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法护”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天台教随函目录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
西域传佛教者,凡有二宗:一曰法相,二曰法性
法性者,远承文殊、龙树,近禀青目、清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而为祖述也。
法相者,远嗣弥勒、无著,近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以为宪章也。
所以经论翼张,性相角立者,由乎时机不同,法药有异耳。
傥因言以契理,识月以忘指,复何性相分其宗乎?
然而法性之义,宏远深诣,非肤受速成者所能知也。
故《西域记》云:唐三藏奘法师初遇龙树宗师,欲从其学。
彼令服药求长生,方能穷究。
奘念本欲求经,恐仙术不成,辜我宿愿,遂不学此宗,乃学法相矣。
元魏、高齐间,有慧文禅师因探大藏,得龙树《智论》一心三智之文。
于是依论立观,口授南岳慧思禅师
思授天台智者智者因《法华三昧》发《旋陀罗尼》。
凡所说法,初无章疏,皆悬节经文,直谈佛旨。
柔音一震,群听咸服。
立五时八教,判释西来一切经籍,罄无不尽。
大抵《法华》为极谈,诸经为兼畅。
又说三种止观,为依教起行之门,修心复性之道。
有门人灌顶、法慎者,多闻强识,随讲载笔,记诸善言,为一家之陈迹矣。
唯《净名经疏》,炀帝请撰。
殆入灭,法付灌顶,顶撰《涅槃经疏》、《观心论疏》等,盛行于世。
法付缙云智威东阳慧威左溪禅师玄朗左溪荆溪湛然。
当二威之时,但以止观缄授而已。
左溪权与说释,至于荆溪,乃广制章记,辅翼教观。
是则一家若以龙树为高祖,至荆溪则九世矣;
智者为始祖,至荆溪即六世矣。
遵式叨生台岭,滥预桑门,刳心尝习于斯宗,白首敢言于精业?
志愿此教,编入大藏,俾率土咸益。
天禧三年,会相国太原王公钦若出镇钱唐,因以宿志闻于黄閤,遂许陈奏。
事未果行,翛焉薨逝。
天圣纪号,干当玉宸殿高班黄元吉以兹法利,上闻天听,皇帝、皇太后体尧仁以覆物,奉佛嘱以护法。
爰择梵侣,精校于真筌;
旋系竺坟,广颁于秘藏。
切虑此教各有部帙相扶者,有卷轴别伸者,若编之非次,则读者难明。
今总而录之,各从其类。
仍于题目之下,粗述其意,俾发函展卷,与记文对看。
如《法华玄义》,须对《释签》,他皆放此。
然此教文,虽部逾于数十,而卷不满二百。
三世佛法,一家义宗,总括要举,亦已备矣。
览之者适足以解疑释结,贯道达微,又何俟服药长生,然后为学者哉!
传法院碑铭1035年10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文庄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以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传法院太平兴国寺
今上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以景祐二年六月特诏史官追颂先烈。
史臣某拜手飏言曰:唐氏中微,五代多故。
三辰昏祲,九服煨烬。
虎争龙战,糜沸云扰。
我国家题五精之期,起千岁之统。
祛天地之否隔,拯夷夏之涂炭。
剪寇剧以靖摇乱,诛僭剧以遏横骛。
太宗皇帝张天弧,顺斗极,驱除邻敌,驾驭髦杰。
制礼乐于已坏,振文武于将坠。
艺祖以造大业,由太弟以纂鸿绪。
归马论道,投干讲艺。
覆露所及,辙迹所到,罔不辟皇衢,刬霸轨,一文轸,齐量衡者焉。
洎乎六幕谧宁,中宸閒晏,披蠹简,访幽经,观天人之交,探神明之奥,补缀漏遗,讲求希阔。
朝夕之议必稽于典册,小大之政咸本乎根柢。
尝谓佛法之至也,百王不易,历世弥盛。
中原之区宇,绝域之种落,户讽其书,家图其像,一睇窣堵,一嗅薝卜。
或因受以悟法,或睹相以趣善。
感照以应群动,广大以摄万有。
裨德教,省威戮,其来尚矣。
先朝乾德中监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有七人,各赐装钱访经西域,今继有还者。
嗟其翻译之废,载祀二百。
非国家削平多垒,奄宅四海,通道夷貉,暨声葱雪,大事因缘,畴能复之?
