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齐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阶步歌 南北朝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皇皇我后,绍业盛明。
涤拂除秽,宇宙载清。
允执中和,以莅苍生。
玄化远被,兆世轨形。
何以崇德,乃作九成。
妍步恂恂,雅曲芬馨。
八风清鼓,应以祥祯。
泽浩天下,功齐百灵(同上)
请置诗学博士 唐 · 李行修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元和三年六月一日
乡贡进士李行修谨昧死惶恐再拜献书阙下。
臣覆视汉初经籍。
起口传壁匿。
焕然明备。
其所由者。
修废官。
太学
朝夕讲贯。
以究圣意。
岁时程课。
以严师道。
使之然也。
迨乎桓灵之世。
遂使扶持元极。
匡饬颓俗。
专委裘以终大运。
其儒术已试之明效欤。
近学无专门。
经无师授。
以音定字。
以疏释经。
是能使生徒由之中才。
不能使天下由之致理明矣。
大率五经皆然。
臣独以诗学上闻。
趋所急也。
伏惟陛下赦其愚瞽。
垂恩听察。
夫诗者。
发人之蕴。
故谓之风。
手舞足蹈之音作。
用之光祖宗。
垂风声。
劳歌怨诽之音作。
用之察吏理。
审教化。
是以四海虽大。
偫生虽广。
犹民人之和气。
息乎踵。
达乎颅。
流乎手足。
犹草木之丰泽
渐乎根。
穷乎杪。
被乎枝叶。
上下无滞气。
内外无遁情。
如此则诗得其任。
风得其性也。
昔殷周相承。
俱有圣治。
道洽于下。
下无怏心。
王化盛。
告成功于神明。
德泽衰。
反变化于礼素。
其辞主文谲谏而不讦。
其教温柔敦厚而不愚。
仲尼接于其时。
谓王者宜以陶冶风俗。
臣下宜以洗濯疑谬。
道济于下。
吾若之何。
乃采其诗。
合三百五篇。
善者全而用。
不善者全而去。
非如春秋诸经。
或革或因。
相错而成也。
其若礼乐征伐。
天地阴阳有度。
假于辞可见。
喜怒哀乐。
讥刺讽谕无方。
非其志莫传。
志士躬当治乱之时。
气有惨舒之变。
臻于极而后动。
积于中而后形。
故言之成文。
歌之成声。
有一不至。
则非全矣。
是以圣人以全动物。
物莫能固。
未施敬于人而人敬。
未施哀于人而人哀。
顽者以之开明。
躁者以之舒静。
道源于是绝而莫嗣。
独有楚屈原
颇得诗人之风。
介于子兰靳尚之间。
终以放死。
故其道不竟。
洎秦姗笑三代。
燔烧经籍。
世儒坑死。
于是后学轧于相语。
喑呃相授。
以及汉兴
杂全经者七十年。
师口者四三辈。
汉武笃好经术。
立于学官
虽章句大修。
而比兴未喻。
扬雄司马相如
由是选耎观望。
将迎忌讳。
劝百讽一。
推波助澜。
文虽有馀。
不足称也。
然以本学寖盛。
时因灾异。
屡启直声。
初或不究。
终得其助。
故自殷已降。
有天下者莫长焉。
厥后君臣道薄。
诗道陵夷。
蕴义感慨之士。
至曰吾何从乎。
上之追屈原不足以全性命。
下之迹相如不足以匡过失。
故居常则郁怏其胸襟。
嚄唶其齿牙。
代莫通其源。
臣伏思之。
以为诗教未隆于时。
风雅未洽于下。
教未隆则士不劝。
风未洽则言多缺。
故闻者卒愕。
而愠者多暗投而却也。
自十圣绍业
盈二百载。
经术益试。
周旋百度。
吏事反为缘饰。
霸道无所舛駮。
及陛下又登礼岩穴。
发扬隐伏。
宸心谠议。
犹天地相宣。
儒风昌言。
与日月横骛。
以辞让次征伐而不暴。
以诚明推教化而不浮。
如此。
则诗学何为郁然积于空虚不用之地乎。
书残于古今。
论失于齐鲁
