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温璋王式节度使 唐 · 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三
门下。豳土名藩。
懿门奥壤。理公刘之故国。
炀帝通津。控地数千。
带甲逾万。非威能肃物。
勇可贞师。则何以备天子之爪牙。
上将之旗鼓。断自朕志。
果叶佥谐。武宁军节度徐泗宿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朝议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徐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温璋
禀庆德门。腾辉儒苑。
节峻大玉。气敷早春
立言锵韶濩之音。行巳植松筠之操。
尝以懿问。列于通班。
佳声克著于埋轮。善价益彰于题柱。
累换符竹。颇洽讴谣。
前岁问俗苑溪。分麾沛邑
祸息萑蒲之盗。风行鈇钺之权。
浙江东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越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王。文动星芒。
学通奥旨。早以殊艺。
射策明廷。孙宏之条奏甚精。
晁错之铺陈无阙。既升高第。
亟践清途。临事不回。
当官有守。迩者擢自交趾
授以浙东。果能清越水之波澜。
稽山之祲气。暂举十连之化。
全苏一境之人。而并贞明。
黄陂澹泞。风雨不渝于达节。
机谋自契于生知。爰命畴庸。
是加懋赏。乃眷巨屏。
宜委宏材。三礼百工。
俱荣于题剑凿门推毂。
共贵于登坛。謺是恩光。
我无爱惜。尔宜壮辕门之号令。
恤闾井之疲羸。务农训兵。
俾先南牧之备。兴利除害。
永绝东顾之忧。更树奇功。
以酬剧宠。检校礼部尚书邠州刺史御史大夫充邠宁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御史大夫武宁军节度徐泗宿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主者施行。
朱崇节河阳节度使 晚唐 · 陆扆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门下。
朕闻天垂星纬。
王者象之以设官。
地裂山河。
历代定之以建国。
所以咽喉中夏
藩屏皇家。
非威望不足以镇宁。
非仁惠不足以抚养。
其有勋劳夙著。
宜申胙土之恩。
韬略素精。
屡委殿邦之任。
二者兼备。
斯为得人。
国有彝章。
我复何爱。
昭义军节度使潞慈邢洺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司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沛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朱崇节
雄略纵横。
忠诚贯直。
夙著总戎之术。
常韬靖乱之谋。
临危不屈于壮心。
多难益全其大节。
去病辞第
誓彰钟鼎之勋。
王剪请田。
非为子孙之计。
日者平阳求瘼。
冯翊颁条。
隰川竟保于孤城。
汝海将绳其弊俗。
其后孟津分阃。
上党临戎。
智谋潜契于著龟。
义烈弥坚于金石。
拥众而出。
陈兵以行。
指挥而神气激扬。
叱咤而寇雠惕息。
今则乡闾顾慕。
士卒讴歌。
庑金咸伫于窦婴
马思迎于郭伋
是用再兼五教。
重委双旌。
既资董众之能。
仍举畴庸之典。
于戏。
功名易守。
自伐者必颠。
富贵可图。
怀骄者难保。
失道则祸生旋踵。
守义则福贻后昆。
勉尔令图。
服我明训。
可依前检校司徒河阳节度使
散官如故。
停李炤乐钧官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
同官相殴。据法当徒。
大理寺以所犯罪名。合该恩敕。
虽备陈格律。而合议矜宽。
但李炤乐钧等。处令佐之资。
纵屠沽之行。既骂且斗。
自昼经宵。加以抗拒使符。
留县印。全乖事体。
大紊纪纲。至于偶在敕前。
合从赦限。岂可遣兹凶辈。
亲我疲民。免刑巳是优宏。
复职实非允当。其李炤乐钧。
并勒停见任。馀依所奏。
沛县子高 北宋 · 石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海怒蛟三尺角,埋藏水底叹吟呻。
明时直道难干禄,白首躬耕力养亲。
醉读兵韬斗龙豹,闲抽宝剑星辰
茅斋东是留侯,定有英灵还往频。
韩密学经略使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三、《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六、《圣宋文选》卷一六
经略密学阁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人;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
近自唐观之,武氏变唐为周,非常也,梁公立非常之功;
禄山盗据两京,非常也,汾阳立非常之功;
朱泚之乱,非常也,西平立非常之功;
淮西之贼,非常也,晋公立非常之功。
今元昊猖狂,敢侮天子,以夷狄而慢中国,以蝼蚁而亢至尊,亦非常也。
求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莫若阁下。
圣君聪明,能知人,故自兴师以来,阁下独当上注意,曾未及期岁,由中谏升为枢密直学士
是急非常之功于阁下也,得不留意焉?
