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驳三后祔享太庙议 唐 · 殷盈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臣谨按三太后。
宪宗穆宗之后也。
二帝已祔太庙。
三后所以立别庙者。
不可入太庙故也。
与帝在位皇后别庙不同。
今有司误用王彦威曲台礼。
禘别庙太后于太庙。
乖戾之甚。
臣窃究事体。
有五不可。
曲台礼云。
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
祔于祖姑之下。
此乃皇后先崩。
已造神主。
夫在帝位。
昭成肃明元献昭德之比。
昭成肃明之崩也。
睿宗在位。
元献之崩也。
元宗在位。
昭德之崩也。
肃宗在位。
四后于太庙未有本室。
故创别庙。
当为太庙合食之主。
故禘祫乃奉以入飨。
其神主但题云某谥皇后
明其后太庙有本室。
即当迁祔。
帝方在位。
皇后暂立别庙耳。
本是太庙合食之主。
故禘祫乃升。
太庙未有位。
故祔祖姑之下。
恭僖贞献太后
穆宗之后。
恭僖会昌四年造神主。
合祔穆宗室。
穆宗已祔武宗宣懿皇后神主。
故为恭僖别立庙。
其神主直题云皇太后
明其终安别庙。
不入太庙故也。
贞献太后大中元年作神主。
立别庙。
其神主亦题为太后
并与恭僖义同。
孝明咸通五年作神主。
合祔宪宗室。
宪宗已祔穆宗之母懿安皇后
孝明亦别立庙。
懿宗祖母。
故题其主为太皇太后
恭僖贞献亦同。
帝在位后先作神主之例。
今以别庙太后神主。
禘祭升享太庙。
一不可也。
曲台礼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仪注云。
内常侍奉别庙皇后神主入置于庙庭。
赤黄褥位。
奏云。
某谥皇后禘祫祔享太庙。
然后以神主升。
今即须奏云某谥太皇太后
且太庙中皇后神主二十一室。
今忽以皇太后入列于昭穆。
二不可也。
若但云某谥皇后
即与所题都异。
神何依凭。
此三不可也。
古今礼要云。
旧典周立姜嫄别庙。
四时祭荐及禘祫于七庙皆祭。
惟不入太祖为别配。
魏文思甄后明帝母。
庙及寝依姜嫄之庙。
四时及禘皆与诸庙同。
此旧礼明文。
得以为證。
今以别庙太后禘祫于太庙。
四不可也。
所以置别庙太后
孝明不可与懿安并祔宪宗之室。
今禘享乃处懿安于舅姑之上。
此五不可也。
且祫合祭也。
合犹不入太祖之庙。
而况于禘乎。
窃以为并皆禘于别庙为宜。
恭僖贞献二庙。
比在朱阳坊。
禘祫赴太庙。
皆须备法驾。
典礼甚重。
仪卫至多。
咸通之时
屡遇大飨。
耳目相接。
岁代未遥。
人皆见闻。
事可询访。
非敢以臆断也。
或曰。
以三庙故禘祫于别庙。
或可矣。
而将来有可疑焉。
谨按睿宗亲尽巳祧。
昭成肃明二后同在夹室。
如或后代宪宗穆宗亲尽而祧。
太后神主其得不入夹室乎。
若遇禘祫。
则如之何。
对曰。
此又大误也。
太后庙若亲尽合祧。
但当閟而不享。
安得处于夹室。
禘祫则就别庙行之。
历代巳来。
何尝有别庙神主复入太庙夹室乎。
禘祫礼之大者。
无宜错失。
请复李克用官爵表 唐末 · 韦昭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赏功罚否。前圣之令猷。
含垢匿瑕。百王之垂训。
是以雷解而羲文象德网开而汤化归仁
用彼怀柔。式存彝范。
上自轩农之代。下臻文武之朝。
罔不允洽宽宏。以流霈泽。
况国家当德祖守成之日。宪宗致理之时。
车轨一同。桑麻万里。
烛龙外野。悉在梯航。
火鼠穷郊。咸归正朔。
然犹王承宗拥兵镇冀。诏范希朝讨之。
仍岁无功。卒行赦宥。
而又朱滔幽州之众。结田悦李纳王武俊之强。
马燧等征之不克。旋又宽之。
以累圣之典谟睿哲。大朝之纪律文明。
非不欲厉彼风驱。快其电扫。
然且考春秋之义。稽楚郑之文。
或退而许平。或服而更舍。
存于旧史。载彼新书。
李克用代漠强宗。阴山贵允。
呼吸而风云作气。指挥而草木成形。
仰天指心。誓献秩訾之首。
伏韬殴血。屡亲都护之营。
所谓勇多上人。自匪穷来归我。
及陛下圣考懿宗皇帝之朝。彭门失守。
亲驱锐卒。首建殊功。
而先帝即位之初。渚宫大扰。
复提义旅。克静妖氛。
其后封豕长蛇。荐食上国。
继以子朝之乱。皆因重耳之盟。
保大朝之宗祧。垂中兴于简册。
盖圣主之御天下也。有勋可书。
有绩可载。宥过不忘于十代。
念功岂止于一时。天高听卑
请事斯语。且四海之内。
创痏犹殷。九贡之邦。
纲条未理。昨者遽起邠岐之众。
寻已退还。又徵燕蓟之师。
倏闻内变。出于饟馈失职。
资屝绝供。致此投戈。
是乖借箸。盖下计之未熟。
非圣谋之不臧。傥宸断重新。
天机间出。录兹诚款。
散彼师徒。虚其旧念之怀。
待以如初之礼。臣等所议。
实在于斯。抑又闻往者汉将赵充国
欲因边境衰弱。出兵击之。
是时魏相上书。尽陈利害。
且曰。恃国家之大。
矜人物之众。欲见威于敌者。
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又曰。臣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兵出无名。事乃不成。
