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选举志
荐辟(二/)
国朝康熙十七年
特诏开博学宏词科
施闰章(宣城人仕/至侍读) 吴元龙(娄县人仕/至侍读)
乔 莱(宝应人/官编修) 王顼龄(华亭人官编修/后至大学士) (第 1a 页)
选举志
荐辟(二/)
国朝康熙十七年
特诏开博学宏词科
施闰章(宣城人仕/至侍读) 吴元龙(娄县人仕/至侍读)
乔 莱(宝应人/官编修) 王顼龄(华亭人官编修/后至大学士) (第 1a 页)
能制敌不报拂衣归讲学姑山之麓从游者数百人
后党人祸作避地兰溪溧阳相陈名夏以书招之
不应足迹不履城市者三十年已而属疾谕门人
刘尧枝 施闰章 等曰以此心还天地以此身还父
母以此学还孔孟语毕而卒
梅文鼎字定九宣城人贡生博雅善属文尤耽精 (第 24b 页)
后党人祸作避地兰溪溧阳相陈名夏以书招之
不应足迹不履城市者三十年已而属疾谕门人
刘尧枝 施闰章 等曰以此心还天地以此身还父
母以此学还孔孟语毕而卒
梅文鼎字定九宣城人贡生博雅善属文尤耽精 (第 24b 页)
窥书画与诗世称三绝康熙己未以博学鸿儒
特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所撰史槁皆详慎不苟
著有若岩堂集
梅庚字耦长宣城人五岁而孤稍长苦志力学以
诗文见称于 施闰章 高咏康熙辛酉举于乡选泰
顺令邑苦岁修海船庚莅任五年累不及民著听
山诗钞漫与集
汪越 (第 35b 页)
特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所撰史槁皆详慎不苟
著有若岩堂集
梅庚字耦长宣城人五岁而孤稍长苦志力学以
诗文见称于 施闰章 高咏康熙辛酉举于乡选泰
顺令邑苦岁修海船庚莅任五年累不及民著听
山诗钞漫与集
汪越 (第 35b 页)
梅听山诗集
漫与集(俱宣城/梅庚)
野樵吟(宣城阮/士鹏)
双溪诗文集(宣城 施/闰章) 若岩堂集
遗山诗集(俱宣城/高咏)
甓社斋诗稿(宣城/孙卓)
绿影草堂集(南陵/汪 (第 97b 页)
漫与集(俱宣城/梅庚)
野樵吟(宣城阮/士鹏)
双溪诗文集(宣城 施/闰章) 若岩堂集
遗山诗集(俱宣城/高咏)
甓社斋诗稿(宣城/孙卓)
绿影草堂集(南陵/汪 (第 97b 页)
瑞筠山在府城南唐欧阳处士董宅有瑞竹色如银故
名
国朝康熙二年守道 施闰章 建亭山左既成产紫芝数
十本因赋诗纪事以紫芝名亭改山曰紫芝山
龙冈山在府城南十里当驿路有赤土如环 …… (第 2a 页)
虎瞰山在新喻县治南势如虎踞俯瞰渝水治后有云
岑山旧建镇远楼邑人傅鹗为记又后为登高岭上
有山如几其巅有亭傍一小阜方正砥平呼为印台 施闰章 诗孤阜荒城内群峰入望遥
铜山在新喻县西北五十里山产铜矿唐大历后置官 …… (第 5a 页)
苦竹滩在峡江县北即广州刺史萧勃遣将欧阳頠屯
兵处今名甑箄滩
金凤洲在府城文明门对岸形如凤古谶云金凤洲圆
丞相出是也宋黎立武建有金凤书院今废
国朝守道 施闰章 作来凤亭于其上有宴集诗 …… (第 17b 页)
青原山在府城东南十五里山势郁盘外望如蔽旁有
径萦涧而入度待月桥石壁峭倚其中旷衍净居寺
在焉山半蹊稍平有卓锡泉在七祖行思塔左虎跑
泉在右其后为雷震泉三泉之外又有名龙井碧乳
者狮象二山左右拱立驼峰鹧鸪岭巑岏络绎盖天
然胜区也唐颜真卿曾题祖关二字宋黄庭坚书碑
凡八石今嵌大雄殿壁青原山三大字文信国天祥
书明嘉靖间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辈宗阳明致良
知之学春秋于此会讲乙卯岁邹元标郭子章移会
馆于翠屏山之阳建五贤祠
国朝康熙甲辰守道 施闰章 会讲山中摹颜书祖关二
