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混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江宁府山崇禧观碑铭绍圣三年十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景定建康志》卷四五、乾隆《句容县志》卷四、《句容金石记》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东南之望曰句曲山,盖华阳洞天,地肺福地,易迁含真之所宅,司命童初之所治。
晋、宋以来,得道之士,二许、杨、陶,遗坛故宅,犹有存者。
宫观十二,崇禧总之。
国家灵承天心,敷锡民福,锼金之虬,镂玉之简,妙真之香,丹素之词,岁修常典。
间遣王人,设官以提其纲,赐田以瞻其众。
宜其宫阙壮丽,列圣下居,廊庑深严,万灵侍卫
至者悚然,有以移其视听;
居者肃然,有以洗其心志。
仙科秘范之所出,宝章灵篆之所宗。
而希夷淡泊之门,寂寞无为之教,学士大夫未之或讲,州县政事又非所先。
田租所入,悉笼于官,道侣计口而赋粮,有司互券而出纳。
方斗筲之钩考,孰土木之暇议?
上下顾望,岁月因循,屋颠而不持,榱故而不革,圮废而不兴,垣颓而不作。
宝文待制何公君表元祐中,以趣向背时,提举西京崇福宫,居金陵,尝至山中,熟知其弊。
绍圣亲政,召对便殿。
明年,移镇于此,伸发曩志,议营缮之。
会商英谪莅管库,公侔图以授商英曰:「子于道家之学博且久矣,凡向背与开阖之不如经者,其悉据古考正之」。
商英视图,南面三门,则道俗出入之所由也;
三清、北极、本命三殿相直,而玉皇殿乃在东隅。
商英谨按老子之书曰:「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者,清气之治也,其天为清微,其境为玉清,其天尊为元始,其帝为玉皇。
所谓道者,气之纯清也,其天为禹馀,其境为上清,其太上为大道玉晨君,其帝为天皇。
所谓天者,气之积清也,其天为太赤,其境为太清,其太上为老君,其帝为北极。
本命者,支干之神,以统于北极者也;
北极者,天中之枢,以承玉皇者也。
今以北极次三清,以本命次北极,而玉皇居左,非道之序也,神而来格,亦莫安于其位矣。
请先玉皇而后北极,而左本命。
三门者,神灵之所由也,非祠醮则阖之。
东建道院,西设宾馆。
如此,则尊卑不相乱,道俗不相淆,人神不相杂矣。
公曰:「善乎论也!
兹山宫宇,古今废置不一,道术之士有在于是者亦已多矣,曾亡一人以三气、三天、三尊、三帝之说辩正升降者,岂崇无而复静者,或阙于群有之用;
造有以致动者,或昧于至无之体?
代正移句容县,如子之议,因而完之矣」。
明年五月,玉皇殿成,奉安之日,有双白鹤终日徊翔远唳其上,于是上清大洞法师刘混康与其授箓弟子曰:「异时白鹤常以三月十八日来集,或有或无,亦不常也。
今殿成而鹤降,非何公崇敬之诚,默与真契,其何以召此祥?
请绘公像于别室,以永我邦人之思」。
已事而求记于商英,乃序而系之以颂曰:
一气之先,强名自然。
致虚为道,运道成天。
三彰一隐,一立三全。
分为九气,列为八埏。
峨峨茅峰,东南之望。
帝居道祠,于山下上。
厥初经营,先后错爽。
何公正之,灵报如响。
仪仪者鹤,来自云霄。
谁其驾之,于焉逍遥。
气合太冲,神游泬寥。
鉴观在下,德馨孔昭
宫室绚绚,岩谷焕焕。
风马霓旌,侯止侯燕。
维山有祥,维国有良。
天子万年,赉及四方。
何公于藩,百治皆具。
神之听之,亦惟公故。
锡尔嘉谷,宜其邦人。
介尔多祐,耆宁厥身。
邦人感仰,绘公之像。
配山久长,以对景贶。
按:《山志》卷二五,正统道藏本。
