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杭州灵隐天竺寺大德诜法师塔铭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西周之叔世。本师沦迹于拘尸那城。
千有馀年。教行东汉。
元纲遐属。殆如缀旒。
而先经异时。至机终义。
故我唐圣历中。大方广梵文四译斯备。
雷霆始惧于魔耳。天地再造于人心。
曈曈无边。佛日正出。
其时私道之士。有燉煌公得他心。
称是文殊后身。洎四叶传于吾师。
本孙氏之子。长沙桓王十有三世孙。
母也初感梦吞明珠。遂黜鲜恶荤。
诞弥厥月。生有异表。
中岁若成。寥兮真姿。
不栖于俗。愿移荣于道。
忘锡羡于家。至十五。
辞亲从师。依年受具。
行学一集。郁为教宗。
终卷立功之致。陋肆志之适。
遗形理性。与山木为偫。
故地思贞大师属我以华严经菩萨戒起信论。心以静锐。
智与经冥。彻照渊元。
万法一念。宵景盈空而不见。
晨曦溢目而何有。有而不可有者。
吾其见真师之心哉。受经弥时。
乃疑未契。其夕梦乘大艑。
直截沧溟。横山当前。
峻与天极。不觉孤帆鸢戾。
怀襄止济。峰竦竦而忽焉。
云溶溶而在下。既寤。
形若委衣。流汗轻醒。
自此句义不思而得。一部全文。
常现心境。事事无碍之旨。
如贯花焉。天宝六年
苏州常乐寺画卢舍那像。寂念初明。
十身并现。日月何咎。
惟吾师自知。大历三年
讲于常州龙兴寺。才登法座。
忽有异光。如曳红缕。
渐大萦于香室。久修行者。
中光睹。前后讲大经十遍。
制义记十二卷。诚感之事。
此类固多。今略而不载。
受业比邱大初。付以香炉谈柄。
知其意有归。深于吾道者
则有寻阳正觉会稽神秀。亦犹儒氏之有游夏荀孟。
雔贤议德。其造形之异乎。
至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门惠觉梦巨塔横仆。
陷地二级。无何而吾师示疾。
顾门人曰。死生者。
众人之桎梏。至人之作用。
尼父逍遥曳杖。发泰山之歌。
盖欲显本知终。示动归静。
吾非不敏。幸异夫流遁不返者乎。
言已奄然。与物而化。
春秋六十一。惠命三十二。
以其年某月日甲乙建塔于某处。终终之义也。
噫。素旌晨出。
异昔经行。众籁啾啾以风号。
细雨茫茫而天泣。世流有逝。
法流何逝而常清。世土自骞。
法山何骞而常存。吾知夫一贯而何言。
时䢴城肃公得离性之文。代予为铭。
刻石松门。辞曰(铭阙)
赋应门照绿苔 中唐 · 李益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宫阙何年月,应门何岁苔。
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益)
珠履久行绝,玉房重未开。
妾心正如此,昭阳歌吹来法振
监军贺赦表793年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臣某言。
今月四日。
节度使伏奉制书。
大赦天下者。
涣汗大号。
滂沱鸿恩。
降自九天。
被于四海。
怀生之类。
无不庆跃。
中贺。
臣闻天地之大德。
本于生成。
圣人之全功。
在乎化育。
伏惟皇帝陛下至明立极。
大圣统天。
法贞观之宏规。
建中之盛业。
降哀矜于罪戾。
一物不遗。
颁宠赠于忠勤。
万方皆及。
事遵俭约。
道在宽宏。
散作仁风。
洒为膏泽。
率土臣下。
不胜欢喜。
臣限以监守。
未获奔走称庆阙庭。
不胜恋结欣戴之至。
谨遣某官某奉表陈贺以闻。
澈上人文集序832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释子工为诗尚矣。
休上人赋别怨。
约法师范尚书
咸为当时才士之所倾叹。
厥后比比有之。
上人生于会稽
本汤氏子。
聪察嗜学。
不肯为凡夫。
因辞父兄出家。
号灵澈
字源澄
虽受经论。
一心好篇章。
从越客严维学为诗。
遂籍籍有闻。
卒。
乃抵吴兴
长老诗僧皎然游。
讲艺益至。
皎然以书荐于词人包侍郎佶
包得之大喜。
又以书致于李侍郎纾
是时以文章风韵主盟于世者曰包
以是上人之名。
