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李潜夫先生蜃园集后 清 · 程秉格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残编一读一伤神,千古西山有替身。
忍饿著书老作手,辞家逃世旧遗民。
坚持名节酬君国,甘守饥寒鍊苦辛。
更有宁都魏叔子,白头相对共沾巾。
过瑶岭有怀湘乡王公① 清 · 刘绎
出处:存吾春斋诗钞卷十 后甲草(戊午至辛酉)
炎炎烈日山骨枯,群凶膏地草不腴。
白石齿齿散满途,槎枒髑髅挂朽株。
叹息顽魂死不悟,枉饱蝼蚁悲行路。
徒令人指古战场,道旁摩击还如故。
从来小丑如莽榛,痛截根藤免蔓延。
始信萑苻用烈火,至今东里思惠人。
自注:①“丁巳六月,痛剿宁都贼于此。”
感诗绝句 其三十四 清 · 赵冕镐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十六
园翁诗格耻中唐,夸节评成申海藏。
五百年间东国史,后来谁得辨章章(张紫园照。溪谷相公祀孙也。荫补作郡。年七十。以子世容登科。为法从推恩至通政阶。除敦宁都正。诗论高澹。常谓中唐以下陋浅。极博东史可听。申韦藏赋张子端其夸节兮即此。)。
徐州投魏文彦 晚清 · 章瑞坦
文雄魏氏推宁都,邵阳接武荆南隅。
撑胸山海老吴会,骐骥去矣留龙驹。
誉鬓机云结汤左,挽交伯仲来过我。
黄流无声白日駴,彦也簌簌谈兵火。
三十穷贱出入愁,触我庙廊江湖忧。
上马提戟靖中外,狐兔类尽歼长䲡。
楚骚詹卜淮阴钓,老大秃毫助吟啸。
何不把臂云龙巅,大苏游处同凭眺。
太山登槃东海饮,九皋双鹤摩云锦。
铿然和我青玉琴,四山陈设如屏枕。
深夜不寐孤灯明,起坐作句歌平生。
君当邮书致诸子,道坦伏枥仍长鸣。
丙戌十二月十七日喜仙臣至后二日以东坡生日诗见示作此和之 清末民国初 · 刘玉璋
押词韵第一部
七年不到东瀼东,乡山入梦青濛濛。
天遣故人来闽中,我睹故人如睹瞿唐两岸峰。
上峰长谈三日抒离悰,忽忆二十年前此日同祀玉局翁。
以诗代像咸鞠躬,香满筒,酒满钟,我酒虎,君诗龙。
当年奇兴多豪雄,良朋三五联游踪。
夔山万朵青芙蓉,但逢佳日扶吟筇。
与君携壶忻相从,山头醉倒眠花丛。
山灵对我多笑容,不知身世何者为穷通。
何况乡贤生日逢,雅集尤必追仙风。
迄今此乐难再同,胶漆之交如蟨蛩,伤心零落随秋蓬。
君不见郑虔化去同李邕(郑睿川与李芳庭均于今年下世。),每一谈之心忡忡。
君亦近作泥中鸿,垂翅难向丹霄翀。
示我诗册惊双瞳,境愈穷,诗乃工,天心待君非凡庸。
昌君之学加陶镕,莫凭牢愁问苍穹。
我今薄宦如樗榕,历十三载嗟樊笼。
使我奇气抑塞不能开心胸,为羊公鹤嗤童𣰥。
我愿同君归去巢云松,东屯高卧甘长终。
茅屋数间园数弓,种三百树梅香浓。
与君折梅酌酒尊不空,年年此日酹坡公(同治乙丑与仙臣及诸友作东坡生日即供东坡诗集代像曾作长歌纪事。)。
东风齐著力 辛酉孟春,之官宁都,初发南昌,却寄幕府同人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六部
初日笼霞,和风催柳,点缀江春。
香尘十里,著意送行人。
背指严城万雉,听笳鼓、四载从军。
滕王阁、虚陪胜宴,曾费雄文。
为谢阮刘群,挥彩笔、壮游桂海金潾。
马当借助,掷璧问江神。
问尔文章九命,三生业、可证前因。
番风紧、蒲帆饱拽,轻溯南云。
望海潮 宁都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四部
梅江南注,琴川东汇,雄封自古阳都。
峰合翠微,城环雪竹,郊原罨画成图。
潮落见双鱼。
问锦鳞七二,应解传书。
桂海游悰,蜀山归梦,阻江湖。
凌风暂驻仙凫。
正云当露冕,天近玉壶。
经说易堂,玄谈觉院,诗题水竹幽居。
莲岳碧芙蕖。
笑使君腰脚,筇杖轻扶。
愧负名山管领,渲染谢倪迂。
满庭芳 宁都老儒曾承斋以四词见投,依韵詶之。曾善画,年且八十,自署不受暑斋主人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四部
赤雅编残,青鸾骖远,梦云吹满江湖。
好天良夜,泼水簟纹铺。
回首邛池事,影蛮熏重,愁损相如。
曾传谕,三巴父老,锦样话成都。
愁余。