汉宣纳之。竟罢其伐。
伏惟皇帝陛下鉴往古用师之难。采列圣迁善之美。
恩加区宇。信及豚鱼。
则臣等不胜恳愿。况今汴魏犹难。
幽定方困。纵遣之调发。
岂能集事。虚行号令。
徒召寇雠。将以剿人。
非惟辱国。且黠戛斯举勤王之众。
推效命之诚。未能虏骑独攻。
所望汉兵同力。令兹数镇。
奔命不遑。难致济师。
恐又生事。谕其渐当暑热。
非利戎旃。悉力颁沾。
遣还蕃部。重荣陈五郡之卒。
益谨关防。王珙振两河之雄。
更严旗鼓。然后奖其上表。
哀以自陈。录彼前劳。
责之后效。徵神爵之往典。
还日逐之故封。谕其已斥王恭
不使更疑晋帝。凡百臣子。
实切乃诚。其克用在身官爵。
并请却还。仍依前编入属籍。
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一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六
臣某言。
臣闻君人之私。
在始终而必遂。
人臣之分。
于进退以自图。
尝观古今。
莫不如此。
臣谬从先训。
本涉儒流。
传之者犹有琴书。
教之者令归忠孝。
臣之不佞。
颇坠所承。
唯于忠孝之心。
实畏神明之责。
策名游宦。
止望周行。
偶圣立身。
俄尘大任。
材同常士。
宠过素期。
虽欲远慕前修。
旁探令典。
窥其事业。
励此颛蒙。
副明主之忧勤。
避众人之指笑。
而所务者生灵富寿
每痛彫残。
所制者兵革弭宁
尚闻侵伐。
赧然备位。
何以事君。
不唯久合避贤。
固亦寻宜获罪。
安四辅
忽已六年。
假名器而则崇。
执机权而益拙。
循省是惧。
斯须不遑。
然臣于六年之中。
未忍为一朝之计者。
盖以陛下信其愚直。
如见肺肝。
咨以弼谐。
终无疑间。
事不幸者。
必蒙曲恕。
心不欺者。
明知。
忝异禽鱼。
感深骨髓。
强陈蹇力。
用答圣慈。
今则旷败渐多。
智谋将竭。
不能引退。
定至颠危。
况陛下光复京师
已逾周岁。
臣之去就。
亦谓得宜。
窃见岭南节度使薛王知柔。
近有封章。
恳求替罢。
是以臣今日敢于便殿。
直冒宸严。
乞免钧衡
得分节制。
赤诚尽写。
天眷莫回。
既集兢忧。
弥增激切。
伏念臣之心力。
则未甚衰。
学政经。
因参戎事。
尚可远临海服。
具举化条。
每推纠率之勤。
兼济邦家之用。
谨廉无犯。
攻苦不私。
微臣所能。
庶几有效。
实非饰诈。
辄罔睿明。
隳胆献书。
期于听允。
登坛受命。
皆是宠光。
遂之则臣必有为。
夺之则臣将不逮。
上惟君命。
乃获始终。
使臣又全进退。
昭圣德。
未爽旧章。
仰望鸿恩。
臣某无任迫切悸恐之至。
钱塘罗给事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引用典故:子虚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大唐故内枢密使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濮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吴公墓志铭 晚唐 · 裴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周文王以圣德受命。太伯以至仁让王。锡封于吴。因国为氏。公讳承泌。字希白。即裔孙也。曾祖士侃。赠金紫光禄大夫内给事。祖德鄘。赠特进右领军上将军宣宗之朝。渥恩特异。出则绾兵符而临巨镇。入则司剧务以阐皇猷。懿宗皇帝将奉丕图。公时为弓箭库使。送往事居之际。显著忠规。缀衣压纽之时。皆参密议。父全绍。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公则长子也。□□□□王夷甫本天仙中人。雅度清标。嵇叔夜真风尘外物。趋庭之岁。颖悟过人。五始穷经。元凯□成于传癖三冬足用。慰祖乃号于书淫。百氏九流。无不该博。而又升高作赋。纳之降旗。遇景裁诗。破曹刘之坚垒。韬光未仕。藉甚高名。学书右军。妙传其法。受琴甘处士。□夺其师。韩开府精择宾僚。首行羔雁。庾元规之招殷浩。谢镇西之辟袁宏。千载论交。一时归美。寻以□□升之班行。乾符末。先皇帝以郇瑕之封。筦榷遗利。命公以本官充解县□监催勘副使。明如夏日。洞察秋毫。每辞种皓之金。常远刘舆之腻。洁白无玷。课最有闻。搜考勾□尽□黠吏青蚨赤仄。充于水衡。以功赐绯鱼袋。充解县催勘使。寻属关河失守。盗贼惊奔。铜驼既卧之九衢。金根去狩于三蜀。公则以榷利钱寄河中府。单车往河北。传檄诸道。言天子蒙尘之辱。责官司奔问之仪。召彼革车。期复上国。遂与易定节度使王处存同领甲兵二万。屯东渭桥。公奔赴行朝。面奏本末。先帝感其忠果。锡以金章。依前充解县税使。会蒲帅王荣尽占盐租。请赡军伍。公复归朝阙。后改充南诏礼仪副使。中辍不行。中和三年充许蔡通和慰谕使。下齐之辩素优。方期集事。吠尧之犬正众。不克前征。朝廷罪之。夺我金紫。先帝幸宝鸡之岁。搜访才能。召公西院承旨。却复章绶。寻以疑蛇未辨。斗蚁方喧。遂辞清切之班。去乐林园之趣。相如弹琴之地。扬执戟草元之亭。自有高情。宁拘美爵。