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卫肤敏”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安康郡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七、《跨鳌集》卷二八
元祐己巳,某识周彦鱼凫市门,语久意合。
明年春周彦具书币来致某,欲以文相会,馆某于华萼。
周彦昆季,才器行实,迈世远甚,友某则屈则辱。
安康君与周彦商彦几以某为兄子,数旦旦礼遇有加。
是年秋,某以书贡,春解褐衣,通籍士部,今二十三年矣。
一饭之恩,某拳拳不忘,况厚于此者!
政和癸巳八月庚申周彦商彦安康君祔朝奉公以葬,行李来告。
道远后期,某伏在苫块,不获挽辌车,杂吹箫歌士之役,临窀穸一恸而诀。
癯毁抱恨,因为楚词以吊。
其词曰:
粤吾浮海右以归兮,遴弘夥以宅身。
酷疾下流兮,绝顽谲而匪邻。
决云迎日兮,徜徉乎中野。
凤凰回翔兮,鄙丛栾而莫下。
排阊阖兮吾有待而与俱,世无知兮昵忠智以为愚。
安康之五圃兮,植连璧以腾光。
亶缇袭之重致兮,犹韫椟而厚藏。
追琢成章兮,可礼乎帝鬼。
欲赏题而称呼之,必联燕赵与韩魏。
蹇昔载司南之车兮,以荆和而骖辔。
安康而瞩观焉,卒惊异而立志。
匹夫怀之者,虽亡辜而弃市。
爰珍物之震动兮,不可掩也已。
彼银潢之疏派兮,贯轩辕之上流。
穷昆崙而适通兮,堕机石于尘沟。
探金穴以佚生兮,幸侈足而焉求?
监许史之前辙兮,鞭中服以增羞。
从夫子以徐骋兮,德义以为马。
愿西南之足乐兮,何必怀此都也。
信婞直以上达兮,乃种兰而当户。
夫子终蹈危机兮,亦捐甘而攻苦。
履世路之多跲兮,悲滓秽之沾纶。
俯清流以濯浣兮,处无争于溪山。
既一视而均仁兮,忽忘言夫久假。
白首同归兮,倏夫子之先谢。
焫薰剂以抒诚兮,屹南山而讵移。
视灵幰如有见兮,亦恍惚而聆之。
矧有子而堪负兮,将并颖而芾林。
竟复好爵于昌明兮,伸愤魄于重阴。
事夫子而无怍兮,下报于九泉。
命丰隆扶毂兮,歘追游于列仙。
夕觞于瑰宫兮,伫万舞于钧天。
瞰震旦之蒙嚣兮,一扬蓬而百年。
念函鼎之烹洁兮,蹇尝价于上宾。
佩圭母之清鉴兮,慁促母之吁贫。
俛哭于水衡兮,揽风木而歔欷。
嗟前觞不同兮,迩又绝于地维。
竭涕泗而亡已兮,河如带而海暴倪。
自今侣王孙兮,与无穷之至悲者也。
时政论 其七 覈实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政事纪纲莫大于赏罚,赏罚福威必当于功罪,功罪善恶必审于毁誉,毁誉是非必要于真伪。
故直言不闻,毁誉乱真,康澄以为可畏甚于三辰失行、水旱虫蝗之变也,可不核实乎?
陛下昨降赦书,推尊仁宗盛德大业,应举行法度,并欲上遵嘉祐,德意甚美。
臣尝考其大要,特在于直言数闻、毁誉核实而已。
丁谓以奸邪为宰相矣,雷允恭传达外议擅权矣,黄德和监军诬奏边将矣,或斥或诛,或投诸四裔,而狱情审克,卒无冤滥,是毁誉不得乱真而邪说息也。
寇准忠正遭远贬矣,范仲淹以危言屡获罪矣,欧阳脩以讥斥佞人招难明之谤矣,或辨明诬枉,或擢升侍从,或遂迁执政,是毁誉不得乱真而直道行也。
邪说息,直道行,则恶人有所惮而不为,善类有所恃而不恐,其致至和嘉祐之治以此。
陛下自初即位,思建中兴,而将相大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不能奉令承教,乃广引废忠毁信、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之党,变乱名实,颠倒是非,以上惑朝听。
马伸于关市,出许翰杨时于閒散,如孙觌刘观郑瑴辈流并居迩列,维扬奔溃,无所归咎,恐陛下讨其误国之罪也,复指结余堵杀邦昌为致寇之由,特下赦音,元恶大憝皆得原涤,而李纲独不与焉,此虽假借朝廷诏令行之,安能掩天下之公论乎?