会鄜畤守吏王龟从上中天竺印度僧法天、梵学比邱法进译经
又北天竺三藏天息灾与其受具母弟施护,各持梵夹来献,符帝雅意,天实启之。
乃遣内侍郑守钧肇营兹馆,赐息灾法天等宣译,命光禄卿汤悦等润文,法进笔受、缀文,义学苾刍慧达證义高品王文寿等监译。
由是宪前轨,稽秘藏,依金刚界,扢种子坛,书字源,布圣位,三成藻饰,四事庄严。
藏主译于坛北;
僧證梵义、梵文,义学僧證义,刊定华字于左右;
润文东南,以资笔削;
监译西南,以肃仪律。
新经既成,制跸临幸,赉物有品,诏赐金额,岁给飧钱一亿六十万,度僧十有一人。
翻译之制,大备于兹。
御制《三藏圣教序》以冠经首,息灾赐名法贤
又诏择京寺童子得惟净等五十人,令肄梵学。
每大电纪辰,贝多启译,经成奏御,召对赐坐,进见甚宠,观者荣之。
真庙绍文,鸿徽累盛。
舞羽而清河右,再驾而羁幕北。
銮旗驻于兹馆,篚币班于法席。
洎乎勒圜,封禅梁阯,上仪交举,盛节咸备。
拥九清之嘉祐,访三空之真谛。
祗适先训,布昭睿藻,作《圣教序》以赐之。
又诏参知政事赵安仁等,并所降制诏,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复以宰臣丁谓王钦若充使,以宠重焉。
圣上慎徽祖服,光启宗范
长养容覆,极两仪之大德;
睿哲广运,总列辟之能事。
尽美乎万几,宣精乎三教。
悟然灯之授记,当弥勒之嘱累。
以无上之知觉,建大中之教化。
述《三宝赞》,以冠藏录。
众圣欢蹈,群生依怙。
雨花芬都,金光照烂。
恩深归救之本,理极名言之表。
无量功德,非思议之可及也。
兴国壬午距今乙亥五十四载,宠灵积累,妙因殊胜。
有若今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师臣上衮,博达空理,奉制兼使。
参知政事尚书吏部侍郎宋绶以宏材硕德,了悟真际,被诏润文。
有若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参知政事张洎赵安仁枢密副使杨砺、翰林学士承旨晁迥、李维、翰林学士朱昂梁周翰杨亿,皆以学通儒释,继司译润。
上哲清流,尽在兹矣。
翻宣表率,则有三藏五人,皆赐朝散阶,累迁试光禄卿
法贤,次法天,次施护,并刹帝利氏,深穷秘密,博通华竺,功成顺化,恤礼尤异。
又次法护,北天竺憍尸迦氏,始隶毗尼,聿修禅诵,先朝以其至自西遐,该明法要,令嗣译度。
次曰惟净,故吴王李煜之犹子,七岁依师,选习梵业。
真皇以其不游西度,精晓贝文,特命主译。
天圣中法护请还身毒,惟净求往阙塞,累表不允。
今皆际会昌期,宣隆教典者焉。
其监译内侍则自文寿至今内藏库内常侍陈文一、御药院入主供奉官阎士良印经院入内高品朱若水,十有七人,皆简擢恭恪,以干院事。
笔受、缀文、證义等僧,则自法进至今文一、法凝、鉴深、慧涛、潜政、清漏、善初、义崇、慧素、存行,及梵学僧文涉、道、慧灯、七十有九人,皆妙择行业,以塞朝选。
其贡经,五印度僧则自法军至法称八十人,取经还华僧,则自辞潮至栖秘一百三十有八人,皆克遂至愿,赞此大缘。
宠赉之数,咸有差次。
其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秘之院阁,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
续于藏室娑婆之界,以语言文字作佛事,原本缺。
体貌丞相,宠数尊异。
其诞辰翻译,瑞场启罢,并命两府衡弼传香赐会,著为永式。
夷简诗称谢,有诏刊石。
译馆之荣,于斯为盛。
说者云:译者释也,交释华梵,对传句读,办祛楼之笔,简韦陀之辞,本政因以建之,糅杂句以文之。
广阴入之津梁,续痴冥之灯炬。
宣我象教,功孰大焉!
然而拟于法者空,几于真者静。
染空尚垢,知静犹障。
若夫遗照觉,度禅定,应现无方,圆明具足者,岂有髣髴于其间也哉?
但以千觉度人,始自言语;
八藏垂教,必假文翰。
双林示寂,鹫岭罢谈,五百年中,皆正法。
三十四字,广衍右行,充溢诸天,靡迤东土。
非传释无以达华夏,舍润色无以足言志。
凿五蕴之牖,破三毒之网。
塞颠倒之涂,决苦恼之海。
俾众生竭爱流,灌毁宅,味甘露。
以清凉大士始觉,法身神,通而游戏,其六度之本源乎,万行之因地乎!
宜固谛方言,练横字,审缘起,正思惟。
贯穿宗极,以了密义;
涉猎苍雅,以定华文。
备而不繁,直而不略。
诃四病之微细,拂二见之邪执。
洒之海墨,则诸佛下观;
咏以潮音,则百灵潜听。
使广劫之下,知朝家崇建之美,叹圣上尊向之仁,不其伟欤!
