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罗万象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分水镇)人。
文学,明天文,尤精于《》,节操奇特。
以布衣游历天下,曾居王屋山
后往游罗浮山,结庵以居。
隐于紫逻山时,节度使李德裕召之,不应,更移入深山,依白云而居。
事迹见《续仙传》卷中、《舆地纪胜》卷八引晏殊《类要》。
严陵》卷二存其诗1首。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误以此诗为许宣平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宗元中唐 773 — 8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子。
德宗贞元九年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
集贤殿正字,调蓝田,拜监察御史里行
王叔文友善。
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
叔文败,宗元永州司马
宪宗元和十年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
又工诗,风格清峭。
有《柳河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第
十二年秘书省校书郎
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
三年后调蓝田
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
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
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
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
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
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
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
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
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
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
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
苏轼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
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
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
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
贞元九年(793)进士第
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
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
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
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
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
十四年卒于柳州
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
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
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
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
有《柳宗元集》三十卷。
今有《柳河东》三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
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灿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
而才不逮意。
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
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
《蔡宽夫诗话》
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
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
《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
《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
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
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
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
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子厚永、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
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
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
”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韩、齐名,然乃本色诗人。
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
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
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柳柳州精绝工致,古体尤高。
世言韦、,韦诗淡而缓,诗峭而劲。
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亦不偶然。
《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
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
《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
《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
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
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
”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
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
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
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
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
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
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
《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
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
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者,之胜刘,又不但诗文。
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
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
《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
《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
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
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
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
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
《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
《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
《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
……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
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
《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
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虚己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公受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
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
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
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
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
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
全宋诗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累迁殿中丞,知遂州
入为龙图阁待制,历判大理寺,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
权御史中丞,后进给事中
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又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孝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伯始
李柬之子。
进士
晏殊富弼尝荐其材。
汝阴雍丘阆州等州县,所治虽剧,然事来亟断,不为證左回枉。
阆中江水啮城几没,郡吏多引避,孝基率众决水归旁谷,城赖以全。
后判西京国子监
累官光禄卿,与父李柬之同谢事归,时人比于二疏。
无疾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复
全宋诗
赵复,与晏殊同时。
阎文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宦官给事掖庭,积近至入内副都知
仁宗初亲政,与宰相吕夷简谋罢范雍晏殊等。
郭后言,仁宗并罢夷简
夷简再相,两人合力乘隙谋废郭后,借挟医诊视,致郭后暴死。
官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谏官所劾,徙相州钤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士逊北宋 964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仁宗时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天圣六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
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
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
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
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内黄人字智周
进士
为诸州、军推官通判
真宗时梓州路江南利州路转运使,知延、耀、潞等州。
所至留意财赋利害,多有论奏。
曾建请均定田税,召人耕逃户之田,使官赋不缺。
淮南请令废除食盐专卖,改行通商,多被朝廷采纳。
晏殊以童子进见赋诗,得荐举。
全宋诗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今属河南)人。
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
通判潞州,擢开封府推官
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判官
徙知应天兴元二府,宿、延、亳三州。
真宗天禧间利州路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五)。
累迁兵部郎中纠察刑狱
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进给事中,复知延州,更耀、潞二州,卒。
宋史》卷三○三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先北宋 992 — 10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78
【介绍】: 湖州乌程人字子野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吴江县
晏殊永兴军,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渝州虢州
英宗治平初致仕。
工于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多花月艳冶之辞,时称张三影
有《安陆》。
全宋诗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
宿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卷九《送佥判张秘丞秀州》)。
晏殊永兴军,辟为通判(《画墁录》)。
历知渝州虢州(《宛陵》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
张先以词著,与柳永齐名,苏轼以为“诗笔老妙,歌词乃其馀技”。
嘉泰吴兴》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
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简称嘉禾志)等。
另从《安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词学图录
张先990-1078字子野
吴兴人
晏殊永兴军,辟为通判
曾以词中巧用三"影"字,人称张三影
有《张子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阳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抚州崇仁人
仁宗庆历初丰州簿,官满徒走而归。
晏殊深器重之,赠以诗。
仕至殿中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宗易北宋 ?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州宛丘人字简夫
少好学,诗效白居易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仁宗庆历元年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八年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
官至太常少卿
详于吏治。
后归,优游林泉十六年。
苏辙为宛丘博士,常与之游。
晏殊相知尤深。
全宋诗
李宗易
~一○七五),字简夫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清乾隆襄阳府志》卷一八)。
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范文正公集》卷一九《举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
仁宗庆历间,以尚书屯田员外郎光化军
神宗熙宁八年卒,有《少卿诗集》二十卷(《栾城后集》卷二一《李简夫少卿诗集引》),已佚。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庶北宋 1019 — 10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亚父
黄湜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
后摄知康州
工诗。
有《伐檀集》。
全宋诗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
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
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许州
后随晏殊重幕长安
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
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
至和中,摄知康州
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
事见《黄氏金字牒谱》。
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
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晏几道北宋 1030年4月23日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30—约1106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神宗熙宁七年,因郑侠上书请罢新法事,牵连下狱。
元丰五年颍昌许田镇。
后退居京城
仕宦偃蹇,不肯一傍贵人之门。
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工词,多感伤之作,婉丽缠绵。
有《小山词》。
全宋诗
晏几道一○三○?
