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洞神部
續道藏
(者是陈与方求异于郑非也长乐陈氏曰祭义云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故子)
(路与祭质明而行事则大事用日出者祭以朝之质/明也敛亦如之故曰大事敛用日出方氏曰 滕文公)
( 居丧恐不能尽于大事则丧为大事春秋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则戎祀为大事丧事凶礼戎事军礼)
(祀事吉礼五 (第 32b 页)
(路与祭质明而行事则大事用日出者祭以朝之质/明也敛亦如之故曰大事敛用日出方氏曰 滕文公)
( 居丧恐不能尽于大事则丧为大事春秋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则戎祀为大事丧事凶礼戎事军礼)
(祀事吉礼五 (第 32b 页)
也又未逾年而以君命遣使聘于邻国则哀戚之情
忘矣孟子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
事 滕文公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及至葬颜色之戚哭
泣之哀吊者大悦而有愿为其氓者盖礼义人心之
所同然也齐顷公嗣位之 (第 24a 页)
忘矣孟子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
事 滕文公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及至葬颜色之戚哭
泣之哀吊者大悦而有愿为其氓者盖礼义人心之
所同然也齐顷公嗣位之 (第 24a 页)
不能为害而国与民常相保也虽然又有说焉散财
发粟不可废也不可恃也未荒之时别有先图救灾
之方非专一道总又必以得人为本所谓有治人无
治法也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
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 (第 40b 页)
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此一章书见立国之道贵自强也 滕文公 问曰滕小
国也介于齐楚二大国之间不能不事又不能兼事
将事齐乎抑事楚乎孟子对曰凡谋之出于事人者
…… (第 41a 页)
人君者与斯民同守之其君自能效死而斯民亦感
其君平时之恩患难相从而弗去此为有地利兼有
人和是则可为也按孟子他日之告 文公 也一则曰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再则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此效死而民弗去之本也圣贤之谋人国势有彊弱
…… (第 41b 页)
苟且之说其道可彊可弱可常可变似迂远而非迂
远后世有谓孟子穷于策滕者非善读孟子者矣 滕文公 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
曰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
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 (第 42a 页)
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
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彊
为善而己矣
此一章书见立国者当为善也 滕文公 问曰滕薛相
倚有如唇齿今齐人取薛地而将筑城则滕益孤而
齐益偪矣寡人甚恐当如之何而可免于吞并乎孟 …… (第 42a 页)
实有国家者经久之谋汉儒董仲舒曰强勉学问则
闻见博而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可
谓得孟子之意矣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
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 …… (第 43a 页)
此一章书见立国之道有二说而滕当以守为主也
滕文公 问曰滕褊小之国也竭尽财力以事齐楚之
大国则不能免其侵凌之祸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
曰昔者大王始居于邠 (第 44a 页)
发粟不可废也不可恃也未荒之时别有先图救灾
之方非专一道总又必以得人为本所谓有治人无
治法也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
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 (第 40b 页)
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此一章书见立国之道贵自强也 滕文公 问曰滕小
国也介于齐楚二大国之间不能不事又不能兼事
将事齐乎抑事楚乎孟子对曰凡谋之出于事人者
…… (第 41a 页)
人君者与斯民同守之其君自能效死而斯民亦感
其君平时之恩患难相从而弗去此为有地利兼有
人和是则可为也按孟子他日之告 文公 也一则曰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再则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此效死而民弗去之本也圣贤之谋人国势有彊弱
…… (第 41b 页)
苟且之说其道可彊可弱可常可变似迂远而非迂
远后世有谓孟子穷于策滕者非善读孟子者矣 滕文公 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
曰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
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 (第 42a 页)
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
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彊
为善而己矣
此一章书见立国者当为善也 滕文公 问曰滕薛相
倚有如唇齿今齐人取薛地而将筑城则滕益孤而
齐益偪矣寡人甚恐当如之何而可免于吞并乎孟 …… (第 42a 页)
实有国家者经久之谋汉儒董仲舒曰强勉学问则
闻见博而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可
