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馀姚高宰侍郎以下致语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一、《鄮峰真隐漫录》卷三七
阳子之居晋鄙,邑人薰而善良;
相如之会临邛,坐客倾其閒雅。
一时引重,千载流芳。
兹皓宴之攸开,与前贤而济美。
恭惟侍郎蜚英文囿,韫德贤关
蚤由人望之隆,自结主知之厚。
星轺揽辔,宝殿持
已成裕国之勋,俄起请祠之兴。
东山虽好,其如天下之苍生;
北阙非遥,伫拜日边之丹诏。
判院时推儒雅,世载忠嘉。
人物品流,取骅骝于冀北
文章声价,传衣钵于江西
方欣风月以平分,遽拥烟霞而高卧。
伫看芝检,即侍枫宸。
知丞有道清芬,汾阳华裔。
值二松于崔砌,饱听吟哦;
被一鹗于祢章,行当识拔。
知县琴堂讼简,棠荫人稀。
飞碧筒河朔之觞,会紫禁琳宫之客。
莫不坐环阴雪,襟敞雄风
舞翻弱柳之纤腰,歌啭编犀之皓齿。
但某等叨居乐部,幸奉台颜,不揆才荒,敢呈口号:
舜亭风化俨当年,人物犹追元凯贤。
持橐有功先计相,题舆出治亦儒先。
相看尹贰俱冰雪,消得杯盘列管弦。
欲识他时风虎变,疑丞辅弼拱中天。
古游侠行 宋 · 陈棣
 押词韵第三部
君不见长安侠少儿,臂鹰走狗争轻肥。
一朝遭渠国士知,笑视鼎镬如冰澌。
翘关负重俱细事,拔山扛鼎焉能为。
横行匈奴十万骑,肯以秘计干阏氏。
朝窃晋鄙符,暮解邯郸围。
军中不闻天子诏,向来灞上皆儿嬉。
我有黄石,孺子漫多奇。
我有欧冶剑荆卿何足挥。
运筹折冲衽席上,料敌决胜如蓍龟。
世遭右文叹数奇,纵有勇略将安施。
汉皇方受宣室釐,干戈不用包虎皮。
使我不得封万户,恨不生当高祖时
谯丈复见贻仍次韵答之二首 其二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只得公诗百不须,万金人有此应无。
可容轻易秦庭璧,已戒牢藏晋鄙符。
惯客凫鸥迎野步,及时荐村沽。
幽栖为问能来否,朝市山林自两途。
议狄论(下) 宋 · 张行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
古者夷狄之患在手足,今者夷狄之患在腹心;
古者夷狄之患为疥癣,今者夷狄之患为痈疽。
古之夷狄,寻干戈,事战斗,小入则掠,大入则侵,远则扰边陲,近则陷郡县。
吾中国于是命将帅以讨之,屯兵以拒之,不得已则捐子女玉帛以赂之。
彼不畏威而遁,则将怀德而和。
虽猃狁之于周,匈奴之于汉,突厥吐蕃之于唐,最称雄强西北者,然其为患于中原,不过如是而止耳。
今之夷狄则不然。
狙诈桀黠,百倍前古;
战胜攻取,莫敢谁何。
既覆没两河,播迁二帝,而狼贪虎噬,恬不知我,戎马骎骎,直犯江浙,长驱远涉,绵亘万里。
呜呼!
自开辟以来,夷狄之患未有甚于今日者也。
历考汉唐之世,名卿才大夫遭时艰虞,慷慨发愤,陈禦戎之策者,亡虑十数家。
商榷评议,各售所长。
知屯戍之劳者,以徙民实边为便;
明耕战之术者,以屯田积谷为利。
或以塞防为不可罢,或以虏地为难深入,或以招降为先,或以自保为务。
达军戎之利病者,以险阻为可守;
计赀粮之匮乏者,以河渠为可复。
有以五败为言者,有以六失为言者。
有言兵守不敌难以成功者,有言兵宜土著乃守者。
晁错赵充国侯应严尤、梁商、蔡邕刘贶杜佑杜牧陆贽郭子仪孙樵诸公长谋远虑,力纾国难,而收功效于当时。
然今日视之,略无足用,是何耶?