—一一○六?
)(《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
殊子。
仁宗至和中,为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卷一六《小山集序》)。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乾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
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
几道以乐府著称,有《小山词》传世。
今录诗七首。
词学图录
晏几道1040-1112字叔原号小山
抚州临川人
晏殊第七子。
有《小山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晏知止北宋
全宋诗
晏知止本名崇让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四子(《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提举本路盐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四)。
元丰元年(一○七八)苏州(民国《吴县志》卷七)。
八年,知泽州,改晋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梓州路转运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
六年,知蔡州七年,知寿州(同上书卷四五四、四七四)。
官至朝请大夫
事见《宋史》卷三一一《晏殊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晏敦复宋 1075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45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景初
晏殊曾孙。
少学于程颐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通判临江军
高宗绍兴中权吏部侍郎,请谒不行,铨综平允。
给事中,居右省两月,论驳凡二十四事。
鲠峭敢言,反对和议,不屈于秦桧权势。
吏部尚书,兼江淮路经制使
寻请外,以宝文阁直学士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
全宋诗
晏敦复一○七五~一一四五),字景初临川(今属江西)人。
殊曾孙。
少学于程颐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为御史台检法官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祠部员外郎,迁吏部(《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
宰相串颐浩,谪知贵溪县,旋改通判临江军
四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左司谏权给事中,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五年,为吏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五)。
权吏部尚书,兼江淮路经制使,因与秦桧不合,出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
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七十一。
宋史》卷三八一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葛立方宋 1092 — 11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润州丹阳人,徙居吴兴字常之
胜仲子。
高宗绍兴八年进士
中书舍人吏部侍郎
博极群书,以文章名。
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方舆别志》、《归愚集》等。
全宋诗
葛立方
~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
胜仲子。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卷一七)。
十七年,为秘书省正字
十九年,迁校书郎
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
以忤秦桧得罪。
死召用,二十六年左司郎中贺金国生辰使
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
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
孝宗隆兴二年卒。
著《归愚集》、《韵语阳秋》。
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卷八。
 葛立方诗,以抚州刻本《侍郎归愚》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葛立方字常之
