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西界事皇祐五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文潞公文集》卷一七
臣近准枢密院劄子节文:秦凤路奏,探得西界首领王罗、杨诰部领人马,于闰七月十四日夜往乾川堡放箭,当夜却回,见在吹馪谷住坐。
所据上件事宜干涉夏国,画时要人处置。
臣勘会乾川堡去古渭州不远,切虑昨来添脩古渭州之时,西界妄有词说,意在沮挠。
臣欲乞令枢密院检会自古渭州以来,如曾有西界文字及昨来傅求秦州始末一宗文字,尽诸录付臣,所贵细得看详。
取进止。
充御试官日记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二月二十六日
宣赴崇政殿水阁,同直孺内翰贯之杂端充编排官。
御前劄子三道下编排所。
二十七日晴。
上御崇政殿,试进士明经诸科举人
《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出老子《道经》。)圣驾幸后苑,往来迎驾。
御药院公文二道,传宣精加考校。
内臣二人传宣赐食并酒。
编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
二十八日晴。
内臣传宣赐「文儒」二字。
圣驾卯刻幸考校所。
编排经生。
特奏《毛诗》十一人,特奏《尚书》九人,特奏明法四人。
传宣赐食,二酒一茶。
二十九日阴,旬休。
传宣赐酒食七宝茶。
初考经学官王惟熙祝咨、夏璋。
覆考经学官王彭张兑、朱从道。
详定官贾寿吴中复
封弥官傅求王陶
义官王逢傅卞卢士宗
三月一日微寒,风。
圣驾幸考校所,起居四拜。
编排诸科卷子。
宣赐酒食果子。
二日晴。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考到诸科卷子。
三日晴,上巳日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上巳酒各二,果子一。
四日微雨,春寒。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赐酒食果子。
五日阴,寒。
驾幸覆考所,起居。
宣赐酒食果子。
第一谓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
第二谓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
第三谓艺业可采,文理俱通(须合得及第者。)第四等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于此等中仍分优劣,优即为第四等上。
第五等(须必然合落者)谓文理疏浅,退落无疑。
不考,谓犯不考式。
纰缪,谓所试文字并皆荒恶。
六日阴,寒。
驾幸详定所,起居。
点检官:孙坦郑穆
进士初考官沈遘司马光裴煜陆经
进士覆考官祖无择郑獬李綖王瓘
点检官:孙洙(一作渊、)王广渊
详定官杨畋何郯王安石
读官胡稷臣苏衮傅尧俞张次立宋迪孟阳
特奏名进士三十八人。
《作乐荐上帝诗》,《谨用五事以明天道论》。
编排特奏名进士卷子。
赐酒、果、寒食节食。
七日晴。
驾幸详定所,起居。
寒食节上酒各二壶,果子一合。
又酒、果、冷食。
编排进士卷子共一百号,特奏名一号。
八日晴。
驾幸编排所,起居讫进呈进士卷子二道。
御药院录白中书劄子进士以下等第云云。
编排进士诸科等卷子。
赐食酒果。
九日清明,雨。
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
封弥关详定五号,奏取旨。
御药院关奉圣旨看详定夺鞃、𨑊、󱿐、䚟、虭五号等第。
赐酒食果子。
按:《芦浦笔记》卷五,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校点本。
陕西路都转运使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傅求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周沆兵部郎中依旧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八、《公是集》卷三○、《皇朝文鉴》卷三八、《古文渊鉴》卷四八
岐、毕,吾西土也,被山带河,百二之险,而有昆夷之虞。
燕、亳,吾北土也,平原广牧,四战之地,而有猃狁之警。
赡足兵食,纲领郡县,将命宣指,甚难其人。
具官傅求,明智敏察,表以文雅。
具官周沆,深中笃厚,居以名检。
并委节传,分按州郡,皆有述职之勤,美俗之风。
夫较考陟明,其来尚矣。
或正谏省之列,或迁夏卿之属,所以褒善劝能。
尔其钦哉!
