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五月朔,王之南京。以内守备府为行宫。初四日监国,十五日即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史可法、马士英、高宏图、姜曰广、王铎并为东阁大学士。改张慎言吏部尚书,士英掌兵部、宏图掌户部,进大器吏部左侍郎、沾太常寺少卿,赞周掌司礼监,可法督师江北。起徐石麒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周堪赓户部尚书;顾锡畴礼

部尚书;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解学龙、贺世寿为各部侍郎;刘士祯、侯峒曾、郑瑄、 许誉卿
为寺卿;建言科道章正宸、熊开元、姜埰、庄鳌献、袁恺、马兆义、杨时化、詹尔选、李模、张瑄、郑友立、乔可 (第 2 页)
熊开元、姜埰、马兆羲、詹尔选、李长春、张瑄、郑友元、李模、乔可聘、李日辅等原官起用。
  十四日,起 许誉卿光禄卿。
  十五日,进内官韩赞周秉笔司礼、卢九德提督京营。
  十六日,命士英掌兵部。士英未尝奉召,自入朝 (第 58 页)
  「补遗」云:以易应昌为都察院副都御史、郭维经为佥都御史。起葛寅亮太常寺卿、成勇福建道御史、文安之詹事府詹事、刘同升翰林院侍讲、赵上春翰林院编修。寅亮、安之清望素著;勇以谏言护罪,直声振天下;同升、上春忠孝世传:皆以劾杨嗣昌夺情,与黄道周昌言去国者也。升贺世寿户部督仓尚书,起王志道吏部侍郎、申绍芳督饷侍郎。志道佐宪,以监视内臣越俎参官,廷诤,革职;绍芳居官清慎,因温体仁欲倾文震孟、 许誉卿
文致遣戍。至是雪之。 (第 143 页)
  初七日,御史袁宏勋请究追「三朝要典」诸臣得罪孝宁太后先庄妃者。监生陆浚源又借题三案,疏诋光禄少卿 许誉卿。
(第 175 页)
誉卿
疏言:『当日诸臣以翊戴光庙为正、今日诸臣以翊戴陛下为正,俱从伦序起见耳。光宗母子无间,先帝身殉社稷, (第 175 页)
何嫌何疑;而小人

无端播弄,假手浚源。先帝久任体仁,养寇酿祸;使得生荣死宠,窃谥「文忠」。陛下追削,万口称快。浚源满口颂其平章之功,何若辈之敢于党奸欺上也』!
    史载 誉卿
疏在甲申八月十七日,而「遗闻」则列于乙酉年。
    重提三案,欲伤宫帏骨肉之伦、搆清流危亡之祸,此 (第 176 页)
  香娘,吴人;为故兵部职方主事吴易姬。易自太湖兵败殉于国,全家尽节。惟香娘为官军所获,求死不得;主者欲收之充下陈,香娘泣曰:『我相公每饭不忘故君,妾亦何忍负之!必欲见辱,有死而已』!主者肃然起,凄然不忍加以刃;遂听其所之。香娘本金阊名下妓,艳于姿而工诗。于是入一草庵,削发洁身以老。
    (「摭遗」曰:草衣道人者,金陵人;故光禄 许誉卿
姬。病革时,密以薙刀衣之属贻 (第 671 页)
誉卿
曰:『当此丧乱之中,得全身为上;幸毋自辱』!尔时,若桐城孙职方姬葛嫩者,最知名;余澹心「板桥轶事」为 (第 671 页)
  有妖僧大悲者,冒称烈皇帝,夜叩洪武门。缚送三司,乃自言为齐王。或曰:吴僧大悲之行僮,实从大悲出入于钱谦益、申绍芳之门。阮大铖既作正续「蝗蚋录」、「蝇蚋录」以况清流,复及杨维垣、张孙振谋假大悲事,立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名。十八罗汉者,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吴甡、张慎言、徐石麒、郑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宸、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为 许誉卿