帝重违其请。便充西川宣谕使。不到阙者数载。圣上虔承大宝。振起颓纲。历访旧臣。以裨至理。寻加内侍伯。判内侍省内给事。综领省务。领袖廷臣张华则该博旧章。黄琼则练达故事。加内侍。充学士使。论思之地。视草之司。公以精识通才。光膺是选。丝纶夜出。得以讲陈。鸳鹭会同。靡不宴洽。改宣徽北院司守右监门卫将军濮阳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公酷好□门。誓不茹膻饮酒宥密之地。非所愿也。恳让者再三。上许不夺素志。方拜恩焉。景福二年改内枢密使。加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濮阳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公素怀远略。常切致君。大用之辰。纳忠不一。其他柅制万务。条缉百司。□在简书。不可备载。乾宁二年春正月二十日。薨于渥水。年四十五。□禀君命也。冬十月一日。上御札示中书门下。许公昭雪。十一月二十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浐川乡北姚村。礼也。长男修□次男修睦。皆南迁未复。小男修礼。葬有日。公之季知象犹子恕已。以书寓门僧。请铭于裴廷裕。时为天子词诏之臣。不得辞。乃序而铭曰。
泗磬丰钟,其声不偫。
鸾翎凤翼,其□□□公之苦学。
公之好文,果于盛日。
匡我明君,一言□□百岁□□圣道□□宏恩曲宣。
以是忠骨,藏之下泉。
祐我国家,亿万斯年。
东观奏记 晚唐 · 裴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圣文睿德光武孝皇帝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宣宗懿宗三朝实录未修。
岁月渐远。虑圣绩湮坠。
乃奏上选中朝鸿儒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
吏部侍郎柳玭右补阙裴廷裕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允太常博士郑光庭专修宣宗实录。廷裕奉诏之日。
惕不敢息。思摭实无隐。
以成一朝之书。踰岁。
修例竟未立。国朝故事。
左右史修起居注。逐季送史馆
史馆别设修撰官。起居注外。
又置日历。至修实录之日。
取信于日历起居注。参而成之。
伏自宣宗皇帝宫车宴驾。垂四十载。
中原大乱。日历与起居注
不存一字。致儒学之士。
阁笔未就。非旷职官。
无凭起凡例也。廷裕自为儿时。
已多记忆。谨采宣宗朝耳目闻睹。
撰成三卷。非编年之史。
未敢闻于县。且奏记监国晋国公
藏之于阁。以备讨论。
仓部柏郎中墓志铭 唐 · 罗衮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八
近代科学之家。有仓部府君讳宗回字几圣。
士良忠州司马
父皓。毛诗博士
国子司业。君踵父学开元礼。
咸通中。考官第之。
尚书落之。不胜压屈。
因罢。取家荫出身。
为州县官。历数任。
军幕判官。皆有闻。
相国文昭公甚重之。授著作郎于蜀行朝。
上即位数年。承反正之后。
将修太庙。时见飨九庙十二室。
而实七代。议者以为天子七庙。
六经无九庙文。又欲以穆宗宣宗为二庙。
僖宗为一庙。出敬宗文宗武宗为别庙。
文武百官参议不能定。或荐君于相国徐君。
遂擢授太常博士。及进议。
请修奉九庙十四室。于是援引经籍。
研校今古。发出九庙九代之议。
追祔代宗德宗二庙。穆宗宣宗通为一庙。
僖宗添为一室。敬宗文武德懿宗为一庙。
亲不可出。其推次代室。
分齿昭穆。为哲然矣。
又下百官赴尚书省参详。咸以为允。
奏请行之。天子嘉奖。
敬依其议。然其徵据乃尚书正文。
而不用郑元之说。其法制乃殷周远事。
而不取汉魏已下。故时人多疑之。
遂与数家争论。虽未行其议。
而亟加宠秩。始迁虞部员外郎
赐绯鱼袋。岁中转虞部郎中
明年迁仓部郎中。加朝散大夫
年六十一。以光化二年二月二日
卒官京师。某月日。
归葬先人之茔于邠州。夫人清河张氏。
子廷徽。开元礼登科。
廷鸾尚幼。君撰王公家庙录五卷。
奏议论难宗庙之书万有馀言。铭曰。
几圣之道。予实亲之。
几圣之言。予实闻之。
宗庙之事。一何专奇。
讨摘奥冥。不由于师。
乃鄙郑元。乃悦汤伊。
今世之人。安得不疑。
赐服荧荧。省行屡征。
裒华。虽死不瞑。
亲见夫子。其势不行。
夫子既没。庶几乎明。
苟如斯言。遗恨可平。
尚或有知。时观吾铭。
谢诏撰元宗实录表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一九、《徐公文集》卷二○、《全唐文》卷八八一
伏奉诏谕,以《元宗皇帝实录》命臣修撰。
才微任重,恩厚责深,拜捧丝纶,若临冰谷中谢。)
臣闻握图御宇,既宪章于在昔;
创法垂统,亦启佑于后昆。
然则至德无名,玄功无迹,惟日用而不竭,岂浅局之能量?
是以良史之才,历代为重。
以南、董之直而无闻于成编,如之能而不绝于浮议,则知铺陈王业,昭灼皇图,求之当仁,岂易轻授?
