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诵”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高僧传论 其一 传译论 南梁 · 释慧皎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三
传译之功尚矣,固无得而称焉。
昔如来灭后,长老迦叶、阿难、末田地等,并具足任持八万法藏宏道济人,功用弥博,圣慧日光,馀辉未隐。
是后迦旃延子、达磨多罗,达摩尸梨帝等,并博寻异论,各著言说,而皆祖述四《含》,宗轨三藏
至若龙树、马鸣,婆薮磐头,则于方等深经,领括枢要。
源发般若,流贯双林,虽曰化洽窐隆,而亦俱得其性。
故令三宝载传、轮转未绝,是以五百年中,犹称正法在世。
夫神化所被,远近斯届,一声一光,辄震他土,一台一盖,动覆恒国。
振丹之与迦维,虽路绝葱河,里逾数万,若以圣之神力,譬犹武步之间,而令闻见限隔,岂非时也。
及其缘运将感,名教潜洽,或称为浮屠之主或号为西域大神
汉明帝楚王英云:「王诵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祀」。
及通梦金人遣使西域,乃有摄摩腾竺法兰怀道来化,挟策孤征,艰苦必达,傍峻壁而临深,蹑飞絙而渡险。
遗身为物,处难能夷,传法宣经,初化东土,后学与闻,盖其力也。
爰至安清
支谶康会、竺护等,并异世一时,继踵宏赞。
然夷夏不同,音韵殊隔,自非精括诂训,领会良难。
属有支谦、聂承远,竺佛念释宝云、竺叔、无罗叉等,并妙善梵汉之音,故能尽翻译之致。
一言三复,辞旨分明,然后更用此土宫商,饰以成制。
论曰:「随方俗语,能示正义,于正义中,置随义语」。
盖斯谓也。
其后鸠摩罗什,硕学钩深,神鉴奥远,历游中土,备翻方言,复恨支、竺所译,文制古质,未尽善美,乃更临梵本,重为宣译,故致今古二经,言殊义一。
时有生、融、影、睿、严、观、恒、肇,皆领悟言前,辞润珠玉,执笔承旨,任在伊人,故长安所译,郁为称首。
是时姚兴窃号,跨有皇畿,崇爱三宝,城渐遗法。
使夫慕道来仪,遐迩烟萃,三藏法门,有缘必睹,自像运东迁,在兹为盛。
其佛贤比丘江东所译,《华严》大部,昙无谶河西所翻《涅槃》妙教,及诸释所出四《含》五部、犍度、婆沙等,并皆言符法本,理惬三印。
童寿有别室之衍,佛贤有摈黜之迹,考之实录,未易详究。
或以时运浇薄,道丧人漓,故所感见,爰至于此。
若以近迹而求,盖亦圭璋一玷也。
世高、无,法祖、法祚等,并理思淹通,仁泽成务,而皆不得其死,将由业有传感,义无违避,故罗汉虽诸漏已尽,尚有贯恼之厄,比干虽忠谨竭诚,犹招赐敛之祸,匪其然乎。
闻有竺法度者,自言专执小乘,而与三藏乖越,贪用铜钵,本非律仪所许,伏地相向,又是忏法所无。
且法度生本南康,不游天竺,晚值昙摩耶舍,又非专小之师,直欲溪壑其身,故为矫异。
然而达量君子,未曾回适,尼众易从,初禀其化。
夫女人理教难惬,事迹易翻,闻因果则悠然扈背,见变术则奔波倾饮,随坠之义即斯谓也。
窃惟正法渊广,数盈八亿,传译所得,卷止千馀。
皆由逾越沙阻,履跨危绝,或望烟渡险,或附杙前身,及相会推求,莫不十遗八九,是以法显智猛智严、法勇等,发迹则结旅成群,还至则顾影唯一,实足伤哉。
当知一经达此,岂非列赐受命,而顷世学徒,唯慕钻求一典,谓言广读多惑,斯盖惰学之辞,匪曰通方之训。
何者,夫欲考寻理味,决正法门,岂可断以胸襟,而不博寻众典。
遂使空劳传写,永翳箱匣,甘露正说,竟莫披寻,无上宝珠,隐而弗用,岂不惜哉。
若能贯采禅律,融冶经论,虽复祇树息荫,玄风尚启,婆罗变叶,佛性犹彰。