颠倒是非,变乱名实,莫斯为甚矣。
范宗尹当轴,又欲汲引失节鄙夫如李擢等,以盖其北面伪楚之恶。
是非邪正,出于人心,如辨白黑,焉可诬也?
其为计不忠亦甚矣。
陛下好恶无私,克遵王道,上追仁宗审覈之政,毁誉必要其真,赏罚必当其实,使邪说不作,直道得行,其继嘉祐至和之治,亦何远之有?
夫邪正是非,莫易辨于今日,惟陛下断在必行,以扶正论,实天下之幸。
凡核实者必自大臣与台谏始。
大臣定功罪、施赏罚于上,台谏论功罪、主毁誉于下,不可不先核也。
仁宗即位,信王曾之正,任吕夷简之才,终以富弼韩琦宰相,而余靖蔡襄贾黯吕诲等迭居台谏,此真伪所由核也。
陛下嗣承宝历,渡江以前所用三相,而言者攻李纲以六不可贷之罪,谓人臣有一于此,必伏斧锧而远窜之于鲸波南海之表,人皆以为郑瑴
建炎二年冬十有一月朔日远贬,而以是日峻迁,故知为此言者必也。
然谓大兴诬谤,干誉庸俗,言己去朝,暴乱斯起,欲平定之,舍我其谁,传呼宰相,响震山谷,讽谕群小,令上封章,翱翔道途,以俟诏命,凡此等语,验于奏议则无据,按于施为则无迹,特以撰造文致之语,倾陷大臣,为不可贷之罪。
而当时遂信行之,又以美官激励之,是赏劝谗谄之人,欲其毁誉乱真而不核也。
若言潜善伯彦措置乖方,人皆以为马伸
自言官黜为监当,而其言则有状矣。
不慎命令则以下还都之诏也,广布私恩,则以复祠宫教官之阙也。
黜陟不公,则以罢卫肤敏,而用孙觌不祥之人也。
杜塞言路,则以贬吴给张訚邵成章也。
妨功害能,则以沮宗泽许景衡也。
私收军情,则以各置亲兵千人,请给独优厚也。
同恶相济,则以力庇罪人王安中也。
凡举一事,必立一證,皆众所共知,亦众所共见,不敢以无为有,亦不敢以是为非,而当时不信其言而罢之,反以为言事不实而重责之,是罚沮忠谠捐躯为国之人,恶其毁誉之核实而不乱也。
邪说何由息,公道何由行乎?
虽已死,恤典哀荣,礼意隆厚,公论不允。
既远贬,虽有诏命,不闻来期,君子闵焉。
比虽贲以龙阁,未尽褒劝之礼。
按《春秋》之法,治奸恶者不以存没,必施其身,所以惩恶;
奖忠善者及其子孙,远而不泯,所以劝善。
伏望圣慈特留聪听,按此二人情状,追正刑赏,奉承天意,使天下知惩劝之方,以息邪说,开公道,则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将复见于今日矣。
题陈都官墓芝亭石刻后1159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五、《苕溪集》卷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某弱冠游太学,从师左间得前辈制科进卷读之,其题曰《太平有为策》者,盖贤良都官陈公之文也。
观其极论天下民物利疚,慷慨熟复,鄙心慕焉。
今六十年矣,尚能记其髣髴。
公以嘉祐四年召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自秘阁至廷对,皆为第一。
十馀年,始为越州山阴宰。
上书论青苗事忤时相,一斥不复。
公自谪废,便无仕进意。
当是时,诋新法得罪去朝者如中丞吕公讳诲殿中侍御钱公讳顗、某伯祖杂端讳述,同时出国门,至南京饮酒三日而别,且相戒不复出。
公官卑又早世,士论悲之。
公之亡,盖某始生之年,独幸与其孙商彦俱为太学生,得公之文独多。
商彦文学驰声庠序,士类推服。
既仕宦,不苟进,怀抱怡然。
诏某曰:「我自得官,应迁转者并用考功格计岁月而升,未尝侥倖一日恩赏」。
中间尝丞秘书,为显州之阶,已而补外。
其忠节之高,不辱其祖。
史臣称魏谟挺挺有烈祖风,余于商彦亦云。
芝亭之瑞,前诸公论之详矣,兹不徒言。
绍兴己卯六月丙午刘某书。
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绍兴七年1137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九、《浮溪集》卷二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建炎三年二月,上自维扬狩临安,慨然思中兴献替之臣。
一日顾宰相黄潜善汪伯彦曰:「卫肤敏安在?
