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段太尉逸事状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汾阳王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
领行营节度使
寓军邠州
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
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则肆志。
吏不得问。
日偫行丏取于市。
不嗛。
辄奋击折人手足。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袒臂徐去。
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愿计事。
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分公理
公见人被暴害。
因恬然。
且大乱。
若何。
孝德曰。
愿奉教。
太尉曰。
某为泾州
甚适少事。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都虞候命某者。
能为公已乱。
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
幸甚。
太尉请。
既署一月。
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又以刃刺酒翁。
坏酿器。
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
皆断头注槊上。
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
尽甲。
孝德震恐。
太尉曰。
将奈之何。
太尉曰。
无伤也。
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
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
选老躄者一人持马。
至晞门下。
甲者出。
太尉笑且入曰。
杀一老卒。
何甲也。
吾戴吾头来矣。
甲者愕。
因谕曰。
尚书固负若属耶。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白尚书
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
副元帅勋塞天地。
当务始终。
尚书恣卒为暴。
暴且乱。
乱天子边。
欲谁归罪。
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
以货窜名军籍中。
杀害人。
如是不止。
几日不大乱。
大乱由尚书出。
人皆曰。
尚书副元帅
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
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
晞再拜曰。
公幸教晞以道。
恩甚大。
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
解甲
散还火伍中。
敢哗者死。
太尉曰。
吾未晡食
假设草具。
既食。
曰。
吾疾作。
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
明旦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
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
俱至孝德所。
谢不能。
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泾州
营田官。
大将焦令谌取人田。
自占数十顷。
给与农。
曰。
且熟。
归我半。
是岁大旱。
野无草。
农以告谌。
谌曰。
我知入数而已。
