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东都留守顾公神道碑 中唐 · 杜黄裳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昔康王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承二后之业。周礼以天官卿为冢宰。汉以大司马为将相。国朝以尚书仆射师长百揆。此四者。人臣之极。公尽更之。有不至。追而命之。公之德盛矣。公讳少连。字夷仲。吴郡人也。夏后少康以禹葬会稽。次子为越王以主祀。汉封其裔孙为顾侯。缵禹之绪。厥后蔹蔓。世居河南。中原战争。复徙吴会。自晋司空和洎梁给事中耀。至公十三代矣。衣冠礼乐。为江左著族。曾王父讳君卿。晋朝柳州司马。大父讳克忠。缙云郡司仓参军。赠邠州刺史。烈考讳望。赠秘书监。秘书府君慕梁伯鸾于陵仲子。安贞履道。不辱其身。该通六经。旁贯百代。究天人之际。尽性命之端。公蕴山岳粹灵。承祖考休庆。瑰姿伟度。识达行方。志存远大。道契先觉。每躬率耕稼。厉精坟典。齿列上庠。升堂睹奥。时小宗伯薛公邕。深所叹异。以为东南之美尽在。廊庙之器不孤。擢进士甲科。犹谢诗人错薪之义。丁秘书府君忧。居丧柴毁。殆至灭性。既祥而哀未忘也。久之。以书判高第典校秘文。秩满授登封主簿。时议以皇居在镐。砥名之士登近甸者。俗不为东畿。殊不知乐嵩少之游。奋鸿鹄之翼。先是邑有暴虎。公以为天道可以诚感。猛鸷可以仁服。乃堙塞陷阱。移檄灵岳。于是人安其居。兽不为害。其通理遂性也如是。及休告东洛。居守郑公叔则辟为从事。非其所好。终以疾辞。其明年。书判超绝登第。亚相于公颀推义行。诏拜监察御史。京师内乱。銮辂时巡。公节见艰危。步至行在。陈少康灭浇之计。墨翟设拒之宜。帝纳其忠。拜水部员外郎翰林学士。随难南梁。迁礼部郎中。加朱绂银绶。学士如故。赞丝纶之密命。参帷幄之谋猷。屡献嘉言。克昌大业。乘舆反正。酬劳计功。退保谦冲。口不言禄。以东吴播越。叶于方墓。表求迁奉。辞志哀恳。德宗以公职在近署。重违其请。乃命长男主丧。中使监护。水陆县道敛禭之饰。悉令仰给。葬于偃师县高邑乡邙山之趾。泽漏泉壤。哀荣莫俦。寻以本官知制诰。赐金印紫绶。迁中书舍人。公在翰林。仅将一纪。富平以周密自制。万石以谨审见称。故造辟而言。诡辞而出。谠言硕画。人莫得闻。帝深嘉之。方将大任。以文昌理本。历试其能。凡三践列曹。再登八座。一为散骑常侍。一为左丞。虽分职各殊。领者数矣。公之在地官也。辨土地之名物。稽夫家之众寡。四人不渎。五教允敷。敛施以时。贵贱以节。所以法通制而济经费也。公在秩宗。明典礼以正威仪。变乐府而和上下。错综经术。辨论俊造。黜浮伪而尚敦素。所以观人文而化天下也。公在天官。综六典以佐邦理。纠八柄以驭偫司。登降庸勋。权衡流品。抑贪冒而进贤能。所以代天工而立人极也。珥貂骑省。以直方备顾问。以謇谔处朋侪。时有权臣怙宠。人多附丽。公面折其短。数而绝之。偫臣为危。正色不挠。旋持左辖。旁总机曹之事。凡三典宾贡。三掌铨衡。藻鉴表于知人。清通播于令问。万邦辐辏。五都浩穰。命公尹京兆。以为设钩距。涂赭衣。前人之所为。不足以为四海式。于是布和平。尚简易。始务仁人之惠。无取赫赫之名。政宏大体。去有馀慕。迁吏部尚书。复行太宰之职。转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处纳言之位。仪亚相之府。行二南之化。申九伐之威。以洛苑间田。汝坟旷土。乞田积粟。务穑劝分。贞我律师。载清东夏。孟元阳有激水之功。为当时所掩。公密荐于先帝。言虽不成。识者美之。呜呼。昭假其功。馨香其德。宜升玉铉而厎太阶。天不慭遗。梁木斯坏。以贞元癸未年十月四日。薨于洛阳崇让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三。都人罢市而洒泣。皇上废朝以兴悼。乃命有司。葬日给卤簿箫鼓。追赠尚书右仆射。饰终之义备矣。太常考行。谥曰敬。夫人同郡陆氏。常州司马绮之女也。蕴中馈内弼之美。女仪之德。宜配君子。光我闺门。石窌未封。先公而谢。有子曰师闵。克家光烈。早岁继明。以拔萃甲科历咸阳尉。次曰师安。太常寺太祝。次曰宗彧宗宪。志文好学。不坠先业。凯风之思。有感人声。师闵等考卜先远。以明年二月十五日。奉公洎夫人之裳帷合葬于亳邑。附先茔。礼也。以黄裳陪南宫之班列。接西掖之周行。忝于史官。颇知系录。叙事询于故老。铭德存于硕儒。追琢丰碑。永播徽烈。