羁宦久,西江被勺,南海明珠。
问谁招蜀客,重按吴歈。
臣甫低头,杜宇思归,引良愿犹虚。
寻仙远,樵歌凤响,清梦绕匡庐。
望南云慢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四部
三仙崠为宁都南境最高山,中峰亭亭,秀出云表。两峰翼之,如巨灵仙掌。余巡行三日,周其三面,拈此为山灵讯
半落青天,望峭立三峰,惊睹三壶。
孤云两角,翳雾鬟镜里,疑有疑无。
颦黛亭亭影,更秀出、浔阳二姑。
晚霞山带,翠掩芙蓉,太乙仙都。
嗟余。
宦辙穷边,移情洞壑,平生赏会偏殊。
山灵笑倒,怪席帽黄尘,惯试崎岖。
太息今何世,恋故山、云烟画图。
劫余猿鸟,梦想峨眉,泪满江湖。
莺啼序 重建思庄楼,用梦窗丰乐楼韵(宁都官廨厅事后一丘隆起,曰雪竹坪。明洪武初永春庄济翁官此,历十一年内擢去,县人思之,因丘为台,冠以层楼,命曰思庄。道光初年尚存,不知何时圮去。余以辛酉春中涖官,邦人咸谓此楼圮后,政教陵替,佥谋恢复,乃于辛酉仲冬朔日兴工重建,爰俯此词,刻石楼壁。)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三部
飞梁驾鳌瞰斗,俯川原绣绮。
左云石、右揖莲花,锦标高建霞际。
敞八牖、璇穹镜海,春城画本开新霁。
幻参旗天外,军封凤翎遥坠。
孤塔干霄,万瓦卧雨,更名山四倚。
易堂近、泉壑金精,翠微霏润岚翠。
访双鱼、仙洲信息,正三月、梅江春水。
傍云风,台畔弦歌,暂忘身世。
泉烹麝月,酒酌蠃尊,具主宾四美。
同记省、文山墨泪,晦叟诗板,雪竹荒坪,古今人事。
阳都旧治,庄翁遗爱,为台为沼徵民乐,剩千秋、小劫华严地。
中阶旦复,翚飞秀发江山,露沈象移星纬。
凌云概日,佩玉鸣鸾,尚赋才共迟。
待染翰、离家王粲,倦旅兰成,吐凤千言,卧虹十二。
危阑自凭,乌纱重岸,春朝秋夕同望远,御泠然、风引仙衣袂。
回头蜀道青天,满目关河,梦归万里(云石寨在城东南三十里,莲花山在城西二十五里,螺石山在城南十五里,佛寨如二龟戏宝,在城西北二十五里,塔在城南三里,金精翠微共十二峰,在城西十里,易堂在翠微峰上,鱼鱼洲在城东南三里,江中各景凭阑可见。军封山在南丰县,为江西东部第一高山。正望如旗,侧望如枪,距宁都二百四十里,天气晴明,登楼可见。州判署在州署东,署后有台曰云风。取韩诗坐久见云风,四面相吹嘘。与思庄楼飞甍相接。城北十九里墨竹坳,竹叶上皆有墨点,相传为文山驻军于此,道傍草檄,以笔泚墨,染竹成痕云。实则一种寄生虫所致,臭芳味甘,即甘露也。曾氏筼筜谷在翠微之北三巘峰下,朱考亭有诗寄题,诗板清初尚存。)。
穆护砂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词韵第四部
醉杨妃山茶,雅州金凤山寺一株,千年物也,世无二本。余以癸丑四月到寺延赏,特放数花,山僧谓非时而花,殆如定武牡丹为坡公发,不可无以纪之。余许诺为词,十年未就。今来宁都,县斋千叶粉红、重楼海红各一,虽绝称类,适见似人,追为此解,将以远寄山僧,刻石花下塞诺云耳。壬戌花朝马头市作
罢按霓裳舞。
问唐宫、艳丽谁数。
纵清平法曲,牡丹休赋。
自从真妃仙举。
泪不滴、沈香亭下土。
倚绝代、名花相妒。
悄欲坠、曲漪弄色,颤莫任、流霞轻注。
初洗华清,倦陪凝碧,盈盈娇困倩人扶。
借荔枝红润,鸡头温软,琼醴莹脂肤。
怕被月宫留住。
向荒山、只园孤树。
笑桂馨天上,兰辞空谷。
年年怨风怯露。
任世外、春回千万度。
凭阅尽、胜鬘修妩。
妆淡泞、海红羞比,姿绰约、玉茗惭呼。
传粉嫌污,点朱嫌赤,洛神帝女宋东姝。
费十载、侔色传妍,新词翻旧谱。
南浦 题端甫所藏黄小松湘江归棹图 清末至民国 · 郭则沄
押词韵第四部
无限楚山青,写黛痕、扁舟江上迎汝。
双影并篷窗,宵来梦、犹绕旧湖烟雨。
鸥程几曲,垂杨都是牵情树。
锦弦倚暮。
应妒煞黄陵,恁般孤度。
词人占尽风流,任邀月兰皋,留云蘅浦。
三十六鸳鸯,停桡近、刚觑小莲娇舞。
潇痕皱碧,梦回长记归舟句。
剧怜绢素。
空泪染塍花,春归何处。
纪湘行 现当代 · 徐燕谋
己卯十月吉,戒装我将发。
床前拜衰亲,未语辞已窒。
中闺别吾妇,叮咛到鞋袜。
稚子喧户外,行李争提挈。
离家才数步,已感在天末。
梦梦上楼船,忧端纷难掇。
晚出吴淞口,废垒撑空阔。
寒风厉鬼号,馀霞凝碧血。
