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徵君校书刘随州唱和诗序791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儒有秦公绪者。
当天宝理平之世。
兴丽则鼓盛名于当时。
遭多故。
道进身退。
越部山水。
佐其清机。
圆冠野服。
翛然自放。
宅遐心于事外。
得佳句于物表。
不知华缨丹毂之为贵者几四十年。
方帅时贤。
轼闾悬榻。
昔郑公通德。
有乡门之号。
秦君丽句。
创里亭之名。
慕风骚者。
多所向仰。
贞元中
天下无事。
大君好文。
公绪旧游。
多在显列。
伯喈文举之徒。
争为荐首。
寿阳大夫公之章先闻。
故有书府典校之拜。
时动静不滞于一方矣。
七年
始与予遇于南徐
白头初命。
色无愠怍
知名岁久。
故其相得甚欢。
因谓予曰。
今业六义以著称者。
必当唱酬往复。
亦所以极其思虑。
较其胜败。
而文以时之。
闻人序而申之。
悉索笈中。
得数十编。
皆文场之重名强敌。
且见校以故敌故(二字疑衍)随州刘君长卿赠答之卷。
惜其长往。
谓余宜叙。
嚱夫彼汉东守。
尝自以为五言长城。
公绪用偏伍奇师。
攻坚击众。
虽老益壮。
未尝顿锋。
词或约而旨深。
类乍近而致远。
若珩佩之清越相激。
类组绣之元黄相发。
奇采逸响。
争为前驱。
至于室家离合之义。
朋友切磋之道。
咏言其伤。
折之以正。
凡若干首。
各见于词云。
秋夜侍姑叔宴会序783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叔父至自东周。第如新定。
就长子桐庐之养也。途出云阳
德舆之侨居在焉。拜庆之后。
式展宴饯。掇蔬焚枯。
以实圆方。叔父诸姑既就坐。
群从伯仲。或冠或丱。
中外稚孺。凡四五十人。
差其长幼。为侍坐之列。
畅之以旨酒。既醉不諠。
侑之以清弦。中奏弥静。
天天申申。其乐无垠。
发之于恬旷。得之于名教。
稍间。则圆魄照坐。
微风入林。残暑尽销。
清光交映。歌诗类事。
举节应觞。觉听视之内。
无非和乐。虽谢庭羯末之盛。
雪花柳絮之兴。及夫情适于中。
率礼无违。亦一时也。
乃命编次其文。且书其时。
时建中四年之七月德舆操觚以序。
许校书江西使府783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绅冕之士。
角逐于声名者
必以射策东堂
校文石渠为称首。
公范言之。
皆其细者。
予与公范
寻世好以约交道。
获申十年之敬。
出处多故。
及兹再会。
久饱诸公之议。
今日得之。
心包大猷。
口析精理。
可以稽合同异。
悬照是非。
夫然者。
焯当世之誉。
交大府之辟。
疾若机响。
不亦宜乎。
国家尚用兵车之会。
且思磐石之固。
俾贤王秉旄节。
江西诸侯。
辟书四下。
大搜隽望。
公范拂拭缝掖。
从容长裾。
赴知己之命。
伸丈夫之志。
固当酌六经精义。
以赞军政。
俾介冑之下。
礼让兴行。
且以中庸明诚之根本。
覃思于文藻。
致用于政事。
发硎投刃
固在于远者大者。
庸讵知今兹一举。
图南羊角耶。
临歧话别。
迭以勉固志业而已。
若愀然涕下。
以聚散为念。
此可略也。
众君子置之。
月夜泛舟重送许校书联句序783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公范江西辟书。驾言即路。
其出处之迹。与婉婉之画。
鄙人不腆。已为之序引。
且吴抵钟陵。二千里而遥。
凡我诸生。怆离宴之不足。
故再徵斯会。秋月若昼。
方舟溯沿。笑言不哗。
引满造适。公范乃握管作三字丽句。
仆与二三子联而继之。申之以四五六七。
以广其事。如其风烟月露。
与行者居者之思。各见于词。
送再从弟少清赴润州参军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今年群从之调试于天官春官者以十数。
兴廉举秀。
既有其人。
而少清以经明解巾
南徐州军事。
其伯氏掾周卫。
叔氏簿郏城
代耕话别。
徵诗导志。
千里足下。
九江滥觞。
致远就深。
在乎不已。
况尔文敏修洁。
澡身立诚。
康庄渤澥。
吾见其往。
至如鲍昭之词律。
孟嘉之风流。
又其次也。
想自丱岁。
侨居是邦。
趋朝七年。
(一作荣)以绅佩。
烟霞井田。
如在目前。
