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攻魏取轵及邓或曰邓当作/宁又战国策秦攻魏取宁邑亦即宁也信陵君曰)
  (通韩上党于共宁韩非说 秦昭王
越长平西伐修/武盖宁与修武通称矣汉高祖封功臣魏遫为宁)
  (侯汉二年军于修武寻置修武县属河内郡晋属 (第 19b 页)
 长葛(隐五年宋人伐郑围长葛杜注颍川长社北冇/长葛县 臣谨按汉志长社县属颍川郡应劭)
  (曰宋之长葛也其社中树暴长因更名后汉书长/社县有长葛城战国时属魏 秦昭襄
三十三年取)
  (魏长社水经注洧水与龙渊水合出长社县西北/又经长社县故城北郑之长葛邑也后为县徙于) (第 5a 页)
 平丘(昭十三年会于平丘杜注平丘在陈留长垣县/西南 臣谨按陈留风俗传云平丘卫灵公所)
  (置邑战国策黄歇上 秦昭王
书曰王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释之者曰蒲即蒲城衍衍氏首牛首)
  (长垣或曰首垣即长垣也仁一作任今济宁 …… (第 20b 页)
 沙(定七年齐侯卫侯盟于沙杜注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 臣谨按公羊作沙泽左传曰盟于琐杜)
  (注即沙也晋地道记元城县南有琐阳城晋太和/五年 秦王
猛围邺燕慕容桓自沙亭屯内黄是也)
 瓦(定八年公会晋师于瓦杜注瓦卫地东郡燕县东/北冇瓦亭 臣谨按后 (第 21b 页)
  (里有古鄢国楚为鄢县昭十二年王沿夏将欲入/鄢杜注顺汉水入鄢也鄢楚之别都后楚徙郢于)
  (鄀兼称鄢郢楚又尝自鄀徙鄢踰年而复顷襄王/十六年与 秦昭王
会于鄢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
  (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高诱曰秦兵出武关则临鄢/下黔中则临郢也秦亦为鄢县汉 …… (第 9a 页)
  (子仪之乱析公奔晋杜注事在文十六年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左传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
  (白羽杜注于传时白羽改为析后许迁于容城哀/十八年楚复封子国于析战国时 秦昭王
发兵出)
  (武关攻楚取析是也秦曰中阳县汉仍曰析县属/弘农郡魏属南乡郡晋初因之后属顺阳郡后魏)
  (第 16b 页)
  (之外叛王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陈城父人执已以至哀六年吴伐陈楚子救陈)
  (师于城父秋 昭王
攻大冥卒于城父史记秦始皇/二十二年李信破楚鄢郢引军而西与蒙恬会城)
  (父即此汉置父城县属颍川郡光 (第 15b 页)
  (循是以推蔡亦祗应复其旧国孔传所云存疑可/也春秋时亦称上蔡竹书纪年魏章帅师及郑师)
  (伐楚取上蔡亦谓之蔡阳 秦昭襄
三十三年客卿/胡伤取魏蔡阳孔氏曰蔡城在蔡水之阳也汉因)
  (置上蔡县应劭曰以九江有下蔡故称上蔡后汉 (第 25a 页)
  (曰志言泰伯后者以仲雍嗣泰伯故也僖二年宫/之奇曰泰伯虞仲太王之昭也杜注穆生昭昭生)
  (穆以世次计泰伯虞仲于周为穆僖五年晋人执/虞公虞遂亡战国属魏为吴城史记 秦昭王
伐魏)
  (取吴城是也汉置大阳县属河东郡周天和二年/省大阳县移河北县治此隋属陜州栝地志故虞)
  …… (第 4b 页)
 又迁于容城(定四年许迁于容城今臣谨按应劭曰/容城即汉之华容城 为监利县非也)
  (哀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左傅云因/楚败也此时 昭王
新复国华容近在国都之侧郑)
  (亦岂能至此或曰容城即在叶县西差为近理耳/又哀元年许男复从楚围蔡似未 (第 22b 页)
  (乳谷谓虎于莬故命之曰斗谷于莬以其女妻伯/比杜注郧国名盖即此郧也其后灭于楚有其地)
  (昭十四年楚子杀斗成然使斗卒居郧以无忘旧/勋定四年吴入郢 昭王
自云中奔郧郧公辛之弟)
  (怀将弑王辛止之与其弟巢以王奔随是也其地/汉志江夏竟陵县有郧乡楚郧公邑应 (第 14a 页)
  (师既振然后乃服自是遂属于楚鄢陵之役蛮与/共王合兵击晋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
  (庭苍梧 秦昭王
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章怀太子注曰楚屈瑕伐罗罗) …… (第 16a 页)
  (决观盖亦尝称/观故杜氏云然)
 扈(见上杜注扈在始平鄠县傅臣谨按书序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孔 扈与夏同姓楚语 昭)
  (王
使观射父傅太子射父辞曰尧有丹朱舜冇商/均夏有观扈周冇管蔡是其恃亲而不恭也知为) (第 30b 页)
  目击目及也 庄子田子方目击而道存郭璞云目裁
往意已达盖借击为及也后汉书郅惮傅子张但目
击而己晋书葛洪傅于馀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
击而己各无所言淮南子人閒训将筑修城西属流
沙北击辽水击并同及


