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张帅进职再留敏叔有诗贺之次韵 宋 · 许景衡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忆昔初辞九棘班,齐坛授钱气桓桓。
边民惯见平安火,天子新除侍从官。
此去一年聊许借,从来五裤不愁寒。
进贤自是平生志,看取他年头上冠(同上书卷一五一三八引《横塘集》)
宋时知默墓志 北宋 · 郑譒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
知默名语,姓时氏,世为安陆人
左班殿直讳忠之曾孙,奉议郎致仕、赠中大夫讳永图之孙,六宅使致仕讳定之长子。
崇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卒于江陵其弟诫之官舍,享年四十有三。
卜以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于安陆县太平乡进贤里先茔之隅。
知默虽早以疾废,然性纯质,能谨于孝,亲族多怜之。
娶朱氏,凡六年,以知默疾遂去,尤可哀也。
葬有日,于是女弟之夫郑譒为志其墓。
按:《安陆毛家山一号宋墓清理简报》,载《江汉考古》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中书蔡舍人天启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六、《忠惠集》卷一○
维公昔钟英华,高第受业,颀颀诸儒,咸有师法。
公独后出,摄齐登门,一见叹嗟,付以斯文。
钟山既薨,主盟六艺,老于西河,疑若夫子。
公于多闻,如彼海若。
浮屠老氏,九流七略,逸书缺简,图纬之学。
其多万数,敏视如流,成诵于心,弃不复留。
其为文章,捭阖自恣,滑稽谈谲,盖以文戏。
渊源汇蓄,有本如是。
世家碑版,有欲垂后,必公述作,大刻不朽。
谐声丽句,馀及诗律,雍雍清庙,若奏金石。
方今之人,谁踰仲卿
宜冠进贤,宏议汉庭。
维名不祥,多取必疵。
卒以口语,半生差池。
帝须公来,付以辞命。
昭回于天,物被光景。
帝顾句章,遐方底贡。
命公往临,为岛夷宠。
阅岁解组,怅焉怀归。
纵心事物,寿考与期。
胡为厌生,欲与世违?
呜呼哀哉!
我从公游,爰自幼日。
曰予妙斲,获此郢质。
维子于艺,既其华实。
闻公之丧,我官海隅,不即会哭,奠刍寝虞。
平生师尊,于义缺如。
公于生死,昼夜一致。
视身与名,如脱敝屣。
我独滞念,揽涕中夕。
哲人云亡,为天下惜。
呜呼哀哉!
回谢除右丞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六、《初寮集》卷七
祗膺诏綍,进预政机,窃自省以何堪,第因荣而知惧。
静言所冒,实有从来。
此盖伏遇某官廊庙元臣,股肱旧弼。
斯谋惟我后,夙殚共政之诚;
雅意在本朝,乐有思皇之士。
密借进贤之地,仰宏举直之风。
致此羁孤,骤叨眷任。
顾未驰于谢牍,已先辱于庆函。
回谢北京太尉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七、《初寮集》卷七
擢自禁林,进居政路,罄忱辞而靡让,获宠渥以增惭。
中台喉舌之司,实并釐于百职;
二丞纲辖之任,乃参翊于万微。
傥非内有协恭和衷之明谟,曷以仰毗经体赞元之馀论。
讵意诸生之末,忽尘四近之联。
明堂会于众材,何拱把之足用?
康瓠列乎九鼎,顾枵虚之可羞。
静言所蒙,夫岂无自!
伏惟某官忠施廊庙,名重华夷,旌旄颛南屏之雄,管籥付北门之旧。
黄发台背而眉寿无害,已占难老之符;
衮衣绣裳而德音不瑕,更耸具瞻之望。
独借进贤之地,仰宏举直之风。
曾是羁孤,每叨慰荐。
登门一纪,共推宾客之馀;
出幕六年,遂玷机衡之列。
期益坚于报国,庶弗累于知人。
德妃周氏进位淑妃元丰八年四月甲戌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二
门下:朕以眇躬,获承鸿绪,席昊穹之眷命,仁祖之诒谋。
永言邦媛之良,尝预宸帷之侍。
其孚显册,以诏庶工。
德妃周氏德协后庭,体符法相。
早以良家之选,进当君子之逑。
鸣玉退朝,嗣休声于彤管;
赐环就列,占吉梦于平阳
向纡褕翟之华,已陟轩龙之亚。
肆予缵绍,申命褒崇,进以隆名,蕃之异数。
以懋柔嘉之德,以昭辅佐之勤。
于戏!
