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信圭赋(以分形立象以保乎身为韵) 中唐 · 张仲素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四
瑟彼信圭。诸侯是执。
当大君之辨等。与五玉而咸集。
皎以式孚。坚于特立。
锡山川以为瑞。在享献而增袭。
将持比德以省躬。岂独退扬而进揖。
懿夫洁白其质。缜密其文。
得仪形之是表。叙羔雁以成偫。
玷绝可磨。不愧南容之复。
性惟特达。每劳宣代之分。
则而效之。惟其嘉矣。
观正直可以行化。取毁方于焉克巳。
至若左右佩珩。凄锵宫徵。
宁同乎信以守之。岂嗟乎不我屑以。
韦弦可譬。琮璧自殊。
孚尹旁达。阳采外敷。
因追琢以为用。谅小大之合符。
韫以保焉。匪沽诸善价。
省其人也。宜赋以生刍。
此乃邦之令典。孰可巳乎。
捧当心而措于掌。足以见古人之象。
禀温润而洞晶荧。于以彰文物之形。
色配彼苍。示不言之信。
神如此鉴。同明德之馨。
所以掌节是司。藉之乎缫。
与蒲谷而齐列。冀邦家之永保。
比楚玉之无瑕。哂夏璜之有考。
或以圭为瑞。或以象为珍。
传命自同于符玺。达情可接于君臣。
稽彼前典。光辉日新。
念君子之作诫。宜近取诸乎身。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忆题惠山寺书堂798年 唐 · 李绅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
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
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798年 唐 · 李绅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顷年无锡閒居,里人献鹤雏,余驯养之。周岁,羽毛既成,见其宛颈长鸣,有烟霄之志。开笼放之,一举冲天,复回翔久之,乃去。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一作翔)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重到惠山798年 唐 · 李绅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再到石泉寺内,有禅师鉴玄影堂,在寺南峰下。顷年与此僧同在惠山十年,鉴玄在寿春相访,因追旧欢。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
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
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
还向窗间(一作竹窗)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万首绝句分为二首)
别石泉798年 唐 · 李绅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惠山寺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清澄见肌骨),含漱开神虑,得此水,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别双温树798年 唐 · 李绅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往年于惠山书房前手植,今已乔柯,数寻干云,葱翠荫日。此树移过江多死,有类丹橘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一作植)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却望(一作到)无锡(一本有望字)芙蓉湖 其一 835年 唐 · 李绅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
却望(一作到)无锡(一本有望字)芙蓉湖 其二 835年 唐 · 李绅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丹橘村边独(一作烛,一作烟)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一作日)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却望(一作到)无锡(一本有望字)芙蓉湖 其三 835年 唐 · 李绅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
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却望(一作到)无锡(一本有望字)芙蓉湖 其四 835年 唐 · 李绅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
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却望(一作到)无锡(一本有望字)芙蓉湖 其五 835年 唐 · 李绅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翠崖幽谷分明处,倦鸟归云(一作山)在眼前。
惆怅白头为四老,远随尘土去伊川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798年 唐 · 李绅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余顷居梅里,常于惠山肆业。旧室犹在,垂白重游,追感多思,因效吴均体。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
昔去桂长,今来容须老。
上家山,临古道。
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
草色绿萋萋,寒蛩遍草啼。
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
岩光翻落日,僧火开经室。
竹洞磬声长,松楼钟韵疾。
苔阶泉溜鈌,石甃青莎密。
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
叹息整华冠,持杯强自欢。
笑歌怜稚孺,弦纵吹弹。
山明溪月上,酒满心聊放。
丱发此淹留,垂丝匪闲旷。
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
况复白头人,追怀空望望。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忆东郭居(效丘迟798年 唐 · 李绅
 押词韵第八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
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
曳娄一缝掖,出处劳昏早。
醒醉迷啜哺,衣裳颠倒
忠诚贯白日,直己凭苍昊。
卷舌堕谗谀,惊波息行潦。
衰禽识(一作息)旧木,疲马知归道。
杨柳长庭柯,兰荃覆阶草。