奉天皇帝长子新平郡王墓志铭 唐 · 韩述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九
维永泰元年岁次乙已二月十七日。新平郡王薨于西京之内邸。春秋四十一。粤以其年五月七日。迁窆于万年县龟川乡细柳原。礼也。王讳俨。字伯庄。睿宗之曾孙。元宗之孙。奉天皇帝之长子也。幼而温良。夙乃硕茂。动皆执礼。言必称诗。皇孙之中。德行推美。周邦右戚。汉典开封。代继让王之尊。亲承太伯之嗣。先朝友爱。奕叶追崇。常佳南楚之风。每玩西园之月。仁者不寿。遘疾而终。皇上轸棠棣之悲。怀雁行之惨。辍朝震悼。义切天伦。燕云封。龟占从吉。俄辞旧邸。言向佳城。近灞陵之高原。当细柳之古地。丹旐将引。元甲启行。器备饰终。礼有异等。嗣子年在童幼。执丧而哀。诏葬之仪。悲深先远。丰碑之窆。词在刊铭。铭曰。
文昭武穆。天孙帝子。好古推贤。乐善归美。亲承太伯。业继贤王。汉屏斯重。周卿有光。人阅于水。夜迁于壑。长坂兰摧。小山桂落。细柳之地。灞陵之川。泉扃一闭。幽千年。
姜嫄公刘庙记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姜嫄者。炎帝之后。有邰氏之女。姓姜字嫄。帝喾之元妃。后稷之母也。公刘者。后稷之曾孙。周文王之十一代祖也。姜嫄尝出游。见巨人迹而履之。载震载夙。时维后稷。以居然生子。心所不康。初寘之隘巷。再寘之平林。三寘之寒冰。皆有以全度者。既而收之。遂名之曰弃。生有赫灵之异。长有躬稼之勤。法施于人。以济粒食。尧乃命为农师。而封诸邰。农师实后稷也。古初造物。首出偫理。事必生成之本。言必天地之际。当虞舜之时。称禹平水土。布五教。稷布百谷。咎繇明五刑。地平天成。万代永赖。舜以奋庸命禹。禹让于稷咎繇。及以元后命禹。禹独让于咎繇曰。朕德弗克。人不依。咎繇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兹大禹所以言天意永命之所归也。夏有天下。载祀四百。禹之祚也。商有天下。载祀六百。契之祚也。周有天下。载祀八百。后稷之所祚也。自时厥后。百王浇季。而咎繇之积累在天。天祚永归。有所厎止。乃以无疆之历。命我圣唐。盛德大业。与天地准。追视三代。犹指掌矣。昔者周文武之烈。本于后稷。后稷之生。本于姜嫄。故诗曰。厥初生民。时惟后稷。后稷之子曰不窋。失官而奔于戎狄。不窋之孙曰公刘。往迁于邠居。以平西戎。以笃前烈。故诗曰。笃公刘。于邠斯馆。是知姜嫄有德于周。公刘有德于邠。先贤所出。立祠旧矣。我国家称秩元祀。咸秩无文。山川鬼神。亦莫不宁。而姜嫄公刘之庙。旧制卑隘。湫隘在市。非所以崇明祀敬鬼神也。贞元四年。邠宁节度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邠宁郡王张公献甫。戎丑是膺。授钺而至。肃肃王命。维公将之。烈烈征士。维公成之。略地千里。亭障严于外。启行一战。弓矢櫜于内。卒乘睦而知礼。风俗康而狎野。睹此二庙。独为匪安。公曰嘻。精洁莫重于神明。喧嚣莫甚于市廛。奈何杂处乎。夫小人者。知鼓舞之事神。而不知亵狎之慢神。知事神之求佑。而不知慢神之贾祸。茂草一去。遗尘万祀。使神而无知则已。若曰有知。而喧嚣渎易之。狎中夫札瘥夭昏之患者。得非长吏慈惠之不足耶。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且为神告。既而卜迁。粤以贞元六年十一月九日。作新庙于南郭焉。地则郊野之閒。左水右山。有清谧之胜。材则懋迁之至。上栋下宇。非徵敛之烦。择农务之隙。量功命日。无妨夺之弊。移嘉木而树之。考良辰而落之。神于是严威而蠲乎所处。人于是祇惕而远乎所渎。是惠人于无过之地。而宁神于不怒之境。仁为已任。不亦厚乎。夫神。聪明正直者也。惟忠肃恭懿。乃能承之。顺此而祭。不必多品。故虽涧溪之毛。潢污之水。而君子率是四德。陈于二簋。行之以礼。奉之以悫。洁之以斋。达之以和。则神可得而祀焉。祜可得而致焉。夫子曰。某之祷久矣。抑为尚书张公以文武之宪。纯一之良。知无不为。忠也。正色率下。肃也。执事有恪。恭也。择善而从。懿也。自先豳州大夫以来。一门四人。义方继踵。勋绩为时心膂。所资非他。忠肃恭懿而已。用能承天之宠。获神之劳。以屏王室。以扬家声也。宜哉。祠成三岁矣。而铭记尚阙。将恐寖远失其所由。乃陈梗概。爰此刊刻。词曰。