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金石苑》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道光《荣县志》金石卷一四、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太常博士王潜夫元丰末非辜失官,元祐丙寅八月十五日,以宣德郎终于南荣私第。
终之日,其夫人向氏年三十六。
三男子:长曰廱;
次曰庠,年十六;
次曰序,年十四。
夫人执二子手泣于柩前,曰:「未亡人不能雪吾夫之横逆,复夫之官。
庠、序未有成立,终不葬此柩也」。
于是专室静居,命诸孤从贤师学。
夫人于钦圣宪肃皇太后为从祖姑,钦圣闻其守志立节,又怜二子白身,首思官庠,庠以逊序。
兄弟力学能文,崇宁初贡礼部,不第,庠谓序曰:「吾弗隐,谁侍吾母?
子弗仕,孰大吾户」?
已而庠以侍母,凡一十一次坚辞聘诏。
序两献文,入等。
稍迁都水监丞,治塘堤有劳,三岁五迁,至朝奉大夫,遂封赠潜夫朝奉郎
二子泣请于夫人曰:「母之教子志已成,父之官已复而有加矣,庶可葬乎」?
夫人许之。
既而完窆,而夫人亦殁,遂合祔焉。
夫人之懿行孤节,冯澥既志而铭之,又谓「潜夫前辈不及见而知之,盍求与潜夫同时伟人,纪其详以信天下后世」?
庠、序以书来曰:「唐人铭志,子孙不得柳公权笔,以为不孝。
昔者先子获交于吾乡先生无尽公,诗编简牍秘于私家者,具存也。
先子之平生及其诬服抵罪,乡先生固知之矣,茍无一言之赐,则庠、序不孝之罪,终天何赎耶」?
予难曰:「尔父之为人,吾与范蜀公、何济川深知之;
尔父之得罪,吾与诸人盖尝扼腕。
当不幸时,尔未克有知,予与诸人窃叹而无及焉。
今庠也太学定八行全备,为天下第一名,上于朝,又以从官之请,旌为廉逊处士
序也以仕宦褒显,累迁太中大夫,擢徽猷阁待制、知三城,又亲赐进士第
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质于人,必质于天,二子何必以吾文为孝之尽哉」?
勿已,则杨天惠所作《双溪先生传》尽之矣。
传曰:先生名梦易字潜夫,其先京兆人,□□□德,曾祖蕴舒。
方蜀盗引众围州,危甚,蕴舒夜缒出,乞邻救城以完,州人德之。
蕴舒生长钧、长锐,当淳化初顺贼扰掠过荣,长锐又有完城之仁。
长钧生伯琪,赠殿中丞
伯琪与其母。
□□□□居四十年,雍穆无间语。
有三子:长梦禾,仲梦得先生季也,俱以孝友闻,能世其家法。
御史陈谕美之,以「韡鄂」书其亭之颜,荣人号为「义门王氏」,州上其行,乞加旌表。
潜夫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绵州法掾
始到,转运使巴西滞讼数百牒,命理之,皆办。
异其才,率同列交荐,迁石照
邑民喜鬻狱,□卫氏子挟母以欺兄,其兄乃前母之子,狱久不决。
潜夫察爱憎均□□使母子如初。
有一家三人,夜渔于峡口,为盗并杀,溺其尸而舟在。
潜夫悉□濒江民,听其辞色,疑二恶少,械系閒所,使人□□伺察之。
时纵鼠以出,示若无人,二囚私语曰:「姑忍之,行不死矣」。
