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邢邵议生灭论 北齐 · 杜弼
 出处:全北齐文卷五
邢以为人死还生,恐是为蛇画足。
答曰:「盖谓人死归无,非有能生之力。
然物之未生,本亦无也,无而能有,不以为疑。
因前生后,何独致怪」?
邢云,「圣人设教,本由劝奖,故惧以将来,理望各遂其性,曰:「圣人合德天地,齐信四时,言则为经,行则为法,而云以虚示物,以诡劝民,将同鱼腹之书,有异凿楹之诰,安能使北辰降光,谓龙宫韫牍。
就如所论,福果可以熔铸性灵,弘奖风教,为益之大,莫极于斯,此则真教,何为非实:邢云:「死之言『澌』,精神尽也」。
曰:「此所言澌,如射箭尽,手中尽也。
《小雅》曰:『无草不死』,《月令》又云,『靡草死』,动植虽殊,亦此之类。
无情之草,当春还生,《北齐书》作「无情之卉,尚得还生」。
含灵之物,何妨再造。
若云草死犹有种在,则复人死亦有识。
识种不见,谓以为无者。
神之在形,亦非目瞩,离朱之明所不能睹。
蒋济观眸,贤愚可察;
钟生听曲,山水呈状。
乃神之工,岂神之质。
犹玉帛之非礼,钟鼓之非乐,以此而推,义斯见矣」。
邢云:「季札言无不之,亦言散尽,若复聚而为物,不得言无不之也」。
曰:「骨肉下归于土,魂气则无不之,此乃形坠魂游,往而非尽。
如鸟出巢,如蛇出穴。
由其尚有,故云无所不之;
若令全无,之将焉适?
延陵有察微之识,知其不随于形。
仲尼发习礼之叹,美其神与形别。
若许以廓然,然则人皆季子。
不谓高论,执此为无」。
邢云:「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曰:「旧学前儒,每有斯语,群疑众惑,咸由此起。
盖辨之者未精,思之者不笃。
窃有末见,可以核诸。
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
人则神不系于形,神小形岂小。
仲尼之智,必不短于长狄;
孟德之雄,乃远奇于崔琰
神之于形,亦犹君之有国。
国实君之所统,君非国之所生。
不与同生,孰云俱灭」?
邢云:「舍此适彼,生生恒在。
自应同庄周之鼓缶,和桑扈之循歌」?
曰:「共阴而息,尚有将别之悲,穷辙以游,亦兴中途之叹。
况乎联体同气,化为异物,称情之服,何害于圣」。
邢云:「鹰化为鸠,鼠变为鴽,黄母为鳖,皆是有生之类也。
类化而相之,犹光去此烛,复然于彼烛」。
曰:「鹰未化为鸠,鸠则非有为,鼠未化为鴽,则以无论相之,乃似并对之称,既非(未化为以下十八字,从《文苑英华》补。)二有,何可两立。
光去此烛,得然彼烛,神去此形,亦托彼形,又何惑哉」?
邢云:「欲使土化为人,木生眼鼻,造化神明,不应如此」。
曰:「腐草为萤,老木为蝎,造化不能,谁其然也」。
其后别与邢书云:「夫建言明理,宜出典证,而违孔背释,独为君子。
若不师圣,物各有心,马首欲东,谁其能御。
奚取于适衷,何贵于得一。
逸韵虽高,管见未喻」。
前后往复再三,邢邵理屈而止(《北齐书·杜弼传》,《文苑英华》七百五十八,又略见《北史》五十五。)
三日华林园公宴诗 北齐 · 邢邵
 押支韵
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
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
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
新萍已冒沼,馀花尚满枝。
草滋径芜没,林长山蔽亏。
芳筵罗玉俎,激水漾金卮。
歌声断以续,舞袖合还离(○《类聚》四。《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十六。文苑英华百七十二作北齐邢子才诗。《诗纪》百十。)
太子监国冬会议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凡礼有同者,不可令之异。
《诗》说:天子至于大夫皆乘四马,况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
太子定西面者,王公卿大夫士复何面邪?
南面,人君正位。
今一官之长,无不南面,太子听政,亦南面坐。
议者言皆晋旧事,太子东宫西面,为避尊位,非为向台殿也。
子才以为东晋博议,依汉、魏之旧,太子普臣四海,不以为嫌,又何疑于东面?