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
农且饥死无以偿。
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
使人来谕谌。
盛怒
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
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
以大杖击二十。
垂死。
舆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
乃我困汝。
即自取水洗去血。
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
旦夕自哺农者。
然后食。
取骑马卖。
市谷代偿。
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少尹荣。
刚直士也。
入见谌。
大骂曰。
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
人且饥死。
而必得谷。
又用大杖击无罪者。
段公仁信大人也。
而汝不知敬。
今段公惟一马。
贱卖市谷入汝。
汝取之不耻。
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
又取仁者谷。
使主人出无马。
汝将何以视天地。
尚不愧奴隶耶。
谌虽暴抗。
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不能食。
曰。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一夕自恨死。
太尉泾州司农徵。
戒其族。
过岐。
朱泚幸致货币
慎勿纳。
及过。
固致大绫三百疋。
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
太尉怒曰。
果不用吾言。
晤谢曰。
处贱。
无以拒也。
太尉曰。
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绫如司农治事堂。
栖之梁木上。
反。
太尉终。
吏以告
取视。
其故封识具存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某月日。
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
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
以取名天下。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
真定
北上马岭
历亭鄣堡戍。
窃好问老校退卒。
能言其事。
太尉为人姁姁。
低首拱手促步。
言气卑弱。
未尝以色待物。
人视之儒者也。
遇不可。
必达其志。
决非偶然者。
会州刺史崔公来。
言信行直。
备得太尉遗事。
覆校无疑。
或恐尚逸坠。
未集太史氏。
敢以状私于执事
谨状。
检校工部员外郎任君墓志铭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君讳佶。
字叔正
乐安人
殿中侍御史元植之孙。
灵府功曹日新之子。
君少遭父丧。
养母以孝称。
京兆尹崔光远表试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
敕摄富平县知县事
及克复京师
以功授成都府犀浦县
又以优授泾阳县
吐蕃犯都。
代宗陕州
君召募吏人保守佛寺。
寇不敢逼。
擢为本县令
充渭北十县团练使
及驾还京。
为同列潜搆。
功不得论。
仆射裴冕冤而奏之。
长安县
转本县丞
太府寺丞
未几。
监察御史京畿馆驿使判官
中书侍郎元载为潭漕使
请为判官
殿中侍御史
检校工部员外郎侍御史判官如故。
元载得罪。
君左授建州建安
杨炎入相。
君以书戒之。
由是杨怒而不用。
又移虔州司户
再授信州司马
观察使鲍防以为判官权知饶州事。
遘疾归。
卒于信州
权窆于州西原
有诗两卷。
前娶宗王氏女
生男冀。
邠州司法参军