冲隐先生墓志铭 北宋 · 蔡卞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七、《茅山志》卷二六、《句容金石记》卷四
先生氏笪,名净之金陵人
父得一,少不事事,晚好道术,乡里号笪翁。
馀杭杜道士者,自匿其名,常从翁游。
先生方在娠,一日翁夙兴,见杜道士入其门,俄失所在,心异之。
有顷,先生诞焉。
先生生而淳澹,识度深远,幼不茹荤。
六七岁,日诵书数百言。
从群儿嬉,辄画地为道家像。
父携之游茅山
静一先生刘混康结茅积金峰,一见称之曰:「是子他日人天师也」。
示之以轻举之法。
先生跃而大喜,愿留师事,誓不复归。
父亦欣然许之。
服勤左右累年。
王安石閒居金陵,闻静一高行,遣书致礼邀之。
先生奉杖屦以从。
试与之语,率皆造理,屡称善焉。
元祐中,臣宣城,静一遣先生持书过之,馆之后园西室。
前有华果林木、叠嶂楼台之胜,近俯城市,远望百里间。
先生终日静坐,未尝出门。
心窃奇之,乃出缗钱度为道士
先生志益精笃。
静一悉以三洞经箓畀之,书符咒水以弭疾除邪,率多验。
盖累年之间,尽得静一之道。
深居山林之幽,而声名暴著一时。
哲宗皇帝在宥天下,搜求道术之士,首召静一来朝京师
从师入见,顾其貌异焉,锡师名以宠之。
元符初,赐所庐为观,号元符
今天子躬体妙道,以临万邦,命守臣敦遣静一造朝,勿听其有所辞。
先生与之俱来,礼遇尤至,敕有司大新厥宇,亲书宫名以赐,更号守静法师,领住持事。
又明年,复召入朝。
暨进见,弟子从行者皆有恩数及之。
久之,得请还山,又加号「凝和」,赐御书画,以宠其行。
大观四年,复至自茅山
天子命即所馆建坛席,俾倡其教,以示学者,遣中使赉之。
缙绅士大夫多从听受。
复固辞还山,上更以御书及画静一遗像付之。
先是,九幽黄箓久废,世罕道者
先生发明之,二科仪式方大显于时。
凡深山绝峤,学者栖处其间,时或淫雨积雪,径路阻绝,先生必亟往饷之。
岁稍不登,辄令减田租之入,以糜粥食饥者;
不幸殍,衣衾瘗之。
居数年,一日,召其徒谓之曰:「吾今年四十有六,昔吾先师记吾之数,不逾于此,吾将化矣。
荷国重恩,不得面见天子」。
乃索笔自草遗表以闻。
翌日,具汤沐,易衣冠而逝,时政和三年七月三日也。
表闻,天子嗟悼,诏赠冲隐先生,赉之缗钱。
以其年十一月封窆于大茅峰之阳华盖峰下。
受业弟子数十人,其上首曰傅希列、徐希和,为养素法师,继踵住持,而希列被召为右街都监
后三年,又诏赠先生之父为承事郎,母周氏为孺人
盖自先生少时,臣已识之,及其将终,亦令人喻意于臣云:「写遗表毕,属期已至,不得书数言以别」。
既葬数年,有诏使为之铭。
铭曰:
识道之真,则遗其形。
初成得之,上入太清。
静一慕焉,少也无营。
庐峰颠,以逮于成。
谁其嗣之,允矣先生
天子嘉之,荐锡休名。
召语于前,理畅而明。
形虽有逝,神则常升。
绪馀之传,粤在斯铭。
茅山元符观颂碑崇宁五年八月 北宋 · 鲍慎辞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六、《句容金石记》卷四、《茅山志》卷二六、《道家金石略》第三一三页
维宋受命百有四十六年,天人和同,万物盛多,重光累休,越于古初。
哲宗皇帝推辑福应,报礼上下,游心道真,侧席异人,于是山上清三景法师刘混康以道业闻于东南,乃遣中谒者致礼,意欲必起之。
混康不得辞,既朝,遂住持上清储祥宫,恩数频烦,为国广成
已而求还故山,许之,赐所居为元符观。
今皇帝既亲万机,遵复先志,治人事神,诚意感格,而尊德乐道,犹恐不及,复遣使迎致先生京师,待遇之礼,悉用元符故事,有加焉。
未几告归,赐号葆真观妙先生,诏刻九老仙都君玉印及白玉念珠、烧香简、红罗龙扇诸物,又亲御毫楮,为书度人清静、六甲、神符三经以宠赉之,皆惊世骇目不可名之宝。
皇帝若曰:「先帝所以经营元符于名山,盖将揭虔妥灵,祈天永命,用辅相我国家。
朕既嗣事,而观之基构有未备,其敢皇宁」?