《礼》「世子绝旁」亲,「世子冠于阼」,「冢子生,接以大牢」。
汉元著令,太子绝驰道
此皆礼同于君。
晋王公世子摄命临国,乘七旒安车,驾用三马,礼同三公
近宋太子乘象辂,皆有同处,不以为嫌。
况东西者,君臣通礼,独何为避?
明为向台,所以然也。
皇太子在西林园,在于殿,犹且东面,于北城非宫殿之处,更不得邪?
诸人以东面为尊,宴会须避。
案《燕礼》、《燕义》,君位在东,宾位则在西,君位在阼阶,故有《武王践阼》,不在西也。
《礼》「乘君之车,不敢旷左」。
君在,恶空其位,左亦在东,不在西也。
「君在阼,夫人在房」。
郑注:「人君尊东也。」前代及今,皇帝宴会接客,亦东堂西面。若以东面为贵,皇太子以储后之礼,监国之重,别第宴臣宾,自得申其正位。礼者皆东宫臣属,公卿接宴,观礼而已。若以西面为卑,实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面说《丹书》,西面则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有东有西,何可皆避?且事虽少异,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子也。周公冢宰太子储贰。明堂尊于别第,朝诸侯重于宴臣宾,南面贵于东面。臣疏于子,冢宰轻于储贰周公摄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诸侯,今太子监国,不得于别第异宫东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监国,君宴不以公卿为宾,明父子无嫌,君臣有嫌。案《仪》注,亲王受诏冠婚,皇子皇女皆东面。今不约王公南面,独约太子,何所取邪?议者南尊改就西面,转居尊位,更非合礼。方面既少,难为节文。东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于理为允。(《隋书·礼仪志》四,《通典》七十一。)
尔朱荣大丞相永安元年九月辛巳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功格天地,锡命之位必崇;
道济生民,褒赏之名宜大。
是以有莘赞亳,不次之号爰归;
渭叟翼周,殊世之班载集。
况导源积石,袭构昆山,门踵英猷,弼成鸿业,抗高天之摧柱,振厚地之绝维,德冠五侯,勋高九伯者哉!
太原王荣,代蕃宠,世载忠烈,入匡颓运,出剿元凶,使积年之雾倏焉涤荡,数载之尘一朝清谧。
燕恒既泰,赵魏还苏,比绩况功,古今莫二,若不式稽旧典,增是礼数,将何以昭德报功,远明国范?
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馀官悉如故(《魏书·尔朱荣传》。案《北史·邢邵传》:「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所作诏文体宏丽。」则永安诏乃邢作,然亦有温子升高道穆作者,无从分别。今仍录为孝庄文。)
文德论 北齐 · 杨愔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魏书·温子升传》,又《北史》八十三。)
侯景降梁表 南梁 · 王伟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
臣闻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
上下猜贰,则封疆幅裂。
周邵同德,越常之贡来臻;
飞恶离心,诸侯所以背叛。
此盖成败之所由,古今如画一者也。
臣昔与丞相高王,并肩戮力,共平灾衅,扶危戴主,匡弼社稷。
中兴以后,无役不从,天平及此,有事先出。
攻城每陷,野战必殄。
筋力消于鞍甲,忠贞竭于寸心。
乘籍机运,位阶鼎辅。
宜应誓死罄节,仰报时恩,陨首流肠,溘焉罔贰。
何言翰墨,一旦论此?