举白祭軷。
离忧加等。
尚书公以政成事。
镇安一方。
幕庭婉婉。
多我之执。
尔其敬恭以事长者。
求为可知。
闇然日彰。
向吾所谓不已之道。
在此而已。
十三年三月
醉后序。
王仲舒侍从衢州觐叔父序784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士有抗方外之迹。以世教为桎梏者。
不然。则必由于文章之途。
以其合大中之道。天理发于心术。
周于事业。此贤士君子之所以致思也。
太原王仲舒从事于斯。
弱冠秀发。始以雅词一轴。
为士相见之贽。予尝学于此。
閒世多病。方将自全于朴。
止所不知。及览子之文。
文达而理举。温润博雅。
且多古风。则曩时之心。
斐然复生。所守不固然也。
然则文变损益。非鄙所知。
粗言士友出处之略。用以为赠。
动而不皦。静而不昧。
而不峻。通而不杂。
此吾徒之所夙夜也。固在子之彀中耳。
行旅之虞。不足以诫。
执事由拳信安。途不千里。
奉板舆之欢。赴竹林之期。
新安江路。水石清浅。
严陵故台。德风蔼然。
渔浦潭七里濑。皆此路也。
二谢清兴。多自兹始。
今日出祖。可以言诗。
王妣夫人宏农杨氏祔葬墓志铭817年7月15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王妣夫人姓杨氏。宏农人。祖敏。皇太仆少卿交州都督金乡县。父晏。湖州武康县令。夫人始笄。归于王考府君府君名重而禄薄。家肥而身约。仕至左辅尉中兵纪纲掾。所与游者皆天下隽人贤士。夫人无攸遂。劝以义之道备焉。天宝四年。先太保贞孝公既孤。夫人慈仁训育。以文行绍续。繇进士第授临清尉蓟县安禄山之乱也。以大节闻。履险违难。崎岖色养。灭迹人事。以扁舟为家。至德二年。夫人弃孝养于杭州富阳县之行次。时四方兵交。岁大疫。江东尤剧。未克归祔。此焉宁神。先公号咷崩毁。因中风湿痹痛。(一作痼)外除。拜御史著作郎。皆以疾不祗命。大历丁未德舆丁荼蓼。贞元戊辰。再集艰。馀生未泯。积庆所钟。因缘践履。叨冒崇大。以岁时之不易。事物之多故。久未迁神。心焉若摧。言阴阳者。利在卯酉。元和五年。岁直庚寅。德舆太常卿。以明年之吉。襄事既具。其年猥参宰政。礼不克就。乃建宗庙。以严蒸尝。逮今十二岁在丁酉德舆检校吏部尚书理戎汉中。拜章上请。协用龟策。启先公先太君寿堂丹徒。启夫人寿宫富阳。得七月壬寅祔王考府君兆域于东都伊阙县慈水之阳吉。自杭抵洛。凡二千五百里。水陆安静。诚信无违。天之佑也。惟尊灵幽閟。周一甲子。罪在孱菲。宜当诛殛。而懿范遗训。流光孕休。闺门受祉。施于孙子。霜露怵惕。如惔如酲。又德舆之生也后。不获逮事。逖听令闻。靡详万一。故合姓之纪岁。弃代之享年。皆阙焉。刻兹介石。以永终吉。铭曰。
王母之令德。淑明柔克。
闺门延耀。以引以翼。
王父安卑兮。其道未光。
先公大节兮。易名章章。
伊孤孙之蒙騃。不获逮事。
庆灵流泽兮。积累名器。
浙河汤汤。輤车帷裳。
伊水之阳。祔于幽堂。
万有千岁兮。徽音不忘。
润州丹阳县尉李公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776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夫人姓卢氏。范阳人北齐黄门侍郎思道五代孙也。曾祖悌。皇高道不仕。祖纲。皇城门郎。父侑。皇太原县。虽仕皆数命。以至沦谢。而皆饰行懿文。有当时之誉。明德奕世。诞生夫人。既笄。嫔于李公。李公为乌程丹阳县尉。夫人居贫守约。动必由礼。谦敬以睦中外。吉蠲以奉蒸尝。甘粝粱。服浣濯。中馈式叙。和乐嘻嘻。有嘉闻而无攸遂。一纪于兹矣。尝闻善馀庆。谦受益。岂前志之谬欤。将有必定之数欤。既而奄忽遘疾。不翌日而大渐。以大历十一年月日殁于丹阳之私第。享年若干。以某月日。权厝于县西之五里原。从宜也。生子数人。早岁夭落。今之存者。女子三人。长者生才六霜。其次差以幼矣。虽礼所未及。而号不绝声。呱呱然行路为之憯戚。公以为鼓盆伤神。两不中节。而钟情之哀。可胜既乎。且虞陵谷之变也。乃命权氏甥德舆为之铭曰。
去夏屋之渠渠兮。即孤邱之峨峨。
往不可复兮。沈痛如何。
薤露蒿里兮。古有哀歌。
先公先太君灵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先公以大历二年岁在丁未夏四月十四日弃代于润州
先友赵郡李公遐叔已为之墓表。