伏惟元宗皇帝绍中兴之统,承累洽之基。
大孝迈于有虞,仁恕逾于汉祖
爱人节用,得孝文之风;
重学崇儒,有建元之烈。
东京光武、章、明,以忧勤立政;
魏室则太祖陈王,以文藻化人。
综是全功,允昭圣德。
对越上帝,敷佑下民,二十年间,慎终如始。
陛下嗣膺宝历,钦若天明,以累圣之资,辅生知之哲,导扬休命,启焕贻谋。
故得畏轩后之神,更延三百;
文王之祀,永奉明堂。
必将著以丹青,播于金石。
斯为重任,宜在鸿儒。
如臣者,章句末流,记问微学,遭逢之便,尘玷司言
岂意天鉴不遗,宸慈过听,猥加宠寄,及此非才。
进退莫遑,怔忪失次。
然臣祗事先帝,常忝近司,沐王泽以滋深,钦皇风而永久。
报大君之厚德,诚有愚心;
厕作者之清尘,其如公议。
戴恩愈极,揣分弥惊,未识津涯,徒知庆跃云云。
改正太庙迁祔神主议 其四 懿宗已下合祔太庙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伏以懿宗僖宗昭宗三室。地未当迁。
礼宜祔庙。请依昭穆。
以奉烝尝。五时享焉。
前代帝王置守陵户祭享禁樵采诏乾德四年十月癸酉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太常因革礼》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八之一(第二册第一三五八页)、《文献通考》卷一○三、《宋史》卷一○五《礼志》八、《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三一
古帝王,受天眷命,功侔造化,道庇生民,咸载简编,宜崇典礼。
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牷;
或陵寝虽存,不禁樵采。
朕顺考古道,咸秩无文,方怀景慕之心,敢怠寅恭之意。
其太皞葬宛丘炎帝长沙黄帝葬乔山,颛顼临河,高辛葬濮阳,唐尧葬城阳虞舜葬○陵,女娲赵城夏禹会稽商汤宝鼎县,周文王、武王咸阳县汉高祖长陵,在长安北,后汉世祖洛阳界,唐高祖三原县东,太宗醴泉县北,凡已上一十六帝,各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二时,委所在长吏,各设一祭。
商中宗太戊内黄县东南高宗武丁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葬毕原,汉文帝霸陵,在长安东宣帝杜陵,在长安南魏太祖于邺晋武帝洛阳后周太祖文帝隋高祖文帝并葬富平县,已上一十帝,各置守陵三户,每岁一享。
秦始皇帝昭应县汉景帝阳陵,在长安东北,武帝茂陵,在长安西,后汉明帝章帝并葬洛阳魏文帝阳山,后魏孝文帝富平县唐玄宗奉先县肃宗醴泉县宪宗奉先县宣宗云阳县梁太祖伊阙县后唐庄宗新安县明宗洛阳东北,晋高祖寿安县,已上一十五帝,各置守陵两户,每三年一祭。
仍并委所在长吏,祀以太牢,以羊代。
周桓王渑池县灵王河南柏亭西,景王洛阳太仓中,威烈王洛阳城西隅,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成帝延陵,在咸阳县哀帝义陵,在扶风平帝葬慎陵,在洛阳东南殇帝葬康陵,在慎陵茔中,安帝葬恭陵,在洛阳北,顺帝洛阳西,质帝洛阳东南献帝渭城西,魏明帝河清县大石山,高贵乡公洛阳瀍涧之滨,陈留王平原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怀帝悯帝并葬平阳西魏文帝富平县东魏孝静帝邺郡唐高宗奉天县中宗富平县睿宗奉先县代宗富平县,德宗葬云阳县顺宗富平县穆宗奉天县恭宗三原县文宗富平县武宗三原县懿宗富平县僖宗奉天县昭宗缑氏县梁末帝伊阙县后唐清泰帝葬明宗陵南,已上三十八帝陵寝,常禁樵采。
应已上帝王寝庙,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日,具有无废阙批书历子。
其祠祭仪注,仍令有司颁下。
重葬并致祭周文王等二十七陵诏开宝三年九月甲辰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宋史》卷二《太祖纪》二
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魏孝文帝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二十七陵尝被发,令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祭
〔附录〕雍熙三年请班师疏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皇朝文鉴》卷四一、《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宋元通鉴》卷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三、《经济类编》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七
伏睹今春出师,将以收复幽、蓟,屡闻克捷,深快舆情。
然晦朔荐更,已及初夏,尚稽克复,属在炎蒸。
飞挽甚烦,战斗未息,王师渐老,吾民亦疲。
夙夜思之,颇增疑虑。
伏况陛下英谋电断,洪化神驰。
自前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康济。
蠢兹𬿿鬻,诚非我敌。
盖以本无礼义,复处穷荒,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自古圣王置之度外,恣其随逐水草,实以禽兽畜之。
伏料圣明,何足介意。
窃虑邪谄之辈蒙蔽睿聪,致兴不急之师,颇涉无名之举。
臣尝披载籍,颇识前言。
窃见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明皇十事,忠言至论,可举而行。
伏望万机之馀,一赐观览。
其失不远,虽悔可追。
臣窃念大发骁雄,往歼凶丑,百馀万之生聚,飞挽而供,数十州之土田,耕桑半失。
兹所谓以明珠弹雀,因鼷鼠而发机,所失者多,所得者少。
况得少之中,既难为益;
失多之外,复有他虞。
又闻战者危事,难保其万全;
兵者凶器,深戒于不戢。
所系甚大,不可不思。
臣又闻上圣之人不凝滞于物,事无固必,理贵变通。
前书有兵久生变之言,此可以深虑也。
茍更图淹缓,转失机宜。
旬朔之间,便涉秋序,臣又虑内地先困,边境早凉,虏则弓劲马肥,我则人疲师老,恐于此际,或误指踪。
臣方冒宠以守藩,独献言而阻众,盖以暮景残光,所馀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此时。
伏望速诏班师,无容玩寇。
臣复有万全之策,愿达四聪之听。
唯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惠绥疲羸,使之富庶,自然边烽不警,外户不扃,率土归仁,四夷慕化
殊方异俗,相率来庭,蠢彼契丹,独将焉往?
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有道之事易行,无为之功最大。
如斯吊伐,是为万全。
臣又思之,陛下非次兴兵,亦恐出于偏听。
贪功之辈,专务倾邪,意为身谋,岂思大计!
但欺君而是念,实害政以自居。
事成则获利于身,未成则贻忧于国。
茍至于此,为之柰何!
昨来缘取幽州,未审谁画其策。
虚实之效,悉已彰明,望推其人,寘之刑典,庶昭圣德,以厌群情。
俾奸伪之心,于兹知惧,忠良同德,皆务竭诚。
臣欲露肺肝,先寒毛发,迟疑数日,未敢措辞。
又念往哲垂终,尚闻尸谏,微臣未死,敢面谀?
然知逆耳之言,非是安身之计。
其如位高禄厚,才薄命轻,将酬国士之心,岂比众人之报。
投荒弃市,甘俟于显诛;
窃宠偷安,不宁于方寸。
惟期至圣,曲照愚衷。
大宋新修唐宪宗皇帝碑铭(并序开宝六年五月 宋 · 赵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金石续编》卷一三、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乾隆《蒲城县志》卷一三
臣闻有唐自武德起义,至元和改元,历十一圣,垂二百年。
其间开元之初,□□勤俭,纳谏任贤,所以帝运兴而能事集,故自内难之危而致治定矣。
天宝之末,纵欲肆奢,启奸用佞,于是皇风衰而众心离,故从太平之□而生乱□矣。
是知安危倚伏,非天道之自然;
治乱兴衰,系时君之作用也。
若夫去奢从俭,无疲俗之毙,任贤远佞,有知人之明,剪乱夷凶而不黩武,安时致治而不伐功,体至圣之谟,为中兴之主者,其唯宪宗皇帝之谓乎!