三女各为士妻。
后娶杜氏女
生子三人。
曰溆曰羡曰并。
女五人。
长女嫁长洲源咸季。
次女适权㯋。
三女早卒。
少女二人未许嫁。
溆历佐大府。
以吏能有声。
度支振武营田使
得试协律郎
监察御史
元和十四年
杜氏卒。
溆乃自信州府君之丧。
合葬于万年杨村。
从先人旧茔。
溆尝与翱同事岭南府。
翱知溆之才。
亟荐于时。
故溆来请志。
铭曰。
士生于时兮。
所贵者才。
有才无命兮。
古今所哀。
噫。
封邓怀金新平郡王诏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
见机效节。诚固于危途。
秉义怀忠。福生于死地。
挈其全邑。誓彼万心。
事且超于等伦。赏岂限于班次。
郾城降将殿中监邓怀金。自王师压境。
诏命先施。识祝网之深恩。
感投身之有地。缧俘以列。
介士无哗。披于凶墟。
造我营部。聆之者响振。
慕之者风趋。销遏乱源。
导迎善气。固可勒功王府。
播美天衢。拜爵当时。
传封后裔。可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封新平郡王
并赐实封二百户。赏钱一万贯。
令百僚议征李师道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二
李师道潜包祸心。伪布诚恳。
缘自淮西用兵巳后。愆衅屡彰。
累有疏陈。请舍凶逆。
当道租税。频年不送。
阴通信使。数致帛书。
又逆党訾嘉珍等。蓄聚凶徒。
谋烧洛邑。所图不轨。
临发事彰。又使其徒烧劫河阴库仓。
沮国大计。中使李重秀宣谕到本道。
又纵官健淩暴。况又元和十年六月伤害宰相
事之端本。实启潜谋。
凡此罪名。皆当不赦。
朝廷以新平淮寇。贵且息人。
素为含容。令其献效。
师道自知过咎。难掩群言。
累遣崔承宠王元同自将表陈。请令长子入侍。
兼献沂密海三州。林英续来。
又献三州图印。并奏其男发日。
国家每务宏贷。屈法招绥。
今忽翻然。尽变前意。
应所陈列。无非妄言。
师道军将健儿表共三道。词颇悖慢。
宜出示百寮。议可征可舍以闻。
高崇文司徒册文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三
维元和四年岁次己丑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皇帝若曰。
自我有国。大诸侯之勋劳者。
必勒功图形。播于钟鼎。
藏于盟府。殁则极异等之礼。
以嘉魂魄。使奋乎百代之上。
百代之下为臣者。莫不兴起也。
咨尔故邠宁庆等州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京畿诸军都统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持节邠州诸军事邠州刺史上柱国南平郡食邑三千户高崇文。英姿绝群。
雄略神授。上通星辰之气。
克扶期运之数。少事塞门。
保宁朔漠。千秋之勇。
冠军锋。吴芮之忠。
早书令甲。顷以井络之下。
盗臣流毒。兽心狼顾。
诱胁我人。遂拜于齐坛。
授以萧斧。束马蓐食。
先命戒途。曾无再籍之役。
不用一卒之死。生致首恶。
戮尸天街。西南晏清。
按堵如故。礼加九命。
秩尊三事。贵列东第。
壤踰彻侯。动荡夷夏。
煇灼编。进律迁秩。
兼制旧疆。卧鼓翳扉。
解甲休卒。期以无征。
逮乎三垂。暗忽生灾。
寿量中辍。维屏之叹。
瞿然疢怀。故命国子祭酒刘宗经副使司勋郎中李直方持节册赠尔为司徒
赙禭命数。率礼加等。
式表无原之功。用申不检之赏。
将我痛悼。告于幽神。
李光颜加阶制820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朕闻有天下者。
道德仁义以为理。城郭沟池以为固。
故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有备无患。可以应卒。
此先王驱攘戎狄保障黎元之大略也。五原居有灵庆之中。
当蛇豕豺狼之突。将扼咽喉之要。
爰命腹心之臣。厥有成功。
宜膺茂典。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邠州刺史上柱国武威郡开国公李光颜
气敌三军。心师百行。
有卞庄之勇。守之以仁。
日磾之诚。济之以武。
叱咤则风云回合。閒宴则樽俎周旋。