太君贞元四年岁在戊辰夏六月二十三日弃代于洪州
亡友安定梁肃宽中又为之墓表。
乃今元和十二年岁在丁酉秋七月十五日壬寅
孤子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御史大夫扶风郡开国公德舆
始获备诚信。
以追命徽数昭告。
启二封于丹徒
祔神于东都万安山之北原。
其终始大要。
官阀大本。
并已具李氏之说。
孤穷噭号。
以补其阙文。
先公以永贞元年再追命为工部尚书
元和二年三追命为太子少傅
七年四追命为太子太保
太常考行。
易名曰贞孝公
先夫人元和元年追命为燉煌县太君
二年再追命为绛郡太君
先公有事君事亲之大节。
道积于身。
而不得大行于时。
时不得蒙公之化。
士大夫之论。
炳如日星。
煜若凤麟。
夫人辅佐中馈。
为人伦师式。
上事姑。
下训子。
为顺妇。
为慈母。
孝爱宽顺。
得内姻外姻之和。
如惠风甘雨。
长育生物。
永惟二尊。
并包健顺。
用晦其明。
不丁于时。
受名器褒锡。
于冥冥之下。
覆露蒙昏。
叨冒显荣。
踰量腊毒。
日俟颠陨。
呜呼。
曾王父以上葬于本州。
今限异域。
至王父葬于伊水之阳。
属者卜祔于伊水之阳不吉。
万安山之原吉。
以岁之不易。
与时之多故。
久未迁神。
惧至没身。
常泣谓稚子璩曰。
苟吾未襄事死。
而不可以归骨于九原
不可以请谥于有司
今则天幸。
克申私志。
异日从先公于斯邱也。
是得养于下也。
尊行淑声。
备于前铭。
继此撰刻。
哀荒罔极。
告先公贞孝公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
维云云。
敢昭告于考赠太子太保贞孝公妣赠绛郡太夫人陇西李氏。
追惟龀岁。
奄失严训。
迨至立年。
再钟荼蓼。
零丁孤藐。
苟未灭身。
自幼逢圣明。
获备将相
祗循教义。
摧割肝心。
伏以润州壤树。
久已安宅。
但地远江介。
心焉匪宁。
迁神反祔。
永怀怵惕。
伊水之阳。
乔木斯在。
伏以二尊弃代。
年纪寖远。
四承追命。
再受封疆。
礼官易名。
考功奏议。
今因祖载。
备举徽章。
王考府君恩加赠典。
申下养之义。
遂罔极之诚。
孤蒙无似。
触绪崩裂。
受命守土。
有阙躬亲。
谨遣男璩。
以柔毛刚鬣。
嘉荐醴齐。
将事祗荐。
伏惟尊灵降鉴。
永宁厚载。
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夫载宇宙。悬日月。
提万象而首出者。其惟道乎。
夫通圣神。该品汇。
冠百灵而独立者。其惟人乎。
道所以包浑元。经始万象者也。
人所以禀淳粹。司会百灵者也。
故人因道而集祉。道因人而垂休。
不宰之功。兆乎造物。
无言之德。洽乎生民。
然后萧散乎汗漫之閒。冲融乎希夷之表。
与天籁而吹万。并谷神而长存者矣。
紫阳真人大法师讳景昭字怀宝
丹阳延陵人也。其先系自颛顼
大彭之后。在虞为陶唐氏
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因国命氏。芬馥蔓延。
以至于裔孙孟。孟为太傅
贤为汉丞相。昭入吴为侍中
昭兄慎为司空法师司空之十六代孙也。
司空薨。葬于延陵
子孙因而家焉。祖道会。
父思蒇。皆丘园养素。
道高迹隐。载于列仙之籍。
法师方娠禀异。自幼表奇。
元和之粹灵。体太元之妙质。
初以素书发迹。配度于延陵寻仙观
后以丹台著称。隶居于长安之肃明观。
元宗广成问道。姑射颐神。
放心于凝寂之场。垂拱于穆清之上。
法师因得羽仪金箓。颉颃玉绳。
藉藉京师。垂二十载。
爰辞上国。思还故乡。
重隶茅山太平观天宝中
元静先生奉诏修功德。造紫阳观
因而居焉。遂于鍊丹院传黄素之方。
修斋醮之法。祥云瑞鹤。
飞舞于坛场。甘露神芝
降生于庭院。初法师师事大法师包士荣。
荣师事崇元观道士包法整。整师事上士包方广。
广师事华阳观道士王轨师事升元先生王远知
知师事华阳隐居陶宏景。自道源锡派。
元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
羽盖毛旌之客。府无虚籍。
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元化。
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
万物不得而不有。与其无也。