思念进贤,光继二《南》之美;
优游论礼,更升三事之联。
往迪训辞,永绥渥命。
特进淑妃
婉仪刘氏进位贤妃绍圣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二
朕若昔大猷,是基王化。
釐厥士女,御于家邦。
肆求妇德之良,往践宫官之贵。
亶孚有众,猷告大廷。
婉仪刘氏淑慎其身,柔嘉维则。
寤寐思服,而有进贤之志;
夙夜匪懈,而无私谒之心。
屡占吉梦之祥,益彰彤管之炜。
朕富有四海,忧勤万机,九御之嫔靡充,四妃之位全阙。
邦之媛,于国有章,用率吁于师言,以申加于异数。
于戏!
脩六宫之职,实尊贰于母仪;
刑四方之风,将化成于妇道。
尔克勤则众用弗惰,尔克正则众用不颇。
朕其享无疆之休,尔亦保永绥之禄。
可。
刘皇后元符二年九月七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门下:朕获以菲质,绍承宝图。
历观王化之兴,莫非内德之茂。
惟时淑媛,祗事掖庭,挺生天材,立我国本。
其涓谷旦,升冠长秋。
章妇道于家人,示母仪于天下。
贤妃刘氏心容具善,言德参和。
弓韣祠禖,蚤歆帝武之敏;
簟筦考室,遂占罴梦之祥。
诞降元良,来符亨会。
中宫之虚位,适宰府之有言。
以七庙祭祀,必有以共承;
两宫奉养,不可以无助。
朕躬禀慈训,钦聆玉音。
谓其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
载育长嗣,垂庆万年。
谅非斯人,谁可为后?
宜举典册之备,以正位号之崇。
播告治朝,是颁休命。
于戏!
虞舜之釐二女,帝喾之登四妃。
冠德后宫,远则贵人选建于永平之岁;
钟英甲族,近则德妃礼命于祥符之年。
匪朕私恩,具兹故实。
尚协修于阴教,其笃叙于壸彝。
忧若《关雎》之进贤,仁如《樛木》之逮下。
成《麟趾》之信厚,致《螽斯》之众多。
燕及家邦,永绥福祚。
可立为皇后
所司备礼册命。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九。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三之五。第二册第一五六五页
书唐李弼告后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右,晋州刺史李弼告纸,书字细如蝇头,皆已漫灭,其仅可辨者如此。
余见唐告多矣,未有以纸书者。
按《唐书》,高祖之子道元庆第二子曰东安公寿州刺史乾封元年高宗之十七年,计之正当其时,则元庆之子也。
其后书「司列太常伯阙、守司列少常伯安期右肃机业」者,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书省中台,以吏部尚书为司列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左右丞为左右肃机
而《纪》书麟德元年八月,以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右相十二月祥道罢。
后二年乾封元年,则「司列太常伯阙」者,自祥道罢后未尝除人也。
李百药传》:子安期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司列少常伯
安期者,百药之子李安期也,皆与史合。
帝尝责侍臣不能进贤,众不敢对,安期曰:「天下至广,不可谓无贤。
比见公卿有所荐引,皆劾为朋党,所以人争噤默」。
因劝帝忘亲雠,惟才是用,帝纳之。
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而《纪》乃书「乾封二年,以东台侍郎李安期同东西台三品」,安期盖自司列少常伯检校东台侍郎,为同三品,非自东台侍郎迁,《纪》失之也。
右肃机不知为何人。
安期之言美矣,今所书名粲然,览之犹若见其人,不独数百载物为可贵也。
吴居厚墓铭 宋 · 强渊明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元贞间气,萃彼江西
异人挺出,台辅攸宜。
昔我神圣,爰相哲艾。
有来吴公,州里斯比。
