暇江湖。
有周受命,敌非齐氏,务在兼并,不遑外略。
蕞尔吴越,自相君长,窃拟王者之仪,妄谈天子之气,偷安假息,绵历世祀。
我大隋之肇开宝祚,光有神州。
皇帝感曜魄之灵,应太微之座,千年启圣,万代一时,深仁至德,宁济群品。
越海穷河,东渐西被,旄头之属,历代之霸,作我臣民,匍匐服裳。
惟彼江表,独隔皇风。
夫物极则反,否终斯泰。
郭璞有云:「年经三百,天下大同」。
兹实玄运,已定于前。
圣主膺期而出,欲以区区之陈国,违上天之冥数,其不可存者一也。
大必包小,天地之常规;
明能通暗,日月之常理。
论道德,以唐陶而征有苗;
语众寡,举海内而当群小。
长江舟楫之用,矜其积习,而山川共有。
我据上游,鼓棹之能,吴楚不异,高舻巨舫,东西万里,扼喉抚背,水陆千途。
彼之兵士,不过十万,首尾分布,所在危急。
加以屯戍边方,淹积岁序,风雨以为栉沐,虮虱生于甲胄,望我宽仁,思倒戈戟,通在戎行,更成敌国。
守以时月,则鱼烂土崩;
接以锋刃,则乌惊鹿走。
理在必然,不假枚卜
此不可存者二也。
丰侯好酒,实丧厥邦;
梁伯役民,溃其宗社。
彼之伪主,覆车是袭,日夜沉湎,曾无节度,缮造宫室,莫知穷已。
竭四民之产,荒纵其心;
敛百姓之哀,以为己乐。
宝衣玉食,填积后宫,短褐粗饘,不充编户。
一芥之善,蔑尔无闻;
五子之歌,宛然悉备。
虽欲勿丧,其可得乎?
此不可存者三也。
伪主忌能护短,酷法淫刑,骨鲠之臣,尽见疏斥,谏诤之士,皆被屠害,遐迩结舌,衣冠解体,人妖鬼怪,触类呈灾,稚齿耆年,咸知残灭。
此不可存者四也。
以此小邦,摄于大国,边烽夜动,照彼都城,戍鼓晨严,震其宫殿,累棋其二,方此未危,悬缕千钧,比斯非切,而莫知忧恐,更自骄矜,曾无事大之心,专行犯上之志。
侵轶我边鄙,招纳我叛亡。
国家爰自受命,每从含养,敦以邻睦,申其聘好,冀能守彼宗示方,静其疆域,而长恶益甚,纵毒弥深。
吴、会雄俊之人,湘、郢耿介之士,乞师请命,盈庭满阙。
帝乃悯然,矜彼黎献,授钺推毂,吊民伐罪,已有别诏,惟废伪主之身,自馀士庶,普从肆眚。
向所陈说,咸是格言,非曰游谈,共相欺误。
且刘叔纳谯周之计而获存,孙皓薛莹之词而致福。
此二子者,终有良臣之誉,皆无陷君之讥。
何则?
所耻者小,所存者大。
若宪章往彦,聿遵前轨,则为主享封侯之业,祖祢延血食之期,江东士民,实受其赐。
公等身保荣贵,名垂竹帛,岂不美欤?
若胶柱不移,守迷莫变,率其蚁众,敢拒王师,军有常刑,悔无及矣。
祸成俄顷,宜早图之。
使人今还,迟有委曲,言不尽意,岂复多云
杨广(《开业平陈记》,《文苑英华》)
释智顗 其八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弟子总持和南:爰逮高旨。
蒋州僧所及,窃以僧居望刹,食惟分卫,所立精舍,本依聚落。
近年奉诏专征,吊民伐罪,江东混一,海内乂宁,塔安其堵,市不易业,斯亦智者,备所明见。
而亡殷顽民,不惭怀土;
有苗恃险,敢恣螳螂。
横使寺塔焚烧,如比屋流散,钟梵辍响,鸡犬不闻。
废寺同于火宅,持钵略成空返,僧众无依,实可伤叹!