趣以来」。
时乘舆新渡江,人皆南骛,道路充斥,公独昼夜北行,及上于平江
上闻之,喜顾御史中丞张澄谏议大夫郑瑴曰:「卫肤敏至矣」。
公见上泣,上亦泣曰:「卿在谏省,朕知卿忠,每以卿言为信,今宜知无不言,有请不以时对」。
公顿首谢曰:「臣顷在维扬,数为陛下言维扬非驻跸地,请早还建康
临安亦非帝王居,宜须事定亟还」。
因陈所以守江之策,上首肯曰:「是吾心也」。
翌日再对,归即遇疾,犹扈跸至临安
尚书刑部侍郎,未拜,闻明受之变,恸哭舟中,疾益侵。
上章请老,不听。
乞舆医秀州,从之。
尚书礼部侍郎,寻上印绶。
卒,年四十九。
书闻,上叹惋移时,特赠大中大夫
他日见其同贬中书舍人汪藻曰:「卫肤敏可惜」。
其为上眷知如此。
公讳肤敏字商彦,少力学问。
宣和元年,以太学上舍生奏名,徽宗亲擢为第三人,而称其文明白赡美,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
越数年,同年生王俊乂入对,徽宗忆公姓名,问今何官,俊乂以实对。
徽宗曰:「尚吏州县,当时岂不堪学官耶?
今行召之」。
翌日召公,既见,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
时国家新与金人和议,遣生辰使,宰相拟十馀人,徽宗以公为可,假给事中往聘。
公言:「金主生辰后天宁节五日,今未闻金遣使而吾反先之,于威重已缺,万一不至,为朝廷羞。
请至燕山候之,彼若不来,则以币置诸境上」。
上以为然。
洎至燕山,金人果不来,置币而返。
七年,复遣舒宏中往,已陛辞矣,上改命公。
道逢贺嗣位使许亢宗亢宗言敌且大入,止公毋行,公不听。
及燕报愈急,众凶惧不敢前。
公叱曰:「君命也,其可辞乎」?
及疆,知金渝平,益不为屈。
金人答书,欲以押字代印章,公曰:「押字施之臣下可也,岂所以待邻国哉?
北朝立国,当以礼义,今修好不以礼,交邻不以义,将何以国乎」?
拒之旬日,卒易玺书。
及授书,责公双跪,公曰:「此北朝礼也,行人何为」?
金主大怒,观者为股栗,公处之晏然,终莫能夺。
由是不悦,羁留中道者半年。
涿州,与斡喇布遇,请公相见,公辞不可,则问相见之仪,敌以例对,公笑曰:「所谓例者,非趋伏罗拜乎?
