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维摩经诸品颂 其十一 菩萨行品第十一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
夫至精而不能觕,至异而不能同,有累之大者也。
故此品覆解香土之高妙,乃鄙秽之筌蹄,惧夫声闻之流,因而取相。
且鱼获则筌弃,鸟尽弓藏
鄙秽之累既祛,高妙之名亦灭。
若将舍一而取一,其患宁有既乎?
故香国众贤,悔生劣想。
迦文大训,兼忘有为。
慈音一宣,内外咸济矣。
颂曰:
香国众行,兟兟大千。
聿来下土,将契鸿缘。
于穆迦文,奄荒法界。
植相观空,逢言作解。
惟彼大士,悔生劣想。
秖听我辩,疑情自荡。
想何为劣,秽净是分。
灵照一区,浩然无垠。
疑何为荡,断常皆去。
不尽有为,无为不住。
有为而无所有,无为而无不为。
三乘我出,万行焉依?
法门若是,真谛胡疑?
山居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老矣求田鱼稻乡,儿孙常要在余旁。
提篮买菜须灵照举案齐眉孟光
医国有方三折臂,扣关无路九回肠
紫芝白发秋风里,怅望商山与黄。
醴泉真君殿祈福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伏以朱火适中,庚金向伏,思顺晏阴之序,用迎妙气之和,祈福祐之降康,舍渊宗而安仰?
乃涓日策,载祓琳庭,讲治醮仪,宾廷真驭。
冀蒙灵照,孚鉴冲诚,资岁物于蕃昌,跻民风于仁寿。
按:《文恭集》卷三二,四库传抄本。
张唐公香城记后 北宋 · 潘兴嗣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皇朝文鉴》卷一三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三、康熙《西江志》卷九六
唐公,国士也,立朝敢言,名动搢绅。
万钟之禄,不易其操,一岳一壑,自谓过之。
方此时,仆齿发方少,已无仕宦意,第以琴书为乐,相视莫逆,至于忘年。
可谓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愧于古人矣。
每一至此,视公笔迹于坏壁间,字浸漫灭,惘然于怀。
真觉上人好事,次录其言,勒于石。
谢诸先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一○
策名盛旦,振武华涂,士林之传,里闬增辉。
方国家宪天图治,为时择人,试以群经之言,敦我一家之说,以是齐道德,辨贤能。
在公卿者皆同门之人,提衡鉴者亦受业之士。
茍用一律,足显众人。
荡荡乎莫之或非,郁郁乎于斯为盛。
先辈足下有韫志尚,克勤师言。
温温者琼瑶之姿,楚楚者楩楠之质。
怀铅抱椠,久推儒者之素风;
学古入官,当识先王之善道。
适钦盛美,首辱笺封。
顾惟老拙之无庸,敢当文藻之垂贶?
古或轻美璞而有投鹊之尤,我亦乏青云以为赠刀之报。
羌自憎愧,不知所裁。
虔州吕倚承事,年八十三,读书作诗不已,好收古今帖,贫甚,至食不足1101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扬雄老无子,冯衍不遇
不识孔方兄,但有灵照女。
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
饥来据空案,一字不堪煮。
枯肠五千卷,磊落相撑拄。
吟为蜩蛩声,时有岛、可句。
为语里长者,德齿敬已古。
如翁有几人,薄少可时助。
张天觉学士 北宋 · 彭汝砺
庞蕴襄阳老精怪,辛勤欲挟山超海。
破除枉被马师瞒,扶起赖存灵照在。
最上一机终不传,喃喃谩自费罗干。
晚年遭值张居士,冷火寒灰更炽然。
东禅开堂疏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七、《演山集》卷二九
西来祖意,直指人心;
南学禅宗,正传法眼。
去古滋远,当仁愈难。
争推作者家风,罕识本来面目。
欲悟大众,必求智慧之师;
要镇名山,宜得孤高之士。
真觉禅师学造微妙,行归静深。
众所共推,身难独善。
况东禅之胜境,乃长乐之雄蓝。
宜徇舆情,远临祖席。
行云出岫,本自信于无心;
流水盈科,亦随缘而有利。
乘杯渡,来震雷音。
上酬诏旨之恩,仰祝圣君之寿。
示善友 宋 · 释克勤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此段本来无向背,要须坚猛力行持。