乃命江东转运司,凡土木工费,悉为之调度;
别降御前空名祠部度牒百道,以助其用,委官护作。
仍增崇三茅君位号,司命君曰司命太元妙道真君,定录君曰定录冲静真人,保命君曰保命冲惠真人。
又敕尚方取金玉瑞物,依天之命,作为九锡,以显扬三君之景光于无穷。
部使者与郡县吏虔上之命,夙夜不敢懈,经始于崇宁二年正月九日,粤崇宁五年八月十五日告成。
重门夹道,中为天宁万福殿以祠三茅君,东为景福万年殿以祠皇帝本命星君,西为飞天法轮以藏恩赐之书,傍为崇宁阁以奉□□□□□□参列,多勒宸翰,虹光宝气,仰薄璿极,天龙共瞻,林壑□□。
至于钟阁醮坛,斋房燕室,亦无一不协于度,总四百有馀区。
高明杰大,工尽其技,金碧丹垩之饰,荧煌昭烂于崇冈秀岭之上,烟霞霏微,草木葱茜。
望之若神变幻化,莫可图写;
即之肃然若云车风马,往来于空旷有无之间,不可得而知也,可谓盛矣。
臣谨按句曲山于仙经为金坛华阳之天,山川神秀,据东南一都会,汉晋以还,世著灵迹,往往禁樵牧,营馆御,以祈福祥。
本朝尊奉之仪,务隆典则。
而山为见符命,灵光仙籁,庆云紫气,合于图牒者,史不绝书。
然臣尝谓宝玉神鼎,金菌紫芝,皇天上帝实藏之兹山,所畀付后世太平有道之主,茍匪其时,不虚其应。
而历代方士隐人,弗揣其本,徘徊岩阿,冀幸遭遇,良足悯笑。
至闻华阳司命之庭,则又筑室庐,欲据其胜,结构相望,而终莫得其处。
逮元符既建,岿然居积金之下,深崦长谷,苍崖翠壁,隐见断续,臣仆而朝,然后知天作而地藏之,盖有待也。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睿知,得于天纵,孝悌之行,通于神明。
自初绍服,骏惠前烈,改元命历,具著圣意,延登同德,以熙天功,罢黜奇邪,用劝多士。
朝廷既治,蛮夷率服,颂声已作,协气自应。
天高地下,日星明润,河不怒溢,委蛇而流,坤灵效珍,成我帝鼐,薄海内外,获蒙丰年,盛德大业,显著如此。
方且精思于清静无为之学,屈己于岩穴有道之士,增筑殊馆以迎三神之釐,是宜无疆之祚集于一人,亿万斯年,永作民主。
所谓宝玉神鼎,金菌紫芝,殆将荐于帝廷,享于宗庙,以昭明应,而积金清淑之气,蜿蟺扶舆,磅礴郁茀,亦欲产祥储休,肤寸而合,燕及四海若时雨,彰示方来,为国福地。
呜呼!
斯实圣时甚盛之举,万方黎庶瞻望驩呼,不能嘿已者。
臣愚不胜惓惓,忘其固陋,昧死上献《元符观颂》。
颂曰:
于皇上帝,傅临万国。
分奠山川,以相有德。
岩岩积金,曲水之浒。
仙圣所宅,望彼吴楚。
河图幽赞,我不敢诬。
达时休明,乃锡之符。
秦人矜夸,鼓钟山颠。
神不报享,瘗璧而旋。
降及近世,祠祝日勤。
飙驭寥寥,亦莫或闻。
我营元符,冠冕林麓。
钦崇三真,百灵怀服。
乘彼白云,陟降帝所。
无以致之,孰为来者。
崇宁之政,视古无前。
有不吾信,酌民之言。
乾运其刚,离丽其明。
先训是若,大猷是经。
校奸屏偷,赏信刑威。
群公庶尹,千载一时。
敏于学,吏恪其职。
除我戈矛,长我黍稷。
外攘内修,咸底厥绪。
迎致先生,式歌且舞。
彼苍匪高,有听在下。
申命百神,锡以纯嘏。
华阳之天,密迩灵囿。
流庆隤祉,益不敢后。
卿云之下,灵芝煌煌。
鸣鹤飞舞,来献其祥。
太史占之,实应寿考。
媚兹一人,后天难老。
皇帝曰嘻,朕何私焉。
敛时五福,播之黎元。
君臣拜手,天子万寿。
越弥亿年,作民父母。
明明天子,事帝以实。
有道是遵,无文咸秩。
符贶荐臻,不忘斋慄。
明明天子,景命维新。
置我神器,不震不骞。
德音孔臧,与世永延。
山积而高,川至而增。
并受福禄,日维不胜。
垂拱储神,监于太清。
承务郎、知江宁府句容县事、兼管勾山崇禧观臣鲍慎辞撰。
茅山元符观赐名诏元符元年七月己酉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
刘混康山所居庵之旁已营殿宇,可赐名元符观。
刘混康崇宁元年七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自别以来,必守安静。
尔冲和养气,得其妙道;
学术精深,博通奥旨。
救危难以积善,观德业以养高。
小大之事,常所访问。
尽规极虑,颇勤忠恪
济人利物,功莫大焉。
近览所奏,并皆惟允。
已差郝随专董其事,馀地土等亦一一应副,更有所需,依前奏来。
按:崇宁元年七月六日降到。
刘混康修建道观诏崇宁二年正月己丑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茅山道士刘混康修建道观,仍令直奏灾福,无得隐匿。
