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竹院昙少云得古画赞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五
竹院昙少云得古画云龙,垂之堂上,坐间似觉风雨晦冥。
迫而视之,鳞鬣头角,蜿蜒翔舞,有葛陂仙去之象。
求赞于真隐居士,走笔为书。
神龙窟宅,依凭太空。
升潜有道,变化无穷。
固非一体,可得形容。
谁将尺素,幻此灵通?
滃然云雾,不见其踪。
我欲乘之,上造苍穹。
作为雷雨,渗漉华戎。
令彼旱岁,咸歌屡丰。
却归环堵,藏一粟中。
惊奔还走,回笑叶公
梅溪题名赋(并引)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五、《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赋》,叙一堂八斋六十人名字,而铺陈条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简意尽,有足观者。
陈元佐万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赋》,通前后八年间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详。
予于是采二赋之馀意,变声律而古之,先美后规,效古人劝讽之旨,非敢以文戏也。
目曰《梅溪题名赋》。
余辟馆于梅溪兮,岁甫及乎梦龄(余弟寿朋字梦龄。书馆之辟,今八年矣,故借梦九龄以喻意。)
自渊献而逮乎敦牂兮,顷十朋而今百朋(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龄名。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斋敞八而堂虚一兮,咸与贤而与能(谢与贤简之,与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贾称一德。),敢不希仲舒明经(陈元佐希仲。)
幸诸友能祖说之逊志兮(张祖说文孺,郑逊志时敏。),又恪希颜回之服膺陈恪叔恭,林次渊希颜。)
乃有汾晋五士(罗士能少陆,谢士奇文美,士龙汉臣,连士表少华,季士宏宏老。昔晋文公五士,故曰汾晋五士。)汉唐群英(张次房汉英孙元唐英李杞亦字唐英。)郑国七子张仲远子猷,周孝友子施孝显子扬,孝思子则,浚子深王淳张载子厚。《春秋》有郑七子赋诗。)凉州三明刘玄德明夫,万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汉凉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李大鼎镇夫郜鼎叔镇,万鼎镇远。),才宜九佐之卿(万澄清卿,童伟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汤臣商卿陈朝正卿,施良臣名卿,陈光朝台卿,林叔举虞卿。)
有一瑞兮冲远之鹗(贾脩一瑞,刘鹗冲远。),有千里兮图南之鹏(周千里百驹,谢鹏图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诗趋庭刘敦诗温夫。),如璧之莹(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㮤之茂(叶㮤茂正。),如椿之灵万椿杨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万楩永年,亿年,杨楠元干。),如松梓之青(万松乔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钺之可畏刘载通达。),轰乎如震之可惊周震景东。),皎乎如海峤之吐明月(蒋峤景山。),耿乎如长庚之辉众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万孝杰季梁陈昂仲昂。),孜孜乎卫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刘□伯玉。)
可居天任而泽远赵公天任杨寓泽远。),可为王佐而扬庭王佐才仲,陈献可扬庭。),可起傅岩之筑(刘傅岩叟。),可同舜佐之登谢皋舜佐。)
一夔而乐作(连宪民式,周次凤一夔。)伯虎文兴(贾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辉先之德业(陈肇德远,许煇先光甫。),谐兴祖之家声(余谐孝仲姚绍宗兴祖。)
汝文兮宜月选而季诠(何铎汝文,季诠仲言。)汝弼兮必类进而方升陈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来二客,业彼管城横阳武子龙泉叔奇来客梅溪,以篆字题名。),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谓篆字也。见《尔雅》。),如翼斯飞吴翼季南。),如璘斯荧王璘德夫。),灿银钩与玉箸,俨壁上之题名。
吾徒之秀,乃有词赋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变声律兮祖舜之赓(陈少虞祖舜。)
于是阐大猷而溥告之曰李大猷定夫,孙溥德广林溥叔广。):学必剖藩篱而克己(缪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径而中行(蒋中行谦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万庚先之曾来会课,亦与题名。宋孝忱伯恂。),申之以敦信之诚(万庠申之,刘敦信叟。)
