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王景文中书令(当在二年五月六月后)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七
王言之职,总司清要,中将军丹杨王景文,夙尚弘简,情度淹粹,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宜兼管内枢,以重其任,可中书令(《初学记》十一引《泰始起居注》,二年诏云云,凡两条又见《御览》二百二十。案,《宋书·明帝纪》及《景文传》皆不言兼中书令,当是漏落也。)
加擢路休之等令书(示即位时)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九
太皇太后蚤众爱遇,沿情即事,同于天属。
前车骑咨议参军路休之、前丹阳丞路茂之,崇宪密戚,蚤延荣贵,并怀所勋,宜殊恒饰。
休之可黄门侍郎步兵校尉茂之中书侍郎(《宋书·文帝路淑媛传》,太宗废幼主,欲悦路太后之心,乃下令书。)
张敬儿永明元年五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敬儿蠢兹边裔,昏迷不脩。
属值宋季多难,颇获野战之力。
拔迹行伍,超登非分。
而愚躁无已,矜伐滋深。
往莅本州,久包异志。
在昔含弘,庶能惩革。
位班三槐,秩穷五等,怀音靡闻,奸回屡构。
去岁迄今,嫌贰滋甚。
镇东将军敬则丹阳尹安民,每侍接之日,陈其凶狡,必图反噬。
朕犹谓恩义所感,本质可移。
顷者已来,衅戾遂著,自以子弟在西,足动殊俗,招扇群蛮,规扰樊、夏。
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征祥,潜图问鼎。
履霜认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天道祸淫,逆谋显露。
建康民汤天获商行入蛮,备睹奸计。
信驿书翰,证验炳明。
便可收掩,式正刑辟,同党所及,特皆原宥(《南齐书·张敬儿传》)
萧景先讨蛮诏永明五年正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雍州刺史张环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
蜂虿有毒,宜时剿荡。
可遣征虏将军丹阳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
可假节,司州诸军,皆受节度(《南齐书·萧景先传》)
丹阳属县逋租诏永明五年七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丹阳属县,建元四年以来至永明三年所逋田租,殊为不少。
京甸之内,宜加优贷。
其非中赀者,可悉原停(《南齐书·武帝纪》)
萧景先永明五年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新吴侯景先,器怀开亮,干局通敏。
绸缪少长,义兼勋戚。
诚著夷险,绩茂所司。
方升宠荣,用申任寄。
奄至丧逝,悲痛良深。
可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鼓吹一部
假节、侯如故。
谥曰忠侯(《南齐书·萧景先传》)
王亮王莹加授诏永元元年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门下:京辅华贯,端副要重;
政首民经,任切朝寄。
尚书左仆射亮,睿哲渊深,道风清邈,时宗民誉,佥望所归;
中领军南徐州大中正南乡侯莹,德宇夷旷,鉴识凝远,□□协隆,内外允谐,逆徒从慝,躬卫时难。
氛寝既澄,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
亮可侍中丹阳尹;
莹可侍中尚书左仆射,本官中正侯并如故。
主者速施行(《文苑英华》三百八十)
故安王右常侍刘乔墓铭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丹阳韫圣,丰乡降贤。
玉叶既积,金徽方传。
乃毓伊人,克广克宣。
腾芬中属,飞藻上年。
杳杳虚素,永永冲关。
云意霜拍,琼立冰坚。
家宝以莹,国才未甄
参错报善,茫昧云玄。
敛魂幽石,委气空山。
肤若流波,身如绝烟。
芳菲一逝,美懋徒镌(《本集》。)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门下:朕兴言民瘼,昧旦求政,所以庶存简惠,缉兹治道。
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郁。
京辅及三吴,昔岁水灾,秋登既罕,今兹厉疾,罹患者多。
纳隍之叹,为矜良深!