彼地福尽,方成丘墟。
馀堂塔,本不坏毁,其有现僧,亦许房住。
唯虚廊檐宇,会当倒压,所以移来,还充寺馆。
其外椽版,权借筑城。
若空寺步廊,有完全者,亦贷为府解。
须一二年间,民力展息,即于上江结筏,以新酬故。
本勒所司,具条孔目,无虑零漏,恐远僧未能曲见。
顿用仰诬,必愿言提,冥诸其掌,猥延满札,悚侧良深。
谨和南(同上)
与禅阁寺僧书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春序将谢,道体何如?
僧众清善。
匡山佛寺兴自慧远法师法师师于弥天道安师于佛图澄,妙德相承,莫之为最。
江东龙藏,悉本雁门
雁门上人创迹庐阜,自梁及晋,止有东林。
陈晚浇漓,别生禅阁。
僧徒好异,岂称至和?
智者爰居,还须合一。
想均愿海,更无异味。
行人将送过指此相闻。
杨广和南。
三月二十一日(同上)
临淮海下教延沙门智聚 隋 · 杨暕
 出处:全隋文卷八
弟子下车旧楚,亟改炎凉。
逖听清规,其来有日。
敬承幽栖山谷,多历年所,道风胜气,独擅当今。
故以德冠林远,道超生什,炳斯慧炬,以悟群迷。
独步江东,何甚之美!
未获稽疑下筵,餐承高义。
杼轴之劳,载盈怀抱;
据虎之岫,川途不遥。
翔鹭之涛,风烟相接。
必愿振忍辱之衣,赴翘勤之望(《续高僧传》,案:智聚姓朱,住虎丘东山寺作牧淮海,乃降教书延之。)
隋末江东童谣 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一部
长短经曰:大唐武德二年王充越王侗洛阳。僭称尊号。隋氏灭矣。注云。今兹三月江东童谣曰云云。江都西有鼓城村。村有彭城水。上引其水入西阁之下。果于此被执。
江水保泠泠,杨柳何青青。
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古谣谚三十六引长短经四。又云。按王充王世充。唐人避太宗讳。省去世字。所谓上者。指炀帝而言。今兹三月。乃恭帝义宁二年之三月。即炀帝大业十四年。至五月改元武德。盖追叙上一年之事也。)
刘生 隋 · 弘执恭
 押东韵
英名振关右,雄气逸江东
游侠五都内,去来三秦中。
剑照七星影,马控千金骢。
纵横方未息,因兹定武(文苑作立。注云。一作武。)(○文苑英华百九十六。《乐府诗集》二十四。《诗纪》百二十七。)
请废佛法表 隋末唐初 · 傅奕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言。臣闻牺农轩顼。
治合李老之风。虞夏汤姬。
政符之教。虽可圣有先后。
道德不别。君有沿革。
治术尚同。窃闻八十老父。
击壤而歌。十五少童。
鼓腹为乐。耕能让畔
路不拾遗。孝子承家。
忠臣满国。然国君有难。
则殉命以报雠。父母有疴。
则终身以侧侍。岂非曾参闵子之友。
庠序成林。墨翟耿恭之俦。
相来羽翊。乃有守道含德。
无欲无求。宠辱若惊。
朝位。荆山鼎上。
攀附升龙。缑氏坛边。
相从驾鹤。瑶池王母之使。
具礼来朝。碧海无夷之神。
周行谒帝。所以然者。
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
而无胡佛故也。自汉明夜寝。
入梦傅毅对诏。
辨曰胡神。后汉中原。
未之有信。魏晋夷虏。
信者一分。笮融托佛斋而起逆。
逃窜江东吕光假征胡而叛君。
跱立西土。降斯巳后。
妖胡滋盛。大半杂华。
搢绅门里。翻受秃丁邪戒。
儒士学中。倒说妖胡浪语。
曲类蛙歌。听之丧本。
臭同鲍肆。过者失香。
兼复广置伽蓝。壮丽非一。
劳役工匠。独坐泥胡。
撞华夏之鸿钟。集蕃僧之伪众。
动淳民之耳目。索营私之货贿。
女工罗绮。剪作淫祀之幡。
巧匠金银。散雕舍利之冢。
粳粱面米。横设僧尼之会。
香油蜡烛。枉照胡神之堂。
剥削民财。割截国贮。
朝廷贵臣。曾不一悟。
良可痛哉。伏惟陛下定天门之开阖。
更新宝位。通万物之迍否。
再育黔黎。布李老无为之风。
而民自化。执孔子爱敬之礼。
而天下孝慈。且佛之经教。
妄说罪福。军民逃役。
剃发隐中。不事二亲。
专行十恶。岁月不除。
奸伪逾甚。臣阅览书契。
爰自庖牺。至于汉高
二十九代。四百馀君。
但闻郊祀上帝。官治民察。
未见寺堂铜像。建社宁
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
凡是沙门。放归桑梓。
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
避役之曹。恒忻效力。
勿度小秃。长揖国家。
自足忠臣。宿卫宗庙。
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
百姓无事。为牺皇之民。
诚惶诚恐。谨上益国利民事十有一条如左。
谨言。武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谨按益国利民事十一条其文巳佚惟释氏书所引尚存梗概谨裒集于后一曰众僧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夫父母之体不可毁伤何故沙门剃发去髭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义易曰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此则阴阳父子天地大象不可乖也今卫壮之僧婉娈之尼失礼不婚仇匹内通衣形外隔夭胎杀子违礼逆天减损户口不亦伤乎今佛家违天地之化背阴阳之道未之有也请僧尼六十巳下令作丁则兵强农劝寻老子至圣尚谒帝王孔某圣人犹跪宰相况道大无取德义未隆下忽公卿抗衡天子如臣愚见请同老孔弟子之例拜谒王臣编于朝典者二曰西域胡旦末国兵三百二十人小宛国兵二百人戎卢国兵三百人渠勒国兵三百人依耐国兵三百五十人郁立师国兵三百三十一人单相国兵四十五人孤胡国兵四十五人凡八国胡兵合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绍其王业据其土地自相征伐屠戮人国况今大唐丁壮僧尼二十万众共结胡法足得人心宁可不预备之哉三曰诸州及县减省寺塔则民安国治者盖闻释迦生于天竺修多出自西蕃名号无传于功德靡称于典谟实远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师儒广致精舍甲第当衢虚费金帛福利焉在西域胡人因泥而生是以便事泥瓦塔像今犹毛臊人面而兽心道人土枭驴骡四色皆是贪逆之恶种佛是妖魅之气寺是淫邪之祀由妖