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
词学晏殊
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归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尊岳现当代 1895 — 1965
词学图录
赵尊岳1902-1960字叔雍号高梧轩主人
江苏武进人
况周颐弟子。
客居星岛以殁。
有《填词丛话》、《明词汇刊》、《高梧轩诗集》、《珍重阁词集》。
珍重阁词集
1895-1965字叔雍江苏武进人
况周颐弟子。
珍重阁词集·自序
承学之士,或视词为至尊,申以意内言外之文,重以美人香草之喻;又或视之至卑,以为倡优狎斜之所吟歌,狂奴荡子之所托意。
然唐宋以还,文章志节之士,以词传者,何止千百。
岂其有托而逃于词,抑词本不卑,而不工之词,转有以坐词于卑欤。
夫文章固无宋体,能钩其玄奥,出其智慧。
斯得文心,即崇词学。
盖不当以尊卑相黜陟也。
时丁歌酒之盛,抒至性以发为文字,身际山川之媚,选秀句以发其韵隽。
乃至盛衰之际,幽情绵邈,慨当以慷,有不能自已于言,而必以词传其萧骚抑郁之致者。
则词实出文心之至微,亦文体之至美,不待言已。
余生十九年,初不知词,童子时偶侍先公朗诵二张词选,渐读渐废,固莫能明其指归也。
既受家室,始与静宜夫人同读《花间集》。
神与文会,微吟赓迭。
又进取两宋名家之作,含嗜之至不去口。
积以旬月,或有所作,更数月才得十余首。
以呈先公,则诏之曰,“试上古微先生削绳之。
先生当代宗匠,所刻丛书即汝捧诵终日不释者也。
”遂欣然投谒。
复承介就临桂况蕙风先生,且曰:“吾固好词,特不工启迪之道。
先生则吾所切磋而事者,师蕙风必传词学。
”遂持贽敬谨受教焉。
先后十载,颇有所作。
师严为去取之。
又语以正变之所由,途辙之所自。
乃至一声一律之微,阳刚阴柔之辨,词人籍履,词籍板本,罔不备举。
又督余刻书摹书,至殷且挚。
遂次第雕刊《蓼园词选》、《梦窗词三校本》、《蓉影词》、《蕙风词话》,及自定词《和珠玉词》及拙《和小山词》;所辑刻《明词四百家》、《词籍考总集部》、《金荃玉屑词话》。
凡此承先启后之资,盖尽出于先生之绪余也。
比诸蔡先之稼轩,许以他日当擅词事者,庶有类焉。
维时海宇虽不靖,东南尚翛然在事外,壶觞于无日不尽其乐。
家园五亩,花事特盛。
千红万紫,间清欢雅。
故一托之词,遍和小山,亦差谓得其身世耳。
厥后两翁相继捐馆舍,先公亦见背。
国是日益凌夷。
身与艰屯,戒途南北。
未能有所匡益。
闲拈声谱,所作日变。
非性情笔墨之不同,盖景地实有以变之。
于是向之为小山、为清真者,乃渐而趋于玉田、花间。
初岁颇不自量,欲于南唐五代。
病未能至,则天赋有以限之耳。
自来百越,孑然一身。
妍唱既罕,雅音难继。
游程所届,间多愁苦之音。
屡省所学,益滋颜汗。
自计生平涉猎,百不一专。
衡之文艺,固不敢尽废法度,然亦不率秉师承。
好以适性之言,取资怡悦,终无所成。
独治词一秉师法,未尝缅
师之见课至精,自信承学亦至笃。
举凡心目之所领略,与夫神味之所仓茹,刻意自范,兼以授人者,尽详《金荃词话》中。
而流连行歌之作,则多载《和小山词》、《近知词》诸集。
嗟夫词景之变,俨如电驷,词心之微,通于天地。
迄至今日,百劫无遗。
犹幸葆此吉光,留供寻味。
于以可觇毕生困学之所届,亦庶为四十年来行谊之证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方其呼啸商量之时,又讵知即为日后回想深思之地耶。
董校粗竣,属之梓人。
因书所以受词之渊源,冠之于篇。
海山有灵,素云黄鹤间,倘以兹道相期许者,继或有作,亦不敢不戒不工之词,以污词体兼辱长者之明教也。
珍重阁词集·跋
先祖讳凤昌字竹君,原籍江苏武进
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曾祖妣走垣。
早岁游张香帅幕,深受器重。
辛亥革命前移家歇浦,从南通张謇营实业,并襄助辛亥革命。
一九一二年初之孙袁南北和谈,即假先祖沪寓惜阴堂举行。
先祖妣周太夫人在一八九八中秋后四日得先父。
先父讳尊岳字叔雍,毕业于沪南洋公学。
后因堂上不忍其随姊氏赴美游学,遂从临桂况蕙风先生学填词。
弱冠即有和小山词传世,为诸词坛前辈所激赏,并入上海申报馆主笔政。
先母讳季淑,字静宜,乃清末清流闽侯王仁湛先生之第五女,亦擅音律。
自嫔先父,篇什唱和,而南阳路之红楼一角,因尚存南渡前济南金线巷之流风余韵也。
惜频年迁徙,致先母遗稿及其早岁在沪付印之悼珍妃绝句一百首,竟无一倖存,思之痛心。
先父出入新闻、政治、教育三界,与缀玉轩主人及双照楼主人最为莫逆。
一九五〇年移家香港一九五八年新加坡大学聘,主讲国学,故港星两地之新知旧雨及门墙桃李均甚众。
生平最慕东坡居士,居恒引异自况,惜昊天不悯,夺其二子,以致借酒浇愁,竟于一九六五初夏逝于酒疾,伤哉。
高梧轩诗集于一九六六在港印就后,文漪又迭遭丧变,并于一九七一年移民加拿大,于是将珍重阁词集搁置多年,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今幸蒙周国灿、周文全、高芝荣三君子慨允相助,于星洲付印,为人子者,实不知何以为报,借此以表谢忱


辛酉春儿文漪敬书于加拿大之温哥华
珍重阁词集·跋
圣人制“易经”,阐明大千世界,万物消长,皆有定数。
国运盛衰,人生祸福之外,即个人之著作,不论臧否,其能广为流传,或湮没无闻,一切亦均有定数,非人力所能操纵也。
徵诸先父除以诗词饮誉儒林外,其他著作等身,如今祇有部分印行面世,非定数而何?