礼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远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远。)
湛万顷以窥宪黄万顷伯厚,叶顷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邬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亩之乐(许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鸣(陈之纪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彦通。),俟泰来而汇征(万康泰之。)
勿务世华而起文通之夏伯文世华,刘文通叔达唐陆淳谥文通先生柳子厚尝欲扫其门,然陆亦附王叔文者。),勿求必达而贪季孙之荣张必邦彦,刘祖汉季孙。)
穷则隐居(吴隐若靖翁。),达斯大亨徐大亨显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退翁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六
海陵古招提阙,部使者许公拾遗以礼为介,以词为币,聘别峰退翁甬东
翁通知内外书,为非虞人之旌也,故行。
橘洲宝昙执其手而与之言曰:置富贵贫贱死生于度外,吾尝学之吾师矣。
然病后世为人师者慆淫贪墨,翕翕然与王公等,出则车舆华好,入则燕处丰洁,视穴衣砻饭、槁项黄馘之士以为吾辱,恨不举手麾去。
一旦疾病,则巫觋杂进,龟食山川之胜以为死所。
自谓超越出于度外,曰吾师之学盖为初机设也,吾何预焉。
退翁悯此而力行,故不与世合。
今许公一代伟人也,阅天下士为不足,复取诸林间,吾见淮山苍苍,淮水泱泱,秪一退翁可为吾道重也。
行矣自爱。
年月日,竹院宝昙序。
东山诗集序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六
不知贯休者,以为能诗而已。
石霜而有发明。
余谓言本载道而驰,是诚知言,虽异世殊时,不可得而磨灭。
韩子曰:「气,水也;
言,浮物也」。
是知厚蓄而深发,务为要眇雄浑之词,不知有道者之言丰而不腴,约而愈淡,与掐擢胃肾、瑑雕肺肝者不可同年语也。
先公律师持律严甚,早有诗声于林樾,晚益不衰。
后十有五年而此诗得以流传,公之犹子兴化存公之力也。
存求余序引以冠其上,诗不待文而传也,故为之书。
年月日,橘洲宝昙序。
跋育王僧图二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六
黄梅七百高僧雪峰一千五百善知识,非谓众数多寡而为丛林重轻也,盖指人人皆龙象,而善知识者有以网罗烹煅之。
彼如淮阴之善将兵,与吾高祖之善将将,则异矣。
譬若百川之水,云奔电合,方七八月,其怒足以摇乾撼坤,及其东归,则帖然安流,同一咸味。
无它,此海有以吞之也。
海则善知识也,百川其龙象欤!
后世则不然,聚雏道人,百十成群,动辄傲岸一世,不自视其虚实有无也。
育王丛席有古风味,衲子诚实相向,而拙庵不以法欺世,不以众骄人,吾将见其于百千众中牢笼一个半个,续佛寿命,以振起吾大慧先师之道。
二道人其速还也,吾切有望焉。
古称黄面衲子,以其寒瘁枯瘠,其中若无人,迫而视之,如深山大泽龙蛇变化不测者也。
近世反是,其人则翘楚,其貌则肤腴,如佛世比丘,真若可敬,即之斥卤也,黄茅白苇也,吾其谓何?
今育王则不然,七百人锱铢重轻皆吾掌握中过,故其众无败群之士,而为其丛社皆不令而行,亦今世第一关也。
圆上人实会中仙陀,入育王门,吃育王饭,只是未会育王乡谈。
在心愤愤,口悱悱,要走江西一遭,归来定是勘破拙庵老子
年月日,橘洲宝昙跋。
跋罗汉图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七
阿罗汉即佛世比丘也,而处岩阿石室,譬诸龙蛇虎豹而得深山大池,岂不伟哉!
方其学佛时,不本先心而行间道,如杨墨未尝无圣人也,而孟子辟其偏;
乡原未尝无中庸也,而孔子恶其似。
比丘得摈于佛之义,亦或近之。
虽然,如人不持一兵而能伐叛,是亦豪杰之士也,唯佛一人而能斥之。
传上人以笔端如幻三摩钵提,为宣鉴师幻出十八大比像。
或谓像非几案物,余曰不然,余方隐几视之,若将高出其右,是亦佛意也。
画有层峦叠巘,苍崖翠壁,如斲如削,如地涌,如天成。
怪石古松,猛兽奇鬼,如搏如噬。
云深石邃,水流花发,如府如库。
炉香茶灶,童奴执侍,如起如伏。
曲尽古今事物之妙像。
有一人侧持如意而翘足坐者,一人跨青牛而出山者,二人临水经行而意若容与者,一人坐观飞瀑如受噀雾者,二人看狻猊而欲抚摩者,二人观降龙而起慈心者,一人据石梁、坐宝几、握白拂观炷香者,一人现月轮相而入禅那者,一人行前如访入定者,两人执麈尾若论议者,两人仰舍利而致敬者,一人撞钟阅经者,一人持六环锡而伏虎者。
总一十八士,锦囊玉轴而袭藏之。
寂照皓首厖眉,曳栗色伽梨,时出此画。
余尝于十八士外以真阿罗汉目之。
寂照为大医王,有起死之术。
今十八人在吾掌握中,其病皆众医拱手,不知寂照何以起之。
年月日,橘洲宝昙跋。
东海若后跋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
净土之旨,无善恶,无取舍,无静乱,无男女,一念真正,决定往生。
或者置疑于其间,先佛岂不能也?
