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宋濂]

革象新书原序
革象新书者赵缘督先生之所著也先生鄱阳人隐遁
自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其名
弗能详也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先生宋宗
室之子习天官遁甲钤式诸书欲以事功自奋一日坐
芝山酒肆中逢丈夫脩眉方瞳索酒酣饮先生异而即
之相与谈玄者颇久且曰汝来何迟也于是出囊中九
还七返丹书遗之临别先生问其姓名曰我扶风 石得

(第 3a 页)
得之
盖世传 (第 3b 页)
杏林
仙人云先生自是视世事若漠
然不经意间往东海上独居十年注周易数万言时人
无有知者唯傅文懿公立极独畏敬之 (第 3b 页)
于齐叶三尺劲壮似仙霞
仙霞九十蕊色白鲜者如濯含者如润始 得之泰
邑初
不为奇植之蕊多因以名花比李通判则过之
马大同色碧壮者十二萼花头肥大瓣绿片多红晕其
叶高耸干仅半 …… (第 24a 页)
红色白壮者八萼花片虽白尖处微红如夕阳返
照或谓产夕阳院东山因名
云峤色白壮者七萼花大红心邻于小张以所 得之

名叶深厚于小张清高亦如之云峤海岛之精寺也 (第 24b 页)
子勿摹本恐非三家之)
(福时用小人蔡天申为京而察访置司西都天申厚赂/镌工得书以献安石天申初欲中温公安 石得之
挂壁)
(间谓其门下士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开见录)不怀旧怨(欧阳公初以希文/事得罪于吕相坐)
(党 …… (第 11b 页)
谢拒之乃献以所藏书盖公悉不收/独留道德经而还书戒之曰此先君所藏世之所宝仲)
(淹窃为宗家措/之毋为人 得之)
得金以赗(梅圣俞尧臣与刘公敞亲且/旧既卒其家不能自存公哀)
(之未有以助也圣俞尝许书程丞相神道碑病不 …… (第 12b 页)
丨丨丨丨碑背上有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不解问修曰卿知否修曰知之操曰且勿)
(言待朕思之行三十里乃 得之
令脩解脩曰黄绢色丝/绝字幼妇少女妙字外孙女子好字齑臼受辛辞字操)
(曰一如朕意俗云有/智无智较三十里 (第 14b 页)
王居之而朝诸侯美矣幽厉居之何如哉子不谓传国)
(之玺帝王所以传宝者耶汉高文景得之而为宝美矣/新莽胡 石得之
何如哉子不谓九鼎帝王之所谓神器) (第 3b 页)
  革象新书序(明宋濂/)

革象新书者赵缘督先生之所著也先生鄱阳人隐遁
自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其名
弗能详也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先生宋宗
室之子习天官遁甲铃式诸书欲以事功自奋一日坐
芝山酒肆中逢丈夫修眉方瞳索酒酣饮先生异而即
之相与谈玄者颇久且曰汝来何迟也于是出囊中九
还七返丹书遗之临别先生问其姓名曰我扶风 石得
(第 2b 页)
得之
盖世 (第 2b 页)
杏林
仙人云先生自是视世事若漠 (第 2b 页)
  又

犹子之奴相归得手教及亡弟之集序已成诵之不觉
悲感丛来覆涕至襟足下文章家董狐也亡弟之华衮
重矣前一日而伯玉之墓碑至次日足下文亦至乃信
范张元白生死之交故不诬也奴相言足下肤甚腴神
甚王方治第太守衙斋右可以无击柝矣而数里之外
湖庄为盗窥丧其资斧僮仆乃闻盗公然搆讼此何说也
弟奏三载绩自奉上新例得部咨而后发横罹猘口虽
事例已大明然复何心请金陵米已决归计矣故园未