三公而飏。
如云得风。
柯叶张王。
以文章接才子。
禅理说高人。
风仪甚雅。
谈笑多味。
贞元中
西游京师
名振辇下
缁流疾之。
造飞语激动中贵人。
因侵诬得罪。
汀州
会赦归东越
时吴楚间诸侯。
多宾礼招延之。
元和十一年
终于宣州开元寺
年七十有一。
门人迁之。
建塔于越之山阴天柱峰之陲。
从本教也。
初上人在吴兴
何山
昼公为侣。
时予方以两髦执笔砚。
陪其吟咏。
皆曰孺子可教
后相遇于京洛
与支许之契焉。
上人没后十七年。
予为吴郡
其门人秀峰
捧先师之文来乞词以志。
且曰。
师尝在
赋诗近二千首。
今删去三百篇
勒为十卷。
大历至元和。
凡五十年间。
接词客闻人酬唱。
别为十卷。
今也思行乎昭代。
求一言羽翼之。
因为评曰。
世之言诗僧
多出江左
灵一导其源。
护国袭之。
清江扬其波。
法振沿之。
如么弦孤韵。
瞥入人耳。
非大乐之音。
吴兴昼公
能备众体。
昼公后。
澈公承之。
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
经来白马寺
僧到赤乌年。
汀州云。
青蝇吊客
黄耳寄家书。
可为入作者阃域。
岂独雄于诗僧间邪。
五台山僧正法震等敕书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八
五台山僧正法震等:省所差副僧正兼真容院供养主英惠大师赐紫广洎进《新正功德疏》到阙事具悉。
眷彼名山,素严真像。
属兹献岁,广集胜因。
奏疏以闻,精诚可谅。
宜加赐予,式奖恭勤。
今赐广洎紫僧衣一对,绢二十疋。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成都大悲阁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二、《成都文类》卷三八、《观澜文集》丙集卷八、《崇古文诀》卷二五、《鹤林玉露》丙编卷一、《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四八、《文编》卷五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九一、《八代文钞》第二八册、《全蜀艺文志》卷三八、《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八、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九
大悲者,观世音之变也。
观世音由闻而觉。
始于闻而能无所闻,始于无所闻而能无所不闻。
能无所闻,虽无身可也,能无所不闻,虽千万亿身可也,而况于手与目乎?
虽然,非无身无以举千万亿身之众,非千万亿身无以示无身之至。
故散而为千万亿身,聚而为八万四千母陀罗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道一尔。
昔吾尝观于此,吾头发不可胜数,而身毛孔亦不可胜数。
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
彼皆吾头而不能为头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则物有以乱之矣。
吾将使世人左手运斤,而右手执削,目数飞雁而耳节鸣鼓,首肯傍人而足识梯级,虽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况千手异执而千目各视乎?
及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
人鬼鸟兽,杂陈乎吾前,色声香味,交遘乎吾体。
心虽不起,而物无不接,接必有道。
即千手之出,千目之运,虽未可得见,而理则具矣。
彼佛菩萨亦然。
虽一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遍河沙诸国。
非有他也,触而不乱,至而能应,理有必至,而何独疑于大悲乎?