可曲赦扬州所统义兴等四郡,其遭水尤剧之县,自今年以前,三调未充,而虚例已毕,官长局吏,应其备偿者,虽即事为愆,情在可亮。
外详所除,以弘优泽(《本集》)
王光禄为征南湘州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门下:衡岳名区,荆湘奥壤。
自顷凋弊,绥抚须贤。
侍中光禄大夫丹阳尹僧虔,德履淹邃,识局详正,冲素之行,朝望攸归,历职之庸,载怀佥听。
往任沅、湘,馀惠在民。
今宜重敷善政,申此懿绩(本集)
始安王征虏将军丹阳尹章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既耀轩礼,涵蕤龚恩,爽泗腼默。
臣少识犹晦,哀辛方袭。
籍以毓采上霄,搏华中汉,饮惠延光,偭爵假息。
不悟瑶离降映,绳河低文;
翊言关禁,徙第京部。
进宪蒙浅,尘紊徒盈;
还迷懅悚,风制罔树。
循伏忧欷,灭虑焦衷。
不胜荷佩之情(《本集》)
请禁丹阳琅邪二郡搜捕启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京畿既是福地,而鲜食之族,犹布筌网,并驱之客,尚驰鹰犬,非所以仰称皇朝优治之旨。
丹阳琅邪二境,水陆并不得搜捕(《广宏明集》二十六,武帝十六年下诏,去宗庙牺牲,上定林寺沙门僧祐,龙华邑超度等上启,敕付尚书详之。)
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夫至人应世,观众生根,根力不同,设教亦异。
是以三乘立轨,随机而发,五时说法,应契而化,沿粗以至妙,因小以及大,阶渐殊时,教之体也。
自正法稍远,受学乘互,外域诸国,或偏执小北。
最后涅槃,显明佛性,而犹执初教,可谓胶柱鼓瑟者也。
元嘉中,外国商人竺婆勒,久停广州
每往来求利于南康郡,生儿,仍名南康,长易字金伽,后得入道,为昙摩邪舍弟子,改名法度
其人貌虽外国,实生汉士,天竺科轨,非其所谙。
但性存矫异,欲以摄物,故执学小乘,云无十方佛,唯礼释迦而已。
大乘经典,不听读诵,反抄著衣,以此为法。
常用铜钵,无别应器,乃令诸尼,作镇肩衣。
似尼师坛缝之为衷,恒著肩上,而不用坐,以表众异。
每至出路,相捉而行,布萨悔过。
但伏地相向,而不胡跪,法度善,闲汉言,至授戒,先作梵语,不令汉知。
案律之明文,授法资解,言不相领,不得法事,而竺度昧罔,而行诡术,明识之众,咸共骇弃。
唯宋故丹阳颜竣女宣业寺尼法弘交州刺史张牧女弘光寺尼普明等,信受其教,以为真实。
虽出贵族,而识谢慧心,毁╃方等,既绝法雨,妄学诡科。
乖背律仪,来苦方深,可悯伤。
自正化东流,大乘日曜,英哲顶受,遍遇服膺。
而使迷伪之人,专行偏教,莫或振止,何其甚哉!
昔慧导拘滞,疑惑大品,昙乐偏执,非拨法华,罔天下之,信已情之谬。
关中大众,固已指为无间矣。
至如彭城僧渊,诽谤涅槃,舌根销烂,现表厥殃,大乘难诬,亦可险也。
寻三人之惑,并恶止其躬,而竺度之悖,以毒饮人。
凡女人之性,智弱信强,一受伪教,则同惑相挺。
京师数寺,遂尘异法,东境尼众,亦时染此风,将恐邪路易开,淄污不已。
嗟乎,斯岂魔断大乘,故先侮女人欤?
