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琴女歌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八部
燕丹子曰:荆轲秦王。右手执匕首。左手把其袖。秦王曰:乞听琴声而死。琴女奏曲云云。王从其计。不解。故及于难。
罗縠单衣。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可负而拔(《类聚》作伏。○燕丹子下。《类聚》八十五。《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燕太子篇。意林二。《御览》三百四十四。《御览》五百七十七引《史记》。《诗纪前集》四。又《书钞》百二十八引绝一韵。又《御览》七百一引三秦记引三尺罗衣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越二句。与本辞异。)
燕太子 战国燕国 · 曲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臣闻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
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
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要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故废无失举之尤,动无蹉跌之愧也。
太子贵匹夫之勇,信一剑之任,而欲望功,臣以为疏。
臣愿合从于楚,并势于赵,连衡于韩魏,然后图秦,秦可破也。
且韩、魏与秦外亲内疏,若有倡兵,楚乃来应,韩、魏必从,其势可见。
令臣计从,太子之耻除,愚鄙之累解矣。
太子虑之(《燕丹子》)
荆轲(《诗纪》作渡易水歌。注。一曰荆轲歌。) 战国末卫国 · 荆轲
 押删韵
《史记》曰:燕太子丹使荆轲秦王太子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云云。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萧萧易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燕丹子下。《文选》二十八。《书钞》百六。《类聚》四十三。《初学记》一、十五。《御览》六十四、五百七十二。《诗纪前集》二。)
傅曲武 战国燕国 · 燕太子丹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丹不肖,生于僻陋之国,长于不毛之地,未尝得睹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
然鄙意欲有所陈,幸傅垂览之。
闻丈夫所耻,耻受辱以生于世也,贞女所羞,羞见劫以亏其节也。
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
其心有所守也。
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性行,遇丹无礼,为诸侯最。
丹每念之,痛入骨髓。
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
欲收天下之勇士,集四海之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于秦。
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
若其不然,令丹生无面目于天下,死怀恨于九泉,必令诸侯无以为叹。
易水之北,未知谁有,此盖亦子大夫之耻也。
谨遣书,愿熟思之(《燕丹子》)
狱中上书自明 西汉 · 邹阳
 出处:全汉文 卷十九、文选卷三十九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者荆轲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
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大王熟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
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为中山
何则?
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何则?
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中山
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身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百里奚乞食于路,穆公委之以政;
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
感于心,合于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故偏听奸,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之辩,不能自免谗谀,而二国以危。
何则?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
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
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
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是矣。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霸不足侔,三王易为比也。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
善无厌也。
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则?
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
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
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慠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
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无因而至前,虽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秪足结怨而不见德;
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秦皇帝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
周文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
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砥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燕太子等诏元凤元年十月 西汉 · 汉昭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
今乃与长公主左将军桀等谋危宗庙,王及公主皆自伏辜。
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与燕王、上宫等谋反父母同产当坐者,皆免为庶人。
其吏为等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除其罪(《汉书•昭纪》)
其二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谒者乃尧之尊官,所以试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者也。
燕太子使荆轲秦王变起两楹之间,其后谒者持匕首刺腋,高祖偃武行文,故易之以板(《续汉·百官志二》注引荀绰《晋百官表注》)
汉官仪上 其九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明帝诏书:「昔燕太子使荆轲始皇,变起两楹之间。
其后谒者引客,持匕首剑刺腋。
高祖偃武行文,故易之以版(《北堂书钞·设官部》)」。
咏史诗二首 其二 东汉末 · 阮瑀
 押词韵第六部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同上○以上二首。《类聚》无题。《诗纪》从广《文选》作咏史诗。逯案。王粲有咏三良之作。而题曰咏史。则此上篇自可题曰咏史。又左思咏史诗有荆轲一篇。当是祖述建安诸贤。则下篇亦可以作此题也。)
又陈时宜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昔伐蜀,募取凉州兵马、羌胡健儿,许以重报,五千馀人,随艾讨贼,功皆第一。
而《乙亥诏书》,州郡将督,不与中外军同,虽在上功,无应封者。
唯金城太守杨欣所领兵,以逼江由之势,得封者三十人。
自金城以西,非在欣部,无一人封者。
苟在中军之例,虽下功必侯;
如在州郡,虽功高不封,非所谓近不重施,远不遗恩之谓也。
臣闻鱼悬由于甘饵,勇夫死于重报。
荆轲燕丹之义,专诸感阖闾之爱,匕首振于秦庭,吴刀耀于鱼腹,视死如归,岂不有由也哉!