波涛上薄天,天怒向下遏。
羲和亦既疲,海天任劫夺。
行行入浑茫,终夜听澎汃。
明旦船头望,越山峙屹屹。
海疆千万里,浙闽仅未撤。
双目久昏瞀,快意今一豁。
短短溪口道,狼狈不可说。
盂冬潦水尽,齿齿乱滩出。
怪石伺水底,犬牙竞凹凸。
篙师蛙曝肚,尺寸嗟力竭。
纤者虫爬沙,首俯仅见朏。
两岸有好山,云气幻奇谲。
惜我怀抱恶,过眼吝一瞥。
江口换薄笨,如囚脱梏桎。
不意风雨来,驰骤万马疾。
仆夫苦推挽,泥泞胶车辙。
后车撞前车,三步一颠蹶。
久坐疲吾神,酸楚渐彻骨。
转觉篷底宽,腰腿容伸屈。
俄顷暝色合,十程犹六七。
暗中扪有我,身外俱相失。
淋漓透重棉,寒气侵短褐。
道旁多沟渠,同行顶几没。
深夜到逆旅,酒肴粗罗列。
各自抚惊魂,对食空呜咽。
雪窦山色佳,雨后净如泼。
不为看山来,招邀禁排闼。
命舆且往游,仄径攀藤葛。
石罅出流泉,寒空盘健鹘。
上方钟磬音,梵呗殊清越。
行行渐平旷,稍稍得林樾。
林外飞雕甍,庄灿瞻古刹。
四海方澒洞,清静此十笏。
山果有旧储,蔬笋皆新撷。
檀楠自氤氲,烦虑暂披拂。
隐潭有瀑布,僧言石门埒。
远在一里外,冷泠听琴瑟。
山径时迂回,瀑声亦续绝。
忽扬如仙乐,敖曹堕天阙。
忽抑如蚓鸣,幽咽出地穴。
忽如银瓶迸,忽如碎玉戛。
渐变飘风骤,终作千军突。
四望无所见,俯惊蛟龙窟。
石级才受足,凝神庶不跌。
潭底日光微,深黑寒凛凓。
止步始仰瞩,一白目几瞎。
千丈如箭激,与石相齮龁。
神女珠囊翻,美人乳花滑。
谪仙不可作,东坡亦已殁。
徐凝有恶诗,洗濯惭溅沫。
且学隐潭隐,万古此荡潏。
金华四围山,足迹未遑歇。
缅怀黄初平,牧羊传仙术。
乱石随手指,羊群起一叱。
大笑世间人,臧谷争优劣。
且期东归便,寻真访石室。
鹰潭俯要冲,最与战场密。
虚惊日夕至,谣诼难究诘。
侧闻南昌故,负隅逞横猾。
狡焉思南侵,伺隙来飘忽。
新车载熊罴,旧车无輗軏。
创伤在道路,扶携自相恤。
断臂粗络缠,折足强跛蹩。
巨痛不用诉,斑斑征衣蔑。
瘦面笑似哭,不怒眦亦裂。
念彼皆人子,医药何可缺。
七日此滞留,中夜惊筚篥。
小市值凶年,亦复畏剽窃。
所急非囊金,衣服与书帙。
衣多妇手缝,书我恃以活。
匆匆过南丰,及尝霜林橘。
平生曾子固,瓣香竟未爇。
车行历崎岖,疾徐漫无节。
上坡蜗缘墙,下坡鹿惊筈。
时或折其轴,时或脱其辖。
人处车厢中,若指之受拶。
男履错女舄,痴突互填轧。
衣袜污呕吐,行李纷撞捽。
壮夫烂漫睡,张口出水鳜。
老弱伛偻立,缩颈入瓮鳖。
承平仁义伸,艰危礼让诎。
我观车所经,原野澒坱圠。
十里断炊烟,荆榛未剪伐。
民多不地著,重利鄙耕垡。
如取远道水,来救眼前暍。
世无陶元亮,此意谁昭晰。
怜人还自怜,我亦营私实。
宁都西郭外,冈峦列齾齾。
逶迤不可尽,东南界闽粤。
九子去堂堂,翠微云升灭。
太行若衡岱,恽记比豪杰。
兹峰亦不凡,谓堪侠隐匹。
九子岂侠隐,耻左衽披发。
山中备战守,子弟束兵律。
事去不可为,读书甘寂寞。
道出宁兴间,地形益刻截。
不见水回环,但有石奇倔。
洗鍊荆公文,譬衣去黼黻。
瘦硬涪翁诗,譬食嚼蟛蚏。
我爱江南山,花木蒙摇缀。
尤爱江南水,柔波桨轻拨。
江南今则无,此亦差可悦。
连嶂叠巘崿,屏蔽颇周悉。
驰道依山辟,百里开积铁。
枫花艳春花,壁皱嵌野蕨。
回飙万壑哀,峻坂千盘折。
俯瞰飞鸟背,墟落渺蚁蛭。
苍天为我庐,云霞伸手抹。
魂魄逐归轮,生死寄一捩。
后峰看却走,前峰又突兀。
行尽乱山深,仍为乱山闭。
乱山疑神移,飞轮或鬼掣。
艰难抵庐陵,囊空如洗括。
街头食薯蓣,饿极胜崖蜜。
羞为识者见,背面吞且噎。
同乡有周子,义气偃溟渤。
微夫人之力,我托沿门钵。
士不出乡里,此福岂屑屑。
几人倚门边,肮脏学赵壹。
燕市戮文山,颍水老六一。
颠顿亦天命,天命我奚觖。
信宿界化陇,行程缓难必。
幸得贤主人,只鸡为我割。
市远无鱼肉,盘飧费罗掘。
昼看雨滴阶,夜听风萧瑟。
屋破纸窗碎,一吷残灯杀。
斗室卧男女,得将敢嫌亵。
寤寐非我主,捉狭任虮虱。
梦中觅所亲,梦醒又孤孑。
床头白皑皑,谁辨霜与月。
晨起著敝缊,洞穿饥鼠齧。
偃蹇耒阳道,填胸愤气溢。
悲哉杜陵老,一生多怫郁。
洒尽君民泪,终未致朱绂。
区区身后名,还遭奸人嫉。
同谷不饿死,地下作饕餮。
天意穷诗人,宗武湖湘乞。
空土知何处,弥望云凄结。
清晓湘江渡,鸭头粼细缬。