字建右坊更书圣域二字建左坊祠前建传心堂翼 …… (第 20b 页)
鹧鸪洞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四面山皆环合中分南
洞西洞有田数百亩多鹧鸪南唐时盗吴光据之今
其地犹有马家营鼓楼洲又西北十里为石莲洞磐
石屹立可三四丈中空如屋洞口有罗汉松枝甚奇
古如虬龙然其洞本属虎穴明罗文恭洪先手辟榛
莽自题梅关二字又书虎豹关三字其后虎绝迹焉
洪先于洞南建正学堂有石楼闭关诸诗讲堂久废
国朝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有志兴复之尝著游记二
其夜宿题洞门绝句云古木苍藤老未枯洞门幽鸟 …… (第 43a 页)
金牛泉在府城小东门外刘同升品泉记云金牛寺石
岸之下有清泉焉余与季房良辰月夕往往酌而饮
之又云春江初泛余觅画舫舣寺下白鹭洲边柳阴
相借客至饮以佳茗熟火旋汲可供韵人挥麈
国朝康熙丙午守道 施闰章 构取亭于上谓金牛泉疑
即水经注金井之讹因作记且为之铭 (第 55b 页)
名
国朝康熙二年守道 施闰章 建亭山左既成产紫芝数
十本因赋诗纪事以紫芝名亭改山曰紫芝山
龙冈山在府城南十里当驿路有赤土如环 …… (第 2a 页)
虎瞰山在新喻县治南势如虎踞俯瞰渝水治后有云
岑山旧建镇远楼邑人傅鹗为记又后为登高岭上
有山如几其巅有亭傍一小阜方正砥平呼为印台 施闰章 诗孤阜荒城内群峰入望遥
铜山在新喻县西北五十里山产铜矿唐大历后置官 …… (第 5a 页)
苦竹滩在峡江县北即广州刺史萧勃遣将欧阳頠屯
兵处今名甑箄滩
金凤洲在府城文明门对岸形如凤古谶云金凤洲圆
丞相出是也宋黎立武建有金凤书院今废
国朝守道 施闰章 作来凤亭于其上有宴集诗 …… (第 17b 页)
青原山在府城东南十五里山势郁盘外望如蔽旁有
径萦涧而入度待月桥石壁峭倚其中旷衍净居寺
在焉山半蹊稍平有卓锡泉在七祖行思塔左虎跑
泉在右其后为雷震泉三泉之外又有名龙井碧乳
者狮象二山左右拱立驼峰鹧鸪岭巑岏络绎盖天
然胜区也唐颜真卿曾题祖关二字宋黄庭坚书碑
凡八石今嵌大雄殿壁青原山三大字文信国天祥
书明嘉靖间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辈宗阳明致良
知之学春秋于此会讲乙卯岁邹元标郭子章移会
馆于翠屏山之阳建五贤祠
国朝康熙甲辰守道 施闰章 会讲山中摹颜书祖关二
字建右坊更书圣域二字建左坊祠前建传心堂翼 …… (第 20b 页)
鹧鸪洞在吉水县西北五十里四面山皆环合中分南
洞西洞有田数百亩多鹧鸪南唐时盗吴光据之今
其地犹有马家营鼓楼洲又西北十里为石莲洞磐
石屹立可三四丈中空如屋洞口有罗汉松枝甚奇
古如虬龙然其洞本属虎穴明罗文恭洪先手辟榛
莽自题梅关二字又书虎豹关三字其后虎绝迹焉
洪先于洞南建正学堂有石楼闭关诸诗讲堂久废
国朝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有志兴复之尝著游记二
其夜宿题洞门绝句云古木苍藤老未枯洞门幽鸟 …… (第 43a 页)
金牛泉在府城小东门外刘同升品泉记云金牛寺石
岸之下有清泉焉余与季房良辰月夕往往酌而饮
之又云春江初泛余觅画舫舣寺下白鹭洲边柳阴
相借客至饮以佳茗熟火旋汲可供韵人挥麈
国朝康熙丙午守道 施闰章 构取亭于上谓金牛泉疑
即水经注金井之讹因作记且为之铭 (第 55b 页)
重修
国朝顺治中知府吴南岱推官王延陶提学赵函乙先
后新之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春重建袁
继梓记五十二年知府于嗣昌三十五年知府胡应
麟五十四年知府葛继孔五十七年署府高成龄均 …… (第 25a 页)