臣所恨义非死所,壮士弗为,臣不爱命,但恐死之无益耳。
丞相既遭疾患,政出子澄。
澄天性险忌,触类猜嫉,谄谀迭进,共相构毁。
而部分未周,累信赐召,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
甘言厚币,规灭忠梗。
其父若殒,将何赐容。
惧谗畏戮,拒而不返,遂观兵汝、颍,拥旆周韩。
乃与豫州刺史高成广州刺史暴显颍州刺史司马世云荆州刺史椿襄州刺史李密兖州刺史邢子才南兖州刺史长宣齐州刺史许季良东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可朱浑愿、扬州刺史乐恂、北荆州刺史季昌、北杨州刺史元神和等,皆河南牧伯,大州帅长,各阴结私图,克相影会,秣马潜戈,待时即发。
函谷以东,瑕丘以西,咸愿归诚圣朝,息肩有道,戮力同心,死无二志。
惟有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一驿走来,不劳经略
且臣与高氏衅隙已成,临患赐微,前巳不赴,纵其平复,终无合理。
黄河以南,臣之所职,易同反掌,附化不难。
群臣颙仰,听臣而唱。
若齐宋一平,徐事燕、赵。
伏惟陛下,天网宏开,方同书轨,闻兹寸款,惟应霈然(《梁书·侯景传》,太清元年,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请降。)
刊定秘府书籍 北齐 · 樊逊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案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大夫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
余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诸甲馆。
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籍众本。
太常卿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端、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北齐书·樊逊传》)
陆操伏浑卒,为杨愔作书,告晋阳朝士
著作郎厅壁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六
化成天下。莫尚乎文。
文之大司。是为国史。
职在褒贬惩劝。区别昏明。
故駉牧颂于鲁侯。祈招讽于楚子。
史官之任有述作。盖王者之元符。
生人之极教也。昔沮诵仓颉
黄帝史臣。文字以兴。
其来尚矣。若南正北正
建于颛顼。羲氏和氏。
命于唐尧。更虞夏商。
代序天地。周官宗伯之属。
太史正岁年以序事。小史奠系代辨昭穆。
内史受纳访以诏王听理。外史达书名于四方。
前志所载。有左史记事。
或箴王之阙。或司过于朝。
所典不同。其纳君于善一也。
传曰。天子有日官。
史逸史伯是也。诸侯有日御。
裨灶子韦是也。倚相在楚。
南史在齐。董狐在晋。
邦之司直也。其事举则三灵不慝。
其政息则百度惟危。故先王贵之。
至于汉廷。参用周礼。
太史公既殁。其子迁
缄金匮石室之文焉。降及东京永平中。
特诏班固著作东观。继其事者。
杨彪蔡邕。由是太史但掌天文律历而已。
小雅寝周。圣人生鲁。
道尊而文武将坠。德至而天地不通。
感于获麟。叹于与蜡。
爰制国典。邱明传之。
因历象以正时元。假鬼神而讨有罪。
善人劝焉。淫人惧焉。
百代之英。所由用也。
向若前代阙能文之史。旷记事之官。
虽禹舜之烈无闻焉。有国有家。
何以直道而行也。魏太和年。
肇以著作名官。为中书属。
晋元康年。改隶秘书
朝服单衣介帻。始亲职。
必选名臣。传历宋齐梁陈。
官品第六。元魏高齐周隋。
秩从五品。魏则王沈侍中兼之。
卫凯以尚书带之。至于有晋。
若史材之美。陈寿佐郎迁。
元舅之尊。庾亮中书领。
宋则徐爰何承天。齐则沈约裴子野
梁则陆云公姚察。陈则顾野王张正见
后魏崔光高允北齐邢子才魏收
周则苏亮柳虬。隋则虞绰王劭
皆一朝名选也。贞观初
梁国文昭公郑国文贞公统英儒盛才。修五代史。
天子亲垂笔削。与春秋合符。
巍巍乎史氏之光耀也。因是开馆于内。
别立史官。多以著作郎领带其职。
而旧史所掌。唯碑志祭祝之文在焉。
然以其能综偫言。且居百乘。
出典下国。转为郎官
经纬斯文。昭宣有政。
或上迁秘书少监。或擢拜中书舍人
固不易其任也。天命元圣。