盖以金人盛强,为祸滋大,非异时夷狄之比故也。
愚亦不能为今日禦戎之策,而能为今日平戎之计。
非为平戎易于禦戎也,事势有如此者耳。
独不见夫捕虎者乎?
虎之为物,猛厉而趫捷。
方其磨牙摇吻、咆哮跳跃而前,虽使与之角,恐其所不免。
及其投机阱、置网罟以误之,使彼陷没而不得出,则虽三尺童子,能制其命。
此愚平戎之计也。
请先论大概,而后陈之。
自古好战之士,不有篡弑之祸,则有叛逆之变。
是二者,势之必然也。
何则?
兵用而不戢,则将帅擅权于上,而起跋扈之心,士卒服劳于下,而怀怨怒之志。
将帅跋扈而篡弑之祸作矣,士卒怨怒而叛逆之变生矣。
近者数年,远者十数年,祸变之来无所逃也。
苻坚虎视中原,仗其雄武,吞强燕,举西河,兼邑蜀,跨汉沔,奄有天下十分之九,亦可少休矣。
而穷兵不已,欲逞志于晋室,淮淝之战,一败不振,向之俘囚降虏,皆起而为勍敌。
慕容垂姚苌之徒,乘弊争奋,以蹙其国,至于身死人手,子孙殄灭。
《传》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
其坚之谓欤。
厥今金人如何哉?
强阋震扑,凌悖四海,连年入寇,杀人以逞,鱼肉生灵钜亿万计,天道恶盈,必至颠覆。
顾彼变祸之衅有二,中国特未知乘其衅以破之耳。
且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故盛名之下,莫难于久居
粘罕之徒,以桀黠之资,处僭逼之地,拥众数万,军声赫奕,专权跋扈,威振其上。
必疑其臣,臣必疑其君,君臣相疑,鲜不为乱。
汉以五单于争立而破匈奴,唐以突利内附而平突厥
邻国有隙,然后加兵,百胜之术也。
为今计者,莫若用吾阴谋,以激其乱。
高丽西夏诸国,卑辞厚币推尊粘罕,盛陈夷夏畏服、天命有归之意,以从其篡弑之事。
虽未能使其必然,而虏主闻之,亦已猜忌矣,虏众闻之,亦已荧惑矣。
犬羊之群自相攻击,则其国可丘墟矣。
信陵为魏将,常率五国兵追破秦军于函谷,威振天下。
秦王乃行万金于魏,求晋鄙客,令毁于王曰:「公子亡在外十九年矣,今为将,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南面而自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又数使人间,伪贺得立为王矣。
于是军使人代将,而夺其兵。
今欲用此术以菹醢粘罕可乎?
庶几其或可也。
忠臣义士,古有破家为国、杀身成仁而不避难者。
豫让感智伯国士之遇,漆身为癞,吞炭成哑,欲刺襄子,以报王雠。
事虽不就,身死而志不夺。
张良以五世相韩,倾家财,结死士,击始皇于博浪沙中,欲为复雠,卒辅高帝,灭秦社稷。
此皆慷慨磊落之人,激于忠义,奋不顾身,轻用七尺之躯,欲报刻骨之怨,而有国者所当招徕,以备非常者也。
金人自入寇以来,贼人父兄,掠人子女多矣。
又且劫夺两宫,远征沙漠,吾人怨之,深入骨髓。
其间岂无抱忠秉义、志雪国耻如豫让张良者,而金人恬然未之知也。
虏部之中,戎庭之内,华夷错杂群处,略无彼我之间,因权制敌,最为良策。
朝廷莫若复汉武奋击匈奴之科,以募天下死义之士,激以忠孝,结以至诚,厚其族属,优其田里,临轩泣涕而遣之。
勿使之出奔,俾自为图,每豫吾事,窥伺虏将之不戒,窃发于坐,刺而杀之一人,而百万之众可俘馘矣。
虽然,古者破人之国,有以力取之者,有以计取之者。
吾将良兵精,土地广,财用足,有万举万全之势,则术不必奇,谋不必诈,传檄鼓行,坐收其毙可矣。
傥惟将非其,兵非其精,土地非广,财用非足,而敌人强盛,力不能支,则投间乘隙、以计取胜,所不可缓也。
方今中国与金人盛衰之形,强弱之势,不待较而知矣。
用前二者之谋以为平戎之计,诚今日之急务欤。
建康攻守策 宋 · 张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新安文献志》卷三三
晋蔡谟曰:「时有否泰,道有屈伸。
暴逆之寇虽终灭亡,方其强盛,皆诎而避之,要终归于大济而已。
为今之计,莫若养威以俟时」。
王羲之亦曰:「以区区江左,营综如此,天下寒心久矣。
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
力争武功,非所当作」。
二人者能言之而不得行之,行之而足以安江南者,孙权一人尔。
陆瑁尝劝曰:「九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陆逊亦尝劝施德缓刑,宽赋息调。
报之曰:「发调者盖谓天下未定,事以济众
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何以多为?