按下人突出就證,囚遂服罪,一县称神明。
前此,苦徭役不平。
县占籍户三千,而下户无门番□。
潜夫钩得冗民隐避者数百家,劳逸始均
州因命潜夫正卫籍,甲乙有差,率十岁为一周。
遇岁饥疫,出私钱十万,设糜淖,储药石,为吏民先,所活甚众,邑人述《惠政录》刻于石。
再调□石,复有能名。
开封尹傅求右军巡判官,数雪冤抑,有异状,增秩一等,除通判果州
潜夫久摄守,大兴泮宫,邻郡皆有来学之士,盛闻四川
州滨涪江,屡齧城郛,潜夫亲□其灾,筑西面堤二里,增府属之楼观,利及于后。
熙宁役书新下,有司不谕德意,潜夫以税定(缺二字)十取三以为式,比一路最轻平。
普州,得之。
值在势者不悦,以事免。
造朝,舒国王丞相知其才,将用之,会出□□授兴元南□县,移擢兴州
蜀司运入秦,艰于募民,滞留乾没,岁以万数。
潜夫备奏公私之弊,宜放邮传法置递兵便,仍预言曰:「臣今所陈,贻当职怒,或以他事中伤,臣不敢惮」。
上可其请,自是岁办边计,郡邑数千里,免抑雇妨农,因以养游手,万家至今赖之。
时当职果怒潜夫专达,诬以私役保正,被谪还家。
潜夫归来亭于徙居双溪上,坐客常满,因□客曰:「陶渊明从人得酒乃一醉,度一月醉几何?
吾乃日有酒以延客,岂不优渊明耶」?
初,荣之盐井,籍民熬输,岁久澹竭,□□□□以偿虚课,祸逮子孙,悉捶挞无完肌,独免有禄之家。
明□□郡守李畋患之。
公之伯父及殿中公率众闻于州,按法,官户免色役,而不免科配,请以官户均煎,遂纾一方之困。
既还朝,力言于孙文懿公,孙以序美之,曰:「抗意恤民,古君子也」。
□□痛疏其弊,章上,不报。
厥后有禄者兴讼,将诡法中王氏,殿中公衔冤先逝,亲脱兄于□,兄亦□卒于狱,众切哀恸。
潜夫既成童,伯仲力教登科,虽蠲本户之输,泣曰:「吾父为众之公心,□不伸于泉下乎」?
白州县,不听,则言于使者省部,又不听,则移书宰执
最后陈公希亮判三司户部勾院,以其书闻,乃还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
命下之日,乡闾感涕,又岁蠲三十馀万斤。
自是盐赋遂轻,民得苏息,皆潜夫父子始终之德。
潜夫虽不极于荣,今流庆后昆,天定胜人,岂诬也哉!
又喜诱掖后进,闻人一善,若出诸己。
济贫赈困,尽其诚心,固宜有后也。
杨天惠传大概如此,亦几以增损矣。
潜夫以庠特恩太中大夫,序累遇郊礼,今赠通议大夫
女三人:长适□□朱立,次适中大夫鲜于之武,季适承议郎元淳
孙十三人:凤宝、环宝、楚宝、贤宝、儒宝、道宝,早世;
孙,迪功郎
公孙、桐孙、卿孙,承奉郎
孙、庆孙通仕郎
兴孙,承务郎
曾孙四人:曾慧、曾光、曾□、曾封,尚幼。
无尽居士表其墓曰:予读《李邕传》,见其以文章直气,为奸邪所恶,诬以重罪,使吏平治,事出吏口,迫令手书,未尝不掩卷流涕而叹曰:「安得宽平之人,使之治狱为吏哉」!
李邕之狱例之,则刻木画地,自昔而然,岂矢人不仁,出乎其术;
抑蝮蝎之性,异形而同毒哉!
王潜夫,乐易急义人也,身死之后,交游散矣。
后二十年,二子卓卓有立,能从冯长源郑少微杨天惠求文以显亲之名,又拳拳终不释予。
予惟天之报施至微,而不可昧。
曲于人者,天必直之;
殃于人者,天必庆之。
潜夫之后,方大而昌,尚何辨哉!
尚何辨哉!
