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韩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披榛亭赋1084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一、《鸡肋集》卷二、《历代赋汇》卷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舒陈仪甫官于魏,览观公圃废城之堞,垦其土作亭堞上,名曰「披榛」。
斩木枝为梁柱,菅蒯衣之。
目踰四垣,瞩五里外。
进客而语曰:「乐哉此亭」!
客曰:「微主人言之,固愿有谒也。
今夫山居者,遗世远举,烟霞之府。
厜㕒之颠,翠微之颜,穹石曲坞。
上正宛中,如堂如防,猱玃之所处。
首更奔星,高出云雾。
足蹈太虚,下见雷雨。
邈乎杳冥,一揽九土。
此人以登邑门之垤,踪步龃龉。
若绊若禦,若见阹橹,游意无所。
至于平原案衍,秫麦之土,漫漫漠漠,蔑有堆阜。
下泽之车,短毂幎尔。
昼日旁午,出汗沾湑。
此人适逢沙丘宿莽,广不荫路,怠而愿息,解辔弛负。
相携伛偻,忽如飞翔,延颈顾慕矣。
若乃平时室处,朦胧环堵,穷年不出,四壁为伍。
周以阛闬,域以牖户,如彼井谷,潜逃之鲋。
衡从北南,适在跬步,仰而视之,不识天宇。
此人出城而望,见桑麻绿野,犹将乐之,况乃矗乎巍巍,据城之陴,出屋之危,前无蔽亏,俯首而窥哉!
夫明不求晦,处内慕外,各以其不足,所遇生贵。
雍门之技,悲者惊心;
钟仪见絷,尚犹南音
主人殆倦游穷居者耶?
不然何以趯然于此,而志意洋溢也?
尝与主人周览五岳,岱、嵩、衡、霍,巫、庐、九疑,白盐赤甲,青城峨嵋。
岁暮深林,攀援桂枝,结轨羡门、高溪,方驾赤须、安期
委区中之跼蹐,游太上之无涯。
则主人乐此耶?
尝又与主人服纤离、骖騄耳,夸父前乘,鲁阳奉辔。
超人迹、驰万里。
以观乎八纮九野、觚竹北户,与西王母日下之地。
扶桑月窟,紫渊丹水,大章所步,卢敖所履。
殊方怪物,齐谐之志,焜煌谲诳,经目而记。
则主人乐此耶?
尝又与主人观乎京洛神州、宋魏两都,未央、建章,天子之居。
前殿武库,金阙玉除。
东华耀灵西华望舒。
复道氤氲,飞阁渠渠。
千官锵锵,剑佩以趋。
朝会而出,冠盖布途。
富贵润奴隶,衣食仁里闾。
则主人乐此耶?
尝又与主人校术孙、吴,抗技颇、牧。
左象弭,右鱼服。
韩厥中御,州绰为右。
冯轼而寓目,以观三军之斩伐击刺。
琅琅磕磕,风起云会。
北登燕然,躏轹长塞,西屠石堡,饮马瀚海
麒麟图形,赎死胄代。
则主人乐此耶?
尝又与主人出咸阳、经上蔡、过邯郸桑中大堤、石城之间。
士女亟会,倡乐止客。
杯酒相索,吹竽鼓瑟,鸣筝击筑,六博蹋鞠。
宛珠之簪,傅玑之珥,罗裾从风,众曲入耳。
人生得意,亦何能已?
则主人乐此耶」?
主人油然而笑曰:「人寿几何,而时易失。
细犹不果,巨安可必?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吾非以狭骄广、以俭笑侈也。
狭易治,俭易供,此吾所以乐也。
穷秋九月,狐狸出穴,宇宙隆冽,时亦登吾亭而支颐。
丛棘之分披,朱实之离离,秋风鸣枝,久而不去。
群窍尽奏,若歌若啸,起左作右,时亦杖藜隐几而听之。
寂寥兮无为,淡乎熙熙似遗,己离物而不知。
飞鸿灭没,夕阳就微,月出埤堄,乐而忘归。
则客亦乐此乎哉」?
于是客曰:「我以众夸主人,而主人以少夺我。
主人贤哉,非仆所及也」!
