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德行邓禹为大司徒策(元年七月辛未)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制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吾自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遗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后汉·邓禹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三「上玺书劳邓禹」云云,有删节。)!
敕邓禹(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邓禹传》)。
征邓禹还军敕(二年) 其一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后汉·邓禹传》)。
征邓禹还军敕(二年) 其二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勒兵坚守,慎无与穷寇交锋;老贼疲弊,必当束手事吾也。以饱待饥,以逸军,折捶而笞之耳(《后汉纪》)。
报邓禹(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缚冯愔者,必黄防也(《后汉·邓禹传》)。
诣邓禹笺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今日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上堂则蓑不御,此更为适者也。今敬通逢堂,蓑之不御也(《御览》七百六十五)。
说邓禹书 其一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衍闻昔者先王,学大道以观于政。夫为君而不明于道,上无以承天,下无以化民;为臣而不明于道,进无以事君,退无以修身。圣朝天然之资,将军纯茂之德,诚少游神乎经书之林,驰情乎玄妙之中,明照于日月,而智溢于四海。圣朝享尧、舜之荣,将军荷稷、契之烈,自然理也(《艺文类聚》五十五)。
说邓禹书 其二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夫虎豹爱大林,蛟龙爱大水(《御览》八百九十二)。
与邓禹书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衍以为写神输意,则聊城之说,碧鸡之辨,不足难也(《文选·刘峻广绝交论》注)。
以邓禹为太傅策(初即位)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高密侯邓禹,元功之首,其以禹为太傅(《北堂书钞》五十二引《汉官仪》明帝甲辰策书)。
邓禹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八
邓禹初以兵入关,乘胜独克,关辅响震。是时赤眉方入长安,诸将豪杰皆劝禹径乘其乱。禹曰:「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兵锐,未易当也。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非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变,乃可图也」。于是引兵北屯栒邑。光武闻之,敕禹以时进讨。禹固执前意,盘桓不进。明年,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入长安、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然卒不能定关中,无功而归。盖赤眉之乱,光武欲急攻之,禹欲缓取之。议者见禹之败,因以禹为失计。吾以为不然。赤眉方强,急之实难,缓之为得。逮其自败,西走扶风,而禹乘之,犹能还兵败禹,而况其未走也哉!如光武之计,盖不知赤眉方强,而禹兵力不足。若审知如此,听禹坚守北道,时出挠之。而使别将挟持其东,东西蹙之,磨以岁月,而赤眉成擒矣。禹之败而西归也,与冯异相遇,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遇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全计也」。禹又不从而败。由此观之,禹本计不失,而帝不能用,禹亦迫于君命,不能自固耳。
邓禹论 宋 · 何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八、《何博士备论》(黄廷鉴校清抄本)