金刚正眼通身是,万境来侵莫管伊(《永乐大典》卷一二○一八引《圆悟语录》)
禅人写真求赞 其十九 宋 · 释克勤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太清之云,明镜之尘。
于无相中,蓦现此身。
考实究妙,以何为真。
不出这个,一著最亲。
透得剔脱,与古为邻。
道绝形相,名存至公。
对现色身,本体全空。
要求巴鼻,不西不东。
月映澄潭,风摇古松。
十成圆悟,谁识渠侬。
禅人写真求赞 其九 宋 · 释克勤
 押侵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相现无相,心出非心。
如印印空,迥绝古今。
入师子窟,游栴檀林。
脱去羁缰,履薄临深。
要识圆悟立处,孤峰万仞嵚岑。
禅人写真求赞 其十二 宋 · 释克勤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
危坐盘陀,风神峻整。
横榔标筇,廓千圣顶。
谁是仙陀,未言先领。
一片风光,夺人夺境。
圆悟晚来益深沈,华阴山头百尺井。
示隆知藏宣和六年十二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八
有祖已来,唯务单传直指,不喜带水拖泥,打露布列窠窟钝置人。
释迦老子三百馀会,对机设教,立世垂范,太段周遮。
是故最后径截省要,接最上机。
虽自迦叶二十八世,少示机关,多显理致。
至于付受之际,靡不直面提持。
如倒刹竿,碗水投针,示圆光相,执赤幡,把明鉴,说如铁橛子传法偈。
达磨破六宗,与外道立义,天下太平,翻转我天尔狗,皆神机迅捷,非拟议思惟所测。
洎到梁游魏,尤复显言。
教外别行单传心印,六代传衣所指显著。
曹溪大鉴,详示说通、宗通,历涉既久,具正眼大解脱宗师,变革通涂,俾不滞名相,不堕理性言说,放出活卓卓地,脱洒自由,妙机遂见。
行棒行喝,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
所以流传七百来年,枝分派别,名擅家风,浩浩轰轰,莫知纪极。
然鞠其归著,无出直指人心。
心地既明,无丝毫隔碍。
脱去胜负,彼我是非,知见解会,透到大休大歇安稳之场,岂有二致哉?
所谓百川异流,同归于海。
要须是个向上根器,具高识远见,有绍隆佛祖志气,然后能深入阃奥,彻底信得及,直下把得住,始可印證,堪为种草。
舍此切宜宝秘慎词,勿作容易放行也。
五祖老师平生孤峻,少许可人,乾嚗嚗地壁立。
只靠此一著,常自云:「如倚一座须弥山,岂可落虚弄滑头谩人,把个没滋味铁酸馅劈头拈似学者,令咬嚼,须待渠桶底子脱。
丧却如许恶知恶见,胸次不挂丝毫,透得净尽,始可下手锻炼。
方禁得拳踢,然后示以金刚王宝剑,度其果能践履负荷,净然无一事。
山是山,水是水,更应转向那边千圣笼罗不住处,便契乃祖已来所證传持正法眼藏。
及至应用为物,仍当驱耕夫牛,夺饥人食,證验得十成无渗漏,即是本家道流也」。
摩竭陀国亲行此令,少林面壁全提正宗,而时流错认,遂尚泯默。
以为无缝罅,无摸索,壁立万仞。
殊不知本分事,恣情识,抟量便,为高见,此大病也。
从上来事本不如是,岩头云:「只露目前些子,个如击石,火闪电光,若搆不得,不用疑著。
此是向上人行履处,除非知有莫能知之。
赵州吃茶去,秘魔岩擎叉,雪峰辊毬,禾山打鼓,俱胝一指,归宗拽石,玄沙未彻,德山临济喝,并是透顶透底,直截剪断葛藤。
大机大用,千差万别,会归一源,可以与人解粘去缚。
若随语作解,即须与本分草料。
譬如七斛驴乳,只以一滴师子乳滴,悉皆迸散。
要脚下传持相继绵远,直须不徇人情,勿使容易,乃端的也。
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诚哉是言!
透脱死生,提持正印,全是此个时节。
唯踏著上头关捩子底,便谙悉也。
隆公知藏,湖湘投机,还往北山十馀年,真探赜精通本色衲子,遂举分席训徒,已三载。
予被睿旨,移都下天宁,欲得法语以表道契,因为出此数段。
宣和六年十二月中佛果老僧书。
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又见《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示民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先圣一麻一麦,古德攻苦食淡,洁志于此,废寝忘餐,体究专确,要求实證,岂计所谓四事丰饶者哉!