皇子虽贵,人臣也;
使人虽贱,亦人臣也。
两国之臣相见而僭君,是一国二君也,不祥无大焉」。
乃长揖而入。
既坐,出誓书示公。
公曰:「某使万里,去朝廷久,此书真伪不可知」。
因纵言及军中事,公连挫敌几,复被留。
渊圣皇帝受内禅,始还。
进官三等,迁尚书吏部员外郎
于是高丽入贺,以公为宣问使,假太常少卿迓之而杀其礼。
公曰:「国家厚待高丽久矣,今一旦镌薄,恐失其心,不若如旧便」。
从之。
明州,顾时多艰,凡缘客及民者,率以便宜从事,所过无秋毫扰。
初,诏使人春见,其冬金人逼京师,诏令不通,使人坐馆淹久,日费以万计。
公度俟诏而遣,则失风潮之期,留之经年,东南之饩牵竭矣。
乃以币易金缯,厚饷其使而移文遣之。
建炎元年还朝,归矫制之罪。
上大嘉赏,迁卫尉少卿
公言:「属者敌犯京师,乘舆保金汤而居固善;
知敌已弃去,必复来,而尚婴孤城,此大臣不知变之过也。
今两河诸郡幸皆坚守,谓宜阴以帛书许其世封,使人知自爱,不为贼有。
陕西山东淮南,则令增陴浚隍,以训齐其人,而择大臣镇抚之。
车驾姑即建康而居,势万全矣」。
起居舍人
又言:「方今二圣未还,陛下于宫室衣服饮食之奉宜痛节损,虽郊庙亦不用乐,庶精诚有以感动天地」。
右谏议大夫,兼侍讲
既就职,首劝上以守法度、慎爵赏、正纪纲。
因指陈时政之失,有崇宁大观宣和之弊未尽革者十馀事,言甚卓至,上皆罢行之。
又请以承庆院营缮之役付扬州,升旸宫造作之事归有司,禁中差除须索必关三省;
其不合天人之意、戾祖宗之法者,许大臣执奏,大臣不正救者显诎之。
先是公论时政,上曰:「崇宁大观以来,所以乱祖宗法者,由宰相持禄,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
故公因此以坚上意。
时中贵人李志道以赦复保庆军承宣使,添差入内内侍省都知容机亦落致仕,公论执再三,皆朝奏暮罢。
二年,拜中书舍人
公前劝上守法度,会邢焕以后父除徽猷阁待制孟忠厚太后侄除显谟阁直学士,公力言非祖宗制,寻改观察使忠厚自如。
公以骤自谏省舍人,疑有因,乃奏曰:「昔司马光张方平不当参知政事,自御史中丞翰林学士言『臣言是则方平当罢,若以为非,则臣当贬。
今两无所问而迁臣,臣所未谕』。
臣虽不肖,愿附于司马光」。
上令宰相谕公曰:「朝廷以次迁,非论事也」。
公犹不拜,居家待罪者逾月。
忠厚易承宣使,乃出。
公以中书政事本,命令有不当,辄封还之,风采振一时。
宰相滋不说,乃以事出公,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为不平。
未逾年,上思公,召还焉。
公上世齐人,唐末避乱徙钱塘,又徙华亭,故今为华亭人
曾祖至,祖九思,父公望公望奉议郎
元室、继室皆朱氏,封宜人
三子,仲英、仲杰、仲巡,而仲巡早卒。
仲英、仲杰,皆右承务郎
一女,适右迪功郎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王崿。
公为人刚明,邃于经术。
与人交,退然若不能言者。
而遇大事,一见其当然,决意行之,虽祸福死生陈前,莫能移其所守。
故使异域、馆远客,天子必以属公,而公亦必得其要领。
在人主前论事,衮衮援据,精详切中,其忌讳皆人所难言者,人主未尝不改容嘉纳。
遭时变,故上慨然起公于流落之中,意岂浅哉?
使天假之年,其施设当如何?
方向用公,而公以不起闻矣,宜天子追思不忘,而形于屡叹也。
公卒以建炎三年四月丁卯,葬以其年七月甲申,其地在湖州乌程县戴坞之原。
既葬八年而仲英遂求余铭不已,余从游最旧,在西掖时又与公同贬,知公为最详者,是宜为铭。
铭曰:
自古臣主,鲜逢亟乖。
公于三君,展也必谐。
厥谐伊何,一以忠荩。
遭时屡更,吾见其进。
始事徽考,飞英下僚。
以节归报,靖康之朝。
建炎中兴,公首褒用。
知无不言,莫若公勇。
帝不知我,吾宁尽规。
谓不剀切,帝胡见思?
气吞虎狼,万里之外。
死生关身,曾不少概。
当馈兴叹,诏追而来。
来而不年,亦孔之哀。
葬虽异州,同此泽国。
刻贻无穷,曰宋遗直。
宋故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汪君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浮溪文粹》附录、《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二、《翰苑新书》前集卷一○、《楚纪》卷五五、《骈语雕龙》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九四
建炎绍兴閒,大盗据中原,群恶啸亡命相聚为寇,于是环四海为盗区矣。
天子慨然仗一剑出入兵閒,禁暴除残,拯溺吊凶于戎马喋血之馀,以建中兴之烈。
当是时,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新安汪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一时诏令往往多出公手。
凡上所以指授诸将、感厉战士、训饬在位、哀悯元元之意,具载诰命之文。
开示赤心,明白洞达,不出户窥牖,而天威咫尺,坐照万里,学士大夫传诵,以比陆宣公
居亡几何,权臣树党,除不附己者,公亦抵罪,斥居永州
积十二年,更四赦,不得还。
閒遇胜日,幅巾履,登西山,循钴鉧潭,入愚溪,并湘流,沈文以吊古人,而自肆于山水。
年益高,文益奇,诗益工,笔妙精深,与柳仪曹相望于数百载后,文章格力与之相上下,何其盛也!