善用兵者,能骄敌之强,而怠敌之锐。彼之势诚强,则吾形之以甚弱,使其恃之以为独强,而至于骄。彼之气诚锐,则吾歛之以不应,使其无得以逞其锐,而至于怠。然后出吾所匿之强以加其骄,出吾所伏之锐以加其怠,使其虽有巧者不及窥,勇者不及备,则制胜在我矣。故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所谓守者,非彼攻而我守之守也;所谓攻者,非彼守而我攻之攻也。形之以弱,而歛之以不应者,皆守也;出吾匿伏之强与锐者,皆攻也。无得而窥之者,藏也;无得而备之者,动也。昔者冒顿之灭东胡,李牧之大破匈奴者,中之以其骄也。赵奢之破秦军,周亚夫之败吴楚者,中之以其怠也。虽然,求骄以怠人之军者,必有夫坚制之气与夫善待之度。迫之而不为动,挠之而不为应者,其气也。辱之而不为忿,激之而不为变者,其度也。持是之气,守是之度,为其上者无得而令,为其下者无得而议,然后敌可胜而功可必也。东胡之恃其强而易于冒顿也,冒顿因其易我而遂骄之。求马畀之矣,而复求妇;妇畀之矣,而复求土。冒顿大议于群臣,悉诛其欲与土者,驰马而赴东胡,令之曰「后至者斩」,国人从之,遂灭东胡。秦人伐韩军于阏与,赵使赵奢救之。奢因其锐而欲怠之也,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于军曰:「敢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尽振。军中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增垒,三旬不行。秦军稍懈,奢捲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于阏与五十里而军。秦人不意其至,悉甲逆之,一战而大破秦军。此冒顿、赵奢所以骄而怠人者,为其下者无得而议之也。李牧之为赵守北边也,与士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如是者数岁,匈奴以其为怯。赵王以谴牧,牧如故态。王怒,召牧,易以他将。匈奴每至,战则失利。王复使牧往,复如故约。居数岁,匈奴诚以为怯,牧乃阴饬车骑,大纵畜牧以饵之。匈奴小入,佯北不胜,单于遂以其众大至。牧设奇大破之,斩骑十万,单于遁徙,遂亡边患。吴楚以山东反汉而先攻梁,汉使周亚夫讨之。梁王,景帝之母弟。亚夫以其锋方锐,图挫而怠之,遂以梁委之而不救。梁急诉于帝,虽数诏亚夫救梁,而不受也,卒以破吴。此李牧、亚夫所以骄而怠人者,为其上者无得而令之也。虽然,使夫四人者无气以持之,无度以守之,主得以令而下得以议,则亦无以骄怠于人而胜之矣。昔者汉光武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得邓禹于徒步之中。恃之以为萧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计,其智足以定大业,且非群臣之等夷也。遂以西方之事委之。而禹亦能胜所属任,所向就功。赤眉之入长安,诸将豪杰皆欲击之。禹以其乘新胜之强,财富锋锐,然盗贼群居,无它远计,必生变故,而吾众虽多,战胜者少,又乏资馈,难与力争,而可以计破也,且将休兵北道,以观其弊。于是引军北趋栒邑,以就粮养士,盖将有以骄而怠之,然后取也。此禹之计得矣。光武亟欲天下之集而缓其为计与功也,遂迫以进讨。禹无以专制,乃以其兵去栒邑。而赤眉果不能守,西走扶风。禹虽得入关中,然卒饥士敝,无足以制贼者。是以赤眉复还入之,禹无以抗,乃不胜其忿悁,而数以惫兵徼战,至于屡北,仅以身免,声威功烈,一朝沮丧。此知所以骄而怠人之术矣,惜其为气与度者不足以持守之,是以一偾而不能复举也。故善于择将者,必先求其气而后求其材,先察其度而后察其智。气足以御才,度足以养智,然后可以授之兵而责之战矣。嗟呼!以光武之明于任人,以邓禹之笃于得君,然至此而背戾矣,况夫以昏庸而御夫疏贱者,功可得而必哉?
邓禹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
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
光武授邓禹西讨论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二、《莲峰集》卷七
善平乱者,必审观敌人之势,而用其将帅之才。今夫敌人之势必有坚脆,而将帅之才必有长短。故古之善取天下之君,其所以收万全之利者,岂有他哉?盖亦因敌人之坚脆,以用将帅之长短,能使将之才与敌之势相称,然后能相当。能相当然后能相制,故能取胜于天下,而其兵不可败。方其将发也,必观敌之兵,而又观其气。观敌之气,而又观其势。彼为吾之敌者谁乎,其气果怠耶,势果缓耶,虽以雍容之才,亦足以制其乱。其气果锐耶,势果急耶,则必以纵横百出之才而当其冲。亦犹因病用药而已,非惟以丹砂而去其易除之病,而又以乌喙蝮蝎而搏其难攻之毒,其理盖甚近而易晓。嗟夫,世之人不斟酌敌势而酬酢之,乃以雍容之士当飘忽震荡之敌,而兵始败矣。尝怪光武扫荡群盗,而不能不失威于赤眉,其故何哉?其失在于以邓禹雍容之才,不能与敌人之势相胜,亦无怪乎兵之至于败也。方其命禹也,盖曰:「禹有深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夫当时之盗,其剽锐而轻者莫如赤眉。剽则彊悍而不可敌,锐则奋发而不可当,轻则倏忽而不可禁,而欲以深沉大度之士,顽然而当其冲,是犹冠冕佩玉之人,而使之悍禦山林之勇,其不毙者几希矣。虽然,禹发光武取天下之心,不可谓无智。然而可以决一定之议,而不可以应无穷之变;可以优游于帷幄,而不可以奔走于征伐。向使民有未安耶,禹也旦暮而抚之者,其所长也;谋有未决者耶,敌有未抚者耶,决其谋而镇抚其敌,亦禹之所长也。