万物不得而不无。得丧以春秋为死生。
盈虚以天地为旦暮。云外虎头之佩。
雪中鹤鄨之裘。孩季通而抚子元
师仇公而祖黄太。教戒示乎传授
服饵见乎延长。侍杖屦者。
迹遍于江湖。传经箓者。
事同乎洙泗。一居山观。
三纪于兹。还神契乎时来。
寂魄同乎物故。以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
委蜕于紫阳之道场。颜色怡悦。
屈伸如常。春秋九十有二。
其月己酉。迁神于雷平山西原
元静先生寿官之左。传授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
得冲虚之妙用。蹑上真之元踪。
梁韨之客员来。华阳之人閒出矣。
道士韦崇珣。主修斋醮祭。
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
掌法箓经书。修真秘诀。
法师上编仙箓。旁契道枢。
神含混元。德与淳粹。
诱进群动。感通众灵。
邈然非寰宇之閒。超然在风云之表。
至如身缠世故。迹混俗尘。
发忠孝以饰躬。演信义而旌行。
盖随时而不器。岂常道之可师与。
浙江东西节度支度判官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扶风窦公曰暨。布武区中。
栖心象外。与法师声同道韵。
理契德源。追往想琴高之祠。
传神著务光之传。见徵副墨。
用琢他山。其词曰。
惟道之大。提功混茫。
惟人殆庶。与道回翔。
素韵凝寂。元功灵长。
肇形无迹。启迪逾光。
矫法师。锡羡华阳
本族命世。在虞系唐。
御龙事。豕韦居商。
嶷然灵表。自幼而彰。
理冠容成。质侔夏黄。
寻仙发迹。肃明始扬。
宵礼金殿。晨朝玉皇。
丹台道侣。白云帝乡
楚山万里。故国丹阳
醮宫鸣磬。斋室焚香。
芝生庭院。鹤舞坛场。
茅君秘洞。葛氏真方。
来时去顺。齐彭洎殇。
化鳞风翥。委蜕云骧。
峰峦逦迤。苍苍。
尘生杖履。苔染巾箱。
龙衔彩眊。虎缀槃囊。
阆风元圃。瑶轩玉堂。
追存如在。颂德不亡。
孤石岿然。万古连冈太平观道士徐元道士许长久徐则内行克修外通儒学许则宿推公干虔奉真宗)
太子少傅窦希瑊神道碑 唐 · 滕王湛然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
若夫悬象著明。保傅系三台之位。
厚德载物。公侯分五岳之尊。
环曜魄而布阴阳。佐林蒸而平水土
斯所以寅亮天地。宁济寰区。
自匪器禀英灵。艺兼文武。
发挥成务之本。模楷具寮之德。
则何以弼谐邦教。调护元良
粤惟纂懿前修。追踪上哲。
总淳粹以秀出。偶会昌而挺生。
贤戚载彰。宠光崇贲者。
其在我司空豳国公乎。公讳希瑊
字美玉扶风平陵人也。
昭成皇太后之介弟。开元神武皇帝之元舅。
工部侍郎左右武大将军纳言司空上柱国陈国公抗之曾孙。皇朝驸马都尉工部礼部尚书右领军大将军殿中监光禄大夫上柱国莘国公诞之孙。
太常卿润州刺史太尉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豳国公孝湛之元子也。而自祥生石纽。
祚启金刀。盛业与涂山比崇。
长发将观津方永。文昭武穆。
帝载矢之于典谟。累将重侯。
后族布在于方册。故得国华人杰。
蹑振古以腾芳。服冕乘轩。
迄昌辰而益茂。莫不歌钟继响。
喧喧连北里之音。邸馆相望。
蔼蔼并东都之盛。历代之所推挹。
岂可一二谈哉。公鼎胄标华。
公门孕秀。仰庇轩星之曜。
傍吞閒气之英。天生仁智之姿。
日用温恭之性。弱龄志尚。
卓尔多奇。阮瑀之朗朗无双。
黄宪之汪汪不测。岂可同年而语也。
年十有五。补修文馆学生
鼓箧上庠。横经太学
中年考校。佥我大成。
属穹昊降灾。高皇厌代。
白云方驭。攀凤驾而无追。
素帻为郎。翊龙輴而暂往。
既调授潞州参军。寻迁常州司兵参军事。
上党关山毗陵郡邑。
既承君子之命。又参从事之班。
夫惟滥觞。盖兹而始。
秩满。入拜安国相王功曹参军
久之。迁为属。
睿宗之藩潜。龙德在田。
猿岩尚启。累接曳裾之侣。
屡陪飞盖之游。乐善载欢。
承恩莫二。唐景云元年
睿宗登极。加朝散大夫
除殿中尚食奉御。黄金兼锡。
朱绂增荣。调九沸于宸羞。
荐八珍于帝膳。景龙元年
又迁为太府少卿兼知尚食事。司帑藏之珍赆。
奉云天之宴乐。几承恩奖。
增峻宠章。二年。