娄秀才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某再拜。
前日辱携书见访,论庄周之《寓言》、扬雄之《太玄》为空文无所用,而又论古之尚《太玄》者,幸有人以沮息之;
今之尚《寓言》者,沮息之未有其人。
如此之论,在足下尤不当发也。
足下知庄周扬雄为如何人,而视《寓言》、《太玄》为如何哉?
盖原道德之大宗以矫习俗之敝者,庄周之《寓言》也;
为仁义之不离以绝乱世非命之求者,扬雄之《太玄》也。
学不得于性命之理,则此二书未宜读,而读之则茫乎。
公知其意之所主矣,及反以其在己者,何有哉?
是无异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固又失其故行,且匍匐而归矣。
今夫为学之弊莫甚于词章,词章所以射利,故天下知务为此而不知所以。
学者惟剽掠片言数句,投有司之所好,彼一见之,往往惊眩,以为奇才奥学,故天下之习此风者,纷纷如也。
是何异制襜褕而更为冠也,巧逐时尚,以君于宫巷嫔妇之玩好为哉!
足下有意为学之际,不能知此之非,遽有言以排二子,二子非所排也。
古之学者,信于所已知,疑于所未知。
信于所已知,则学不失其序;
疑于所未知,则学不已其
足下果务审其在己者,己定而后读此二子之书,以会于心之所自明,则得之又至矣。
切观足下所论之意,亦止于恤词场之弊耳。
今夫徇辞场以为学者,其弊极矣,二子之书,岂能为弊于其间哉?
仁义与道之说,足下乃有取于韩子《原道》之言。
韩子实不知道,故其说已自颠谬。
请观介甫所谓「老子言其离,扬子言其合」之论,则尽矣。
以足下谦谦若不取而求于其故,不敢不道其未可者以为答。
傅侍郎求志文书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六、《东堂集》卷六
某窃谓唐之诸儒以能文名,而直笔确论信后世以不疑者,孰如韩退之
退之铭人之墓五十八,非尽达官贵人也,书其善而已。
张圆一法曹掾尔,无甚过人事,其死也,妻俾奴抱婴儿从退之乞铭,遂得铭。
此君子乐道人之善,故旧不遗,如此其盛也。
某罪孽,馀日不早从先人于地下,今墓草七变霜露矣,而遗烈未传。
往者走京师阁下一言以表于世,盖尝面可。
既已多历年所,数奉书,辄不报。
某适携诸孤之江南升斗以活,络以简书,如首羁衔,欲复至门下不可得也。
痛念金陵之旧,謦欬可记,而翰墨未乾。
贤者所为,必表里今昨,当使人无少可疑者。
则前日之厚人也,岂至于今而卒薄哉?
韩退之与人交,荣悴不移。
非独退之如此,古贤人正如此尔。
某平日所知傅公为天下贤者,可以义相责望,今而满所欲者不过如此,此亦阁下平日所不吝者。
某虽贫贱不如人,顾且效婴儿之请,知阁下未有以绝之也。
伏惟阁下朝廷夙望,天下至公,退无闷容,进无矜色,方坐庙堂,陪国论,海隅之人,瘠欲得肥,冻欲得温,固必有以应其,况一濡笔书人之善,以宠故人之魂,何靳而重不与也?
柳公权以书自名,当时公卿大臣碑版,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况其言贤于公权之笔者耶?
阁下立孝治之朝,以忠厚自将,必以此道觉斯民,肯使某因之有不孝之名哉?
