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洎唐末宋初 933 — 9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96 【介绍】: 滁州全椒人字师黯一字偕仁
五代南唐时进士
后主擢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参预机密,恩宠第一。
归宋,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至道元年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政事一决于,无所参预,专修时政记,甘言善柔而已。
后欲自固权位,奏事劾
博涉经史,多知典故,文采清丽,然性险诐鄙吝,好攻人短。
有《贾氏谈录》及文集。
毕士安唐末宋初 938 — 1005
全宋文·卷六一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乾德四年进士
雍熙中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端拱中知制诰
淳化中翰林学士
景德元年参知政事,力荐寇准,与同拜平章事
景德二年十月卒,谥文简
有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张逊北宋 940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95 【介绍】: 博州高唐人
少隶太宗晋邸。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
从征太原,迁文思副使香药库使
端拱二年,为枢密副使知院事
寇准不协,每奏事相矛盾,至互发隐私。
太宗下诏切责,降右领军卫将军亦罢职。
李顺起事时,命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府
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欲谋变,止捕为首者处斩,余党亲加抚慰。
未几卒。
温仲舒北宋 944 — 1010
全宋文·卷一○四
温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阳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
端拱初右正言
淳化二年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秦州,开渭南之地。
连知凤翔兴元江陵等府。
至道三年,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初,出知河阳,历知开封府、天雄军、河南府
景德中审官院
大中祥符中官至户部尚书判昭文馆大学士
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与寇准同进,人称「温、寇」。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王嗣宗北宋 944 — 10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
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
通判河州
太宗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
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
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
御史中丞
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
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
官终静难军节度
卒谥景庄
有《中陵子》。
陈充北宋 944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3 【介绍】: 益州成都人字若虚自号中庸子又号冲斋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孟州观察推官,就改掌书记
寇准荐其文学,得召试,授殿中丞
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
性旷达,淡于荣利,词学典赡。
有文集。
全宋诗
陈充(九四四~一○一三)字若虚自号中庸子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
太宗雍熙间进士
寇准荐,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真宗景德中,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出权西京留守御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有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
陈充(九四四——一○一三)字若虚自号中庸子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雍熙中天府礼部奏名皆为进士之冠,廷试擢甲科。
释褐孟州观察推官掌书记
寇准荐其文学,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为太常博士,直昭文馆,迁工部刑部员外郎
景德中同知贡举,改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七十。
词学典赡,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有传。
张咏北宋 946 — 10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
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
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
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
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
旋遭排挤出知陈州
卒谥忠定
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
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
有《乖崖》。
陈恕北宋 946 — 10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4 【介绍】: 洪州南昌人字仲言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大理评事通判澧州,以强干闻。
累迁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颇用心计,革去宿弊,太宗深器之。
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朝廷分三司为十道,以左右计使分判,总计使,极言其非便。
真宗时吏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审官院
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寇准代为三司使一循其旧政。
以疾卒。
平生精于吏道,前后掌利柄十余年,胥吏畏服,有称职之誉。
全宋文·卷一○七
陈恕(九四六——一○○四)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澧州
召为右赞善大夫同判三司勾院;迁左拾遗,充度支判官;再迁工部郎中知大名府
累知澶州代州,拜盐铁使
淳化二年四月,拜参知政事,旋出知江陵府
入充总计使,判左右计事。
真宗咸平二年,拜吏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审官院
五年知贡举
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寇准自代,次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李沆北宋 947 — 1004
全宋文·卷一三○
李沆(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雍熙三年右补阙知制诰
淳化三年给事中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尝谓真宗年少,当使知四方艰难。
寇准丁谓可用,以为不可使之在人上。
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有文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慎从吉北宋 950 — 1019
全宋文·卷一三四
慎从吉(九五一——一○二○)字庆之信安(今浙江衢州境)人。
知礼子,钱俶婿。
归宋,居散秩几三十年,以文酒自娱。
景德初,求领事务,判刑部
大中祥符初卫尉卿,纠查在京刑狱,拜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
八年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坐其子受贿削官。
天禧三年起为卫尉卿
明年登闻鼓院,坐与寇准亲善,以光禄卿致仕。
未几卒,年七十。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钱熙北宋 953 — 10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3—1000 字太雅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五代末,为清源节度巡官,专掌钱奏。
入宋后,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进士甲科,补虔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试中书,除殿中丞,入直史馆
后坐事历任朗州衡州杭州越州通判
宋史》有传。
有文集10卷,已佚。
乾隆泉州府志》存其入宋前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文·卷一三九
钱熙(九五三——一○○○)字太雅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博贯群籍,善属文。
雍熙二年登甲科。
寇准荐试中书,授殿中丞直史馆
淳化中坐事削职,通判朗州,俄徙衡州