公既没,诸孤护丧归葬,且致公治命,属余铭。
余与公游四十年,知公为审,乃序而志之,系以铭。
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县人
曾祖震,太常丞,赠光禄卿
祖宗颜,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考谷,奉议郎,赠少傅
妣越国夫人、陈国夫人,皆陈氏。
公自童幼已卓越有大志,学举子业既成,得《春秋左氏》、《西汉书》读而好之,锐意欲与之并。
年甫冠,徒步游太学,有司第其文,屡出诸生上。
崇宁二年进士乙科
琼林锡宴,酒半,上方赐冰,状元霍公端友公表谢,授纸笔,立就,如素习,一坐叹惊。
婺州观察推官
方待次,除宣州州学教授丁少傅公忧。
忧除,官制行,授从事郎、荆南府掌书记,不赴,改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代还,至京师,会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和进,喜事者集录为一大卷。
公适见之,拟和一章,属词用韵,句法清新,出众作之右,即日传布,诸公喜称之。
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德郎
遭陈国夫人之丧,免丧,除秘书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再迁符宝郎,是岁政和八年也。
故相王黼顷与公为太学同舍生,不相中,比当国,黜公通判宣州
州将俗吏,公益不乐,上书请宫祠,得提点江州太平观
寓家晋陵八年,终之世不用。
累转朝奉郎
公博学强记,自六经、百家、太史氏之籍,先儒笺疏、传注之书,兵家、族谱、方言、地志、星经、历法、佛老之众说,与夫万里海外蛮夷异域荒怪之序录,靡不记览。
山阴贺铸方回,知名士也,亦寓晋陵,聚书万馀卷。
公日从之游,多得所未见者。
凡伏腊衣食所须,尽以供笔札而录藏之。
其为词章,明于道德,达于世务,指事析理,引物托谕,驰骋古今,贯穿经传,该备众体,盖数十万言,自成一家。
公在江西徐俯师川洪炎洪刍有能诗声,自负无所屈,一日,师川见公诗于僧壁,唶曰:「此我辈人也」。
率二洪诣舍上谒。
既去,公曰:「骚人墨客,撚须琢句以鸣其不平耳,乌足尚已」。
至是数年,卒以大手笔称天下。
金华劝讲,石室䌷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郊庙,鸿文硕学,暴耀一世,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而诗律高妙,兴寄深远,亦非近世诗人之所能及。
渊圣登极,召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旋改礼部,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今上践祚,转朝请郎
召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大驾狩维扬,诏中书后省潭州进士何烈,烈对策称「臣」,台疏论列非所宜言,公与滕康卫肤敏舍人俱罢。
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侍讲直学士院
公草高丽答诏,上顾辅臣,称公得代言之体。
久之,丽人谢表至,上复称公。
真拜翰林学士,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搢绅荣之。
累转朝议大夫
公自登侍从,属时多故,感怀恩遇,凡所建请皆当世要务。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高位崇秩,子女玉帛,已极富贵之欲,而根据盘互,浸成外重之势。
陈所以待诸将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公策。
又言:「宣和诸臣交通贵倖,一时误恩,官有至银青光禄大夫者。
台谏极论,方就镌褫,诏墨未乾,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
盍依祖宗法,至中大夫而止」?
