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西川崔仆射谢却赴剑南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五、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四
臣某言。
中使马承倩送臣却至所部汉州回。
监军使孟游仙等续发。
北面拜天。
南旋旧镇。
九门而弥远。
顾三蜀而何情。
如丹之心。
具列前表。
庶明臣子之分。
以期君父之知。
臣某中谢
臣四度兴师。
每各献捷。
愿将边事。
亲达宸聪。
比恐三军阻臣行计。
潜装密办。
亦既经年。
上都赢粮。
傍路支费。
事皆前定。
誓众遂行。
日望京关。
天威咫尺。
岂知时乖运末。
属彼外虞。
徵发之期。
指踪又切。
进退难处。
彷徨以还。
有心未明。
有口犹闭。
若挞之耻。
空思于
恋主之诚。
倍惭于犬马。
臣知衙事官王忻傅遥。
自经驱使。
积有岁时。
言行惟一。
为臣腹心。
当今切务。
具如别状。
悉令密启。
远达由衷。
伏乞圣慈。
俯回神鉴。
仍赐容纳。
许以毕辞。
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其有不载文墨。
更令附口闻奏。
皆是刳心所陈。
岂为亿中之说。
傥可裨补。
虽死犹生。
区区赤实。
敢希万一。
臣以今月某日却至成都讫。
整齐戎事。
即赴行营。
西番动静。
续冀闻奏。
众星微象。
拱北辰
勺水细流。
尽朝东海
惟臣不及。
饮恨何言。
无任感恋屏营之至。
谨奉表陈恳以闻。
法书论 唐 · 蔡希综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
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
有篆籀八体之妙。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
五世伯祖隋蜀王记室君知。
咸能楷隶。
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府兵曹参军有邻
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
第七兄洛阳尉希寂
并深工草隶。
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大篆
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
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
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
伯喈得之极。
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
章草兴于汉宣帝
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邯郸淳胡昭杜度
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
宋齐之间。
王僧虔羊欣李镇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
唐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
其次有琅琊王绍宗颍川钟绍京范阳张庭圭。
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
东汉崔瑗
宏农张芝与弟
河东卫瓘子恒
颍川钟繇及子会。
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
西河宋令文及子之逊。
东海徐峤之及子浩。
兰陵萧诚及弟谅。
如是数公等。
并遭盛明之世。
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
则师资一同。
及尔成功。
乃菁华各擅。
亦犹绿叶红花。
长松翠柏
虽占雨露。
孕育于阴阳。
而盘错森梢。
䒠茸艳逸。
各入门自媚。
讵闻相下。
咸自我而作古。
或因奇而立
若盛传于代。
以为贻家之宝。
则八体之极。
是归乎钟蔡。
草隶之雄。
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
自数百载来。
未之逮也。
送从兄(一有奉字)使新罗 唐 · 顾况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引用典故:封侯 骢马 泪绡 蟾蜍 大翼 秦桥 管宁 衔石 楼船习战 文鳐 徐韨载女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
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
地绝提封入,天平(一作锡)饶。
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
曙色黄金阙,寒声白鹭潮。
楼船习战骢马是嘉招。
帝女衔石鲛人泪绡
管宁虽不偶,徐韨(一作稚)傥相邀。
独岛缘空翠,孤霞上泬寥。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水豹横吹浪,花鹰迥拂霄。
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
几路通员峤,何山是沃焦。
飓风晴汩(一作自)起,阴火暝潜烧。
(一作鬒)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