今用兵之处,诚已得人。
然建大厦者非一材,维泰山者非一绳。
为梁公犹取张柬之桓彦范五人为之助,为晋公亦以韩吏部马总柳公绰诸君子为之佐,然后功立成也。
前窃见阁下言贝州三郎者,深州人李七郎者,彼徒以武力可任,阁下尚且不遗之,癋于天下之豪盓哉!
泰山布衣孙明复沛县布衣梁构、太平布衣姜睶、任城布衣张竳,皆有文武资材,仁义忠勇,计策谋略,可膺大任。
国家无事时,足容偃蹇山林,啸傲云泉
今边寇内侮,牵朝廷露师转粟之劳,烦吾君宵衣旰食之虑,等岂得申申燕居,饱食高枕乎!
阁下经略陜西,茍得四人,实有以助成阁下非常之功。
不次。
介再拜。
范经略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七、《圣宋文选》卷一六
夫天生时,圣人乘时,君子治时。
《易》之《家人》后有《睽》,《睽》后有《蹇》,《蹇》后有《解》。
家人之道,穷必乖,故睽,睽故难生,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以解其难也。
然则天下无事,国家无不有难,在治之矣。
黄帝蚩尤,舜之苗民,禹之防风,周之,汉之诸吕、七国,唐之安、史诸镇,不能累黄帝,疵舜、禹,痼周,疮汉,病唐,能治之也。
圣朝八十年,始有贼昊之患,国家与贼为家人,今与我始乖,故树孽境上,则正合大《易》之「时」也。
治此「时」也,实属于阁下。
《蹇》之繇曰:「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其说谓非大人不能济蹇,非智者不能止险,不当位与当位失正,无以正邦。
故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二与五应,二居臣位,五居君位,不以五在难中,私身远害,而蹇蹇以进志扶王室,故九五:「大蹇,朋来」。
《解》之繇亦曰:「有攸往,夙吉」。
言有难而往,以速为吉也。
贼昊犯顺之明年,天子则用阁下经略矣。
殆一年未见成功,谗害日进,乃罢阁下而专任夏暨陈二公。
又半年,贼昊转暴炽,宗庙社稷之灵寤于上,遂罢二公而复阁下经略
初,贼昊猖獗,阁下尚谪守于吴,人皆曰不用阁下,贼不可破。
及刘、石败,此论益喧然满都下
天子乃释阁下罪,益官进职,与夏、韩同节制陜西路。
阁下之谋未尽见用,故成功缓,且有间,遂罢阁下。
今复起阁下,专当一面,虽未足以极阁下之才,亦略足以施阁下之智矣。
噫!
阁下智施之四海有馀,癋一隅哉!
人将见贼昊之首置汴西门矣。
生是时也,必生是人也。
人与时相遇,故曰有非常之时,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用兵四年,卒无尺寸功,此功归于阁下矣。
淮西之贼五十年,功卒归裴度
当时贼揣唐室公卿,可畏者晋公矣,遂阴使贼害之。
天地神癨,扶持守护,刀斫不死,卒收蔡功。
贼昊揣境上诸将可畏者阁下矣,遂以书间在朝公卿,果有请诛阁下者,赖天子聪明圣神,阁下获全。
晋公刀斫不死,乃相宪宗,平元济;
阁下书间不入,乃复大任,其亦卒破元昊乎!
介又观兵兴以来,人多辞劳就逸,惮险茍安,独阁下不爱其身,不顾其家,不惜其禄位,极诚尽节,以必得贼昊而后归为心。
此得「王臣蹇蹇」之节,有「攸往夙吉」之善。
天子以征西之任归于阁下,又阁下实有取元昊之才,而复能尽忠臣之节,区区元昊,有不平乎!
介不才,国家无事也,不能有一言以助衣裳之治;
国家有事也,不能持一矢以效干戈之用。
如阁下诸公,皆暴露霜雪,衣不敢眗,食不敢饱;
士卒皆被甲胄,冒锋镝,入万死,出一生;
民皆输财转粟,饥渴道路;
乃独夕而卧,晏而起,恬愉休逸,饱水肥草,自比于山鹿野麋,岂所安乎!