夫功名重赏,士之所竞,不平致怨,由来久矣。
《诗》云:「尸鸠在,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臣以为此等宜蒙爵封。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一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故吏人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禀性短弱。当世罕任。因其自然。用安静退。在木阙不材之资。处雁乏善鸣之分。卷异蘧子。愚殊宁生。匠者时眄。不免馔宾。尝自思惟。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于今五稔。谟明之效不著。候人之讥已彰。大雅含弘。量包山薮。加以待接弥优。款眷逾昵。与运筹之谋。厕燕私之欢。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其为知己。古人冈喻。昔聂政严遂之顾。荆轲燕丹之义。意气之间。糜躯不悔。虽微达节谓之可庶。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去左右。收迹府朝。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分乖之际。咸可欢慨。致感之途。或迫于兹。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是以仰惟先情。俯览今遇。感存念亡。触物增眷《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书非尽言之器。言非尽意之具矣。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不胜猬懑。谨贡诗一篇。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若公肆大惠。其厚恩。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则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谌之愿也。非所敢望也。谌死罪死罪。
浚哲惟皇,绍熙有晋。
振厥弛维,光阐远韵。
有来斯雍,至止伊顺。
三台摛朗,四岳增峻。
司空刘琨 西晋 · 卢谌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故吏从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禀性短弱,当世罕任。
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在木阙不材之资,处雁乏善鸣之分。
卷异蘧子,愚殊宁生。
匠者时眄,不免𦠆宾。
尝自思惟,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于今五稔,谟明之效不著,侯人之讥以彰。
大雅含弘,量苞山薮,加以待接弥优,款眷逾昵,与运筹之谋,厕宴私之欢。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
其为知己,古人罔喻。
聂政严遂之顾,荆轲燕丹之义,意气之间,靡躯不悔,虽微达节,谓之可庶。
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
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去左右,收迹府朝
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分乖之际,咸可叹慨,致感之涂,或迫乎兹。
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
是以仰惟先情,俯览今遇,感存念亡,触物眷恋。
《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书非尽言之器,言非尽意之具矣。
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
不胜猥懑,谨贡诗一篇,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
若公肆大惠,其厚恩,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则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
之愿也,非所敢望也。
死罪死罪(《文选》)
荆轲 东晋 · 陶潜
 押词韵第十一部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一去知(一作公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王秀之 南齐 · 苟平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五
仆闻居《谦》之位,既刊于《易》;
傲不可长,《礼》明其文。
是以信陵致夷门之义,燕丹荆卿之节,皆以礼而然矣。
丈夫处世,岂可寂漠恩荣,空为后代一丘土?
足下业润重光,声居朝右,不修高世之绩,将何隔于愚夫?
仆耿介当年,不通群品,饥寒白首,望物嗟来。
成人之美,《春秋》所善,荐我寸长,开君尺短,故推风期德,规于相益,实非碌碌有求于平原者也。
仆与足下,同为四海国士。
夫盛衰迭代,理之恒数,名位参差,运之通塞,岂品德权行为之者哉?
第五之号,既无易于骠骑,西曹之名,复何推于长史
足下见答书题久之,以君若此非典,何宜施之于国士?
如其循礼,礼无不答,谨以相还,亦何犯于逆鳞哉?
君子处人,以德不以位,相如不见屈于渑池,毛遂安受辱于郢门,造敌临事,仆必先于二子。
未知足下之贵,足下之威,孰若秦、楚两王?