柳子厚东海若》,是亦子庄子亡羊之词,吾能自信不疑,何虑净土之不生也?
为普照书此,为来者劝。
绍熙五年三月望橘洲老衲宝昙敬书。
按:《乐邦文类》卷三,续藏经第二编第十二套第五册。
萼上人字序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六
得时之难与造道之难,二者奚辨?
夫道与时一也,正觉山前明星现时,与少林三顿首其实一也。
岂独佛祖为然,孟轲亦曰「孔子圣之时」;
蒙庄有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乌有异哉?
岂独孔老为然,至于草木昆虫,大小纤秾,生长蕃息,亦各有道也,而时在其中。
正如优昙钵花,吾不知其为何祥也,而佛世珍之,昔人以况说法之时。
其言曰: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吾不贵此花之难得,贵得时为难。
上人萼名,是诚其时也,予以仲时字之。
先儒谓字以尊名,名以尊德,故男子冠而字,将责其成也,予窃有所望焉。
上人得师,是初心之时也;
出入契经海,是学佛之时也;
舍而之大炉鞴,是烹佛烹祖之时也,今其时矣,子其勉诸。
四明章圣如来像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五
吾心即佛心也。
佛心一,故虽千万亿佛相好则同,而人有以紫金光聚目之,特其粗也。
视得佛心者,惟大菩萨为然。
声闻则能脱略生死,出入变化,不测其于佛心则有閒矣。
故美恶丰悴,略与人同。
左丘明谓人心之不同犹其面焉,亦是理也。
吾佛则智慧海也,功德山也,摩顶至踵,皆光明所流出,故有天人骏奔,龙鬼禦侮,其道则不可得而名言也。
后世学者神而明之,思见其师而不可得,故严其像以事之,如吾庐之有祖考焉,非为徼福也。
世人之具佛心者,皆不言而化,不约而成。
或谓匹夫匹妇不难于簧鼓橐籥之,至疾痛死生有不容伪者,奚为呼佛而呼父母也。
佛犹谷稼也,井泉也,凡天地所生,血气所使,鲜莫不饮食也。
有以饮食为伤生害人者,非愚则狂而已,吾尚何言?
章圣古道场,有唐开宝中,尝命天台韶国师之子庆光主之。
光即曹溪十一世孙,丛社之兴已基于此。
至国朝乾道丙戌,仍复革律为禅。
其间兴废相寻,父子相袭,盖不数也。
独数十方住持,自从本以还,其次法平,其次智玻,又其次法瑄,今为四世矣。
后先所立,皆百丈成法,重以土木坚好,可支数世。
皇子王临镇此邦之日,为闻礼部,异时佛魔反覆之论,至是屹然如山,故祠以祝之。
瑄能忍,可安辑其徒,可谓至矣。
院旧有殿,守约所建,法轮当中,智玻易之,法瑄像之。
修职郎小溪朱昌旦捐金于我,合塑释迦文佛、文殊、普贤、饮光、庆喜及二天像,凡七躯,靓妙端严,无异祇园说法时也。
童溪信士崔子贤举家瞻仰,叹未曾有,投诚绘像者半。
复自踊跃,顾谓定光二比丘法目、行沔者曰:「灵山一席,非我与子而谁」?
目、沔然之,绘像亦二,馀天即我所成也。
噫!
像设之来尚矣。
自大迦叶尝于过去佛世修补莲华座佛像,涂以金,世世身金色光,谓之金色头陁,拈花破颜即此老也。
瑄嗣其法者,法固如是,而事亦当然。
世衰道微,人益媮薄,日去圣贤远甚,曾不知舜人也,佛亦人也,非有四目八臂以惊世取誉。
舜可为佛,而独佛不可为舜哉!