汉有毛苌郑康成
师道可观。
逮圣朝刘迅者。
诗三千言。
近代言诗者尚之。
伏惟陛下诏公卿诸儒。
讲其异同。
综其指要。
列四始之元本。
穷六艺之粹精。
不使讲以多物而无哗。
蔽之一言而得。
其言极者为师法。
传经而行。
其毛郑不安者。
亦随而刊正。
选立博士弟子员
汉朝故事。
然后命瞽史纳于聪明。
司成教之世子
是谓端本。
由朝廷被于民里。
京师施之远方。
是谓垂化。
复采诗之官。
以察风俗。
是谓兼听。
优登才之选。
以励生徒。
是谓兴古
四者既备。
大化自流。
则动天地。
感鬼神。
德豚鱼。
甘堇荼。
来异俗。
怀鬼方。
皆在一致。
推而广之。
神而化之不难矣。
微臣不知时变。
溺于师言。
谨诣光顺门昧死以闻。
伏待刑辟。
论乞别撰郊庙歌曲明述祖宗积累之业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景文集》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八
歌诗之兴尚矣,自陶、虞而上,《书》逸其传,《商颂》概有存者,而周诗大备。
窃闻班固之论也,以为商周《雅》《颂》上本有娀、姜嫄,降乙履敏,而卨、稷始生。
玄王公刘、古公、太伯王季、姜女、大姒作合之德,乃洎成汤、文、武受命,武丁宣王中兴,下及辅佐伊尹、周、召、太公、申伯召虎山甫之属,靡不褒扬。
既信美矣,声始歌咏,而施及金石。
洋洋沨沨,遂盈塞乎天地之间,使后世子孙,有以祖述称颂而摅之无极也。
孤秦乱剡,礼亡乐缺。
逮汉六世,始立乐府,采诗弦诵,多举司马相如之属,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
然其郊庙歌诗,未有祖宗之事,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盛德之音,寖以失章,史官追愤,深诋其非。
南北霸杂,音谣哀怨,俪篇促节,以雕蔚相矜。
唐家累盛,颇宪前烈,诏礼于野,缀乐于旒;
然至郊庙咏歌,亦止一时之事,丽不逮郑,正不入雅,累句庸音,商周之风衰焉。
安巢挺乱,正声兼失,或入河海,或沦坑谷。
宋兴,承五运末流,继千载绍业
受命之始,日不暇给,故未遑协律之事。
乐正礼官,又非夙儒故老,制作之懿,久无闻焉。
虽荐侑大礼,别制辞典,然皆袭沿旧体,未始改为,遂使祖宗耿光盛烈,幽伏槁简,天命靡昭,以为神羞
武穆文孙,春秋助祭,但习容典,不知王业之艰难,诚可畏也。
臣朴野刍微,不达故实,窃惟太祖武皇帝推闰位,膺正统,拨乱侮亡,以黜不端。
东缨吴馘,右攘蜀垒,大去荆雠,燮伐蕃酋,士无离伤,邦用厎定。
罢诸道节度,以绝僭萌;
收天下精兵,以强京服。
太宗文皇帝铺敦武旅,遂定并汾,分遣良吏,绥靖万国,敛才懋官,内经百度,平租躬耤,以赒四人。
贬成让德,卒罢封禅。
肆我真宗,绍休圣功。
于是匈奴穿塞,侮略边郡,一戎启行,射殪名酋,六骡遁去,厥角请罪。
然而不念细故,许其欢盟,休宁北方,于今是赖。
而又进妙道,迪灵篇,柴奉高济汾河,景光瑞福,葳蕤翕习,臣所不能尽道。
商之发祥,周之监观,方兹蔑矣,然而清庙咏歌,但纪寅恭淳濯之细,不推积德累功之本,千品万官,靡所寄言。
故臣愿陛下万几之馀,取三圣实录,摭其武功文德在民耳目,尤祥极瑞,非人力所至者,铺棻发扬,作为歌诗,别诏近侍,略依《生民》、《公刘》、《猗那》、《长发》之比,裁属颂声,使被金石。
尚体要而去浮丽,根中和而矫浅诬,使言质而易晓,理懿而行远。
俾天下昭然知祖宗造邦济世之勤,子孙无满假怠遑之志,臣下有祖述奉扬之美。
超唐轶汉,遂跻三代,宁不盛耶?
