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赠别成明府剑南 唐 · 韩翃
引用典故:汉鸡
朝为(一作主)三室印,晚为三蜀人。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
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
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
霁水(一作光)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
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
皇甫尊师吴兴卞山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尊师以齐物为师。抱神为事。
有年数矣。外则质貌苍古。
遗是非于耳目。内则冲气浩然
卷虚无于橐籥。常诵道德上下篇。
往来吴中诸山。如浮云独鹤。
自适其适。吾陋。
且遁迹不暇。又焉识其所以。
戊辰仲夏。觌于山阴精舍。
于时方牧追右军许迈之期。下走作壶邱御寇之遇。
亦既合契。于焉饱和。
百骸自理。滓浊如洗。
先是师藏道书于卞山之下。留止未几。
忽乎将行。不受一毫之施。
且轻千里之别。有以见无待之情矣。
予欲脱形神于鞅绊。蹈方外之逸轨。
有志未就。心马火驰。
命养空而游。相从于赤水之上。
师乎师乎。斯言不苟也夫。
太常从兄留别(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罢册南诏,却赴上都。)809年 中唐 · 武元衡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张骞
乡路日(一作自)兹始,征轩行复留。
张骞随汉节,王浚刀州
泽国烟花度,铜梁雾雨愁。
别离无可奈,万恨锦江流。
主客仲员外黔中选补使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选部每岁以四才三实铨署群吏。每三岁则有诏以诸曹郎分命南辕。
调其任次。有黔江辰溪十五郡五十馀城。
赋其吏员。便其习俗。
主客仲君实司之。君始以岷峨诸生
献赋京师。因文章典义。
浚发声实。自解巾校文。
三四迁至博士尚书郎。邃于礼籍。
推本今古。乖疑缺微者。
皆折中焉。敏于奏议。
练程达品。肯綮窾郤者。
每游刃焉。则南方之职业必序。
县道必理。固其彀中之细者。
况孔门之果于从政。大雅之古训是式。
皆子之家法也。又何所规。
司马长卿驷马车归故里。有郊劳负弩之荣。
今君道剑门。抵左绵。
铜梁玉垒。乔木可辨。
昼锦星轺。其乐何如。
又想夫归自涪陵。出于南荆
沿巴峡之风水。冒阳台云雨
昏旦万状。发于歌诗。
凡今漉酒祭軷者。不可以不赋。
李十二侍御成都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相国临淮公
观风俗于井络之下。
辟礼所及。
皆隽人贤士。
陇西李侯虚中。
敏厚而文。
尝再中正鹄于春官天官氏。
同门生已翰飞三台
出入承明。
独用恬退。
结黄绶于伊洛。
或静以胜热。
或赢而不嚣。
予意其必遇真工大冶
以发铓刃。
今果峨惠文。
黄阁
视其所举。
问其所从。
可以交贺矣。
行当见相君政成一方。
执介圭归上台。
掖垣侍从之选。
不在从事之贤者。
吾不信也。
中外零落。
始衰多疾。
祖道握手。
漼然涕洟。
至若铜梁玉垒之胜践。
使轩宾榻之盛集。
皆备于歌诗者之说。
不能悉数云。
曲江池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七
水不注川者。在薮泽则曰陂曰湖。
在苑囿则为池为沼。苑之沼。
囿之池。力垦而成则多。
天然而有则寡。兹池者。
其天然欤。循原北峙。
回冈旁转。圆环四匝。
中成窞坎。窙窌港洞生泉噏源东西三里而遥。