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佛事最胜,而大悲之像,未睹其杰。
有法师敏行者,能读内外教,博通其义,欲以如幻三昧为一方首,乃以大旃檀作菩萨像,庄严妙丽,具慈悯性。
手臂错出,开合捧执,指弹摩拊,千态具备。
手各有目,无妄举者。
复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与像称。
都人作礼,因敬生悟。
余游于四方二十馀年矣,虽未得归,而想见其处。
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为道其所以然者。
且颂之曰:
吾观世间人,两目两手臂。
物至不能应,狂惑失所措。
其有欲应者,颠倒作思虑。
思虑非真实,无异无手目。
菩萨千手目,与一手目同。
物至心亦至,曾不作思虑。
随其所当应,无不得其当。
引弓挟白羽,剑盾诸械器。
经卷及香花,盂水青杨枝。
珊瑚大宝炬,白拂朱藤杖。
所遇无不执,所执无有疑。
缘何得无疑,以我无心故。
若犹有心者,千手当千心。
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何暇能应物
千手无一心,手手得其处。
稽首大悲尊,愿度一切众。
皆證无心法,皆具千手目。
丐者赵生传1086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高安丐者赵生,弊衣蓬发。
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
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
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
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
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阳不降,阴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疮。
吾将教君挽水以溉百骸,经旬诸疾可去。
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
予用其说,信然,惟怠不能久,故不能究其妙。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
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
予曰:「生游何至」?
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
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
予曰:「何故」?
生曰:「彼多僧与官吏。
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
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
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
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
生不答。
一日遽问曰:「君亦尝梦乎」?
予曰:「然」。
「亦尝梦先公乎」?
予曰:「然」。
「方其梦也,亦有存没忧乐之知乎」?
予曰:「是不可常也」。
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
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
生脐以上,骨如龟壳;
自心以下,骨如锋刃。
两骨相值,其间不合如指。
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
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
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然生亦非蒋不循理,槁死无能为也
是时予兄子瞻谪居黄州,求书而往,一见喜子瞻之乐易,留半岁不去。
子瞻北归,从之兴国
知军杨绘见而留之。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绘具棺葬之。
元祐元年予与子瞻皆召还京师蜀僧法震者来见,曰:「溯江将谒公黄州,至云安逆旅,见一丐者曰:『吾姓赵,顷于黄州识苏公,为我谢之』」。
予惊问其状,良是。
时知兴国军朱彦博之子在坐,归告其父,发其葬,空无所有,惟一杖及两胫在。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
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
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盖于道无见,则术不能神;
术虽已至,而道未全尽。
虽能久生变化,亦未可以语古之真人也。
道书:「尸假之下者,留脚一骨。」生岂假者耶? 《栾城集》卷二五。
经筵故事十三首 其四 乾道七年八月十七日1171年8月17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贞观政要·求谏篇》:太宗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看,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每一思致理,或三更方寝。
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
臣闻人主切于求言,则天下之事无不知;
勤于为政,则天下之事无不理。
能行此者,其惟唐之太宗乎!
观其尝谓侍臣曰:「朕每閒居静坐则自内省,常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谏争,欲令耳目外通,下无冤滞」。
兹非切于求言乎?
又曰:「朕每夜常思百姓间事,或至半夜不寐,录都督刺史姓名于屏风,坐卧常看,在宫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
兹非勤于为政乎?
古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太宗是也。
然则致治之美,庶几,岂无自而然哉?
仰惟陛下圣而不居,能而不矜,刍荛之论必询,狂夫之言亦择,可谓通下情矣。
未明求衣,夜分阅奏,以监司郡守姓名列于御屏,可谓思致理矣。
其视太宗,夫岂多逊?
吴兢之进《政要》也,其表有曰:「望纡天监,择善而行,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盖言行之有常,思之不倦,然后巍巍之化可得而致。
惟陛下因之说,思唐之盛,久于其道,使天下化成,则明四目,达四聪,可继于虞舜,在位皆节俭正直,可继于文王,又岂止法贞而已哉!
道法策乙丑省试)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九、《铁庵集》卷二八
以操切为术,以震厉为治,以一法一度之动辄如意为能,时则纯任治法而尽废治道。
以振作为心,以整齐为政,以随时救弊之术为宜,时则槩恃治法而参之以治道。
以仁厚为本,以安静为福,以维持凭藉之法为具,时则专用治道,而治法亦未尝不举。
循历代之废兴,商道法之纯驳,故曰纯任法而尽废道者秦也,槩恃法而参之以道者汉与唐也。
以道为本,而法亦未尝不举者,在昔则三代,在今则国朝也。
大抵徒善且不足以为政,何有于徒法?