及至道不及古,便有法轮未转、食轮先转之议。
由是丛林呼长老为粥饭头,得非与古一倍相返耶?
然入随缘变异门,且行第二段
北山延接方来道人,惟仰南亩。
今秋适会大稔,请觉民禅客觑收刈。
临行乞言,因示以前段因缘。
贵崇本及末,乃为兼利并照,圜悟通达之人,本分事也。
勉行之乃善。
大凡学道探玄,须以大信根,深信此事不在言语文字一切万境之上,确实惟于自己根脚,放下从前作知作解狂妄之心,直令丝毫不挂念。
本净无垢,寂灭圆妙本性之中,彻底承当。
能所双忘,言思路绝,廓然明见本来面目,使一得永得,坚固不动。
然后换步移身,出言吐气,并不落阴魔境界,则一切佛法端坐现前。
遂契行坐皆禅,脱去生死根本,永离一切盖缠,成个洒洒无事道人,何须向纸上寻他死语!
百草头上有祖师,夹山指出令人荐。
宽平田中有大义,百丈展手要人知。
若能颗粒圆成,即是单传心印。
更或弥望坦然,使證第一圣谛。
且出草一句作么生道,满船明月载将归。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示才禅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俱胝见僧及答问,惟竖一指,盖通上彻下,契證无疑,瘥病不假驴驼药也。
后人不谙来脉,随例竖个指头,漫不分皂白,大似将醍醐作毒药,良可怜悯。
若是真的见透底,始知郑重,终不作等闲。
所谓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是故须具顶𩕳上眼,方可入作。
后来玄沙拈曰:「俱胝承当处莽卤,只认得一机一境,有般拍盲底,随语作解,便抑屈俱胝,以谓实然」。
殊不知焦砖打著连底冻,到这里直须子细,切忌颟顸。
只如俱胝临化去,自言「我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岂徒然哉!
曹溪大鉴微时,乃新州鬻樵人也。
碌碌数十年,一旦闻客诵经,发其本愿,弃母出乡,远谒黄梅
才见,数语间投机,隐迹碓坊八个月。
暨与秀师呈偈,始露锋铓,黄梅寻举衣盂授之。
是时群众趁逐,竞欲夺取,而蒙山先及于庾岭,举之不胜,方悟非可以力争,稽首乞发药。
大鉴示以不思善恶处本来面目,即便知归。
以时未至,复遁于四会猎人中,久之,然后出番禺,吐「风幡心动」之语,印宗伸师礼,为之落发登具。
即开大法要,董二千众,声彻九重,命贵近降紫泥召之,确然不应。
度龙象数十人,皆大宗师,何其韪哉!
虽圣贤应世,存亡进退,举照无遗,然步骤趣向,从微至著考之,不断世缘而示妙规,百世之下,无与为等。
到今遍寰海皆其子孙,每仰洪范,辄欲拟其毫末,亦不可得。
欲望后进有力量者勉之,聊述梗槩耳。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
法离见闻觉知,若著见闻觉知,即是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大凡达法之士,超出见闻觉知,受用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直下透脱,浑是本法。
此法非有非无,非语非默,而能现有现无,现语现默,长时亘然,不变不异。
是故云门云:「不可说时,便有不说时,便无去也。
思量时,便有不思量时,便无去也。
直须妙达此法,令得大用。
长时语默纵横,悉令般若现前,何必更论在善知识身边,为亲在田野间,作为是疏。
一往直前,自然触处逢渠也」。
乃佛乃祖仰重此一端的事,布在群机之中,高低贵贱未尝向背。
种千头作为,天真历落,圆陁陁地,若特地作佛法玄妙见则亏。
傥能不起见,只么净裸裸却全彰。
所以道: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
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
见拄杖子,只唤作拄杖子,谓之觌体。
若向个里觑得透,从朝至暮,从暮至朝,无丝毫透漏,全为我用。
一一非分外,浑是本分事,脚跟下未得谛当,亦不移易丝毫许,岂非端的现成机要耶?
直截省要,只消个现成公案,浩浩作为,自昼及夜,纵横十字,喧静语默,全体运用。
一时觑破,从头与批判,将去不妨,快哉!
此事若在言语里,则合一句语便杀定,更不移改也。
云何千句万句,终无穷竭?