此实开士之所痛悼,而法主所宜匡制也。
《大方便经》云:释迦如来,昔为比丘,专以四阿含教化,谤毁方等。
于无数劫,受大苦报,从阿鼻出,发大乖心,致成正觉,后进之贤,宜思防断。
古今明诫,可不慎乎。
慧睿法师,久叹愚迷,制此喻疑,防于今日,故存之录末,虽于录非类,显证同矣(《释藏边》五)
上萧骠骑启论检试僧事升明元年丹阳沈文季建议责僧属籍,欲行沙汰,道盛启。) 南齐 · 释道盛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天保寺释道盛启,昔者仲尼徒三千,学天文者则戴圆冠学地理者,则履方屦。
庄周哀公曰:「盖闻此国有知天文地理者不少,请试之」。
哀公即宣令国内知天文者戴圆冠,知地理者著方屦,来诣门。
惟有孔丘一人到,问无不对,故知馀者皆为窃服矣。
释迦兴世,说四谛六度,制戒威仪,舍利佛等皆得罗汉,故知大法非为无宗。
但自尔已来,人根转钝,去道悬远,习惑缠心,若能隔意,则合律科,不尔,皆是窃服者。
伏愿陛下圣明,深恕此理,弗就凡夫求圣人之道。
昔郑子产称曰大贤,尚不能收失,为申徒嘉所讥,况今未法比丘,宁能收失?
若不收失,每起恶心,寺之三官,何以堪命?
国有典刑,愿敕在所,依罪治戮,幸可不乱圣听。
虽老病,远慕谤木,敢以陈闻,伏纸流汗。
谨启(《宏明集》十二。)
江夏王等诏(初即位) 南朝宋 · 刘子业
 出处:全宋文卷七
总录之典,著自前代。
建始年,虽暂并省,而因革有宜,理存济务。
朕茕独在躬,未涉政道,百揆庶务,允归尊德。
太宰江夏王义恭,新除中书监太尉,地居宗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用康庶绩,可录尚书事、本官监、太宰、王如故。
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巴东郡开国公、新除尚书令元景,同禀顾誓,翼辅皇家,赞业宣风,繄公是赖。
可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领兵置佐,一依旧准,领丹阳尹、侍中、领公如故(《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鬼遗方序 南朝宋 · 袭庆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七
刘涓子,不知何许人也。
晋末于丹阳郊外较射,忽见一物,高二丈许,因射而中之,走而电激,声若风雨,夜不敢迫。
明旦,率门人弟子邻伍数十人,寻其踪迹。
至山,见一小儿,问之何姓。
小儿云:「主人昨夜为涓子所射,今欲取水以洗疮」。
因问小儿,主人是谁?
答曰:「是黄父鬼」。
乃将小儿还。
未至,闻捣药声。
遥见三人,一人卧,一人开书,一人捣药。
比及随,叫笑而前,三人并走。
遗一帙《痈疽方》,并一臼药,人有瘫者途之,随手而愈(《御览》七百二十四。案《鬼遗方》十卷,北宋尚存,今世所传仅数方耳,竹木刺肉不出,头垢途之即出,又小见初生不尿,人乳四合,葱白一寸,煎滚,分作四服,即利,又初生吐乳,人乳二合,籧篨篾少许,盐二大,同煎沸,入牛黄米,与服,又治疥癣,松胶香研细,约酌少入少轻粉,滚令匀。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未一日便乾,顽者三两度。案:此四方,余于嘉庆中编辑《全宋文》时随见随录也。后见《读画斋丛书》辛集有五卷本,则此书今世尚存其半,为之一喜。)
褚渊碑文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文选卷五十八
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
所以子产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
文简公见之矣。
公讳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微子以至仁开基,宋段以功高命氏。
爰逮两汉,儒雅继及;
魏晋以降,奕世重晖
乃祖太傅元穆公,德合当时,行比州壤。
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
亮采王室,每怀冲虚之道。
可谓婉而成章,志而晦者矣。
自兹厥后,无替前规,建官惟贤,轩冕相袭。
公禀川岳之灵晖,含圭璋而挺曜,和顺内凝,英华外发。
神茂初学,业隆弱冠。
是以仁经义纬,敦穆于闺庭;
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宇。
孝敬淳深,率由斯至;
尽欢朝夕,人无閒言。
逍遥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
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汪汪焉,洋洋焉,可谓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袁阳源才气高奇,综覈精裁;
宋文帝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袁既延誉于遐迩,文亦定婚于皇家。
选尚馀姚公主,拜驸马都尉
汉结叔高,晋姻武子,方斯蔑如也。
释褐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
濯缨登朝,冠冕当世;
升降两宫,实惟时宝。
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秘书丞
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光昭诸侯,风流籍甚。