钱举字少周序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五、《鸡肋集》卷三五
吴越武肃王之裔孙钱君,名焘字景贶,梦神语之曰:「易之,则利进取」,乃更名曰「举」。
补之曰:学以为己,非进取具,而求举以为养也。
夫求举以为养,此人之举,非自举其举也。
人之举,士为知己者用也;
自举其举,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左雄周举,又荐冯直。
直以臧得罪,以此劾奏
悦,曰:「宣光奏吾,是韩厥也」。
人之,若左雄之知人者,可也;
自举其,若周举之报己知者,可也。
则主与客皆免矣。
而钱君年志方盛,慕义无穷,从补之游五年,趣操如一,不见补之异也。
补之因其更名,为改字曰「少周」。
少周今惟少于周也,老将似之。
春秋左氏传杂论一 其二十三 顷公不射君子为有礼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九
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子舆谓己曰:「且辟左右」。
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注:齐侯不知戎礼。)」。
射其左,越于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右成二年。
战欲杀敌,无问其人矣。
顷公自以不射其君子为有礼,用此败。
执此与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不禽二毛同意。
春秋左氏传杂论二 其一 楚不能与晋争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楚子囊曰:「今吾不能与晋争,晋君类能而使之。
韩厥老矣,知罃禀焉以为政。
范丐少于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军
韩起少于乐黡,而乐黡、士鲂上之,使佐上军。
君明臣忠,上让下兢」。
右襄九年。
天下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孟子以谓「乌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盖贵老敬长,所以训孝弟,而贤能所在,不必老长。
是以晋政类能,少者位上,群臣乐推,疆国罢争,才之所在,不乎系年也。
杜锋1106年冬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二、《柯山集》卷四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九、《圣宋文选》卷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启:罪垢谪官于此,多病懒放,旧学荒废,无以见贤俊,故久不果奉谒。
而足下意益勤,两坠珠玉,又副以新文一轴。
披读累日,不胜钦仰。
试陈所疑。
其一篇曰《非季札》,夫季札何可非也?
之达于礼乐,盖孔子之所与,而其人之贤,则非管、晏、叔向子产韩厥所可及也。
然则其于辞受之际,宜亦至矣。
彼其辞千乘之国于争夺之世,盖欲制行以高天下而教后世,将以愧夫盗据窃取,而使乱臣贼子之祸少息焉。
使季札受亦可,辞亦可,而卒辞之者,亦行其志云尔,夫岂有所不可哉?
季札非忘吴也,岂不曰「国之存亡废兴,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孤竹君以国与叔齐,叔齐伯夷,而卒皆逃去,入周不反其国,而孤竹之后不闻有兴者。
孔子论二子曰「求仁而得仁」,未尝罪以亡其国也。
夫子之不非夷、,则季札之不得罪于夫子明矣。
足下试详思之。
世之贵王衍,以器用言之,譬如玩好间一物耳,未可格以法度也。
愚以谓季札为不可非,王衍为不足非也。
按:《三杰赞》文字丰缛,布叙详密,有作者之风,更加老成,则无可议。辱问甚勤,不敢不尽。
资政韩公家传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唐先生文集》卷六
韩公,讳粹彦字师质
相州安阳人魏忠献王之子,故丞相仪公之弟也。
春秋之世,韩献子有大功于赵,故宋有天下,而韩氏为特盛。
忠献有勋劳于天下,先朝著令,世选韩氏子孙一人官相州
故公弱冠以选,监相州酒税,秩满复监相州仓。
稍迁国子监光禄寺主簿卫尉寺丞提举京东常平等事,尚书司勋员外郎、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使,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主上即位,仪公拜左仆射,公避亲,改少府少监,迁吏部员外郎
丐外补,得陈州
仪公罢相,公亦罢郡,主管嵩山崇福宫
五年许自便,主管西京留司御史台
驾幸兴德禅院,有感,诏韩氏子孙在吏议者,悉除之。
未几,主管南京鸿庆宫
丁母忧,服除,拜光禄少卿