顾坐自守可陋尔」。
以此知权之志未尝不在于天下。
然以传考之,亦未尝肯求逞于中原。
曹公来侵,则破之拒之而已。
治舰立坞,筑堤遏湖,作涂塘,明烽燧,始终所以备魏者至矣。
及移笺于曹公,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固未尝得志也。
嘉禾中,因蜀伐魏,一攻淮南,闻明帝东行,遽即敛避。
诸将之攻樊城司马懿救之,亦引军亟退。
自后观之,谓之怯可也,而不以为耻,岂非天下之势既未有可投之隙,与其力而取败,不若退守而待时也邪?
史称权继父兄之业,有臣以为腹心股肱牙爪,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此权之所以为治也。
及嗣主立,诸葛恪为政,首侵边以怒敌。
东兴之战幸捷,顾不能持胜,复违众大举,一败涂地。
既丧躯,而孙氏之业因以衰焉。
则权之兵不动,利害果何如也?
其后孙皓用诸将计,数侵晋鄙
陆抗曰:「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
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慎刑罚,训诸司,拊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循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士卒凋敝,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夫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
之言兼有陆瑁陆逊蔡谟王羲之论,而不知用,此其所以亡也。
东晋庾亮经营征伐,皆不能有成。
谢安父子乘苻坚倾败之馀,图之如恐不及,至于渡河入邺,讫无尺寸之得。
宋文自恃富强,加兵元魏檀道济再行无功,诸将以此继败而北,遂至瓜步。
梁武遭魏世之乱,陈庆之以数千兵入,而嵩高之袭,几至歼尽。
及贪河南之地,纳叛将,弃睦邻,而身国颠覆。
陈宣帝辟土宇于北齐,旋失淮泗于后周
虽以桓温刘裕之才,度越历代诸将,而苻健慕容炜,皆几成而败,南燕、灭姚秦,亦既得而失。
六朝用兵攻伐之策,可概见矣。
王原庆新迁居南堂以古风求写恕斋二大字并石刻次韵 南宋 · 楼钥
三槐诸孙有奇士,才高特未遇时尔。
作诗尤能备众体,短章大篇仍杂拟。
解纷使掉三寸舌,随陆何足比。
雕鹗犹未离风尘,蛟螭尚尔蟠泥滓。
平生曳裾向侯门,豪杰闻风竞瞻企。
只今交游亦凋落,凛凛一身嗟独峙。
槐阴满庭渺何在,久寓瀛壖成故里。
濒湖小楼太孤露,何殊玉川洛城里。
迩来深入作郊居,高屋好山成二美。
未能拔剑斩楼兰,几欲袖椎摧晋鄙
便将拂袖武陵溪,谁能著脚长安市
西门性急佩柔韦,柳子气高戕曲几。
衡宇全似归柴桑,茅茨大胜居儋耳
我诗非工字尤拙,子爱忘刚见喜。
夜来纵笔写恕斋,自笑黔驴技止此。
更求古刻访少作,颇记醉中曾诺唯。
旧书纷沓费搜寻,鱼钥未开尘事起。
呼童卷送三数轴,仅可障风同故纸。
新诗鼎来亟予和,颠字敢追张长史
不须更投苦海中,一笑以还随弃毁。
径须携酒登南堂,朗咏白驹三四章。
回张尉文德贺除常丞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四、《漫塘集》卷一六
陋巷偷生,久忘仕进;
容台列属,误玷选抡。
感造化之非常,识夤缘之有自。
某官情深友谊,行表乡评。
万里之程,行快大鹏之运;
数仞而下,更怜尺鴳之卑。
且蚤岁周庠之从游,平生晋鄙之薰德,极其吹借,致此侥逾。
更贻骈俪锦绣之文,以为粪朽土木之宠。
而某年垂七秩,才乏寸长。
十年骑马之朝,必难陪于处士
尺素烹鱼而得,第知佩于故人。