然自视不肖,无毫毛可施用,窃为阁下得山东豪盓三人,负罪而有才者二人。
沛县梁构、兖州姜睶、任城张竳,皆负文武材略,有英雄之气,习于兵,勇于用,智识通敏,精力坚悍。
若使各当一队,必能得士死心,先诸将立功。
若使守一城,捍一寨,兹一城一寨,遂为金汤,不可得破。
若使儒衣缓带,随元戎而周旋,兵机战谋,惟元戎取之。
兹三人,实豪盓之士也。
非阁下,三人不肯事,非阁下亦不能用。
兹三人,构事刘颜子望,睶事明复先生,竳初事子望,后事明复,皆学有根舛,道有本源,其器必深,其用必远,固非浅近轻妄、尚勇好兵之流也。
阁下幸厚用之。
所谓负罪而有才者二人,前兖州奉符县尉李鄈、前宿州临涣县曹起,皆进士策名。
起亦事子望,鄈亦事明复,能知圣人之道,乐蹈名节,好履仁义,守一官,能勤且廉,善养民绳吏,人颇受其福。
起刑一人至死,亦不得县吏心及州帅善意,自惧不能直,弃官窜去。
鄈以不善事上官,为苛吏笼置于深法,平价买官骡一,诬鄈损官钱数缗,除名羁管滁州
二人皆有才,负志节,慕忠义,知兵习战。
刘牧注《师卦》:「当行师用兵之时,胜敌而已。
唯才能智勇是用,不复录其行。
陈平盗嫂,韩信出胯下黥布刑,不妨为汉之功臣」。
癋兵家宜取负罪遗行之人用之,何者?
负罪则世不录,遗行则人不齿。
知其无以进于时而于人,终将废矣,则思效以自补,立功以自赎。
故兵书曰:「王臣失位,思立其功者,聚为一队」。
言必能决死以战。
是以汉武帝贤良之诏,求跅弛之士、奔酬之马,取是道也。
鄈与起宜先收而不宜见弃,阁下幸当留意。
晋公淮西吏部马总柳公绰诸人实助其功。
今阁下幕中固不乏人矣。
介以谓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之乃立;
大瞕所任者惟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
阁下幕中,虽不乏人,如构、睶、竳三人,亦未可不取;
鄈等二人,实宜备驱策。
介自视无毫毛可施用,茍得五人者,与朝廷立尺寸功,足以赎介不肖之罪。
是敢冒将军盺钺之威,言兹五人,取舍惟阁下命。
介不任拳拳之诚。
不次。
介顿首再拜。
自撰墓志熙宁八年 北宋 · 程珦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新安文献志》卷六二上、乾隆《河南府志》卷九一
程姓,鮱名,伯温字。
姓源世系,详于家牒,故不复书。
曾王父,尚书兵部侍郎,赠太子少师讳羽
王母清河太君张氏,襄陵太君贾氏。
王父,尚书虞部员外郎讳希振
王母高密县崔氏。
考,赠司空讳遹
妣,追封赵国太夫人张氏,冀国太夫人张氏。
予性质颛蒙,学术黯浅,不能自奋,以嗣先世。
天圣中仁宗皇帝念及祖宗旧臣,例录子孙一人,补郊社斋郎
黄州黄陂吉州庐陵县尉润州观察支使
由按察官论荐,改大理寺丞,知虔州兴国县龚州徐州沛县,监在京西染院,知凤、磁、汉三州事。
熙宁中,厌于职事,丐就闲局,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
岁满再任,遂请致仕。
官自大理寺丞十三迁至太中大夫,瞕自骑都尉上柱国,爵永年县食邑户九百。
娶侯氏,赠尚书比部员外郎道济之长女,封寿安县君,先三十八年卒,追封上谷郡君
男六人,长应昌,次天锡,皆幼亡。
次颢,承议郎宗正寺丞,先卒。
次颐,今为通直郎
次韩奴、蛮奴,皆夭。
女四人,长婆娇,幼亡。
次适奉礼郎席延年。
次冯儿,幼亡。
次适都官郎中李正臣
孙男五人,长端懿,蔡州汝阳主簿、监西京酒。
次端中,治进士业
次端辅,早亡。
次端本,治进士业
端彦,郊社斋郎
孙女七人,长适宣义郎李翴,次适假承务郎朱纯之,次适安定彦正,次未嫁而卒,次为李翴继室,次适清河张敷,次幼亡。
曾孙男六人,昂、昪、奁、易、竁、毕。
曾孙女一人。
元祐五年庚午春正月十三日己卯,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五。
三月孟夏庚戌望,葬于伊川先茔之次,上谷郡纤焉。