何贤乎姜嫄。曰克生后稷。何贤乎后稷。曰克降农植。后稷之道。至今赖之。姜嫄之德。如何勿思。何贤乎公刘。曰肇宅邠土。何乐乎邠土。曰平戎之所。乃今乃古。有庙有宇。宇亦既卑。庙亦既摧。阛阓朝合。嚣尘暮开。蚩蚩偫氓。屑屑徘徊。渎礼非敬。祀神有灾。明宁戾止。理化咸集。财丰众和。暴禁兵戢。惟此墙屋。公私必葺。矧伊明祀。风雨所及。是度是筑。乃迁乃立。奉我皇德。达于有神。扬神之威。静乎虏尘。亦惟正直。克赞忠纯。勒铭兹庭。永示邑人。
城盐州诏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二
设险守国。易象垂文。有备无患。先王令典。况修复旧制。安固封疆。按甲息兵。必在于此。盐州地当冲要。远介朔陲。东达银夏。西接灵武。密迩延庆。保捍王畿。乃者城池失守。制备无据。千里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若非兴集师徒。缮修壁垒。设攻守之具。务耕战之方。则封内多虞。诸华屡警。由中及外。皆靡宁居。深惟永图。岂忘终食。顾以薄德。至化未孚。既不能复前古之封。致四夷之守。与其临事而重扰。岂若先备而即安。是用宏久远之谋。修五原之垒。使边城有守。中夏克宁。不有暂劳。孰能永逸。宜令左右神策军及朔方河中绛邠宁庆兵马副元帅浑瑊朔方灵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杜希全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邢君牙夏绥银节度使韩潭鄜坊丹延节度使王栖曜振武麟胜节度使范希朝。各于所部择马步将士。合三万五千人。同赴盐州。左神策将军兼御史中丞张昌宜充右神策军盐州行营节度使。权知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杜彦光可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应所板筑及缘修城杂役等。宜共取六千人充。其馀将士。皆列布营阵。戒严设备。明加斥。以警不虞。其修城板筑功役将士。各赐绢布有差。其盐州防秋将士。三年满与代。更加给赐。仍委杜彦光具名闻奏。悉与改转。其防遏将士等。毕事便令放归。仍赐布帛有差。其诸军吏士。都赐帛七千匹。朕情非为己。志在靖人。咨尔将相之臣。忠良之士。输诚奉国。陈力忘劳。克茂功勋。永安疆埸。必集兵事。实惟众心。各相率励。以副朕意。
邠州留别 唐 · 耿湋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终岁山川路(一作长路来还去),生涯总(一作竟)几(一作若)何。
艰难为客惯,贫贱受恩多。
暮角寒山色,秋风远水波(一作暮角飘长韵,寒流起细波)。
无人见惆怅,垂鞚入烟萝(一作悬愁茂陵宅,春色又相过)。
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中唐 · 郑馀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公讳耽。字敦诗。其先长乐人也。七代祖元楷。因葛荣之乱避地。始徙家于浮阳。隋开皇中。改浮阳为清池。今为清池人也。烈祖远则。皇德州长河尉。祖知义。皇沁州沁源主簿。赠扬州大都督。考炎之。赠尚书左仆射。皆才光道溢。器位非偶。积善有遂。钟于魏公。公天宝十载明经高第。乾元中授贝州临清尉。州县之职。与公非宜。兵戈甫兴。时不韬才。公诣阙献书。授绛州太平尉。太原节度王思礼察公器重识高。涵泳万顷。署度支判官。转试左骁卫兵曹。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职并如故。遂迁检校缮部员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仍赐金章紫绶。就加检校礼部郎中。凡历数使。宾待益重。奇才愈茂。宏器日彰。天下士君子推公为栋梁。迁汾州刺史。在郡七年。憯怛之爱。忠利之教。序四器。导五常。百姓日用而不知。熙然致于仁寿。乌足语其琐细欤。徵拜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通夷狄之情。序宾客之位。其有素矣。是岁拜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时守臣梁崇义。恃汉水岘山之险。负固倔强。公受诏领麾下沿江东讨。降均州。屯谷城。所向皆捷。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上以慎理军旅。