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讷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曰。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修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讷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有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8
【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字汝霖。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颇有声绩。钦宗靖康元年知磁州,修缮城械,招募义勇,阻金兵南下。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时,以副元帅入援京师,孤军奋战,获开德、卫南之捷。高宗建炎元年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尹,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联络河北八字军,拔岳飞为统制,屡败金兵。先后上二十余疏,请高宗还都以图恢复,每为黄潜善等阻抑,忧愤成疾,临终大呼“过河”者三而卒。谥忠简。有《宗忠简公集》。
全宋文·卷二七九三
宗泽(一○五九——一一二八),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登元祐六年进士第,授大名馆陶尉,历宰衢州龙游、晋州赵城、莱州掖等县,通判登州。靖康元年,擢知磁州。会康王赵构赴金求和,途经磁州,泽劝止之,遂回相州。奉诏以副元帅从康王入援,所至皆捷。高宗即位,除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改知青州,徙开封府。寻除延康殿学士、东京留守,兼开封尹。泽力为战守之备,又联络河北义军,识拔名将岳飞,累挫金兵。时高宗驻跸江南,泽亟请回銮,以安民心、振士气,以图中兴。表疏凡二十馀上,惜为奸臣所抑,壮志未酬,忧愤而卒。时建炎二年七月,年七十,谥「忠简」。著有《忠简公集》。见《宋史》卷三六○本传。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克勤。彭州崇宁骆氏子。世宗儒。师生。犀颅月面。骨相不凡。从师受书。日记千馀言。偶过妙寂院。见佛书读之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吾殆过去沙门也。始弃家祝发。从文照。通讲说。又从敏行。授楞严。俄得病濒死。叹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欲以声求色见。如釜羹投鼠矢污之。吾知其无以死矣。遂弃去。见真觉胜公。胜方剃臂出血。指示师曰。此曹溪一滴也。师矍然于时。大知识名称远闻者相望。持一钵徒步出蜀。意所欲往。靡不至焉。首谒玉泉皓。金銮信。又见大沩哲。晦堂心。东林总。佥指为法器。而晦堂独深加赏识。最后见五祖演禅师。尽展机用。祖皆不诺。乃谓祖强移换人。出不逊语。忿然而去。祖曰。待一顿热病打时。方思我在。到金山。染伤寒困极。平日见处。无得力者。追绎祖言。乃自誓云。我病稍间。即归五祖。病既愈。还山。祖见之喜。命执侍方半月。会部使者。谒祖问佛法大意。师从旁窃听。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即大悟。袖香入室。通所得。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汝既如是。吾助汝喜。因遍谓山中耆老曰。我侍者参得禅也。尝伐一巨木。祖固止之。不听。祖怒奋挺而起。师立不动。祖投所持挺。笑而去。自是遇物无疑。崇宁中。省亲还蜀。诸老相谓曰。道西行矣。时同门佛鉴慧勤。亦知名众。遂目师为川勤别之。成都师郭知章。请开法六祖。更昭觉凡八年。复出峡南游。时张无尽。寓荆南。自以手提古佛。席卷诸方。见师恍然自失。留居碧岩院。倾心事之(传灯录云。张寓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师舣舟谒之。剧谈华严旨。要曰。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公。于是。不觉促榻。师遂问曰。到此。与祖师西来意。为同为别。公曰。同矣。师曰。没交涉。公色愠。师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非乎。公乃首肯。翌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专无碍法界。师又问。此可说禅乎。公曰。正好说禅也。师笑曰。不然。正在法界量里。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公曰。美哉论。岂易得闻。于是。执师礼。留居碧岩)。复徙长沙道林。太保枢密邓子常。上师德行。赐紫服师号佛果。政和中。移延康蒋山。东南学者。赴之如归。至无地可容。名闻京师。被诏住天宁万寿。召见褒宠甚渥。建炎初。宰相李伯纪。奏住金山。高宗至维扬。入对。赐名圆悟禅师。改云居久之。复领昭觉。绍兴五年八月己酉。微恙。留偈示众。掷笔而逝。茶毗。舌齿不坏。舍利五色无数。阅世七十有三。坐夏五十有五。塔于昭觉之侧。谥真觉禅师。师清净无作。不入诸相。示方便门。提引未悟。一听其语。莫不愀然感动。有泣下者。故住天宁时。一时王公贵人。道德材智。文学之士。日造其室。车辙满户外。虽毗耶听法。不能过也。度弟子五百人。嗣法得眼。领袖诸方者。百馀人。方据大丛林。匡众说法。为后学标表。可谓盛矣。师自得法后。声名藉甚。繇岳麓。徙蒋山。行成德备。每得天神诃护。过金山时。贼赵万。据镇江拥兵数百。操战舰。乘风欲度。忽反风。云雾晦冥连昼夜。不得度。乃止。比赴云居。道长庐。贼张遇奄至。尽劫所有。师衣钵独存。又尝敛上方赐物。置一箧中。寓仪真。师饬其徒往省。答曰。仪真连夕大火。尚何求。师笑曰。汝第往。既至。官寺民櫩。鞠为瓦砾。而师箧封识如新。尝寓公安天宁。天堂长老觉公。梦一女子。再拜而进曰。乞我东堂。为人天说法。信宿而碧岩疏至。女子。即碧岩护法神也。安乐山神。据云居方丈。诸耆宿。皆徙避别室。师寘一榻。卧起如平时。师福慧两足。行解通脱。断取世界。如掌中庵摩勒果。是区区者何足言。然为世人传闻赞叹。故不得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31
【介绍】:
宋婺州人,祖籍寿州,字舜徒。吕希哲子。以荫补官。徽宗崇宁初,以元祐党子弟坐废。钦宗即位,荐擢御史中丞,弹劾蔡京党徒。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好问摄门下省,暗通康王赵构。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为宰相李纲、侍御史王宾所论罢,出知宣州,以恩封东莱郡侯。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吕好问(一○六四——一一三一),字舜徒,希哲子,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徙居京师。以荫补官。崇宁初,坐党人子弟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蔡卞欲笼络之,以礼自持。靖康元年,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劾大臣畏懦误国,下迁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京城失守,被召入禁中,随帝幸金营。帝被留,遣好问还。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继摄门下省,委曲阻邦昌称帝,并以书白康王,劝其自立。高宗即位,除尚书右丞。侍御史王宾论其尝污伪命,求去,出知宣州,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28