巍巍回雁阁,临水气雄拔。
雁飞到此回,我行殊未毕。
百里起蓝田,始脱尘坌坲。
晴路行舆稳,冷瘦度畛畷。
舆缓自胜车,景物得闲阅。
霜重菜甲肥,土松麦苗茁。
新谷己登场,农事此暂辍。
索绹补茅屋,绸缪待风雪。
野塘浮鹅鸭,见人惊相聒。
兄童杂笑言,鸡犬盼奔轶。
十里一息肩,日昳投蓬筚。
脱粟为客供,土酒劝客啜。
无烛恐慢客,插壁燃竹篾。
食罢围地炉,絮絮话粳秫。
问客何为者,颜色甚疲惫。
延客上房睡,草荐暖而洁。
礼数感殷勤,未觉村野质。
昧爽复上路,月高劲风刮。
舆出乱冈间,霜滑更阢陧。
山深日到迟,雾霭蒸松栝。
上冈怜舆夫,恻恻心难逸。
下冈惧我坠,惴惴常咋舌。
一冈复一冈,长路忽已达。
形容无人状,时序惊回斡。
师友喜我至,劳问殊亲切。
我懒示之履,趾穿踵且决。
仆仆忍回首,回首肝肠热。
嗟我三十五,旦暮绕亲戚。
年是亲前年,日是亲前日。
亲壮不出游,今衰反远别。
亦复念三雏,婉娈颇我昵。
阿悫放学回,据案理纸笔。
阿懋从爷眠,枕边买梨栗。
最小怜阿忞,眸子似点漆。
安得便归去,与之共饥渴。
两载居贼中,樊笼悲鸠鴂。
侧脑睨苍鹰,青冥羽翮刷。
今向青冥去,短翼飞终拙。
此生不执殳,于国为弃物。
艰辛亦区区,聊为家人述。
宁都再梦圆女 现当代 · 钱钟书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汝岂解吾觅,梦中能再过。
犹禁出庭户,谁导越山河。
汝祖盼吾切,如吾念汝多。
方疑背母至,惊醒失相诃。
春日杂咏五十首集王阳明句 其十五 现当代 · 罗卓英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呼江吸海楼诗
惟有烟霞或可依,百年行乐故人稀。
浮云野思春前动,却忆题诗在翠微(十年前军次宁都,登翠微峰,曾和文文山诗四绝。)。
挽蔡教授爱仁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支韵
百岁光阴驹过隙;一生文采豹留皮。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蔡爱仁(1886——1984),名吉生,号爱庐,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1909年,中宣统己酉科拔贡,参加保和殿殿试名列一等,分发部曹任职。1925年北伐战争爆发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司令部秘书,随部转战苏、浙、赣等省。北伐战争胜利后,他再度回乡任教。1934年江西省政府委为东乡县县长。1937年辞职返里,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江西省立第九中学、第三农校等校任教。1940年,任宁都县立中学校长。解放前夕赴台,历任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校、法商学院、中兴大学教授。1968年退休。晚年致力于经学研究,写成《论语吟哦集》和《中庸研究》。《中庸研究》则得于右任高度评价:“中庸易义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蔡教授爱仁研究此书有年,谓其为平凡中的伟大,深得斯旨。”还擅长书法,正楷、隶体、行书,均造诣甚深。1984年病逝于台北。
豹留皮:喻留美名于后世。
笺:清代倪星垣题齐氏父母立碑妻病还愿唱戏坟上碑亭联:
遗迹长存,万古青山鸿印爪;
英名不泯,一抔黄土豹留皮。
豹留皮:喻留美名于后世。
笺:清代倪星垣题齐氏父母立碑妻病还愿唱戏坟上碑亭联:
遗迹长存,万古青山鸿印爪;
英名不泯,一抔黄土豹留皮。
挽温教授晋城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真韵