谓得孟子之意矣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
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 …… (第 43a 页)
此一章书见立国之道有二说而滕当以守为主也
滕文公 问曰滕褊小之国也竭尽财力以事齐楚之
大国则不能免其侵凌之祸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
曰昔者大王始居于邠 (第 4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 章句上
(第 1a 页)
滕文公 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
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 (第 1a 页)
滕文公 为世子之时奉君命而使于楚时闻孟子在 …… (第 1a 页)
间而已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
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
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
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
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
之
此一章书见亲丧之贵于自尽也 滕文公 为世子时
闻孟子之言有所开悟一旦遭父定公之丧谓其傅
然友曰昔者我于宋见孟子闻其性善尧舜之言至
…… (第 4a 页)
滕者莫不悦其尽礼相与叹服焉世子之能自尽亲
丧如此可见天下无不可复行之古礼无不可感动
之人心始疑之而终信之是即性善之一徵与 滕文公 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 (第 8a 页)
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言民事乃国之根本宜法古井田
之制以为养民之善经也 滕文公 以礼聘孟子至滕 …… (第 8a 页)
哉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
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
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
此一节书见行井田在正经界也 滕文公 闻孟子之
言知助法之当行乃使其臣毕战问井地之详而欲 …… (第 15a 页)
君国子民者所当䆒心哉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
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
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
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此一章书是举古帝王劳心之事以辟异端并耕之
说也 滕文公 因孟子之言欲行三代井田之制时有
许行者托为称述神农之言以欺世盗名欲阻孟子
之良法而售其异端之学自 (第 19b 页)
楚之滕踵门而告 文公
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井田之仁政愿受一廛之地而
为滕国之 (第 19b 页)
文公 因其慕化而来使之处于其国许 …… (第 19b 页)
其食以为非其力则不食也其衣服举动之间已异
于圣贤之道矣有楚之儒者陈相与其弟辛负田器
而自宋之滕告 文公 曰闻君行圣人井田之政是亦
当今之圣人也愿为圣人之民而得沾王化焉陈相
本诚心慕化非与许行等惜乎其终 (第 20a 页)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 章句上
(第 1a 页)
滕文公 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
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 (第 1a 页)
滕文公 为世子之时奉君命而使于楚时闻孟子在 …… (第 1a 页)
间而已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
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
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
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
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
之
此一章书见亲丧之贵于自尽也 滕文公 为世子时
闻孟子之言有所开悟一旦遭父定公之丧谓其傅
然友曰昔者我于宋见孟子闻其性善尧舜之言至
…… (第 4a 页)
滕者莫不悦其尽礼相与叹服焉世子之能自尽亲
丧如此可见天下无不可复行之古礼无不可感动
之人心始疑之而终信之是即性善之一徵与 滕文公 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 (第 8a 页)
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言民事乃国之根本宜法古井田
之制以为养民之善经也 滕文公 以礼聘孟子至滕 …… (第 8a 页)
哉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
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
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
此一节书见行井田在正经界也 滕文公 闻孟子之
言知助法之当行乃使其臣毕战问井地之详而欲 …… (第 15a 页)
君国子民者所当䆒心哉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
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
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
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此一章书是举古帝王劳心之事以辟异端并耕之