以信夷夏。边封谧清。而百姓宴安。是时故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国郧公震洎邠宁节度使张仆射献甫。或为部刺史。或为都将。皆雄毅宏达。常流不及。忌能飞语。危疑是惧。军帅之例。罕有全度。公前推信诚。中发坦荡。咸以事晓。加之慰荐。竟垂忠勋。兼佩将相。引张推毂受脤。微公之恢朗洞识。二人曷能臻欤。在镇三年。迁检校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会李希烈乱常。朝廷致诛。诏公为司徒梁公勉招讨副使。以公懿德瑰姿。不宜为副。寇难未平。徵拜工部尚书。职崇喉舌。望允台鼎。俄以本官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畿汝州都防禦使。又加东都畿唐汝邓州都防禦观察使。旧例居守不出王城。公以射艺绝伦。气横秋霜。德宗知公信在言前。优诏特许薄狩郊甸。允所谓圭璋特达之德也。迁检校尚书右仆射。充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属有邻师。戍兵护边。鱼服鹖冠。异军三千。公弛柝罢警。门闼洞开。虑其未安。重延廊庑。坦易信诚。挺出今古。海渟山峙。茫茫屹屹。培塿畎浍。安得不服其洪涛峻峤欤。凡更四镇。践履如一。寻以风疾。恳形封章。御札名方与十全之医驰赐。不允陈让。俄而获瘳。贞元九年入觐。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为之宝。岩廊为之重。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依前左仆射平章事。遂婴风疾。四表陈让。不俞朝旨。御医盈门。中使填路。呜呼。有盛衰也。有昼夜也。聚散之理常也。死生之变大也。愚智同尘。贤不肖共辙。孰能究之哉。公为御史。先府君追赠太子中允。先夫人鞠氏赠东莱县太君。归本郡迁葬。乡邦荣之。先府君累赠尚书左仆射。鞠太君赠齐国太夫人。祖赠扬州大都督。祖妣崔氏累赠博陵郡太夫人。庙貌观德。丰碑纪烈。奉君亲而载劬。启手足而免夫。始卒之道。侯其韪而。以永贞元年十月一日。薨于长安光福里之私第。享年七十六。辍朝四日。再赠太傅。诏鸿胪卿浑鍊持节。备赙绢一千匹。米粟一千石。诏葬长安高阳原。夫人赠扶风郡夫人武功苏氏。驾部郎中守忠之孙。处士珣之女。先公二十五年而殁。至是而合葬焉。秉周礼也。长子畴。太常寺协律郎。凋于青春。次子疄。太子议郎。少子㽥。京兆府参军。公好古。在汾州时。于戒行尼寺家童院得晋西河王司马斌碑。太康中尚书郎索靖八分书。翳荟芜秽之下。字可辨者犹存大半。有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之语。公再建于寺殿之前。为尚书时。魏怀郑汴。军声未辑。诏公宣遏。而两家之难解。抑推君命。且曰服宽信也。公玩习经籍。老而不倦。九流百氏。靡不该览。通夷裔之风俗。尽山川之险易。历代沿革之自。百王废置之由。关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异。道程疏密之准。要荒享献之数。聚米画沙。成于指掌。矧夫丹青神化。缣缃纂述。数十年来。西戎陷我河湟。其图籍志录。泯绝散落。非公强力精专。蹂𨈆贯穿。靡书不探。虽贱必访。则自汧龙而西。传疑唱谬。纷纷不已。已化为草昧。天意若曰降公之聪达精博。拯厥将坠欤。兴元元年。诏公撰国图。贞元十四年。先献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又撰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共四卷。优诏褒异。赐马一匹。银器数事。锦䌽三百匹。十四年冬。撰海内华夷图成。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赐马两匹。银器数事。锦䌽五百匹。又内出银榼二。盖殊渥也。于戏。渤海左涌。洪河前激。泱漭其地气。必将有以孕育哲圣。谟明盛时。为纪为纲。为栋为梁。体贰为仁。万夫之望。岂特河海地理云乎哉。亦将上动昭回。下降星精。为忠为孝。为聪为明。为君子为宏器。公有大度容物也。浩无津涯。而恪慎竞畏。不有怠也。有明哲保身也。孰云肯綮。而端方肃祗。未尝离也。公奉亲以孝。事主以忠。