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国风·秦风 (今陕西甘肃二省大部分)车(陆曰:秦者,陇西谷名也,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昔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虞,赐姓曰嬴。其末孙非子,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及非子之曾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仲之孙襄公,讨西戎救周,周室东迁,以岐、丰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春秋时称秦伯。崔云:秦在虞、夏、商为诸侯,至周为附庸。)邻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一章)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二章)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三章)
按:车邻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六句。
代伯益上夏启书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小畜外集》卷一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一、《圣宋文选》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臣益言:臣与先帝比肩事尧舜,在二十二人之数。先帝以老臣为贤,以天下授。老臣德薄力寡,不足当之,且知天意人事,尽归于吾君矣。今君身临大宝,手握神器,老臣得伸一言以为裨益哉。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理之得其道则民辅之,失其道则民去之。民既去,又孰与同其天下乎?故帝尧不授于子而授于大舜,大舜不传于家而传于先帝,盖恐失道而民去矣。是知亲一子则不能子兆人,成一家则不能家六合,圣人之用心也。如是,先帝得之虽勤,吾君继之勿忘其勤,臣恐失大宝而毁神器也。先帝力拯横流,为民粒食,得《九畴》,定九州,乘四载,距四海。栉风沐雨,奠山浚川,却昏垫之忧,平水土之患,以父殛而是念,闻子哭而不名。然后六府孔修,四隩攸宅,兴播殖之利,定贡赋之差,亿兆熙熙,以成淳化。是以受禅而有天下,可谓艰难矣。及其在位也,卑宫室,恶衣食,见罪人而泣,闻昌言而拜。故能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于万国,可谓勤俭矣。今君得不思其艰难乎,念其勤俭乎?且创业者易,守文者难,始则苦于焦劳,终或流于逸乐。今君生居帝宫,坐即天位,勿谓家传之,勿谓己有之,宜惕惕而惧其失也。矧乎天无所亲,亲于有德;人无所怀,怀乎有仁。茍不肖而毁先业,亦为臣羞。吾君以臣言为何哉?听用之则铭于案几可也,罪咎之则斥于荒裔可也,庶几老臣朽骨泉壤,见先帝而无愧色矣。斯言非佞,君其念之。臣益顿首。
简如晦伯益 北宋 · 曾巩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臈如须臾。
春事竞在二月间,急景岂与正月殊。
今看桃李花未出,不知花开能几日。
日寻桃李不暂停,恐未十回花已失。
筋骸纵病心尚壮,酒醴虽无邻可乞。
城东欲与君试行,莫嫌冷落逐书生。
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负笈重来感旧游,流年衰鬓两经秋。
湖山依旧浑相识,风月愁人不自由。
尚有故交重冷榻(原作塌,据四库本改),可堪归梦到沧洲。
谁怜壮志空凋落,百鍊金(赵本、四库本、张本作今)为绕指柔。
黄伯益官舍赏梅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一杯何处洗愁颜,黄法曹家玉树寒。
翠袖撚香留客看,春风都在小阑干。
缴毛伯益转行遥刺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五、《攻愧集》卷三○