老耽朴学曾笺孟;死傍仙源不帝秦。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温晋城(1890——1969),原名学峤,字晋城,后以字行,江西宁都梅江镇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于高等工农学校,并在那加入同盟会。民国后,历任李烈钧任都督的江西都督府副官处长,赖世璜部军政治部主任、师长等职,参加讨袁护法战争;1927年12月,赖世璜被李宗仁、白崇禧、熊式辉谋杀之后,和陈国屏等人转入政界,先后任建设厅秘书、县长、行政区专员、省政府委员、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中将主任秘书等职,1949年4月赴台湾。在此前和此后,曾任重庆中央政治大学教授、总务长,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台湾商学院教务主任,中兴大学教授、行政系主任。是赣南较有影响的民国要员和现当代知名大学教授。创办宁都首座私立中学——莲塘中学。著有《孟子会笺》、《孙子兵法注释》、《国学概要》等。
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后来泛指经学为朴学。清代乾嘉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致力治经考据,以区别于宋儒性命之学,也称朴学。
笺孟:笺注《孟子》,温晋城著有《孟子会笺》。
仙源不帝秦:双典,桃花源中人避秦与鲁仲连义不帝秦。
笺:清代佚名挽张之洞联:
五洲同文,存古朴学,维新欧学;
四朝开济,顾命元臣,立宪名臣。
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后来泛指经学为朴学。清代乾嘉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致力治经考据,以区别于宋儒性命之学,也称朴学。
笺孟:笺注《孟子》,温晋城著有《孟子会笺》。
仙源不帝秦:双典,桃花源中人避秦与鲁仲连义不帝秦。
笺:清代佚名挽张之洞联:
五洲同文,存古朴学,维新欧学;
四朝开济,顾命元臣,立宪名臣。
挽周邦道先生之妻杨夫人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有佳儿问学重瀛,定知回味熊丸,陟屺倍增兹夕痛;
随诸佛往生净土,只惜乍辞鸿庑,营斋难遣所天哀。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周邦道(1898——1991),字庆光,号龙雾山樵,龙雾居士,江西瑞金人。中华民国第一届高考的榜首,大家称他为“民国状元”。周邦道的祖父济行公八岁孤露,携半锅一碗往依婶母,以后刻苦上进,成家立业,教养子孙。周邦道寓台北时,总统府资政赵恒惕夷午老人,榜周邦道居庐曰“半锅一碗之堂”,以彰其先德。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在河南四师任教。先后担任江西二师、省立八中、南昌乡师校务主任及省立宁都中学校长等职。一九五八年九月,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聘他为国文教授兼训导主任,翌年七月出任该院代理院长。一九六一年三月,政府任命周邦道为考选部政务次长。在次长任内,历任各种检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各种考试的典试委员或委员长。十年政次,主办各种考试数十次之多,到一九七一年八月辞职交卸。周邦道七十三岁,以后未再出任公职。
成氏有诗《题周庆光教授故山别母图》、《癸卯高闱与周邦道次长偶谈渝州歌乐山试院衡文旧事,蜀云回首,忽忽二十年矣。感赋一绝》骈文《故山别母图题咏序》。
熊丸:唐柳仲郢少时好学,其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因以熊丸作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陟屺:登山。有草木之山为岵,无草木之山为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笺:“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之也。”后因以陟屺喻思母。
