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以为注使三百篇尽出
于赋乃可安得据比兴之辞以求远古之事乎宋人不
知比兴小则为害于唐体大则为害于三百 施愚山 曰今人祗是做韵谁人做诗
四宾主者一主中主如一家唯有一主翁也二主中宾
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身分 (第 62b 页)
于赋乃可安得据比兴之辞以求远古之事乎宋人不
知比兴小则为害于唐体大则为害于三百 施愚山 曰今人祗是做韵谁人做诗
四宾主者一主中主如一家唯有一主翁也二主中宾
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身分 (第 62b 页)
众不能
数人焉阮亭性和易宽简好奖引气类然以诗文投谒
者必与尽言其得失不少宽假此数语颇得予二人梗
槩顾 施愚山 又尝谓予公好奖引人物自是盛德然后
进之士学未有成得公一言便自诩名士不复虚怀请
益非公误之耶予思其言亦 (第 20a 页)
数人焉阮亭性和易宽简好奖引气类然以诗文投谒
者必与尽言其得失不少宽假此数语颇得予二人梗
槩顾 施愚山 又尝谓予公好奖引人物自是盛德然后
进之士学未有成得公一言便自诩名士不复虚怀请
益非公误之耶予思其言亦 (第 20a 页)
者所及而世罕知之
纂本朝诗者数十家大都以为结纳之具风骚一道江
河日下皆若辈为之惟 施愚山 藏山集叶讱庵独赏集
陈其年箧衍集卷帙不多犹有殷璠高仲武唐选之风
陈伯玑(允/衡)国雅始甚矜贵不妄入一 (第 16a 页)
纂本朝诗者数十家大都以为结纳之具风骚一道江
河日下皆若辈为之惟 施愚山 藏山集叶讱庵独赏集
陈其年箧衍集卷帙不多犹有殷璠高仲武唐选之风
陈伯玑(允/衡)国雅始甚矜贵不妄入一 (第 16a 页)
邺遂尝以此忤人至今为
悔余谓此亦存乎其人耳不关南北也余夙昔于前辈
诗文就质凡佳恶必直言无隐故翰林侍读 施愚山先
生 常曰吾交游满天下直谅多闻惟王先生耳故刑部
尚书魏环溪先生每有所作必属余指其瑕即欣然改
定尝有谢劄云于 (第 12b 页)
悔余谓此亦存乎其人耳不关南北也余夙昔于前辈
诗文就质凡佳恶必直言无隐故翰林侍读 施愚山先
生 常曰吾交游满天下直谅多闻惟王先生耳故刑部
尚书魏环溪先生每有所作必属余指其瑕即欣然改
定尝有谢劄云于 (第 12b 页)
女宿下十二国星及五星之荧惑列舍之鸟衡并占
南国之类具载天官书乃占家但据一端为说宜其
疏矣康熙癸丑奉同侍讲 施愚山先生 纂修郡乘诸
友人咸以此项见属因具录历代宿度分宫之同异
及各种分野之法皆以诸史为徵虽一郡之专书实 (第 9b 页)
冯相之公法也
一宣城县志分野稿一卷(已刻志中/)
大体同府志
一历志赘言一卷
康熙戊午 愚山 侍讲欲偕余入都不果行次年己未
(第 10a 页)
愚山 奉 命纂修明史寄书相讯欲余为历志属稿
而余方应泉台金长真先生之召授经官署因作此
寄之大意言明用大 …… (第 10a 页)
盖历志大纲略尽于此一二年后担簦入都承史局
诸公以历志见商始见汤潜庵先生所裁定吴志伊
之稿大意多与(鼎/)同然不知其曾见余所寄 愚山 赘
言与否亦承潜庵公屡次寄讯相招而未及搴裳比 …… (第 10b 页)
据而不致有临时之误云尔
一历学疑问三卷(进巳刻/ 呈)
(鼎/)向有古今历法通考因时时增改讫无定本巳巳
入都获侍诲于安溪 先生先生 曰历法至 本朝大 (第 19a 页)