历官十二任,享禄六十年,但知廉慎宽和,孜孜夙夜。
无瞕劳可以报国,无异政可以及民,始终得免瑕谪,为幸多矣。
葬日切不用干求时贤,制撰铭志,既无事实可纪,不免虚辞溢美,徒累不德尔。
只用此文刻于石,向壁安置。
若或少违遗命,是不以为有知也。
程颐跋云:「先公太中年七十则自为墓志,及书戒命于后。后十五年终寿,子孙奉命不敢违,惟就其阙处加所迁官爵、晚生诸孙,及享年之数、终葬时日而已,醇德懿行宜传后世者,皆莫敢志,著之家牒。孤泣血书。」《伊川文集》卷八,四库全书二程文集本。
歌风台1033年3月 北宋 · 张方平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台
落托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令诸路州军常留县处分公事诏天圣二年正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二七(第四册第三四六九页)
诸路州军自今常留县管勾簿书,催督税赋、及理婚田词讼,不得差出勾当小可公事,及于县镇道店场务比较课利。
其令佐年满,虽准铨牒放罢,若一县全然阙人,未得出给解由,须本县不至阙人,即许离任。
永昭陵永厚陵十月一日奏告仁宗英宗皇帝旦表本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南阳集》卷一五、民国《巩县志》卷二三
伏以四时平运,适当歛用之初;
万物阜成,可备登尝之盛。
恭惟尊谥皇帝崇仁迈古,遗德在民,超然沛邑之游,凛若轩台之畏。
永言瞻慕,交极悲摧。
朝奉郎尚书屯田郎中致仕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蒲君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二、《华阳集》卷五九
尚书屯田郎中蒲君慎密者,字叔荣,世为果州人,三世累晦不仕。
果远,人少学,君独好学有志行,为乡闾所称。
景祐五年,擢进士第,为泾州保定、庆成军荣河开封府长垣县主簿
万州蒲县,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京兆府醴泉县福州闽县徐州沛县,监在京事材场通判安州
秘书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员外郎,为屯田郎中,遂致仕。
熙宁五年七月十八日,以疾卒于京师,享年六十一。
君为人廉慎自持,其于官尤敏辨而不烦。
方其在保定,会元昊叛,西方用兵,而州县部送刍粮多失期坐斥。
君乃言去边近、积粟多,凡若干处,请尽以输边,徐自内地转以补军乏。
转运使用其言,边计大给。
大将葛怀敏驱所获马以万计,君以县僻无畜牧处,而马露则多死,乃就山劝民出所积材而偿以直,不踰月作厩五百楹,人不以为扰。
在南蒲,尝权涖州幕,廷尉駮州狱之失出死者。
君以为法者天下共守,今罪于法不当死,不争则不可。
州将曰:「可与廷尉争耶」?
君愈执不夺。
及诏下它司议,而卒得不入死,州将始愧服。
闽县,有亡命吴才者,聚徒方山,数出剽劫,为民患。
君一日廉知其处,择精卒数十人夜驰赴之,纵火四发,贼运槊突围,就擒者五人,于是境内不复有盗。
君所至有能名,若三司使蔡襄韩绛翰林学士范镇元绛端明殿学士张方平王拱辰龙图阁学士陈荐李中帅,皆尝君材于朝,其内外监司张师颜等,又三十馀章,君可谓材矣。
然宦学不达,年未至而引去,顾其抗情安命,与夫老而不知自止者,不亦异哉?
八年七月十三日癸酉,葬华州郑县孝悌乡田村社。
曾祖承蕴,祖仁赞
父士廉,赠尚书都官郎中
娶李氏,河北提点刑狱内殿承制閤门祗候守信之女,封仙居县君
子男二人:希孟右班殿直
希闵,太庙斋郎
女二人,长适光禄寺丞王仲京,次适太庙斋郎张公著。
孙男女三人。
铭曰:
蒲世蜀远,果穷又䊸。
世晦弗食,君食自初。
所临敢前,闻者众
亦既有闻,谁谓不显?