南北三里而近。当天邑别卜。
缭垣未绕。乃空山之泺。
旷野之湫。然黄河作其左堑。
清渭为其后洫。褒斜右走。
太一前横。崇山浚川。
钩结盘护。不南不北。
湛然中渟。西北有地。
平坦弥望。五六十里而无洼坳。
紫盖凝而不散。黄旗郁以常在。
实陶钧之至。造化之功。
沙汰一气之辰。财成六合之日。
既以硗确。外为寰宇。
敞无垠堮。以居亿兆。
又选英精。内为区域。
束以襟带。用宅君长。
若人斯生。支体具矣。
有心以系其神焉。若堂斯考。
廊庑设矣。有室以处其尊焉。
彼如紫盖黄旗之气。岂陶钧造化者用宅君长英精之所耶。
夫物苟相表里。制必同象。
泄夫外则廓以灵海。导夫内则融乎此湫。
历代帝王。未得而有。
岂降巢宅土之后。联绵千百之代。
建卜都邑。不欲合夫天意而居乎。
将天意尚伺其根深蒂固。可与终毕者而命处之。
故涸于有隋。兆我皇唐之在孕。
逮其季主。营之以须焉。
揆北辰以正方。度南端而制极。
墉隍划趾。勾陈定位。
地回帝室。湫成厥池。
既由我署。才成伊去。
真主巍巍。龙盘虎踞
爰自中而轨物。取诸象以正名。
字曰曲江。仪形也。
观夫妙用在人。丰功及物。
则总天府之津液。疏皇居之垫隘。
潢污入其洞澈。销涎漦以下澄。
污廅随其佳气。荡郁攸而上灭。
万户无重膇之患。千门就爽垲之致。
其流恶含和。厚生蠲疾。
有如此者。皎皛如练。
清明若空。俯睇冲融。
得渭北之飞雁。斜窥澹泞
终南之片石。珍木周庇。
奇华中缛。重楼夭矫以萦映。
危榭巉岩以辉烛。芬芳荫渗。
滉瀁电烻。凝烟吐霭。
泛羽游鳞。斐郁郁以闲丽。
徽徽而清肃。其涵虚抱景。
气象澄鲜。有如此者。
皇皇后辟。振振都人。
遇佳辰于令月。就妙赏乎胜趣。
九重绣毂。翼六龙而毕降。
千门锦帐。同五侯而偕至。
泛菊则因高乎断岸。祓禊则就洁乎芳沚。
戏舟载酒。或在中流。
清芬入襟。沈昏以涤。
寒光炫目。贞白以生。
丝竹骈罗。缇绮交错。
五色结章于下地。八音成文于上空。
砰輷沸渭。神仙奏钧天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于元都。
其洗虑延欢。俾人怡怿
有如此者。至若嬉游以节。
宴赏有经。则纤埃不动。
微波以宁。荧荧渟渟
瑞见祥形。其或淫湎以情。
泛览无斁。则飘风暴振。
洪涛喷射。崩腾骆驿。
妖生祸觌。其栖神育灵。
与善惩恶。有如此者。
小子幸因受遣。观光上国。
身不佞而自弃。日无名以多暇。
询奇览物。得之于斯。
瞩太始之元造。访前踪于硕老。
天生地成之理。识之于性情。
物仪人事之端。徵之于耳目。
夫流恶含和。厚生蠲疾。
则去阴之慝。辅阳之德也。
涵虚抱景。气象澄鲜。
则藻饰神州。芳荣帝宇也。
洗虑延欢。俾人怡悦。
则致民乐土。而安其志也。
栖神育灵。与善惩恶。
则俗知所劝。而重其教也。
号惟天邑。非可谬创。
一山一水。拳石草树。
皆有所谓。兹池者。
其谓之雄焉。意有我皇唐。
须有此地以居之。有此地。
须有此池以毗之。佑至仁之亭毒。
赞无言之化育。至矣哉。
以其广狭而方于大。则小矣。
以其渊洞而谕夫深。则浅矣。
而有功如彼。有德若此。
代之君子。盖有知之而不述。
令民无得而称焉。辄粗陈其旨。
刊诸岸石。庶元元日用之力也。
珠还合浦(以不贪为宝神物自还为韵) 唐 · 尹枢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骊龙之珠。无胫而至。
骇浪浮彩。长川再媚。
回夜光之错落。反明月之瑰异。
非经汉女之怀。宁泣鲛人之泪。
状徵既往。莫究奚自。
偶良吏兮斯来。遇贪夫兮则閟。
想夫旋返之仪。圆明可期。
辉如电转。粲若星驰。
光浦溆。窜蛟螭。
映沙砾。晃涟漪。
在暗而投。诚则悲路人未鉴。
沈泉而隐。亦常表帝者无为。
欣出处兮据德。幸浮沈兮中规。
是以特表殊姿。潜怀有道。
中含逸彩。上系元造。
丑当时之饕餮。应为政之美好。
真列郡之尤祥。实重泉之至宝。
于是焕清濑。辉浅湾。
奔璀璨。走斓斑。
岂能与石前却。随流往还。
泛连波之下。盈一水之间而已哉。
兹川兮始明。老蚌兮勿剖。
瓴甋兮罢笑。琼瑰兮莫偶。
抱圆质而胥既。扬众彩而未久。
方载沈而载浮。且曷浣而曷不。
玉非宝。泉戒贪。