情意哀迫,干冒台严,卑情不胜悲惧之至。
夫人林氏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六、《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元祐四年七月六日陈君讳某之妻夫人林氏卒,于是陈君卒八年矣。
其葬在兴化军谷山之先茔,其子舜昂、舜元将以日举夫人之丧祔焉,前期,用其友人江陵府松滋县、监开封府陈留县酒税王回之言以求铭于浩。
浩顷游太学,与舜元厚,后官扬州,又尝因之以定交于也,不敢辞。
夫人县人,父讳将,异其性,为择对。
既笄,归陈君。
迄白首,作止皆中义理,内外上下安之,为女、为妇、为母、为姑者至指以为法。
陈君少有四方志,已而所向系輆,辄拂衣还里门,以《诗》《书》训诸子,且招善士为之师。
夫人于时罄奁中物买地筑室佐其事,无一毫顾惜。
七男子虽不幸死矣,然其成就如舜昂、舜元皆力学,而舜元尤以节行籍籍东南,盖不可以多得也。
呜呼,夫人可不谓贤哉!
享年七十。
有九男。
二女,嫁湖州乌程县丞刘佖进士戴励。
孙三男。
六女,一嫁进士傅求,馀未行。
铭曰:
辅佐以义,以成其子,以卓荦乎多士。
寿考以殁,以同其穴,以安于舅姑之侧。
呜呼,夫人流庆其未艾!
王枢密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
伏审帝梦发祥,上心虚伫。
诞膺显册,进贰中枢
窃以章句之儒,类优柔而不武;
介胄之士,亦椎钝而少文
盖艺之至不两能,而天所赋有偏得。
惟是文武宪邦之任,实符宥密命之求
端委一堂,折冲万里。
论兵投笔之后,赋诗横槊之间。
制梃挞彊秦之兵,请缨系单于之颈。
用宣威于道德,式注意于安危。
恭惟某官躬不世出之才,佐大有为之治。
论《诗》、《书》于马上,方草奏篇;
得颇、牧于禁中,遂司密命。
尽古今不可兼之美,值圣贤所难遇之时。
廷号初传,岩瞻惟允。
厌未形之难,坐筹玉帐之奇;
建非常之元,行伫衮衣之拜。
某闻命而喜,固异常情;
受知之深,实契荣愿。
致小夫竿牍之礼,或以为烦;
怀大臣教载之恩,不能自已。
壬申年醮谢青词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四
伏以天地之恩,蝼蚁之微何报;
兄弟之义,手足之爱所钟。
仰瞻咫尺之威,俯罄再三之渎。
冀垂哀悯,以鉴愚衷。
伏念某始自幼年,恭承先训。
一门十口,同产三人,教以诗书,安于贫贱。
布衣革履,粝食藜羹。
相与终身,今犹在耳。
已乃观兄蚤没,得偕岘弟俱存。
爰自青衿,以至白首。
中缘际会,过冒宠荣。
岭海窜流,骨肉阻绝。
旋蒙解网,获遂首丘。
誓言躬耕,不复求仕。
饘于是,粥于是,无一日不从;
歌于斯,哭于斯,盖二纪于此。
云何不淑,奄弃而先!
念其忍死之言,固尝有宿昔未偿之负;
逮此卧疴之日,亦娄申吁嗟归命之求
用是汎埽家庭,延登道侣。
悉从治命,不爽初心。
高诵灵篇,躬修净供,望三清而稽首,仰列圣以驰诚。
惧其多生身口意之间,虑有一切贪瞋痴之罪。
念此急难之情至切矣,俾从逍遥之乐以超然。
一死一生,已抱终天之恨;
三熏三沐,敢忘伏地之祈。
嘉定元年请对劄子(二)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八、《育德堂奏议》卷四
臣闻庆历中契丹志在渝盟,遣使求地,仁宗皇帝富弼往使,遂全两国之好。
誓约既定,天下无虞,而乃始条经理河北之策,以为嫚书上闻,中外莫知为计,不免益以金帛,苟一时之安,又欲以苟安之势遂为无事。