、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章正宸、王重、熊惟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若尔人;七 (第 46 页)
    是时可法、弘图收召人望,自尚书、都御史、侍郎以下,通政司则刘士祯、右通政则侯峒曾、大理卿则郑瑄、光禄卿则 许誉卿
、太常卿则朱之臣、少卿则左懋第、国子监祭酒则罗大任。召谪籍之科道章正宸、杨时化、庄鳌献、熊开元、袁恺 (第 209 页)
    先是,阮大铖作正续「蝗蝻录」、「蝇蚋录」,盖以东林为蝗、复社为蝻、诸和从者为蝇为蚋。比大悲狱起,乃密与张孙振谋,更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之目。十八罗汉者: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吴甡、张慎言、徐石麒、郑

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辰、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可数者: 许誉卿
、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章正宸、王重、熊维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也;七十二 (第 415 页)
  阁部士英称阮大铖知兵,奉内旨起兵部右侍郎。阁臣高弘图请遵例下九卿会议;且曰:『必会议,于大铖更光明』。士英曰:『臣非受其贿,何所不光明』?因为大铖奏辩,并讦高、姜为欺国。弘图、曰广并乞休,不许。府丞维经曰:『「逆案」成于先帝之手,今「实录」将修,安得抹杀』!给事中罗万象曰:『大铖未必知兵;恐「燕子笺」、「春灯谜」,即枕上之阴符、袖中之黄石也』。御史詹兆恒曰:『大铖一起,上伤在天之灵、下短忠良之气,关系不小』。时万元吉转太仆少卿,与怀远侯常延龄、御史陈良弼、王孙蕃、左光先、兵部郎中尹民兴等次第疏争;而吏部侍郎吕大器并攻御史越其杰、都御史田仰、杨文骢等为马党。曰广至三疏求去,词益迫切;并不报。大铖入对,上四策、三要、十四隙称旨,升江防兵部尚书。于是 光禄寺卿许誉卿
、左通政使侯峒曾、吏部主事华允诚合词求去,不许。吏科熊汝霖、通政使刘士桢复力争之,不报。曰广曰:『墨 (第 8 页)
     王心一(申绍芳、黄孔昭、沈之琰、陆坦、黄翼圣、邱上仪、张鹿徵、
      孙宗岱)

      
许誉卿(陈启新、倪嘉庆、孙自修、吴有涯、薛寀)
     钱龙锡(陈济生、李世祺、史惇、李延)
  …… (第 749 页)
  孙宗岱,六合诸生;中书舍人国敉子也。国敉以文翰名重京师,宗岱与弟汧如世其学;时号为「小三苏」。崇祯中,宗岱投笔应荐为游击,擢参将。明亡,隐居卖药以终。
  
许誉卿字公实,华亭人。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由推官,徵拜吏科给事中。疏论魏忠贤大逆不道,鑴秩归。 (第 754 页)
  崇祯中,起兵科给事中,而阉党王永光、薛 国观
讦誉卿为东林主盟,结党 (第 754 页)
乱政;
誉卿疏白,即引去。七年(一六三四),起故官;历工科都给事中。明年,流贼燬 (第 754 页)
凤陵,
誉卿愤诋本兵张凤翼、阁臣温体仁、王应熊玩寇速祸;且曰:『皇上法无假贷,独于误国辅臣不一问乎』?卒不听 (第 754 页)
。寻以资深当擢京卿;吏科谢升希体仁意,出之南京。大学士文震孟不平之,语侵升。升亦怒 ,疏
攻誉卿营求北缺、不欲南迁,为把持朝政地;遂削籍。言官交荐,不用。
  弘光时,起光禄卿。平湖监生陆浚 (第 754 页)