实为国之司南。诚感神。
德繄物。在为政之不咈。
愚是以颂其宝而悦其人。美斯政而感斯珍。
想沿洄于旧渚。念涵泳于通津
则知美政不远。嘉猷入神。
故中潜皎皛。下沈奫沦。
转则无颣。磨而不磷。
丹泉之莫拟。谅赤水之非珍。
苟或疑此为虚诞。愿徵之于水滨。
曲江水伯文 唐 · 樊铸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三
主张于地之血脉者。
岂不曰水伯乎。
尔自兽为身。
面为人。
控牵两龙。
窟宅百谷。
亿有祀矣。
故斁伦于元气之液。
弄权于坤舆之窍。
所云老而不死。
是谓之贼。
伊我谓尔有是夫。
何者。
三载二月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才子六七人。
皆簸扬文精。
开阖武库。
游嬉春昼。
沿洄江干。
兴飞壮心。
舞曳齿冑。
皆贷白龟之德。
不负赤鲤之本。
尔何为阴发暴殄。
潜生毒痡。
篑祸阶于沙岸。
垣死府于花岛
如数子者。
皆载垂堂之诫。
尔始若悬流三十仞。
跳沬四十里。
固应尊而不亲。
衅岂相及。
尔岸不崒屼。
流不唐突。
设人所倚之福。
陷尔孔易之诱。
俾水衒贯坚之功。
舫如蜩螗之声。
扪空呼天。
迄死不救。
倏恣化鱼之恶。
谁下拜牛之惠。
溺我国宝。
岂明时弃珠之泉。
沈彼䌽船。
实去夜藏舟之壑。
与夫睹右山四耳之兽。
颍川一角之人。
置于大江。
未匹斯甚。
使揭竿求父之子。
投笺请弟之兄。
奏箜篌伤妻之夫。
厉波涛徇婿之妇。
罹其凶害。
不忍荼毒。
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
行哭失声。
于尔安乎。
尔今肆行贼虐者。
岂不谓性与习成乎。
何哉。
曩者溺孙兴公后湖之中。
炎帝女于东海之上。
化鳖于黄氏之母。
为鱼于历阳之郡。
尔应恃以旧捷。
蔓其后图。
殊不知事不欲数。
数斯辱矣。
恶贯已满。
天命诛之。
然今历视尔自昔为过之所。
或天涯。
或地岊。
起于侯甸之外。
且非辇毂之下。
岂比今日俯九门
临四达。
使哀声悲响。
上及聪听。
尔谁欺。
欺天乎。
曲江者。
南峙仙阁。
北距灵宫。
足可效赤水黄帝之珠。
胡为纤苍生司命之契。
况之人也。
皆编中华俗。
无何乡
所冀猛火烈山而莫焚。
大浸稽天而不溺。
既遇尔省括之中。
纵使术饭解漂之饵。
山经不沈之木。
岂可免尔之图乎。
中江自首创至于今时。
数千百年。
更代易主。
岛流波耗。
才可接腋于井蛙。
讵堪持颐于海鳖。
尔之所处。
岂不狭隘乎。
人之所赏。
岂有舳舻乎。
逮天宝载。
吾皇恢土德以博之。
窦泽流以浚之
积润下之波澜。
济川舟楫
岂不谓幸于尔也。
尔何满以致溢。
凶以自毙。
使彼都人士。
自此之后。
惧尔同失神之海。
恶尔甚探手之汤。
匪徒歇尔盛事。
过自掇也。
虽悔可追。
然灵莫尊于君人。
时莫美于阳春。
君固爱人种德。
乘春宥罪。
省囹圄。
去桎梏。
尔奚得恃宅无闻。
括守有曲。
袭不辜于止狱之候。
系馀殃于积庆之家。
仆谓数子叫天曹。
诉地府。
黜尔主职。
在于斯须。
不然。
仆见欲上书于承明庐。
徵菑䜣。
周处
击剑长逐。
擘波深搜。
尔若遁逃。
则焦侥东请长臂者洒漉之。
又于雄棠北使长股者凭践之。
不然。
离朱以视之。
命宋定以缚之。
然后调乌梅
扇兽炭。
是烹是醢。
以报东门。
尔傥若混空隐形
和水匿象。
则使牛曳蛇尾。
绝其本根。
逢山见彘毛。
终难必复矣。
仆亦宜念五六日至于旬时。
恐尔有词曰。
予不诫视成。
不令而行。
故矢在弦上。
垂而未发。
傥能易辙。
仆则既往不咎。
若为刻舟。
尔则何辞以对。
徐察尔变。
惟审图之。
海客探骊珠赋(以上下其手擘波及龙为韵) 唐 · 张随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一
灵海汹汹。
爰有泉兮。
其深九重。
中有明珠。
上蟠骊龙。
难犯之物兮不可触。
希代之宝兮不可逢。
矧奫沦之莫究。
曷揭厉之能从。
爰有海客。
贲然来适。
利实诱衷。
举无遗策。
乃顾而言曰。
见机而作。
未索何获。