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是以淮蔡之役。百胜功高。
青齐之师。一面居最。
朕以萧关尚警。马岭犹虞。
五饵之诈可羞。百雉之城爰度。
先是属役。每难其人。
惟尔良能。果谐予愿。
程功而不愆于素。讫事而不劳于人。
比命有司。褒乃实力
佥曰古诸侯勋德优盛。则就加特进以宠之。
我国家封植崇重。有朝请一字以异之。
子嘉乃勤。兼用两者。
兹谓上赏。尔惟钦哉。
特进。馀如故。
唐故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江东道观察等使赠左散骑常侍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821年9月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下万族。言多大冠冕人物者。
凡八姓。薛其一也。
安西将军懿避寇汾阴。后世子孙。
遂与裴氏柳氏为河东三著姓。近世诸薛偫从伯季。
死丧犹相功缞者数十人。迭居中外要秩
邠州刺史宝允之二世三世孙。公讳戎。
字元夫。父曰湖州长史刑部尚书同。
母曰赠某郡太夫人陆氏。尚书景融女。
祖曰河南县给事中缣。河南邠州为季子。
刑部五男。乂终郎。
丹终宾客。拥终御史
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今尚书兵部侍郎集贤殿学士放于公为季弟。
公初不乐为吏。徒以家世多贵富。
门户当有持之者。会两弟相继举进士
中选。公自喜。
遂入阳羡山。年四十馀不出。
李衡刺史。能以礼下公。
观察江西。求公为幕中宾。
公许迁。
复为观察使齐映乞自佐。卒。
河南观察使李巽遽辟之。未几。
福建观察使柳冕奏署书下。诏公判观察府中事。
累迁殿中侍御史俾公摄行泉州刺史事。
时贞元中宠重方镇。
方镇喜自用。不用朝廷法。
公在郡用朝廷法。不用所自用者。
恶之。先是宦者薛盈珍谮马总泉州别驾
谕公陷无罪。
公不忍陷。怒。
并囚之。值病。
俱得脱。公由以义闻。
卒。阎济美使福建
复请公副团练事。始受五品服。
济美使浙东。公亦随副之。
侍御史给事中穆质有直气。
爱公称于朝。因拜尚书刑部员外郎
河南令。王师出征。
以中贵人护诸将。州府吏迎迓馆谷畏不及。
畚斸于道路者相接。唯公境内按故。
道途无所役。且制阛阓无得授。
留守卒坏公制。公命寘诸狱。
留守怒。遣将率徒略出之。
公不与卒致留守。诸市人皆赖之。
衢州刺史。到所部。
视前刺史所为皆便俗。公忻然无所改。
不周月而政就。移刺湖州
其最患人者。荻塘河水潴淤。
逼塞不能负舟。公浚之百馀里。
改刺常州。不累月。
遽刺越州。仍以御史中丞观察团练浙东西。
所部郡皆禁酒。官自为垆。
以酒禁坐死者。每岁不知数。
而产生祠祀之家。受酒于官。
皆醨伪滓坏。不宜复进于杯棬者。
公即日奏罢之。旧制包橘之贡取于人。
未三贡鬻者。罪且死。
公命市贡之鬻者无所禁。旬月之内。
越俗无馀弊。朝廷宜之。
积累岁不迁。长庆元年
以疾自去。九月庚申
薨于苏州之私第。始生岁丁亥
至是七十五年矣。天子废视朝。
使使者赠赗。赙祭临。
且以左散骑常侍追加焉。十一月庚申
洎夫人韦氏葬偃师河南府之墓左。公后娶李夫人
亦又殁于天。子曰沂。
始九岁。洽次之。
有女四人。皆及其嫁。
公始以隐者心为吏。不尚约束。
不求名誉。人人便安。
尤恶苛杂。为郡时。
有善归之所部县。为镇时。
有善归之所部郡。是以在郡在镇时。
无灼灼可惊者。既去人思。
赋敛多饶裕人。然而俭于用。
予视其库庾案牍盈羡无逋负。予在中书时。
公既殁。浙东使上公所羡之财贯缗积帛之数。
凡三十有九万。则其去他郡也可知矣。
惜乎今之人扬善政者少。公既不自称。
人亦莫能尽知公之所以理。至于脱马总之祸。
居守之略。弛酒禁。
市贡惠施于人。
而殁而盈羡。皆予之适知者。
非公之不能有以多于此也。性诚厚温重
然而欢爱亲戚。及为大官
远近多归之。衣食婚嫁之外无馀财。
一旦尽所有分遗亲戚曰。吾病矣。
尔辈各为归去资。亲戚故旧皆哭泣。
尽散去。及公去越之日。
徒御不过数十人。观者嗟叹多出涕。
公为河南令。余以御史理东台
自是熟公之所为。又尝与公季弟放为南北曹侍郎
公殁矣。非我传信
孰当传焉。铭曰。
婉婉邠州。厥生九子。
子又生孙。实大以祉。
祉延于公。有浙之东。
仲氏临汝。季氏南宫。