说也 滕文公 因孟子之言欲行三代井田之制时有
许行者托为称述神农之言以欺世盗名欲阻孟子
之良法而售其异端之学自 (第 19b 页)
楚之滕踵门而告 文公
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井田之仁政愿受一廛之地而
为滕国之 (第 19b 页)
文公 因其慕化而来使之处于其国许 …… (第 19b 页)
其食以为非其力则不食也其衣服举动之间已异
于圣贤之道矣有楚之儒者陈相与其弟辛负田器
而自宋之滕告 文公 曰闻君行圣人井田之政是亦
当今之圣人也愿为圣人之民而得沾王化焉陈相
本诚心慕化非与许行等惜乎其终 (第 20a 页)
閒罅(虚讶反)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菲薄也致
孝鬼神谓享祀丰洁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语录
韦熟皮也祭服谓之黻朝服谓之鞸何晏注曰黻其色皆赤尊卑以深浅为异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大夫
赤)冕冠也(冕冠上板前低后高因俛以得名周礼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旻天上帝则服大裘而
冕祀五帝亦如之亨先王则衮冕亨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
祀则玄冕禹之黻冕则五冕皆是也)皆祭服也沟洫田间水道以正疆
界备旱疗(音老)者也(笺见孟子 滕文公 上)或丰或俭各适其宜所
以无罅隙之可议也故再言以深美之 杨氏曰薄
于自奉而所勤者民之事所致饰者宗庙 (第 37b 页)
孝鬼神谓享祀丰洁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语录
韦熟皮也祭服谓之黻朝服谓之鞸何晏注曰黻其色皆赤尊卑以深浅为异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大夫
赤)冕冠也(冕冠上板前低后高因俛以得名周礼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旻天上帝则服大裘而
冕祀五帝亦如之亨先王则衮冕亨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
祀则玄冕禹之黻冕则五冕皆是也)皆祭服也沟洫田间水道以正疆
界备旱疗(音老)者也(笺见孟子 滕文公 上)或丰或俭各适其宜所
以无罅隙之可议也故再言以深美之 杨氏曰薄
于自奉而所勤者民之事所致饰者宗庙 (第 37b 页)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
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彊为善而已矣(夫音扶彊上声)
创造也统绪也言能为善则如大王虽失其地而其
后世遂有天下乃天理也然君子造基业于前而垂
统绪于后但能不失其正令(平声)后世可继续而行耳
若夫成功则岂可必乎彼齐也君之力既无如之何
则但彊于为善使其可继而俟命于天耳 此章言
人君但当竭力于其所当为不可徼幸(与侥倖通)于其所难
必
○ 滕文公 曰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
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 (第 28a 页)
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彊为善而已矣(夫音扶彊上声)
创造也统绪也言能为善则如大王虽失其地而其
后世遂有天下乃天理也然君子造基业于前而垂
统绪于后但能不失其正令(平声)后世可继续而行耳
若夫成功则岂可必乎彼齐也君之力既无如之何
则但彊于为善使其可继而俟命于天耳 此章言
人君但当竭力于其所当为不可徼幸(与侥倖通)于其所难
必
○ 滕文公 曰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
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 (第 28a 页)
篇韩子曰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丒相与记轲所言焉朱子曰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问序说谓史记近是而集注于 滕文公
篇首章云门人不能悉记其词又第四章云记者之误如何曰前说是后两处失之熟读七篇观其笔如镕铸而成非缀缉可就也 …… (第 7b 页)
汤既至则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矣故又提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见得以上是孟子之言也 滕文公 下篇亦然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芟六条减三十三字)
大注云合则雨虹见则止若望云者仰其来也若望霓者又疑其不来 …… (第 95b 页)
无事之日则皆亲其上有事之日则各死其长矣何至疾视长上之死而不救哉新安陈氏曰平时亲其上有危难则死其长矣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减三十二字) …… (第 99a 页)
此数章意实相承初因 文公 问而告以死守后因其问又告以太王之迁及其又问也则合死守迁都而请其自择盖理之可为者不过如此事齐乎事楚乎是 …… (第 99b 页)
非有以深得其心者不能也愚尝疑智者为能以小事大而保其国今 滕文公 欲事齐楚而孟子乃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何与盖以小事大 (第 100a 页)
文公 自能之不待教也但 (第 100a 页)
文公 全欲凭大国之援以侥倖旦夕之无事而不知有自固之义故孟子独以所缺者箴之南轩曰与其望二国矜已以求安不若思所 …… (第 100a 页)
非封国之疆界故太王得优游迁徙若滕在中国又界大国之间无可迁之地民虽或从之亦无所往孟子特举太王之得民以警 文公
耳故下文言效死乃其正也
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减十八字)
为如字言君为此轻身匹夫之事云云本是乐正 (第 103b 页)
汤既至则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矣故又提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见得以上是孟子之言也 滕文公 下篇亦然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芟六条减三十三字)