旧在县治西宋淳熙间州守张杓与县令柯春卿议迁
袁山门外秀江北唐状元卢肇故居开禧元年县令
司马溯创四斋嘉定三年县令姜光重修林坰记八
年县令王洙重修元末兵燬 明洪武七年知府刘
伯起知县孙士敏重建正统七年知府姚文修之张
益记成化十八年署县经历邓璘重修胡荣记正德
七年知府姚汀通判钱士宜重建大成殿十年知府
徐琏嘉靖间知府王卿知县凌汝志徐栻相继修之
万历四年知县曹倌重修易可久记四十六年知县
廉养贞复修崇祯十年寇燬十五年知县朱茂暻修
葺未备寻遇兵燹
国朝顺治十年教谕范湜申请修复康熙六年守道施 闰章 知府李芳春知县陆炳谦重修十三年寇变复
燬二十九年署事县丞王纬臣重修四十三年知县 …… (第 26b 页)
知县韦
明杰增修钟炌记
国朝顺治十三年教谕黄恢弘修邑士郭士选士逵兄
弟捐五百金助之康熙三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
春知县范廷凤捐修十三年寇燬十七年知县常维 …… (第 31b 页)
始为庙在军治南濒江宋淳化三年建景祐三年始创
学建炎间兵燬绍兴三年知军张著再建景定间复
燬知军俞掞重建元至正壬辰燬 明洪武初初知
府刘真钱恕创建宣德后知府朱得黄祐继修钱习
礼记同知韦润修胡行简记弘治间知府尚缙葺之
正德末巡抚孙燧知府戴德儒重修未竟至嘉靖二
年知府徐问始讫工四十年参政陈大宾知府谢鹏
举以江水逼学谋迁之适广寿寺燬即以其地改建
杨标记隆庆间知府马文学管大勋先后增葺万历
启祯间修葺府县志俱失考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高培修 施闰章 记康熙四十九
年通判施廷元捐修有记五十六年知府汪清重葺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知府马文学管大勋置见 …… (第 33b 页)
旧在县治东北军学南宋嘉定间县令张华国改建皇
华驿西景定间兵燬县令王洪若重建 元至正间
总管茂巴尔重修 明洪武四年知县陈静教谕张
九韶修宣德三年知县骆谦教谕汪宾重修张澈记
天顺七年知县叶淇重修钱溥记成化以后知府沈
棨尚缙吴叙相继修之知县李璁清侵地新门庑沈
棨记正德六年寇燬七年知府熊希古知县陈律重
建黄绣记嘉靖元年知府徐问知县王宇重修问自
为记四十一年参政陈大宾知府谢鹏举知县廖文
光撤而新之功未竟知县王圻踵成之杨标记万历
间知府黄琮以驿馆障学迁之东门外嗣后知县李
茂英卢兆龙秦镛相继修
国朝顺治初兵燬知县洪其清重修康熙四年参议施 闰章 知府王抚民知县屈有信增复旧观雍正六年
知县金广培捐修
社学四所
学田知县王圻陆书梁士济前 (第 35a 页)
国朝顺治中知府吴南岱推官王延陶提学赵函乙先
后新之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春重建袁
继梓记五十二年知府于嗣昌三十五年知府胡应
麟五十四年知府葛继孔五十七年署府高成龄均 …… (第 25a 页)
旧在县治西宋淳熙间州守张杓与县令柯春卿议迁
袁山门外秀江北唐状元卢肇故居开禧元年县令
司马溯创四斋嘉定三年县令姜光重修林坰记八
年县令王洙重修元末兵燬 明洪武七年知府刘
伯起知县孙士敏重建正统七年知府姚文修之张
益记成化十八年署县经历邓璘重修胡荣记正德
七年知府姚汀通判钱士宜重建大成殿十年知府
徐琏嘉靖间知府王卿知县凌汝志徐栻相继修之
万历四年知县曹倌重修易可久记四十六年知县
廉养贞复修崇祯十年寇燬十五年知县朱茂暻修
葺未备寻遇兵燹
国朝顺治十年教谕范湜申请修复康熙六年守道施 闰章 知府李芳春知县陆炳谦重修十三年寇变复
燬二十九年署事县丞王纬臣重修四十三年知县 …… (第 26b 页)
知县韦
明杰增修钟炌记
国朝顺治十三年教谕黄恢弘修邑士郭士选士逵兄