禀谢稽违,仰祈识察。
宜兴周孝公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四、《漫塘集》卷二二、《荆溪外纪》卷一六、万历《宜兴县志》卷一○、《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
周孝公墓在阳羡荆溪之南,北向,庙当其前。
绍兴中,赐额曰「英烈」。
庆元初进封忠武公
周氏自鲂始显著,其盛也,一门五侯
墓之存于今十有一,莫详其次,然公必葬衣冠其中明甚。
岁久,梵宇民居交侵,赐地之存无几。
近岁有仗义起祠者,所归仅什之二,旋复区分之。
鄱阳洪君僩,乾道相君之孙,好事行义。
其丞是邑也,谓古兴王之世,必礼先贤之墓,而法所得祀,惟有功于民、有劳于国与禦灾捍患以死勤事者,公皆兼之。
又公之英爽凛凛如生,顾庙弗葺,墓之采樵弗禁,非所以崇明德,令典,欲亟图之,而局于位。
会其季年以选摄令,慨然曰:「可矣」。
乃周视栋宇,鸠工庀材。
以楹计,屋凡敞而新之者十有八,无而益之者十有四,倾而正之者九,漏而填之者十。
甓其壁,而饬其像设什器与凡丹垩之漫漶者。
既又巡行兆域,辨其侵而劝相其迁。
缭之墙踰二百丈,树之杉松,合万有一千本。
又即墓之中故相朱公倬为簿领时所筑基亭焉,以为致敬之地。
费先捐己,故助者众;
役不干时,故作者力。
凡用石米二百,缗钱千有五百,其助竹木瓦甓而不受直者不计。
经始于岁癸未十有一月丙寅,而成于明年四月朔
洪君之为力勤矣。
既成而属余以记,余虽不文,以托名不朽为幸,其何敢辞。
抑闻前辈谓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盖慷慨杀身,苟不胜一朝之忿者皆能之;
从容就义,非沉思审虑不轻用其身者不能也。
张子房蚤岁结客报仇,眇秦皇晋鄙,不幸为所及,则从荆轲游地下耳。
及闻圯上之言,玩意黄石之编,向者排山倒海之气如水反壑,故能不出帷幄,颠嬴蹶项。
公其斯人徒欤!
史称公少时纵情肆欲,为州曲患。
陆士衡为公碑,谓不偶于俗,为所诬。
徐锴又以公为任侠。
千载之下,是否诚难臆决,然窃意之言为近。
盖吴、魏世雠,自大帝之亡日逼于魏,曹休之败深怨于鲂,则公之任侠,即子房博浪沙中遗意,其为乡患苦,非公自尔,盖侠徒所萃,其势则然。
及闻父老之言,幡然自克,又与子房圯下归来异世一揆。
前辈子房所遇为秦之隐君子,庸讵知公所遇非阳羡隐君子欤!
遐想当时遇合之由,进说之次第,与公所以引咎自归者,必大有可观,而史非,登载阔疏,令人不慊,故述之篇末,以侈阳羡旧闻,而附以诗,俾歌以祀。
若公之官称行治,传记已详,兹不复赘云。
歌曰:
南山兮嵯峨,溪水湛兮平波。
波寂寂兮山峭峭,樵者唱兮渔歌。
邃宇兮煌煌,嘉荐兮苾香。
公之至兮愉愉,降我福兮穰穰。
飞龙驾兮翔鸾御,公之来兮倏而去。
宰木秀兮佳城,慰我民兮千古。
杂咏一百首 其十五 侯嬴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白发夷门老,能兴晋鄙师。
魏王备它盗,曾不备如姬
陈垲端明殿学士依旧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八
尊事黄耇之礼,从古已然;
魁磊白首之臣,于今有几!
乃疏异渥,以奖耆英。
具官某源委深长,风标峻洁。
持身接物,圣之清、圣之和;
事上临民,古之直、古之爱。
曩诸贤共游于洛下,今旧人仅存于灵光。
有柴门而常关,非蒲轮所能致。
晋鄙之俗,薰阳先生
畏垒之民,祝庚桑子。
朕以其年开九帙,名重一时。
虽国人瞻仪,莫不愿其归衮;
然老者筋力,恐不屑于给扶。
昔元祐畀轼以端明,熙宁处光以崇福。
卿童髦一节,辉映二贤,因列辟以奉觞,谂大廷而出綍,以见公朝优异之意,以倡天下廉退之风。
噫!