门户有赫。有赫斯融。
我禄斯美。我族斯丰。
朋旧亲戚。羁离困穷。
无远无迩。有来斯雍。
公之丧矣。族亦瘁止。
分散舟车。各自乡里。
有今之季。悲哀不已。
前年孟亡。今年仲死。
抚视遗孤。瞻望坟垒
何以推之。古今同此。
贻之斯文。以永来祀。
冶山二十咏(并序) 天泉池 中唐 · 裴次元
五言绝句 押敬韵
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
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淳熙三山志》卷一)(按:《淳熙三山志》云:「唐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于其〖指冶山〗南辟为毬场,即山为亭,作诗题于其壁。」次录其序之大略,并云二十首的诗题是:《望京山》、《观海亭》、《双桧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箸竹岩》、《枇杷川》、《荻芦岗》、《桃花坞》、《芳茗原》、《山阴亭》、《含清洞》、《红蕉坪》、《越壑桥》、《独秀峰》、《筼筜坳》、《八角亭》、《盘石》、《白土谷》。诗各一章,章六句。今存者惟《淳熙三山志》所录之《天泉池》四句及《望京楼》二句,后者已收入《全唐诗》卷四六六。《淳熙三山志》另录冯审所作记。)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宫苑闲厩使驸马都尉郭公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府君讳某。其先关西郑人也。
大父汾阳王。始以戎勋著绩。
为朔方军副使天宝末
元宗南巡巴蜀。肃宗劳兵于灵武
乃率其义虏顺夷。合兵逐叛。
得为朔方军节度。既而二驾还都。
拜为中书令。统兵于外。
代宗初。犬戎饮马昆明
至于御沟。天子在陜。
又以击逐之功。益拜尚书令
封汾阳王。尊称尚父
乃诏子暧尚升平公主都尉主客皆贤。
长安中名人文士。自李端司空曙之徒。
咸游其门。赋诗席酒更日。
而主生子男三人。女二人。
长今为皇太后府君即其少子。
初宪宗居邸时。亲临主家。
纳迎如礼。及今上即位
皇太后昆弟皆宠锡尊官。而府君最少。
益蒙隆念。自邠州刺史入为殿中监
西河公主。岁馀。
宫苑闲厩使府君宽柔和易。
不守刚决。长庆二年七月五日
暴疾卒于主家。享年三十七。
太后闻之。惊悼悲哀。
使者中宫出。按问发疾之状。
月馀乃解。以其年十二月十九日
葬于京兆某原之上。初西河主前降吴兴沈氏。
生子男一人。及郭氏之丧无后。
而以沈氏之嗣为之主办。卜葬有期。
主丧者使其家吏。牵马操币。
至于栎阳。即尉家曰。
尉之文记事有闻矣。愿得为之铭。
以志其圹。于是与序勋典之事。
表于墟中。铭曰。
河族昆崙。命源惟长。
跋于神华。其来泱泱。
影响迈会。披华吐章。
灵烟气交。鼓而兴祥。
陶以精神。涵为浓光。
保我国步。乃生汾阳
在户作扃。横天为梁。
息灾破难。以药痍疮。
帝子入室。固如维纲。
孙为国母。沙麓以昌。
少为姻臣。谦宽汪汪。
禄而不寿。哀彼中霜
惟其流庆。与唐无疆。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其一 唐 · 李涉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单于都护再分疆,西引双旌出帝乡
朝日诏书添战马,即闻千骑取河湟。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其二 唐 · 李涉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引用典故:卫霍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其三 唐 · 李涉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朔方忠义旧来闻,尽是邠城父子军
今日兵符归上将,旄头不用更妖氛。
河东等道比远官加给俸料状842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河东等道。
或兴王旧邦。或陪京近地。