臣仰惟陛下嗣服之初,爱惜名器。间有出于左右求请,或并缘赏典,或引用近例,或出于三宫之亲属,苟戾于法,有司执奏,无不垂听,故朝廷清明,可望治效。近有李革以应奉有劳,由副尉而转承信郎,亦不可不论,正以事体至微,不敢渎冒天听。今忽来有上项指挥,毛伯益者,知其为内侍,不知有何因缘,直以职事宣荣,理宜优异,与转遥郡刺史,实骇公论。夫以内侍甚众,遥郡至严。有以赏典等事迁转者,犹不可行,指挥再三,终于回授,而况全无来历?内庭趋走,安得言劳?便嬖使令,岂应优异?若此门一开,凡有无厌之求,陛下遽与施行,而臣等又不能缴奏,则遥郡不已,便图正任,正任不已,廉车留务,以致节钺,何厌之有?如此则祖宗之法度,朝廷之纪纲将遂荡然,何以为国?自来内侍求请迁转,屡经缴駮,皆有一二可言。盖未有如今日指挥,侥滥太甚。臣是以尤不得不论。欲望圣断追寝上件指挥,推究伯益无故侥求,上罔圣聪之罪,特赐黜责,以惩其馀,庶几自此可以少戢此曹,不致过有踰分之请,实为幸甚。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读。
秋池晓步败荷万柄一花挺然可爱伯益赋诗和韵录呈元翰敬叟君明季仙求同赋 宋 · 刘学箕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萧瑟秋池撼晓风,江妃旋旆水云空。
未教零落千擎雨,尚借柔酣一点红。
弊盖高低骚客赋,寒衣裁制楚人工。
谁怜夜枕惊残梦,恨在繁声点滴中。
伯益以玉舟相酬酢席上口占二绝 其一 宋 · 刘学箕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新年殊未有吟搜,美酒醺人不自由。
多谢主人情意厚,玉舟三度转船头。
伯益以玉舟相酬酢席上口占二绝 其二 宋 · 刘学箕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元正讲礼讵能忘,便辱留连设酒浆。
笑指一船春盎盎,稽山应未愧知章。
伯益辩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五、《仁山文集》卷一、《金华文徵》卷九
伯益,即柏翳也。秦声以入为去,故谓益为翳也。字有四声,古多转用。如益之为翳,契之为卨,皋之为咎,君牙之为君雅是也,此古声之通用也。有同音而异文者,如陶之为繇,垂之为倕,鲧之为鲧,虺之为儡,纣之为受,囧之为是也,此古字之通用也。太史公见孟子之言益也,则《五帝本纪》言益,见《秦记》之为翳也,则《秦本纪》从翳,盖疑而未决也。疑而未决,故于《陈杞世家》之末,又言垂、益、夔、龙不知所封,则遂谬矣,胡不合二书而思之乎?夫《秦记》不烧,太史所据以纪秦者也。《秦记》所谓「佐禹治水」,岂非《书》所谓「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者乎?所谓「驯服鸟兽」,岂非《书》所谓「益作朕虞,若予上下鸟兽」者乎?其事同,其声同,而独以二书字异,乃析一人而二之,可谓误矣。唐虞功臣,独四岳不名尔,而姜姓则见于《书》、《传》甚明也,其馀未有无名者,夫岂别有伯翳,其功如此而反不见于《书》,又岂有「驯服鸟兽」者孰加于伯益?虽朱龙、熊罴,亦以类见,果又伯翳才绩如此,而《书》反不及乎?夫以伯翳不得为伯益,则卨不得为契,咎繇不得为皋陶,倕不得为垂,鲧不得为鲧;他如仲儡不得为仲虺,纣不得为受,不得为囧,君雅不得为君牙乎?《史记》本纪、世家及总叙之谬如此者多,不惟叙益为然也。重黎二人而合为一,则楚有二祖也;四岳为齐世家之祖,而总齐人伯夷之后,则齐又二祖也。此其前后必出于谈、迁二手矣,故其乖剌如此。而罗氏《路史》因之,直以益、翳为二人,又以柏翳为皋陶之子,则嬴、郾、李三姓无辩矣。且楚人灭六国之时,秦方盛于西,徐延于东,赵基于晋。使柏翳果皋陶之子,臧文仲安得云「皋陶不祀」乎?又以益为高阳氏之才子隤呆,至夏启时,则二百有馀岁矣。夫尧老而舜摄,舜耄期而荐禹,禹老而荐二百岁之益,以为身后之计乎?皆非事实,不可以不辩。
奉同二次来韵并寄闽省谒诸幕谒闽王庙之作通呈景容郎中伯益侍郎秘监先生同发一笑 元 · 李士瞻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重叨天遣八年馀,又辱分符不暂居。
那有古人秦御史,岂无先辈贡尚书。
文章官样谁将并,气节天然我未如。
归到朝廷当下问,定从江海诏安车。
伯益操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鱼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一