以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
有识留感,行路伤情。
服阕,除中书侍郎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于时新安王宠冠列蕃,越敷邦教,毗佐之选,妙尽国华。
出为司徒右长史,转尚书吏部郎。
执铨以平,御烦以简,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复存于兹
泰始之初,入为侍中
曾不移朔,迁吏部尚书
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元戎启行,衣冠未缉。
内赞谋谟,外康流品。
制胜既远,泾渭斯明。
赏不失劳,举无失德。
绩简帝心,声敷物听。
事宁,领太子右卫率,固让不拜。
寻领骁骑将军
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封雩都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久之,重为侍中,领右卫将军
尽规献替,均山甫之庸;
缉熙王旅,兼方叔之望。
丹阳京辅,远近攸则;
吴兴襟带,实惟股肱;
频作二守,并加蝉冕
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明皇不豫,储后幼冲,贻厥之寄,允属时望。
徵为吏部尚书,领卫尉,固让不拜。
改授尚书右仆射
端流平衡,外宽内直
弘二八之高谟,宣由庚而垂咏。
太宗即世,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中书令护军将军
送往事居,忠贞允亮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亦犹孟轲致欣于乐正,羊职悦赏于士伯者也。
丁所生母忧,谢职。
毁疾之重,因心则至。
朝议以有为为之,鲁侯垂式
存公忘私,方进明准。
爰降诏书,敦还摄任。
固请移岁,表奏相望。
事不我与,屈己弘化
属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
桂阳失图,窥窬神器。
鼓棹则沧波振荡,建旗则日月蔽亏。
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
鸣控弦于宗稷,流锋镞于象魏。
虽英宰临戎,元渠时殄;
而馀党实繁,宫庙忧逼。
公乃揔熊罴之士,不贰心之臣,戮力尽规,克宁祸乱。
康国祚于缀旒,拯王维于已坠。
诚由太祖之威风,抑亦仁公之翼佐。
可谓德刑详,礼义信,战之器也。
以静难之功,进爵为,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
功成弗有,固秉撝挹。
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
又以居母艰去官。
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
颜丁合礼,二连之善丧,亦曷以踰!
天厌宋德,水运告谢。
嗣王荒怠于天位,彊臣凭陵于荆楚
废昏继统之功,龛乱宁民之德,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算。
虽无受脤出车之庸,亦有甘寝秉羽之绩。
乃作司空,山川攸序;
兼授卫军,戎政辑睦。
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
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
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
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大启南康,爰登中铉;
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
暂遂冲旨改授朝端。
迩无异言,远无异望
帝嘉茂庸重申前册。
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
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
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出陪銮躅,入奉帷殿。
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
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参以酒德,閒以琴心。
暧有馀晖,遥然留想。
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
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太祖升遐,绸缪遗寄。
侍中司徒录尚书事。
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
择皇齐之令典,致声化于雍熙。
内平外成,实昭旧职。
增给班剑三十人,物有其容,徽章斯允。
位尊而礼卑,居高而思降。
徂秋,以疾陈退。
朝廷重违谦光之旨,用申超世之尚,改授司空,领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春秋四十有八。
柳庄疾棘,卫君当祭而辍礼;
晏婴既往,齐君趍车而行哭。
公之云亡,圣朝震悼于上,群后恇动于下,岂唯哀缠一国,痛深一主而已哉!