南国之类具载天官书乃占家但据一端为说宜其
疏矣康熙癸丑奉同侍讲 施愚山先生 纂修郡乘诸
友人咸以此项见属因具录历代宿度分宫之同异
及各种分野之法皆以诸史为徵虽一郡之专书实 (第 9b 页)
冯相之公法也
一宣城县志分野稿一卷(已刻志中/)
大体同府志
一历志赘言一卷
康熙戊午 愚山 侍讲欲偕余入都不果行次年己未
(第 10a 页)
愚山 奉 命纂修明史寄书相讯欲余为历志属稿
而余方应泉台金长真先生之召授经官署因作此
寄之大意言明用大 …… (第 10a 页)
盖历志大纲略尽于此一二年后担簦入都承史局
诸公以历志见商始见汤潜庵先生所裁定吴志伊
之稿大意多与(鼎/)同然不知其曾见余所寄 愚山 赘
言与否亦承潜庵公屡次寄讯相招而未及搴裳比 …… (第 10b 页)
据而不致有临时之误云尔
一历学疑问三卷(进巳刻/ 呈)
(鼎/)向有古今历法通考因时时增改讫无定本巳巳
入都获侍诲于安溪 先生先生 曰历法至 本朝大 (第 19a 页)
快阁纪存序
士有所见重于世即偶然游咏世争传之计然有湖望
诸君有村下及扬雄司马相如辈弹琴载酒无所定适
后之人犹必按其迹而歌咏其地此犹龙见于渊龙去
而渊以名焉然而传之者与有效矣西昌有快阁犹南
昌有滕王阁也滕王不足存是阁而王勃以一序存之若快
阁则有宋黄山谷先生所登临也前时沈太常实为斯阁
而先生以试宰泰和偶成一诗其后和之者日积岁累遂
群然以是阁归之先生夫文之能重地久矣当先生吟诗时
初不意后此能和之也亦既和之而祠祀碑碣记载久远遂
有辑之成书者则又不止于和之已也而惜乎阙轶不传
宣城 施愚山 少参分司湖西悉举往迹已废者次及快 (第 1b 页)
士有所见重于世即偶然游咏世争传之计然有湖望
诸君有村下及扬雄司马相如辈弹琴载酒无所定适
后之人犹必按其迹而歌咏其地此犹龙见于渊龙去
而渊以名焉然而传之者与有效矣西昌有快阁犹南
昌有滕王阁也滕王不足存是阁而王勃以一序存之若快
阁则有宋黄山谷先生所登临也前时沈太常实为斯阁
而先生以试宰泰和偶成一诗其后和之者日积岁累遂
群然以是阁归之先生夫文之能重地久矣当先生吟诗时
初不意后此能和之也亦既和之而祠祀碑碣记载久远遂
有辑之成书者则又不止于和之已也而惜乎阙轶不传
宣城 施愚山 少参分司湖西悉举往迹已废者次及快 (第 1b 页)
徐氏印谱序
开基以毫书之暇间为铁书巀巀乎肆其彊干博奥之
才而一准于法说者谓徐氏有两传书毫书者熊瑞铁
书者开基云予尝闻隰西万年少论铁书大抵晋有楷
汉有篆晋以楷法易六义点画增损虽仓颉弗顾也汉
以篆铜易鼎漆勾曲变换虽姬公旦弗得预也以故铁
书宗汉铜犹之毫书法晋帖凡说文六书均无用之而
其间填朱琢白若正变偏满益减争让诸法确有程量
唐宋以后无闻焉今开基于古法无所不解而往往自
见其才譬于虞褚临右军形模廓填而两家之意居然
见也前见开基篆谓其才过于学而今则见才于学予
悲年少已死不及见开基篆谱而又惜熊瑞先开基生
竟不得使铁书与毫书并传世焉
施愚山 诗集序
予过湖西与 (第 14a 页)
愚山 论次当代能诗可嬗后者合得一十
二人 (第 14a 页)
愚山 居一焉因较 (第 14a 页)
愚山 诗竟五日起而叹曰传人
哉今人所难言者情耳情有七而哀好分之好能歌哀
能叹也歌之有声叹乃复有泪也外即就裁 (第 14a 页)
耳接其中
渊乎微也虽然嗜辛者忘辛习勤者安勤焉犹惧予之
习之而嗜之也乃复竟一日若从瓯居者之视汧沔也
若千百世后言远人洇追而阚其凡也卿所较者其无