颜师古注:「玄王亦殷之先祖,承黑帝之后,故曰玄王。」
推进论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蔡忠惠集》卷二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九
班书引汉美曰:「推进如郑当时者」。
盖以当时善推毂士,故援举而宣赞之尔。
然观其挈置大位,能自炳炳见于末世者,特桑羊孔仅辈也。
当时居汉,颇善驾名,孟坚又文雄者,飏之载籍,以是风流华问,弥久益著。
而事有可为世惑,故辨白之。
夫推进仕人,由来尚矣。
作民司命天大器者,必博求隽辅,纮张国维,总揽群策,财成大化。
虽绍帝统而建王基,曷尝不由兹而治也。
然而夸毗躁进、悖戾茍容者,莫不畏人之闻出乎己也,莫不售己之荣加乎人也。
畏人之闻则长材蔽,售己之荣则要途阨,举贤援能之义熄,而诽俊疑杰之道兴。
是以先觉瘵立于草茅,大猷翔集于岩穴。
作民司命,开横瘁之渐;
天大器,缺持维之具。
若夫尽悴大公,相先人爵,招显仄陋,延揽英豪,涂群枉之耳目,抑私溺之津岐,怀峭直而辨政,疵定谋谟,而断国论,若是者,足以表率绂冕,焕映竹素,百世而下,指注称道,延于无穷。
记曰:「达观其所举」。
董仲舒曰:「以观大臣之能」。
推进之道,岂轻议哉!
当时究一切之利,提挽憸巧,虽荐宠有加,而德业亡状。
汉初,帝有天下,百姓新离战国之患,闾巷凋落,积庾单尽。
文景绍业,深悉救弊,饬尚谨俭,罢斥珍巧,劳来休息。
民缘垄亩,家给户足,帑峙丰露,可谓盛矣。
世宗赋大略之资,藉久安之势,蔚兴典礼,务臻王路。
而末年甘心征戮,俯首悠谬。
内则建无穷之宇,修不名之祀
外则连兵夷狄,通道邛笮。
馈饟之烦,甲兵之费,岁常以钜万计,府库空虚,海内耗矣。
于斯之时,为善策者,固宜建白于上,汲援经术,讲去殊类,抑止遐役。
不尔为者,孰若不言之愈也,庸可隮抗贾人,擢处卿位?
桑羊辈诡谲机发,窥伺主意,越高帝骑乘之科,罔贱夫龙断之利,封筦歼惨,至有群官列肆,居货蹛鬻,而编户之民始与国分为二途矣。
使后之人为国谋者,必曰强我者,又从而功赏楙之。
然则民之弱,国恶在其强也?
孟子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者,其桑羊辈乎?
曰:是非桑羊辈之罪,其所以发之者郑当时也。
当时首恶智诈之毒,汤汤激注,而孟坚引其推进,借史笔以夸大之,其可乎?