其言谆谆恳切,发于至诚,盖先正大臣所以为国家虑者惟恐其不远也。
恭惟陛下念生灵之涂炭,屈己偃兵,使命一行,干戈遂戢。
而陛下方怀深长之虑,立经久之规。
以留都处旧,而命之制置江淮
以上流付从臣,而命之制置京西湖北
至于四川之远,则宣抚制置两司实同任之。
臣窃窥圣意,固欲及事定之始,经理边防,以弭后患。
二三大臣莫不以富弼之所虑,赞陛下之所欲为也。
制治之道,及其时而为之,则可以一劳而永逸;
失其时而不为,则它日将有不及事之悔。
臣愿陛下诏制置宣抚之臣,随其所统路分,博询详究,凡可以除害兴利、垂诸久远者,讲究条画,悉以上闻。
仍命二三大臣更加审酌,取其可行者次第行之
苟可以便民,毋吝于小费;
苟可以利国,毋沮于浮言。
委任责成,以要其效。
则陛下经理之费不为虚文,而久安之势庶几其可保矣。
惟陛下留神。
顺斋先生王公墓志铭咸淳九年十二月 宋末元初 · 刘黻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七、蒙川先生遗稿补遗、《括苍金石志》卷八
咸淳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顺斋先生王公卒于里,盖年八十有七。
孤以其友余学古傅公行属铭。
生平寡与,闻公讲道著书,行侔金石。
先与意会,不敢辞。
讳梦松字曼卿,处之芝田人
蚤颖悟,通六经、诸子百家,以至、晔、寿之史,天文、地乘、稗官、杂说,靡不研贯。
一旦脱然自谓曰:「读书为文,皆学也。
舍五帝三王之道,则不适于用;
舍六经之言,则不探其原」。
于是昼观夕维,指孟子「四端」,即舜禹「道心」之微。
每于此心始动处下工夫,体认其本然者,主敬以涵养之,赞座右曰:「常行细务无非学,把住初心便是仁」。
其真识实践有如此者。
旁搜互发,静照澄思而得之《易》,大而天地,幽而鬼神,繁而事功,莫非《易》也。
然所以为《易》者性也,如典谟训诰,如《中庸》、《大学》、《礼运》《、閒居》、《燕居》、《哀公问》诸篇,究极指归,大率言远不遗迩,言天必于人。
穷数十年之力,以其精粗本末者而约之于己,如权衡尺度之应万物,皆有无过不及之。
则公之学,以致知穷理,以主敬尽性,尝北面西山叶公味道
西山谓公曰:「世无曾、思,君不当在弟子列」。
唯诺叩击,尽领考亭宗旨而返。
自少至壮至老,壹是勿贰。
西山真知人哉!
抽关发钥,私淑艾,其徒簦连袂接,室隘不足以容,辟精舍曰东湖、曰阳山、曰腊川,执经问道,沈潜裁植,随力有验,相与励君子儒之行,科第不与焉。
嗟夫!
宇宙之气,磔裂濂伊,声光寥藐,孰嗣考亭朱夫子
外爵禄富贵,惟道德性命之求
流畅灌输,虽深山穷谷,亦有果其志,卓其行,瞠若乎其后。
顺斋先生者,盖其脱凡释陋,即学为圣贤之学,一有得焉,终其身不忘,故达之家庭而孝友,达之族姻而周洽,达之里闾而急义振德。
识与不识,咸尊之曰顺斋先生
至是,可勿忝存顺殁宁矣。
曾祖泽、祖颜、父廷圭,俱隐德不耀。
公娶留氏,粹有阃度,年八十有一,先公六月卒。
咸淳九年十二月庚申,合葬于永福山之原。
女适登仕郎陈应。
男子文,以上庠解褐,教授吴门,垂满,沿海制置辟致之幕,□□□□□□□□□□□□□孙三。
有《论语解》十卷,《中庸》、《大学解》五卷,《孟子解》七卷,《易解》十三卷,《书解》一卷,《礼记解》五卷,《杂著》二十卷。
河汾之绪,有儒崛兴。
行确心潜,大阐六经。
□□□□,□□□□。
名不酬德,啬身丰后。
栝山丛丛,芝水沄沄(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