帝讳顺帝元子
金茎琼蔓,出《震》立于本枝;
日烛天璜,明《离》继于宝位。
且存有功及于世,殁有法施于人者,则必遇希代之君而旌表之。
自唐抵宋,绵革五朝,梁则干戈日寻,晋则猃狁□炽,汉因屠戮而覆,周乃功烈未伸。
唯我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德服万邦,威加四海
偏师而下西蜀,不假金牛;
裨将以复南荒,宁标铜柱
嘉禾瑞麦,感和气而集丰年;
合璧连珠,丽苍穹而昭圣代。
是以安民富国,已隆万世之基;
事天礼神,更盛百王之制。
一日上谓侍臣曰:「旌贤劝善,化民之大纲也,自古忠臣孝子,尚与旌其里闾;
崇德报功,有国之令典也,在昔圣帝明王,岂宜隳其陵庙」?
乃敕谕天下郡县:「封内有陵寝者,尔其条奏之,予当精葺之」。
宪宗陵在同州蒲城县,庙貌圮毁,基地芜没。
于是授命有司而不劳民力,颁图□□而创立灵祠。
其始也,云插雷杵,崇基峻堵;
风斤电搆,上栋下宇。
其成也,广殿回廊,岳立翼张;
瑶阶□□,宝座当阳
巍巍塑衮冕之容,烈烈绘旌旗之状,神有依而人有奉矣。
厨库咸敞,牺币毕臻,笾豆有常,笙镛在列,斯则时飨丰而礼文备矣。
稽帝之功业,焕乎简编。
下臣奉命撰论,直书梗槩。
若乃自疏封而登万乘,由前星而临四海。
寝门问竖,尊亲□合于周文;
时观厥刑,睦族□□于虞舜
以要道化下,以至德奉先
其孝治也如此。
又若本□治之道,寻其躅而勤行;
鉴名乱之由,知其毙而尽去。
开直言之路,则启沃献替,通群下之情;
广进善之门,则文武忠贤,竭奉上之力。
却妓乐鹰鹯之贡,戒纵逸以荡心;
绝畋渔弋猎之□,虑发狂而伤性。
鉴兴亡于前代,集训诫于群书,列忠□之事于画屏,铭箴规之言于王座。
兴天下之残,除人□之害。
去华务实,采纳以之详明;
旰食宵衣,听断于□精慎。
其勤政也如此。
先自禄山首乱,乘舆播迁,大盗连衡,强侯专□。
两河负□而职贡不入,五圣含容而吊伐未(下缺)帝乃睿略风驰,英威电发。
刘辟而定蜀,诛李锜而平吴。
殄惠琳而全夏州,缚从史而安上党
茂昭以易定至,田正以魏博来。
元济擒而淮蔡平,师道灭而缁青□。
程权以沧景归阙,承宗以德棣输诚。
自顷大郡名藩为寇境者六十馀载,至是□□□□复王土者三十一州。
鲸鲵刳而四海清,干戈戢而中原静。
其神武也如此。
又若劝农务穑,减赋均徭,止游惰而绝侵渔,察灾伤而给赈贷。
于是民心感而邦本固矣。
又若恤刑议狱,□滥申冤,禁苛虐而尚温良,遏豪强而抚孤弱,此所以天时顺而国纲正矣。
其王道也如此。
夫以神武定乱,勤政致治,可谓功及一世矣;
以孝治兴化,至道垂裕,可谓法施于人矣。
宜乎遇我王登三迈五,为希世主,建庙刊碑,流芳千古。
其铭曰:
伊昔有唐,元和圣帝。
明于进贤,敏于去毙。
进贤者何?
唯□康济
去毙者何?
不务奢丽。
远佞退私,如日除翳。
纳言招谏,若金用砺。
四方归仁,万方感志。
救衰乱时,成治平世。
中兴明主,庙号宪宗
圣文立德,神武立功。
两河五纪,地据寇戎。
四郊一旦,民复皇风。
戢兵禁暴,务穑劝农。
国有赈贷,时无困容。
恤刑议狱,去滥推公。
孝治其始,王道其终。
我宋抚运兮功冠百王,礼神为民兮化安万方。
旌帝德业兮刊碑建庙,福我群灵兮地久天长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五月甲寅朔十二日乙丑建。
真宗乞置东宫师保天禧元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玉海》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二
臣伏见皇太子光践承华,照临方内。
荐雷成象,正位于青宫;
五辂和铃,炳仪于清庙。
惟宾寮之具尔,独师保之阙如。
且夫师者,师法其规模;
保者,保安于德义。
茍旷厥任,未协前经,臣是以展转三思,揣摩群籍,冀有确论,上赞昌朝
粤自五帝选贤,三王授子,虽揖逊之或异,在训导以攸同。
虞舜之书则曰「教胄子」,姬周之典则曰「延冲人」,著于格言,莫重尊教。
虽然,服冕裘、陈卤簿,此可以庄礼容于外也;
至若就道德、敦孝恭,此可以发智理于内也。
伏愿陛下隆邦家之本,考沿袭之文,延揖公台,充备师傅,体二圣之基绪,副三灵之宅心。
人谋大同,知有尊于调护;