论駮数人,国论以为允。
又言:「太上皇元符以来,至上建炎之元,并无日历,可谓阙典。
古者有国必有史,有史必有官。
汉法: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
自唐至本朝,亦以宰相监总国之重事,愿留圣心」。
上欣纳。
翌日,辅臣请择所付,上曰:「无以易藻矣」。
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领日历如故,公蒐揽阙文,参稽众论,远至闽蜀数千里外,近在寓公寄客之家,或具公移,或通私书,旁搜博采,远近毕至。
分设科条,以类诠次,才十二三,移知抚州
岁馀,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
翰林侍读学士范冲疏言:「日历国之大典。
比诏汪藻纂集,更涉岁月,稍见功绪。
书未成而中止,积久散逸,后人益难措手矣。
今方就閒,可降诏令依旧纂集为一书,裨三朝文物著在方册,非小补也」。
于是有旨复命公,许辟官属二员,赐史馆修撰
餐钱辞不受。
书成,凡八百册,上之。
上遣使赐茶药二银合,进官二等,加中大夫,除显谟阁学士、知徽州
公前后典六州,先惠爱,重名教,有古循吏之迹。
唐颜鲁公尝为湖州刺史,公建言:「昔章圣皇帝幸亳,次睢阳,亲屈帝尊,临见双庙,旌巡、远异代之忠,以风厉天下。
颜真卿叱叛臣李希烈而死,庙食吴兴,距行殿不能百里,宜蒙褒异,以增忠臣义士之气」。
诏从之,赐号忠烈
诏下,公大治祠屋,书榜揭之。
郡有籍录朱勔窗户数十种,丹漆之光可鉴,寮吏请为州治楼观之饰,公曰:「吾葺鲁公,可用也」。
轮奂一新,州人大说。
徽州学舍敝小,方议改筑,公尝为文记镇江府学之成,州将程迈以白金致馈谢,公报曰:「比葺郡学,费无所从出,而饷金适至,已付诸生
今拜赐矣」。
又斥公帑之赢续之。
落成,为一方壮观。
左太中大夫
十二年,知泉州
殿前司大校蒐,选禁卒之伉健者,移州具资粮遣送,公曰:「州并海,宿兵数百,所以备非常」。
留不遣,驰奏驿闻。
大校怒,以语侵公,免符下,乃已。
移知宣州
阅月,改镇江府
镇江自经建炎之乱,岁输上供米率不如数,转运使按视,计仓粟之在存者尚负数万,尽扃钥而去。
军食不继,官吏忧窘,不知所出,而公适至,命破鐍给之。
诒书使者曰:「官军张颐待哺,米在廪中而不予之食。
群黔饥饿亡聊,虽锢南山犹有隙也。
辄以便宜开发,老守重得罪,不敢辞」。
会言者谗公而罢。
论奏不已,落职永州居住。
更七八年,感风痹,乞致仕,不许,竟卒于永州寓舍,实二十四年六月癸未也。
享年七十六。
积官至左太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一百户。
公没后二年,诏复显谟阁学士,官其二子。
公性乐易,不事藩饰,以峙声名。
至居官任职,则矫矫然不轻为然诺者也。
不喜殖财利,荣贵三十年,无屋庐以居;
有田阳羡,亦不足以卒岁。
而嗜书学古,老且病,犹不去手。
大珰梁师成用事,小人朋附,目为隐相。
武人吴可者,师成许以能诗,至出入卧内。
公罢符宝,可过公,致师成意曰:「闻名久矣,幸不鄙过我,禁从可拱而俟也」。
公谢不往。
客曰:「吾曹望隐相之门如在天上,召而不往,何故」?
公曰:「若使我辈与可辈为伍耶」?
守湖日,朝廷和籴米六万馀斛,公视六县民力所堪,镌三之一,而上书自劾。
诏勿问。
居岁馀,户部被旨,降本钱复籴数万斛,岁适大稔,物估相当,如数而办。
例进一官,公曰:「吾尝以减籴待罪,幸蒙恩贷,今岂可复受赏耶」?
三辞,卒不拜。
海船次泉,阇婆国王附送龙脑数百两为公寿,公却之。
或曰:「异国之王,因舶商致方物,修故事,不可却也」。
公饬送公帑,一铢不取。
公于辞受类如此,亦以故,遂多龃龉于世。
始,公在太学,与王黼有纤芥,后入相,嫌恨不除,竟坐废斥,而言者指公为党,黜居永州,累赦不宥,卒厄于穷裔以死。
虽然,朝愠暮喜,乍贤乍佞,初若一鬨,然曾未转盼,已如潦水之归壑;
而高文大册,垂世传后,与古作者并列于图书之府,圣主亲揽,追录故侯,复还旧物。
得丧相除,孰与公多?