国事效勤,惟躬是瘁。
蓄其知谋,卒贵于位。
厥初伊何?方进孤羁。
发策决科,拔迹亨衢。
厥终伊何?载登庙堂。
大纛高牙,豫章故乡。
九重念公,国之故老。
谁其绥予?自我列考。
熙宁之政,垂裕后昆。
典型所重,惟公其人。
左右朝廷,精神折冲。
竹帛烂然,进退雍容。
晚归里闬,以访旧故。
昼锦煌煌,歌谣载路。
引年抗疏,屡诏弗俞。
奎画云章,照耀江湖。
百世所希,五福纯备。
寿考康宁,如公孰继。
人之云亡,天不憖遗。
讣奏之来,当宁嗟喟。
衮衣绣裳,一品以坠。
褒恤更蕃,始终弗替。
功名在史,亦纪旂常。
纳铭有诏,以永公藏。
按:同治进贤县志》卷二三,同治十年刻本。又见光绪南昌文徵》卷二二。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吕好问守本官致仕制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四、《北山小集》卷二二
敕:太上有立德,斯为不朽之图;
故国有世臣,亦慎进贤之举。
惟予先正,贻庆后昆。
顷致位于燮谐,盖兼隆于问誉。
逮更变故,旋即便安,遽形告老之言,勉徇退身之志。
具官某孝悌之美,得于天姿,重厚之称,信于士类。
比中罹于党锢,弥克守于家规。
靖康之初,首被简拔,亟跻谏省,遂总台纲。
掌邦政于文昌,赞皇猷于钧轴。
肆予缵绍,俾复疑丞,啧有烦言,寖辞剧职。
奉祠均逸,既历于岁时;
谢事言归,不愆于雅素。
览公车之需奏,即秘殿之崇资,用以宠绥,益全终始。
庶无劳于夙夜,几永介于寿康。
可。
论语雍也讲义(四)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八、《北山小集》卷二九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臣窃以谓孔子之道虽极高明,而其所以行己教人者,未尝不道中庸也。
则虽冉求之才,固可勉而致焉,而乃自以为力不足,而有「非不悦子之道」之言,此孔子所以谓其画也。
夫所谓力不足者,譬之负百钧之重,行百里之涂,而非其力之所能胜者,则半涂而不能进者有矣。
是所谓中道而废者也。
何哉?
力不足故也。
至于力之所能胜,行之所能至,然而自以为不能,则是画也,非力不足也。
画者,非有自进之心,直自以为不能而已耳。
岂唯学者为然,而为国者亦犹是也,昔者孟子尝言之矣。
齐宣王有千里之国,诸侯之位,可以保民而王者也,而宣王不之为之,是画也,非力不足者也。
孟子譬之,以谓「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孔子所谓力不足者也;
「为长者折支,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是孔子之所谓画也。
今欲于期月之间,一天下,返旧都,致太平,兴礼乐,是则力不足矣,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今欲勤听断、明政刑、节财用、慎举措、修军政、纾民力、进贤能,以驯致中兴之功,此则可为之事也。
苟不为焉,是则画也,是为长者折枝而自以为不能之类也。
常州州学奖谕敕碑大观二年1108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二、《北山小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皇帝临御之七年,实大观元年,诏班学令于天下。
教养之数,劝沮之方,有目有凡,毕协理义。
简大如江汉,明信如四时,灏灏恢恢,咸出天翰。
于是郡县百吏奔走厥职,宣达圣志,小大丕应,荒陬绝徼,一变邹鲁。
二年,辟廱会试,郡国贡士无虑数千人。
其升诸司马、命于天子者百四十人,而常州得士之多为天下最。
皇帝嘉之,诏三省亟论功加赏焉。
十月,制下,知州事若蒙进官朝请大夫州学教授虙以宣德郎充职如故。
于是诸生侈上之赐,相与言曰:「进贤之诏,载在令甲,播之天下,岂惟一邦宠休,凡士与荣焉。
若具石表刻明诏,列词其下,祗颂上德之万一,与夫劝学报功之意,惟明有孚,郡国诸侯徯承不怠,师儒之官训率有叙,惟允惟公,迄有成绩,以饬稚昧于无穷,岂不益显」!