先父昔自乩太降谕,首句“赵氏不幸,迭早丧乱”。
兹简叙此八字以说明为何家运与著作之关联之切之深也。
先父于一九六五年在星加坡跨鹤西归,值先母在港患病,文漪犹偷暇将遗作《高梧轩诗集》印就。
不料次年先母驾返瑶池,又次年幼妹赵芬为恶夫所累,在乌拉圭离奇丧命。
随后先夫谭德患绝症,延至一九七一年弃世。
文漪因故匆促离港,气候十余年间仆仆于中、美、加三国,居无定所,囊无余资,遑论印行先父遗著?
于是将《珍重阁词集》遗稿分上下两部,上部寄存星洲先父高足周国先生处(一九八一年托周君在星洲出版),下部寄存香港关志雄先生处。
后关君函告所寄存之《珍重阁词集》已全部遗失。
相隔万里,徒唤奈何而已。
至先父在星加坡大学任教时著有论清词一集,由另一教持去付印,但出版后著者赫然为该教授之名。
一九六五年文漪赴星奔丧时,先父友好辈均促文漪向该教授问罪,但当时苫块昏迷,何暇及此。
或缘先父毕生仁厚,不愿置同事于无地乎?
一九七一年托金新宇教授捐赠香港大学图书馆之《和小山词》乃先父第一部印行词集之孤本,因保管得宜,此次能顺利付印,得兼完先父宿愿。
文漪之《和珠玉词》附于骥尾,虽瑜瑕不齐,亦父女亲情也。
回忆先父尽毕生精力编纂之《明词汇刊》,虽历尽沧桑,湮没多年,终藉国内诸大家之力,得以于一九九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就发行。
此举非特令明代数百先贤之著作得以传世不朽,即先父在天之灵,亦必展颜微笑,乐观其成。
凡此种种,岂非定数耶?


癸未三月文漪于加拿大之温哥华
和小山词·序
癸亥五月叔雍《和小山词》成,属为审定,并缀数言卷端。
夫陶写之事,言涂辙则已拘;而神明所通,必身世得其似。
在昔临淄公子,天才黄绢,地望乌衣,涪皤属以人英,伊阳赏其鬼语。
莲鸿云而外,孰托知音;高唐洛神之流,庶几合作。
其瑰磊权奇如彼,槃姗勃窣如此,虽历年垂八百,而解人无二三。
岂不以神韵之间,性情之地,非针芥之有合,宁骖靳之可期。
解道湖山晚翠,旧数斜川;消受藕叶香风,谁为处度
叔雍琼思内湛,玮执旁流。
得惜香之缠绵,方饮水之华贵。
起雏凤于丹穴,雍喈犹是元音,茁瑶草于阆风,沆瀣无非仙露。
用能吹花嚼蕊,缝月裁云。
步讵学于邯郸,韵或险于竞病。
鬯补亡之闳旨,换羽何用新声;徵聊复之遗编,吟商尚存旧谱。
绿蠃屏底,写周之情怀;朱雀桥边,识王谢之风度。
同声相应,有自来矣。
彼西麓继周,梦{弓弓攴}赓范,迂公花间之续,坐隐草堂之余,以古方今,何遽多让。
此日移情海上,见触目之琳琅;当年连句城南,愧在前之珠玉(曩寓都门,与张子苾王半塘连句和《珠玉词》,近叔雍授梓覆锲。)。


蕙风词隐况周颐书于沪渎租庑之天春楼。
炎洲词
落南逾十载,旋且有星洲之行,去国日远,词境日非,遂复少作,积成一卷,署曰《炎洲词》,聊志倦游之情而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