州县之职。人合为乐。
只缘俸禄寡薄。官同比远。
元和六年闰十二月十二日元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敕。河中凤翔鄜坊邠州易定等道。
户部加给俸料钱。共当六万二千五百贯。
吏曹出得平留官数百员。时议以为至当。
自后访闻户部所给零碎。兼不及时。
观察使以为虚折。皆别将破用
徒有加给。不及官人。
近地好官。依前比远。
伏望今日以后。户部却与实物
仍及时支遣诸道。并委观察判官专判此案。
随月加给官人。不得别将破用
如有违越。观察判官远贬。
观察使奏取进止。又选人官成后。
皆于城中举债。到任填还。
致其贪求。罔不由此。
其今年河东陇州鄜坊邠州新授比远官等。望许连状相保。
户部各借两月加给料钱。至支给时除下。
所冀初官到任。不带息债。
衣食稍足。可责清廉。
九华山化成寺 唐 · 费冠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九华山古号九子山。
崛起大江之东。
揖●846D庐于西岸。
俨削成于天外。
旁临千馀里。
高峰峻岭臣焉。
连冈走陇子焉。
自元气凝结。
几万斯年。
六朝建都。
此为关辅
人视山而天长。
山阅人而波逝。
其间圣后贤臣。
歌咏叠兴。
言不及者。
兹山屈焉。
开元未有僧檀号张姓。
自偫舒至。
为乡老胡彦请住。
广度男女。
时豪所嫉。
长吏不明。
焚其居而废之。
时有僧地藏
新罗王子金氏近属。
项耸奇骨。
躯长七尺。
而力倍百夫。
尝曰。
六籍寰中。
三清术内。
惟第一义。
与方寸合。
落发涉海。
舍舟而徒。
睹兹山于云端。
自千里而径进。
披榛援藟。
跨峰越壑。
得谷中之地。
面阳而宽平。
其土黑壤。
其泉滑甘。
岩栖涧汲。
以示高洁。
曾遇毒螫。
端坐无念。
有美妇人。
作礼奉药云。
小儿无知。
愿出泉补过。
应视坐石
石间潗㵫。
时人谓九子神焉。
素愿写四部经。
遂下山至南陵
有俞荡等写献焉。
自此归山。
迹绝人里。
至德初
有诸葛节等自麓登峰。
山深无人。
云日虽鲜。
明居惟一。
僧闭目石室。
其旁折足鼎中。
白土少米。
烹而食之。
偫老投地号泣。
和尚苦行若此。
某等深过。
已出泉布买檀公旧地。
敢冒死请大师从之。
近山之人。
闻者四集。
伐木筑室。
焕乎禅居。
有上首僧胜谕等同建台殿。
楩楠豫章
土地生焉。
断而斲之。
珷玞琪琼。
不求他山。
肆其磨砻。
开凿溪涧。
尽成稻田。
相水攸潴。
放生池
乃当殿设释迦文像。
左右备饰。
次立朱台。
挂蒲牢于其中。
立楼门以冠其寺。
丹素交彩。
层层倚空。
岩峦队起于前面。
阵横于后岭。
日月晦明以增其色。
云霞聚散而变其状。
松声猿啸。
相与断续。
都非人间也。
建中初
张公严典是邦。
仰师高风。
施舍甚厚。
因移旧额。
奏置寺焉。
州牧贤者到寺严师之敬。
江西估客于云外见山。
施帛若干匹。
钱若干缗。
焚香作礼。
遥以祈祐师广德焉。
况亲承善诱。
感悟深哉。
旁邑豪右。
一瞻一礼。
必献桑土。
岂诸牧不合礼焉。
富商大族轻其产哉。
德感也。
本国闻之。
相与渡海。
其徒实众。
师忧无粮。
发石得土。
其色青白。
不墋如面。
则食兼土。
则衣半火。
无少长畬田采薪自给。
中岁领一从者。
居于南台
自缉麻衣。
其重兼钧。
堂中榻上。
惟此而已。
池边建台。
厝四部经。
终日焚香。
独味深旨。
时年九十九。
贞元十年夏
忽召众告别。
罔知攸适。
但闻山鸣石陨。
感动无情与。
将灭。
有尼侍者来。
未及语。
寺中扣钟。
无声堕地。
尼来入室。
堂椽三坏。
吾师其神欤。
趺坐函中。
经三周星。
开将入塔。
颜状亦如活时。
舁动骨节若撼。
金锁经云。
菩萨钩锁。
百骸鸣矣。
基塔之地。
发光如火。
其圆光与。
佛庙偫材缔构。
众力保护。
施一金钱。
报一重果。
下为轮王。
上登圣地。
昔有护法良吏。
洎施一僧檀越等。
具刻铭于石。
士疾殁代不能立殊绩以济众
又不能破馀财崇胜因缘。
啄腥膻。
顾儿妇。
生为人非。
死为鬼责。
悲哉。
时元和癸巳岁
余闲居山下。
幼所闻见。
谨而录之。
孟秋十五日记。
请置王府寮吏公署状 唐 · 孙革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五
伏见诸王府本在宣平坊东南角。摧毁多年。