咸曰唯唯。
则系以词曰:
惟古有学,惟治之原,何以先之?
德教是宣。
《泮水》之诗,有据有游。
六艺具焉,以文厥修。
秦汉以来,倚吏为治,本之不图,绳其已至。
天肇神考,见道之赜,斡神之机,鼓舞群物。
作我多士,一开其天。
以澡以摩,今三十年。
穆皇帝,遹广圣猷。
渊跃鲔鲂,山有杞枢。
声教溥渐,穷日所照。
目睨指摽,万邦是效。
惟邦有常,士子之区。
雷风所覃,不约而趋。
都试辟雍,俊造是罗。
论定而官,莫与常多。
皇帝曰都,承宣有劳,实惟师儒,乂我俊髦。
是达是化,以礼以文。
奉我新书,以迄有成。
惟守暨师,既受上赏,天语有嘉,四方是仰。
倬彼宸翰,虽在四方,揭之龟趺,俾人不忘。
士之不忘,惟上之赐。
潭潭学区,大烹以饫。
岂惟养之,择师以教。
车服稍徒,以酬有造。
岂惟官之,于以旌之,显示万邦,以劝厥来。
上德之怀,惟称厥求。
惟克有为,有守有猷。
多士之修,有邦之休。
洋洋德音,万世由之。
张焘权吏部尚书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九、《苕溪集》卷四五
敕:天官六卿之长,尚书三铨之政,资格既定,古法寖亡,而辨流品、专予夺、抑贪冒、进贤能,无所与焉。
朕思得端亮之臣,冠于法从,俾激浊扬清之旨,见于论议举措之间,而百吏凛然向风,知所畏慕,则铨综之妙,有不待法而存者,顾不伟哉?
具官某宅心高明,养气刚大,文足以起俗习之陋,学足以探圣经之微。
阅时艰难,引义忼慨,有言必尽,遇事不辞。
念裨益之居多,亦回翔之既久,摄居常伯,兹用序迁。
尚体训辞,益思砥砺。
惟尔得尽忠之誉,则予有知人之明。
可。
拟戒谕内外从官举荐遗才诏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苕溪集》卷二三
朕惟致治之本,莫先得人,故自临御以来,虚心听览,侧席异闻,庶几魁垒绝特、超群迈往之士,为时而出,图惟事功,劢相我国家,以辑宁尔多方。
于兹既久,未有闻焉,岂朕之诚意有所未尽耶?
将狷介媢疾之徒无忧国之风者或抑厌而不扬也?
其令内外从官采访山林不求闻达文武材能之士,具以名闻,朕将以礼招聘,期于必至。
《传》曰:「上臣事君以人」。
又曰:「进贤受上赏」。
尔其体事君之言,朕不敢爱进贤之赏。
使君臣之间,有愧古人,则予汝嘉
代谢除礼部尚书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三、《苕溪集》卷一九
祗奉宠灵,荐膺器使,位参八座,名视六卿
念地近而秩优,顾材微而植弱,恳辞靡获,俯仰知惭。
中谢。)窃以在昔成周,作新治典,惟时宗伯号总要司,岂惟侈太平黼藻之文,兹实重稽古讨论之事。
三代以降,六经没微。
叔孙、高堂之流,本由于草创;
开元显庆之制,罔见施行。
祝史乃得揖逊其间,学者谓之迂阔于事。
眷兹盛节,尤属熙朝。
谓百年而后兴,固宜隆礼乐之用;
若三岁而大比,则必进贤能之书。
祭祀以交神人,飨燕以昭慈惠。
具形时制,仍有司存;
要非通儒,不在兹选。
伏念臣亲逢休旦,奋自寒乡,以锄耰固陋之姿,历翰墨清华之职。
滥竽芸省,簉武兰台,记言动于螭坳,掌丝纶于凤阁,稔春官之贰政,备朱邸之谈经。
报称蔑然,叨踰甚矣。
方奉祠于真馆,将引迹于长林,夫何罔功,复玷异数。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日新圣德,天纵睿谟。
遹骏有声,以缉熙乎先烈;
式序在位,以陟降乎百工。
遇以始终,使殚寸尺。
臣敢不勉寻问学,深体眷私,幸未迫于桑榆,终少酬于造化。
执政1124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四、《苕溪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从政郎、新差充越州州学教授刘某,再拜上书尚书右丞阁下:尝谓遇合之难,古今所同,非直其得之难也,得其心之所趋乡而归焉者为尤难。
何者?