谨论。
徽宗皇帝祭文(二 留守司1142年10月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四、《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应期抚运,悼历数之有终;
绍业承休,仰威灵之如在。
神游不远,仗卫来还。
爰追在宥之初,实际承平之运。
典章文物,粲方册以具存;
华夏蛮夷,奠海隅而咸服。
岂期祸变,横起遐陬。
恒岳以北巡,既穷朔易;
函关而西度,宁间流沙。
俄成脱屣之游,莫极垂衣之化。
臣拘縻郡绂,阻造灵輴。
泣血书辞,固难名于大造;
铭心戴德,徒自结于孤忠。
李枢密论事劄子 其三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三、《北山小集》卷三六、《新安文献志》卷八、《古文渊鉴》卷五七、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一
某窃以天下多事,取人之路虽不可不广,然亦当使君子小人各当其位,不可以艰难多故而遂逆施倒植也。
何谓各当其位?
常使君子使人,小人使于人,君子治人,小人治于人,则虽市井屠贩之人,鸡鸣狗盗之伎,与夫群盗大猾,杂处并进而无害也。
况今与汉高祖时不同。
汉高祖起匹夫,方与豪杰竞逐争天下,所用将才策士耳。
不如今立国有天下二百年,所谓圣智之法、适治之具具在。
主上绍业垂统,正当与贤能内维持纪纲,外攘备寇敌,虽艰难之时,不可失体统也。
又况汉高所取,皆实名将之才,世乱无所用,适在市井屠贩中耳,非取市井屠贩之才而假以名位也。
叔孙通所进群盗,亦皆善战而已,不使之经体赞治、谋国牧人也。
虽出刀笔吏,亦贤相之才也。
世乱无所用,适在刀笔吏中耳。
观其所立识大谋远,又有公天下之心,持身以恭谨,佐治以清净,有后世名相硕儒之所愧叹而莫及者,皆不可一槩论也。
某窃忧当国任事之贤急于事业,广于搜罗,不究古人之所以而操其所谓不遗市井屠贩与夫使贪使过之说而思之,至取之不精也。
事业诚不可缓矣,若使君子小人不当其位,则适足以败事而已。
盖数十年来,以凶狠犯上、无所顾忌者为敢为,以刻薄贪躁、夸诞不逊者为智谞。
以居家,则持吏短长,为奸利以致富;
为吏,则御下如束湿,任喜怒,以骋私者为才豪,以伺颜色于眉睫之间,射权利于角逐之会者为机警。
若此类者,虽小有才,可以使于人,而不可居师表一方之任;
可以治于人,而不可以当承流宣化之地;
可使效一官、营一事,而不可使牧养小民。
又况过此任乎?
盖使之当一州,一州不安;
当一路,一路不安。
不唯不安,又不服。
天下之人不安不服,而求事功之立,岂可得也!
不然,极其凶躁之心,射利之术,则亦至于乱亡而已矣。
天下赤子罹兵革离乱之馀,若又引此曹以临其上,使依势倚法以肆其毒,斯亦不仁之甚矣。
譬如以莛为柱,以狼牧羊,有倾压伤残而已,盖无辜也。
此区区嫠不恤纬之心,所以强聒而深忧者也,愿明公无忽浅鄙之思。
苟以为是,一为明主精言之,亦天下之幸也。
韩国长公主特封鲁国长公主崇宁二年五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三八
门下:睦族惇宗,是惟天子之孝;
分封锡号,斯亦圣人之公。
绍业泰陵,蒙休慈德。
感慕甫终于哀制,褒崇当及于懿亲。
其布徽章,以孚众听。
韩国长公主禀资令淑,造行柔嘉。
远积润于紫潢,夙扬辉于宝婺。
从傅姆之教,则乐善以忘劳;
饬王姬之车,则降嫔而尽礼。
素显宜家之誉,屡疏封国之腴。
祗服宠光,率循宪度。
肆易名于韩土,爰析壤于鲁郊,以昭惇叙之仁,以协荣怀之庆。
于戏!