有成说已矣其有成说还求之若少汎书传既长且更
探也乃益复叹曰传人哉传人哉毋论 愚山 所传者有
学有术有名实有行止如是即使 (第 14b 页)
愚山 如宋玉之轻浮
司马长卿之薄劣陈琳阮瑀辈离流迁就漫无足道犹
必传之如宋如陈刘如司马成都不可谓非文章之林 …… (第 14b 页)
囿也况以 愚山 之学之术之名实行止如是者哉 (第 15a 页)
愚山
刻谷音二卷序之者江右陈士业也其言曰唐人以诗
为诗宋人不以诗为诗又曰仁义忠孝何恶于高岑王
孟而为高岑王 …… (第 15a 页)
为仁义忠孝者有逾于屈
与杜而旦为南风彼其诵后妃何如哉乡使为仁义忠
孝之言则必曰德之四从之三而公不然也 愚山 为仁
义忠孝之人亦且为仁义忠孝之言而其言仁义忠孝
者不过如此假曰不以诗为诗而诗传则何不曰不以
仁为仁 …… (第 15b 页)
仁义忠孝者且过于 愚山 予故论 (第 16a 页)
愚山 之诗而举士业
之语以衡之世之较 (第 16a 页)
愚山 之诗者可以观矣
景文沙门诗集序
景文断乳为沙门未尝诵儒者书也而能诗夫诗亦有
道不读书不工如筑茧 (第 16a 页)
开基以毫书之暇间为铁书巀巀乎肆其彊干博奥之
才而一准于法说者谓徐氏有两传书毫书者熊瑞铁
书者开基云予尝闻隰西万年少论铁书大抵晋有楷
汉有篆晋以楷法易六义点画增损虽仓颉弗顾也汉
以篆铜易鼎漆勾曲变换虽姬公旦弗得预也以故铁
书宗汉铜犹之毫书法晋帖凡说文六书均无用之而
其间填朱琢白若正变偏满益减争让诸法确有程量
唐宋以后无闻焉今开基于古法无所不解而往往自
见其才譬于虞褚临右军形模廓填而两家之意居然
见也前见开基篆谓其才过于学而今则见才于学予
悲年少已死不及见开基篆谱而又惜熊瑞先开基生
竟不得使铁书与毫书并传世焉
施愚山 诗集序
予过湖西与 (第 14a 页)
愚山 论次当代能诗可嬗后者合得一十
二人 (第 14a 页)
愚山 居一焉因较 (第 14a 页)
愚山 诗竟五日起而叹曰传人
哉今人所难言者情耳情有七而哀好分之好能歌哀
能叹也歌之有声叹乃复有泪也外即就裁 (第 14a 页)
耳接其中
渊乎微也虽然嗜辛者忘辛习勤者安勤焉犹惧予之
习之而嗜之也乃复竟一日若从瓯居者之视汧沔也
若千百世后言远人洇追而阚其凡也卿所较者其无
有成说已矣其有成说还求之若少汎书传既长且更
探也乃益复叹曰传人哉传人哉毋论 愚山 所传者有
学有术有名实有行止如是即使 (第 14b 页)
愚山 如宋玉之轻浮
司马长卿之薄劣陈琳阮瑀辈离流迁就漫无足道犹
必传之如宋如陈刘如司马成都不可谓非文章之林 …… (第 14b 页)
囿也况以 愚山 之学之术之名实行止如是者哉 (第 15a 页)
愚山
刻谷音二卷序之者江右陈士业也其言曰唐人以诗
为诗宋人不以诗为诗又曰仁义忠孝何恶于高岑王
孟而为高岑王 …… (第 15a 页)
为仁义忠孝者有逾于屈
与杜而旦为南风彼其诵后妃何如哉乡使为仁义忠
孝之言则必曰德之四从之三而公不然也 愚山 为仁
义忠孝之人亦且为仁义忠孝之言而其言仁义忠孝
者不过如此假曰不以诗为诗而诗传则何不曰不以
仁为仁 …… (第 15b 页)
仁义忠孝者且过于 愚山 予故论 (第 16a 页)
愚山 之诗而举士业
之语以衡之世之较 (第 16a 页)
愚山 之诗者可以观矣
景文沙门诗集序
景文断乳为沙门未尝诵儒者书也而能诗夫诗亦有
道不读书不工如筑茧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