我心苟专。
而至宝可取。
我力苟定。
而洪波可擘。
既览川媚之容。
遂探夜光之魄。
伊彼勇者。
吁可骇也。
俯身于碧沙泉底。
挥手于骊龙颔下。
所谓明浅深断取舍而已。
观其发迹潜往。
澄神默想。
俄径寸以盈握。
倏光辉而在掌。
初辞碛砾。
讶潭下星悬。
稍出涟漪。
谓川旁月上。
鄙鲛人之慷慨。
赤水之罔象。
然则冒险不疑。
怀贪不思。
幸窃其宝。
幸遭其时。
向使龙目不寐。
龙心自欺。
则必夺尔魄。
啖尔肌。
救苍黄之不暇。
何采掇而得之。
想夫人不亦危矣。
验乎事良亦凄其。
则知计非尔久。
利非尔有。
必以其道。
亮自至而无胫。
是忽其生。
奚独虞于伤手。
亦犹贪夫徇财。
自贻伊咎。
君子远害。
惟俭是守。
是故车乘见骄于宋客。
骊珠垂诫于庄叟
于戏。
我躬不保。
虽宝谓何。
彼险不陷。
虽珍则那。
子产常讥于狎水。
仲尼昔叹于凭河。
因政则来格。
感恩则匪他。
汉武受报于昆明之岸。
孟尝反辉于合浦之波。
岂与彼而同科哉。
骊龙之泉。
物不敢入。
纬萧之子。
一以何急。
其父乃锻其珠。
勖其习。
能往也可及。
不能往也不可及。
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 唐 · 刘秀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夫无为者静而常乐
应物者成而不有。
是知冥权弗恃㳽沦。
大悲可主方便。
于三界之中。
汲引四生。
宏宣八政。
非八万四千无以开其妙门之路。
三十七品宏其净土之衢者也。
大云寺者。
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
本名宏藏寺
后改为大云。
因则天大圣皇妃临朝之日。
创诸州各置大云。
随改号为天赐庵
其地接四郡境。
控三边冲要。
俯苍松而环城。
白兰而作镇。
揆日影。
占星表。
三时说法。
巳布金沙。
四柱成台。
远分璎珞。
当阳花楼重阁。
院有三门回廊。
宝林而秀出。
干瑶光而直上。
洵人天之福地。
为善信所皈依也。
时有明牧右武将军右御史中丞内供奉持节西河诸军节度大使赤水军大使九姓大使秦凉州库使检校凉州都督河内司马名逸。
晋南阳王模十三代系也。
英玮明允。
特达聪亮。
负经济之伟才。
会昌鸿运
学综群玉。
文擅掷金。
抚俗安边。
式昭神武。
加以宿植善因。
深究元理
按部馀暇。
虔诚净土。
重兴般若之台。
广塑真如之像。
赤水军副使右卫将军陈宗北。
左金吾卫翊府中郎将安忠敬
长史万彻。
军司马王休祥。
神乌县胡宗辅。
并门承诗礼。
世袭箕裘。
席工文墨。
兼悟兵机。
深达般若。
乐修檀行。
乃怂恿司马等。
佥议装严。
于北面化十善十恶。
四面行廊则兵为喜舍。
树檀𨙻之副。
明旷劫之因。
于堂中面画净土变。
面西化地狱画高僧变。
并刊传赞。
院山门内各画神王二。
东西两门各画金刚。
其后地狱变中观音菩萨二地藏一。
齐空放光。
久而不灭。
花楼院有七层木浮图。
即张氏建寺之日造。
高一百八十尺。
层列周围二十八閒。
面列四户八窗。
一一相似。
屋巍巍以崇立。
殿赫赫以宏敞。
拟璚台之悬居。
状层城之始搆。
年代绵远。
其下层微有凋落。
欲加缮补。
人力未就。
俄而东西三閒。
忽然摧倒。
因掘旧基。
得古钱一瓮以助工。
司马公复与军州共为营搆。
总剔四面。
更敞重檐。
南禅院回廊画付法藏罗汉圣僧变摩腾法东来变七女变。
北禅院画三界图九相观音。
福比邱翻译经典。
有造经房一所。
梓匠呈材。
河宗献宝。
资铣以三品。
访丹于九区。
抵鹊无遗。
伤蛇咸录。
郢人运成风之巧。
晋臣洒翰墨之辉。
云联梵殿。
烟凝珍馆。
目属宝坊。
俨焉相对。
雕甍镂角。
金凤盘龙
刊名模金。
分身留影。
地土聿广。
楼阁相连。
变现无方。
感通随念。
至若须弥地主。
虚宫梵王。
是名菩萨。
月光童子。
如请说经。
犹言护法。
内控六贼。
外伏四魔。
皈依祖师。
同申戒律。
心悟一乘。
行闻正果。
道存八方。
宏施济度。
为现在楷梯。
乃将来龟镜
寺主献法师
俗姓安氏
姑藏人。
骠骑大将军安公子孙。
高盖驷马