公之文,有《浮溪集》六十卷行于世,《后集》若干卷,《裔夷谋录》三卷,《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公尤工大小篆,得李斯、阳冰用笔意。
元配淑人赵氏,今配淑人庄氏,皆前卒,葬于常州宜兴县阳蔡后坞。
二十五年十二月乙酉,诸孤奉公之丧,合葬于二淑人之墓。
子八人:男曰恬,右从事郎
曰悟,右宣教郎、新差知婺州金华县丞
曰恪,右承事郎
曰憺,曰懔,曰憘,并右承务郎
曰愇,未仕。
女适右迪功郎庄圭。
孙男女十三人:男曰文举、岩举、皋举、伯举、贤举。
女适左奉议郎严康朝、进士庄霆、庄霈,馀尚幼。
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
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而公遂以文章大显于时。
德兴田园悉推予其兄,以郊祀恩任其弟之子怡,而公子至今有未仕者。
元丰己未少傅公为泉之晋江丞,而公生后六十三年,公刺泉,入竟,恍然悲喜,太息曰:「城郭是矣」。
陈秀公生于镇江,后建镇江节,筑大第居焉;
泉实公始生之所,山川之灵,钟为人英,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铭曰:
赫赫我宋,崇雅右文
藩饰万物,如岁之
治具炳然,监于二代。
儒先酋酋,光明硕大。
伟欤汪公,德配先民!
学窥圣域,文媲皇坟。
芸省雠书,螭坳珥笔
论经石渠,坐五十席。
代言西掖,视草北扉
涣发大号,雷动风驰。
持橐剖符,出使入侍。
今之名臣,古之循吏。
风流儒雅,慈惠之师。
六州之氓,途咏而思。
谁私党雠,乃谗乃逐。
投畀荒裔,一斥不复。
斗野之南,光气烛天。
埋藏不没,至宝在焉。
扰扰万生,趋死一轨。
百鍊之英,有化无死。
巍巍昂昂,命世之儒。
流传海内,公有遗书。
铭公于石,石磨可磷。
公名下磨,为万世准。
宋故文安郡开国侯王徽学墓志铭绍兴八年十月 南宋 · 朱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公讳序,字商彦姓王氏
其先京兆人,六世祖知珏,唐广明时差知荣州和义县,因家焉。
孙蕴舒沈勇有知略,贼围郡城,夜缒乞师救,至郡以全。
公之高大父也。
曾大父、大父皆不仕。
而考宣教公始擢进士科,竟不遇。
妣向夫人为钦圣太后从祖姑,故用恩补公假承务郎,调果州司法参军
崇宁初,与兄庠皆乡荐(缺九字。)庠谓弟不仕无以光门户,乃出,授云安令。
未赴,改除监东惠民局
用举者改宣教郎
都水使吴玠治塘堤。
辟公寮属。
故事,塘泊以限戎马。
后黄河北流,绝御河,泥沙淤塞,遂成平壤
公补治之,三年悉复,虏不敢犯。
都水丞,五迁朝请(灭六字,)开封府司户(灭三字。)仪曹(灭二字。)以辨治称。
遂累进中奉大夫,迁左司(灭五字。)年,除直秘阁、知河阳
陛辞,请敕法吏慎刑。
又以祖宗约束宜类为防河一书,赐濒河州县。
上用其言。
河阳京西尤瘠,秋冬之交,多移郡赋以饷郑滑。
公请留自赡,百姓赖之。
盐法严密,乃募人耕卤地,薄其赋入,岁及万亩有奇,由是民不犯禁。
御书褒美,赐进士出身,进职待制,遂再任。
居六岁,朝廷兴师取燕,命公为随军转运使
未几,改河(灭六字。)还朝,召对称旨,赐金鱼,以徽猷阁直学士京兆府路安抚使,兼知京兆府
上书言纪律刑赏、器械军政甚悉,诏公募补陕西兵额。
居二岁,移帅鄜延路,壁垒一新,以工计者凡二十三万。
靖康初鄜延虽当敌冲,而被兵最后。
宣和七年,夏使贺生辰,闻与女真谋内寇,公请阴备之。