弟捐五百金助之康熙三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
春知县范廷凤捐修十三年寇燬十七年知县常维 …… (第 31b 页)
始为庙在军治南濒江宋淳化三年建景祐三年始创
学建炎间兵燬绍兴三年知军张著再建景定间复
燬知军俞掞重建元至正壬辰燬 明洪武初初知
府刘真钱恕创建宣德后知府朱得黄祐继修钱习
礼记同知韦润修胡行简记弘治间知府尚缙葺之
正德末巡抚孙燧知府戴德儒重修未竟至嘉靖二
年知府徐问始讫工四十年参政陈大宾知府谢鹏
举以江水逼学谋迁之适广寿寺燬即以其地改建
杨标记隆庆间知府马文学管大勋先后增葺万历
启祯间修葺府县志俱失考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高培修 施闰章 记康熙四十九
年通判施廷元捐修有记五十六年知府汪清重葺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知府马文学管大勋置见 …… (第 33b 页)
旧在县治东北军学南宋嘉定间县令张华国改建皇
华驿西景定间兵燬县令王洪若重建 元至正间
总管茂巴尔重修 明洪武四年知县陈静教谕张
九韶修宣德三年知县骆谦教谕汪宾重修张澈记
天顺七年知县叶淇重修钱溥记成化以后知府沈
棨尚缙吴叙相继修之知县李璁清侵地新门庑沈
棨记正德六年寇燬七年知府熊希古知县陈律重
建黄绣记嘉靖元年知府徐问知县王宇重修问自
为记四十一年参政陈大宾知府谢鹏举知县廖文
光撤而新之功未竟知县王圻踵成之杨标记万历
间知府黄琮以驿馆障学迁之东门外嗣后知县李
茂英卢兆龙秦镛相继修
国朝顺治初兵燬知县洪其清重修康熙四年参议施 闰章 知府王抚民知县屈有信增复旧观雍正六年
知县金广培捐修
社学四所
学田知县王圻陆书梁士济前 (第 35a 页)
署在察院左康熙四年知县屈有信重修
察院 在府治左今废
按察分司 在天宁寺左
驻劄分守道 在天宁寺右康熙元年 参议施闰章 重
葺二年裁湖西巡道自是守道往来驻临吉二府各
半岁六年亦奉裁
清江县署南唐升平二年始建在军治右 (第 39b 页)
察院 在府治左今废
按察分司 在天宁寺左
驻劄分守道 在天宁寺右康熙元年 参议施闰章 重
葺二年裁湖西巡道自是守道往来驻临吉二府各
半岁六年亦奉裁
清江县署南唐升平二年始建在军治右 (第 39b 页)
昌黎书院在府学西即文公祠明嘉靖间知县徐栻改
为书院知府汪若冰脩之彭自新记久圮
国朝康熙三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春重建推官郑
𤐣记之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夲南轩祠宋端平中州守彭
方建元至元间总管张 …… (第 16b 页)
云岩书院在府城孝感坊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张暥建
龙冈书院在清江县章山
国朝康熙六年湖西绅士为 参议施闰章 建李元鼎记
惜阴书院明成化间佥事陈奇于陶侃读书台下建立
书院设桓公像以靖节配之提学夏寅扁今名寅与 (第 20b 页)
罗伦并记之后渐颓废崇祯间知县周文膺复修
国朝康熙元年 参议施闰章 讲学台下知县胡之霖重
建并移黄勉斋木主并祀焉
高峰书院在新淦县治东宋县令黄勉斋建明嘉靖元
年知 …… (第 21a 页)
依仁书院在郡城内榻水桥明李忠肃邦华建以讲学
黄道周侯峒曾题额巡抚解学龙记之
景贤书院即仁寿山景贤堂
国朝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讲学于白鹭洲士人病涉