待天下以信。博识以强力。廉隅以砥砺。居台座十三年。秉戎律四镇垂十五年。产不过中人。日给有不暇之意。非夫脱落尘机。翱翔青冥。孰能然哉。夫郤縠之说礼乐敦诗书。祭遵虽在军旅不忘俎豆。邴吉之不过污丞相车茵。刘宽之无烂汝手。叔度之涯涘。元阳之不伐。卫玠之理遣情恕。公咸颉颃恢博。得其兼备者已。公考求六艺。张弓挟矢。允谓殊伦。连堕冥冥之羽。双贯五采之翚。殪豮豖之兽。图画歌咏。噫嘻君子多乎哉。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盛矣。著述有未就者。殁有遗恨。疄等知公与馀庆有忘年之眷。见托纪徽烈。俾鸿伐芬芳不歇。表唐得贤臣之目焉。铭曰。
圆方既明。沦浑粹精。辰耀腾溢。降为贤英。郁郁魏公。薰然淑清。脱落琐细。胸吞长鲸。天宝之季。北尘荐起。怀策上谒。言尘可止。少年下位。事不行矣。命官绛台。渥泽伊始。车骑开府。司空晋阳。萃贤扬幕。优游抑扬。惟公耸然。落落堂堂。偫议乃曰。允膺岩廊。剖竹西河。众苏情结。风俗丕变。载欣载悦。六钧服猛。双鸿一发。式是威武。洸洸烈烈。入掌九宾。羽仪清都。四夷荒职。贡画地图。帝曰汉中。实惟尔区。廷授龙节。双旌硕儒。推毂汉南。乃司冬官。保釐成周。白马登坛。更践数镇。抚人以宽。或三四年。遂成胜残。徵弼中枢。朝廷为实。谋不外扬。功宣造膝。与物宥过。意工言质。天下日用。曷由窥室。知命兮死生齐。松楸列兮埏成蹊。海胸兮浑浑浩浩。一指兮天和倪。谬知言之重顾。铭乐石兮悽悽。万物或几乎息兮。惟公德兮竟隮。
边城吟 中唐 · 孟郊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西城(一作域)近日(一作水)天,俗禀气候偏。
行子独自渴,主(一作居)人仍卖泉。
烧烽碧云外,牧马青坡巅。
何处鹘突(一作作幽)梦,归思寄仰(一作酒)眠。
新平歌送许问 中唐 · 孟郊
押歌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边柳三四尺,暮春(一作莫奏)离别歌。
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谁识匣(一作箧)中宝,楚云章句多。
邀花伴(自注,时在朔方。) 中唐 · 孟郊
押麻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
及时须邀游,日莫饶风沙。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一 中唐 · 孟郊
押歌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岩谷不自胜,水木幽奇多。
朔风入空曲,泾(一作径)流无大波。
迢递径(一作逗)难尽,参差势相罗。
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
洁冷(一作结吟)诚未厌,晚步将如何。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二 中唐 · 孟郊
押冬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出曲水未断,入山深更重。
泠泠若仙语,皎皎多异容。
万响不相杂,四时皆有(一作自)浓。
日月互分照,云霞各生峰。
久迷向方理,逮兹耸前踪。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三 中唐 · 孟郊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荒策每恣远,戆步难自回。
已抱苔藓疾,尚凌潺湲隈。
驿骥苦衔勒,笼禽恨摧颓。
实力苟未足,浮誇信悠哉。
顾惟非时用,静言还自咍。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四 中唐 · 孟郊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朔水刀剑利,秋石琼瑶鲜。
鱼龙气不腥,潭洞状更妍。
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
声忙(一作迫)不及韵,势疾多断涟。
输去虽有恨,躁气(一作翻)一何颠。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