汾水之曲,疏属之南,曾不改王通之乐;
江湖之上,魏阙之下,谅未忘子牟之心。
尚告远猷,以永终誉。
可。
中大夫试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王爚奉议郎权知台州军州华甫故父任朝奉郎致仕已赠朝请大夫梦得特赠中散大夫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二
先贤以兄弟致一世盛名,惟燕山窦氏、眉山苏氏。
时称仪、俨者,归美于义方之老;
自相告语者,亦曰其家有师。
噫,有自来矣!
尔萧然隐约,不出闾巷,而积于身、修于家者犹足以熏晋鄙之人,有庞公管宁之风。
是生双璧,伯为朝家魁礨之臣,仲亦郡国循良之吏。
夫为人子者,孰无荣亲之志,然必忠孝两全、身名俱泰如尔二子,而后可以言荣。
盖古之所谓显扬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兹以祭泽,晋秩中散,谅惟冥漠,歆此宠嘉。
可。
莆田黄宰(二 甲寅生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一、《翰苑新书》续集卷四二
柱下史休官,幸退藏于暮景;
县大夫好礼,首存问于高年。
自愧衰颓,上烦记忆。
某官武陵之词甚古,山阴之谱最优。
绛老于泥涂,深惩晋鄙之失;
杜陵以酒肉,尤见耒阳之贤。
念野叟之垂弧,命帑人而实篚。
几于塞屋,何止充庖。
第鹡鸰之悲痛方新,况熊鱼之取舍宜辨。
退之羊,玉川鲤,安敢累君侯之清;
安期,张公,已足为宾客之宠。
区区摧谢,缕缕费词。
陈尚书生日启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六
伏审日迎长至,阳复之初;
天佑中兴,贤生此际。
方燕申而山立,宜寿嘏之川增。
恭惟某官以忠荩结主知,其出处关世运。
晋鄙之俗薰,阳亢宗而为善良;
畏垒之人贤,庚桑楚而欲尸祝。
当宁忆数百篇之论谏,上穹畀九五福之康宁。
某属迫耄惛,末由旅贺。
怀溢喜,莫笼鸽以放生;
不腆菲仪,姑存羊而爱礼。
回学职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三○
求民之瘼,方思百里之忧;
友士之仁,必考一乡之善。
有来华问,良慰素心。
伏惟省元学远有源,才高无敌。
馀子莫不辟易,避秋赋之先登;
主司无乃冬烘,致春闱之未捷。
顾修名之方起,何一第之足云!
某偶试弦歌,复亲衿佩。
临邛,仆敢不共?
晋鄙之人,子宜自勉。
专壑堂记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
谦甫少所交皆海内长者,岁晚凋谢略尽,谦甫亦老,赖故人天台贾公力买田筑室于西山之下,而请余记其所谓专壑堂者,曰:「吾生读书于是,死埋骨于是矣」。
余曰:「昔畏垒化庚桑而尸祝,晋鄙阳子而善良,贤者所居,仁逊兴焉。
今吾子顾专是壑,将置民物于度外乎」?
谦甫曰:「非也。
夫吁谟定命,庙堂崇高之位,贤者专之;
决机料敌,帷幄深严之地,智者专之;
南北对垒,旗盖争夺之场,勇者专之;
上腴爽垲,连亘相望,埒国之赀,倾城之姝,强有力者专之。
吾贤不如彼,智勇不如彼,凡彼所专者吾不得而有,吾所专者彼乌得而涉吾地哉」?
余曰:「功名时也,穷达命也,吾子谓力不如彼则然矣,谓贤与智勇不如彼然乎哉」?
谦甫又曰:「吾名堂本半山,岂惟半山,独乐之园取义亦然,敢问半山、涑水非欤」?
余曰:「士必能处然后能出,能退然后能进。
涑水之处也,与邵子、程子同游;
其出也,遂能与元祐诸君子共国。
自始至终曷尝独乐乎?