仆以德为宝,足下以位为宝,各宝其宝,于此敬宜。
常闻古人交绝,不泄恶言,仆谓之鄙。
无以相贻,故荐贫者之赠(《南齐书》王秀之传》,又略见《南史·四十二《豫章王嶷传》)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秀峰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星、张,周国洛阳三河、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宫典仪女史执笔(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扶匡照曜,丽珠佩珍(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阴德二星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洪波滔天,功隆大禹(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治而平之,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昔荆轲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昔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昔管仲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昔汉祖五星聚东井,秦之分。)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桀斩谏以星孛,酖荒而致彗(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字误。)
大将军司马裔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颛顼之命,始则南正司天重黎之后,又以羲和掌历
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
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帝系极于舆图,中朝至于江表。
曾祖楚之,太傅录尚书扬州会稽文孝王之次子,元显之幼弟也。
元显见害之后,桓玄篡逆之初,爰自龆龀,客身屠钓,河内道左,抱剑长号,代郡城前,恸悲灵祭。
江淮志节之士,汝颍风尘之客,感激一言,咸多依附。
既而云生伏龟,星出鲸鱼,太白经天,蚩尤映野。
公乃收合余烬,泣血登埤,临武牢之关,据成皋之坂,拥众万家,归于魏室。
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袭封琅邪郡王,尚河内公主,命王承制,从宾国之仪。
于时宋兵凭陵,旗鼓侵逼,虎牢不封,金墉无援。
魏太武皇帝王使持节侍中安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前后部鼓吹。
见城启行,志雪冤耻,登坛慷慨,三军掩泣。
黄河漕粟,已出石门,白马连旗,将临野坂。
既而云中檄起,代郡烽燃,反旆南辕,途穷北略。
征西大将军都督梁、益、秦、宁、荆、兖、青、豫、、洛十州诸军事扬州司徒谥贞王
祖金龙,封琅邪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赠司空谥康王
父悦,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渔阳庄侯,以荆河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
程婴之匿赵武,从役家臣;
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
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于丧礼。
年十有五,始干家事,楹前凿柱,即取遗书,石上开,仍求故剑。
出身司徒参军,除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值魏室多难,所在蜂起,孟津以北,无复封畿,嵩山已南,即为锋镝。
公建议修武,立栅温城,函谷西封,河桥北断,长亭籍马,并入武城,百里租车,咸输温县
太祖文帝缔构关都,经纶夷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马文渊之择主,去陇坻而归身;
窦周公之入朝,在河西而奉诏。
大充七年,蒙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十年,河内故义四千余家,愿立忠诚,须公衣锦,乃授使持节、领河内太守,加前将军
怀州拓境,两镇奔波;
柳泉转战,三城授首。
十三年,太祖山东诸立义之将,能率众入关者,有加重赏。
公率先而至,领户千室。
即以为封,固辞不受。
其菽粟之赐,或以指囷
马牛之赏,将同量谷。
朝廷以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叹孟达之奔兵,怪刘封之失策。
魏前元我镇汉中,除白马城主,领华阳郡
昔称导漾,今闻上潴,烟沈冰井,雨歇云门。
其年授大都督,加散骑常侍、柱国、蜀国公
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
封龙门县开国子蒲州刺史,仍领新州,寻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中正
隆周受图,天保大定,以公才望,仍为旧臣,遂乃义深追远,恩隆继绝,即改封琅邪县公,邑五百户,仍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武成二年,被敕赴援信州
鱼复道阻;
屡却岑彭荆门水急,几沉吴汉
公乃月峡先登,瞿唐直上。
天子以公操履忠勤,仪刑亮直,乃征为大御伯,寻转大御正,邑一千一百户。
枢机近侍,出纳丝言,所谓多识旧章,殿中无双者矣。
四年,大将军东讨,公所领义众,先守枳关,授都督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于富平,已连营于官渡。
五年诏追还,拜始州刺史
更讨信州,贼山彰、寻宝渝恃险。
峡路,五尺䊺钓,才通县水,三门桥飞济渡。
既而风行草偃,谷静山空。
前后平十一城,获九千余口,马归平乐,金输水衡
天保二年,除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气振巴丘之兵,威警建平之戍。
五年,迁潼州刺史益州柱国公,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延阁拟于丛台,岷山方于代郡
公仰禀雄谟,参谋远略,故得身预舞阳之功,位极长平之宠。
六年,授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
方欲关沫若,徼牂柯,见夜郎之侯,习昆弥之战;
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
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呜呼哀哉;
七年正月十日薨,春秋六十有五。
诏赠使持节大将军,怀、邵、汾、晋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夫人襄城公主魏献帝之曾孙,赵穆王之季女。
王姬萧恭褕翟典礼,四教竞庄,三星令淑,有光隆虑之贤,足表平阳之盛,生则从夫以秩,死则同穴以礼。
建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合葬于武功三时原,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吁嗟滕公,来居此里。
谥定公,礼也。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千寻,澄波万倾,逢蒙射法,力牧兵书,星辰高下之占,风雨逢迎之气,故得师出以律,天幸将军者也。
至如官曹案牍,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余裕,足使四岳弥峻,三台更明。
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凡任四郡,历八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渭南千亩之,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身殁之日,家无余财,素车白马,狭室崎岖,黄肠玄甲,阶庭仄陋。
有诏冬官为营寝室,朱邑祭酹无所,汉后是以赐金;
陈表妻子露立吴王为之开馆。
呜呼哀哉!