臣早游史阁,尝预译场;
终以钝根,求补外职。
地如亭历,有生之累犹多;
笔若须弥,众妙之门难尽。
哀旧物,俾图懿铄。
奉宸旨,靡敢固辞。
议者以为圣上之建斯铭也,昭贻厥之谋,周文之追孝也;
尚记事之美,陶唐之有文也;
光大度门,能仁之悲心也;
守护正法,有帝之鸿誓也。
宣是四美,垂厥无穷乎!
龙天降格,神祇叹誉,永锡百禄,大庇中区,皇哉焕乎!
谨为铭曰:
西方圣人,万化幽赞。
兆启于周,法至于汉。
森沉天禄,古经肇焕。
䆗窱甘泉,金人耸观。
机缘合应,梦寤通灵。
东入,愔景西迎。
氎像可传,绘事初形。
具偈难解,译法肇兴。
魏晋唐,正闰十九。
变梵成华,翻传代有。
篆隶兼该,典坟旁究。
八备咸精,三难尽剖。
贞元以降,国步多艰。
戎笳沸路,盗戟横关。
悉昙罔学,雷岭谁攀?
法器几堕,慧命将殚。
明明上穹,启我有宋。
尽殛残暴,并苏愁痛。
神武拓迹,圣人垂统。
四貉同文,五天𠨿贡。
皇灵有赫,法宝增光。
精庐再考,译席重张。
半满交显,疑伪兼详。
六义垂范,万颂裁章。
竺典岁臻,华经日续。
液金贲字,彫琼丽轴。
思文祖祢,尊善导俗。
克昌厥后,介尔景福。
皇帝孝思,对越无极。
碑颂休烈,载刊金石。
铺昭上乘,博济含识。
惟皇寿考,时万时亿。
乞止绝臣僚陈乞创造寺观度僧道状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四
臣昨授敕差判尚书祠部,累准中书劄子指挥,多是近上臣僚陈乞创造坟庄寺院、剃度童行事。
又西天译经僧法护遗表,特与剃度十人。
并安国院每年与度二人,二年与紫衣一名。
及知郓州赵概奏,列子乞度道士,每三年特与一名披戴
臣窃以为方今释老二氏之法,蠹惑天下,上自王公,下逮民庶,莫不崇信。
其法伤风坏教,无甚于兹。
陛下纵未能蠲除其弊,可且持循旧规,不宜增置,转令滋蔓。
况臣僚所乞,奉亲立寺,度人为僧,考之先王,无此典制
盖陛下慈仁孝德,俯从人欲,因缘恩例,顗宠先茔,然非圣朝所以优臣子之义、贻将来之法也。
臣因检会本部在京诸道州军寺观,计有三万八千九百馀所,僧尼道士女冠,计有三十一万七百馀人,数目极多。
庆历以前,自有著令,不许文武臣僚宗室戚里僧道等人陈乞创造寺观名额,仍委御史台觉察弹奏。
及每年试经拨放人数,亦无所增。
近年以来,辄增二倍。
而又内自宫闱,以至文武近臣勋贤子孙宦官僧道等人,一例陈乞坟庄寺观,除编入旧敕,自皇祐三年以后增置名额六十馀所,放度僧道又计一百八十馀人。
盖是当时秉政大臣不与陛下固持国法,首为此事,黩乱典刑,恩例一出,无由禁止,自为之者既不敢论,言事之臣又无弹奏。
见今节次有人攀援体例,未见其已,若遂行之不禁,臣恐不数十年,天下无知之民竞为僧道,转令失业,非细事也。
臣欲乞自今以后,在京诸道州军寺观及每年试经拨放人数,只以旧额为定,一依庆历《编敕》,更不许文武臣僚等人陈乞增创名额。
如陛下未即止绝,再降指挥,臣实不敢奉行。
其见在两府臣僚近日送下乞置坟庄寺观等劄子,虽已施行,如尚未曾兴建时,乞行追寝,以率天下。
庶使向后臣僚等人,不敢侥求恩例。
所有近降法护遗表乞度童行,及赵概奏乞度道士劄子二道,未敢施行。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日成赐谥诏元丰元年七月辛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三二五页
西天译经三藏鸿胪卿日成赐谥曰阐教,仍依法护例遗恩度僧七人,惠辩院岁增度僧一人。
朝奉大夫朱公宜人叶氏墓志铭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七、《竹溪先生文集》卷二四
夫人姓叶氏,其先缙云郡丽水人
曾大父縓、大父才冠、父育,皆隐德不仕。
夫人生二十年,归朝奉大夫朱瓛。
归十有八年而公亡,公亡二十八年而夫人殁。