芜此身尚在何所不可独不能从王羽人演 石杏林

上阳伎俩兄言弟恶其简傲不深探其精微则误矣但
望兄与之并驾翱翔云路弟亦不能顺风而拜称天师
也张子文 (第 7a 页)
 拟古
卞氏有美璞采之荆山中至宝不先剖献君乃至公玉
人何嫌猜三献两见刖抱之发长号泪尽继以血宋人
贵凡 石得之
梧台东周客视之笑本与瓦甓同忠言翻
见恶藏之愈深固自誇天下珍和璧安足睹嗟哉优与
劣贱目岂能别
 李季 (第 2a 页)
   革象新书序
革象新书者赵督先生之所著也先生鄱阳人隐遁自
晦不知其名若字或曰名敬字子恭或曰友钦其名弗

能详也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先生宋宗室
之子习天官遁甲铃式诸书欲以事功自奋一日坐芝
山酒肆中逢丈夫修眉方瞳索酒酣饮先生异而即之
相与谈玄者颇久且曰汝来何迟也于是出囊中九还
七返丹书遗之临别先生问其姓名曰我扶风 石得之
(第 38b 页)
得之
盖世传 (第 38b 页)
杏林
仙人云先生自是视世事若漠然
不经意间往东海上独居十年注周易数万言时人无
有知者唯傅文懿公立极畏敬之以 (第 38b 页)
   题王景渊道书
世祖皇帝焚毁道家说谎经文此其一也宜黄王景渊

留意仙学博览异书引用修真语言多有可采何不效
张平叔 石得之
薛道光辈自成一编以行于世又安用
依附其所不足依附者哉紫玄洞宾题
   题习是病中所书字后
临江习是六 (第 2b 页)
   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𣆀之道以授汉
   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
   张伯端伯端授 石泰
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 (第 20b 页)
   书之多亦有伯英相上下者伯英独恃宝石以
   擅奇汾晋间耳兴定末伯英殁于关中杨户部
   叔玉购 石得之
壬辰围城中以示予且命作诗
   危急存亡之际不暇及也乙巳冬十一月来东
   平过圣与张君之新轩而此石 (第 6a 页)
在焉圣与名之

   曰云岩予问石所从来圣与言夏津王帅 得之
   
汴梁泥涂中而以见贻予因叹一物之微经历
   世变迁徙南北乃复为好事者之所宝 (第 6b 页)
一时将帅车马囊橐实以子女玉帛公
之所得法书名画异文秘典宝琴佳砚而巳馀一无所
取也公甍之某年既葬神道有 石泰
亨纪公事业来求
铭铭曰
世禄后昆鲜能处仁骄奢淫佚辱宗败身惟公贵胄世
里支亲光耀先哲超踰等伦尚气以义润 (第 11b 页)
祗候移淮阴文家峰巡检
淮阴尉进保重庆转进义副尉又剿广益盗湘南转进
武校尉又五转自承信郎至忠翊皆身犯矢 石得之

他书生用空言寄功幕府之比然盘旋曲折亦不足尽
其才而岁年老矣于是归傍乡井既而避地于饶德兴 (第 11a 页)
  芳溪杨子士千作堂于所居之右因山为基爽垲深静
名之曰邻松谒予为记予尝谓松之为物质直挺健拔
出于氛埃之表有君子之德历凝寒傲霜雪贯四时而
不改其素有君子之操磥砢多节耸壑凌霄负栋梁之
材工师匠 石得之
则以为喜有君子之用是以君子恒
比德焉杨子之先有曰友松听松者非特以地产为名
诚有取尔也东里先生有云君子 (第 11a 页)
   送太学生姚伯尹归省序
太学生三年一归省国朝盛典也行则有言以赠之师
友之谊也膺国朝之盛典承师友之厚谊负吾心所得
而慰父母违离之怀天下之乐其有过于此者哉处之
松源姚伯尹氏以俊秀游邑庠充丁丑岁贡今年以例
归省其母其从父惟深实同上舍邀其友叶资仁诣余
求言以华其行予谓之曰子独不见夫垂棘之玉焉其
性温其德全其音清以越故玉人得之以为璜为琮为