世子侃,孝家忠国,扬名显亲。
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殖之松柏,不忍凋枯。
铭曰:
钦若历象,平秩寅宾。
少梁奔华,地入咸秦
族夷兴马,书穷获麟
玉镜去始,金行乃构。
象浦通关,龙沙开候。
上糁石起,河阳水斗。
五马南浮,三星东宿。
太傅作牧,奄有江沲。
司徒避乱,承制荆河。
既劳推毂,犹思枕戈,龙媒被野,苍兕凌波。
庄侯季年,祸机相接。
诞公遗嗣,崎岖怀挟。
山窜越武,家藏李燮伍员道阻,燕丹路遥。
南奔楚塞,北
水流登垄,寒风度辽。
有功都护,则重嫖姚
怀书上马,习礼从戎。
阵图六甲,兵占八风。
宝剑,射柳雕弓,推诚贾复,屈节廉公。
八翼频飞,六条亟秉。
勇此仁义,行兹宽猛。
持印山开,沈黎盗静,取甲无丘,均田不井。
懋功赐爵,上将赏官。
军中受诏,塞外登坛。
方图参合,更鏖皋兰,渝山毒水,僰道灾氛。
地亡都尉,滩悲使君
谷寒无日,山空足云。
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遣奠双设,铭旌两布。
泌水同坟,平阳合墓。
悲哀嗣子,攀哀靡诉。
恸甚风枝,悲深霜露。
自此何世,从斯几年。
麒麟欲斗,华表中燃。
地形楼起,松心盖圆。
茫茫丘垄,代代英贤(《文苑英华》九百四)
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郑羲永平四年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公讳字幼驎司州荧阳开封人也。
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
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
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
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列。
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
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
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
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征给事黄门持节,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
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
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
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孰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
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
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寡言悯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
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
然高真沉默,耻为倾侧之行;
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
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
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
和平中秀才,答策高第,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
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
又作《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于世也。
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
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
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
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
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
均嘿然而罢。
移年而萧氏灭宋。
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
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隰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
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
季子道昭,博学明俊,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
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
于时有识比之三陈。
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咨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
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
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
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比之制矣,民胥行矣。
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余。
太和初,除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不严之治,穆如清风,耕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于鲁矣。
太和中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薨于位。
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示之长没。
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赠襚,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
于是故吏主簿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邈,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
繇实契姒,旦亦协姬,于穆郑公,诞睿应期。
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惟我君,世监秘书
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
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邈。
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
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
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碑拓本)
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昔在殷书懋赏周礼议勋,诸侯计功,大夫称伐。
师尚父昆吾宝鼎之铭,王命尸臣,栒邑传雕戈之赐。
故知太上立德,明试以功,存有显爵之荣,没有大名之贵。
昊天不吊,其惟楚国公乎?