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谥曰文简,礼也。
夫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
虚己以游,当世不能扰其度。
均贵贱于条风,忘荣辱于彼我。
然后可兼善天下,聊以卒岁。
经始图终,式免祗悔。
谁云克备,公实有焉。
是以义结君子,惠沾庶类。
言象所未形,述咏所不尽。
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舍,哀清晖之眇默。
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
思卫鼎之垂文,想晋钟之遗则。
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其辞曰:辰精感运,昂灵发祥。
元首惟明,股肱惟良。
天鉴璿曜,踵武前王。
钦若元辅,体微知章。
永言必孝,因心则友。
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五臣兹六,八元斯九。
内谟帷幄,外曜台阶。
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如风之偃,如乐之谐。
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迹屈朱轩,志隆衡馆。
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义既川流,文亦雾散。
嵩构云颓,梁阴载缺。
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怊怅馀徽,锵洋遗烈。
久而弥新,用而不竭。
少帝海陵王 南齐 · 文安王后
 出处:全齐文卷六
司空、后将军丹阳尹、右仆射、中领军、八座:夫明晦迭来,屯平代有,上灵所以眷命,亿兆所以归怀。
自皇家淳耀,列圣继轨,诸侯官方,百神受职。
而殷忧时启,多难荐臻,隆昌失德,特紊人鬼,非徒四海解体,乃亦九鼎将移。
赖天纵英辅,大匡社稷,崩基重造,坠典再兴。
嗣主幼冲,庶政多昧,且早婴尪疾,弗克负荷,所以宗正内侮,戚藩外叛,觇天视地,人各有心。
虽二祖之德在民,而七庙之危行及。
自非树以长君,镇以渊器,未允天人之望,宁息奸究之谋。
太傅宣城王胤体宣皇,钟慈太祖,识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著,讴诵有在,宜入承宝命,式宁宗┙,帝可降封海陵王,吾当归老别馆。
宣帝中兴汉室,简文重延晋祀、庶我鸿基,于兹永固。
言念国家,感庆载怀(《南齐书·海陵王纪》)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碑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七
道冠两仪之先,名绝万世之始者,固言语所不得辨,称谓所莫能筌焉。
云何以文字述今?
云何以金石传古?
其遂休也,则日月空照,遂默也,则生人长昏。
是故出关导以两卷,将升摛其五文,令怀灵抱识之士,知杳冥之有精焉。
自时厥后,奕代间出,云篆龙章之牒,炳发于林岫,环辞丽气之旨,藻蔚于庭筵,其可以垂轨范著谣诵者,迄于兹辰。
昔在中叶,甘左见骇于魏王,象奉擅奇于吴主,至如葛仙公之才英俊迈,盖见尤彰彰者矣。
公于时虽历游名岳,多居此岭。
此岭乃非洞府,而跨据中川,东视则连峰入海,南眺则重嶂切云,西临江浒,北旁郊邑,斯潜显之奥区,出处之关津。
半寻石井,日汲莫测其源,三足白麂,百龄不异其质,精灵之所弗渝,神祗之所司卫,麻衣史宗之俦,相继栖托。
后有孙慰祖,亦嗣居弥岁。
山阴潘洪,字文盛,少秉道性,志力刚明,前住馀姚四明隩,国为立观,直上百里,榛途险绝,既术识有用,为物情所怀,天监七年,郡邑豪旧,遂相率舆出,制不由己,以此山在五县冲要,舍而留止,于兹十有五载,将欲移憩坛上,先有一空碑,久已摧倒,洪意以为荫其树者,尚爱其枝,况仙公真圣之遗踪,而可遂沦乎?