平生不屑。
宴坐经行。
深心自悟。
元该四摄。
言绝二边。
营事伽蓝。
备尽精力。
所有营搆。
悉禀规模。
上座静法师
俗姓王氏
太原人
高迈非常。
晚近无等操尚。
远情利益。
维𨙻元證法师崇隶前上座守廉等。
并志诚明瞻
风神疏朗。
共图经始。
大愿成就。
加以崇草园林。
列莳花果。
琪树争妍。
璚台森列。
价重香山。
名高元圃
法城之侣。
朝夕来游。
行李之徒。
瞻仰不辍。
诚西域之慈航。
而五凉之胜事也。
况乎义冠人天。
福禔中外。
万祀无疆。
千秋莫朽。
爰记其事。
兼赞以偈。
逖听人代。
博求古今。
至宫不宰。
法乳无音。
罕通惠树。
直敞稠林。
何以出音。
惟闻觉地。
出俗云何。
證在烦恼。
修持奚故。
达在生老。
利物非速。
古今未早。
无去无来。
曰法曰道。
虽在譬喻。
言说皆空。
虽在图像。
无有是同。
迹权混实。
理契感通。
智周惟理。
匪我求蒙。
教法兆基。
伽蓝土地。
梵宇宫殿。
经台楼阁。
宝镇垂苏。
璇题流铎。
光阴煜耀。
烟霞忽霍。
三休槩日。
千寻倒影。
花散梅梁
莲披藻井。
鴹鶤不及。
元态自逞。
超士伏历。
王人摩顶。
既安灵馆。
式绍禅关。
顿渐成学。
广施积善。
道弥有路。
义总无馀。
一超色相。
求敦居诸。
河西破蕃贼露布 唐 · 樊衡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朝议大夫左散骑侍郎河西节度经略使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使武威郡赤水军使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臣某破蕃贼露布事。尚书兵部
臣闻背施怒邻。恶贯以满者。
天诛之。行庆布泽。
德政以顺者。人从之。
况乎夷背其邻。有贯盈之罪。
王将服叛。举德政之役。
彼曲我直。何可敌哉。
蠢兹吐蕃。僻在西裔。
山川禽兽以处之。造物者以限之于外区也。
我国家贞观之际。戎有微服来朝。
太宗因而异之。啖以金帛。
终其身不敢近汉边矣。中宗之享国。
许修旧好。姑务息人。
乃割爱主以降之。至今朝廷无西顾之患。
洎我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嗣宅丕业。文化遐被。
非不以德和之矣。然彼戎以承数代之患。
晏安七十年之閒。而得掠诸夷之种落。
犹纤草之滋蔓。因怙其众。
转以作雠。悉国兴师。
犯我河陇。天罚有罪。
大败其众。既而戎首旋悔。
愿得比为舅甥。我皇帝以天地为心。
山泽含垢。重使信以绥抚。
盖不忍以蛮夷而疲其中国人也。噫。
卵而翼之。犬长吠主。
反伐勃律之属国。匿我四乱之亡人。
诱我石堡之城。践我蕃禾之
多行背德。是恶贯矣。
我皇帝怒之。密发中诏。
使乘不虞以袭之。臣以统五原之帅。
中军之师。奉圣略。
凭天威。以今月初六日戒严。
引高牙而出。十二月会于大斗之南。
择精骑五千。皆蓬头突鬓剑服之士。
乃遣都知兵马使左羽林军大将军安波主帅之。先锋使右羽林大将军李守义副之。
十将马军副使折冲李广琛等部之。臣自以马步三千。
于大斗建康三水张掖等五大贼路为应接。别委行军司马大理司直殿中侍御史卢幼临领步兵五百过合黎川为声援。
又使大将军大宁将军契苾嘉宾各领步兵三水贼境为掎角。波主等将辞。
臣戒之曰。尔岂不闻乎。
天子之怒。伏尸者百万。
将军之权。得专诛戮。
尔须自大斗南山来入。取建康西路而归。
当我所战锋可断飞鸟。若不剋于敌。
逗留却行。汝则有大刑。
虽剋于敌。故道而还。
汝亦有大刑。缘陇以西。
贼必知惧。纵为多备。
亦可鼓行。此本出于圣谋。
纵举觉亦必无虑。诸将乃果于勇决。
进不顾身。十二日至新城南。
吐蕃已烧尽野草。列火如昼。
诸将曰。贼果知备矣。
因蹑其烽燧。高揭旌旗。
气雄雷霆。声疾风雨。
十五日至清海北界。遇吐蕃两军游奕二千馀骑。
波主乃使先锋使大将军李守义领铁骑一千穿贼之中。取首而阵。
又使先锋副使郎将安贞领铁骑二百摩贼之垒。斩馘而旋。
又使中马军副使李广琛领勃律马骑一千攻其旁。又使节度总管李朱师等领兵八百骑亢其下。