而光武舍禹之所长,而用其所短,以当赤眉之锐,则西讨之师适所以败北而已。今夫有雍容之才者,必无纵横百出之智。稷契未必能当蚩尤之锋,曾闵未必能制盗蹠之怒,孰谓禹也而能当赤眉也耶?呜呼,赤眉之势本不张,张赤眉之势者邓禹也。邓禹之才本可用,误邓禹之才者光武也。请论邓禹制敌之疏,以观光武用人之失。夫天下之乱,莫难于当飘忽震荡之乱。自古以来,其乱有四,在汉则有项羽,有七国,有黄巾,在唐则有安史。其势类皆如迅雷暴雨,遽而不可遏。然而卒破灭者,制之有术也。高祖之取项羽,李、郭之制安、史,是百战以摧其锋而已。亚夫之制七国,皇甫嵩之破黄巾,是坚壁以老其师而已。锋之摧,则势有所折而弊可乘;师之老,则气有所竭而亡可待。虽有震动之势,终何为哉!赤眉之乱,大类于四者,而邓禹有老其师之势,而不能用于始,以丧其功;有摧其锋之势,而不能用于终,以至于败。且赤眉之势,不终日之势也,虽有难拒之形,而实有必败之理;虽有岁月之彊,而实无经久之患。所谓寄生之寇,无根之盗,盖可必取而无难。方禹之临山西也,苟能乘悦附之心,当屡胜之后,直捣长安而据其险,积财于内,使我师优游而有馀;闭关于外,使赤眉皇皇而无所归,如是而赤眉不破,吾不信也。奈何得关中而不能守,使贼势横行于长安而不可禁,故曰禹有老其师之势,而不能用于始,以丧其功。方禹之入长安也,苟能困赤眉扶风,而其气已沮,犒吾兵,养吾锐,于是以素饱而乘其机,以至逸而待其劳,以方锐而攻其衰,如是而赤眉不败,吾不信也。奈何以饥馑之卒而当其锐,于威损之后而继之以战,是以二战而至二大败,故曰禹有摧其锋之势,而不能用于终,以至于败。夫禹之出也,与更始诸将三战而三胜,与赤眉遇则二战而二大败。更始诸将懦而无立,故禹胜之为有馀;赤眉之势暴而难敌,故禹当之为不足。其有雍容之才,而无纵横百出之智,盖可见矣。而光武反使之当冲突之敌以取败,故曰非邓禹制敌之疏,光武用人之失也。昔者高皇帝料韩信必能当柏直,料曹参必能当冯敬,萧何之镇重不使之运筹,子房之多谋不使之征伐,任人各当其长,用人各当其敌,故能取胜天下。光武之用寇恂,用耿弇,亦若高祖之用萧何、韩信矣,而反失之于邓禹。嗟夫,禹之才,置之于帷幄,不失为断大事之谋臣;而反用之以当飘忽震荡之冲,则不免为败军之将,此光武不观敌势之过也。兵法曰:「知彼知此,百战不怠」。呜呼,深知乎此而后可以将将矣。
邓禹 耿弇(附录)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九、《陈亮集》卷一六
初,刘伯升死,光武于汉事惓惓也,持节北渡河,邓禹首建大策,遂参密议,连兵西征,关河响动。当此之时,其威略至无前也,赤眉、延岑独足婴其锋哉!帝敕使进兵,连辄败。禹念专任之不称,以疲卒徼战不已。帝赐诏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箠笞之,非诸将忧也」。冯异趣往代之,禹自来归,绝口不道兵事。王郎之乱,及更始有诏罢兵,微耿弇不决,帝独儿蓄之耳。及平齐,无一不如其言,意始壮之。而从诸将驱驰,常出其后。天下既定,帝方偃武修文,胶东、高密并敦儒学,弇故一将也。于是自高帝以来,光武最为善保功臣者。
赫仲华求赋邺台张氏野堂 金 · 路铎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沙翠竹小江村,路转西郊隔市尘。
入坐好山如有素,忘情鸥鸟澹相亲。
芋魁饭豆平生足,涧草嵓花各自春。
得酒谁能更羁束,不妨倒著白纶巾。
缙山张君荣字仲华来丞抚之崇仁历两政六年心平气顺上下相安如一日虽有远役重劳亦无阙事甚可称也予之閒居相爱如故旧每怀扈从东道往来缙山道中见其风土之胜民俗之美未尝不谈道以为乐于其受代调官京师因记之以诗而与之别明年进秩南来观旧治父老儿童相迎于东门之外又当歌此以为一笑之欢也 元 · 虞集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昔从时巡出缙山,翠畦绿树画图间。
驱车百折龙门险,载笔千峰虎帐閒。
麦粉劝尝银缕熟,粱炊持献玉浆还。
道旁父老应常好,为说乡风一破颜。
修堂丛桂篇(修堂为子弟洵仲华芑辈读书处) 清 · 张英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文端集卷八
大参旧第城南隅,亭有丛桂兼高梧。
苍颜斑剥花烂漫,百年世泽涵且濡。
上有饮冰齧雪之寿母,下有翔鸾翥凤之群雏。
寿母琼枝本桂林,谢公掌上双明珠。
佐我叔父蚤成名,翩翩藻彩扬天衢。
二十年来多苦辛,大厦只手劳撑扶。
家法峻肃迈朝典,朝昏教子真勤劬。
大纲小纪各有政,闺门矩矱天下无。
愿奉叔母为矜式,季兰众嫭皆师模。
诸弟才华复敦硕,骐骥络绎登皇涂。
有弟三年住京国,联床与我形影俱。
温温恭人良不愧,孝友令誉腾燕都。
几回短檠话深夜,细听方知母教殊。
今年齿发初甲子,华筵旨酒罗笙竽。
江南草绿杏花时,脩堂遥望增踌躇。
敢藉阶前丛桂影,天香写入南山图。
邓禹 其一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后汉书摘咏
天下舆图指示新,广阿楼上定勋臣。
关西兵散将军在,不碍云台第一人。
邓禹 其二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后汉书摘咏
中兴马邓两人家,绚烂功名内检嘉。
数到和熹嗣明德,教人重恨恶莩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