神器光属,亦共贯于守成。
又惟陛下颁列藩房,夙昭圣范,历试京邑之繁重,备尝稼穑之艰难。
虽勿用以居潜,已重晖而合照。
太宗皇帝英心奋断,大略制权,谓六传而可虚,俾庶务而从简。
皇太子适膺储位,方在妙龄,是宜设彼师臣,丰其礼数。
恢七教以兴之德业,广五行俱下之聪明。
春诵夏弦,遍遵行于故事;
左辅右弼,率永赖于正人。
臣谨按《汉书》,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眇身,护保宗庙,战战慄慄,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者。
是知保傅之重,不可不备也。
又伏睹唐贞观十七年散骑常侍刘洎以谓皇太子初立,宜尊贤重道,以昭圣德,遂上书论列,亦有宪章。
然而师傅之名,未闻沿革之制。
臣学识寡陋,罔测津涯。
伏乞陛下选载笔之洪儒,俾其检讨
秉钧元辅,计之长久。
庶使左右周储,赖之耆德;
羽翼汉嗣,蹑之高踪。
上符宗社之灵,下副华夷之愿。
臣适当暮齿,尚玷周行。
请老归田,案《礼》经而愧晚;
封章言事表臣节之有终。
傥蒙宸鉴俯回,离明增耀,不独臣死生幸甚,抑亦使兆庶同欢。
毕翰林(新入)991年11月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闻步花砖喜复悲,所悲君较十年迟。
银台晓入批丹诏,铜镜镊白髭。
宫锦细袍宣与著,内闲骄马赐来骑。
家门记得咸通事,莫忘论兵夜召时(自注:咸通中,毕相在翰林时懿宗将复河湟,夜召论边事,敷陈方略,甚称旨。上曰:吾方谋帅,不意颇、牧在吾禁苑。遂有登坛之命。按:此唐宣宗大中六年事,毕诚翰林学士。见《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参考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本。)
汾阴坛颂(并序 大中祥符三年 北宋 · 王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民国《荣河县志》卷二一
祥符号之三载岱宗展寀之间岁,蒲守臣状舆人之诵,以为坤灵所宅,实惟鄈上,方册具存,粤在境内,属绍休于圣绪,请备礼以亲祠。
皇上览奏,谦让不许。
侍臣进而佥曰:「泰岳建封,汾壤阙祀,有所未答也」。
外庭闻其事,率吁者万计,露章抗其辞,悃愊而三上。
臣诚难夺,帝俞乃下。
羲仲涓日,伯夷奏仪,岁二月,乘时龙,备法驾,奉秘检,陟广畤。
格殊尤之贶,通于神明;
成旷绝之礼,合若符契。
允恭克让之道,形推功归美之旨。
凝严覃思,阐郁郁之文;
纯至奉先,尽烝烝之性。
飘然鸾凤之迹,形于金石之刊。
四三坟,六五典,揭日月,薄云天,昭示方来,高迈前古。
乃诏宰臣旦曰:「汝相臣礼,实总攸司,亦宜昌言,以志纯锡」。
臣周爰事实,对扬王休,谨再拜稽首而言曰:粤以坤灵定位,秉阴成德。
侔天洪,覆博厚。
蕴于化先,载物无私。
翕忽章于神变,其止也一,其动也刚。
将发祉于沉潜,必炳灵于肸蚃。
惟阴阳之不测,在动植以攸依。
瞻惟冀方,奠厥中域。
水土深厚,风俗勤俭。
敷纷沃衍,尽辟于污莱;
丰实敦朴,有同于淳古。
载观旧志,参校前闻。
轩后之祀方丘,实惟其地;
虞舜之都蒲坂,绰有遗风。
直大昴之南街,距诸纶之半舍。
原隰相属,沵迤而龙鳞;
堆阜孤标,崛岉而云矗。
《书》载妫汭在其境,《诗》歌韩奕亘其右。
灵掌标于巨岳,素汾合于洪河。
逸势奔趋,迅湍激射。
绵亿载而隆起,无流壤之微溃,坚如注于碣石,危若冠于灵山
广袤屈盘,峥嵘诡异。
宛同大造,允谓神区。
以因地之宜,为祈祀之所,必有主宰,以定攸居。
钦若大猷,历选列辟。
辨方正位,懋建于皇极;
依神设教,阴骘于下民。
意在奉母仪、祷年谷而已。
汉元鼎中始建严祀,式新明制,从马谈、宽舒之议,屡崇于毖祀。
唐开元际,克甄坠典,践修厥猷,览张说萧嵩之言,亟兴于逸礼。
物无疵疠,岁臻丰懋。
盖俯邻于畿甸,或因事于巡游。
时奉瘗埋易如,尚兹湮废,閟其灵应
塈居温洛,及宅湲郊,通困屡迁,限于重阻。
历代而下,方属弄兵,千里而遥,岂遑错事?
王泽竭而颂声寝,彝伦斁而旧章缺。
丕天大律,旷世盛节,日不暇给,安可轻议?
且礼乐重事,岂沦胥以亡?