爰就景贤堂旧址创建书院侍读张贞生记
匡山书院在泰和县东匡山下南唐邑人罗韬 …… (第 24b 页)
仁文书院在吉水县东门外明知县徐学聚建为邹南
皋讲学所南皋有记万历中毁寻复天启间魏珰拆
毁追价崇祯壬午知县沈中柱奉宪檄修复李日宣
记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某拆修湖西道公署守道 施闰章
责令重建李元鼎记其略
泷江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明知县沈裕建
养中书院在吉水县东虎邱山明正统 …… (第 28b 页)
复真书院在安福县治南五十里即北真观废址明嘉
靖戊午邑人公建中为讲堂后为聚奎楼祀刘文敏
刘邦采刘阳尹一仁四先生楼后为堂专祀邹东廓
以朱调王铸王钊朱叔相等从祀焉堂前为萃胜楼
以藏书聂豹罗洪先各有记
国朝康熙三年王吉周焕倡修 施闰章 记
复礼书院在安福县治西明隆庆间邑人刘元卿倡建 (第 32b 页)
为书院知府汪若冰脩之彭自新记久圮
国朝康熙三年守道 施闰章 知府李芳春重建推官郑
𤐣记之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夲南轩祠宋端平中州守彭
方建元至元间总管张 …… (第 16b 页)
云岩书院在府城孝感坊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张暥建
龙冈书院在清江县章山
国朝康熙六年湖西绅士为 参议施闰章 建李元鼎记
惜阴书院明成化间佥事陈奇于陶侃读书台下建立
书院设桓公像以靖节配之提学夏寅扁今名寅与 (第 20b 页)
罗伦并记之后渐颓废崇祯间知县周文膺复修
国朝康熙元年 参议施闰章 讲学台下知县胡之霖重
建并移黄勉斋木主并祀焉
高峰书院在新淦县治东宋县令黄勉斋建明嘉靖元
年知 …… (第 21a 页)
依仁书院在郡城内榻水桥明李忠肃邦华建以讲学
黄道周侯峒曾题额巡抚解学龙记之
景贤书院即仁寿山景贤堂
国朝康熙五年守道 施闰章 讲学于白鹭洲士人病涉
爰就景贤堂旧址创建书院侍读张贞生记
匡山书院在泰和县东匡山下南唐邑人罗韬 …… (第 24b 页)
仁文书院在吉水县东门外明知县徐学聚建为邹南
皋讲学所南皋有记万历中毁寻复天启间魏珰拆
毁追价崇祯壬午知县沈中柱奉宪檄修复李日宣
记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某拆修湖西道公署守道 施闰章
责令重建李元鼎记其略
泷江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明知县沈裕建
养中书院在吉水县东虎邱山明正统 …… (第 28b 页)
复真书院在安福县治南五十里即北真观废址明嘉
靖戊午邑人公建中为讲堂后为聚奎楼祀刘文敏
刘邦采刘阳尹一仁四先生楼后为堂专祀邹东廓
以朱调王铸王钊朱叔相等从祀焉堂前为萃胜楼
以藏书聂豹罗洪先各有记
国朝康熙三年王吉周焕倡修 施闰章 记
复礼书院在安福县治西明隆庆间邑人刘元卿倡建 (第 32b 页)
秀江桥(府城袁山门外跨秀江上明嘉靖中改甃以石赐名广泽竖石坊于桥之北后颓于水万历戊
午知府黄鸣乔知县廉养贞邑人袁业泗等重建崇祯丁丑又圯江督袁继咸再修 施闰章 记)落流桥
(府治东北唐李将顺疏西陂水入城于此落流入秀江)湛郎桥(府城东三里旧名赤坂唐湛贲登第
彭伉 …… (第 26b 页)
长宣桥(久圯康熙三年巡抚董卫国分守道 施闰章 知县符执桓仝捐建)问津桥(邑东三十
里)公塘桥(邑东四十里)暇山桥 新秆桥(俱在邑东五十里)蓝桥
吉 …… (第 31a 页)
大安桥(北门外)株木桥(距城五里)潭塘桥(距城八里天启中邑人曾樱重修寻圯康
