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黜梁王忠为庶人诏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东台。朕储祉上元。嗣膺景祚。猎先圣之□践至公之道。底罚行赏。御物同归。房州刺史梁王忠。居庶孽之地。在髫丱之辰。柳奭遂良□结无忌。频烦进说。劝立东朝。朕以副宫之位。宜遵周道。苟非其人。不可虚立。正以宗臣之寄。仰在诸公。旦夕勤恳。难违其意。及正嫡升储。退居列屏。乐善之事。紊于宾僚。窥怨之词。日盈床第。妇女阿刘。远有陈告。迹其罪状。盖非一涂。乃伪作过所入关。云欲出家逃隐。又令急使数诣京师。觇候两宫。潜问消息。自说妖梦。戴通天冠。喜形于色。以邀非望。每召经师。祀龙作福。画千菩萨。愿升本位。每于晨夕著妇人衣。妄有猜疑。云防细作。又嗟叹柳奭称其为。悼伤韩瑗。情发于词。朕初见此言。疑生怨谤。故遣御史大夫□理及中书官属相监推鞫。證见非虚。然其地则人臣。亲则人子。怀奸匿怨。一至于斯。擢发论罪。良非所喻。考之大义。应从极罚。皇后情在哀矜。兴言垂涕。再三陈请。特希全宥。朕戚属之中。频亏国典。缅维前载。匪往兹子。属怀于此。犹深愧叹。特宜屈法。降为庶人。主者施行。
置乾封明堂县制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一
东台。元天著象于紫微。厚地区域于赤县。外崇四岳。伊帝阐其宏规。旁别九州。元王邵其丕绩。所以料兹物土。画野分疆。相彼人事。观时济俗。开物成务。理则由然。高祖皇帝诞膺灵命。肇开景业。囊括轩顼。孕育胥庭。太宗文皇帝大圣登期。自天纵哲。扑昆岑之猛燎。拯沧海之飞流。巍巍荡荡。无得而名焉。朕以虚薄。夙奉瑶图。承累德之鸿猷。履会昌之嘉运。中外禔福。远迩乂安。仰荐成功。升禋岱巘。缅维严配。祗建合宫。感事开元。聿光先德。俾我黎献。永赖隆平。宁济之方。实资宽。鉴寐凝想。思致厥涂。以为翼翼上京。率土攸仰。剪华抗堞。贯渭疏澜。城阙崇严。都邑夷敞。户口盈积。市狱殷繁。东西两县。官曹尚少。在于抚字。事或难周。至于词讼。综理时阙。须分所职。各使兼济。其长安县宜置乾封县。万年县析置明堂县。并于京城内近南安置。其户口即于两县逐便割隶。应须官寮并公廨等。一事以上。并准长安万年两县。各令所司处分奏闻。庶使忧勤之怀。独映于前古。建元之庆。长垂于后叶。
令僧道致拜父母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二
东台。若夫华裔列圣。异轸而齐驱。中外裁风。百虑而同致。自周霄陨照。汉梦延辉。妙化西移。慧流东被。至于元牝邃旨。碧落希声。具开六顺之基。偕叶五常之本。而于爱敬之地。忘乎跪拜之仪。其来永久。罔革兹弊。朕席图登政。崇真导俗。凝襟解脱之津。陶思常名之境。正以尊亲之道。礼经之格言。孝友之义。诗人之明准。岂可以绝尘峻范。而忘恃怙之敬。拔累贞规。乃遗温清之序。前欲令道士女冠僧尼等致拜。将恐振骇恒心。爰俾详定。有司咸引典据。兼陈情理。沿革二涂。纷纶相半。朕商搉群议。沈研幽赜。然箕颍之风。高尚其事。遐想前载。故亦有之。今于君处。勿须致拜。其父母之所。慈育弥深。祗伏斯旷。更将安设。自今巳后。即宜跪拜。主者施行。
命皇太子领诸司启事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三
东台。贰极之基。道光于上嗣。贞国之本。事表于元良。故能创北极之风。敬东序之业。功少海而逾润。孚前曜而增华。皇太子宏。寝门标美。寿街腾懿。三善夙茂。瑜佩以之含锵。四学早优。班翰以之凝映。正以年在幼冲。未从监抚。虽调护方勤。助琢磨之器。而稼穑靡喻。爽德教之途。然为教之方。义资素习。宜令皇太子宏每日于光顺门内坐。诸司有奏事小者。并启皇太子。主者施行。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唐 · 岑参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绣衣
红(一作江)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一作月)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一作缓)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一作路)霜。