降而为唐。唐之建官。
罔非俊乂。若虞永兴德函大雅。
魏侍中才高王佐郑吏部绝韵锵鸣。
崔司业雄词飞动。皆历焉。
今上兼帝王之极功。总文武之能事。
思所以比崇轩皞。绍美唐虞。
润色乎大猷。发明乎皇道。
问谁献箴。则宾客崔氏。
问谁执简。则恒传吴公。
胡谕德游刃诗骚。韦庶子贯珠今古。
济济多士。时惟秉文
盛矣哉。同风乎雅颂也。
名岳已迁。别封天柱。
旧章不改。尚列周官。
登陟蓬莱之峰。循环藏室之奥。
从容简贵。信君子保明宏道之司欤。
大著作清河崔公名杰。天宝三载
秘书郎拜。阅天禄之图书。
践人文之苑囿。澡身于三德。
研虑于六经。执谦而
好善能泽。惠风吟于秀水。
明月镜于安流。代为元臣。
家曰茂绪。壮宫室者。
必邓林之条干乎。以儒雅之姿。
从班蔡之后。挥绰令誉。
达于清朝。则百禄随之。
曷其有极矣。先是命官之记。
不列于斋。以华职忝末班。
与闻前志。拜命之辱。
敢叙官之守云。时天宝七载二月辛亥记。
代人求荐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宋景文集》卷五六
周升俊造,美王国之思皇;
汉举贤良,下公车而深诏。
所以辨官才于天府,建首善于京师
绨椠具存,简编可复。
文王之颂,多士以宁;
考史班之辞,得人为盛。
萃兹茂典,属在昌辰。
国家汇璧沼之淳流,䌷鸿都之清议。
荡百王之季,搴三代之英。
顿天网以该贤,掩群珍而吁俊。
发策三道,许人事而直言;
驰传一封,命计偕而续食。
鸣驺入谷,振鹭充庭。
旋属宣室思贤,金华向学。
深念举乡之制,颇乖责实之文。
亟诏方州,精求间杰。
茍匪挺横秋之茂操,秀突弁之瑰姿,擅响天球,联华序宝,则何以垂光阙里,豫五六而舞雩;
摛藻汉廷,冠三千而削牍。
必资鸿硕,方协选抡。
如某者墙宇非高,风流素浅。
魏人持帚,享徒费于千金;
越俗弯弧,近不踰于五步。
徒以幼闻令训,长袭素风。
食熊掌以未多,方思慕义;
啖牛心而素少,妄冀知名。
蹭蹬穷途,流离雅节。
入崔公之箧,深愧家人;
带倪掾之经,但期都养。
顷岁滥巾俊乂,接武泽宫。
武城牛刀,方谋必割;
街亭之师节,遽拜先登。
抚昌志以无成,恸良辰而将晚。
扬雄素吃,徒自取于扶疏;
韩信少贫,分无求于推择。
沈冥散地,游泳太和。
内省以甚明,亦归飞而有素。
时或月园追盖,烟驿披文。
广绝交之篇,尚思抵几;
读课功之令,几至废书。
实因感慨之时,颇负飞冲之愿。
然而东家历聘,非无载质之勤;
冯异责功,未舍收榆之志。
誓驱驽缓,仰缀翘英。
今则充赋匪遥,追锋尽在。
人言可畏,有同抱玉之家;
文士相轻,盖甚铄金之数。
深惟丛陋,最在孤平。
愧居多谤之间,靡有先容之援。
陈琳奋藻,况画虎以非工;
邢邵干时,恐无风而自落。
永言孤藐,宜恻眷怜。
阁下俯念顽疏,曲施全度。
借一言于华衮,润九里灵河
或因筌绪之间,少赐青黄之饰。
则覂驾之马,尚千里而可求;
失旦之鸡,庶一鸣而为效。
发身奋迹,不自他门。
卑情无任激切待命之至。
黄甘陆吉传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三、《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七、《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四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一、《八代文钞》第二八册、《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二六、《渊鉴类函》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黄甘、陆吉者,楚之二高士也。
黄隐于泥山,陆萧山
楚王闻其名,遣使召之。
吉先至,赐爵左庶长封洞庭君,尊宠在群臣右。
久之,黄甘始来,一见拜温尹平阳侯,班视令尹
吉起隐士,与甘齐名,入朝久,尊贵用事。
一旦吉位居上,甘心衔之,群臣皆疑之。
会秦遣苏轸、钟离意使楚,楚召燕章华台
群臣皆与甘坐上坐。
咈然谓之曰:「请与子论事」。
甘曰:「唯唯」。
吉曰:「齐、楚约西击秦,吾引兵踰关,身犯霜露,与枳棘最下者同甘苦,率家奴千人,战季洲之上,拓地至汉南而归。
子功孰与甘」?
曰:「不如也」。
曰:「神农氏之有天下也,吾剥肤剖肝,怡颜下气,以固蒂之术献上,上喜之,命注记官陶弘景状其方略,以付国史,出为九江守,宣上德泽,使童儿亦怀之。
子才孰与甘」?
曰:「不如也」。
吉曰:「是二者皆出吾下,而位吾上,何也」?