古之人心同道同而教不同,其要不过使人迁善远罪,自是而至于佛,犹一屈信之间,佛者识之,舜则有家法也。
瑄以佛事之盛求记于予,予方悯此寂寥,故不得而默。
淳熙十五年仲冬初吉橘洲宝昙记。
雪窦普门庄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五
断崖飞瀑,江浙皆有之。
列禦寇之书载吕梁悬水三千仞,是宋、鲁之郊未尝无此伟观也。
唯兹山得以名天下,岂非其人哉!
故吾云门三世孙明觉显公硕大光明,是能与山为不磨也。
山古龙象宅,竟明觉之世,世尝有人,四方云奔不下二千指,仆仆走檀施以足农夫之耕,仅可支一岁,执事者其危如幕燕。
比丘蕴信奋然矜之,尝抚其床以语人曰:「孰勤劳是?
孰宴安是」?
已而摩其喙曰:「所不能饱者有如吭」。
即起,行海滨,规涂泥以为田,竟终不免蛟龙之怒,玩岁愒日,至老无成功。
邅回馀年,一至江介,有褚君者馀姚人也,闻比丘自山中来,延至入户。
客未及语,而主人之田已心许之。
夜分更仆,论齐年之交。
且日与之行田,人牛屋庐舟楫耒耜无不毕具。
归袖未释,而公私券疏鼎来。
比丘盖张本于斯,驰驱十年,止明越东西州而化事毕奏,为田五百亩,斛米如之。
为屋一区,小大二十楹,仓廪出纳在是,凡器用一切坚好。
中塑补陀大士,为善才咨参像,结岁晚香火之盟,实住持雪庵瑾公劝发之,足庵鉴公捐法施振成之,雪林彦公克终之,太师魏国史公本末护持之。
于戏,盛哉!
尝论古今人事之不同,物亦异态,虽山川草木亦有时而尽,至于雪霜风雨,一岁之休戚,往往变故不常,而人执古以御今,是犹按图而索马也。
佛者依人而住,彼固不足,我乌得有馀?
以时考之,则击壤之歌当与颂声并作,而吾老矣,恨不复见。
今信公饥不暇食,困不暇车,如水火之求,昏莫扣人之门户,可谓难矣。
今幸其成如此,是诚学道者成佛之基,余壮其规模,嘉其志力,叹其时之一遇,遂供兹山无尽之求。
虽然,山可夷而川可回,而吾心不可侮。
吾心即佛祖天地之心也,以是临之,虽更千万人,阅数百世,不可得而易也,其可废诸!
信以余知其心,故属余为记。
绍熙二年重阳日橘洲老衲宝昙记。
惠安院复十方禅院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五
禅、律均为佛者,而肝胆楚越,何如家世中微,为法檀度之人,其道不能昭彻,至有侥倖一遇以欺世盗名者,如人元气不胜而客邪得以凭陵。
彼蚁聚蜂区,荜门圭窦,是不如律者所舍,天将假手于我而使奋除之,如践豺狼之群,必为所噬,顾吾禦之之术何如耳。
惠安为古禅苑,中更甲乙,人自齮龁于其间。
郡侯吏部岳公为闻诸朝,复还旧物,待制紫微陈公力与振存之。
其徒累累,犹有患失之举。
太守殿撰高公大卿洞视其原,诛其尤无良者,故浮议怗然以定。
自是如砥柱,无复动摇矣。
噫!
天下皆佛刹也,惟古今名胜地,禅者得以尸之。
若其鞭笞象龙,麾叱佛祖,吾置而不论。
至于鬼神呵护之所,蛇豕屈蟠之域,出灵水怪草木附丽之地,皆能受约束,严规诲,役身以相从,退舍以相避,唯恐其后,彼何修而得之?
仰山化二龙之居,圭师授岳神之戒,载之传记,接之耳目,可考而不诬也。
惠安据湖山之右,宫室园观皆具体而微,犍稚鼓钟,一新于前日。
住持性公从吾先大慧游久矣,遍见方外老宿,晚嗣别峰印公,昔与余同门,今犹子也。
适当籍籍纷纷之日,不动声气,能致王公大人,为金城汤池,余将见其侈大吾宗,不独一惠安也。
性公名宗性,蜀之遂宁人,住山今三年,求余文识之,以示来者。
若夫刱院颠末,丛林成规,请自今始。
绍熙三年七月夏日橘洲老衲宝昙记。
宝云院利益长生库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
祖师自鸡林来,自访螺溪,尽得天台之道。
复欲杭海,太守钱公固留之。
使者顾公,亦舍其室,为师传道授业之所,故法智、慈云二大士从是出焉。
宝云之居,邦人目为通师翁道场是也。
其间废兴相袭,不得而详。
住持莹公坐席未温,首歛巾盂,以估于众,得钱一百万,内外道俗又得钱百万,太师魏国史公国太夫人簪珥以施之,合为利益长生库,以备岁时土木钟鼓无穷之须。
后五年,建大讲堂,半取其赢,以助工役,实其志也。
莹公性淳直,而御众以宽。
宝云初归,有侈心者,辄起重轻之议,至有僧吏恃权以桡之。
权虎而寇,傍人为震栗,而莹自若也。
师魏公实知之。
至是则人皆悦服。
余闻先佛捐躯以求道,无一芥子许地空无佛身。
至空劫积尘之初,所谓草树岩崖成道利生之所率先成就,此岂智术所能致哉?