熙乙巳 参议施闰章 重建)郭头桥(邑十五里草洲脑)象口桥(久废康熙六年 (第 32a 页)
参议施闰章 重
建)广济桥 军民桥(俱仁和境)顺桥(邑西二里)新田桥(小北门外)河陇
桥(邑北五里)泗汾桥(邑北 (第 32a 页)
午知府黄鸣乔知县廉养贞邑人袁业泗等重建崇祯丁丑又圯江督袁继咸再修 施闰章 记)落流桥
(府治东北唐李将顺疏西陂水入城于此落流入秀江)湛郎桥(府城东三里旧名赤坂唐湛贲登第
彭伉 …… (第 26b 页)
长宣桥(久圯康熙三年巡抚董卫国分守道 施闰章 知县符执桓仝捐建)问津桥(邑东三十
里)公塘桥(邑东四十里)暇山桥 新秆桥(俱在邑东五十里)蓝桥
吉 …… (第 31a 页)
大安桥(北门外)株木桥(距城五里)潭塘桥(距城八里天启中邑人曾樱重修寻圯康
熙乙巳 参议施闰章 重建)郭头桥(邑十五里草洲脑)象口桥(久废康熙六年 (第 32a 页)
参议施闰章 重
建)广济桥 军民桥(俱仁和境)顺桥(邑西二里)新田桥(小北门外)河陇
桥(邑北五里)泗汾桥(邑北 (第 32a 页)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授
检讨出为潼关道副使十六年升岭北参政居官以
古人风节自励值海寇郑成功犯江宁遣谍至赣闾
里不逞思与为应斌捕得立斩之有李玉廷者踞山
为盗其众逾万斌谕降之甫为约而海警至斌言于
虔抚苏弘祖曰玉廷诈降非心服也今必变变则先
加于南安空城无兵请疾往为守御计设备毕而寇
果至城不可犯则散兵焚掠乡里为官军所擒岭峤
以靖平南军过南安杀人以逞有司以斗杀论斌曰
力侔者谓之斗军无寸伤而民以兵死与律不应军
卒抵法逾年念父老遂乞假归(黄宗羲神道碑)
施闰章 (第 77a 页)
尚白 江南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由比部郎 (第 77a 页)
视学山左岁辛丑升江西参议分守湖西爱民礼士
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
课诸士延泰和郭林为主席甲辰会讲青原山中摹
颜书祖关二字建右坊更书圣域二字建左坊于五
贤祠前建传心堂翼以二楼左曰仁树右曰见山藏
书以待四方来学者裁缺归里己未由博学鸿词科
改官翰林院侍讲著有 愚山 集行世(墓志)
刘楗字公愚北直大城人顺治丙戌进士考选给事中 (第 77b 页)
检讨出为潼关道副使十六年升岭北参政居官以
古人风节自励值海寇郑成功犯江宁遣谍至赣闾
里不逞思与为应斌捕得立斩之有李玉廷者踞山
为盗其众逾万斌谕降之甫为约而海警至斌言于
虔抚苏弘祖曰玉廷诈降非心服也今必变变则先
加于南安空城无兵请疾往为守御计设备毕而寇
果至城不可犯则散兵焚掠乡里为官军所擒岭峤
以靖平南军过南安杀人以逞有司以斗杀论斌曰
力侔者谓之斗军无寸伤而民以兵死与律不应军
卒抵法逾年念父老遂乞假归(黄宗羲神道碑)
施闰章 (第 77a 页)
尚白 江南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由比部郎 (第 77a 页)
视学山左岁辛丑升江西参议分守湖西爱民礼士
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
课诸士延泰和郭林为主席甲辰会讲青原山中摹
颜书祖关二字建右坊更书圣域二字建左坊于五
贤祠前建传心堂翼以二楼左曰仁树右曰见山藏
书以待四方来学者裁缺归里己未由博学鸿词科
改官翰林院侍讲著有 愚山 集行世(墓志)
刘楗字公愚北直大城人顺治丙戌进士考选给事中 (第 7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