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
具(一作其)生此云遥,非德不可甄。
何况被犀士,制之空以权。
始知静刚猛,文教从来先。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五 中唐 · 孟郊
押青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引用典故:鳌背庭
空谷耸视听,幽湍泽心灵。
疾流脱鳞甲,叠岸冲风霆。
丹巘堕环景,霁波灼(一作闪)虚形。
淙淙豗厚轴,棱棱攒高冥。
弱栈跨旋碧,危梯倚凝青。
飘飘(一作飖)鹤骨仙,飞动鳌背庭(一作亭)。
常闻誇大言,下顾皆细萍。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六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百尺明镜流,千曲寒星飞。
为君洗故物,有色如新衣。
不饮泥土污,但饮雪霜饥(一作肌)。
石棱玉纤纤,草色琼霏霏。
谷硙有馀力,溪舂亦多机。
从来一智萌,能使众利归。
因之山水中,喧然论是非。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七 中唐 · 孟郊
押齐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入深得奇趣,升险为良跻。
搜胜有闻见,逃俗无踪蹊。
穴流恣回转,窍景忘东西。
戆兽鲜猜惧,罗人巧罝罤。
幽驰异处所,忍虑多端倪。
虚获我何饱,实归彼非迷。
斯文浪云洁,此旨谁得齐。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八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五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二(一作土)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一作遗)美,我游采弃(一作奇)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九 中唐 · 孟郊
押梗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昔浮南渡飙,今攀朔山景。
物色多瘦削,吟笑还孤永。
日月冻有棱,雪霜空无影。
玉喷不生冰,瑶涡旋成井。
潜角时耸光,隐鳞乍漂囧。
再吟获新胜,返步失前省。
惬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
颓阳落何处,升魄衔疏岭。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其十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石淙
圣朝搜岩谷,此地多遗玩。
怠惰成远游,顽疏恣灵(一作虚)观。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馀愞。
曾是结芳(一作茅)诚,远兹勉流倦。
冰条耸危虑,霜翠莹遐眄。
物诱信多端,荒寻谅难遍。
去矣朔之隅,翛然楚之甸。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 中唐 · 孟郊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方凭指下弦,写出心中言。
寸草贱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边风沙意,梦楚波涛魂。
一日引别袂,九回沾泪痕。
自悲何以然,在礼阙晨昏。
名利时转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虑随世翻。
举此胸臆恨,幸从贤哲论。
明明三飞鸾(一作步兵与双鸾),照物如朝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