我心兮秋波之如,我迹兮匪步玄虚。
讴歌有归兮归欤归欤,聊永保兮吾初。
七月望宿府学口占一绝呈梁先生伯益是夜月既蚀濠梁卫随班行礼 明 · 郑真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庭阶数问夜如何,谁继卢仝月蚀歌。
尚喜吾侪风致别,当筵呼酒问嫦娥。
次伯益题云卿金刚录后韵 明 · 洪彦弼
出处:默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山中虎豹雄牙须,啸风隐雾栖深谷。
梗楠万寻蟠厚地,昂霄倚空俯群木。
章取于豹秀取材,君诗初寓方寸宅。
雄观大雅卓尔橐,妙入眼藏分履迹。
风流更与子真翁,同参绛阙登仙籍。
已将轩冕等梦幻,吾身在世俱是客。
翛然交臂不贷圃,深探万古如亲历。
子真顷自蓬莱还,羊权许斧初相识。
穷搜万怪入诗句,腾凌海若鞭碣石。
银河泻空庐岳川,声闻于天九皋鹤。
和赓老笔安分子,得子真诗当大药。
相将逍遥跨九有,双翮冲天俯万落。
白发故交有默斋,爪觜何堪猛兽格。
笔阵夜半斫残垒,落花啼鸟犹催句。
便便空腹我无有,森森杜库君多取。
久惭蒹枝在珠傍,固知倚市难如绣。
还讶太史博群书,夷齐传继滑稽口。
相好今虽许同编,有眼他时那肯数。
焚香每哦二君诗,三匝老柏空搔首。
何当一开北海樽,烟煤铁砚邀玉台。
老慵亦参战艺场,鼓衰气竭方归来。
次伯益韵 明 · 金安国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慕斋先生集卷之五
千古风流未敢忘,溪桥联辔到山房。
天飞小雪成斜态,月隐微云露半光。
冷榻不眠谈旧迹,永宵添兴斗新章。
好怀从此须频讨,莫遣鸣琴懒下堂。
答安分老人见赠。用其韵(安分堂。即李伯益也。) 其一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一(陶陶轩录谪还以后作)
忧怀不与鬓毛残,宦味俱随岁事阑。
态辄生新酬世苦,交多非旧会心难。
十年胜读谈还味(唐人诗。与君一日话。胜读十年书。),一日如秋眼更寒(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若也邮筒频有报,吟床未觉隔重山(伯益守桂阳。因事入城。是日。挑灯谈诗。还郡有寄云云。)。
答安分老人见赠。用其韵(安分堂。即李伯益也。) 其二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一(陶陶轩录谪还以后作)
谪宦今君半岁残,病摧吾亦一欢阑。
枯肠酒力饶相贷,乱簿诗功进自难。
雪发冲冠千虑集,霜韡待漏五更寒。
海山看厌曾轻说,今日尘衢更说山(曾在海山。看山亦厌。今日尘中役役。思想旧山也。)。
答安分老人见赠。用其韵(安分堂。即李伯益也。) 其三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一(陶陶轩录谪还以后作)
天时人事两催残,筝笛场中兴渐阑。
衰甚极知伤感易,情多更觉别离难。
长途病骥宁堪力(自说),远海孤鸿不禁寒(说安分公)。
相忆此时书到案,举眸犹对桂阳山(安分诗曰。三更钟鼓听初残。灯下论诗意未阑。床上五车皆有味。人间一合亦应难。迟迟冬夜还为短。剪剪霜风不怕寒。此日此情须记取。明朝回首隔重山。又曰。光阴荏苒烛同残。短日凄风岁欲阑。两地分携劳梦想。一樽相对说艰难。青云宦兴都消尽。白首诗监尚未寒。今日西还形骸已。情怀夜夜在南山。)。
安分伯益坠马卧伤。对雨有述见寄。次韵答之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一(陶陶轩录谪还以后作)
污邪(史。污邪满篝。污邪。低下田也。满篝。满车也。)成渎渎成川,缘亩人人喜欲颠。
徵岁咎休如有数,剧人忧乐讵非天。
怜君快速真能辱,顾我嵬危定孰贤(伯益市骏。乐快而招跌。其视高位则岂不尤危。)。
欲对晤言还止驾,畏泥难出觉衰年(子美堕马诗。人生快意多所辱。第五暗用此意。颇亲切。)。
伯益在告。移寓近邻。屡以诗报。用韵答寄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希乐堂文稿卷之一(陶陶轩录谪还以后作)
陇西非病坐书淫,东里膏肓懒转深(东里自谓)。
静境澄森偏得句,忙途胶扰久忘吟(伯益处静而专于诗。若予忙闹而不之瑕。)。
小塘积雨生秋爽,四岳顽云痼昼沈。
暵欲为霖霖欲霁,天难于此怨咨心(祈寒盛暑。民胥怨咨。来诗。有怨霖之语。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