珩为圭为磬不事镂画而人无不以为宝也又不见夫
荆氏之楸柏桑焉其质贞其理密其文彰故匠 石得之
以为舆为轮为几为榻为高明之丽为禅傍不事髹朱
而天下莫不以为美器也何则盖存于中者既足不待
外物以饰之也 (第 17a 页)
   还真集序
仙道自古尚矣由黄帝问道广成子世称黄老盖广成

即老子也仙之说始焉若唐之篯铿夏之啸父商之宛
丘周之王乔三代则固有之而周穆建草楼以延士其
说始著殆秦皇汉武惑方士药石之术虽有王次仲东
方朔之徒而不知师而其邪说滋蔓淆杂卒以殒身则
世之鸿生硕士并起而訾斥之亦宜矣若汉魏伯阳仿
易撰参同契本古文龙虎经而充越之于是丹道倡明
不溺于金石草木云霞补导之术一明乎身心神气自
然之理假卦爻晷刻以则之靡不合乎奇耦象数也厥

后由钟离云房授唐吕岩则祖述其说而歌辞论辨庶
得乎指归之正代亦不乏其人焉若宋之张紫阳 石杏
陈泥丸白紫清李玉溪李清庵皆一时杰出凡其辞
旨亦不下伯阳而互有深造默会者焉夫相去千百岁
之间何言之若合 (第 39b 页)
  跋长春子手帖
右长春真人丘公与其弟子宋道安手帖首言吾宗承
传次第非一朝夕者盖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
授汉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之
张伯端伯端授 石泰
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
玉蟾玉蟾授彭耜此则世所号南宗者也岩授金之王 (第 58a 页)
 (内言还丹道生一道源龙虎秋石/河车五行胎息盗机等赋九篇)
金丹赋(一卷/) (大道弟子马莅昭注/)
谷神赋(一卷/) (天水逸人大信注/)
   珍字号计十卷
修真十书(卷一之十三有图/)
 (杏林真人 石泰得之
撰论白先生金丹火候图金液/捷径指玄图阴阳升降 丹房法语还源篇序还源)
 (篇翠虚真人紫庭经阴符髓内 (第 39a 页)
   妇字号计九卷
金丹正宗(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
还丹复命篇(与金丹正宗同卷/) (紫贤真人薛道光撰/)
爰清子至命篇(上下同卷有图/) (鲒洲果斋王庆升撰/)
翠虚篇(一卷/)

 (泥丸陈真人撰一紫庭经大道歌罗浮/翠虚吟丹基归 论金丹诗赋等篇)
还源篇 (杏林石泰得之
撰/)
还丹至药篇(悟玄子贤芝膺图述/) (诗集/)
亶甲集(与还源等三篇同卷/诗集) (西秦降真子 …… (第 19a 页)
 (清和真人尹志平撰谋观集中诗歌词赋皆正性情/明得失主忠信戒权 止强梁守柔弱宝慈俭去奢)
 (泰崇高节美敦化盖/真人诗中深 得之
矣)
西云集(三卷/) (洞明子撰/) (诗词/)
勿斋先生文集(二卷/) (第 27a 页)
获免平叔德之曰此恩
不报岂人也哉子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
丹法用传于子以成道吾再拜谢仰受付嘱
道源源闻 石泰
说是语已稽首皈依请因受
业卒学大丹及复受得口诀真要且戒往通
邑大都依有德有力者可即图之道源遂来 …… (第 017b 页)
涣然冰释确然如世
传紫贤之注实为无名子之注迷以葆光讹
为道光何其讹传之久而人未之订耶何以
言之真人传 石杏林
(第 020b 页)
杏林
传紫贤为第三传
此世之知也真人传广益子广益子传无名
子亦为第三传此世之罕知也好事者欲其
所注取信当世 (第 0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