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乘舆服物。
御府斯殷。纂慎日宣。
爪牙尤寄。曾未踰朔。
又拜左右千牛卫将军。而帝谓公曰。
朕昔在藩。尝居此职。
而其宿卫亲近。今故授卿。
其承宠私。有若是也。
卫钩陈于北极。应上将于南蕃。
荣冠等夷。地兼勋戚。
虽古之位踰九卿。班同三府者。
亦无以方焉。先天元年
金紫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兼检校光禄卿。无何。
又正除光禄侍中同掌。
珥貂蝉郎中改名
攸司殿掖。岂有高堂擅青龙之疏。
张湛推白马之名。兼而有之。
不其荣矣。开元二年
太子少傅。袭爵豳国公
加赐食实封二百户。以六行之姿。
翼千钧之务。琢磨光乎玉裕。
辅导整于铜楼。有华廙之清。
匡衡之法义。庶常仪刑八座。
通籍二宫。福履有绥。
降年惟永。而过隙之影。
背阊阖以言旋。但阅川之波。
辞少海而无返。开元五年岁在丁巳冬十月丁巳朔二十日丙子
暴薨于东都章善里之私第。春秋五十有四。
呜呼哀哉。恸感宸旒。
有切渭阳之念。哀缠士庶。
逾深郑国之悲。粤翌日
圣上举哀于洛城南门。辍朝三日。
司空荆州大都督。赙物八百段。
米粟八百石。及东园秘器。
凶事葬事官给。优厚。
仍令将作大匠韦凑充使监护。河南少尹秦守一为副。
鸿胪少卿李禺持节赍玺书吊祭。仪仗送至墓所。
并为立碑。发引之日。
工部尚书刘知柔祖祭。有司考行。
谥曰某。礼也。
渥命优洽。事越彝典。
惟公降灵纯嘏。禀秀中原。
风范自高。衣冠甚伟。
虽地称金穴。外家之宠克崇。
位翊瑶山。储辅之尊斯在。
而谦以约己。德以润身。
九列其章明。百寮仰其忠俭。
夫所谓贵而不骄。志明而晦者。
无乃于公乎。名命虽临。
濛晖莫驻。佳城郁郁。
遽开京兆之阡。诏葬纷纷。
即赴毕原之路。旌旐飞翻而笳鼓噎。
思容御动而行路悲。嗣子朝散大夫太子典设郎鍊次子太子内直郎钢等。
衔恤哀毁。退而不及。
粤以开元六年夏四月九日癸酉。归葬于京兆咸阳县洪渎川之北原。
八水分流。五陵交对。
星辰照烂于东井。烟景密迩于西岳
龟言筮告。此地攸安。
万古千春。德音何托。
惟披文与相质。恪奉丝纶。
地久天长。永昭徽范。
下才不敏。敢述铭曰。
昭昭茂族。赫赫崇庸。
石纽疏系。金刀建封。
轩星代禀。閒气时钟。
鸣阴必嗣。啸谷相从。
越洎我公。秉心贞吉。
肇游庠序。历登天秩。
东郡劳人。西都赋质。
龙飞偶运。鹏图匪日。
丝纶骤委。章绂增荣。
既典六尚。俄升九卿
钩陈任切。武卫姿英。
左右惟允。于斯作程。
献赞嘉猷。载司光禄
琢磨储范。方调鼎餗。
懵矣神心。宜哉倚伏。
曾不遐寿。奄焉薨覆。
帝念元舅。情深渭阳
辍朝兴恸。诏葬哀伤。
亟峻典礼。逾崇宠章。
鼎门南出。毕陌西长。
旐引輤轩。笳随魂辂。
容卫哀咽。山川回互。
秦塞从指。汉原已暮。
纪盛烈于丰碑。庶有旌于武库。
润州太守贺赦表 唐 · 柳识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臣某言。
臣闻元气氤氲。
生成道达。
圣王教化。
恩煦流行。
自昔仁寿之时
皆同宽大之典。
伏见五月二十九日恩制。
昭洗庶狱。
廓清万宇。
亿兆欣戴。
人神叶心。
臣某中贺。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体元立极。
至德提运。
俗阜和平之理。
天垂景福之祥。
故得年谷大丰。
五兵不用。
仓廪既实。
礼义兴行。
此以道合(一作洽)羲轩。
功格天地。
陛下圣德之至。
劳谦恤隐。
犹虑淳风未溥。
罹咎或多。
务宽典刑。
以广覆载。
当一阴始生。
盛阳用事。
言念冒犯惨酷。
幽闭囹圄。
降元猷涣汗之恩。
赞朱明长养之气。
而使省躬者自新有路。
怀生者得遂其情。
枯朽重沐阳和。
云烟助为喜色。
元元感戴。
皆见圣明(一作慈)
遇此昌时。
生灵何幸。
臣忝庶职字人。
不任忭舞欣跃之至。
琴会记 唐 · 柳识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雅好阅古。古亦置于舟车也。
大历六年。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赞皇公祗命朝于京阙。
春正月。夕次朱方。
刺史樊公称江月当轩。愿以卮酒侑胜。
居无何。赞皇公弦琴。