  不阖不合也 战国策范雎上 秦昭王
书意者臣愚而
不阖王心邪注阖同合淮南子地形训阖四海之内
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阖亦与合同

  (第 66b 页)
  四十八嶝 嶝(丁邓切隥道亦作磴隥西京赋隥道逦倚以正东阁道也两都赋陵隥道)
(马鞁具释云鞍镫也祭法执镫豆下跗也又都腾切见登字韵)   邓(唐亘切国名释云周
申国也
楚昭襄王
取韩置南阳郡始皇三十六郡邓居一焉隋以南阳为县改为邓州取邓国名又姓)
(蹭蹬失道) 幐(囊属又徒登切 (第 70a 页)
也又汉复姓六氏吴延陵季子之后有延陵氏高士传有于陵子仲战国策有安陵)
(丑吕氏春秋有铅陵卓子汉有高陵显 秦昭王
弟高陵君之后楚有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力膺切十八)(历也)
(又水名出临淮亦姓吴将有淩统)(说文 (第 54b 页)
絙)(鱼名)(石连皃)○蹭(蹭蹬千邓切二)(刀割过也)
(国名周为申国平王母申后之家战国时韩地 秦昭襄王
取韩置南阳郡释名曰在南中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始皇三)
(十六郡即其一焉隋以南阳为县改为邓州取邓国名之又姓 (第 78a 页)
又汉复姓六氏吴延陵/季子之后有延陵氏高士传有于陵子仲战国策有安陵丑吕)
(氏春秋有铅陵卓子汉有高陵显 秦昭王
弟高陵君/之后楚有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力膺切十八)(历也/又水) (第 45a 页)
(鱼/名/石莲/皃)(蹭蹬千/邓切二/刀割/过也)(国名周为申国平王/母申后之家战国时)
(地 楚昭襄王
取韩置南阳郡释名曰在楚地 (第 58a 页)
昭襄王
取韩置南/阳郡释名曰在南中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始皇三十六郡即其)
(一焉隋以南阳为县改为邓州取邓国名之又 (第 58a 页)
作介人又佋价与介同)(境也垂也)
(分画也限也亦作界又离閒也扬雄解嘲范雎界泾阳注界间其兄弟使疏泾阳 秦昭王
弟贵用事也)界 䯰
(簪髻)(帻也亦作介)(犍牛凡畜健强者皆曰犗)(疮疥)(大圭诗书作介) (第 51a 页)
 能起行其质缜密故称玉质缜密以栗秦风阪有漆
 隰有栗燕秦千树栗是其出处也秦饥应侯请𤼵五
 苑之果蔬橡枣栗以活民 昭王
不许范子计然曰栗
 出三辅诗又云山有嘉卉侯栗侯梅侯助辞也西京 (第 10a 页)
 太原府也(笺/)按鲁语曰禹能以德修鲧之功注曰鲧

 功虽不成禹亦有所因故曰修鲧之功是也孔传曰
 太原今为郡名水经注太原郡治晋阳城 秦昭襄

 年立尚书所谓既修太原者也
至于岳阳
 蔡传曰岳太岳也地志谓霍太山即太岳在河东郡
 彘县东今晋州 (第 7b 页)
 无诡立乃棺赴焉七日辛巳夜殡至九月而后葬矣
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得

 公子无忌信陵君也时魏地多为秦所并削安釐王
 二十六年 秦昭王
卒三十年信陵君率五国之兵攻
 秦而败之复得其地
赵得蔺相如而秦不敢出
 蔺相如赵惠文王之相也尝以和氏 (第 25a 页)
  闻始发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大百数犹未足滥
  觞东南下百馀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关亦谓之
  为天谷也 秦昭王
以李冰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
  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
  彭阙江水自此以上至微弱所谓 (第 3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