进虽云艰,君亦易退。
六十之龄,其志已遂。
山之嵯嵯,水之潏潏。
表名在朝,兹为不没。
贺昭文相公(代宋宣献公作)1042年7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六、《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一、《启隽类函》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一○五四○、《耆旧续闻》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恭审肃被宠灵,参司枢要,伏惟庆慰。
窃以安危所系,文武相须,眷注意之殊时,崇仰成之异体。
至若万务通于四海,二柄萃于一门,简在休辰,职繇全德。
恭以某官风华博照,天韵雄成,挟之谋谟,袭之系胄,逢辰鼎盛,序爵弥高。
清议被民,卓冠一时之杰;
丰规振俗,遄跻三代之隆。
嗟彼羌豪,警吾边吏,有严天讨,爰整王师。
上方深拱以倚平,博谋而取重,畀兹全责,钦若壮猷。
舆诵所同,岩瞻惟允。
昔馈通函谷,紧沛邑之宗臣;
威被匈奴,实汉家之真宰
宜今具美,与古兼徽。
某夙附末光,雅烦善庇。
仕藩城而待罪,隐若自安,佔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
依归之素,有过等夷。
先公太中家传1090年4月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八、《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二、乾隆《河南府志》卷八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先公太中讳珦字伯温
旧名温,字君玉,既登朝,改后名。
景德三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生于京师泰宁坊赐第。
性仁孝温厚,恪勤畏慎。
开府事父兄谨敬过人,责子弟甚严,公才十馀岁,则使治家事。
事有小不称意旨,公恐惧若无所容。
自少为族兄文简公所器。
开府终于黄陂,公年始冠,诸父继亡,聚属甚众,无田园可依,遂寓居黄陂,劳身苦志,奉养诸母,教抚弟妹。
时长弟璠七岁,从弟瑜六岁,馀皆孩幼。
后数岁,朝廷录旧臣之后,授公郊社斋郎,以口众不能偕行,遂不赴调。
文简公义之,为请于朝,就注黄陂县
任满,又不能调,闲居安贫,以待诸弟之长。
至长弟与从弟皆得官娶妇,二妹既嫁,乃复赴调,授吉州庐陵县尉
刘丞相沆已贵显,其子弟有恃势暴横于乡里者,郡守以下皆为之屈,公独不与接。
刘丞相闻而愧之,待公甚厚。
再调润州观察支使
侍禁曹元哲者,挟权要势,与人争田。
守畏逼,属公右之,公弗为挠。
润当途,事烦剧,多赖公以济,声闻甚著。
部使者至,无有不论荐者。
大理寺丞,知虔州兴国县事。
虔人素号难治,而邑之衣锦乡尤为称首,自昔治之与他乡异。
前令欲以惨酷威之,盛冬使争者对立于庭,以雪埋及膝,而人益不服。
公善告谕之,与他乡一视,人遂信服。
在邑几二年,而狱空者岁馀。
江西狡民善为古券契,田讼最为难辨,而虔尤甚。
旁邑有争,积十馀岁不能决,部使者以委公。
根连證佐,嚣然盈庭,公独呼争者前讯之,不十数语,尽得其情,遂皆服。
事决于顷刻之閒,人以为神。
就移知龚州事。
宜州反獠欧希范既诛,乡人忽传其降,言当为我南海立祠,于是迎其神以往,自宜至龚,历数州矣,莫之禁也。
公使诘之,对曰:「过浔州,守以为妖,投奉神之具于江中,逆流而上,守惧,乃更致礼」。
公曰:「试再投之」。
越人畏鬼,甚于畏官,皆莫敢前。
公杖不奉命者,及投之,乃流去,人方信其为妄。
在州二岁,部使者未尝入境。
潘师旦提点刑狱,最称严察,一道𢥠畏。
尝过境上,以书谢公曰:「既闻清治,不须至也」。
太子中舍
明堂覃恩,改殿中丞
代还在涂,而侬智高作乱,破州城,后守贷死羁置,人皆以公获免为积善之报。
授知徐州沛县事。
会久雨,平原出水,谷既不登,晚种不入,民无卒岁具。
公谓俟可耕而种,则时已过矣,乃募富家,得豆数千石以贷民,使布之水中,水未尽涸而甲已露矣。
是年,遂不艰食。
有丐于市者,自称僧伽之弟,愚者相倡,争遗金钱,公杖之而出诸境。
国子博士赐绯鱼袋
归监在京西染院,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凤州事。
凤当川、蜀之冲,轺传旁午,毁誉易得。
为守者相承,务丰厨传,主吏多至破产。
公裁减几半,曰:「是足以为礼,未为薄也」。
汉中不稔,饥民自褒斜山谷而出。
公教于路口为糜粥以待之,所济甚众。
司门员外郎
丁崇国太夫人忧,服除,权判鸿胪寺
英宗嗣位,覃恩,迁库部员外郎,知磁州事。
磁城,赵简子所筑,东南隅水泉恶,灌濯亦不可用。
居民安于久习,妇女晨出远汲,不惟劳,且乏用,风俗以之弊。
历千馀岁,无为虑者。
公度城曲之地,曰:「此去濠水数步之近,渐渍既久,地脉当变矣」。
穿二井,果美泉也,人甚赖之。
时久雨,自河以北,城垒皆圮。
公言于帅府,请发众治之。
帅不敢主,使听命于朝。
公请于朝者三,不报。
盖自北虏通好,未尝发众治城
韩魏公秉政,使人谕公曰:「城坏,州当自治,何以请为」?
公曰:「役大,法不许擅兴。
且完旧,非创筑,何害」?
乃得请。
后数月,始概命诸州治城
每岁春首,兴役治河,民閒自秋成则为之备,贫室尚患不及。
是年,二役并兴,人甚苦之。
独磁先已毕工,民得复营河役之用,又筑于未冻之前,城得坚固。
水部郎中
神宗即位,覃恩,迁司门郎中
是岁,城中瓦屋濠水上,冰澌盘屈,成花卉之状,奇怪骇目,郡官皆以为嘉瑞,请以上闻。
公曰:「石晋之末尝有此,朝廷岂不恶之」?