樊公和之。演操相应。
澄清抚绥。递为伯牙
更为子期。琴动人静。
琴酣酒醒。清声向月。
和气在堂。春风犹寒。
是夜觉暖。罢宴之后。
赞皇润州曰。见明珠者始贱鱼目。
知雅乐者方鄙郑声。自朴散为器。
真意在琴。与众乐同出于虚。
独能致静。同韵五音。
独能多感。同名为乐。
独偶圣贤。是宜称德。
切近于道。昔尧以美利利于天下。
曲名始畅。自舜禹至于夫子不止。
且声著哀思。或当戚自陈。
其后居常玩之。和理所措。
若然者。宁袭陶公真意空拍而已。
岂袭胡笳巧丽。异域悲声。
我有山水桐音。宝而持之。
古操则为。其馀未暇。
是知赞皇所好。无非训典。
似有道而犹重之若此。况乃真有道之士乎。
辄纪述所论。贻诸达者。
对承袭称狂判(甲承袭称病狂有司桉以为妄) 唐 · 温任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求仁得仁。孔子叹其无怨。
达节守节延陵慕其高风。
甲代袭衣裘。家承茅土。
志无苟得。爰作佯狂。
元成让兄。初疑人望。
丁鸿避弟。终感友言。
良史以为美谈。志士称其重义。
虽言诈善。尚贤为恶。
与其宁失。犹曰从宽。
况观过知仁。求之不远。
深明知足。取则非遥。
而当断以严科。计其大体。
参也不敏。何足知之。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太原王公志铭 唐 · 许志雍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公讳叔雅
字元宏
太原祁人也。
其先食采于祁。
因邑命氏。
轩盖蝉联。
奕叶□茂。
忠贞孝友。
史不绝书。
素风懿范。
继华绍烈。
诚有国之柱石。
为令族之领袖
三代祖祐。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
隋拜司空兼中书令
谥曰忠烈
忠烈生皇朝比部郎中资州刺史师感。
公之高祖也。
资州朝请大夫王府司马清源县开国男守节
公之曾祖也。
清源渝州刺史怀州刺史□一。
公之王父也。
怀州金紫光禄大夫秘书监兼御史中丞衢州刺史赠扬府大都督讳承俊
公之先考也。
中书之勋烈。
比部之令望。
清源宏茂
怀州之懿德。
中丞之雄迈。
世济其美。
庆钟后昆。
公即中丞第四子也。
弱不好弄。
幼而能文。
一见不忘。
有类王充之敏。
五行俱下。
不惭应奉之材。
为善孜孜。
小心翼翼。
恭敬以奉上。
笃爱以临下。
接士必尽其才。
修已不疵于物。
繇是乡里挹其仁。
朋友伏其义。
秘书郎严维有盛名于代。
虽以公年幼。
交契老成。
蔡邕才重。
王粲于弱龄。
李膺望崇。
孔融于稚齿。
嘉其至性敦重。
机□深邃。
每器而厚之。
时携幼弟适
为赋诗以赠云。
万里天连水
孤舟弟与兄。
时属而和者。
连郡继邑。
染飞翰。
期月不息。
繇是声华藉甚于公卿间。
郡举进士
才及京师
动目屈指。
倾盖结辙。
礼部侍郎刘太真深见知遇。
再举而登甲科。
浃辰之间。
名振寰宇。
俄为山南东道曹王皋辟为从事
丁太夫人忧。
服阕。
调补右卫府兵曹参军
环卫望高。
以优贤也。
未几。
岭南连帅韦公丹举列上介。
表迁左金吾卫兵曹参军
莲府才雄。
军门瞻重。
每下徐孺之榻。
独夺陈琳之笔。
属本使节制东川
府幕遂散。
邀公独行。
奏迁廷尉评兼监察御史
府公再迁慈晋。
俄领江西
复随镇拜监察御史里行
南康□牧假行刺史事。
尽闾里之情。
袪疲苶之疾。
人得归厚
吏不敢欺。
岁月之间。
□增□复□临川南郡之理。
仁风所被。
清议攸彰。
无何寝疾。
经时沈痼。
元和四年正月七日
告终于洪州南昌县之官舍。
春秋五十有五。
呜呼哀哉。
以公之孝。
可以动神明。
以公之忠。
可以□社稷。
以公之德。
可以反浇漓。
以公之仁。
可以厚风俗。
有一于此。
即为全人。
况其□者乎。
柰何天不与善。
夺□重器。
民不幸欤。
时不幸欤。
夫人河东辥氏。
礼部侍郎□元女。
族谓清门。
家称令室。
以□谦睦中外以端□奉□公以伉俪之重。
加于人一等。
如宾之敬。
礼若常林
居家有恒。
情如顾悌
由是时论多之。
有一男一女。
男曰高阳
女曰吴婆。
皆在孩幼。
哭无常声。
公虽临郡佐幕。
以亲洁自约。
禄俸所入。
皆均亲爱。
故不胜其贫。
轜车既还。
亦无以葬。
于时□南西道连帅御史大夫韦公丹。
以公宾四府。
始终如一。
感叹追旧。