扶桑衔(一作迎)日近,析木带津遥。
梦向愁中积,魂当别处销。
临川思结网,见弹欲求鸮(一作雕)
共散羲和历,谁差甲子朝。
沧波伏(一作仗)忠信,译语辨讴谣。
叠鼓鲸鳞隐,阴帆鹢首飘。
南溟大翼西海文鳐(《文选·吴都赋》注:“文鳐常行西海而游东海。”)
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
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悲歌(一作攀龙引) 其五 唐 · 顾况
引用典故:鼎湖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东海青童寄消息(本集自临春风至轩辕以下为一首,列之第三篇。《文苑》所载多脱略,今从《文粹》及集本添入)
承天皇后哀册文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二
维大历三年岁次景午四月乙未朔五日庚子
齐王谥曰承天皇帝
妃张氏谥曰恭顺皇后
天宝末
贼臣搆难。
王从二圣南幸成都
自武功定策禁中。
扈先帝于灵武
是年八月薨于行在。
今上录功追远。
谥鸿名
大历三年六月
迁座于咸阳
礼也。
云翿宿悬。
天鸡空响。
建翠凤以双引。
度苍龙而长往。
皇帝恸极天伦。
斋于閒馆。
望桂屿之萧飒。
兰台之伤断。
爰诏近臣。
遗音是纂。
其词曰。
皇图氛氲。
丽于天文。
本枝百代。
连华千载。
维王斯会。
其祥则大。
祖武之烈。
宗文之配。
令德纯粹。
温恭慈爱。
和必有节。
动而无悔。
持盈以冲。
明道若昧。
金玉是式。
鼓钟于外。
伊昔庆衍。
维皇握图。
天孙载弄。
甲观晨趋。
善问居讲。
师服儒。
琼林秋实。
宝萼晴敷。
皇用锡土。
苴茅剖符。
大邦之翰。
沧海之隅。
遥分朱邸。
近植青梧。
爱钟嘉会
宠被宸渥。
从侍寝门。
观风太学
礼闻齿让。
听辨声乐。
历运中否。
灾鲸构昏。
初避夷狄。
圣有昌言。
王叶群议。
天回乘辕。
适于硭砀之野。
进于阊阖之门。
云趋河北
电扫中原。
方从庙告。
言守藩垣
忽川逝于东海
怨夜长于西园。
呜呼哀哉。
志业见于屯蒙。
勋名留于天壤。
成宗禋之有圣。
悲欢爱之易丧。
独精聚而魂游。
奉君亲以长往。
展我邦媛。
德容可仰。
鲁馆而家。
齐风是长。
翟拜三月。
軿归百两
岂凤吹之有行。
而虹销之无像。
呜呼哀哉。
帝念伊始。
晬容生忧。
绊之幽蠹。
望山河之林邱。
解剑龙而追恸。
烛鸿徽以冥搜。
驾之辂旗。
以冕裘。
俨千官于天卫。
将合祔而从周。
呜呼哀哉。
笳鼓宵陈。
河山晓发。
地坱轧兮声远。
天空同兮影没。
入幽隧之穹林。
伏盘原之宫阙。
呜呼哀哉。
考至公与至性。
见为子兮为臣。
临难不忘其社稷。
感时思致于君亲。
短而非病。
逝岂同尘。
惟芳名与盛德。
可观法以求仁。
呜呼哀哉。
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唐 · 包佶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引用典故:绛灌谗陷 楚材 塞上翁 燕石
桂岭千崖断,湘流一派通。
长沙贾傅东海于公
章甫经殊俗,离骚继雅风。
金闺文作字,玉匣气成虹。
翰墨时招(一作无)侣,丹青夙在公(一作工)
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
巧拙循名异,浮沈顾位同。
九迁归上略,三已契愚衷。
责谢庭中吏(一作礼),悲宽塞上翁
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
山晓重岚外,林春苦雾中。
雪花翻海鹤,波影倒江枫。
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
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唐 · 包佶
五言排律 押真韵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一作仁)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追谥齐王承天皇帝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齐王承天祚之庆。
保鸿名之光。降志尊贤。
高才好学。艺文博洽
智略宏通。断必知来。
谋皆先事。识无不达。
理至逾精。乃者寇盗横流。
銮舆南幸。先圣以宸扆之恋。
将侍君亲。惟王以宗庙之重。
誓宁家国。克协朕志。
载符天时。立辨群议之非。
同献五原之计。中兴之盛。
实藉奇功。景命不融。
早从厚穸。天伦之爱。
震惕良深。流涕追封。
胙于东海。顷加表饰。
未极哀荣。夫以参旧邦再造之勤。
成天下一家之业。而存未峻其等。
殁未尊其称。非所以旌徽烈明至公也。
朕以眇身。缵膺大宝。
不及让王之礼。莫申太弟之嗣。
所怀靡殚。邈想逾切。
非常之命。宠锡攸宜。
敬用追谥曰承天皇帝。与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冥婚。
谥曰恭顺皇后。有司准式。
择日册命。改葬于顺陵
仍祔于奉天皇帝。同殿异室焉。
李昌岠辰锦等州团练使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彊楚之裔。
古之蛮方。杂武溪之种落。
夜郎之边壤。唐蒙开道。
马援南征。即其地也。
国朝旧制。方数千里。
悉统于连帅。今以遐阔难守。
遂分督以绥之。正议大夫光禄卿前兼海州刺史李昌岠。
素有识略。达于事体。
刚柔相济。文武中立。
居职可纪。实浮于名。
乃者以干时之才。刺濒海之郡。
惠和洁。所谓理平。
思我远人。眷求良吏。
辰阳之旧俗。攘县道之多虞。
训戎数州。俾尔专任。