众皆服。
代还,知汉州事,迁库部郎中
蜀俗轻浮,而公临之以安静。
视事之翌日,上谢表,命园中取竹为筒。
众吏持筒走白,杀青而文见于中,曰「君王万岁」。
公知其伪,不应,吏惧而退。
中元节宴开元寺,盖盛游也。
酒方行,众呼曰:「佛光见」。
观者相腾践,不可禁。
公安坐不动,顷之乃定。
大兴州学,亲视敦勉,士人从化者甚众。
汉守有园圃公田之入,素称优厚,至者无不厚藏而归。
公始被命,亲旧以其素贫,皆为之喜。
公择而取之,终任所获,布数百匹而已。
熙宁中,议行新法,州县嚣然,皆以为不可,公未尝深论也。
及法出,为守令者奉行惟恐后,成都一道,抗议指其有未便者,独公一人。
李元瑜使者,挟朝廷势,凌蔑州郡,沮公以为妄议。
公奏请不俟满罢去,不报。
乃移疾,乞授代,不复视事。
归朝,愿就闲局,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
岁满再任,迁司农少卿
南郊恩,赐金紫。
以年及七十,乞致仕。
家贫口众,仰禄以生,据礼引年,略不以生事为虑,人皆服公勇决。
两经南郊恩,以子叙,迁中散大夫中大夫
今上即位,覃恩,迁太中大夫,累封永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勋上柱国
元祐五年正月十三日,以疾终于西京国子监公舍。
先居暖室,病革,命迁正寝,享年八十有五。
太师文彦博西京留守韩公缜、今左丞苏公颂等九人,相继以公清节言于朝。
诏赐帛二百匹,仍命有司供其葬事。
四月十五日,葬于伊川先茔之次。
少师五代河北之多乱,徙葬少监京兆兴平,将谋居醴泉
及贵,赐第于泰宁坊,遂再世居京师
嘉祐初,公卜葬祖考于伊川,始居河南
公娶侯氏,赠尚书比部员外郎道济之女,封寿安县君,先公三十八年终,追封上谷郡君
男六人:长曰应昌,次曰天锡,皆幼亡;
次曰颢,任承议郎宗正寺丞,先公五年卒;
也;
次韩奴,次蛮奴,皆幼亡。
女四人:长幼亡,次适奉礼郎席延年,次幼亡,次适都官郎中李正臣
公孝于奉亲,顺于事长,慈于抚幼,宽于治民。
一岁丧母,祖母崔夫人抚爱异于他孙,尝以漆钵贮钱与之。
公终身保藏其钵,命子孙宝之。
开府再娶崇国太夫人
时方八岁,已能亲顺颜色,崇国爱之如己出。
奉养五十年,崇国未尝形愠色。
开府喜饮酒,公平生遇美酒,未尝不思亲。
自垂髫至白首,不记其曾偶忘也。
遇人与开府同年而生者,士人也无贤愚高下必拜之,贱者亦待之加礼。
开府尝从赵炎者贷钱五千,未偿。
公记其姓名,而不知其子孙乡里,终身访求,以不获为恨。
始公抚育诸孤弟,其长二人仕登朝省,二十馀年閒皆亡。
长弟之子九岁,从弟之子十一岁,公复抚养,至于成长,毕其婚宦。
育二孤皆再世,亦异事也。
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
嫁遣孤女,必尽其力;
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
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
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
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
后遇刘氏之族子于襄邑,偶询其宗系,知姻家也。
未几刘生卒,其子立之才七岁,公取归教养,今登进士第,为宣德郎矣。
公慈恕而刚断。
平居与幼贱语,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左右使令之人,无日不察其饥饱寒煖。
与人接,淡而有常。
不妄交游,于所信爱,久而益笃。
在虔时,常假倅南安军,一狱掾周惇实,年甚少,不为守所知。
公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果为学知道者,因与为友。
及为郎官,故事当举代,每迁授,辄一荐之。
闻人有庆乐事,喜之如在己。
不为皎皎之行,平生不亲附权势,而请谒常礼,亦不废也。
至于亲旧之贵显者,既不与之加亲,亦不示之疏远,故贤者莫不敬爱,不贤者亦无敢慢。
寓居黄陂时,主簿贪凶人也,常曰:「谚云明镜为丑妇之冤,君居此照我,何其不幸也」!