往生:佛教谓去娑婆世界,往弥陀如来之极乐净土,谓之往;化生于彼土七宝莲华中,谓之生。
鸿庑:用梁鸿典。
所天:所视为至尊者。在宗法社会里君权、族权、夫权高于一切,故诗文中常以所天指帝王、父或夫。此处指丈夫。
笺:题周庆光教授故山别母图:
牵裾人恋晚阳红,移种灵萱托画工;万里遥瞻龙雾月,一帆犹欠马当风,早持贞白恢门祚,直借丹青励孝忠,陨我披图无限泪, 慈云今亦隔西东。
成氏有诗《题周庆光教授故山别母图》、《癸卯高闱与周邦道次长偶谈渝州歌乐山试院衡文旧事,蜀云回首,忽忽二十年矣。感赋一绝》骈文《故山别母图题咏序》。
熊丸:唐柳仲郢少时好学,其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因以熊丸作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陟屺:登山。有草木之山为岵,无草木之山为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笺:“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之也。”后因以陟屺喻思母。
往生:佛教谓去娑婆世界,往弥陀如来之极乐净土,谓之往;化生于彼土七宝莲华中,谓之生。
鸿庑:用梁鸿典。
所天:所视为至尊者。在宗法社会里君权、族权、夫权高于一切,故诗文中常以所天指帝王、父或夫。此处指丈夫。
笺:题周庆光教授故山别母图:
牵裾人恋晚阳红,移种灵萱托画工;万里遥瞻龙雾月,一帆犹欠马当风,早持贞白恢门祚,直借丹青励孝忠,陨我披图无限泪, 慈云今亦隔西东。
题书室自警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枉作诗豪,人皆欲杀;
广培书种,天不能孤。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诗以温厚为教,旨在和众乐群,何至一涉讴吟,便遭娼嫉,少陵“人皆欲杀”之言,自是出于怜才深意,然本古人反躬之义,傥亦青莲睥睨一世,旁若无人,有以尸其咎欤,故转益多师,务祛矜伐,而传灯相续,尤赖树人。“天不能孤”,是宁都魏叔子语。
人皆欲杀: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天不能孤: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出自《魏叔子日录》。
讴吟:吟哦;吟诵。此处指诗歌。
娼嫉:嫉妒。
反躬:反过来要求自己。 出自《礼•乐记》:“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傥亦:倘亦,或许也是。
尸其咎:承担其过错。
转益多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魏叔子:魏禧,明末清初人,生于明天启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世居江西之宁都,字冰叔,号裕齐,诸生。明亡,遁金精之翠微峰,颜其庭曰勺庭先生。兴兄祥、弟礼俱以文章著,有宁都三魏之称。
笺:清代姚兴荥题太白楼联: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人皆欲杀: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天不能孤: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出自《魏叔子日录》。
讴吟:吟哦;吟诵。此处指诗歌。
娼嫉:嫉妒。
反躬:反过来要求自己。 出自《礼•乐记》:“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傥亦:倘亦,或许也是。
尸其咎:承担其过错。