及圣明利见,故授之以泰。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运斗极,绥天保。
三灵改卜,抚飞龙之运;
四征不庭,革猛虎之政。
惟睿作圣,临下有赫,讴谣欣载,序章皇灵。
揖让开阶,允归天授,集大勋而成王业也。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席罗图,跻大宝。
麾旄致讨,下恃险之邦;
执契居尊,洽同文之化。
帝德广运,神武不杀,体玄立制,将圣多能。
遹骏缉熙,徇齐敦敏,敷至治而致承平也。
今崇文广武仪天遵道宝膺章感圣明仁孝皇帝陛下,自储两,陟元后,承天之序,象日之升。
协帝应期,缵戎御历,五材并用,六府允脩。
总挈宏纲,深思远驭,顺乎《乾》而发大号,取诸《豫》而怀永图。
务稼劝农,保邦固本。
讲兵要,计审实,取材六郡,震师五柞。
荐驱革辂,巡省翰垣,边堠自宁,兵锋不顿。
轮台罢戍,上因感悟;
玉关谢质,有异绥怀。
得用武之善经,茂庇民之丕德。
威灵赫于无外,声教殚于有截。
四方从乂,万汇由康,作法于凉。
议事以制,钦明稽古,御辨抚图。
讲理三雍,悬书两观,囹圄清而刑几措,黉塾兴而民崇让。
三郊吉土,有文王昭事之勤;
明发上陵,极显宗孺慕之感。
武有七德,礼备三驱。
丹浦非乐战之心,形于歌咏;
天乙有弛罟之惠,垂诸载籍。
今乃罢去羽猎,包以虎皮。
恻隐之仁,溥臻于微类,好生之德,上洽于昊天。
玄化旁流,皇风载韪,顽艳斯感,人神以和。
顺风之拜未施,飞昴之灵下告。
宝符锡祚,昭授羲畀姒以瑞;
玉牒登封,有踰周轶汉之盛。
介夫纯嘏,延及群氓,和以天倪,纳于轨则。
几一变之至道,妙万物以为言。
休大庭,窅姑射,宅心道秘,研几系表。
前宣室之席,未遑于顾问;
襄城之驾,靡事于巡功。
无何,西土之人,周行之士,凫趋麇至,不谋而同辞;
筮短龟长,协从而迪吉。
克符天诱,始定时,下沛然之诏,慰后予之情。
方泽致恭,为人而祈福;
近臣祗命,先期而戒事。
靡干民力,咸给县官,事酌时中,礼惟圣择。
慎徽备物,有条而不紊;
博士议郎,置蕝而已定。
时告上帝,亲享大宫。
献岁履端之初,属遒人布令之月,皇舆夙驾,天䍐前驱。
耀国容,增仪卫,导宝箓,遵皇衢。
却《咸》《夏》之音,御蒲塞之馔。
故靡从于游豫,祗静专于祀事。
逶迤式道,星列而天行;
戾止周庐,渊渟而岳镇。
弭芝盖,达蒲津,戒官师,饬法从。
九官列序,冠冕绎于清途;
七华腾装,羽旄蔽于朝旭。
翠虬奕奕,齐辂迟迟,俯颂祗之庭,临逆釐之馆。
恍惚杳冥之际,将事神交;
蟺蜎蠖濩之中,式资斋默。
辛酉飨后土地祇于泰圻,奉天书于左次,严二圣以配焉。
秉镇圭,纡皇组,实牺象,奠琮币。
体荐黄犊,藉用白茅
坛三成而庶品陈,乐八变而柔祇出,正辞以达其,祗瘗以终其礼。
纤罗不动,瑞香沓臻;
协气横流,欢声沸渭。
能事毕举,何止礿祭之恭,应胪传之速。
即时移彩仗,欸庙貌,展仪省祀,徽册既藏。
登歌申献,睟容如在,秩秩而中节,莘莘而有践。
少留清跸,周览平皋。
吐金景以歊浮云,式观宝气;
横素波而鸣箫鼓,讵敩欢游?
翌日即法宫,坐黼帐。
振振麟趾之族,师师鹭序之行,鞮译之长拱于著,勾陈之卫严于外。
礼申同瑁,肆觐于群后;
被蓼萧,大赉于四海。
资生仰化,罄图效祉;
观民设教,命市纳贾。
俗无非僻,器不苦窳。
化行比屋,有可封之民;
会盛涂山,无后至之国。
若薰风之复起,讶绛光之再烛。
举合饮之文,不遗于黄耇;
霈有差之赐,下及于门栏。
井冽寒泉,地涌神瀵,载纾乃顾,易以嘉称。
望祀于海,增峻其严坛;
允犹翕河,载循于戒典。
金华作镇,紫气临关,览巨灵之踪,慕玄元之教。
和风习习,膏泽祁祁,既呈瑞于丰年,亦清尘于夷路。
宵分载止,星言靡滞。
良田膴膴,有多稔之谣;
束帛戋戋,洽烝髦之咏。
由分陕之地,出二崤之间。
六辔如琴,睹襟带之险;
九斿齐轨,造图书之渊。
顺阳,考王制,举周醵,陈洛宴。
山园在望,夙夜永怀,謦欬如闻,馨香以达。
躬脂泽,感霜露,历山川之奇秀,美圣贤之遗懿。
诞敷鸿藻,穷三变之原;
高揭璇题,纪一时之异。
或熙载而有作,或倬彼以成章,并镂贞珉,垂为世范
六飞回轸,万国欢迎,咸发咏于载归,悉蒙休而安愈。
归格用特,观盥之仪斯毕;
饮至舍爵,酬劳之典遂行。
命酌衢樽,均欢《鱼藻》。
取「需于」之象,溥洽示慈;
成「乐只」之仪,维歌《既醉》。
煌煌焉,穆穆焉,总帝者之上仪,尽天下之壮观者也。
粤自天启巨宋,运钟累洽。
火辰耀,玉烛调,七政齐,六府正
躬操绝瑞,实表于鉴观;
爰议升中,已申于昭答。
至如成富有之业,流馀羡之庆。
资仁育,宣政本。
绵宇混一,庶物流衍。
不爱其宝,可以侔资;
得一以宁,自兹而始。
徇东征西怨之请,有暴衣露盖之行,靡惮于勤,用申其报,异于无谓而乐,巡狩数出,以露威灵者矣。
矧乃祗肃精明,内尽于
吉蠲涤濯,外尽其物。
罄文命致美之意,放仲尼与祭之言。
不于其身,抑损以宁俭;
若奉于祀,诫饬以期丰。
虽翕辟含章,至静而为体;
玄通报浼,应变以无方。
蒇事之辰,荐鬯之夕,贯天德水,迥变于澄澜
丽汉卿云,荐腾于缛彩。
青素之文符合,逸材之兽驯扰。
九茎挺秀,合颖效祥,充溢于册书,骈委于奏牍,岂止获乘矢、集神爵而已哉!
若夫惟德繄物,至諴感神,又安得昌远而夤奉景灵,如期而克举大事,不疾而速,不肃而成,如是者也?
若夫秩小大之神,训上下之则,腾茂实,扬洪辉,礼莫重于登云岱、欸魏脽,对越两仪,茂膺繁祉;
恢世教,奉天经,孝莫大于继其,述其事,肆于时,休有烈光。
非大信有孚,何以尽明察之义;
非要道溥被,何以极显扬之典?
洽百礼以昭其德,陈万舞以象其功;
崇一术而众美随,陈一事而十伦具。
呜呼!