宝云卢焰之馀才一甲子,则气象复还旧观,此莹之心与昔人愿毂俱驰而不忘也。
后世因循苟且之事,莹耻而不为,如石之坚,如地之载。
其所植立如此,故余不得不书。
莹嗣东堂元慧师
莹公名宗莹云。
绍熙三年七月旦日,橘洲老衲宝昙(《橘洲文集》卷五。又见《宝云振祖集》。)
宝昙:原无,据右引补。
净土院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六
净土院成之明年,有比丘致其主檀越之词曰:「先兄彦成与二弟彦才、彦昌追念先君之恩未报,闻西方佛有净土之说,九原可作,即弃其赀累钜万,建大招提。
复从仙林妙空法师龄公为请于官,得废额,以净土名,实先君之心,先君真不亡也。
后十有一年而先君殁,吾母在堂,以斋戒自居。
一旦弃诸孤,合葬先君之墓,是考姓同为净土之归也。
凡鼓钟土木之备,二弟克成之。
施田五百亩,为苾刍僧饭。
愿求文以识其事」。
余曰:诺。
吾闻孝子之事亲也,有所谓志养,亟欲其亲闻道故也。
人而不闻道,虽生奚益而死无以归,如草木之在人,幸蒙培植之,不幸而为薪槱者众矣。
世故可悯,而况事亲乎?
方孝子有闻道也,在其亲迟莫之日,任重道远,乌得而见之,必求升济之方,庶几无憾,岂不难哉!
佛大圣人,犹不免于三月升天,为母说法,慈氏亦从父母之国授道而归。
先圣有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皆是理也。
故吾回向净土之旨,以孝敬为心。
初,柳子亦曰佛书有大报恩七篇,其为心与《孝经》合,由是而知净土不远也。
即二三子之心以求之,吾亲在焉,而三圣人未尝不在也。
三圣人在,则山河、大地、昆虫、草木不离此土,皆能演说苦空无常无量妙义,如师子王哮吼,如海潮云音,如帝网珠,涉入无尽,此吾所以报亲之意。
先君王氏,名元政
先妣徐氏。
三子,即彦成、彦才、彦昌。
开山住持号智觉师求记于余者,法权也。
余即橘洲老衲宝昙,特书以示其家世之子孙云。
龛铭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一○
余幼学道,若涉大海而无津涯。
中遇司南之车,知所趋向。
晚触洄洑,逆折万变,然后一登休歇之场,吾大惠先师之力也。
幼始知学,从先生授五经,习为章句。
自少多病,父母许以出家,遂投本郡德山院僧某为师。
师贤而能教其徒,俾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听《楞严》、《圆觉》、《起信》。
越五岁,舍去,依成都昭觉彻庵白水六庵。
挈包南来,从先大惠于育王径山
晚见东林卐庵、蒋山应庵,辛苦艰难,始毕平生之愿。
世缘未尽,被人推出,以长老名。
初领四明锡山,晚为葬亲而归,住无为禅刹
忧患一世间,游戏翰墨海,人便谓其以文词鸣,是未知我者。
今年六十九矣,示疾而化。
呜呼!