源为兄兵部员外澄源讼「逆案」冤,阿马、阮旨,牵涉三 案并
(第 754 页)
誉卿;
誉卿疏辨曰:『诸臣以翊戴皇上为正,均从伦序起见耳。光庙母 …… (第 754 页)
  香娘,本金阊名妓,艳而工诗;为故忠义伯吴易姬。易自太湖兵败,全家尽节。惟香娘为军官所获,求死不得;主者欲收之充下陈,香娘泣曰:『我相公每饭不忘故君,妾亦何忍负之!必欲见辱,有死而已』!主者肃然起,听其所之。于是入一草庵,削发老焉。
  草衣道人者,金陵 人;故光禄卿
许誉卿姬。病革时,以薙刀械衣 (第 851 页)
之属
贻誉卿曰:『当此丧乱之中,得全身为上;幸毋自辱』!南 (第 851 页)
都亡,
誉卿遂祝发为僧。
  隐隐,一名素璚,姓沈氏;本维扬倡家女。有姿色,能诗。落籍,归歙诸生夏子龙。子龙 …… (第 851 页)
  何吾驺,香山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由庶吉士历少詹事。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 之谋斥给事中
许誉卿也,吾驺助文震孟争之;同罢归。
  隆武帝召为首辅,从幸建宁、延平。隆武殂,立唐王聿于广州。 (第 895 页)
  当是时,可法实秉中枢,高、姜居中票拟,张慎言为大冢宰,刘宗周为总宪;九列大臣各得其任。再召马士英及南礼王铎为大学士;士英因定策功、铎则藩邸旧恩,虽五相登庸,而菀枯有别矣。初,士英督师淮左,四镇皆其心腹。既而士英拥兵入朝假援中宫,请留辅政。于是有内外均劳之议:可法乃请督师江北,而士英专国。升吕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太常少卿、郭维经应天府丞;进韩赞周司礼监秉笔,馀各加恩有差。起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周堪赓户部尚书,顾锡畴礼部尚书,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各部侍郎,刘士祯

、侯峒曾、郑瑄、 许誉卿
各寺卿,而一时人望建言科道章正宸、熊开元、姜埰、庄鳌献、裘恺、马兆羲、杨时化、詹尔选、李模、张瑄、郑 …… (第 3 页)
  通政使杨维垣请重定钦案,又请重颁三朝要典。左良玉疏言:『要典治乱所关,勿听邪言,致兴大狱』;袁继咸亦以为言。帝曰:『皇祖妣、皇考无妄之诬,岂可不雪!事关青史,非存宿憾。群臣当体朕意』!吴孔嘉又奏:『三朝要典须备列当日奏议,以存其实』。允之。升维垣副都御史。监生陆浚源又借题三案,疏纠光禄少卿 许誉卿;
誉卿疏 (第 43 页)
  通政使杨维垣请重定钦案,又请重颁三朝要典。左良玉疏言:『要典治乱所关,勿听邪言,致兴大狱』;袁继咸亦以为言。帝曰:『皇祖妣、皇考无妄之诬,岂可不雪!事关青史,非存宿憾。群臣当体朕意』!吴孔嘉又奏:『三朝要典须备列当日奏议,以存其实』。允之。升维垣副都御史。监生陆浚源又借题三案,疏纠光禄少卿许誉卿; 誉卿
(第 43 页)
不及见且闻者多矣。求之传记,而文字残缺,传者寥寥。明史所纪,南京不守,其变服为僧者:光 禄寺华
亭许誉卿、少卿江都姚思孝、给事中山阳陈启新、御史乐安成勇数人而已。今取其稍有事实者存于篇。 (第 330 页)
  廷推袁崇焕为宁锦督师,崇焕赴任陛见。上召问曰:『建部跳梁,十载于兹,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崇焕奏:『所有方略,已具疏中。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愿假以便宜,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矣』。上曰:『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谢恩归班。上暂退少憩。 给事许誉卿,