【介绍】:
宋虔州兴国人,字先之,号章贡。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历西京国子监教授,独为程颐所器许。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遇赦注汀州司户。徽宗时尝召对,言颇切直。蔡京欲笼络之,朴力拒不见。钦宗即位,除著作郎,半岁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而卒。有《章贡集》、《丰清敏公遗事》等。
全宋文·卷二九一○
李朴(一○六四——一一二八),字先之,虔州兴国县(今江西赣州)人,潜子。绍圣元年进士,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居官所至有声。高宗初除秘书监,趣召,未至。建炎二年卒,年六十五。有《章贡集》二十卷、《丰清敏公遗事》(存)。见《宋史》卷三七七本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处厚。家勤国子。哲宗绍圣元年进士。时策问力诋元祐之政,而其答策惟以守元祐已行者为言,遂居下第。元符三年,为普州乐至令,上书极论时政,谪监华州西岳庙,禁锢不调凡十年。徽宗大观四年党禁解,调知双流县。历判文州、果州。高宗南渡,擢知阆州。会张浚谋大举,因请厉兵足谷以俟机会,浚不悦,以便宜移彭城,寻乞归。平居喜论边事。有《罪言》。
全宋文·卷二九六九
汪伯彦(一○六九——一一四一),字廷俊,号新安居士,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靖康元年,献河北边防十策,以直龙图阁知相州。受知康王,引为大元帅府副将,奏为集英殿修撰。高宗即位,擢知枢密院事,未几拜右仆射。在相位专权自恣,力主南迁,不为战守之计。御史谏官劾奏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落职居永州。绍兴初,复职知池州,为江东安抚大使。言者论列不已,乃夺前职。后拜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知宣州军州事,封新安郡开国公。绍兴十一年卒,年七十三,赠少师,谥忠定。著有《春秋大义》十卷、《建炎中兴日历》五卷、《汪伯彦后集》二十五卷等。见《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卷二○八《艺文志七》,《新安志》卷七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51
【介绍】:
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初名伊仁,字元晖,小名虎儿,号懒拙老人,世称小米。米芾子。善书画,徽宗宣和四年,应选为书学博士。高宗绍兴中,仕至权兵部侍郎,以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受高宗命鉴定法书。善行书。有《阳春集》。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刘豫 | 阜昌 | 1130年十一月—1137年十一月 |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简介
字成甫,金紫光禄大夫叶棐恭之孙,进士叶唐懿之子,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南平延平区)人。以荫入官,先后任开封、陈留两县令,开封府刑曹、治狱平允。召为库部员外郎,权左司郎中,建炎三年(1129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发运副使,不久,试户部侍郎,专一措置财用。高宗幸越州,夜得杜充败奏,份坚主浮海,议遂决策。驾幸四明,官吏奔散,份独冒万死拱卫。皇帝召宰辅从臣询以御敌之策,众默默,叶份独越次而对,慷慨感激,切中机会,皇帝为之动迁,迁户部尚书。叶份自入总户部,累上言州县之政病民,凡三十余事。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泉州。当时调瘵之余,公私匮竭,政事一切简俭,使上下安定。逾年,丐奉祠,四上章,得请提举太平兴国宫。绍兴十七年(1147年)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
【介绍】:
宋开封人,字逸老。善草书,颇奇伟,有张旭转折变态之风。徽宗朝被召补右爵。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号羔羊居士。时高宗留神翰墨,召对蒙眷,官至正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29
【介绍】:
宋熙州人,字几道。应募击西夏屡有功,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徽宗宣和三年,从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四年,又从延庆攻辽,被俘逃归。高宗即位,任御营使司都统制,平定杭州陈通之乱。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护高宗南逃,拜同签书枢密院事。以结宦官而骤入枢府,为诸将所不悦。后为苗傅、刘正彦所杀。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移知临安府。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居三年,移琼州。居六年,又移昌化军。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3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宜叟。徽宗崇宁间进士。高宗南渡,历仓部、驾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大理卿、吏部、刑部侍郎、枢密都承旨,在朝屡有疏陈,多经国济时之策。绍兴四年,加龙图阁学士使金,与完颜宗翰(粘罕)等论事不少屈。还擢刑部尚书,迁户部。五年知温州,适岁大旱,米价腾贵,乃用唐刘晏招商之法,置场增直以籴,米商辐辏,其价自平。累官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卒谥忠恪。
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汪藻(一○七九——一一五四),字彦章,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州学教授,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与时相王黼不合,出通判宣州。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践祚,转朝请郎,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累转朝议大夫。后历知湖、抚、徽、泉、宣州及镇江府,以言者论其尝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绍兴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积官左大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藻博极群书,工诗文,尤长四六,所作制词,人多传诵。尝修日历六百六十五卷上之,又著《靖康要录》十六卷(存)、《裔夷谋夏录》二卷(存)、《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其诗文则有《浮溪集》、《龙溪文集》、《猥稿外集》等共一百二十一卷。见《浮溪文粹》附录孙觌《汪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五本传及《宋史艺文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