远报能仁之恩,近称传译之德,倘护身命,宁不勖欤(《高僧传》三)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九
夫净住之来。
其流尚矣。
祖述法王
开化导达之方。
统引偫生。
履信成济之务也。
是以法正存没。
毕乘信毁之功。
神用昏明。
终藉惰勤之力。
窃闻轮王兴运。
肇于有劫之初。
法王膺期。
开于浊惑之始。
其故何耶。
良有以也。
谅由淳薄结于夙心。
故使机感隆于视听。
自教流震土。
六百馀年。
道俗崇仰。
其踪可悉。
至于知机明略。
宏赞被时。
清范于遗黎。
导成规于得信者。
斯文在斯。
可宗镜矣。
南齐司徒竟陵王文宣公萧子良者。
崇仰释宗。
深达至教。
注释经论。
钞略词理。
掩邪道而辟津。
宏一乘而扬士众。
世称笔海
时号智山。
或通梦于独尊。
谥天王之嘉称
或冥受于经呗。
传神度之英规。
其德难详。
辄从盖阙。
齐永明八年
感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
树立净住净行法门。
因其开衍。
言净住者。
即布萨之翻名。
布萨天言。
净住人语。
或云增进。
亦称长养
通道及俗。
俱禀修行。
所谓净心口意。
如戒而住。
故曰净住也。
子者绍继为义。
以三归七众。
制御情尘。
善根增长。
绍续佛种。
故曰净住子也。
言净行法门者。
以诸业净。
所以化行于世。
了诸法门。
故有性相差别。
始于怀铅。
终于绝笔。
凡经七旬。
两帙都了。
遂开筵广第。
盛集英髦。
躬处元座。
谈叙宗致。
十众云合。
若赴华阴之墟。
四部激扬。
同谒灵山之会。
咸曰闻所未闻。
清心倾耳。
故江表通德。
体道乘权。
综而习之。
用开灵府。
陈平隋统。
被及关河。
传度不亏。
备于藏部。
后进学寡。
识昧前修。
曾不披寻。
任情臆断。
号曰伪经
相从捐掷。
斯徒众矣。
可为悲夫。
余以暇景。
试括检之。
文实菁华。
理存信本矣。
故知今所学教
全是师心。
心何可师。
一至如此。
是以智度论云。
佛灭度后。
凡所制述。
宏赞佛经者。
并号阿毗达磨。
即十二部经之所摄也。
圣教明诀。
理绝凡谋。
但以初学惑昧。
未能瞻及。
辄又隐括。
略成一卷。
撮梗概之贞明。
摘扶疏之茂美。
足以启初心之跬步。
标后锐之前踪。
又图而赞之。
广于寺壁。
庶使愚智齐晓。
识信牢强。
万载之道遐开。
七众之基成立。
敬而信者。
是称净行之人。
宗而行之。
不亡净住之目。
贻厥诸友。
知其意焉。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东南苾刍之上首。曰长老云公
报年若干。僧夏若干。
永泰二年某月日。涅槃于润州丹徒天乡寺。
人天痛慕。江海寂寥。
御史中丞韦公元辅。顷临润州
尝申跪礼。无何。
韦公兼观察领浙西。按部至京江。
来修谒问。长老曰。
如来遗教。付嘱仁贤。
贫道有檀像一龛。敬以相奉。
意深言简。闻者凄然。
韦公致别之明日。长老绳床跏趺。
无病而灭。呜呼。
至矣哉。昔支遁与谢公为山水之游。
法师王度为生死之约。古今同道。
如见其人。长老每言曰。
天师于牧马。求善法于鬻香。
不可不敬。乐羊以食子见疑。
苾刍以草系成忍。不可不仁。
智瑶死于大县。顶生退于释宫。
不可不廉。留侯先期而黄石悦。
元谋恳乞而观音降。不可不信。
学此四者。以为教端。
内训缁褐。外化偫品。
其馀触类而长。道遍恒沙。
长老法号法云。获于神龙之岁。
俗姓申氏。其先魏都之望。
出于姜姓。左右宣王
诗所谓惟岳降神者也。曾祖宁。
皇朝考功员外郎。祖靖。
睦州遂昌县。父俭。
不仕。以复楚之忠烈。
相韩之勋伐。蓄灵韬曜。
钟美后人。长老童丱入道。