而叩五年之略。崇焕言:『聊慰圣心耳』。 (第 17 页)
誉卿
言:『上英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崇焕抚然自失。顷之,上出,崇焕即奏:『东建四十年蓄聚,此 (第 17 页)
  七日,上御笔起用黄道周。十日,上御笔放王应熊。此两日,乌程皆以待罪不入直。而十日,嘉善、香山,皆以暂假不入,惟先文肃与辎川司票拟。说者谓巴县之放,先文肃实为之,由是忌者益耽耽不能旦夕容矣。
   给事中许誉卿
削藉为民,福建右布政申绍芳革职法司提问: (第 100 页)
誉卿
由壬戌考选,历任工科都给事中,计今十四年,资俸俱极深,以母老,欲得南京太常少卿,以便迎养,同人俱不可 …… (第 100 页)
相容,自时以铨席待南冢及大司农,岂能久留汝耶?德州已心动,适又值张缵曾之疏,以之普语为信然,遂具疏参 誉卿
与绍芳,坐以「争官讲缺」,而参绍芳中有「凭藉奥援」等语,阁中相顾错愕。嘉善谓『争官须有实迹,当令回奏 …… (第 101 页)
「著削籍为民」;先文肃力争之,不能得,乃言:『科道为民,极荣之事,敬谢老先生玉成之』。又二日,旨下: 『誉卿
为民,绍芳提问』。
  十一月,大学士何吾驺,与先臣同罢。 (第 101 页)
许给事誉卿,
复有去国一疏参乌程。乌程辨疏,即参先文肃,即指前『为民极荣』之语,谓:『皇上所以鼓厉天下者,止有此爵 (第 101 页)
    ★按『因粮输饷』一项,止徵一年,惟应抚张国维、浙抚熊奋渭,相订独徵二年,江南十府,其二十馀万,尽入私囊。华亭 许公誉卿,
不平其事,独持昌言。而群分国维之润者,竞起而和解之,公论遂不克伸。故从来应抚之富,以国维为第一。旗鼓 (第 124 页)
而刑部尚书乔允升、吏部侍郎陈于庭、都御史杨涟、左光斗、太常卿谢应祥、部属张光前、邹维琏、科道袁化中、 许誉卿
等一时尽黜,部署皆空。户科给事中陶崇道上言:『诸臣各执成见,不无异同;尤望皇上尽入陶镕,化其畛域。而 …… (第 18 页)
  秋七月,进少詹事文震孟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震孟讲「春秋」称旨,既而以疾告,不允。温体仁语之曰:『行相君矣,何避也』!至是,出特简,入政府。
  十一月,大学士何吾驺、文震孟罢。初,吾驺、震孟在直,欲以工科 给事许誉卿
补南京太常卿;温体仁与吏部尚书谢升难之,升遂疏纠 (第 24 页)
誉卿。
震孟自恃特简,于体仁无所依附,尝与体仁论庶吉士郑鄤当迁除,大拂体仁意。至是,票升疏,止欲夺 (第 24 页)
誉卿
俸;体仁不肯,震孟作色掷笔曰:『即削籍无害』!体仁夕揭上,而吾驺、震孟朝罢矣。 (第 24 页)
誉卿
击珰有直声,沈沦谏垣,十年不调;至是,削籍。震孟有时望,入相仅三月;而龃龉同官,不竟其用。逮庶吉土郑 (第 24 页)
  自秦寇之再入楚、豫也,南京枢臣吕维祺以凤阳单弱为忧,疏请淮抚标兵移镇汝宁,当贼来路,毋使得近中都。乃淮抚杨一鹏老眊畏贼,使人至阁臣所求为之地。体仁遂票旨:淮抚督漕任重,不必移镇。乙亥正月七日,贼自汝宁攻凤阳,中都失陷,焚燬皇陵,体仁因具慰安圣衷疏。适江南绅士有公揭投入各衙门曰:『前日当国者欺罔圣明,自哆票拟尽职。夫票拟之失,孰有大于私顾门墙、徇庇乡曲,固及陵寝者耶!国家二百七十馀年,仇耻莫过于是,则不必移镇之旨误之;虽固陵者寇,而纵寇固陵者实票拟者为之,岂得谓非其罪也?我辈臣子当穴胸断胫、明目张胆,求正厥辜,以雪此耻,以复此仇』!揭布,人情为之震悚。于是,给事中刘昌期欲收灭贼之胜算,先斥误国之枢臣。其疏上,吏科 许誉卿
直攻体仁;宋学显继之,御史张盛美又继之。上谕:『淮抚杨一鹏锦衣卫逮问,张凤翊戴罪视事』。阁臣置不问。 (第 82 页)