上享原庙,摄太常卿、接伴北朝贺天宁节人使。
使还,赐出身,拜秘书监
二年,以徽猷阁待制兴仁府
俄擢定州路安抚马步军都总管,知定武军府事。
还朝,拜工部侍郎主管右选
求外补,拜龙图阁学士,复知定州,年五十四薨于中山
公名重北方,而闻于契丹,故聘使往还,公未尝不在其间,而北道谋帅,公未尝不为选首。
其使契丹也,王师方西征,虏意不自安。
公既入境,皆交口问西事。
公对以使事有指,不敢及其他。
公既慎重其事,不敢纵言,而虏亦顺适其意,不敢复问。
而云中馆送台箱事,例客省使不肯拜,受香药酒皆反复论难。
卒正其礼,得其所守而还。
公始授馆,虏主戒馆中勿生事。
公射于馆中,虏主乘小车,与其孙观焉,因解骖以侑射,且命画工邈之以归,其为远人所慕如此。
公为侍郎者再,而吏部之政为最勤。
其殿大邦者三,而定武之政为最逸。
吏部分四选,而侍郎右选至为杂冗。
公承积弊之后,釐正簿书,遣决滞务,增损废置五万四千一百馀事,发为几白,然后怨詈谤讟,化为驩谣。
上闻而嘉之,公进秩一等,官吏赏有差。
所谓最勤者如此。
中山魏王仪公旧治也,遗民故老犹有存者。
闻公作世济堂,固已感悦;
而公之抚军治民,悉遵先世规摹,故雍容谈笑,无他施为,而军府肃然。
所谓最逸者如此。
余尝读公奏议,以考其为心,大抵以爱民为本。
始,公知陈州,作护城堤,自是无复水患,人至今便之。
然至定武时,议者欲决滹池河水注塘泺中,而界保州、永宁之间作限水堤,则公极论其不可。
始,公在定武时,诏访以备边之计。
公画四策,以储蓄为先务。
河朔均籴,则公复有所不从。
所谓以爱民为本者如此。
余读公奏议十卷,至论致仕官复起、免,追所得恩典以励风节,喟然叹曰:大哉言乎!
忠献之风矣。
始,公貌类其父,世人以为忠献复出,而号小魏公。
神宗、哲宗亦以是深器之,然终不至大用。
故余所书,止于如此。
世以忠献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今考《史记·世家》,周公之子伯禽,太公之子吕伋,皆龌龊庸人,无事可书。
召公之后,九世无闻,至燕惠侯然后稍见于史。
则余今所书如此,公可谓不忝其世矣。
赞曰:
公子保之谓余言:「先公在定武时,有说先公取幽燕者,先公折之曰:『国家奄有四海,宁少此弹丸土邪』」?
北方无事百有馀年,两朝之民得以养生,得以送死,得以事其父母而养育其子孙,始之者寇准,而成之者公也。
《传》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今所谓仁者,果谁欤?
非公孰能当之?
朱惕开封府兵曹开封尹王诏特荐制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忠惠集》卷二
大道之行,人以公举
祁奚能举善于晋,称其子不为党;
韩献子赵孟之举,戮其仆不为过。
岂非公于为国,而无事于姑息者乎?
朕询谋卿士之众,因言以知汝惕,试之天府,非特以是观汝从政,亦因以是观所举,汝勉之矣。
赵盾韩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六、《北海集》卷二一
绍兴二年正月十六日进御故实曰:《国语》:赵宣子韩献子灵公,以为司马。
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
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
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夫周以举义,比也;
举以其私,党也。
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
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
举而不能,党孰大焉。
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
吾故以是观女,女勉之!
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
皆告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贺我矣。
吾举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臣观自昔人君最恶者朋党,而人臣之得罪,亦无大于此,其故何也?
为其不忠也,为其不正也,为其不公也。
夫不忠则欺,欺则必党而后售;
不正则邪,邪则必党而后立;
不公则私,私则必党而后成。
苟为其情,不出于此三者,亦无事于党矣。
为人臣而甘为不忠、不正、不公之行,以安受其恶名,亦岂人情也哉?
盖仁义之道薄,而利心胜之,则趋陷于此,而不自知焉耳。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怀仁义以事君者,则不其然。
忠而不欺,与之共事者皆所同心;
正而不邪,与之并进者皆其同类;
公而不私,与之同心同类者乃皆一意于公家耳。
故更相称誉,不为朋党;
转相汲引,不为比周。
何则?