真宗即位,迁右司谏
通判杭州,徙越州
咸平三年卒,年四十八。
有集十卷。
宋史》卷四四○有传。
查道北宋 955 — 1018
全宋文·卷一六三
查道(九五五——一○一八)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解褐馆陶
寇准荐,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通判遂州
至道中徙知果州
咸平四年代归,出知宁州
贤良方正,拜左正言直史馆,历西京转运副使、充度支副使,出知襄州
大中祥符元年预修《册府元龟》,三年龙图阁待制
天禧元年出知虢州二年五月卒,年六十四。
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李询南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南唐诗人。
事迹见吴幵优古堂诗话·茜桃赠歌者诗》,《全唐诗》存《赠织锦人》诗1首。
此诗对后代颇有影响,宋寇准茜桃《赠歌者》诗,当即本此而作。
李仕衡北宋 959 — 1032
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钧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后家京兆
进士,调鄠县主簿,徙知彭山县
寇准荐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剑州
咸平三年春王均称乱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击杀数千。
累迁度支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历荆湖北路陕西转运使、知益州河北都转运使、权知天雄军、知青州,入为三司使
仁宗初拜尚书左丞,知陈州颍州
前后管计事二十年,官终左卫大将军
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李及北宋 959 — 1028
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及(九五九——一○二八)字幼几,其先范阳人,后徙郑州(治今河南郑州)。
真宗时进士,再调升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
殿中丞通判曹州,擢知陇州
判三司磨勘司,出知凤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
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天圣六年卒,年七十。
谥恭惠
喜与名士游,尝与林逋清谈,至暮方归。
居官清介,在杭数年,未尝市吴中物,唯市《乐天集》一部。
见《宋史》卷二九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
钱若水北宋 960 — 1003
全宋文·卷一七二
钱若水(九六○——一○○三)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今河南新安)人。
雍熙二年进士
释褐同州观察推官
淳化初寇准荐,召试翰林,擢秘书丞直史馆,迁右正言知制诰,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银台进封驳司
至道初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
又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判院事
俄奉诏修《太宗实录》。
判吏部流内铨知开封府、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咸平六年卒,年四十四。
有文集二十卷。
所修《太宗皇帝实录》,今存残本。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魏野北宋 960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0 【介绍】: 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
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
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
有《东观》、《草堂集》。
全宋诗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
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
广交僧道隐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
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
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
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
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
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
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八二
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东郊,遂又为陕州人
家世为农,及长,不求闻达,惟嗜吟咏,当世显人多与之游。
寇准北都,尝召置门下。
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与中表兄李渎同被荐,辞疾不至,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
天禧三年十二月,无疾而卒,年六十。
四年正月,诏赠秘书省著作郎
子闲,亦不仕,有父风,赐清逸处士
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契丹使尝求其集。
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钜鹿东观集》十卷(存)。
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梦溪笔谈》卷一六。
燕肃北宋 961 — 10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40 【介绍】: 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进士第
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王钦若北宋 962 — 10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5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字定国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建言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
知制诰翰林学士
咸平四年参知政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请真宗金陵,为寇准所阻。
累表罢职。
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揽功委过。
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书,献符瑞,以天书仪卫副使从封泰山,祀汾阴
累迁吏部尚书,加枢密使同平章事
天禧元年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
三年罢相出判杭州
仁宗天圣元年再相。
智数过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交结,时谓之“五鬼”。
卒谥文穆
有《卤簿记》、《圣祖事迹》等。
全宋文·卷一九一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淳化三年进士甲科,为亳州防御推官
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
咸平四年参知政事
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请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间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阴
历礼、户、吏三部尚书天禧元年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出判杭州
仁宗时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进司徒封冀国公天圣三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
曾领修《册府元龟》及道书,撰《翊圣保德真君传》二卷(存)、《先天记》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等。
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王曙北宋 963 — 1034
全宋诗
王曙(九六三~一○三四)字晦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巩县主簿,调定国军节度推官
真宗咸平中又举贤良方正(《隆平集》卷一○),授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枢密直学士益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
入为给事中兼太子宾客
天禧四年(一○二○)因岳父寇准罢相,出知汝州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郢州团练副使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工部侍郎知永兴军
七年,入为御史中丞兼理检使参知政事
明道元年(一○三二)陕州
二年知河南府,召为枢密使
景祐元年同平章事,卒,年七十二。
谥文康
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河南》卷一二《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