可以旌德景钟,勒勋彝器,式昭盛美,载扬洪烈者焉。
公讳宁,字永安昌黎徒河人也。
都尉六县之卿,名山称五岳之佐。
燕太祖文皇帝慕容皝,以当世英雄,奄有河朔
赵之南境,且建王城;
冀之北土,仍为兴国
公既之苗裔,家世燕陲。
高祖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录尚书北地王慕容超之世,蕃关之燕录,可得称焉。
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
祖仕魏文魏文成皇帝
考早亡。
朝廷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公禀气中和,降祥川岳,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夙著奇节,幼表大成,兄弟分果,备知推让,宾客解铃,曾无吝色。
永安元年太宰元天穆,魏室满辅,握兵淮右,抗权江南
公时任别将,便从征伐。
自是长城硖石,必先行阵,秦南陇西,每当矢石,摧坚乘胜,莫不前驱,莫不前驱,策勋行赏,常居第一。
永熙元年,补子都督
并加鼓节军仪,除桑乾太守,转补都督,其年以魏皇西幸,奉迎大驾,赐封河阳县开国伯,增邑三百户,俄迁大中大夫,改伯为侯,增邑合九百户,仍授使持节都督显州诸军事显州刺史四年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其年秋河桥之役,先登破阵,迁为车骑大将同三司
五年沙苑之功加封,合前二千户
俄授敷州刺史,加散骑常侍
外深推毂,内侍集书,十五年授右卫将军,十六年授大将军后魏元年重授敷州刺史
公以先经刺举,固辞不就。
三年改封武阳郡开国公,除尚书仆射
职惟赞奏,任居封掌,分左右之俦,兼典举之选。
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
公奉命星言,元戎启路,总秦人之锐士,兼荆尸之广碎,水龙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返旆,解甲休兵。
其后凤州内叛,成都外绝,公又总督众军,蒐乖即道,兵不血刃并皆擒获,迁其酋豪,纳其降附。
皇朝受终,文祖革命,神宗选贤与能,改弦创制,爰降册书,授公柱国,增邑四千户。
二年授同州刺史
衿带关辅,唇齿秦晋,编户殷积,邸阁储峙,藩篱是任,亲贤勿居。
公建旟作牧,褰帷行部,六条斯举,百城咸劝。
三年授公大司寇,又以公勋庸特著,册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盖因破侯方仁等于荆、陕,即其地而封焉。
逖纠王慝,弛张刑政。
式遏寇虐,于是御之以宽猛,柔远能迩。
然后平之以冲和,舜任咎陶,不仁者远,晋举随会,群盗皆奔。
保定四年,授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
沈痼弥留,保定五年三月四日薨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二。
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
十月庚申葬于洪渎之川。
驰绋毁宗,客车专道。
玄甲被属国之兵,介士陈轻车之骑,克善令终,生荣死感。
呜呼哀或!
经德秉哲,体道居贞,履贵思冲,居盈念损。
澄波千亩,不能变其清浊;
高墙百仞,无以测其污隆。
立身行己,居安如坠,亡躬徇义,视险若夷。
至于将略应变,出奇设伏,太一风角之占,常从星辰之候,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机神,发符雷电。
梯冲所向,地靡百楼之城;
长戟所临,野阙三门之阵。
是以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
武彰七德之义,歌诵九功之业,迹纪庸器之文,行昭易名之典。
昔臧文既殁,穆叔称其立言;
郑侨云亡,宣尼泣其遗爱。
德阳青石之墓,千年未平;
板江白虎之碑,百代无毁。
敢因斯义,乃作铭曰:
辽水之东,冀州之北。
既曰都尉,兼称属国。
敛气余勇,雄边遗则。
孝实天经,忠为令德。
冠冕世禄,羽仪祚胤。
俗被燕丹,风渐英蔺。
劬劳役行,辛苦行阵。
勇过溺骏,气逾瓦震。
王国克生,思皇多士。
温温恭人,谦谦君子。
拥旄仗节,出蕃入仕。
□□五朝,建旟千里。
时逢改特,名载策勋。
淮阴召拜,昭阳破军。
职司刑政,狱慎深文。
沈羊不饮,萑盗无闻。
巴庸薄伐,江汉专征。
军总六校,兵兼七营。
运长击短,后实先声。
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钟鸣夜漏,晞露朝阳。
邑里萧索,宅帷荒凉。
丰碑下柩,题凑迁丧。
宫临樗里,台倾孟尝
卜兆戒期,远辰告筮。
德遗身后,名照没世。
馆舍长捐,泉扃永闭。
晏婴悼齐,柳庄悲卫。
风秋北原,日没川逝。
葬出旧顷,客土新封。
泪堕片石,剑挂孤松。
清徽令范,千载余踪(《文苑英华》九百十九)
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引用典故:易水寒 榆塞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空歌易水寒
易水送人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绝句 押寒韵
引用典故:击筑
此地燕丹壮士发(一作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