刘混康崇宁二年正月九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修真务本,高道有常之士;
学业为心,去执忘贪之德。
特守去病之术,普设济人之方。
尔自离阙下,将周岁纪,近览来奏,喜闻安静。
所乞立木事,已降指挥修建,本观所要疾速选定日期兴工。
如逐旋有阙,一一奏来。
春气渐和,自加调适。
奉天时,以滋妙道。
按:崇宁二年正月九日
刘混康崇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茅山志》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刘混康:尔自别京师,倏改岁华,完修祠殿,备悉勤劳。
近览奏章,具知安裕。
所云殿名,以「天宁万福」可也,其《清静经》并依所奏。
尔肃恭祀事,达于上境,所见灾祥,何不具奏?
此者牟麦发生之际,惟藉膏泽之力。
乃自春首以来,颇愆时雨,未济四郊之农,甚惨千箱之望。
朕心忧惧,夙夜匪遑。
尔当悉心,体予至怀,用斯恳切之诚,精加祈祷之意。
以名非高道,岂达清都
馀宜将爱,愈深妙理。
山林幽静,更保真常
按:崇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刘混康崇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四、《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尔自别京师,屡经岁时,抚宣之意,惟常累遣。
逮于仲夏,畏日永长。
想尔山居,清凉高爽,道妙之馀,动止臻常否?
修严秘宇,构葺必已成就。
崇奉至真,付委加于有德。
事更有阙典,可缕缕敷陈。
如所见灾祥,须一一具奏。
时正暑炎,宜自保鍊。
馀勤道业,体予至怀。
按:崇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刘混康葆贞观妙先生崇宁二年七月庚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四、《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卿昔寓处都阙,延对禁廷,每陈忠道之诚,开益朕躬之志。
虚心采纳,岂泯嘉言?
赐号越常,用昭褒显。
所有诰一轴,今递付卿,至可领也。
秋气爽肃,燕居练养之馀,宜加保护。
特赐葆真观妙先生诰。
刘混康崇宁三年九月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七、《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自逮京国,屡改岁华,所思一德之可嘉,在我三秋而不忘。
近收来奏,喜知宁谧。
幸继先猷,缉熙秘宇。
殿成宝箓,庆□□以臻严;
阁耸崇宁,仰上真之来格。
卿素守虚无,超然高尚。
斋持秘宇,能顺育于炎凉;
静乐茅峰,自安怡于泉石。
来奏具悉,已降指挥御药苏圭提举管勾,应合须索一一申禀,自可奏裁应副,不致有阙也。
霜秋届候,气律初寒,更臻道妙,言不多及。
如见有何灾异,一一奏来。
前者祈求事,至今未得感应,今次如何也?
按:崇宁三年九月十五日
刘混康崇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七、《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自别京畿,屡更岁籥。
栖三茅而浩志,洁一己以全真。
寓迹山居,潜心物外。
缅想道妙冲静,植性清夷,顺穹壤以养高,脱尘寰而悟理。
兹览来奏,良悉所怀。
涉冬而来,动止安否?
中春诣阙,已差使臣张翊津置其行,备委官司一切应副,或尚有阙,详具奏来。
可期觏尔,预积欣悰。
方届隆冬,将迎朔易,更在博施真教,协济群生。
馀加保练之功,用体眷勤之意。
姑此书谕,指不多及。
按:崇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正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八、《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省览来奏,备悉恳诚。
隆寒岁暮,喜获安常。
葺构葆真,尚阙缗用,已降指挥,应干官吏责以近限,并力就功。
上梁等事,各有司存,何必告成,乃离渊室?