使右马军副使张仁贤以游兵一千敌其南北东西。左右横集。
而兵气初锐。马逸不止。
弓矢三注而连发。长剑四按而无前。
初淫废而苟在。终蹂践而皆尽。
谁为其后。徒言魂魄归天。
不报国恩。翻闻肝脑涂地。
则向之为寇。今已歼焉。
自朝至于日中。凡斩二千馀级。
十六日进至鱼海军。千里烟尘。
百道旗鼓。波主已先遣前军副使折冲傅光越设伏于便道。
及交矢石。又使节度总管朝英等寇而伪奔。
戎争追之。遇伏皆死。
因得戮巨鲸于鱼海。坠封豕于鹿泉
平积骸成京观。斩鱼海军大使剑具一人。
生擒鱼海军副使金字告身论悉诺匝。生擒弃军大使节度悉诺谷。
生擒游奕副使诺匝。生擒副使金字告身拱赍。
生擒鱼海军副使银字告身统牙胡。其馀偏裨
难以尽载。斩首三千级。
生俘千馀人。牛马羊驼八万馀头。
数获未毕。虏救潜来。
在山满山。在谷满谷。
顾盼之际。合围数重。
诸将皆曰。兵法所谓致之死地。
今则是也。亦焉能陷于虏庭。
辱明主之深料乎。于是谋夫一心。
战士倍力。择强弩长戟为外拒。
寘辎重生级于其内。虽喜获多。
急何能保。其俘囚有因动而将变。
且驱而斩之。其虏畜有力极而难致。
则拥而焚之。候暮夜之时。
望归路而突之。其初也。
衔枚屏气。鬼神无声。
既出而奋臂大呼。天地摇动。
部将驰逐而元黄(疑)且战且行。一千馀里。
马无龁草之所。人无抔饮之地。
共食冰雪。传餐糗粮。
犹能夜盗虏之营。使自攻杀。
朝拔虏之帜。争为致师。
凡七八日间。约三百馀阵。
合河之北。斩得二丈之绥。
而莽布支更益其重兵。追截我归路。
安波主惧其危迫。请救其后军。
臣遂遣副使刘之儒等领后军二千骑迎之。会中使元表至。
臣行军使善子雄监之同往。救兵既至。
旌旗相望。其气益振。
又战数合。虏既不利。
夜遂逃遁。臣闻军得归。
便牒安波主。虏之去也。
必谓我不能复。追之必出其不意。
可使安思顺反戈却入。必尽擒之。
遂束精骑二千与之。又使副使娑罗度抱一二丈城副使李可朱副之。
臣别差大斗军副使乌怀愿讨击副使哥舒翰等领精骑一千应之。分前麾。
随閒道。蔽山乘夜。
晨压贼营。或马淖其妖梦之时。
或刃游于假寐之际。死生同泯。
不知其云。前有朱衣旃裘。
保而相距。首已飞于异处。
身犹僵而兀立。不可胜纪。
其有漏网得逸。擐甲复来。
耻于生降。穷以死决。
不免戈矛。以撞㧙而拥坑谷
以颓填而就拉拘。十不存一。
所以擒金银告身副使三人。斩首千馀。
俘囚二百馀人。获牛马羊驼共三千馀头匹。
器械新物一万馀事。谓我再剋而虏再败矣。
皆会汉境。一如往哲之朝。
善战以来。人所不睹。
臣试迹前事。行之惟艰。
李陵之兵尽矢穷。緤为之虏。
秦人之劳师袭远。再败其师。
未有如今之深入能胜归者。此乃陛下神断之谋也。
圣威之被也。不然。
季冬之月。天地严凝。
赍孤军十月之粮。入绝域重阻之地。
横跳千里。连鼓数军。
讨而复擒。归而复袭。
一日三捷。震天声而凯旋。
臣独辑甲兵。日讨军实。
终当拔逻些城青地。斩赞普之首。
以悬北阙。则臣之愿毕矣。
不胜庆忭之至。谨遣某官奉露布以闻。
罔象得玄珠 中唐 · 张籍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离娄肆目
赤水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离娄肆目,罔象乃通玄。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暗中看(一作驱)夜色,尘外照晴(一作情)田。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一作宝)易迁。
今朝搜择得,应免(一作自)媚晴川。
鲛人卖绡赋(以难得之货色如轻雾为韵)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彼巨海兮。
鲛人是居。
作轻绡兮。
厥状纷如。
不日而成。
固可卷而怀也。
候时将见。
期善价而沽诸。
出波心而月彩相绚。
映泉室而云阴乍虚。
其来不测。
其丽何极。
行市道而莫知。
访人寰而未识。
非运思于文绣。
讵用功于纺织。
足使大贾惭容。