施深则报重,属近则恩隆。
刑孝友之风,庶其无愧
茂肃雍之德,时乃有休。
益蹈箴规,永绥寿祉。
可。
代人请长老升座疏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栟榈集》卷二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二
幻体反空,已失倚门之望;
潮音振地,宁须建鼓之求。
盖禅悦之门,不殊今古;
故游戏之际,可度人天。
惟亡男瓯宁令尹绍业箕裘,律身冰雪。
虽苦学志于附凤,而用世终于割鸡。
陶令径归,雅有林泉之趣;
子文无愠,何妨萋菲之谗。
气方凛于长虹,身忽先于朝露。
欲追九泉之福,可无一滴之禅。
而等兹有大比丘,土面灰头,初不落于兔角;
拈花竖拂,亦何与于龟毛。
尽吸西江,均为法雨。
生吞栗棘,高视丛林。
愿假妙音,唤回英魄。
已脱南阎之苦,便跻兜率之游。
陈绍业等补官诏绍兴六年四月十二日己酉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川陕宣抚司类省试武举合格陈绍业等四人并补官,并文士所赐敕,降付制置大使司换给。
贺太上八十受尊号册皇帝表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三、《南涧甲乙稿》卷八
臣某言:伏睹诏书,加上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文纬武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尊号册宝者
玉卮称寿,俨二纪之升平;
宝册增名,伸两宫之大庆。
礼严八秩,欢动九围。
臣闻惟舜事尧,斯启髦期之社;
若文与武,式彰梦帝之祥。
考载籍之攸传,历汉唐而未睹。
昭圣代,肆举上仪。
一生二、二生三,肇炎绪之符于有永;
万取千、千取百,迪慈闱之算于无疆。
一时并上于鸿称,嗣岁咸新于缛典。
恭惟皇帝陛下系隆本始,德迈永平
涖中国而抚四夷,将整渭桥之驾;
坐明堂而朝群后,益表云台之功。
而乃袭龙衮以下同老莱之衣,调神鼎而躬致天下之养。
亶为盛事,弥介万年。
臣属领真祠,阻趋观阙。
福延宗社,久知上帝之顾歆,惠及昆虫,更纳斯民于仁寿。
贺太上皇帝尊号表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三、《南涧甲乙稿》卷八
臣某言:伏睹诏书,皇帝帅群臣诣德寿宫,加上光尧圣寿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文纬武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尊号者
膺受命之符,久熙神于物外;
增泰元之策,爰加号于域中。
掩载籍以弥高,洽华夷而共庆。
窃以期颐在宥,自而有闻;
寿考逾中,历汉唐而未见。
况脱屣而安天下之养,垂衣而与造物者游。
王则次春,御常珍于闰岁;
孙又有子,贻丕绪于本支。
斯惟无得而名,是为必得其寿。
恭惟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文纬武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陛下,好生本天地之大德,寝兵成帝王之极功。
三十六年,躬行慈俭之宝;
万有千岁,力致太平之基。
宜典册之屡书,与皇图而俱永。
臣钦奉盛际,属领外祠
九宾胪传,虽莫奏甘泉之颂;
百神率舞,第惟伸嵩岳之呼。
太上皇后贺笺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四、《南涧甲乙稿》卷八
臣某言:伏睹诏书,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圣寿八十,皇帝帅群臣诣德寿宫,加上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尊号册宝者
圣皇纪寿,益上万年之期;
神母齐徽,方隆四海之养。
礼行当宁,庆及敷天。
恭惟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殿下,厚德承乾,柔明媲日。
迈周郊之胥宇,辅成再造之功;
踰汉掖之练衣,同膺难老之贶。
载申显号,允属昌辰。
日居月诸,共仰西池之宴;
天明地察,更占南极之祥。
臣滥秩祠官,阻趋魏观。
观大父母,人伦夙正于乾坤;
有圣子孙,国祚永符于箕翼。
圣寿无疆颂淳熙十四年 宋 · 周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庐山纪事》卷八、《庐山小志》卷八、康熙《西江志》卷二○○、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二
庐山草茅臣周敦颐撰并书序曰:臣闻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今皇天以是全美眷于我有宋。
恭惟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圣烈太上皇帝道运无积,功成不居,荡荡巍巍,与天同造,耆龄延长,振古未有。
皇帝即位之二十四年,申命有司讨论典礼。
十二月二日,加奉上尊号册宝
明年元日,率群臣诣德寿宫上寿,肆推庆泽,用大赉于家邦。
于戏,盛矣哉!