情均支属。
赙赀百金。
加以将校护丧。
闻者壮其高义。
其年十月十三日
归窆京兆府咸阳县延陵乡。
祔先茔。
礼也。
志雍亲同懿属。
义比断金。
见记斯文。
衔哀永叹。
铭曰。
汪汪王公
德门之秀。
儒宗贤士。
茂族华冑。
忠为信臣
义称良友。
器逾瑚琏
人推领袖
何备其能。
不丰其寿。
呜呼哀哉。
岁月云迈。
言归镐京
绵历旧游。
想像襟情。
倏已终古。
闭于佳城。
苍莽日落。
萧飒风惊。
寒原故里。
丹旐新茔。
呜呼哀哉。
盛德无穷。
传今与昔。
閟于元壤。
斲兹贞石。
陵谷是迁。
令问不易。
泣下涟洏。
气填胸臆。
呜呼哀哉。
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绩。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载。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豫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之茂。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载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太一观董真人殿碑铭 唐 · 倪少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原夫自然生道。道生太一。太一生二仪。二仪既立。衒明三景。三景列像。以均四气。四气氤氲。潜配五行。五行相属。而声六律。六律爰叙。以旋七政。七政将平。而定八方。八方布设。是为九宫。九宫各据。周罗十极。十极剖判。而成万汇。万汇既终。返乎太乙。即太子孕灵之道。变化还元妙用虚无之旨也。混沌既分。张乾裹坤。中有太乙。虚无之尊。腾辟二气。散为真根。清浊异体。元牝通门。道德之祖。自然之孙。即太乙真精灌溉之理矣。右月左日。光轮星质。大游小游。分纲列职。照运寰区。定临凶吉。寒暑数迁。灾福靡失。唯德可顺。唯道无窒。即太乙神处变迁之用矣。动静杳冥。中含一精。冲和纯粹。天清地宁。统贯三才。神灵谷盈。春发夏养。秋合冬成。逐道开布。万化俱生。即太乙神气覆育之道矣。紫清之上。玉皇御中。有太乙之府。上台之宫。宫有九署。三官所宗。太乙真人。太伯仙翁。定生丹籍。落死北酆。统制万灵。元化无穷。即太乙掌符录权总之化也。故阴阳不测之谓神。神者太乙之祖气也。是以一大谓之天。故经云。象帝之先。即元元之首矣。庐山真人殿者。按仙传。即太乙真人隐化之所治也。连虎溪福地。按咏真洞天。上应仙曹。下通阴府。真人逐代降世。魏末晋初。孕灵于闽川侯官。寓姓董氏。名奉字君异。托迹混时。行仁布惠。活士燮交址。救屈女于柴桑种杏拯民。苏苗降雨。摄欺□以威虎。归贞信以轻金。验太乙丹符。知非常道。散无功谷帛。远非常名。真人久处下方。将朝上界。以晋永嘉元年三月十五日。感上帝锡命曰。太乙真人。历居凡世。功满三千。可任碧虚上监。仍掌吴楚人民生死之文。罪福之籍。旌幢降处。千条之蜺影盘空羽驾行时。万朵之仙花出洞。竟望天门。隐隐而上。即知圣人遁世。俗眼何辽。千载累功。一朝现化。暨乎风遗今古。事有改迁。道隐时讹。民嚣淳散。巨唐天宝初。制下重加葺修。后值世更。屡经兵火。山口半里。额挂卑祠。少通幸憩名山。访兹圣境。榛芜隘道。荆棘漫穹。水石乱基。狸鼠交穴。目淩幽谷。对百鸟伤嗟。情断孤云。听流泉呜咽。默然愤志。誓续真风。与弟德规。力勤三祀。形忘疲倦。手觉胼胝。乃遇韩王。节镇江城。仁沾野泽。减有馀之俸。助无罄之缘。匠运斧斤。基圆殿宇。时感凝甘露。山吐灵光。沼绽交莲。林抽合竹。祯祥异事。郡国咸惊。即今上皇帝膺嗣明堂。丕图宝位。尧云四布。舜日广昭。仰紫气于函关。重光道德。敬朱鬃于羊角。继肃乾坤。文明丕彰。无为自化。保大十一载。遣北苑使董源。支庆王帑藏钱物计三百万。大建仙宫。造四殿五堂。重门诸厦。都一百三十间。正宇塑五十九品真容。莫不山见良材。岩呈异础。工勤商伯。匠巧般输。神助萦劳。元资夙智。首尾四稔。备用都周。繇是梁竦虹躯。檐飞凤翅。风摇金铎。岩洞响清。日映朱栏。松筠影翠。丽移昆岛。景象蓬瀛。瀑注方池。称养琴高之鲤。云铺謺砌。宜升索靖之凫。九水民欢。五峰灵畅。山灯夜照。岩香晓喷。文武星攒。缁黄云集。宝台斋建。霞分红之原。绀殿晨开。光射白莲之顶。鲸鲵锁跃。簨簴龙吟。灵应九霄。道传万古。功褾丹雀。善记罗酆。福利幽阴。神超静冶。冀扶帝座。长庆皇宫。少通受业朱陵。叩兴真迹。非邀名誉。贵显元猷。愧无夙契之人。直纪象先之德。用刊贞石。永固仙坛。诚恳诚欢。勉为铭曰。