半山之进也,与群小共国;
其退也,炙手之势一寒,翘材之客皆去,骑驴荒坡,幅巾丛林,牢落甚矣。
其踵门而来者,曩日下御史狱、黄州之迁官也。
嗟夫,公亦可以悟矣!
伺候光范者宜猜而信,追随钟阜者宜信而猜,岂非专之一念,虽退老而未忘乎?
专门之儒必陋,专房之女必娼,专国之臣必恣,壑虽美,无以专为也。
谦甫详评二公之事,深味老夫之言,亲邻曲如天伦,视樵牧如宾友,不与炀舍争灶席,不以肮脏惊鱼鸟,峰即畏垒也,薪里即晋鄙也,一壑即天下国家也,今日不专于此,他日必不专于彼矣」。
谦甫名自逊,宋氏。
司直墓志铭1268年5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君讳增,字仲能
生二岁,以正献公遗泽补承务郎
铨中,监临安府楼店务,历知福州怀安丞,盖退而居者二十载,中丁外艰
淳祐庚戌,南宗辟主管睦宗院
丁内艰
宝祐丁巳主管西外睦宗院
景定癸亥,监行在左藏西库。
咸淳乙丑,今上御极,除将作监主簿
丙寅,迁大理司直,以病卒官下,年六十七,积官至朝请大夫
仕五十年,实历仅九考。
西山真公鹤山魏公、天目洪公章交荐,皆不报。
自少至老,不知世有诡遇速化之事。
始与节斋陈公叔方同丞三山附郭,岁晚陈公与予俱列侍从,予与君姻串,不敢开荐口,陈公屡为宰物者言君恬退。
会新天子尚论近世名宰,宜旌其后,君始开朝迹。
君讷不出口,而胸中腹内郁积未有所发,使获一面清光,其所论建岂在复斋下哉!
君廉俭谦抑,不类贵介公子。
克斋公晚辟子舍于槐潭之侧,视旧观逾俭狭,曰:「以此为太祝厅足矣」。
君因而不改。
其于奉先尽敬极孝,遇家祭或忌日,斋供必精虔,粢盛必丰洁。
正献有赡族义庄,君益推广其意。
衣裘虽故敝不忍易,自奉养如一老书生。
修身治家主于忠厚,与乡邻浇蒸梨,同渠共灶,欢然无间,臧获取其朴愿无机巧者。
及是月旦之评,皆曰善人亡矣。
别号习斋鹤山书其扁。
前葬,琰来请铭。
君家世见余所撰克斋寺丞、聂令人埋辞。
君娶赵氏,封宜人,前十八年卒。
戊辰十二月初六日,合祔于常太里碧濑之原。
子男一人,琰,通直郎、前知泉州惠安县
琰之刘孺人,即余女也。
铭曰:
惟古世家,非一日积,必有源委。
博考前载,臧孙有后,管氏世仕。
岂无他人,生长富贵,宣骄怙侈。
堂堂正献,道变鲁俗,德重晋鄙
乾淳相业,过江以来,一夔足矣。
紫阳翁,自武夷山,来通德里。
正献忻□,洒扫户庭,下榻倒屣。
客之于塾,单传一灯,受之伋里。
格言精论,释氏所谓,汝得吾髓。
中更学禁,改名他师,滔滔皆是。
于惟高第,北面终身,至于老死。
有书藏山,沧州理学,延和谏纸。
逝者如斯,沄沄不返,继者未起。
吾所论次,如传政、骏,如述郊、畤。
正献之孙,复斋之侄,克斋之子。
后村新居上梁文1252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儿郎伟!
伏以先世有敝庐之旧,岂敢图新;
平生无华屋之心,矧当垂耄。
将侈大昭回之笔,乃经营清旷之居。
后村居士搦寸管而得名,巢一枝而知足。
暮年诸息,分户牖于蜂房之中;
老子一身,独栖宿于鸡窼之内。
叵堪局促,思就宽闲。
出金凤于榛芜,浴银蟾于清泚。
鸥来狎我,异山谷翁归牛浮鼻之诗;
龟不欺吾,合地理家回龙顾母之说。
敝华榱于坡上,揭奎画于楣间。
其东将鱼菽而享先,稍西可鸡黍而止客。
束史章词头于高阁,陈法书名画于便斋。
无死友于朝,不慕结绶
同人于野,宁从沮溺耦耕
古老云七十者稀,痴人欲九百不死。
抱膝孔明之榻,晞发老儋之廷。
突兀千里间见何时,尝发杜陵之叹;
辛勤三十年有此屋,真如韩子所云。
遂为巴歌,以相郢斲
儿郎伟!