甘徐应之曰:「君何见之晚也。
每岁太守劝驾乘传,入金门,上玉堂,与虞荔、申梠、梅福枣嵩之徒列侍上前,使数子者口呿舌缩,不复上齿牙间。
当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吉默然良久曰:「属之于子矣」。
甘曰:「此吾之所以居子之上也」。
于是群臣皆服。
岁终,吉以疾免。
封甘子为穰侯,吉之子为下邳侯。
穰侯遂废不显,下邳以美汤药,官至陈州治中
太史公曰:田文论相吴起说,相如回车廉颇屈,侄欲弊衣尹姬悔。
甘、吉亦然。
传曰:「女无好丑,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此之谓也。
虽美恶之辽,嗜好之不齐,亦焉可胜道哉!
次韵祝通直甘露诗二首 其一 北宋 · 慕容彦逢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圣心天意两无违,露洒文昌若应机(自注:北齐邢子才《甘露诗》云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甘自蜜房分瑞液,莹疑蟾窟借圆辉。
遍装丛柳春争丽,高应晴空午不晞。
岂止臣民胥鼓舞,故应殊裔亦心归。
金石录序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学易集》卷六、《皇朝文鉴》卷九二、《六艺之一录》卷一二六
东武赵明诚德甫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若干卷。
别白牴牾,实事求是,其言龂龂,甚可观也,昔文籍既繁,素纸札,转相誊写,弥久不能无误。
近世用墨版摹印,便于流布,而一有所失,更无别本是正。
然则誊写、摹印,其为利害之数略等。
又前世载笔之士所见闻与其所传,不无同异,亦或意有轩轾,情流事迁,则遁离失实。
后学欲窥其罅,搜抉證验,用力多,见功寡,此雠校之士抱椠怀铅,所以汲汲也。
昔人欲刊定经典及医方,或谓经典同异,未有所伤,非若医方能致寿夭,陶弘景亟称之,以为名言。
彼哉卑陋,一至于此!
或讥邢邵不善雠书,邢曰:「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且别本是正,犹未敢曰可,而欲以思得之,其讹有如此者。
金石刻出于当时所作,身与事接,不容讹妄,皎皎可信。
前人勤劬郑重,以遗来世,惟恐不远,固非以为夸,而好古之士忘寝废食而求,常恨不广尔,岂专以为玩哉!
余登泰山,睹秦斯所刻,退而按史迁所记,大凡百四十有六字,而差失者九字,以此积之,诸书浩博,其失胡可胜言!
而信书之人守目所见,知其违戾,犹弗能深考,猥曰是碑之误,其殆未之思乎。
若乃庸夫野人所述,其言不雅驯,则望而知之,直差易耳。
德甫之藏既甚富,又选择多善,而探讨去取,雅有思致,其书诚有补于学者。
亟索余文为序,窃获附姓名于篇末,有可喜者,于是乎书。
政和七年九月十日河间刘跂序。
崔德符作湖园诗以寄邢子强次韵 北宋 · 赵鼎臣
 押词韵第八部
吏道如棼丝,坐觉意味少。
我岂无一箪,当食自不饱。
邂逅崔子真,霜林挺孤筱。
十日九闭门,想见独倾倒。
悠悠四十年,识君恨不早。
晤言曾几何,告别惊草草。
昨枉湖上作,盛赞池亭好。
平生邢子才,投分纻与缟。
政当乐濠鱼,定不惊鸥鸟
解榻念君来,此意不待晓。
似闻百花洲,一雨净如扫(自注:邢乃湖园主人,园中有百花洲。)
北齐勘书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九、《东观馀论》卷下
仆顷岁尝见此图别本,虽未见画者主名,特观其人物衣冠华虏相杂,意后魏、北齐间人作。
及在洛,见王氏本题云《北齐勘书图》,又见宋公次道书,始知为杨子华画。
其所写人,如邢子才魏收辈,岂在其间乎?