东台去(仆每为崔白二学士话陶先生喜不遇之事,且曰:“仆得分司东台,即足以买山家。”)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陶君喜不遇,予每为君言。
今日东台去,澄心在陆浑。
旋抽随日俸,并买近山园。
千万崔兼白,殷勤承主恩。
释老君圣唐册号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四
夫所言太上者。统教之尊名。證圣之极果也。太者大也。上者高也。太者大也无大于太。上者高也无高于上。乃修行證果。极位之称也。世人修行。自凡而得道。自道而得仙。自仙而得真。自真而得圣。圣之极位。升为太上。太上者。六通万德。无不毕备。绍法王位。统临万圣。即得居此尊名。亦如代閒皇帝。代代绍位。皆得称之。自元始天尊之后。即有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太上高皇帝。皆极此位。而太上丈人高皇帝。虽兼有尊极之名。而不行教。其传祚行教。为万天之主。惟道君老君耳。元者深也妙也。亦云道也。天也至高至妙。不可言诠。约妙与深。以元为證。言深妙元远。以明道体。故谓之元。元者初也始也祖也。尔雅云。肇道根源。万物宗祖。处世出世之法。皆为之本始。故谓之元。皇者大也。谓大道也。道大曰皇。尚书序曰。三皇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帝者天也。其德配天。次于道也。德大曰帝。道德兼称。故云皇帝。又云。法道法天。谓为皇帝。秦始皇既一统天下。垂法后代。上取三皇之尊名。下取五帝之美号。兼而称之。曰皇帝焉。尚书序曰。五帝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内号者隐号也。老君千名万号。不可备穷。以当时天下所称。谓之老子。亦乃道尊德贵。不可斥名。天上人间。咸称曰老子。是则以老子之内号也。我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乃老子三十三代圣孙。大唐之第三帝。太宗文皇帝之第三子也。承平嗣极。握记垂衣。耀仙李之灵葩。展升平之盛礼。回銮苦县。谒圣真源。表大孝于奉先。赞元元于圣号。以乾封元年太岁丙寅二月二十八日下诏曰。东台。大道混成。先二仪而立称。至人虚已。妙万物以为言。粤若老君。朕之本系。爰自伏羲之始。暨乎姬周之末。灵应无象。变化多方。游元气以上升。感日精而下降。或从容宇宙。吐纳风云。或师友帝王。丹青神化。譬阴阳而不测。与日月而俱悬。属交丧在辰。晦迹柱下。大宏雅训。垂范将来。虽心齐于太虚。而理归于真宰。若夫绝圣弃智。安排寡欲。寂寞杳冥之际。希夷视听之表。澹尔无为。宛然自得。酌之不竭。用之不盈。执大象而还淳。涤元览而遣累。邈乾坤以长久。跨陶钧而亭育。至矣哉。固无得而名也。况复大圣所资。克昌宝祚。上德所履。允属休期。朕嗣膺灵命。抚临亿兆。总三光之明。而夙宵寅畏。居四大之重。而寝兴祇惕。尽孝敬于宗祧。庆怀柔于幽显。行清净之化。承太平之业。登介邱而展采。坐明庭而受记。飞烟结庆。重轮降祥。鹤应九皋。山称万岁。越振古而会休徵。冠帝先而为称首。大礼云毕。回舆上京。迂驾濑乡。躬奠椒糈。仰瑞柏以延伫。挹神泉而永叹。如在之思既深。敬始之情弥切。宜昭元本之奥。以彰元圣之功。可追上尊号曰元元皇帝。仍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当县宗姓。特给复一年。冀敦崇远之情。用申尊祖之义。布告中外。咸使知闻。主者施行。又永淳二年癸未十二月四日下诏曰。君崇于道。宅紫微以垂衣。臣修于德。罄丹心而作砺。若使上守于义。下尊于礼。名教所以乖淳。忠信由其渐薄。在昔胥庭连陆。娲燧伏羲。不宰而天下化。轩顼尧舜。禹汤文武。至公犹行。深仁尚积。及秦居闰位。奢泰之渐聿兴。汉袭霸图。元默之风已替。遐观魏晋。近鉴周隋。代益嚣浮。人踰僭侈。穷百王之弊俗。极千年之否运。以承大乱之后。方开大圣之期。既逾交丧之辰。必兴交泰之绪。我高祖神尧皇帝受镳宫之景命。荡辔野之妖氛。重悬日月。一匡宇宙。太宗文皇帝披图汶水。杖钺参墟。降斗极之神兵。涤怀襄之巨浸。张四维而安赤县。劳百战而徇苍生。声教遐覃。堤封远亘。缅维洪业。无得而称。朕以寡昧。忝膺丕绪。未尝不孜孜访道。战战临人。日慎一日。三十四载于今矣。况下安则上逸。时弊则君忧。虽身处九重。