《麟趾》且不能以独行,何有于《周官》?
使执区区之法而可以独运天下,则上世圣人用之矣,何必后世?
惟其屡试而屡不验,而法家者流始无所挟以胜言道者之口矣。
自秦人以法律得志,则阴取而用之可也,何必明告天下以不任道之意耶?
富强之后,直以无事于诗书,必至焚灭而后已,痛执敲朴,以与天下相仇于文法之中,使黔首股慄而立,不敢自必其命,鄙笑先王,以为不知出此。
古今倚法以操制生人者多矣,未若秦氏声之以号召天下也。
使或者不再传而亡,则是古先王典籍曾柱后惠文之不如,真可鄙而笑也,而法律自此为万世药石矣,虽有明智之君,亦将徊徨于二者之间,而无所决于其亡之速也。
然则纯任法而尽废道者,此其所以不为三代而为秦欤。
汉高以宽仁立国,几于道矣,诗书独非道乎,而摈弃不用。
诗书固尘言也,而治道之微则基于诗书之薄,异时所以遗后昆者章程律令耳。
非中更文帝之宽厚,则上下拘系,汉不可久矣。
武帝纯用法吏,而姑文之以儒术;
宣帝终身严毅,而略济之以宽大。
不然,汉自有制度,而杂用王道,岂非汉之子孙习见祖宗家法,而遂为此言乎?
太宗行道,已非本心。
以仁义治天下,政复何疑,而廷论数四,迟回顾虑,而后决意行之;
果曰既效,则终其身不厌也,何为四年之暂而遽税仁义之驾乎?
官兵租调,以次修举,帝岂亦疑仁义之不足恃,而立此以为子孙坚久之计?
终唐所赖者纪纲之力,而仁厚一意,特间见层出于严刑峻法之中,以助其不行尔。
汉、唐不为不任法,抑不至如秦氏之奕世而一于法也,然特植三四百年之国,亦不可谓非吾道之助。
然则大槩恃法而参之以道者,此其所以高不为三代,俯不为秦,而仅为汉为唐欤。
三代往矣,世以其事熟烂,不复言矣;
纷纷世故,使斯人不得一日奠厥攸居,则熟烂者可废乎?
姑试言而试听之。
禹以德称而民怀之,汤以仁彰而民信之,周家忠厚,上彻乎天。
千七百年之治道,此心此物也。
然则先王殆徒善也。
《政典》不云乎,「先后时者杀」,则时令为甚严;
《甘誓》不云乎,「弗用命者诛」,则军政为甚肃。
商之官刑自邦君以暨大夫,凛凛乎其有纪律;
周之六典上庙堂而下闾井,截截乎其有纪纲。
先王非撤防弛禁以与世周旋也,其纤悉缜密,虽后世不敢望,而常有仁心仁政运用于其间,则血脉流通,精粗具举,此道此法,非三代其谁当之?
是意也,熄灭于秦而不复见,髣髴于汉则杂矣而不纯,略效于唐则行矣而未竟。
悠悠世变,治少乱多,有能求此意于数千百年废绝之后而固守之者,其国朝乎!
艺祖收五闰破碎不可复为之天下,庶事草创,百度未备。
进士突入贡部,士得以玩吾法也;
远方伪造制书,民得以侮吾法也;
博士喧竞朝堂,臣得以弄吾法也。
百年积弊,波流及此,切意艺祖动一忿心,奋然尽起而更张之,而以法痛绳天下可也。
徐考其实,宽大宏博之意隐然于神武不杀之中,哀怜抚恤之情恻然于摧枯拉朽之后。
江南奏捷,非群臣奉觞上寿之时乎?
而垂泣一意,天地实临之。
紫云锡宴,非君臣相与共乐之时乎?