乃复建新碑于其所,愿勒名迹以永传,隐居不远千里,寓斯石而镌之。
仙公讳玄字孝先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也。
本属琅邪后汉骠骑僮侯庐让国于弟,来居此土。
七代祖艾,即骠骑之弟,袭封僮侯
祖矩,安平太守黄门郎
从祖弥,豫章等五郡太守
父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尚书
代载英哲,族冠吴史。
公幼负奇操,超绝伦党,神挺标峻,精辉卓逸,坟典不学而知,道术才闻已了,非复轨仪所范,思识所该,特以域之情理之外,置之言象之表而已。
吴初,左元放自洛而来,授公白虎七变、炉火九丹,于是五通具足,化遁无方。
孙权虽爱尝仙异,而内怀猜害,翻、琰之徒,皆被挫斥,敬惮仙公,动相咨禀。
公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尤多去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特还京邑,视人如戏,诡谲倜傥,纵倒山河,虽投凫履坠,叱羊石起,蔑以加焉。
于时有人,漂海随风,眇渀无垠,忽值神岛,见人授书一函,题曰寄公,令归吴达之
由是举代翕然,号为仙公
故抱朴著书,亦云余从祖仙公,乃抱朴三代从祖也。
俗中经传所谈,云己被太极铨授,居左仙公之位。
如《真诰》并《葛氏旧谱》,则事有未符,恐教迹参差,适时立说,犹如执戟侍陛,岂谓三摘灵桃,徒见接神役鬼,安知止在散职,一以权道推之,无所复论其异同矣。
仙公赤乌七年岁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升仙,长往不返,恒与郭声子等相随久,当授任玄都,祗秩天爵,佐命四辅,理察人祗,瞻望旧乡,能无累累之叹,顾盼后学,庶垂汲引之,敢藉邦族末班,仰述真仙遗则云尔。
九垓夐绝,七度虚悬。
分空置境,聚气构天。
物滋数后,化超象前。
命随形转,神寄业传。
霜野于襄,翠微。
泉墟共往,彭羡独归。
生因事摄,年以学仙。
如金在冶,如布在机。
仙公圭警,临龆发颖。
襄童比迹,项孺联影。
濯质绮闱,凝心黛岭。
虎变已摅,龙辀遂骋。
朅来台霍,偃蹇兰穹。
碧坛自肃,玉水不穷。
巡芳沐道,怀古测衷。
表兹峻碣,水扇高风。
兰风寓憩,已勒丰碑。
此土旧居,巡镌贞琰,今之远裔,仰慕清尘。
敬思刊树,传芳来叶(本集)
许长史旧馆坛碑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七
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固非言象所传,文迹可记,然则后之人奚闻乎?
含吐万有,化育群生,本其所由,义归冥昧。
至于形域区分,性用殊品,事限观听,理穷数识者,倘或可论山之高,海之广,夫何故,以其有容焉。
大天之内,复有小天三十六所并,拓寓地空,亘涂水脉,辟闱风岫,通气云巘,此山本号句曲,其下是第八洞宫,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分置三府,前汉元帝世,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任,故称茅山,具详传记。
至晋太和元年句容许长史在斯营宅,厥迹犹存。
宋初,长沙景王就其地之东,起道士精舍。
梁天监十三年,敕质(《山志》作「贸」)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将远符先徵,定祥火历,于馆西更筑隐居住止,十四年,别创郁冈斋室,追玄洲之踪,十七年,乃缮勒碑坛,仰述真轨。
真人姓许,讳穆,世名谧,字思玄,本汝南平舆人后汉灵帝中平二年,六世祖光,字少张,避许相谀侠,乃来过江,居丹阳句容都卿之吉阳里,后仕,为光禄勋,识宇亮拔,奕叶才明。
祖尚,字元甫,有文章机见,吴中书郎
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风格清简,晋宁朔将军下邳太守、西城侯长史,副第五子也,正生少知名,简文在藩,为世表之交,起家太学博士,朝纲礼肆,儒论所宗,出为馀姚,勤恤民隐,惠被邻邑,徵入觊闱,纳言帝侧,升平末,除护军长史、本郡中正,外督戎章,内诠茂序,遐邦肃律,乡采砥行。