而情周万姓。建本之怀愈切。抑末之念遽深。今庶绩虽凝。而淳源未洽。朕之绵系。兆自元元。常欲远叶先规。光宣道化。变率土于寿域。济苍生于福林。属想华胥。载劳寤寐。所冀内外寮寀。各竭乃诚。敦劝黎萌。俱从质。旧染薄俗。咸与惟新。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宜申霈泽。广被纮埏。可大赦天下。改永淳二年为宏道元年。仍令天下诸州置道士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度道十七人。以彰清净之风。伫洽无为之化。主者施行。是则奉先尊祖。复朴还淳之旨也。
西溪书事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朣胧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得李四宗易书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
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篪新韵似闻韶。
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
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路遥遥。
欧伯起相访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
劲草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
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特特开。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酬滕子京同年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西溪见牡丹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寄欧静秀才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君归一水遥,魂断木兰桡。
赖有南轩竹,清风慰寂寥。
送欧伯起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自惭潇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
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北宋 · 范仲淹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栽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上张右丞书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乾兴元年十二月日,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范某,谨斋戒选日,裁书拜于右丞阁下。某闻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伊尹之心也,哲人传焉。故贤贤相与,其道不息。若显若隐者,则惟时尔。使伊尹之心,邈乎无传,则贤贤相废,来代以降,岂复有致君尧舜,觉天下之后觉者哉!今有施阿衡之才之道,而将博其传者,可无眷眷以求其人乎!有服膺仁义,亲逢圣贤,而未预其传者,可无遑遑以听于大人之门乎!敢斋戒以辨之。恭惟右丞,维岳降神,仪我华旦。文以鼓天下之动,学以达天下之志。始乃育大节,历小位,艰难备思,造次惟道。践七谏之清列,奉万枢之密府。奏议森乎朝听,顾问沃于天心。早以位峻中司,礼严百辟,人神协赞,贰于台宰。邴侯之问,系乎惨舒;叔相之才,著于礼乐。而常居以正色,动惟至诚,名可巽而道不可屈,怀可卷而节不可降。故昨让庙堂之高,回星象之度。能轻人之至重,易人之至难,故道清朝廷,名高泰山,盖尽美矣。然我宋重明累圣,与周比隆,贤人之业,宜卫社稷。