遂颇自敛。
欧阳乾曜者,以才华自负,多肆轻傲,易公年少,常以语侵公,公如不闻。
后公官岭下,乾曜适倦道路,公以人船济之。
乾曜曰:「可谓汪汪如千顷之陂也」。
南昌黄灏有高才,名动江表,然颇不羁,稠人广坐,无所不狎侮,公时最少,独见礼重,常目公曰:「长者无笑我」。
自少时德度服人已如此。
居官临事,孜孜不倦。
历守四郡,温恭待下,身率以清慎,所至,寮属无有敢贪纵者。
自朝廷行考课法,无岁不居上。
平生居官,不以私事笞扑人。
公之亲爱者常有所怒,坚请杖之,曰:「吏卒小人,不加以威,是使之慢也」。
公曰:「当官用刑,盖假手耳,岂可用于私也」?
终不从。
谦退不伐善,常欿然自不以为足;
所能者,虽曲艺小事,人莫知也。
平生所为诗甚多,自谓非工,即弃去;
退休后所作,方稍编录,亦未尝以示人也。
少师以来,家传清白,而公处己尤约,官至四品,奉养如寒士,缣素之衣,有二三十年不易者。
终身非宴会不重肉。
既谢事,遂屏朝衣。
宾客来者,无贵贱见之,虽公相亦不往谢。
方仕宦时,每叹曰:「我贫,未能舍禄仕。
茍得早退,休闲十年,志愿足矣」。
自领崇福,外无职事,内不问家有无者,盖二十馀年。
居常默坐,人问:「静坐既久,宁无闷乎」?
公笑曰:「吾无闷也」。
家人欲其怡悦,每劝之出游,时往亲戚之家,或园亭佛舍,然公之乐不在此也。
尝从二子游寿安山,为诗曰:「藏拙归来已十年,身心世事不相关。
洛阳山水寻须遍,更有何人似我闲」?
顾谓二子曰:「游山之乐,犹不如静坐」。
盖亦非好也。
晚与文潞公席君从司马伯康为同甲会,洛中图画,传为盛事。
年八十,丧长子,亲旧以其慈爱素厚,忧不能堪,公以理自处,无过哀也。
颐时未仕,阖门皇皇,不知所以为生,公不以为忧也。
及颐被召,叨备劝讲,人皆庆之,公无甚喜也。
尝有疾,召医视脉,曰:「无害」。
公笑曰:「吾年至此矣,有害无害皆可也」。
虽疾病,服药必加巾。
年七十,则自为墓志,纪履历始终而已。
书其后以戒子孙曰:「吾历官十二任,享禄六十年,但知廉慎宽和,孜孜夙夜,无勋劳可以报国,无异政可以及民,始终得免瑕谪,为幸多矣。
葬日,切不用干求时贤,制撰铭志,既无事实可纪,不免虚辞溢美,徒累不德,只用此文刻于石,向壁安置。
若或少违遗命,是不以为有知也」。
不肖孤奉命不敢违,于葬既无铭,述家传所记,不敢一辞溢美,取诬亲之罪,承公志也。
坤成节教坊致语 其八 放小儿队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八
音容秀整,补服鲜华。
干羽初陈,来谒舜阶之下;
风云既阕,却归沛邑之中。
再拜天墀,相将好去。
东岳高里山相公庙新创长脚竿记 北宋 · 胡元资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
兖之奉高北有岱山焉,乃天下之巨镇也。
尊之曰东岳,即天齐仁圣帝也。
自秦汉而下,沿巨唐逮本朝,封禅之礼备焉。
庙貌威崇,殿宇显敞,一如上方制度,俾至者加其恭肃
噫!