臣幸际亨嘉,身同鼓舞,宜有归报之辞,殚厥形容之美,勒诸名岳,震耀无穷。
谨拜手稽首而作是颂。
颂曰:
圣皇丕承骏命,诞膺绍开中兴。
六龙御天,握符总权。
三十六年,尺土一民。
涵和养醇,如海如
神器宅中,付以至公。
退养渊冲,揖逊寥寥。
惟我熙朝,视古陶姚。
隆德兼,帝心日严
养以色占,龙楼燕閒。
问安既还,喜见天颜。
显号重都,玉镂金涂。
三腾嵩呼,王履端
庆典隆宽,耸尔听观。
晨光初霞,清跸翠华。
肃无敢哗,箫韶九成。
合奏在庭,千官列星。
皇帝奉觞,以介鸿庞。
来崇来降,雨露恩深。
旷仪自今,万国讴吟。
小臣何知,敢无祝辞。
百拜申之:愿圣人寿,八千岁周,为
愿圣人寿,垂佑至尊,廓清乾坤。
愿圣人寿,至尊躬迎,玩意神京。
南斗之傍,五老昂昂。
祥烟寿光,作颂维何。
苍崖可磨,书刊嵯峨。
圣寿日跻,兹峰与齐,亿万年兮。
淳熙十四年秋八月刻石五老峰
奉议郎、权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紫臣王溉朝请郎权发遣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赐绯臣叶同立。
太上皇帝服药拟赦书淳熙十四年十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政府应制稿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仰惟太上皇帝惠心有孚,圣寿无极,比稍违于和豫,今已向于痊安,宜推博爱之仁,诞布如之泽,庶因祐助,永庆康宁,可大赦天下。
赦书到日,罪人除犯劫杀、谋杀、故杀、斗杀并为已杀人者,并十恶、伪造符印、放火及盗官物入己罪至死,官员犯入己赃、将校军人公人犯枉法、监主自盗赃不赦,内枉法自盗罪至死情理轻者奏取指挥,斗杀罪至死情理轻者减一等,刺配千里外牢城,断讫录案闻奏。
其馀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
应天下寺观,赦书到之次日,启建祝圣寿道场五日,仍禁屠宰,务要严洁。
应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祠庙载于祀典者,所在精虔致祷。
于戏!
绍业中兴,方享万年之报;
因亲大赉,是均四海之欢。
咨尔臣民,体予德意。
原注:「奉御笔批,可并依此施行。」
谢太上皇帝淳熙十三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历官表奏》卷七
臣周某言:伏奉制命,授臣正议大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者。
睿算穹窿,播鸿名于有永;
皇恩浃洽,彰盛事于无穷。
何取驽才,例叨僭赏。
臣某中谢。)臣窃观自昔知名之士,常恨罕逢极治之朝。
纵遭遇于休明,或咨嗟于留滞。
而臣生当昭代,仕历要津。
绍兴内禅之初,缀官联于乌府
乾道推尊之日,视草诏于銮坡
暨淳熙载举于庆仪,以禁直获周于赦令。
兹忝枢机之职,复容琬琰之书。
凡大典罔不与焉,在微生亦云幸矣。
贺唐南内,每惭韩愈之冠簪;
保鲁东方,更愧僖公之土宇。
宠光若此,幸食何多!