因循不修。至元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
庄宅使收管。其年八月二十五日
卖与邠宁节度使高霞宇。伏以在城百官。
皆有曹局。惟王府寮吏。
独无公署。每圣恩除授。
无处礼上。胥徒散居。
难于管辖。遂使下吏因兹弛慢。
王官为众所轻。虽蒙列在官班。
皆为偷安散秩。伏以府因王制。
官列府中。府既不存。
官司虚设。伏乞赐官宅一区。
诸府合而共局。庶寮会而异处。
如此则人吏可令衙集。案牍可见存亡。
都城无废阙之曹。道路息是非之论。
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朱公神道碑 唐 · 苏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天垂四星。环拱帝座。降精成象。崛起辅时。内则衔奉丝纶。伏勤夙夜。外则监护统帅镇静邦家。宜其荣冠貂蝉。名香竹帛。公讳孝诚。字孝诚京兆三原县人也。自姬周分姓。由小邾建家。隐屠肆而名动诸侯。居里闬而势侔卿相。云博肆直于汉世。然据曜文于吴庭。绵绵不绝。世有荣位。皇祖游仙。皇考珍。并育德当年。钟庆于后。公弱冠入侍。以谨密见亲。咫尺天颜。左右皇极。克勤专对。休有令闻。贞元中。德宗新平宇县。戎臣专阃。多不自安。任非其人。情则莫达。使乎之选。朝廷为难。公时妙年。早承恩渥。累驰驿骑。所至风从。对扬王休。众高敏捷。累践要职。官更局丞。干蛊之声。自兹益大。寻加朱绂银章。以旌能也。元和初。张伯。靖负固叙州。啸聚蛮落。公衔命于俶扰之际。抚谕于溪洞之中。遂使投戈感恩。敛衽向化。掉三寸舌。息数州兵。古人所难。公有馀裕。拜宫闱令上护军。以宠劳也。先皇深忧漠北。虑启边患。公密陈嘉谋。请城天德。许诏既下。仰办于公。量财揆日。躬先板筑。胡马不敢南牧。汉兵休怀西归。保护塞垣。万代之利。攻心断臂。复睹于今。授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以酬勋也。属元戎授钺。问罪淮西。恩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以护许军。公素怀忠果。徇国忘身。每竭家财。以周军用。时经行阵。或被伤痍。亲自抚巡。问以疾苦。布皇恩于阃外。推赤心于腹中。士皆感激。人百其勇。故能绵历三岁。终始一心。克定淮夷。剪除荆棘。过合流。下郾城。功伐彰明。上每嘉叹。迁朝议大夫内常侍。旋以内忧。请从丧纪。诏命不许。遽令起复是岁李师道遘逆。窥窃近郊。宪宗司空公光颜镇守滑台。以行天讨。两道全师。委公监抚。初入寇境。方伺地形。为贼埋伏。乘我未备。公行从之骑才廿人。决机方寸之中。奋发仓卒之际。马直进。突其坚锋。左拂右旋。所向风靡。以少击众。古昔无俦。威声益雄。士旅争进。收斗门。下临濮。皆公之力。贼平还镇。宠诏继至。加宁远将军上柱国。溵蔡牢落。陈许疮痍。二年之中。四更节将。公抚新怀旧。军郡帖然。既尽禦众之方。真得监临之体。享年五十一。元和十五年七月廿日。遘疾终于许州之官舍。部曲表请。归葬长安。有诏追赠曰。故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朱孝诚。祇事左右。勤劳岁时。言念忠诚。常所委用。出入内外。迭为监临。廉以居贞。和而得众。将我成命。奉以终身。悯以云亡。是有追锡。升阶进秩。式慰营魂。可赠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王人临门。哀荣备至。公抱谦恭之性。有适时之才。备著勋劳。曾无矜伐。每受荣奖。忧形于色。午参之机变。缪子之荐贤。兼有之也。驱驰二纪。出入四朝。送往事居。物无横议。方将振翼天汉。展步云衢。苍苍不仁。摧我贞干。夫人王氏。辅佐成家。克修妇道。中馈有誉。偕老忽乖。痛移天之祸。尽昼哭之节。嗣子富平监军朝议郎内侍省掖庭局监作上柱国士俛。能袭弓裘。善继先志。明时并侍。甸服监临。荣□六姻。贵昭圣世。次子士伦。初从筮仕。投迹要司。皆蒸蒸之心。愿申罔极。以遇久同王事。备详勋绩。桑田非久。陵谷易迁。传之不朽。在乎贞石。衔悲纪序。无愧乎词。铭曰。
入侍重闺。出奉紫泥。
星躔往复。驿骑东西。
伯靖负阻。啸聚五溪
宣我威恩。革彼昏迷。
北难猃狁。侵扰黔黎。
乃城天德。上干云霓。
下视虏马。远如醯鸡。
桀黠态尽。窥塞无蹊。
再监滑许。灭蔡平齐。
智勇双高。功名日跻。
紫绶金貂。恩宠极兮。
