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予与山(一作荆)王仆射起淮南李仆射绅事历五朝踰三纪海内年辈今唯三人荣路虽殊交情不替聊题长句寄举之公垂二相公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引用典故:胶漆 岩廊
故交海内只三人,二坐岩廊一卧云。
老爱诗书还似我(一作应是我),荣兼将相不如君。
百年胶漆初心在,万里烟霄中路分。
阿阁鸾凰野田鹤,何(一作谁)人信道旧同群。
看恽(一作浑)牡丹花戏赠李二十805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807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仙游寺
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
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815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老游春饮莫相违,不独花稀人亦稀。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
安北街赠李二十815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榆荚抛钱展眉,两人并马语行迟。
还似往年安福寺,共君私试却回时。
(一作笑)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其一 836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树根雪尽催花发,池岸冰消放草生。
唯有须霜依旧白,春风于我独无情。
(一作笑)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其二 836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道场斋戒今初毕,酒伴欢娱久不同。
不把一杯来劝我,无情亦得似春风。
梦得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837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
却寄两条君令(一作领)取,明年双引中书宰相入朝举双烛,馀官各一)
梦得题荅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838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看题锦绣报琼瑰,俱是人天第一才。
好遣文星守躔次,亦须防有客星来。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810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獬豸姿 吟贝锦 吹毛 短李 金兰 汉皋佩 药石规 鹓鸾序 紫泥
忆在贞元岁,初登(一作俱升)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唐昌观玉蕊崇敬牡丹,花时多与微之有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辛大立度性迂嗜酒,李二十绅形短能诗,故当时有迂辛、短李之号)
儒风爱敦质佛理玄师(刘三十二敦质雅有儒风,庾七玄师谈佛理有可赏者)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一作数)宫棋(双声联句,八面宫棋,皆当时事)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一作满)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一作惹)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一作分)堤布,盘筵占地施。
徵伶皆(一作求)绝艺,选(一作迎)伎悉(一作选)名姬。
粉黛(一作铅粉)凝春态(一作艳),金钿耀水嬉。
风流誇堕髻,时世斗啼(一作愁)贞元末,城中复为堕马髻、啼眉妆也。)
密坐随欢促,华尊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舞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残席諠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岐。
几时曾暂别,何处不相随?
荏苒星霜换,回环节候催(一作推)
两衙多请告(一作假)三考(一作遂)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札(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锋毫(一作毫锋)锐若锥(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辄笑,目为毫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谓自冬至夏,频改试期,竟与微之待制试也)
并受荐,齐陈(一作登)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一作道)太平基
(一作取)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一作夺)降旗(并谓同铺席,共笔砚。)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谓制举人欲唱第之时也)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元和元年同登制科,微之拾遗,予授盩厔
再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四年微之复拜监察,予为拾遗学士也。)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一作枉)东台不欺微之使东川,奏冤八十馀家,诏从而平之,因分司东都
(一作雪)冤多定国,切(一作犯)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一作斯)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一作相)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倖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腾口(一作方)成痏,吹毛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一作度)清源寺,山经绮季(一作里)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一作山)(并途中所经历者也)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一作国)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㳽。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失水鬐。
闇雏啼渴(一作鹖)旦,凉叶坠相思(此四句兼含微之鳏居之思)
一点寒(一作秋)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嫌醒自歠醨
耳垂无(一作怀)伯乐舌在(一作感)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应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一作兹)
无憀(一作悰)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
念远缘(一作伤)迁贬,惊时为(一作叹)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自与微之别经七月,三度得书)
旧里(一作理)非难到,馀欢不可(一作易)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一作靖)微之宅在静安坊西,近兴善寺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开元观西北院,即隋时龙村佛堂,有古一株,至今存焉。微之宅中,有辛夷两树,常与微之游息其下)
此日空(一作徒)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作书)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元稹集和此诗,注内本题末尚有“兼投吊席八舍人”七字。)817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引用典故:白虎议 恋楚 颓玉 伏青蒲 学终军 鬼揶揄 萧朱 龙智经醢 桑榆 守株 悬磬 扬马 友于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极(一作接)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一作俗)殊。
夷音语嘲𠹗,蛮态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徵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一作似)鬼女为巫。
楼闇攒倡妇,堤长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
见果皆卢橘,闻禽悉鹧鸪。
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
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
月移翘柱鹤,风汎飐樯乌。
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
鼍鸣江擂鼓(一作泉窟室),蜃气海(一作结气)浮图。
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
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
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
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
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
钟仪恋楚张翰浪思吴。
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
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