明年,女真犯阙,夏果以兵助之,攻西鄙。
夙夜指授,分兵守险,市几二十万石,取户(灭二字。)匹以济师。
寻女真分掠河东郡县,邻鄜延,公严守大河,坚壁清野以待之,虏竟不敢犯。
寇而物故者无虑数十万,又遣(灭二字。)太原蒲坂,入援京师者亦三万,计所馀仅数千,皆罢老不堪役者。
公应变制宜,讫无废事。
又焚伪栏汉军,驱遁夏人。
建炎三年,诏除银青光禄大夫徽猷阁直学士(灭二字。)
公以主上蒙尘,非可偷安闾里,即日就道。
成都,属丞相张公用武臣,诏以马祐昌代。
言者遂劾公辞难,褫职,宫观如故。
公既归,乃阁藏前后所赐御书,纶名湛恩,焜耀蜀道。
治第舍池馆,日与宾客以诗酒自误。
后七年,丐致仕。
及疾,呼子孙具纸笔,区处家事甚悉,遂卒,年六十有四,绍兴六年十月六日也。
娶钩氏,累封永宁郡夫人
男三:长卿孙,右宣义郎陕西路铸钱公司干办公事
庆孙右从事郎阆州知录事。
夫人与二子皆先公卒。
季兴孙,荣州在城监税
女五,长适左朝散郎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杨舟。
次适右从事郎广安军新明县张昱
次适将仕郎钩蒙。
二季在室。
孙五人,曾劭、曾京、曾延、曾胄、曾崇
卿孙绝世,遗命以庆孙、兴孙次子继之。
公官至左银青光禄大夫,职徽猷阁直学士,爵文安郡开国侯食邑千四百户。
遇郊恩七,而以四命授侄孙、公孙、桐孙及侄孙觉,故其孙皆未命也。
公少与当世文人游,喜为歌诗,尤善长短句,虽老不衰。
宣教公卒,时年十四,闻夫人苦语,已能感泣。
与兄庠同学,尤相友爱。
庠尝贷官钱以赡亲族,岁久负多。
公在河阳,寄白金器数百斤以偿之。
及归,兄弟相从。
已而别筑东城,割腴田为寿,先公数月卒。
公亲视含歛,病笃,犹以营辨兄事语兴孙。
而族亲贫不胜丧者,亦皆为助葬之。
绍圣间豫章黄公鲁直僰道,以诗稿见,黄公谓去古人不远。
晏叔原鸿胪卿,擅乐府名,与公讲句法,故歌词清丽。
诗赋杂著千馀首,雅歌前后集两卷。
绍兴八年十月葬公之丧于荣德县荣川乡凤皇原。
子兴孙以状请铭。
予与商彦姻娅,谨次其平生大槩而为之铭曰:
少能力学,高荐礼闱
长摅远业,自结主知。
人所难能,公则勇为。
人所畏者,公不诡随。
和睦兄弟,如吹埙篪。
训励将士,如制熊罴。
才兼文武,用无不宜,宠蒙御笔,建阁藏之。
赐名湛恩,焜耀一时。
垂裕后昆,具存典彝。
有子遵守。
传无穷基。
按:道光荣县志》卷一四,道光二十五年刻本。
双溪宣和五年十月 北宋 · 任宗易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三、道光《荣县志》金石一四
宣和癸卯唐安任宗易从简摄守南荣。
孟冬初五日,率乡大夫袁申申之、资中何悫端卿、天彭杨□□臣、遂宁陈开亨道金川郭纯中英发谒王庠周彦双溪之上。
时周彦之弟序商彦久去双溪,从二宣抚平燕云,凯旋入对,兹地名闻四川
昔者通奉王公讳梦易字潜夫,以伉直涖官,晚筑归来亭于溪上,同硕人向氏卜隐于此。
向氏,大丞相魏王敏中之孙,少师传师之女,钦圣宪肃皇太后之从祖姑。
能守义于远方士族,嫠居双溪,力教诸孤。
时长子廱教源年已踰冠,惟年十六,序年十四。
暨学成,皆升贡。
其后以侍母累辞诏聘,太学考八行全备,居天下第一,亦不赴,旌为廉逊处士
序两献文入等,蒙上识拔,擢登法从(下缺)
按:《金石苑》。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一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