转益多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魏叔子:魏禧,明末清初人,生于明天启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世居江西之宁都,字冰叔,号裕齐,诸生。明亡,遁金精之翠微峰,颜其庭曰勺庭先生。兴兄祥、弟礼俱以文章著,有宁都三魏之称。
笺:清代姚兴荥题太白楼联: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挽邱主笔南生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几辈识西江,贻我瓘编余画竹;
斯文在东海,怜君采笔罢生花。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君曾以陈芷汀先生画册见赠。
邱楠(1916——1979),又名邱南,号南生,派名家楠,笔名言曦、西门柳,江西宁都石上镇人。1925年,蒋介石慕名召见十岁的邱楠于南昌行营,奖励备至。邱楠遂东渡日本,在日本大学专研文学。后又入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抗战爆发后,邱楠回国,参加艺文研究会办《同报》,其后在湖南源陵办《中报》,鼓吹抗日。1940年自传由蒋介石亲阅得唯一满分,可谓中训团状元。蒋介石召见时,方知其为十五年前所见之神童,甚为嘉勉,并任其为中训团上校科长,时年24岁。1949年,邱楠赴香港。1951年举家迁台,1952年至1961年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中国广播公司”节目部。1962年任“行政院新闻局”主任秘书、副局长。主持中国广播公司节目部达10年,退休后仍为多家报刊撰写论文、翻译西洋哲学。1979年9月在台北市病逝。著有《世缘琐记》《骋思楼随笔》、《言曦散文全集》,译有《罗素电视对话录》《罗素西洋哲学史》等。
西江:长江支流赣江河源(或支流)贡水的支流。邱是江西上镇莲塘村人。
瓘编:画册的美称。结合作者原注,此处应指陈芷汀先生画册。
东海:疑海之东,指台湾。
陈芷汀:(1881-1959年),福建漳州海澄人。1902年毕业于鹤龄英华书院,光绪癸卯科(1903年)举人。1909年被选为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福建光复,任福建都督府财政司司长。
邱楠(1916——1979),又名邱南,号南生,派名家楠,笔名言曦、西门柳,江西宁都石上镇人。1925年,蒋介石慕名召见十岁的邱楠于南昌行营,奖励备至。邱楠遂东渡日本,在日本大学专研文学。后又入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抗战爆发后,邱楠回国,参加艺文研究会办《同报》,其后在湖南源陵办《中报》,鼓吹抗日。1940年自传由蒋介石亲阅得唯一满分,可谓中训团状元。蒋介石召见时,方知其为十五年前所见之神童,甚为嘉勉,并任其为中训团上校科长,时年24岁。1949年,邱楠赴香港。1951年举家迁台,1952年至1961年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中国广播公司”节目部。1962年任“行政院新闻局”主任秘书、副局长。主持中国广播公司节目部达10年,退休后仍为多家报刊撰写论文、翻译西洋哲学。1979年9月在台北市病逝。著有《世缘琐记》《骋思楼随笔》、《言曦散文全集》,译有《罗素电视对话录》《罗素西洋哲学史》等。
西江:长江支流赣江河源(或支流)贡水的支流。邱是江西上镇莲塘村人。
瓘编:画册的美称。结合作者原注,此处应指陈芷汀先生画册。
东海:疑海之东,指台湾。
陈芷汀:(1881-1959年),福建漳州海澄人。1902年毕业于鹤龄英华书院,光绪癸卯科(1903年)举人。1909年被选为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福建光复,任福建都督府财政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