胡虚说造寺之庸人信之争营寺塔小寺百僧大寺二百以兵率之五寺强成一旅总计诸寺兵多六军侵食生民国家大患寺骁僧众妖孽必作如后赵沙门张光后燕沙门法长南凉道密魏孝文时法秀太和时惠仰等并皆反乱自馀凶党至今犹在请必除荡用消胡气浃旬之间宇宙廓清维是寺舍请给孤老贫民无宅义士三万户州惟置一寺草堂土塔以安经像遣胡僧二人传示胡法销像而绝镌铸货泉可以无损毁经以禁缮写废僧以从编户窃谓益国利人兴家多福也四曰僧尼衣布省斋则贫人不饥蚕无横死者臣闻佛戒僧尼粪扫衣五缀钵望中一食独坐山中清居禅诵此佛之章法也若杀蚕作衣佛戒不许今则知佛理虚故生违犯五曰断僧尼䝻贮则百姓丰满将士皆富礼佛不得尊豪设斋不得富贵六曰帝王无佛则大治年长有佛则虐政祚短者自庖牺巳下爰至汉高二十九代父子君臣立忠立孝守道履德生长神州得华夏正气人皆淳朴以世无佛故也秦起秦仲三十五世六百三十八年汉明之时佛法始来有之为无之为益故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无篡逆佛法来到多兴悖乱天道无亲顿成虚阐祸淫福善胡其爽欤因何替者翻享遐龄崇道者无终厥寿计应蕴福延庆积恶招殃何乃进退矛盾情状皎然去取自乖若为酬对七曰封之教送与西域而胡必不肯行八曰海内勤王者少乐私者多乃外事胡佛内生邪见剪剃发肤回换衣服出臣子之门入僧尼之户立谒王庭坐看膝下不忠不孝聚结连房且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拾亲逐财畏壮慢老重富强而轻贫弱爱少美而贼耆年以幻惑而作艺能以矫诳而为宗旨然佛为一姓之家鬼也作鬼不兼他族岂可催驱生汉供给死贱此明珠贵彼鱼目违离严父而敬他人何有跪十个泥而为卿相置一盆残饭得作帝王据佛邪说不近人情欲求忠臣孝子佐世治民惟孝经一卷老子二篇不须广读佛经佛滑稽大言不及旃孟奢侈造作罪深入家破家入国破国者九曰隐农安近市廛度中国富民饶者十曰帝王受命皆革前政者十一曰直言忠谏古来出口祸及其身者)
文中子世家 隋末唐初 · 杜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文中子王氏讳通
字仲淹。其先汉徵君霸。
絜身不仕。高尚镇天下。
十八代祖殷。仕至云中太守。
以贤良称。肇家于祁。
以春秋周易训授乡里。为子孙资
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
著春秋义统。公府辟不就。
九代祖宇。仕悯怀之难。
东迁焉。宇生罕。
罕生秀。皆以文学显。
秀生二子。长曰元谟。
次曰元则。元谟以武略升。
元则以儒术进。元则字彦法
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太仆国子博士
以兄用武进。常叹曰。
先君所宝者礼乐。先师不学者军旅。
兄何为哉。遂究心道德。
博考经籍。以为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
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也不可坠。
江左号为王先生。受其道者王先生业。
于是始称儒门。世济厥美矣。
先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仕太和中并州刺史
创家临河汾。惟曰晋阳穆公
穆公同州刺史彦。惟曰同州府
彦生济州刺史杰。惟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生铜川府君讳隆
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
幽识远悟。非礼不动。
先生之业。所在教授
门徒常千馀人。隋开皇初
国子博士待诏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
方以恭俭定天下。天子常从容谓府君曰。
朕何如主也。府君曰。
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虽负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
何以教朕。府君承诏。
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
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始求出。补乐昌
寻转猗氏。后迁铜川
所在著称。吏人敬爱。
秩满退归。遂不仕。
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
献兆于安康献公。公愀然作色曰。
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也。
是孙也。必能天下之志。
而道不行。天所命也。
遂名之曰开皇九年
江东始平铜川府君叹曰。
吾视王道。未有叙也。
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于侧。
始十岁矣。有忧色。
铜川府君曰。小子。
汝知之乎。文中子曰。
尝闻之夫子曰。古之为邦。
有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
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
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
九州无定主也。夫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夫子之叹。
盖忧皇纲之不振。生人劳于聚敛。
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
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正月
铜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
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巳来。斯废久矣。
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