人孰不死,死而不亡者,圣贤也。
学佛而至如来大寂灭海,学圣人而至梦奠两楹之秋,是真不负所学矣。
夫生死也,梦幻也,世人以为虚妄不实。
殊不知此吾大寂灭不动不变第一义谛心,祖师以为面目见在,余尝于《传灯七佛偈》下略发明之。
余即宝昙字少云,俗许氏,嘉定府龙游符文人。
没于庆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临行不能饶舌,终之以言,曰放下便稳。
潘经略字德鄜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八、《橘洲文集》卷七
斯文故家,金玉一节。
至先君子,伯仲奇杰。
譬诸火传,公益发越。
是故灵物,诚哉不欺。
如室中剑,其光陆离。
彼不求售,而人自知。
有探其源,我自问学。
吾不释梵,亦不伊雒。
顾行何如,期至先觉。
衣绣持斧,飙驰电旋。
镌凿大吏,如烹小鲜。
五羊洞庭,白波黏天。
公至之日,民物安堵。
海蛮洞蜑,亦为吾护。
视地险夷,不私喜怒。
尺一之诏,待公有为。
大君贤相,新旧一时。
势不可挽,去如鹢飞。
归来镜中,白发无几。
春风故园,花鸟惊喜。
亲朋更酌,草草罍洗。
亦有鼓吹,弦歌舞雩
亦有俎豆,左琴右书。
钟三,颇废枝梧。
声高华嵩,身属梦寐。
云胡正人,天不慭遗?
遂使贪夫,饕餮一世。
下士,弟兄受知。
取我故书,日林细窥。
拊手谓我,光明可期。
姜山几年,着脚户外。
无何渺㳽,竟坠苦海。
报慈之招,公意有在。
使者三却,略无色辞。
白金缄封,惠我茅茨。
岁晚一饱,心知所私。
岂无它人,翻覆云雨。
我恨不能,代公死所。
青灯繐帏,何日晤语?
涕泗横臆,终身别离。
八极旷荡,魂无不知。
矢词以奠,公乎一归。
光明藏 南宋 · 史弥远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橘洲老人,蜀英也,有奇才,能属文,语辄惊人。
一日忽弃所业,参上乘于诸方。
后造妙喜室中,决了大事,奔轶绝尘,如空群之月题也。
先父文魏王去玄鹤之鼎,一见喜动眉睫。
自是文交道契,相羊于东湖山水之间,烟云沙鸟外,意甚适焉。
就南郭洲中央筑净院,安之以尚其贤,绕舍树万橘,因自号。
每一过庭,闻其讲明,则心目通晓。
当时兄弟亦乐从之,诲饬砥砺,冀时有所自立。
于以夙兴夜寐,恐不能尽其术。
洎仆入侍,其主仗锡已,尝遣书来曰:「冰崖绝壑之地,无所用心,欲以平生所习,自先师传法而至二十八世菩提达磨,迄于震旦五祖师而下,具大眼目者,一一发明之,如史法也。
命之曰《传灯大光明藏》。
又得空、文二禅人相与讨论,他日就绪,抱书以归,先求印可」。
已而以母丧西迈。
及再出关,未几不起,仗锡之席,即入三昧。
后因其弟可宣得览其书,且读且怀,而笔力简古,谓正宗甚详,皆鞭策后昆之法也。
惜乎世放,不成大全。
吁嗟!
橘洲老人生天地间,可谓不负于佛祖,而负于时矣。
后之学佛者,有能阅此,即饮仓公上池水,洞见佛祖肺肝,要见橘洲,则尚馀三舍。
仆作此说,政如张无尽所谓金刚王宝剑云耳。
嘉定丙子六月上浣
按:《大光明藏》卷首,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一○套第五册。
雪后复雨过西湖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触目成幽兴,诗吟十数篇。
风倾竹上雪,鸟度水中天。
急雨涔涔日,迎人小小船。
更逢清管发,声到客愁边郑谷贾岛卢纶张君量宝昙戎昱郭利贞诚斋
凤口寺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古柏间松篁,山光接水光。
园林春婉娩,云水日相佯。
苒苒花明岸,稍稍过墙。
冥搜得诗窟,台馆晓苍苍郑谷邵康节宝昙巽中温飞卿晓莹李郢王无竞
临川道中怅然有感因作遣情 南宋 · 释绍嵩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路傍官河一带长,风帆沙鸟认微茫。
人生行乐知能几,世事多虞只自伤。
破衲卷云秋漠漠,淡烟斜日晚荒荒。
不堪吟罢东回首,底处青山是故乡晓莹宝昙林和靖吕居仁徐叔静陈与义、鹏来、于湖)
李先辈 南宋 · 释绍嵩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饥食松花渴饮泉,寂寥芳草茂芊芊。
岩边石室低临水,窟里阴云不上天。
难与英雄论教化,等将身世付罤■(网全)
无由住得吟相伴,目送归鸿篱下眠卢纶韦庄韦庄方干宝昙韩偓杜荀鹤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