悲凉部曲。呜咽鼓鼙。
佳城白日。草露凄凄。
李光颜同平章事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寰宇巳清。而兵不可失。
干戈载戢。而功不可忘。
爰升经武之材。用辅同文之理。
具瞻此允。注意尤深。
盖以奖旧劳而申赏典也。李光颜禀忠厚仁信之资。
服礼乐诗书之训。沈勇而决。
刚严不残。挺长剑之锋棱。
蓄殷雷之气象。以忘身徇节为任。
以约己率众为心。属先帝抚运勤人。
垦菑除害。能展七擒之略。
以成四克之功。方夏甫宁。
凯旋未几。驱仍岁陷坚之士。
为盛秋乘障之师。果逐奔戎。
载完危壁。西绝夷落。
威名赫然。念兹勋庸。
当极寄任。是以徵自堡塞。
接于明庭。亟闻宏远之规。
复挹冲深之度。固可以内参钧轴。
外总麾旗。宪彼万邦。
叶予一德。可不勉欤。
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邠州节度等使。
请置王府寮吏公署状 唐 · 裴简永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伏见诸王府。本在宣平坊东南角。
摧毁多年。因循不修。
至元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庄宅使收管。
其年八月二十五日。卖与邠宁节度使高霞寓
伏以在城百官。皆有曹局。
惟王府寮吏。独无公署。
每圣恩除授。无处礼上。
胥徒散居。难于管辖。
遂使下吏因兹弛慢。王官为众所轻。
虽蒙列在官班。皆为偷安散秩
伏以府因王制。官列府中。
府既不存。官司虚设。
伏乞赐官宅一区。俾诸府合而共局。
庶寮会而异处。如此。
则人吏可令衙集。案牍可见存亡。
都城无废阙之曹。道路息是非之论。
邠州节度使厅记 唐 · 郑处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邠为古国。
其俗质而厚。
其人朴而易理。
业尚播种畜扰。
后稷公刘之遗风。
始皇并天下。
地属右辅
后汉析为新平郡
后魏改置豳州
国朝因之。
开元中
诏以豳幽为疑。
因改为邠。
天宝已前。
太平岁久。
西通伊凉。
万里而远。
邠实为近郡。
申王薛王以亲贤之责居之。
太尉房公以盛德之重居之。
洎逆胡勃起幽朔。
西戎尘坌荡涌。
乘艰难际。
盗据河右。
蕃兵去王城。
不及五百里。
邠由是为边郡斥候。
近郊镇要害。
大历中
尚父汾阳王始以朔方军壮其威容。
后益选武勇骁健有胆决奇谋者继之。
今天子三年。
西戎款关。
献河湟数州故地。
西鄙益拓。
邠为近蕃。
上念兵戎方息。
边备愈远。
始诏司空白公
丞相府持节来镇。
丞相功成继命。
文雅忠恕之风。
煦然而起。
边人若寝寤拭目。
心意苏醒。
始知礼让文化之为急务。
廷议以我季父尚书公前为帅。
夷氓乂安。
寇盗弭息。
储廪果实。
兵械果完。
懋赏休绩。
迁镇是军。
季父又以理
移之于邠。
邠人嬉嬉。
薰为太和。
尝睹屋壁。
志前帅是军者之名氏。
因曰。
曩之帅此者。
岂不知是耶。
始务公车。
而角材坚垒。
未暇及此尔。
吾既承数君子大理之后。
敢不勤督吾之未至者。
况今戎丑既夷。
不宜独以鸣鼓鼙教击刺为事。
因命疏自开元以来。
刺是郡帅是军者。
追书于屋壁。
季父尚书公曰。
吾思将有以警于吾前警于吾后者。
邠之土实。
妇人无绩。
不能自衣。
朔方之军雄。
男子勇于公战。
无他业以自厚。
故郡之人以耕稼为事。
军之卒以勇敢得赏。
后之抚于人者。
宜勉农亩。
时其徵调。
人不扰而完富矣。
帅于军者。
宜严其刑赏。
时其衣食。
卒不骄而勇敢矣。
人既完富。
卒既勇敢。
生聚之。
训练之。
吾知青海之西。
不数年为内郡矣。
处诲记其始终。
序于前后。
处诲谨以季父之言志于后。
将允于后之人俾无怠。
大中二年三月二十日记。
嘲妓(牧罢宣州幕,经陕,有酒糺妓肥硕,牧赠此诗。一作崔立言诗。) 唐 · 杜牧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
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裈。
瓦官寺里逢行迹(寺有大佛迹)华岳山前见掌痕。
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