始,夫人之归大夫,公方讳穷,夫人处之晏如,岁时奉祭祀、接宾客、供伏腊,丰俭中礼,悉以身任。
大夫弟未有室者,为求其配,姊未嫁者,择可妻妻之。
凡闑之内事无不举,未尝以不足为叹。
大夫之丧,携诸孤自京师护以归,险阻千里,尽力襄事。
既葬,会二子以疾死,卜人曰:「葬非其地」。
夫人罄家资为改卜。
即与次子屏居,甘藜藿,抚视长养,相与为命。
方幼授之书,既壮训以义,及其入官才而文,言行有物,则夫人力也。
夫人在子官舍,平居从容戒之,所与游必贤必仁。
客至,度可款,子则入告。
每告辄喜,亟为设觞豆,具肴核,啸咏终日,朝夕不厌。
虽家无储,至鬻笄剃中物,略无难色。
性庄重严劲,乐施予,使人知其劳逸,故闺门嗃嗃,不少自纵弛,而上下欢辑,僮御终其身不忍去。
晚喜佛书,坐宴默若无所契。
临终数日,语其子以后事。
洎属纩,无一语乱者。
用大夫公恩,始封崇德县君,累封至宜人
子男三人:长曰似,右从事郎,先夫人十九年卒。
次子称,右从事郎福建路安抚大使司准备差遣
幼子早卒。
女一人,适故司农卿黄锷,封令人。
孙男一人大亮将仕郎
夫人之亡,实绍兴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
称将以是年十月二十三日祔于大夫公之兆,状其行来请铭。
铭曰:
温而能制兮,洁而可亲。
夫得淑女兮,子有严君。
从夫欲贵兮,从子欲寿。
不充其身兮,必大其后。
上权郡陈通判卨谢解启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文山全集》卷七
是邦大夫贤者,聿新道艺之宾兴;
吾党小子斐然,得遇功名之主宰。
僧弥出法护之右,越石楚金之先。
人羡二难,己丛百愧。
窃惟奎开我宋,箕寿斯文
尧叟以壮岁拿魁,尧咨为之接武;
子由以弱冠登第,子瞻至于联芳。
孙何齐孙仅之名,宋祈逊宋郊之榜。
韩家阀阅,吴氏簪缨,皆一时兄弟之杰然,乃我朝科目之盛者。
甲于江右,未若庐陵
名耀帖金,以一门而五董;
笔香毡墨,不十岁而七刘。
或踵接于童科,或肩摩于胄监
辉煌简册,杂遝衣冠。
至今文水仁山,犹想流风遗俗。
虽巫步亦期似禹,然赐贤何敢望回?
如某者技等飞鼯,才长缩蚓。
故家乔木,借秭归旧峡之阴;
宦录云萍,分白鹭馀波之润。
勘皇祐榜帖,久寒石室青毡;
癸丑状头,曾入本心墨谱。
恐负前人之弓冶,勉为今日之箕裘。
有严君焉,唾弃万年之谄味;
难为弟者,誓齐两到之英声。
故唯诺怡愉之间,皆切磋琢磨之地。
晨窗花露,滴乾砚眼之鸲;
夜帐木油,剔尽按头之蠹。
以孝弟忠信为实地,以功名富贵为飘风。
非六六馀子之俦,有飘飘凌云之气。
自染指时文之鼎,即梯身季考之阶。
愈出愈奇,颇类黄绢外孙齑臼
屡选屡中,几成翰林学士之葫芦。
遂令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过辱庖人继肉,廪人继
方嗟雌伏,未遂雄飞
之揉黄,偕棣华而拈采。
掷番骰子,同拿喝六之筹;
弯起弓弦,共上中红之垛。
天开双眼,地放一头
渴睡汉平白解嘲,揶揄鬼分明束首。
二旬赐第,皆以沈内翰相期;
十八奏名,佥谓刘学士可继。
使小子自此升矣,皆先生进而教之。
兹盖恭遇某官秀孕天台,英蜚帝学。
万乘器可檠唐柱,五色线要补舜裳。
器古罍于盆盎之中,韵黄钟于杂优之地。
一从分刺,名虽沂郡之王祥
两屈护麾,实则颍川黄霸
斯民广厦,吾道泰山
螺川醉多旨之春风,燕寝乐近民之暇日。
政安赤子,解弄挺之乱绳;
兵抚清人,戢攘钗之横蘖。
虽借我二天之有幸,恐尹京五日以趣还。
兹以题舆,委之劝驾。
至若豆箕之朽质,亦该花帖之荣恩。
是宜拂楮雪以笺诚,候屏星而布谢。
誓当鞭策,不负揄扬。
谅大贤何所不容,知孺子尚或可教。
晋公得二俊才士,不无汗赭于前修;
古灵荐三十馀人,尚冀牙绯于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