名声逼(一作敌)扬马,交分过
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
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一作偶)升平代,偏惭固陋躯。
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
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
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竽。
(一作丸)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定场排越伎(一作汉旅),促坐进吴歈。
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
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
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律(一作硉),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一作急)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筹并频逃席,觥严列(一作别)置盂。
(一作漏)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一作易)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一作到)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郡符(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江州司马
时情变寒暑,世利算锱铢。
(一作望)日辞双阙,明朝别九衢。
播迁分郡国,次第出京都(十年微之移佐通州其年秋,予出佐浔阳明年冬杓直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果州,韦大出牧开州
秦岭驰三驿,商山上二邘(商山险道,中有东西二邘)
岘阳亭寂莫,夏口路崎岖。
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
江关未撤警,淮寇尚稽诛(时淮西未平,路经鄂二州界,所见如此)
林对东西寺,山分大小姑(东林、西林寺庐山北,大姑、小姑在庐山彭蠡湖中)
庐峰莲刻削,湓浦(一作水)带萦纡莲花峰庐山北,湓水在江城南,何逊诗云:“湓城对湓水,湓水萦如带。”)
九派吞青草浔阳江九派,南通青草、洞庭湖,孤城覆绿芜(南方城壁多以草覆)
黄昏钟寂寂,清晓角呜呜。
春色辞门柳,秋声到井梧。
残芳(一作怨)鶗鴂(音啼决,见《楚词》),暮节感茱萸
蕊坼金英,花飘雪片芦。
波红日斜没,沙白月平铺。
几见林抽笋,频惊燕引雏。
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
眇默思千古,苍茫想八区。
孔穷缘底事,颜夭有何辜。
龙智(一作圣)(一作遭),龟灵未免刳。
穷通应已定,圣哲不能逾(一作踰)
况我身谋(一作谋生)拙,逢他厄运拘。
漂流随(一作从)大海锤锻任洪炉。
险阻尝之矣,栖迟命也夫。
沈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防瘴和残药,迎寒补旧襦。
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
贫室(一作活)悬磬,端忧剧守株
时遭人指点(一作客荅难),数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梦,昏昏半是(一作似)愚。
女惊朝不起,妻怪夜长吁。
万里抛(一作离)朋侣(一作执),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荣枯。
去夏微之疟,今春席八殂。
天涯书达否,泉下哭知无去年元九瘴疟,书去竟未报,今春闻席八殁,久与还往,能无恸哭)
谩写诗盈卷(一作轴),空盛酒满壶。
只添新怅望,岂复旧欢娱。
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
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先韵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
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
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
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
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
八风凄间发,五彩烂相宣。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
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
澒涌同波浪,铮鏦过管弦。
醴泉流出地,钧乐下从天。
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
星回疑聚集(一作散),月落为留连。
雁感无鸣者,猿愁亦悄然。
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
闇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
斜行题粉壁,短卷红笺
肉味经时忘,头风当日痊。
老张知定伏,短李爱应颠张十八籍李二十绅皆攻律诗,故云)
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
天教声烜赫,理合命迍邅。
顾我文章劣,知他气力全。
工夫虽共到,巧拙尚相悬。
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
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酬荅朝妨食,披寻夜废眠。
老偿文债负,宿结字因缘。
每叹陈夫子陈子昂著感遇诗,称于世),常嗟李谪仙贺知章李白谪仙
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李竟无官,陈亦早夭。)
不得当时遇,空令后代怜。
相悲今若此,湓浦通川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支韵
新亭未有客,景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闇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834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
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
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
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
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
四时新景(一作境)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837年 唐 · 白居易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一作与共持)杯。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84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鈇龯。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御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
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
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
顺孙祇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
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
乃授侯伯,纛龯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
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遗训,显扬先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汎渭赋804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右丞相高公之掌贡举也。予以乡贡进士举及第。左丞相郑公之领选部也。予以书判拔萃选登科。十九年。天子并命二公对掌钧轴。朝野无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为校书郎。始徙家秦中。卜居于渭上。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下乐名遂官閒。一身得其所。既美二公佐清静之理。又公垂特达之恩。发于嗟叹。流为咏歌。予时汎舟于渭。因为汎渭赋以导其意。词曰。
亭华山下有人。
跂兮望兮。
爱彼三峰之白云。
汎汎渭水上有舟。
沿兮溯兮。
爱彼百里之清流。
以我为太平之人兮。
得于斯而优游。
又感阳春之气熙熙兮。
乐天和而不忧。
曰予生之幸兮。
时哉时哉。
当皇唐受命之九叶兮。
夷与华而无氛埃。
及帝缵位之二纪兮。
命高与郑为盐梅。
二贤兮爰立。
四门兮大开。
凡读儒书与履儒行者。
率充赋而西来。
虽片艺而必收兮。
故不弃予之小才。
感再遇于知己。
心惭怍而徘徊。
登予名于太常兮。
署予职于兰台
台有兮阁有芸。
芳菲菲兮其可袭。
备一官而无事。
又不维而不絷。
家去省兮百里。
每三旬而两入。
川有渭兮山有华。
澹悠悠其可赏。
目白云兮漱清流。
其或偃而或仰。
门去渭兮百步。
常一日而三往。
夜分兮扣舷。
天无云兮水无烟。
迟迟兮明月。
波澹滟兮棹夤缘。
日暮兮舟泊。
草萋萋兮沙漠漠。
习习兮春风。
岸柳动兮渚花落。
发浩歌以长引。
举浊醪而缓酌。
冉冉兮其将尽。
予何为乎不乐。
鸟乐兮云际。
鸣嘤嘤兮飞裔裔。
鱼乐兮泉底。
拨拨兮尾潎潎。
我乐兮圣代。
心融融兮神泄泄。
伊万物各得其乐者。
由圣贤之相契。
贤致圣于无为。
圣致贤于既济。
凝为和兮聚五福。
发为兮消六沴。
不我后兮不我先。
适当我兮生之世。
鳞虫兮与羽族。
咸知乐而不知惠。
我为人兮最灵。
所以愧贤相而圣帝
乐乎乐乎。
汎于渭兮咏而归
聊逍遥以卒岁。
元九81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