大注云合则雨虹见则止若望云者仰其来也若望霓者又疑其不来 …… (第 95b 页)
无事之日则皆亲其上有事之日则各死其长矣何至疾视长上之死而不救哉新安陈氏曰平时亲其上有危难则死其长矣 滕文公 问曰滕小国也减三十二字) …… (第 99a 页)
此数章意实相承初因 文公 问而告以死守后因其问又告以太王之迁及其又问也则合死守迁都而请其自择盖理之可为者不过如此事齐乎事楚乎是 …… (第 99b 页)
非有以深得其心者不能也愚尝疑智者为能以小事大而保其国今 滕文公 欲事齐楚而孟子乃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何与盖以小事大 (第 100a 页)
文公 自能之不待教也但 (第 100a 页)
文公 全欲凭大国之援以侥倖旦夕之无事而不知有自固之义故孟子独以所缺者箴之南轩曰与其望二国矜已以求安不若思所 …… (第 100a 页)
非封国之疆界故太王得优游迁徙若滕在中国又界大国之间无可迁之地民虽或从之亦无所往孟子特举太王之得民以警 文公
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减十八字)
为如字言君为此轻身匹夫之事云云本是乐正 (第 103b 页)
内也
吊者大悦
愚以为是四方来吊者也父兄百官不与存焉观世子问丧礼一章可以见古道之可复于今再无庸疑矣 滕文公 问为国
盖自民事不可缓也直至虽周亦助也皆只是说为国者当先制民恒产之意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一 …… (第 9b 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云)云
或曰庠序学校只是举三代教民之制如此非使 滕文公 兼设此四学也若 (第 20a 页)
文公 当日设学教民只用一乡学一国学一国学足矣乡学则不止一所古者国学惟天子之都及诸侯之国都有之乡学则随所在而 …… (第 20a 页)
作使 文公 设学教民云兼举庠序学校 (第 20b 页)
文公 若行时听其自择一名也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芟十条)
庠者养也或养国老或养庶老所以教民之老老而长长 …… (第 20b 页)
为一项其所以食者也
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减十字)
此言盖非面对滕君也上文则言踵门而告 文公 曰方是面对之词许行自楚来既捆屦织席以为食陈相自宋来又负耒耜只是其未相见之前已有默相见之机矣故陈相见许 …… (第 33a 页)
发之者可为中其肯綮矣夷子自有资质宜其所以悟也
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夷子怃然茫然自失盖于我心有戚戚焉 滕文公 章句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芟一条)
陈代盖谓孟子以谋王断国之大材其致主安民可 (第 49b 页)
吊者大悦
愚以为是四方来吊者也父兄百官不与存焉观世子问丧礼一章可以见古道之可复于今再无庸疑矣 滕文公 问为国
盖自民事不可缓也直至虽周亦助也皆只是说为国者当先制民恒产之意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一 …… (第 9b 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云)云
或曰庠序学校只是举三代教民之制如此非使 滕文公 兼设此四学也若 (第 20a 页)
文公 当日设学教民只用一乡学一国学一国学足矣乡学则不止一所古者国学惟天子之都及诸侯之国都有之乡学则随所在而 …… (第 20a 页)
作使 文公 设学教民云兼举庠序学校 (第 20b 页)
文公 若行时听其自择一名也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芟十条)
庠者养也或养国老或养庶老所以教民之老老而长长 …… (第 20b 页)
为一项其所以食者也
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减十字)
此言盖非面对滕君也上文则言踵门而告 文公 曰方是面对之词许行自楚来既捆屦织席以为食陈相自宋来又负耒耜只是其未相见之前已有默相见之机矣故陈相见许 …… (第 33a 页)
发之者可为中其肯綮矣夷子自有资质宜其所以悟也
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夷子怃然茫然自失盖于我心有戚戚焉 滕文公 章句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芟一条)
陈代盖谓孟子以谋王断国之大材其致主安民可 (第 49b 页)
绝于纪矣春秋书纪侯去其国罪其自去也书名罪
其失国也太王去邠适岐邠人从之如市而终以有
国太王之仁也孟子谓 滕文公 凿池筑城使民效死
勿去诸侯之义也纪侯虽不若卫侯衎蔡侯朱之奔
也虽不若蔡侯献舞潞子婴儿之臣服大国也 (第 5a 页)
其失国也太王去邠适岐邠人从之如市而终以有
国太王之仁也孟子谓 滕文公 凿池筑城使民效死
勿去诸侯之义也纪侯虽不若卫侯衎蔡侯朱之奔
也虽不若蔡侯献舞潞子婴儿之臣服大国也 (第 5a 页)
胡安国曰葬之速也大不怀也人未踰年而以君命
遣使聘于邻国则哀戚之情忘矣孟子曰养生不足
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滕文公 五月居庐未
有命戒及至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而有愿
为其氓者盖礼义人心之所同然也齐顷公嗣位之 (第 15b 页)
遣使聘于邻国则哀戚之情忘矣孟子曰养生不足
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滕文公 五月居庐未
有命戒及至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而有愿
为其氓者盖礼义人心之所同然也齐顷公嗣位之 (第 15b 页)
朝○或谓榖邓见逼于楚而朝鲁所谓小国附从不
暇以救其危者比之无故而朝篡弑者其罪为轻曰
二国苟见逼于楚宜莫如孟子告 滕文公 之法而朝
篡弑之贼以觊免难难以为智矣宜其不旋踵而卒
灭于楚也不书秋冬与四年同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第 35b 页)
暇以救其危者比之无故而朝篡弑者其罪为轻曰
二国苟见逼于楚宜莫如孟子告 滕文公 之法而朝
篡弑之贼以觊免难难以为智矣宜其不旋踵而卒
灭于楚也不书秋冬与四年同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第 3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