诵法华经。景龙岁受具于本州龙兴寺元昶律师
由是万计俱圆。名冠同列。
与鹤林绚律师偕往嵩颍。求法于大照和尚
以心眼视。彻见无边界。
果在掌中。随心舒卷。
庵罗熟。终当自知。
此其端也。道其兼爱。
故无弃物。有志于道来问。
长老曰。饮甘露者。
当净其身。有涉道未宏来问。
长老曰。菩提为宝耶。
无知无德。涅槃为空耶。
常乐我净。由是江表禅教。
大照之宗焉。至若愿力所宏。
庄严佛教。像饰同日月之照。
供尽人天之福。积若山川。
流于他方。凡圣去来。
缁素皆以天乡为中路之化城也。夫三界为牢。
鬼神同死。使桎梏轮转。
无解脱时。佛性在烦恼之中。
佛身即众生之体。大法平等。
无所不同。雪山满月。
是为真语。同音半字。
宁为妄说。如来毫相。
始于东土。菩萨求法。
遍在西方。慈悲之间。
固非一致。若乃昆明劫灰
夏时同学。化人来周穆之岁。
恒星陨鲁庄之年。甘泉金人之祀。
伊蒲浮图之说。谓之为妄。
则常情不测。谓之为实。
则迂阔难明。立定哀之时。
书隐桓时事。凭鲁史之文。
犹未之详。况乎视听之外。
出乎名言之域。固宜然也。
国史傍录。往往合符者。
宣尼称西方有圣。元老云吾师竺乾。
厥后感梦孝明。渐于中国。
楚王英尤敦此道。常奉缣赎罪。
诏曰。王诵之微言。
尚浮图之仁祠。洁斋三月
与神而为誓。其还缣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浮图仁祠。即塔庙也。
洁斋为誓。即礼忏也。
伊蒲塞则优婆塞也。至魏受禅。
洛阳宫中有浮图。毁除之。
沙门以佛舍利掷水生光。由是移于车道。
广开禅室。僧会扬化于三吴。
惠持演教于三蜀。震曜聋瞽。
无代无之。法坏也。
盖吴同乱之积。其后也。
昙休坚持之誓。自菩提达摩降及大照禅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
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南方以杀害为事。北方多豪右犯法。
大通在北。能公在南。
至慈救悯。曲无不至。
其馀则澄公威神。止石羯之虐。
惠始定力。悛赫连之暴。
净检尼部之初。昙柯律藏之始。
道安垂范。罗什铨译。
惠远道生。阐教于匡庐
杯渡宝志。著异于江浙。
公之慈灵镇摄。智者之遵扬真极。
法膺昏季。在坏寻举。
起稠公之衣而定兴废。验仲尼之记而崇建立。
我唐抚运。同符圣觉。
中州徼外。大智如林。
元奘无畏。继兴夷夏。
不可悉数。举甚殊尤。
长老既灭。门人僧某等戒还本源。
智人无学。以某月十六日
迁定于鹤林寺西。江湖晦冥。
道路悽恸。初吏部侍郎齐浣采访江东
见天乡殿宇倾圯。孰尸完葺。
乃请禅师与绚公。当谓寺僧乾最得坚固力。
求真实智。乾元初奏请天下一十五寺。
长讲戒律。天乡即其一焉。
尔后率同心愿善缮理。礼部员外郎崔令钦常为丹徒
宗仰不怠。无何。
吴越震扰。缁侣窜伏。
长老挺身于戈剑之间。宴坐于虎狼之口。
大浸不溺。大火不焚。
天乡获全。长老之力也。
韦中丞句容田少文悦长老之风。宏无生教。
故托句容护办葬事。刺史韦公损奉善逝甚深之旨。
行菩萨广大之慈。大理司直丹徒令史坦性净道周如润州
长老之兄弟之子曰堂构。为当代词人。
修在家梵行。与门人俾华赞德。
于万斯年。其文曰。
至哉元德。高标法流。
法而不著。行而不求。
轮王自在。象宝调柔。
黑夜生月。惊波起州
洲沦大浸。日落中夜
方外常在。人间代谢。
性不迁易。法无高下。
亿万人天。从吾受化。
从受化已。委顺知时。
诸佛如是。我今得之。
清江朗月。古本仁祠。
以我道法。为人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