而养民一语,鬼神实闻之。
慈祥恺悌之政,海内诵而歌舞之。
艺祖之治道在此。
然而果废法耶?
兵诉给予者斩,官避远任者斥,吏受贿赂者死,将辞环卫者贬。
仁心仁闻,已足以动天下感激之心,而时出威断,以震天下偷惰之习。
以道为本,以法为济,此艺祖之治也。
仁祖席累世积安习治之天下,兵骄士弛,吏玩民偷。
卫士纵火,宫禁之威几于亵矣;
辇官悖慢,朝廷之令滨于渎矣;
拊门大呼,言者之势邻于横矣。
积弱之弊,识者痛心。
切意仁祖起一怒心,将尽创其委靡之过,而以法震厉天下可也。
夷察其意,忠厚仁爱之心不摇于群臣纷更之请,忠信诚悫之实不悔于吏民诈伪之后。
国帑虚竭,比年为甚」,此余靖庆历四年之疏也。
然是年也,出奉宸银三万两以济饥民,不计国之虚而辍吾仁。
「主恩姑息,奸民多幸」,此刘敞嘉祐四年之请也。
然是年也,大赦推恩,尽减民丁,乃前后赦恩之所未有,不忿民之奸而寝吾恩。
至今有诵庆历嘉祐时事者,犹足以使人感泣而忘死。
仁祖之治道在此,然而果废法耶?
小人以饮食謏者呵,胥吏以瓦砾投者诛,大臣以朋党攻者窜。
其恬然顾虑者,所以寿天下和平之脉;
其毅然奋发者,所以起天下耸动之心。
以道为本,以法为济,此仁祖之治也。
三代之遗意馀脉,向之销铄晦蚀而与世运俱往者,愚复于二祖见之。
恭惟主上嗣守家法,专用仁政以抚柔此民,甚大惠也。
且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偷惰之不可久也。
然责治十年,邈未见效,待以宽而玩者纵,示以诚而诈者疑,将痛惩深革,而遂以法从事乎?
抑隐忍姑息,而姑借道以为言乎?
比年以来,台阁之彦岂无上政要之书而劝上以立法者?
山林之士岂无著权衡之论而勉上以用威者?
圣心凝焉,深思而却顾,固守而不动,曰祖宗之得天下也以仁,其立国也亦以仁,万世家法相畀,付于无穷,不可以当吾世而失天下心也。
若吏与民间有不体上意,得以梗□造化之大者,姑惟教之,勿庸杀。
呜呼!
此真天地父母之心也。
后世不闻此言久矣。
奔竞成风,来者成径;
文书浩繁,系者鱼贯;
赋役不均,痛深入髓;
国计不丰,姑实其橐。
吏治之不良,将尽从而擒狝之乎?
曰是不协于极,自罹于咎也,吾不过张吾治道之纪纲以肃其谨畏之心而已。
靡金饰翠,瞽眩盲俗,毁钱造券,轻夺国课,宽之则鸱张市井,急之则鼠窜山谷。
民风之不美,将悉取而鱼肉之乎?
曰是其愚可悯,而其情可哀也。
吾不过推吾治道之仁恕,以动其悔艾之机而已。
呜呼仁哉!
至于雷霆震怒,雪霜摧压,群听愕眙,奔走请命,亦时有之。
窃窥圣意,特借其一以竦动其馀,以助吾宽政之不及,而哀矜勿喜之念,已隐然于法制之外。
呜呼!