宰相大臣,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事之求归焉者也,然有其实者辞其名,崇其名者或忘其实,故士有幸不幸,其幸焉者得其归,又得其心之所趋乡,而不流于非义。
其不幸则反是。
昔公孙丞相号为好士,起客馆,开东阁,以收贤俊,而曾不知所收者何士。
当是时,如主父偃辈宜在翘材之列矣,顾弃不取,又谮杀之,迁董仲舒胶西,皆丞相力,然则丞相所收,其无乃宾客故人而已耶,若夫收贤则未也。
偃不见收于丞相,而卫将军乃荐之。
卫将军何为者,而能知偃耶?
偃之遇丞相而从将军,固不系幸不幸,要非求用之本心焉耳。
柳宗元刘禹锡一时之杰,而附离匪人以进,在清议所不容。
然当是时,丞相如杜佑盖尝延集士类制《通典》,而二子乃不在顾盼中,何也?
呜呼,士之抱负志业而不见试用,假人之力以推挽之,其有甚于焚溺者之求拯也。
不幸不为当世显人所录用,则往往汩丧廉耻,为不义之归,身负恶名,若腹心之抱痈疽,首领之婴木索。
呜呼,亦岂其初心然哉!
故曰:得其心之所趋乡而归焉者为尤难。
太学生逾二十年,仰阁下道德,读其书与窃听其论议非一日矣,盖自昔者以古人之事望阁下。
独愚不肖,无以自奋发而取知当世大君子之门。
今老矣,犹喋喋然动其心,亦何为哉?
朅来京师,问诸贤缙绅,皆曰天下利疚,人才升黜,赖阁下与一二公力持风裁,尽踞弊习,且闵闵焉有忧国爱民之心,士之欲伸其说而求其归者莫先焉。
盖闻之审矣,于是叹阁下真能为古人之事,而不负其所学者也,士归焉而得其所趋乡者也,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也。
虽愚且老,亦恶能无意于斯时哉?
惟阁下稍进之,赐之坐语,顾心事曲折,岂无以裨执事万一者?
谨并录旧所为诗若干首,藉手以见。
惟是逆旅手自缮写,不能谨好,辱赐览观,幸甚。
不宣。
懿节皇后谥册文绍兴十二年六月 北宋 · 王次翁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六、《中兴礼书》卷二七八
皇帝若曰:内外正者天地之大义,教化明者风俗之大原。
其生也荣,必严名号以崇之;
其死也哀,必显声称以褒之。
斯万世不易之礼,而百王共守之规。
虽在艰难,敢违典故!
大行皇后邢氏,温良之性,谨淑之姿,诞降华宗,作嫔朱邸。
有《葛覃》之恭俭,有《卷耳》之忧勤,有《关雎》进贤之心,有《兔罝》好德之化。
洽之阳、渭之涘,显为阀阅之光;
沼之沚、涧之滨,虔恭祭祀之职。
固可以母仪四海,而妇承九祧矣。
褕狄未施,翟车从狩。
髣髴玉衣之瑞,注想平生;
契阔金屋之恩,未谐素志。
载惟菲德,嗣守丕基。
汉宣求剑之情,每怀旧念;
然《周雅》造舟之咏,尚阻新仪。
此所以寤寐展转,望吾良佐而不能忘也。
兹者大邦修好,和议告成,庶迎騩驭之还,安飨椒房之奉。
主张阴教,似续徽音。
涂山,如沩汭,如嫄如姒,如娀如莘。
于以厚人伦,于以固邦本,以示天地之大义,以恢风俗之大原,岂特耀一时而荣九嫔哉!