众珍掩色。
岂重锦之云比。
谅千金而求直。
夫鲛者水府之所生。
绡者鲛人之所成。
奇货聿来。
宁假手于蚕绩。
变形斯至。
非挂籍于王征。
方雾縠而犹薄。
拟冰纨而更轻。
苟未知而不售。
恒固执而潜行。
皓如凝露
纷若游雾。
爰洁尔容。
不愆于素。
质初阶于蜃蛤。
名不登于贡赋。
知慢藏诲盗。
哂泉客之遗珠。
悟冶容诲淫。
耻风人之抱布。
伟夫游洞穴。
媚清澜。
趋市人远。
淩波路难。
贵朴全真。
讵关乎日浴。
出潜离隐。
岂效于泥蟠。
且深不可测。
赤水之珠求得。
往莫可追。
汉皋之佩且欺。
是绡也。
成于无眹。
动若随时。
辞海底之潜处。
赴日中之会期。
属吾皇斥无用之宝。
贱难得之货。
徒待价而称珍。
庶转身而远播。
荷珠赋(以泣珠丝鲜莹为韵)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
迸水所集。轻荷正敷。
引脩茎而出叶。凝玉液以成珠。
净绿田田。神龟之巢处斯在。
虚明皎皎。灵鹊之衔来岂殊。
既罗列其青盖。又昭章于白榆
乱点的皪。分规青莹。
仰虚无以上出。掩晶荧而外映。
洒之不著。湛兮逾净。
时寄寓于倾欹。每因依于平正
可止则止。必之中央。
在圆而圆。得水之本性。
飙风既息而常凝。鱼鸟频冲而不定。
尔乃一气晴后。初阳照前。
宿雨霁而犹湿。晓露裛而正鲜。
熠熠有光。映空水而焕若。
累累无数。遍池塘而炯然。
宛转而鱼目回视。冲融而蚌胎未坚。
因沾濡而小大。随散合以亏全。
轻彩荡渊。秾香厌浥。
明玑而夜月争光。丹粟而晨霞散日。
其息也与波俱停。其动也与风皆急。
若转于掌。乃是江之珠。
如凝于盘。遂成泉客之泣。
冰壶捧之而殊伦。水镜沈精而莫及。
则知气有相假。物有相资。
惟雨露之留处。当芙蓉之茂时。
虽赋象而无准。必成形而在兹。
喻于人则寄之生也。拟于道则冲而用之。
自契元珠之妙。何求赤水之遗。
求元珠赋(以元非智求珠以真得为韵)80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
至乎哉。
元珠之为物也。
渊渊绵绵。
不知其然。
存乎视听之表。
生乎天地之先。
其中有象。
与道相全。
求之者刳其心。
俾损之又损。
得之者反其性。
乃元之又元。
元无音。
听之则希。
珠无体。
搏之则微。
故以音而求者妄。
以体而得者非。
倏尔去焉。
将窅冥而齐往。
忽乎来矣。
与罔象而同归。
是以圣人之求元珠也。
损明圣。
薄仁义。
索之惟艰。
失之孔易。
将在乎以心忘心。
以智去智。
其难得也。
剧乎剖巨蚌之胎。
其难求也。
甚乎伺骊龙之睡。
夫惟不皦不昧。
至明至幽。
将致之于驯致。
岂求之于躁求。
性失则遗。
合浦之徙去。
心虚潜至。
同夜光之暗投。
斯乃动为道枢。
静为心符。
至光不耀。
至真不渝。
察之无形。
谓其有而非有。
应之有信。
谓其无而非无。
故立喻比夫至宝。
强名谓之元珠。
名不徒尔。
喻必有以。
以不凝滞为圆。
以不炫耀为美。
盖外明者不若内明之理。
纯白者不若虚白之旨。
藏于身不藏于川。
在乎心不在乎水。
然则外其心。
颐其神。
韬其光。
保其真。
虽无胫求之必臻。
劳其智。
役其识。
肆其志。
徇其惑。
虽没齿求之不得。
则知真宗奥秘。
妙本冥默。
珠者无形之形。
元者无色之色。
亦何必游赤水之上。
造昆邱之侧。
苟悟漆园之言。
可臻元珠之极。
代百官请上尊号第三表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臣某等言。臣等自管窥天。
以凡揆圣。虔奉徽号。
罄陈至诚。而再降谦光
未回宸眷。惭跼罔据。
彷徨失图。臣等诚感诚惧顿首顿首。
臣闻强名曰道。莫体混元之功。
推大于天。岂报生成之德。
徒以定物视听。示人津涯。
俾其会归。有所则象。
伏惟皇帝陛下克广睿图。绍休圣绪。
顺考古训。茂宣重光。
亭毒以佐天和。震曜以除人害。
性与道合。身为化先。
神行六幽。威动九服。
求珠赤水。观妙用于无方。
检玉名山。告成功而有日。
岂可过损盛德。不昭鸿休。
弃臣子沥血之诚。阻华夷倾首之望。
当仁必受。乃曰至公。
与物无私。宁嫌在已。