凡所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
或辱序。或辱书。
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爱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
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
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
致足下前。累岁已来。
牵故少暇。间有容隙。
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
亦无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
率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馀事。
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
忽如会面。心所蓄者。
便欲快言。往往自疑。
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
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
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
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
诗又首之。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
微及豚鱼。幽及鬼神。
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
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
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
义有类。韵协则言顺。
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
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
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
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
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
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
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言者闻者。
莫不两尽其心焉。洎周衰秦兴
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
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
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
苏李骚人。皆不遇者。
各系其志。发而为文。
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
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
然去诗未远。梗槩尚存。
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
得者盖寡。以康乐奥博
多溺于山水。以渊明高古
偏放于田园。之流。
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
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寖微矣。
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巳。
噫。风雪花草之物。
三百篇中。岂舍之乎。
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
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
因雪以悯征役也。棠棣之华。
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
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
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
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如练
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
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感遇诗二十首。
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又诗之豪者。
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
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馀篇。至于贯穿今古。
覼缕格律。尽工尽善。
又过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
或食辍哺。夜辍寝。
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嗟呼。事有大谬者。
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
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
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
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苦节读书。二十已来。
课赋。夜课书
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
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
又自悲矣。家贫多故。
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
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
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
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
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
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
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
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聪。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
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
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
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
众面脉脉。尽不悦矣。
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
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
大率如此。不可遍举。
不相与者。号为沽名
号为诋讦号为讪谤
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
乃至骨月妻孥。皆以我为非也。
其不我非者。举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
无何而鲂死。有唐衢者。
见仆诗而泣。未几而死。
其馀则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
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
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
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耶。
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
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
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
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
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弮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
名入众耳。迹升清贯。
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亦其宜也。日者又闻亲友间说。
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
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
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
欲聘娼妓。妓大誇曰。
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
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
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
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
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长恨歌主耳。