将知不在言语里,要假语句以显发此事。
灵利汉当须直体此意,超證透语句底,使活鱍鱍地,便能将一句作百千句用,将百千句作一句用也。
更疑甚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亦不是物,以至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东山水上行,日午打三更,后园驴吃草,北斗里藏身,一串穿却。
严阳尊者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州云:「放下著」。
进云:「某甲一物不将来,未审教放下个什么」?
州云:「看汝放不下」。
言下大悟
后来黄龙颂:「一物不将来,两肩担不起。
明眼人难谩,言下忽知非。
退步堕深坑,心中无限喜」。
如贫得宝,毒恶既忘怀没交涉,蛇虎为知己,异类等解。
寥寥千百年,清风犹未已。
「放下著」,若以常情论之,他道一物不将来,云何却向道放下著?
知法眼照于细微,为他拈出大病,令他知羞惭去。
他尚不觉,更复进问。
再与点过,直得瓦解冰消,方始倒底,一时脱去。
遂至伏猛虎,驯毒蛇,岂非内感外应耶?
庞居士浑家向火,居士蓦云:「难!
难!
十石油麻树上摊」。
庞婆云:「易!
易!
百草头上祖师意」。
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寻常举向人,多是爱灵照道得省力。
嫌庞翁、庞婆说难说易,只是作随语解,殊不本其宗猷
所以言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
若能忘言体意,方见此三人各出一手,共提个没底蓝儿,捞虾摝蚬,著著有杀人之机,处处有出身之路。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胡尚书悟性劝善文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
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虚彻灵通,谓之本地风光。
生佛未具,圆融无际,在自己方寸中,为四大五蕴之主。
初无污染,本性凝寂,但为妄想倏起翳障之,束于六根六尘,为根尘相对,黏腻执著,取一切境界,生一切妄念,汩没生死尘劳,不得解脱。
是故诸佛祖师悟此真源,洞达根本,悯诸沉沦,起大悲心,出兴于世,正为此耳。
达磨西来,教外别行,亦为此耳。
只贵大根利智,回光返照,于一念不生处,明悟此心。
况此心能生一切世出世间法,长时印定方寸,孤迥迥,活鱍鱍。
才生心动念,即昧却此本明也。
如今要直截易透,但放教身心空劳劳地,虚而灵,寂而照,内忘己见,外绝纤尘,内外洞然,唯一真实。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皆依他建立。
他能透脱超越得如许万缘,而如许万缘初无定相,唯仗此光转变。
苟信得此一片田地,及则一了一切了,一明一切明,便能随所作为,皆是透顶透底大解脱金刚正体也。
要须先悟了此心,然后修一切善。
岂不见白乐天问鸟窠:「如何是道」?
窠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云:「三岁孩儿也道得」。
窠云:「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故应探过,正要修行。
如目足相资,若能不作诸恶,精修众善,只持五戒十善之人,亦可以不沦坠。
何况先悟妙明真心,坚固正体,然后随力修行,作诸善行。
令一切人不迷因果,知地狱天堂之因,皆自本心作成。
当平持此心,无我人,无爱憎,无取舍,无得失,渐渐长养三十二十年,逢顺违境界,得不退转到生死之际,自然翛然无诸怖畏。
所谓理须顿悟,事要渐修。
多见学佛之俦,唯以世智辩聪,于佛祖言教中,逴掠奇妙语句,以资谭柄,逞能逞解,此非正见也,应当弃舍。
冥心静坐,忘缘体究,逗到彻底玲珑,于自家无价无尽宝藏中运出,何有不真实者哉!
却须先悟了本来,明见即心即佛正体,离诸妄缘,翛然澄净,然后奉行一切众善,起大悲,饶益有情,随所作为,皆是平等,无我无著妙智显发,通彻本体善行,岂不妙哉!
所以道: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以悟为则,莫嫌迟晚。
珍重。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示祖上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
如祖上人自德山来,久以此段为务见蒋山佛果,何曾有两种佛法?
若担带来,是纳败阙。
不担带来,须知转身处始得。
如今时衲子,到处丛林有宗匠,莫不咨参。
然求一实證到本分田地,得大休大歇安稳之场,实难其人。
大丈夫儿已能是抛乡离井,在本分尊宿身边,又能效勤戮力,作种种缘,皆非分外,亦足以不昧行脚。
然至谛实,要须知有从上来事。
且从上来列祖相承,至于德山临济行棒行喝,作千万种方便,至竟要人何为?