参领中宪。式荣按部。
可试秘书监使持节都督辰州诸军事辰州刺史御史中丞辰溪巫锦业等五州都团练守捉使散官如故。
谢赠官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八
言。伏奉今日恩命。
臣亡祖故庆王文学先臣楚圭兵部尚书。亡祖母王氏赠齐国夫人
亡父故京兆府三原县给事中先臣无为赠太子太保。亡母南阳县太君张氏赠邓国夫人
仍赐立私庙三室。慈旨忽临。
悯册加等。哀荣顿极。
感涕交流。今日杀身。
此生分足。臣中谢
臣闻德及于人。功济于物。
然后光昭祖考。特加追命之荣。
崇严庙室。俾展奉先之敬。
臣授任非据。尸位已淹。
合上叩公朝。退身私第。
顾以未裨神化。誓答皇慈。
尚尘青琐之闱。犹污玉堂之署。
乾坤施厚。岁月恩深。
趋进崇阶。坐封故郡。
如臣之比。罕见其伦。
今又念及先臣。旌其内训。
宠以六官之长。荣极三师之列。
鱼轩表于东海。翟茀赋于南都
宗祏有仪。春秋有祀
变其士祭之礼。被其公服之章。
昭穆偕升。感怀泣血。
永惟臣之祖父。业茂文儒。
夙荷重名。不跻通列。
微夫小子。实忝前人。
才薄位高。上惭无地。
夙夜感切。启处不宁。
岂谓宠临荐加。志愿俱毕。
人子之道。圣睿曲成
情礼之间。私门获遂。
属当禁火。归省先茔。
便奉除书。以时昭启。
洒雨露于松柏。悬日月于邱封。
闾里相荣。故老垂泣。
不图存没。顿极于斯。
宠渥殊常。戴失次。
于家出望。于国无劳。
惶赧踧踖。不知所报。
无任感庆屏营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巫山 唐 · 戴叔伦
 押先韵
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
瞿塘嘈嘈急如弦,洄流势逆将覆船。
云梯岂可进,百丈那能牵,陆行巉岩水不前。
洒泪向流水,泪归东海边。
含愁对明月,明月空自圆。
故乡回首思绵绵,侧身天地心茫然。
卢嵩 中唐 · 韦应物
 押庚韵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
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王母歌(一作玉女歌) 中唐 · 韦应物
 押纸韵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
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
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
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海州姚别驾 唐 · 韩翃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五马
少年为长史,东去事诸侯。
坐觉千闾静,闲随五马游。
行人楚国道,暮雪郁林州
他日知相忆,春风海上楼。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 唐 · 耿湋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
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一作休)化俗,初地即(一作却)摧魔。
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
海州卢录事 唐 · 耿湋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之官逢计吏,风土问如何。
海口朝阳近,青州春气多。
郊原鹏影到,楼阁蜃云和。
损益关从事,期听劳者歌
蟠桃(以高捧大明以观环照为韵) 唐 · 独孤授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六
东海神木。是曰蟠桃
可得闻其广。而未量其高。
盖苍龙之所临据。白日之所光照。
结根于凌北之峰。禀气乎衡星之耀。
其生植也。与乾坤始。
其蟠萦也。至三千里。
上鸣天鸡。下宅郁垒。
徒骇于说。莫原所以。
配若木以相望。冠扶桑而特起。
尔乃焕初阳之杲杲。压巨海之漫漫。
太皞司方以流盻。羲和策御而上干。
倾高柯而飞鸟罕及。垂巨叶而青云共蟠。
何帝休之名志。岂姑繇而变观。
穷海陆以标奇。抗蓬瀛而争耸。
疑蒸林之相合。乃一木之所拥。
溟海则攀其若浮。升日轮则远视如捧。
霜雪莫能以雕换。风涛庸得其震倾。
拂垂云之修翼。荫吹潦之长鲸。
非有岁之可纪。每先晨之效明。
青桂于阴魄。掩白榆于太清。
信植物之神秀。壮元化之曲成
木无与俦。其谁骋两斗之术。
子不可获。安有被三窃之名。
是知瑰异之说。或处明而若晦。
区域之心。多玩小以疑大。
天无所不育。地无所不载。
莫出混茫之中。咸居耳目之外。
蟠桃之遐绝。宜列仙之游会。
安得探神物而驻韶颜。涉沧海而登朔山。
骖素虬之天矫。驾彩凤之回环。
庶因此以捧日。愿修条而一攀。
齐郎中海州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下车
华省占星动,孤城望日遥。
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沧海天连水,青山暮与朝。
闾阎几家散,应待下车招。
宿怀仁县南湖东海处士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
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中唐 · 刘长卿
 押词韵第一部
引用典故:秦帝桥
朐山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