兹盖伏遇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陛下,道备勋华,性宗
民以宁壹,尝一视于华夷;
身其康强,将齐休于天地。
是推惠泽,以及臣邻。
臣谨当深念侥踰,力图报塞。
四方来贺,已先武士之班;
万寿无疆,敢后封人之祝!
臣无任云云。
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册文淳熙二年十二月一日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一八(第一册第二三页)
皇帝臣慎谨稽首再拜言:臣闻有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名,盖天人同然之应也。
故德参乎天,以寿锡之;
德洽乎人,则人以名归之。
逖观古初,历选列辟,维尧之寿,自少昊高辛氏以来莫及。
而聪明文思之称冠序于二典,则亦惟非心黄屋,谢成功而不居,同符之德,有以致之。
若夫蹑陶唐之高躅,膺天人之美报,维我圣父,亶其然乎。
然则扬鸿休,登显号,以崇介万年之丕贶,曷其可已乎?
恭惟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陛下以圣神文武之资,承二百中天之运。
兴衰拨乱,再造区夏,寝兵措刑,跻民寿域。
右贤左戚,量才授任;
大纲小纪,因事制宜。
储精三纪之间,致治百王之上。
乃以神器,倦于冲人,顺帝则而听康衢之谣,放政机而处大庭之馆。
希夷高蹈,又二十有四载矣。
夫在宥天下,则体乾健以时行;
逍遥物表,则泯雷声于渊默。
南山,不足以纪功业之隆;
指上古之椿,不足以比春秋之盛。
时因大庆,屡上鸿名。
摹乾坤之容,绘日月之象。
略能推高矣,然未满事实也。
兹者岁肇三元,数绵八帙,薄海内外,罔不庆赖,归美之义,不谋而同。
以为寿之得乎天者既已益隆,则夫名之得于人者所宜宾实
臣以寡昧,仰承付托之恩,念志莫大尊亲,而物无以报德,博采群议,稽经诹律,拳拳之诚而不容默已。
昔之绍大业者在于治毫之兴,兴圣统者在于得禹之后。
文王丕显之谟,所以肇造而起斯文者在是,武王丕承之烈,所以执竞而定尔功者在是。
洪惟盛德,超轶三五,合而言之,众美具备。
且夫入纂基图,载安九庙,可谓绍业矣。
上接千岁,下规亿载,可谓兴统矣。
是彝是训,炳如日星,明明之谟,孰有加于此乎?
除乱布治,光于祖宗,盛哉之烈,孰有大于此者乎?
臣不胜大愿,谨表王册玉宝,加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伏惟陛下仰符天意,俯协人心,顺迎丕庆,诞受典册,庶几慰我子孙黎民,以永千万世无疆之休。
皇太后淳熙十三年正月一日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八(第二册第一五九六页)
臣淮等言:恭睹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列太上皇帝今月一日庆寿礼成,谨帅文武百僚拜笺称贺者。
玉皇衍庆,金母齐休,礼式讲于庭闱,贺荐伸于宫壸。
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恭惟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殿下发祥渭涘,协德河洲,地承天而成覆载之功,月溯日而广照临之运。
进东郊二气之始,占南极一星之明。
欢浃禁中,尊临太上,爰率后宫之属,来从前殿之朝。
瞻蓂荚之初开,指蟠桃之将宝。
玉卮双举,虔修子妇之恭;
铜狄屡摩,并致舅姑之祝。
益严温凊,忻奉晨昏。
臣等深切萦怀,岂胜抃舞。
大夫庶士,载赓燕喜之章;
拜天子万年,愿缵扬休之雅。
梁丞相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册文1185年11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六、《诚斋集》卷九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维淳熙十二年岁次乙巳十二月一日庚戌,皇帝臣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五三六经,若稽天则,敕叙人纪,罔不上昭帝猷,内融母德,与帱载相永,与曦朏相辉。
是以《书》首《尧典》,《诗》首《周南》。
盖降羲迄黄,肇允而未具;
嫄武狄𩾐,若淑而靡隆。
君子于是乎谓帝道莫盛于唐尧,母德无加于文母也。
然上下千载,相望遥遥,若夫尧父文母,生同昭时,参天两地,寿俪太极,如日斯升,如月斯常,倬乎如今日之于铄者,夐哉不可得闻已。
德日新,寿日新,则鸿号硕闻又日日新,顾可挈而不熙哉!