聪明正直,神之德也。
福善祸淫,神之职也。
幽而罔测,显而有灵,则四方之民咸归仰之。
在帝庙之西,有高里山之祠,即圣帝辅相之神也。
庙号本汉封爵也
领袖群司,掌判阴籍,光载祀典,灵威不泯。
今有古沛张平者,即长河之舟贾也。
乃集社聚缗,岁赛于祠下,睹其神像,虔启愿心,立长竿于庙廷。
由是选梓木以为之材,砻翠□以为之硖,耸而上直,表著其坛。
功毕告成,故书其始,刻之于石,以永其传。
大宋元丰三年庚申岁
泗州船户同糺首王政男钦、徐州沛县留城镇都糺首张平立石□。
东平进士胡元资撰。
徐民裴耸书。
将士郎、守束□守德篆额。
张希白刻。
按:《泰山志》卷一六,嘉庆刻本。
彭城三咏元丰甲子,余与彭城张仲连谋父、东莱昌朝元弼彭城陈师仲传道、临城王适子立宋城王羾文举,采徐方陈迹分咏之。余得戏马台、斩蛇泽、歌风台三题,即赋焉。戏马台在郡城之南,斩蛇泽在丰县西二十里歌风台沛县郭中) 其一 戏马台 北宋 · 贺铸
秦蛇已中断,刘项方龙战。
叱咤沮风云,睢盱走霆电。
鸿沟一画天地开,楚王洗剑东归来。
新都形胜控淮泗,笼山络谷营高台。
重瞳登览何为者,不知招贤知戏马。
上如激矢下投丸,兰筋霜腕便(自注:平。)回盘。
半夜悲歌骓不逝,明日阴陵行路难。
騋牝三千归汉闲(小集作苑)豆尤闻蠹县官
君不见华山之阳古坰牧,春风吹草年年绿。
彭城三咏元丰甲子,余与彭城张仲连谋父、东莱昌朝元弼彭城陈师仲传道、临城王适子立宋城王羾文举,采徐方陈迹分咏之。余得戏马台、斩蛇泽、歌风台三题,即赋焉。戏马台在郡城之南,斩蛇泽在丰县西二十里歌风台沛县郭中) 其二 斩蛇泽歌 北宋 · 贺铸
君不闻泗滨亭长送徒如咸阳,徒夫怀归多道亡(二句小集作君不闻泗滨昔日有亭长,送徒咸阳收掌
泽中置酒饮相诀,吾亦从此奔芒砀。
阴风萧萧导者惧,前有脩蛇怒横路。
酒酣拔剑肯留行,划断蜿蜒不回顾。
河明月出人踵来,彼媪何冤号且哀。
谓遭赤帝屠吾子,语竟莫知安在哉。
真人闻此自心许,茫茫四海吾其主。
虎变龙飞十二年,馘项枭英盖(清抄本作尽)狐鼠。
半夜雄铓飞上天,几见长陵一抔土
彭城三咏元丰甲子,余与彭城张仲连谋父、东莱昌朝元弼彭城陈师仲传道、临城王适子立宋城王羾文举,采徐方陈迹分咏之。余得戏马台、斩蛇泽、歌风台三题,即赋焉。戏马台在郡城之南,斩蛇泽在丰县西二十里歌风台沛县郭中) 其三 歌风台 北宋 · 贺铸
汉祖高风百尺台,千年客土生蒿莱。
何穷人事水东去,如故地形山四来。
江淮犹沸鲸鲵血,八十一车枉归辙。
白叟(清抄本、四库本作首)逢迎皆故人,牢酒欢呼惜将别。
崤渑迢遥非我乡,死生此地何(小集作乌)能忘。
酒阑鸣筑动云物,青衿儿曹随抑扬。
尔时可无股肱良(小集作力),端思猛士守四方
君不闻淮阴就缚何慨慷(自注:平。),解道鸟尽良弓藏
留侯下作(按留侯本封沛国留城,今古祠存焉。晋义熙中,宋公镇徐,尝下教修缮,今祠中石刻虽破裂,犹可识。余官彭城日,欲赋一诗,匆匆(原作忽忽,据清抄本改)不暇及。丁卯冬,沿洛东下,阻冰于陈留,舟次有神祠,特严邃,榜曰汉留侯盖邑人误谓侯封为陈留也。余时抱病(清抄本、四库本作疾)殊困,因默有祷焉。岁暮疾平,赋此诗,具冠笏拜谒,高吟神坐前,偿宿志也。)1087年11月 北宋 · 贺铸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文成念韩痛,破产伺强秦。
千金募健士,椎断属车尘。
东去变名姓,浮游淮泗滨。
忍耻奉遗履,得书何老人
十年风云会,赤帝资经纶。
鸿门祸端结,一言即解纷。
英彭既合纵,楚项提孤军。
伟哉借箸谈,竖儒无复陈。
分疆饵两将,来若从龙云。
释怨俾侯印,谋销蛇豕群。
定都天府国,推功归奉春
四老落吾术,拂巾辞隐沦。
东朝羽翼就,楚调徒悲辛。
出处能事毕,致君终乞身。
岂眷万户封,仅与萧酂均。
淮阴败晚节,顾亦非吾伦。
愿访赤松子,逍遥云汉津
强饭示终殁,爽灵方上宾。
严祠镇川湄,馀泽及斯民。
客子老将至,低回冗从臣。
惭无应时策,肝膈空轮囷。
可教固无类,慨然辄求伸。
(小集作祇)应终万古,黄石独能(小集作共威)神。
沛县姜承议(姜乃潜之孙,以捕寇改官。预作隐居,自号金城(库注本作池)居士(注原缺,据宋注本及各本补))1100年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
平生鲁国老先生,晚见诸郎识老成。
怪有武功蒙宠锡,果缘阴德贯神明。
金池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百里饥寒独颜阖,忍令一物不敷荣(自注:颜阖魏衍。(注原缺,据宋注本及各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