元黄未判。
大道爰升。
太乙将兆。
万化俱兴。
为而不恃。
得而不矜。
日用匪测。
混然常澄。
无象有象。
非真是真。
道既设教。
德乃通神。
功动幽壤。
福慧生人。
圣恩不泯。
等劫长春。
皇化元化。
真功神功。
灵光出谷。
仙花散空。
殿云香霭。
坛星灯红。
天长地久
算福无穷。
江岭瓯闽。
高仙混尘。
丹生冥腐。
拯孤贫。
遗风碧洞。
流香紫宸
感乎圣德。
像化咸新。
湓水城南。
咏真天北。
晃晃真宫。
巍巍圣德。
道合昌时。
灵扶睿国。
自晋流唐。
元功靡测。
日月轮明。
人生万遍。
山无改迁。
化有更变。
仙坛
香喷宝殿。
实谓瀛洲
飞来岳面。
山锁平原。
亭台秀丽。
甘露凝
祥云绕砌。
天上何殊。
人间莫继。
化奖元风。
百千万岁。
唐保大十二年岁次乙卯十一月记。
刺史崔雍状 唐 · 石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刺史崔雍称。贼庞勋初劫乌江县
雍令步奏官二人探知。雍犹不信。
二人并被枷扭。续差人探。
见贼已去州十里。贼寻逼州城
崔雍与贼头吴约于鼓角楼上饮酒。许与贼州。
又认军事判官李谯为亲弟。表状驱使官张立为男。
只乞二人并身。其馀将士。
一任处置。便令押衙李词等各脱下衣甲。
防虞官健束手被斩者八百馀人。行官石琼脱衣甲稍迟。
便被崔雍遣贼处斩。其崔雍所有料钱并家口累。
差人押送往采石。今在润州
岂有将一千人兵士之命。赎拔已之一身。
不惟辜其神明。亦生负圣主。
兼科配军州官吏修葺城池。妄称出料钱修城者。
刑部郎中李府君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赵郡李府君。春秋四十有三。
历官十有二政。以尚书郎柱下史分王命于江淮
上元元年秋八月十三日。遘疾终扬州官舍之次。
夫人范阳卢氏。先府君三年而少六岁。
至德二年九月乙亥。捐于吴兴郡长史之馆。
属以国难家窭。靡遑还葬。
乃各于次而卜宅焉。然其引也盖殡。
贞元三年。嗣子腾。
世先人之文行。仕殿中侍御史
惟周公合祔之事。得请于龟。
冬十有一月。奉府君夫人之丧至自吴楚。
粤明月五日。迁窆于某原。
礼也。府君讳澥
字坚水。京源宗派。
冠盖功伐。史氏志其大。
家牒详其细。曾祖行敷。
皇朝曹州离狐县主簿。祖怀一。
左千牛并州晋阳县尉。父雍问。
虢州湖城县。代有令闻。
而无违德。府君生而博厚。
长而敏达。超特简厉。
中和直清。著书属词。
居处执事。非中道不蹈。
非圣言不闻。天宝中进士
太子校书。当时海内无事。
缙绅之徒。以能赋为贤。
及门为贵。其望登朝也。
如天之不可阶而升。而言语侍从主文典宪之列。
充其选者必第一流。府君通事舍人左补阙监察御史
玄宗季年。逆帅兆乱。
乱成于宠。上莫得闻。
府君奉使朔陲。复而露奏。
其后以直道不可得而亲疏。为诛其不附已者所中。
配流卢溪郡。至德岁起家宰江阴
历佐晋陵吴兴丹阳三郡。或参将府张公镐军事。
其佐郡也。廉使辄移真守以避。
府君大率以古良二千石之理为之。其佐戎也。
王师赖焉。明年
克复二京。博求多士。
徵拜金部员外郎。稍迁刑部郎中
言达于上而惠及于下者非一。上元中
帝念宗室大臣总东南节制。时危任重。
咨忠贤以贰之。诏加府君御史
赐银印朱绂。辍为其介。
府君方勤王侯伯之事。启其所奉。
道之将行也。末如命何。
夫人皇朝刑部郎中瀛汝二州刺史宏怿之孙。吏部员外郎汝州刺史僎之子。
年若干。归于府君
孝友礼乐。得之性命。
越自龆龀。闻于家人。
率是道也。移于夫族。
而夫族之长幼内外受其厚者。报亦如之。
府君才中公卿。而位止下大夫
爵宜难老。而年夭强仕。
夫人凭善之积。作贤之合。
天与之偶。命与之违。
命也。双剑相从。
万里同穴。始者凤凰之兆。
岂吉凶类乎。员辱命长僚。
托志卒葬而已。铭曰。
仁寿才贵。天之所大。
如何李公。不卿不艾。
宛宛内子。福孤具美。
德丰椒兰。年夭桃
似续惟贤。永怀奉先
成周还葬。于万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