宜其模矩乃尔。
今观此本,益知北土人物明甚,则知子华之迹为无疑。
阎令子华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踰。
今详其迹,信然。
第它本尚馀两榻,有启轴隐几而仰观者,有执卷支如意而沈思者数辈。
盖当时画此,弗但一通也。
匡乂《资暇》谓托始于唐崔宁,今北齐画图已有之,则知未必始自唐世。
亦犹萧梁已有紫囊盛笏,而唐史谓始于张九龄者同也。
观者宜审定之。
政和丁酉岁八月五日武阳黄某长孺父于楚州衮华堂观。
记乡射疑误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四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二
《乡射》篇「若无大夫则唯宾」,而注云:「长一人举觯,如《燕礼》媵爵之为者」。
余始读此,尝疑「长一人举觯」五字本是经文,而印本误入注中。
既而考之,凡举觯皆卑且少者为之,非宾长之事。
故此乃主人之赞者二人,举觯于宾及大夫
若无大夫,则于二人长幼之中但选一人,使之举觯于宾,而非反使宾长自举觯也。
至考《燕礼》「小臣请媵爵者而公命长」,注云:「长谓选卿大夫中长幼可使者」,于是又见「长」字之义。
至「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又请致者,而公命皆致,则序进」,又知其或命长,则但以一人媵爵。
如此篇之「长一人以举觯于宾」,乃注文所引之明證,但其词太略,有以致读者之疑耳。
邢子才不喜校书,而曰日思其误,更是一适,刘斯立犹深病之。
况此书不误而人自误,反谓书误而欲妄下雌黄于其间,其得罪于信古阙疑之君子当如何耶?
因感其事,又恐后之读者亦或如余之误,遂书以识云。
题李氏拥万堂 宋 · 喻良能
我如王恭读书少,君如邺侯藏书多。
签插架三万轴,知从何处能网罗。
上自先秦下五季,奥帙隐篇皆略备。
不同邢邵懒校雠,丹墨精研吁可贵。
君不见庐山先生李子白石房中富文史。
胸蟠万卷笔如神,事业文章俱两美。
又不见西蜀刘公少常(自注:今侍讲侍郎刘公字韶美西蜀人也。),平生醢芹嗜图籍。
倾赀尽写中秘书,随身卷轴车连轭。
迩来置书事经纶,论思献纳日日新。
君今堂中书汗牛,愿君学李兼学刘。
尽揽英华归肺腑,一鸣便作冲天举。
九经疑难序 宋 · 张文伯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六、《经义考》卷二四四
疑生于不信,难起于不服。
经之有疑难,其殆出于专门之学,臆见异说,自相矛盾者乎。
然所疑有是非,而难有当否。
有如李泰伯疑《周礼》者一,欧阳公疑《周礼》者二,苏子由疑《周礼》者三,犹曰「今之《周礼》,非周公之全书也」。
至若刘子玄于《书》有「疑古十条」,于《春秋》有「十二未谕」,果何见也!
何休好《公羊》学,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乃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犹曰党同伐异者尔。
若夫顾悦之尝难王弼《易义》四十条,而关康之申王以难顾,非其品藻不由于公论,而评议独出于私见者乎。
虽然,是皆有可取者。
昔孔门之学,大概务通伦类而已,颜子闻一知十,子贡告往知来,故师友琢磨,而德业日进。
使其举一隅而不反以三隅,决不能有所疑、有所难也。
予自幼年趋庭,先君鳝堂授以麟经,涉猎之馀,亦尝取五经、三《礼》,与夫《语》、《孟》讲究其大概,凡平日得于先儒之议论者,寸长片善,靡有不录。
今取其切于场屋之用者,纂为一书,题曰《九经疑难》。
非惟述其辨驳而已,凡其说之新奇,意之高远,详备无遗,开卷一览,九经大旨瞭然在其中矣。
房景先才学通融,尝作《五经疑问》百馀篇,而邢邵亦以《五经指要》为世指南。
今不见其书,聊以是拟前编云。
樵阳张文伯正夫序。
按:《九经疑难》卷首,宛委别藏本。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其一 明 · 于鉴之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寄荅邢子愿先生子愿有诗似快已之得归而尚有忧谗畏讥之意故云 明 · 王世贞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河朔风流邢子才,紫衫抛得似黄埃。
爱他陶令能赋,嗤我何公去复来。
试看海鸥谁不下,但逢秋隼任相猜
欲寻后会知何日,珍重清洋醉里杯。
新正闭户独坐端已屡许相寻不果余惟与曲生作缘因寄同人庚午年 明末清初 · 王彦泓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一树梅花伴索居,东风时为扫庭除。
清吟不喜安难字,适意聊因想误书邢子才云,恒思误书更是一适。)
冲雪客来仍返棹,乘风仙过暂持裾。
床前几度销魂饮,刚费瓜犀一石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