惠可底行,祭则受福,兆民允殖,百禄是遒。
徽烈首于百王,鸿禧垂于万叶。
而又穆清凝,乾巩劳谦。
焕发天文,昭昭而谕旨;
寅威宝命,业业以持盈。
有严有翼,而永英声;
虽休勿休,而彰健德。
体道简易,大明终始,固丕基于积厚,延景铄于无疆,法坤元之永贞,若《韶》乐之尽善者矣。
臣徒幸丁辰,素非达礼。
闻经凝奥,游、夏何以措词;
临事讲求,恧其不逮。
殊无风采,密侍帝晖,遹观厥成,拜命之辱,谈天罔极,游圣难名。
祗奉五坛,幸睹黄云之覆;
继扬二《雅》,终愧「清风」之作。
其辞曰:
岩岩岱宗,明明乾健。
槱燎上腾,云封斯建。
高脽崛岉,厚德攸依。
宗致告,育谷是祈。
垂象盖高,含章光大。
以察以明,地天交泰。
圣祖烈烈,大勋斯在,神宗穆穆,令闻不已。
以妥以侑,夙夜恭止。
式严鄈上,肃奉灵文。
率礼明具,祗荐苾芬。
四隩来同,群灵胥洎。
惟孝奉先,惟圣克祀。
馨烈有融,仪形大备。
神之听之,肃然格思。
昭其绝瑞,报以鸿禧。
群生咸遂,百禄攸宜。
伊至诚兮,虚标前祠。
岂《泂酌》兮,专美声诗!
礼无违者,道尽于斯。
既享以诚,亦辅其德。
允协永贞,式扬圣则。
九壤谧宁,百昌滋殖。
教化恢兮,丕昭圣职。
仁寿跻兮,咸知帝力
绎思粹精,流谦中昃。
坱圠无垠,出坤珍兮。
亿万斯年,保民极兮!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尊号册文天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一三(第二册第一四九○页)、《宋大诏令集》卷六
太尉、守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王钦若等上言:臣等闻大宝昌符,昊穹所以昭圣
鸿名显号,亿兆所以推尊。
于铄有宋,肇开炎历,三圣继统,八纮归化
功再造于寰海,德冠崇于往初。
莫不顺考前规,率循大卞。
膺群伦之欣戴,受典册之焜煌。
绳武垂鸿,为万代法。
伏惟皇帝陛下性与道秘,体含乾刚。
凝六气之粹和,合五精之题序。
春秋鼎盛,辉光日新。
爰初受命,屡启藩国。
佩瑜玉以常从,侍东箱之听断。
察寿街之牍,幽隐必闻;
膳宰之言,凊温无爽。
及夫震闱载辟,宗正是司,居一有之元良,系天下之根本。
寅奉谟诰,洪宣国经,内竭力以承颜,外协心而敷化。
烝烝尽其欢养,乾乾其永图。
乃膺审训,以陟元后。
于是酌典宪,修维纲,黜憸士,进方直。
文母于长乐,罄其肃恭;
接硕臣于延英,纳其忠谨。
淑慎机务,忧劳隐微。
刑以防邪,而蠲其靡密;
赏以耸善,而杜其觊觎。
序进群才,申严百职。
劝农而抑末,屏雕纂以崇俭。
勤小毖之求助,定彝伦而建极。
矧乃行敦天至,感倍时思。
易月虽遵于旧章,号旻盖守于经礼。
吉蠲茂于宗祏,崇建加于寝园。
惇尧族以斯和,合姬宗而维睦。
乘茵步辇,息三面之畋游;
虎观云台,集六儒之讲诵。
导声训以归厚,饬编齐之向方。
繇是表里协恭,岁时大顺。
三边绝惊,五稼屡丰。
天正上元,举国阳之肆类。
中外臣庶,藁街夷酋,咸以为景运袭熙,大猷踵武,宜享尊称,周光先烈。
陛下虔恭抑畏,载执劳谦,百辟抗封,至于五上,沛然宸恩,始降帝俞。
夫惟睿作圣,所以膺会昌也;
懿文经武,所以绍洪业也;
显仁翼明,所以佑中夏也;
孝为绝德,所以形万方也。
臣等不胜大愿,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
伏惟陛下徇黔首之归往,苍灵之眷怀,丕昭盛容,膺受多福。
然后执一以绥俗,持盈而守邦。
崇信忠贤,率由典常。
济柔克于高明,阜烝民于惠康
保神祖二宗之茂绪,以永于无疆。
钦若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大理寺逾月无公案请付史馆咸平二年八月癸丑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文献通考》卷一六六、《玉海》卷六七
本寺公案,常有五十至七十道,近者三十日内绝无。
汉文帝决狱四百,唐太宗放罪三百九十人,然犹书之史册,号为刑措
当今四海之广,万类之多,而刑奏止息,逮乎逾月,足彰耻格之化,式渐太和之风。
请付史馆,用昭圣治。
五岳升帝号诏大中祥符四年五月乙未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东都事略》卷四、《宋史记》卷三
峻极之岳,上配于圆穹;
聪直之神,助司于元化。
缅惟前代,并建王封,奉祈报以惟寅,蕴休祥而匪测。
顾惟凉德,久荷蕃釐,自祗陟于神房,洎亲祠于吉壤。
造发生之宇,获荐明馨;
款削成之峰,载瞻庙貌。
精一之心克协,肸蚃之应沓臻。
惟彼嵩高,超于衡服,爰暨朔巡之镇,实临代北之区,咸茂粹灵,以绥黎献。
是用昭升帝箓,允答神功,永增徽册之华,益厚群元之祉。
今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
仍各遣官诣岳祠致告,择日备礼奉册。
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礼官详定仪注。
加上五岳后号诏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戊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
朕以列岳奠方,配天作镇。
粹灵所宅,百代仰其聪明;
云雨所滋,万物承其化育。
寔凭幽赞,思极钦崇,由是昭备物仪,推尊帝号。
矧柔灵之作合,俨象服而有容,载举徽章,式光内位。
其加上东岳天齐仁圣帝淑明后、南岳司天昭圣帝景明后、西岳金天顺圣帝肃明后、北岳安天元圣帝靖明后、中岳中天崇圣帝正明后之号,仍遣官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