太和中,迁给事中散骑常侍,蝉冕辉华,事归尚德,简文践极,方优国老,倏值晏驾,于焉告(原误「造」据《山志》校改)退,专静山庐,以脩上道,君虽搢绂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第(原误「弟」,今据《山志》改)兄远游,永和四年,长(《山志》作「嘉」)遁不返。
君尚想幽奇,岁月弥轸,恒与扬君深神明之契,兴宁中,众真降扬,备令宣谕,龙书云篆,佥然遍该,灵谟(原误「模」,今据《山志》改)奥旨,于兹必究,年涉悬车,遵行愈笃。
太元元年,解驾(原误「笃」今据《山志》校改)违世,春秋七十有二。
(原作「侄」,今据《山志》校改)窆虚柩于(原误「悬」,今据《山志》校改)西大墓,京陵之踪未远,飞剑之椁在焉。
谨案《真诰》,君挺命所基,缘业已久,周武王世,九宫上相长里薛公之弟也,兼许肇遗功,复应垂祉后胤,故乘运托生,因资成道,玉札所授,为上清真人,爵登侯伯,位编卿司,理仙抚治,佐圣牧民矣。
真传未显于世,莫能具述。
长史第三子,讳玉斧,世名翙,字道翔,正生母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迁宫中。
君清颖莹洁,特绝世伦,郡举上计掾,不赴,秕糠尘务,研精上业,即弘景玄中之真师也。
恒居此宅,缮修经法,扬君数相从就,亟通真感,太和五年,于兹告逝,时年三十。
《真诰》云,后十六年,当度东华,为上相(《山志》作青)童。
君之侍帝,晨受书为上清仙官。
与谷希子并职。
帝晨之任,比世侍中(《山志》此八字系小字注
君长兄揆,世名田川,次兄虎牙,世名联,并亦得道。
揆今有玄孙灵真在山,敕立嗣真馆。
以褒远祖之德。
皇上乘弘誓本力,来君此土,焘育苍祗,范铸群品,导法开俗,随缘启教,以隐居积蕴,三真经诰,久栖华阳,宜还旧宅,供养脩理,乃敕工匠建兹堂,请即仰祗帝则,兼阐大猷,束(《山志》作「柬」)位青坛,西表素塔,坛塔之间,通是基趾,埋瓴掩瓦,投锸便埴,紫烟白雾,缠为(《山志》作「徊」)荫盖。
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井南大塘,乃郭朝遗制,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轨,傍枕雷平,前瞰下泊,东际连冈,北横长岭,汧阳谷,俱会西垂,四域之内,皆谓之金陵地肺者也。
长史所居,尤为标胜,方将驷云虬而高骋,驱奔鹤以追风,望洪涛之浩汗,眷故都以浸远。
古人有言,匪作奚传。
敢刊石颂,永属来贤。
浑枢鹜气,方祗吐灵。
依性分境,传识赋形。
化通八寓,功浃四溟。
巡迹电灭,测体渊渟。
旋区岳立,互海云舒。
抟风泳水,蹠实凭虚。
亦有幽匠,开石架庐。
情高身远,天府地居。
萦峦巴曲,画壤肺浮。
五闱面启,九涂环周。
长隰旁岭,交汧比流。
乃称龙伏,实谓金丘。
昔在西汉,三茅来宾。
暨东晋二许怀真。
裁基浚井,栖道接神。
允膺辅圣,锡兹侍宸
参差年代,絪缊名氏。
书诰具宣,精华未弥。
甀甃将沦,沈阶已毁。
拱树霜摧,脩庭草委。
肇馆华阳,岁躔二纪。
永观前猷,聿遵洪轨
帝曰懋哉,尔焉斯止。
经之营之,轮乎奂矣。
胜殿密响,泻瓶扬芬。
瑶宫碧简,绚采垂文。
璚函玉检,绮幕绣巾。
兰缸烈耀,金炉扬熏。
桐柏双教,方诸兼学。
并证心清,俱漏身浊。
离有离无,且华且朴。
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药徵质莹,禅感慧通
飞行欻恍,扪景带虹。
振苦排鄣,还明返聪。
物言是力,我见无功。
纷纷千古,汗漫两仪。
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缘来则应,不虑不为。
式题龟录,人天鉴知(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七十八,《道藏》「师」字号《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