抛梁东,犹记祥云一朵红。
昨日螭头夹香案,今朝牛背听松风。
儿郎伟!
抛梁西,百年强半是单栖。
老来井臼长辛苦,不似梁鸿有逸妻。
儿郎伟!
抛梁南,挂起南窗设小龛。
枕畔飞蚊床下蚁先生耳重睡初酣。
儿郎伟!
抛梁北,北亭山有吾翁迹。
不为太史续家书,且向善和翻手泽。
儿郎伟!
抛梁上,末后是真前是妄。
白身休要散吏衔,血指元非舍人样。
儿郎伟!
抛梁下,卧起与书相枕藉。
山中底处觅金莲,月光如昼何曾夜。
伏愿上梁之后,家有盖藏,邻通假借。
晋鄙之人多善,畏垒之山倍穰。
为愚池愚岛愚堂愚亭,移嘉禾而错置;
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命小车而出游。
别肠空鲸吸之杯,老眼见蝇头之字。
恬侯奕世相传,守孝谨之风;
伯传他时一笑,领醉吟之谥。
享无量寿,保不赀躯
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三 南宋 · 徐元杰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师承心独切,于道愧无闻。
几载钻坚叹,前年枉教勤。
墨车回可赞,晋鄙善潜薰。
道脉惟其寿,天胡遽丧文。
通谢寄屠倅雷发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本堂集》卷六○
笑指行图,暂迟展骥;
穷栖旅琐,方忝飞凫。
亟谋裣衽以恭先,遽辱使函之逮下。
恭惟某官道德之具,文章之渊。
两火一刃,信地灵人杰
千岩万壑,尽气盖而胸吞。
粤从分丹桂之香,便合寓紫薇之直。
然琚瑀岂疾趋而取快,和鸾每应节以徐鸣。
屈高士于枳轩,不屑勾检;
试敏材于李掾,见称廉平
筦库之职,劳而弗辞;
弦歌之化,久而自畅。
人皆欲挽来而莫得,公独以归去之为高。
李绛为同年,岂忘乎旧(自注云:与贾相同年。)
处庞君以别驾,使信其贤。
而况新安,亦曰道院
将见方外之怀可识,中书之状易闻。
相君言焉,密致贤材之荐;
天子若曰,早与少卿之除。
机会来时,梯升有日。
某跻攀末第,展转十年。
分席鹭洲,幸免嘲于群弟;
授书乌幕,偶见录于诸公。
曩叨汉阙之班,今问剡溪之戍。
冒然来只,何所恃哉?
不图言偃宰武城,获事阳城之居晋鄙
使爱人以德,或容窃荫于枌榆;
则为政不难,庶可回春于桃李。
通名之始,因谢以祈。
京湖贾制使端明两淮大使扬州 南宋 · 郑霖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秘笈新书》卷七
运应黄旂,班升紫绶。
江汉之浒,上嘉召公南国之功;
淮海维扬,今命谢傅北城之镇。
威声所至,号令增明。
恭惟某官诗书儒家,忠勋名阀。
虎生三日,有食牛之气,天分素高;
鹍化重溟,抟运鹏之风,地步特异。
真一世之雄也,有四海之志焉。
量涵湖海,屑与诗人文士共游;
名重丘山,不恃王公大人为贵。
广羊叔子十年之备,足萧酂侯千里之粮。
送目风寒,不过数处;
倒指气节,曾几何人?
如公闻命,未尝辞难;
自上独断,又烦出镇。
少驻衮衣之遄召,晋加政府之隆名。
愿观整暇之规,大展修攘之志。
俾长淮尽归于经略,凡宿将皆受于指呼。
王室尊安,边氛扫荡。
贾文元除为大学士,上意可觇;
吕忠穆迁自经置司中书径入。
式观盛事,大慰佥祈。
某梓里陈人,符假守
归田未获,正虞五技之穷;
贺厦知依,喜有万间之托。
无能执鞭助,甚有惭晋鄙之邻;
尚备秉笔书,恐可效浯溪之纪。
其惟赞咏,罔既编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