及漕运经画,一一去讫。
首春气暖,当先诣阙,勿为稍稽,以多高虑。
伫听舟楫,来赴闉阇,已差诸司官沿路管勾,在理当然,难为寝罢。
体予眷待,宜悉至怀。
按:崇宁四年正月十二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八、《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荐览来奏,备悉恳情。
春首峭寒,喜知宁谧。
尔心志通博,绝尘虑以保真常
识达精微,养灵台而臻妙道。
自建三茅,萦尔一心。
兹者修完之役,已至丹雘之工。
委付有司,必早周备。
冲静是守,毋劳神用。
乃眷尔益,欲宣趋对之怀;
厥意惟坚,宜遂告成之请。
可依所奏,才候工毕日,速赴阙下。
张翊已降指挥,专一催督应办去讫,并本命神像迁入法堂,权行奉安。
如更有阙,一一奏来。
春寒届候,宜加保毓,用昭优渥,体予至怀。
按:崇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闰二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八、《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览卿来奏,备悉恳怀。
欣富涉春,益闻保福。
中前赴色之书,继有告成之约。
以谓君子不可以力致,方士不可以拘萦。
载详尔意,宜遂厥求。
俾从达者之逍遥,式副高人之所请,固非少拒,勿致深疑。
况卿洞鉴真元,默垂道荫。
植性衍冲渊之意,禀材多介恪之仁。
神符有济,顺天地之生成;
法力无穷,赞阴阳之化育。
清高可尚,尘俗难羁。
浩然守志于林泉,洁素以安于寿考。
宫宇修完,应办可集,已令促役,必无缓时。
才有毕工之奏,速期赴阙之行。
未即对间,更希加爱。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按:崇宁四年闰二月三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八、《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卿宅心道妙,显迹神功。
顺四序以凝和,寓一身而永福。
灵符法水,久推济物之仁;
保气存神,自得养生之主。
涉此畏景,想集殊禧。
比询入觐之期,力有告成之请。
毕工在迩,重诺难渝。
宜促行装,正风帆,可乘之便,早登画鹢。
当江水善利之时,暑炎在候,更切保颐。
故兹书示,言不多及。
按:崇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六月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八、《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省观来奏,备悉所怀。
夏之中,禔身益福。
历知工筑,仅及于告成;
将伺舟维,届临于近甸。
其如服勤职事,干集善能,顾惟激励之风,当允诚忱之请。
指期良觏,促日戒行。
敷善利于群生,享微名于大道。
副兹至礼,体我眷怀。
夏热,卿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按:崇宁四年六月十七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七月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九、《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卿法大道之自然,稽真诠之典则。
顺时乐性,正一己之贞心;
阐教济人,保千龄之上寿。
睽阔滋久,怀想良多。
累召待来,逮今改岁,尚有力难之奏,犹廑固避之言。
况予叠命有司,当遂责成,董集其工,但勿贻虑。
馀者完缮,悉付规模,渐可庆全,夫何多逊?
宜速登舟之备,伫聆飞橹之音。
仙帆风静,秋水波平,乘兹清景,勿辞来对。
荐颁诏谕,示我眷隆。
将遂觏言,遣书指不多及。
按:崇宁四年七月十八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八月二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九、《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自远皇都,屡周星岁。
居名山而崇秘殿,竭丹恳以奉高真。
阐扬大道之源,昭答上灵之贶。
葺兴观宇,广集休祥。
壮一伐之弘规,衍万年之景祚。
凡所陈述,皆尽公忠。
颙须来对,从便船居,其如退材,已行处分。
毕役云初,庆成就绪,当斯秋景,促棹安流。
天高云静,蘸晴光千里之平波;
水翠烟溟,荡素色一帆之轻吹。
尚测气力,自养清高。
故此诏示,宜悉眷怀。
非晚觏言,兹惟简及。
按:崇宁四年八月二十日
刘混康崇宁四年九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九、《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省所奏,修造已就绪,欲于九月中乘船赴阙朝谢者。
欣聆画鹢,容与秦淮,颙伺仙凫,翱翔魏阙。
伫听希夷之妙诲,钦敷慈俭之淳风。
治念烹鲜,动趋正道。
霜秋届候,涉履良勤。
爰命使华,往加抚劳。
体兹眷异,益固冲和。
宜速进舟,慰予跂望。
泠,卿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按:崇宁四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