当复正荧煌之座,为万邦之休光,四海之景福。此右丞之才之道之万一也。天下才士,莫不稽颡,仰望光明,但仲尼日月之阶,难为其升尔。某何人也,可预陶甄之末?其大幸者,生四民中,识书学文,为衣冠礼乐之士;研精覃思,粗闻圣人之道。知忠孝可以奉上,仁义可以施下,功名可存于不朽,文章可贻于无穷,莫不感激而兴,慨然有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岂所谓不知量也。又昔人云,一卷之书,必立之师。岂天下之道,无从而正之,而可得其指要乎!某所以鸡鸣孜孜,望其有获于此。而当世大君子,以某雕虫之技而怜之者有矣,未有谓某之诚,可言天下之道者。今复吏于海隅葭菼之中,与国家补锱铢之利,缓则罹咎,猛且贼民,穷荒绝岛,人不堪其忧,尚何道之可进!自惜属文未达,见书未博。三十为学,未获事大贤人之师;周旋其心,未能受大君子之道。其愚不已,尚遑遑乎听于大人之门。恭惟右丞,播洪钧之仁,矜其不肖,以一言置于左右。至于稼穑之难,狱讼之情,政教之繁简,货殖之利病,虽不能辨,亦尝有闻焉,似可备僚俊之末议,且使朝夕执事于前,观之可否。如得其诚,愿预教育,然后天下之道可得而明,阿衡之心可得而传。使某会遇之日,有益于当时,有垂于将来,乃右丞之道传传而不朽矣。昔郭隗以小才而逢大遇,则燕昭之名于今称道。黄公,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授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舍诸?智愚不同,人则然矣。先民有言曰,希圣者亦圣之徒也,此庶几于万一。然干犯台严,无任狂越战兢之至。不宣。某再拜顿首(《范文正公集》卷八。)。
「哲人」上,宋本有「伊尹之心」四字。
句 北宋 · 刘涣
押陌韵
东台乃主人,吾身同过客(东台)。
按:以上宋刘元高《三刘家集》
辞免左仆射表 其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五、《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
臣某言:近累具劄子辞免恩命,伏蒙圣慈特赐诏书不允者。赏典越踰,训辞稠叠,涣汗所被,是为至荣。朽材难胜,更以多惧,辄输危悃,敢冒威尊(中谢。)。窃以左相位崇,东台地要,虽置员而久旷,盖授任之常难。臣晚值圣时,久妨贤路。奉扬成命,蚊力困于负山;敷释微言,蠡智穷于测海。方谴何之为畏,岂宠奖之敢图?忽此兼叨,夐无前比。深惟浅薄,仰累休明,伏望圣慈,俯昭愚款,断从公论,追寝误恩。岂惟私义之获安,实亦物情之归允。臣无任。
贺门下许侍郎启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启隽类函》卷四○、《八代四六全书》卷九
伏审显膺纶綍,进贰机衡,夷夏交欣,朝野响动。窃以东台地峻,左省班清。造膝嘉谋,预闻乎大政;沃心盛业,密赞于宏图。是为喉舌之司,允谓股肱之任。选用之重,古今所同。恭惟门下侍郎道应直方,器周远大,出偶重熙之运,卓为名世之贤。出入三朝,始终一节。属圣心之图旧,由江澨以召归。盘旋蹈难进之风,静退保谦终之吉。千帆竞过,尚舣济川之舟;三年飞鸣,曷测垂天之翼。恪司真馆,均佚私庭。虽久蔚于师言,实阴储于帝眷。硕肤能逊,周公之赤舄方安;旧物何求,王氏之青毡复得。邸音腾示,舆议交归。谅于转漏之间,已有折冲之势。昔鲁邦纾难,由季子之来归;唐室中兴,自晋公之再入。得人之要,其利不赀。洪惟本朝,臻此盛事。方将坐而论道,力陈绍述之谟,庶几作成先王,复见熙丰之治。某尸官有守,望履无阶。贺夏之禽,眷华榱而敛翼;恋轩之马,徯归路以长嘶。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八 北宋 · 苏轼
押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何人筑东台,一郡坐可得。
亭亭古浮图,独立表众惑。
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
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
无令竹西路,歌吹久寂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