安卑者地。山岳之峻岂惭。
好谦者天。日月之光何让。
道贵传继。礼从宜称。
邦家之旧典。不可以废。
天人之合应。不可以违。
臣等谬服官常。亲承至化。
一披肝胆。三黩宸严。
殒越为期。俯伏俟命。
实望陛下随时立教。以欲从人。
游神于不宰之乡。屈巳于有名之域。
润色大宝。发挥皇猷。
古今一时。天下幸甚。
无任恳迫屏营之至。谨奉表陈请以闻。
赵秀才群墓志810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婴臼死信孤乃立。
王侯世家天水邑
群字容成系是袭。
祖某父某仕相及。
嗟然秀才胡伋伋。
体貌之恭艺始习。
娶于赤水礼犹执。
南浮合浦遽远集。
元和庚寅神永戢。
问年二纪益以十。
仆夫返柩当启蛰。
潇湘之交瘗原隰。
稚妻号叫幼女泣。
和者悽欷行路悒。
追初悯夭铭兹什。
谴猫 唐 · 牛僧孺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猫为兽。捕鼠啖饥。
猫性也。鼠好害物。
猫食之。是猫于人为爪牙。
于兽职为刺奸也。所以伊祁氏季春(疑)迎猫
然则人假借蓄猫之义尽矣。僧孺常学大小戴礼。
迎猫之利。摄飨者悉辞以苦鼠之窃。
请迎蓄之。僧孺因允其言。
是猫也。非不壮大𤟎狨。
而为之蠹。踰鼠族者。
性懒不捕。善伺饔人户隙。
搜盖覆器。挈盖隐器。
如智有十手百目者。而犹家人割⿰(兼刂)食。
三时加哺不敢辍。呜呼。
鼠伏隐处也。猫人蓄食之也。
鼠窦原垣深窖也。猫安荐茵堂室也。
鼠出恍获畏怕也。猫游安缓舒閒也。
既伏隐处也。则出可伺之也。
既窦厚垣深窖也。何地可空之也。
既出恍获畏怕也。掘摇之可怛之也。
惟猫甚不易也。僧孺尝读晋汉二史。
更始元年。赤眉扰秦中
崤函岐雍大苦之。以更始宜制之。
而人又苦之。是意乱君之犹猫窃者也。
晋太康末。赵厥乱岷蜀。
铜梁大苦之。以罗冲征之。
而人又苦之。是意乱臣亦猫窃者也。
向使更始非仗汉。则秦人皆得擒之矣。
罗冲非仗晋。则蜀人皆能捕之矣。
猫非仗于人。则庖人皆得戮之矣。
然三者皆知仗之苟窃也。曾不知人甚苦之矣。
以至于逐之。以至于戮之。
故有为国者。有知兵者。
有防盗者。有仗而皆乱者。
则踰于盗也。踰于乱也。
饔人迎猫。不可不慎也。
题从生假山 中唐 · 薛涛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宅相多能好自持,爱山攒石倚庭陲。
铜梁公阜□□□,□□□□□□□。
按:见北京图书馆藏《分门纂类唐歌诗》宋刻残本,转录自张篷舟《薛涛诗笺·后记》。《宛委别藏》本将此诗删弃。
秋露如珠赋(以凉风变节凝露可观为韵) 唐 · 师贞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六
入秋而方劲。
露如珠而正团。
映蟾辉而回列。
疑蚌剖而俱攒。
缀别叶之中。
时翻的的。
转衰之上。
微振珊珊。
虚静内莹。
圆明外寒。
且验目前之美。
何殊掌上而观。
懿夫寓物成规。
效微应节。
含绿而结绿方丽。
耀黄菊而中黄转澈。
蒹葭之浦。
诚媚川而可移。
泫庭宇之间。
杂照庑而何别。
所以未逢朝溘。
还著夜光。
当助海而为深。
功虽至薄。
蒙沈泉之是弃。
德且非凉。
比蝉饮之为状。
与蛇衔而允臧。
发泽之道素昭。
结霜之仪渐露。
咸欣遐被之德。
宁起暗投之怒。
遥莹空际。
思缥缈之金茎。
散照林中。
谓璀璨之琼树。
宛转无穷。
精明有融。
乍见红兰之内。
如寻赤水之中。
稍迷径蔓。
偏入园丛。
每秘彩于昼景。
何流形于夜风。
时也草始化萤。
星逾流火。
叶物候而增美。
信晶荧而必果。
想游女于水上。
讶鲛人之泪堕。
降自天而任彼无私。
照于乘而孰云不可。
湛湛方积。
累累正凝。
弥增皓鹤之警。
不惮骊龙之兴。
远睇平芜。
俛首而鲜苗益润。
俯观朝藿。
倾心而灵液是承。
嗟乎。
彼以少而为贵。
此以多而岂贱。
遇沾衣而未化。
如被褐而初见。
其克好以员来。
孰若顺阴而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