此仁之至、义之尽也。
大抵圣人以天地处其心,宁有伤于宽大仁厚之过,而不可有厌薄痛惩之意;
宁有烦于丁宁告戒之数,而不忍有忿疾于顽之心;
必教之而后杀,必哀之而后刑。
二百馀年之国本在是,列圣培植之久矣,天下相与安之久矣,决不可轻摇动也。
一介草茅,诵祖宗之仁亦久矣,一旦获承明问,欣然以所学告。
不然,他日上前争论,不以仁义劝其君,而以法律伯道言,使一时之书生得以讥,万世之史笔得以书,此愚夙昔之所窃耻也,安敢于始进之日而为欺君之
吴昭德观道藏记嘉定十一年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四、《松垣文集》卷六、乾隆《奉新县志》卷一二
新吴县之阛阓,有西晋刘真道诚炼丹所。
永嘉二年丹成天隐
梁大同元年,其地为开业观。
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元赐今额。
建炎绍兴,夷狄乱华,香火不续。
逮冲贞大师熊元泽来主观事,支倾庇漏,观宇复整。
乃图建《道藏》。
鸠工弗竟,子唐若冲承之,而后子陈端一承之。
嘉定十有一年,藏雄伟翚粲,宝轮飞动,镂华饰金,晃于他所。
属记于予。
夫日昃而昼,月昃而夕,天地之轮也。
徂而暑,徂而寒,四时之轮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死生之轮也。
斗北而虚,斗南而盈,万物之轮也。
天道寓于一轮,士民观听,醒然有觉,知二气周流,洪钧不息,一元运转,其机不停。
扬去诸恶,挽回万善,尸居而龙见,渊嘿而雷声,神动而天随,超出乎醒生梦死,而融天地四时万物为一,神与无方,易与无体,则轮乎轮乎,枯木云乎哉?
一静一动,互为其根,阳变阴合,而金木水火土生焉。
生生不穷,循环无始,则太极之妙,同此一机关也,同此一枢轴也。
世界可藏于一粟,山川可煮于一鉎。
是藏之立,乾不可以旋乎,坤不可以转乎。
形而下者器也,形而上者道也。
藏也者,其形而下者乎。
端一,赤城人也,慕丹霞,仿司马子微之遗风。
形而上者,其昭彻焉,以须真觉。
山居即事 其二十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衰落暗成病,如何不白头。
百年长扰扰,万事祇悠悠。
耕凿资馀力,行藏独倚楼
却因虚淡极,忽觉此生浮法振邵康节王绩陆游戴叔伦杜工部刘克庄惠洪
按:以上《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卷三
进丙丁龟鉴表淳祐六年 宋末元初 · 柴望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柴氏四隐集》卷一、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上
臣望伏以正次王,王次春,颁万民之治象;
史载事,事载道,有前代之元龟。
匪明气数之兴亡,曷示始终之劝戒?
言非所当,罪不容诛。
臣实惶实惧,稽首顿首。
伏念臣赋性至愚,读书甚少,自怜孤苦,获际休明。
念先世之孝廉,本故家之崇义,嫠不恤纬,忧在宗周,吾欲使君上
值灾见行之朔,正运当晋厄之年,是殆水阴,几胜火德。
信知有数,决非偶然。
苟曰无之,胡为至此?
痛思今日,莫返颓波,尚论古人,具垂成鉴。
秦汉之君以下,千有馀年,方册之政可寻,十常九矣。
栖灯勘义,滴露研朱,姑援实以断时宜,非饰说以欺天德
矧君子难进而小人之根未断绝,天理难明而人欲之蠹未尽消。
中国或厄于外夷,大纲未联于小纪,四方蹙蹙靡骋,万民嗷嗷而不安。
辅成有赖于大臣,所重尤关于太子
伏望皇帝陛下体纯乾之一,法震主之宜,阐《大学》之明,谨《中庸》之独,必安国本以安社稷,必正君心以正朝廷。
当自九重,首图厉精之治;
毋使亿兆,玩闻更化之言。
臣忍死吁天,措身无地。
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
主圣臣贤,前车覆而后车戒。
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表捧诣天庭上进以闻。
十拍子李武曾潘次耕蔡竹涛玉泉山寺 清 · 朱彝尊
 押庚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三十
上苑离离莺度刘方平
前溪漠漠花生周贺
溪畔数鸥閒不起殷文圭
马上吟诗卷已成法振
千山冰雪晴卢纶

鱼网平铺荇叶李嘉祐
板桥人渡泉声顾况
行殿有基荒许浑
竹坞无尘水槛清李商隐
偏伤远客情陶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