应须似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了无疑碍,尚未称从上来事。
道人家相逢,不拈出棒打石人头,不可向卷子上指东画西去也。
只此已是漏逗了也。
德山,举似堂头,看它如何为你證据?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始。
示丹霞佛智裕禅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祖师宗风,步骤阔远,迥出教乘,单提正印。
灵山拈华,而饮光笑领,龙猛示圆相而提婆中的,少林觅心而二祖超證,卢老说偈而大满付衣钵,人皆以为密传。
鞠其端倪,乃是纳败,岂造妙深极之旨止如是而已!
要须如天之高,地之厚,海之渊,虚空之广,尚未髣髴。
信过量大解脱人,回天转地,吸海枯竭,喝散虚空,奋大机,显大用,于无边香水海、浮幢刹外,斩魔外见网,摧佛祖化权,揭示不可示,拈提不可提之奥,尚未为的。
雪峰鳌山得道,云岩始终不知有,乃戏论尔。
应须生铁铸就心肝,杀人不眨眼手段,乃可略露风规,贵慧命流于无穷,差可人意耳。
建炎三年闰月十一日,前云居圆悟禅师克勤书。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耿龙学书批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妙喜示来教见,矻矻于此,意况甚浓,真不忘悲愿也。
而以宗正眼照破义路情解,透见肝胆,何明眼如此!
正宗久寂寥,后昆习窠臼,守箕裘,转相钝致,举世莫觉其非,大家随语生解,祖道或几乎息矣。
不有超卓颖悟之士,何以规正哉!
此皆正念,乃真外护也。
时节扰扰,山居领众,亦未可保全。
尚未有可乘之便,为转身之计尔。
杲佛日一夏遣参徒踏逐山后古云门高顶,欲诛茆隐遁,其志甚可尚。
今令谦去,山叟为书数语及疏头,亦与辍长财成之,可取一观也。
渠欲奉锄。
正在高裁也。
克勤启上。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张持朝奉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克勤自出峡止讷堂,唯念兹在兹,相从者多不告倦,所为利他,乃自利也。
要须根本明彻,理地精至,纯一无杂。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若踏正脉,诸天捧花无路,魔外潜觑不见,深深海底行,高高峰顶立始得。
不惊群动众,谓之平常心,本源天真自性也。
虽居千万人中,如无一人相似,此岂粗浮识想利智聪慧所能测哉?
示谕绵密无间,寂照同时,岁月悠久,打成一片,而根本愈牢,密密作用,诚无出此。
应当当处全真,则彼我遐迩,触处皆渠,刹刹尘尘皆在自己大圆镜中。
愈绵愈密,则与能转换也。
故云门道:「直得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为转物。
不见一色,始是半提」。
直得如此,更须知有全提时节始得。
所以德山棒,临际喝,皆彻證无生,透顶透底,融通自在,到大用现前处,方能出没欲人全身担荷外,退守文殊、普贤大人境界。
岩头道:「他得底人,只闲闲地。
二六时中,无欲无依,自然超诸三昧」。
德山亦云:「汝但无事于心,于心无事,则虚而灵,寂而照。
若毫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
此既已明,当须履践。
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
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自割断,令不相续,则智照洞然,步步踏实也。
岂有高低、憎爱、违顺拣择于其间哉?
无明习气,旋起旋消,悠久间自无力能扰人也。
古人以牧牛为喻,诚哉!
所谓要久长人尔。
直截省要,最是先忘我见,使虚静恬和,任运腾腾,腾腾任运,于一切法皆无取舍。
向根根尘尘,应时脱然自处,孤运独照,照体独立,物我一如,直下彻底,无照可立。
如斩一綟丝,一斩一切斩,便自会作活计去也。
佛见法见尚不令起,则尘劳业识自当冰消瓦解。
养得成实,如痴似兀,而峭措祖佛位中,收摄不得,那肯入驴胎马腹里也。
赵州道:「我见千百亿个,尽是觅作佛汉子,于中觅个无心底难得」。
又云:「我在南方三十年,除粥饭二时是杂用心处」。
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涌泉四十年尚自走作,南泉十八上解作活计。
信知从上古人无不皆如此密密履践,安可计得失、长短、取舍、是非、知解也。
同学之中,唯龙门智海昔常熟与究明。
但逢缘遇境,莫不管带,何止此生而已。
穷未来际,證无量圣身也,未是他泊头处。
但一味退步,切莫作限量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