  宁锦督师缺,廷推袁崇焕。崇焕赴任陛辞,上召对曰: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方略,可具实奏闻。崇焕奏:所有方略,已具疏中。臣受皇上特恩,愿假以便宜,计五年而东□可平,辽可复。上曰:五年减□,使是方略,朕不吝

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谢恩暂退。时上亦暂憩便殿。 给事中许誉卿
面叩五年之略。崇焕言:聊慰上意耳。 (第 23 页)
誉卿
言: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崇焕自觉失言。顷之,上再御殿,崇焕即奏:东□四十年蓄聚,此 …… (第 23 页)
  宽恤诏下,议及罪谴诸臣,嘉善谓刑部宜具各招情节,列名疏请,先释罪而起,方有次第。冢宰谢升曰:此敝衙门职掌,疏不可缓。疏上,胪列无遗,并当日得罪情形,悉为粉饰。上大怒,切责于选郎吴羽文于狱,而事不可为矣。及覆请一百员,票仅以杨都、杨世芳、余文火晋、马思理、高倬、刘必达,章正宸、胡良机、杨鸿、廖大亨、张灿垣十一人了局,皆乌程一手握定,使宽恤德意,竟成屯膏,其忮如此!
   给事许誉卿
疏论辅臣、枢臣云:民家丘,偶为盗伤,亦必隐痛,今仰惟至尊之痛愤,皆枢臣固位失事、辅臣玩寇速祸耳。贼 …… (第 85 页)
  辅臣王应熊回籍。先是,六月初十日,科臣何楷以皇陵失事,参体仁,应熊庇抚按杨、吴之罪,应熊即于十三日具疏奏辨。时何疏尚未奉旨发抄,应熊又方注籍不入阁内,何因以预泄机密参之。应熊疏认谓家人在直房中书处抄出。上乃下其家人于锦衣卫究

问,并查擅与中书姓名,在直者俱罚俸一年,家人王心良问边卫充军。应熊遂以是去。盖上意既极重漏泄,乌程又适被论注籍,不能为之庇;说者谓长洲实为之,而忌者益盻盻矣。
  吏部尚书谢升疏参工科 许誉卿
、福建布政申绍芳营谋升官,许削职,申逮问。许在天启时,以疏参逆奄谪官,时谢为文选郎,亦以不附奄罪。崇 (第 90 页)
  六年,延儒罢,而体仁为首辅矣。同时为相者,有徐光启、郑以伟、文震孟之属。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善天文、历算、水利、农桑、兵法、火器,负经济才,自神宗、熹宗时累请练兵自效,不能用。庄烈帝以日食失验,诏督修西洋历,遂为相;年已老,又值延儒、体仁擅政,郁不得志而卒。郑以伟,字子器,上饶人,读书博洽,先光启卒。文震孟,字文起,吴县人,熹宗时,以翰林院修撰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召充日讲官,遂为相,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体仁惮之。既相三月,以荐用 许誉卿,
与体仁争,不能得,出愤言,体仁遽以闻,帝怒罢去。其馀黄土俊、孔贞运虽为相,而立朝碌碌,无足称道。王应 …… (第 5 页)
人,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周延儒、温体仁未闻其进一善言,未闻其行一善政,顾乃震孟之罢也,体仁谓其党讦 誉卿;
承宗莫知所由罢,盖亦体仁倾之矣。其在书曰: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实不能容,以 (第 6 页)
必敬者乎?宁远一捷,实为有功,遂自矜为东夷已破胆,必肯献地讲和。召对,自言五岁灭东夷,了无成算。给谏 许誉卿
面叩之,崇焕自言聊慰上望云尔。给谏亟言上英明,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崇焕亦自觉失言,遂以用人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