长安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戏。
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
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
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
不可以多取。仆是何者。
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
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
肯兼与之乎。今之迍穷
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
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
迍剥至死。李白孟浩然辈。
不及一命。穷悴终身。
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
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
彼何人哉。彼何人哉。
况仆之才。又不逮彼。
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
月俸四五万。寒有衣。
饥有食。给身之外。
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
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箧中。得新旧诗。
各以类分。分为卷首。
拾遗来。凡所遇所感。
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
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
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閒居。
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
谓之閒适诗。又有事务牵于外。
情性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
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
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
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微之。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
风鹏。勃然突然
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
雾豹。为冥鸿。
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閒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
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但以亲朋合散之际。
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
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
略之可也。微之
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
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徵古旧。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
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閒澹。
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
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
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
然后人贵之。今仆之诗。
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閒适者思澹而词迂。
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
独足下耳。然千百年后。
安知复无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
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
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
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
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
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
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
樊李在傍。无所措口。
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何则。劳心灵。
役声气。连朝接夕。
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
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
不知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
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
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
脱踪迹。傲轩鼎。
轻人寰者。又以此也。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
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
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
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
博搜精掇。编而次之。
往还诗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
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
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
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
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叹息矣。
又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
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
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
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
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
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
尤患其多。巳尚病之。
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律。
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
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在何地。
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微之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
岁暮鲜欢。夜长无睡。
引笔铺纸。悄然灯前。
有念则书。言无次第。
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
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论左降官准旧例量移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伏见赦文节目中。新左降官有不该恩泽者。
在宥之体。有所未宏。
臣窃闻物议。皆言逢吉恐李绅量移。
故有此处置。若如此。
则应是近年流贬官。因李绅一人。
皆不得量移。事体至大。
岂敢不言。李绅先朝奖任。
曾在内廷。自经贬官。
未蒙恩宥。古人云。
人君当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管仲拘囚。齐桓举为国相
冶长缧绁仲尼选为密亲。
有罪犹宜涤荡。无辜岂可终累。
况鸿名大号。册礼威仪。
天地百灵之所鉴临。亿兆八纮之所瞻戴。
恩泽不广。实非所宜。
臣与逢吉素无雠嫌。与李绅且非亲党。
所论者全大体。所陈者在至公。
伏乞圣恩。察臣肝膈。
倘蒙允许。仍望宣付宰臣
应近年左降官。并编入赦条。
令准旧制。得量移近处。
请明察李逢吉朋党疏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窃闻朋党议论。
李绅贬屈尚轻。
臣受恩至深。
职备顾问。
事关圣听。
不合不言。
先朝奖用。
擢在翰林
无过可书。
无罪可戮。
今群党得志。
谗嫉大兴。
询于人情。
皆共叹骇。
诗云。
萋兮菲兮。
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
亦已太甚。
又曰。
谗言罔极。
交乱四国。
自古帝王
未有远君子近小人而致太平者也。
又古人云。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李绅是前朝任使。
纵有罪愆。
陛下犹宜洗衅涤瑕。
念旧忘过。
以成无改之美。
逢吉门生故吏
遍满朝行。
侵毁加诬。
何词不有。
所贬如此。
犹谓太轻。
曾参有投杼之疑。
先师有拾尘之戒。
伏望陛下断自圣虑。
不惑奸邪。
天下幸甚。
建中之初
山东向化。
只缘宰相朋党。
上负朝廷。
杨炎元载复雠。
卢为刘晏报怨。
兵连祸结。
天下不平。
伏乞圣明。
察臣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