天固难谌,事靡前料。
彫面鹥总,方俟南归;
疏璧驵圭,遽惊北讣。
闻问失措,茹痛何言。
朕孝于事亲,欲同侍慈宁之温凊;
尔超然遗世,乃遽追显肃之仙游。
象服具存,音容永閟。
六宫子慕,难忘逮下之仁;
四德星昭,可复饰终之典。
今遣太傅秦桧谥曰懿节皇后
精爽不昧,肸蚃可凭。
风闭长秋,犹想当时之辅佐;
芳流彤管,永赠奕世之光华。
呜呼哀哉!
显肃皇后哀册文绍兴十二年九月 北宋 · 王次翁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六、《中兴礼书》卷二四五
维建炎四年岁次庚戌九月庚子朔五日甲辰宁德皇后崩于五国城
绍兴七年九月庚申朔五日甲子,上尊谥曰显肃皇后
绍兴十二年十月庚申朔七日丙寅,迁座于永固陵攒宫,从变礼也。
嗣皇帝圣孝格天,追慕罔既,礼饰厚终,哀荣备至。
复命迩臣,铺张往事,寓歌《薤露》,以写哀思。
其词曰:乾健坤承,日照月俪。
坤月之祥,应时内治。
郑司徒启封受氏。
荥泽之阳,寿星之次。
原性之本,实姬之裔,历汉及唐,世济其美。
三祖七房,益昌而炽
宋以火兴,实周之对。
列圣临御,天作之配。
岂无莘宗,姬姓是最。
坤柔月彩,庆阀钟瑞。
诞降嘉德,伣天之妹。
曰嫔于京,辅佐丹扆。
逮下之仁,躬俭之懿。
忧在进贤,而无险诐。
阴教是孚,徽音亦嗣。
比迹涂山,追踪沩汭。
固已超越,姜嫄妊姒。
昔在文考,久御神器。
心疲万机,思托思寄。
乃眷东宫,曰吾有子。
社稷宗庙,克绍克继。
后实赞之,而成内禅之志。
龙德宁德,两宫对峙,飨天下养,释天下累,无伦无斁,至富至贵。
否泰有极,或反其类。
时运之艰,百六之会,翟车褕狄,从狩万里。
衣有浣濯,饰屏珠翠,险阻艰难,尝之既备。
侍我文考,愈寅愈畏。
谓宜遐寿,万有千岁。
昊天不吊,事惊意外。
坤并乾坼,月随日逝。
文考神灵,脱屣尘世,后亦从之,乘云御气。
挥斥八极,裒福集祉,阴相中兴,是基是址。
永永绵绵,歆飨庙祀
皇帝孝思,守文继体。
惟窀惟穸,一谨于礼。
呜呼哀哉!
洛水烟昏,崧岳云翳。
祖宗在天,园陵耸地。
如何归祔,道涂荆屺。
礼有从权,随时之义。
呜呼哀哉!
稽山巍巍,浙江沵沵,峰峦之秀,龙虎之势。
宅兆之安,吉协灶筮。
攒而未封,从权之制。
呜呼哀哉!
龙輴雾骖,羽翣封厉。
六宫子慕,雨零其涕。
音容如存,象服永閟。
惟有懿范,光昭彤史
呜呼哀哉!
徐明叔湘西磨崖图(崖在湘西白鹤峰,纪官军破贼)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九 名胜类
衡山高出北斗边,九疑苍梧相属联。
群峰环走如却立,山脚插入潇湘川。
朱陵渺邈迷处所,白鹤喷薄飞流泉。
坐看徐郎拂绢素,尽驱山岳置眼前。
徐郎岂是真画手,酒酣游戏乃其天。
巴陵洞庭连浦溆,鲸鲵蟠穴为贼渊。
诏谓将军出旗鼓,楼船蹴踏惊浪喧。
欃枪夜落照湖水,雕弓十万犹控弦。
湘西古寺最奇绝,丹崖翠壁开何年。
况公文章善叙事,大字怪伟宜镵镌。
中书异时观落笔,因烦吮墨图凌烟。
孟公韩公毛发动,腰靫大羽冠进贤
他年中兴事可考,公名亦与兹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