旌旄光里舍,骑服欢妻嫂。
绿鬓绝新知,苍须稀旧老。
冠緌身忝贵,斋沐心常祷。
笙磬谅谐和,庭除还洒扫。
栖迟还竹巷,物役浸江岛。
倏忽变星霜,悲伤满衷(一作怀)抱。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忆西湖双鸂鶒(效鲍明远798年 唐 · 李绅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戏绕莲丛回锦臆。
照灼花丛两相得,渔歌惊起飞南北。
缭绕追随不迷惑,云间上下同栖息。
不作惊禽远相忆,东家少妇机中语。
剪断回文泣机杼,徒嗟孔雀衔毛羽。
一去东南别离苦,五里裴回竟何补。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早梅798年 唐 · 李绅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梅里七首 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翡翠坞798年 唐 · 李绅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
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
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
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
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84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鈇龯。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御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
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
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
顺孙祇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
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
乃授侯伯,纛龯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
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遗训,显扬先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惠山寺(一作常州无锡县惠山寺 唐 · 张祜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一作月)色上楼多。
小洞生(一作穿),重阶夹(一作瘦)
殷勤望(一作入)城市,云水暮钟和。
煎茶水记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
又新丈人行也。
为学精博。
颇有风鉴称。
较水之与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邱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
亲挹而比之。
诚如其说也。
客有熟于两浙者。
言搜访未尽。
余尝志之。
及刺永嘉
过桐庐江
严子
溪色至清。
水味甚冷。
家人辈用陈黑坏泼之。
皆至芳香。
又以煎佳
不可名其鲜馥也。
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
及至永嘉
仙岩瀑布用之。
亦不下南零。
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
显理鉴物。
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
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
予初成名。
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
余与李德垂先至。
憩西厢元鉴室。
会适有僧至。
置囊有数编书。
余偶抽一通览焉。
文细密皆杂记。
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
代宗李季卿湖州
维扬
陆处士鸿渐
李素熟陆名。
有倾盖之欢。
因之赴郡。
扬子驿。
将食。
李曰。
陆君善于
盖天下闻名矣。
扬子零水又殊绝。
今者二妙千载一遇。
何旷之乎。
命军士谨信者。
挈瓶操舟。
深诣南零。
陆利器以俟之。
俄水至。
陆以杓扬其水曰。
江则江矣。
非南零者。
似临岸之水。
使曰。
某擢舟深入。
见者累百。
敢虚绐乎。
陆不言。
既而倾诸盆。
至半。
陆遽止之。
又以杓扬之曰。
自此南零者矣。
使蹶然大骇。
伏罪曰。
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荡覆半。
惧其鲜。
挹岸水增之。
处士神鉴也。
其敢隐焉。
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李因问陆。
既如是。
所经历处之水。
优劣精可判矣。
陆曰。
楚水第一。
晋水最下。
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
有石突然。
泄水独清冷。
状如龟形。
俗云虾𢋙口。
水第四。
苏州虎邱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头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
余尝试之。
非系之精粗。
过此不之知也。
烹于所产处。
无不佳也。
盖水土之宜。
离其处水功其半。
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李寘诸笥焉。
遇有言者即示之。
又新九江
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
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
因尽箧。
书在焉。
古人云。
泻水置瓶中。
焉能辨淄渑。
此言必不可判也。
万古以为信然。
盖不疑矣。
岂知天下之理。
未可言至。
古人研精。
固有未尽。
强学君子。
孜孜不懈。
岂止思齐而已哉。
此言亦有裨于劝勉。
故记之。
失调名 其十 出家赞文十首 唐 · 敦煌曲子
 押支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四
舍利佛国难为。
吾本出家之时。
舍却金鞍细马,惟有锡杖相随。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四(○五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