恭惟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陛下,皇建浑沦,再造穹窿,更生肖翘,重辉宗祏,固天纵之圣神武文
睿聪徇齐,又多绩也,厥亦惟我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徽懿渊穆,惠和静专,实左之右之,辅之翼之。
在河之洲,言采其,《关雎》之所以风天下也;
庄敬以思,谦恭以卑,《思齐》之所以垂徽音也;
为绤之俗,薄浣之服,《葛覃》之所以化妇道也。
至于求贤如《卷耳》,逮下如《樛木》,化行如《免罝》,由身而家,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
母也克仁,繄光尧有不杀之武;
母也克俭,繄光尧有日损之道;
母也克逊,繄光尧有黄屋非心之圣。
惟父惟母,同道一德,惟齐惟钧,光施冲人,恩被函生,格于皇天,自天寿之,有永无艾。
臣敢不涓选令日,朌饰上仪,躬率百工,增崇显名,用答扬二亲之光训?
盖圣善寿祺,言之不足,我是以有明慈之称;
光明宣慈,言之不足,我是以有齐广之称;
乃齐乃广,言之不足,我是以有备德之称。
且厚以持载,博而能化,德也;
贯三为一,袭六为八,备也。
众美会焉,万善丛焉,德行纯备,视周之太任无所与逊。
臣不胜大愿,谨奉玉册金宝,加上尊号曰「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
伏惟殿下同尧之天,合尧之日,对越大养,于万斯年,复无无极,燕翼右序,以笃宋祐,以薅于万嗣。
臣诚欢诚抃,稽首再拜。
谨言。
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手诏淳熙二年十月十九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三、《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二○(第一册第二四页)、《中兴礼书续编》卷一六
朕祗承慈训,光缵睿图。
备天下之养以尊亲,爰臻于二纪;
兼圣人之名而得寿,弥衍于万年
亘古昔以未闻,亶家邦之有庆。
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精微默运,溥博难名。
恢统绪系接之隆,轶汉唐而立制;
懋谟然显承之懿,参文武以宁民。
修身高八秩之期,腾实焕百王之典。
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静符坤载,顺翼皇勋。
齐敬宅心,穆慈忱之壸范;
纯全迪德,昭万国之母仪。
蚤宣京室之徽音,并著康衢之嘉颂。
兹昌会,展矣宏休。
合未央、长乐之仪,欣上玉卮之奉;
广乾道淳熙之议,肃申宝册之陈。
输诚先再贺之恭,揆日协三神之贶。
肆颁明诏,其谂群方。
建显号而施尊名,庶铺于于有奕;
绥多福而辑纯嘏,益保佑于无疆。
尚孚钦爱之心,共庆休明之运。
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宜加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宜加上尊号曰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
其令有司详具仪注,朕当亲率群臣诣德寿宫奉上册宝。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太上皇帝痊平大赦天下诏淳熙十四年十月七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五、《中兴礼书续编》卷三五
门下:朕仰惟太上皇帝惠心有孚,圣寿无极。
比稍违于和豫,今已遂于痊平。
宜推博爱之仁,诞布如之泽。
庶因祐助,永底宁康。
可大赦天下。
诏书到之次日,启建祝圣寿道场五日,仍禁屠宰,务要严洁。
于戏!
绍业中兴,方享万年之报;
因亲大赉,是均四海之欢。
咨尔臣民,体予德意。
赦书日行五百里,敢以赦前言者,以其罪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