翔而后集。文中子曰。
请从此行。于是始有四方之志矣。
盖受书春秋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琠。
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
考三易之义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
其精志如此。仁寿三年
文中子盖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遂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
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
杂王霸之略。稽之于今。
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
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
公卿不悦。时文帝方有萧墙之衅。
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歌曰。我思国家兮。
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
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
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
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
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
劳身西飞。文帝闻而伤之。
再徵之。不至。
四年文帝崩。大业元年一徵。
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我周人也。
家本于祁。永嘉之乱。
东迁焉。高祖穆公
始仕于魏。魏周之际。
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
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
于兹四代矣。兹土也。
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之遗风焉。
先君之所怀也。且有先人之敝庐在焉。
家本俭约。茅檐土阶。
蕞如也。以避风雨。
道之不行。则知之矣。
舍此欲安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
定居万春乡之甘泽里。乃续诗书。
正礼乐。修元经。
赞易道。盖有事于述者九年。
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其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将千馀人。
故隋道衰。而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之閒。
雍雍如也。大业十年
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
并不至。十三年。
江都难作。而文中子有疾。
薛收而谓之曰。吾梦颜子称孔子之命而登吾阶。
坐于牖下。北面援琴而歌曰。
礼乐既正。诗书既成。
赞明易道。聿修元经。
归休乎何必永厥龄。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盖寝疾七日而终。
门人薛收姚义等数百人共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
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礼云。男生有字。
昭德也。死有谥。
以易名也。夫子生当天下乱。
昭王不兴。莫能宗之。
故退而删诗书。正礼乐。
修元经。缵易道。
圣人之大旨明矣。天下之能事毕矣。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易曰。黄裳元吉
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
盖礼论二十五篇。列为十卷。
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
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
并未及行于时。遭代丧乱。
盗贼奔突。先夫人用藏其书于竹笥。
扶老携幼。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焉。大唐武德四年
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于故居。
复以书授于其弟凝。文中子二子。
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古意六首 其一 614年1月5日 唐初 · 王绩
 押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引用典故:峄山干 广陵客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
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徽点昆丘玉。
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一作光明)续。
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古意六首 其二 614年1月5日 唐初 · 王绩
 押质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