忠于为国,无邪私也。
是以为大臣者,以人事君,唯恐其才之不宜,而有愧于所称。
居下位者,由荐入官,唯恐其职之不修,而有负于所举。
处荐才之地,则引之不以为恩;
任当官之责,则犯之不以为怨。
恩怨两忘,而唯义之从,尚何朋党之有?
臣于赵盾韩厥之事,窃有取焉。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其六 宋 · 洪皓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天涯憔悴向谁陈,不死由来是谷神。
蒲柳衰姿依术士,桑榆晚景属谈宾。
言存赵氏惟韩厥,力定周邦赖贾辛。
尚论古人犹未足,投闲更欲讲王春。
陈参政1137年1月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双溪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伏审光奉宸章,进陪国论。
诞告遐迩,欢欣交通。
伏惟庆慰。
窃以内修外攘之艰,大劳小康之后。
惟道德才谞之醇固,所以拯患而致祥;
将相士民之协和,所以同心而造事。
忘于斯者,或昧其术;
谋于斯者,或挠其权。
大政之几,非贤不乂,必也抱魁垒之质,挟清警之资。
故侍凝旒,则听纳被知;
逮居黄閤,则寅恭竭尽。
算多而胜,业广惟勤。
中国倒悬,告猷能解;
生灵沦陷,援手释忧。
如通闭破结,发越人之药石;
若引重致远,辑造父之辔衔。
在措置之锱铢,系安危之輗軏。
故廊庙虚位,妙柬清忠
搢绅公言,莫如执事
伏惟参政资禀绝异,规略最优。
沈涵仁义之渊,点𪑮诗书之囿。
典司八玺,宿学儒宗;
劝讲六经,每舒皇眷。
夙夜匪懈,密勿赞佑之功;
讽谏从容,启沃多闻之益。
韩厥为人之不党,子产临事则慎辞。
国蓍蔡而世表仪,帝股肱而天笔舌。
坚昆而谕渤海,檄巴蜀而射聊城
倚马操觚,袪迷决瞆。
尺一有中和之气,方隅识睿圣之心。
布繁悉化俗之,播委曲难谕之旨。
陪銮扈跸,造膝虚襟。
酌古今而处便宜,预图画而补遗阙,允执大柄,光辅明时。
殆将致主于唐虞,自信许身之
引类而真贤举,励精而治功成。
沛其源流,素所蓄积。
籀夙叨奖饰,几免牢愁。
纶綍颁行,喜而不寐;
光尘眇末,仰之弥高。
绵宇蒙庥,伟哉造物!
馀波所泽,尽出生成。
素悯枵疏,岂遗贱远?
颂咏之切,敷染奚殚!
福建漕上殿劄子绍兴八年十月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紫微集》卷二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六、《宋元通鉴》卷七一、《吴兴备志》卷一三、《宋史新编》卷一七一、正德《光化志》卷五
臣代匮册府踰三年,虽竭夙夜之力,而才驽不逮,讫无以承厚惠,称明德。
兹蒙恩将漕闽粤。
职分有守,顾虽不言而去,陛下不以是责臣,朋友不以是弃臣。
然臣伏自推念:居官既不能以尺寸自效,去国又不能一言觊以裨赞万分,则身虽九死,犹有所恨。
请得为陛下试陈其愚,退伏欧刀都市,不悔也。
臣以谓古之人君,其患有二:不在于拒谏,在于纳谏而不能用;
不在于不知天下之利害,在于既知之而不以为意。
昔者秦始皇帝杀假父,迁其母,谏而死者二十七人,最后茅焦解衣一说,立悟而还其母。
秦昭王时太后穰侯华阳泾阳高陵君专威擅国,秦国不知有王。
范雎进说,昭王立夺之权。
昭王所以能成伯功,始皇卒并六国,其事虽不足法,然要其纳谏而果于必从,闻善而果于能改,可言也。
至于衰世之君则不然。
楚灵王虐,子张谏之。
曰:「子复语,不谷虽不能用,吾憖置之于耳」。
汉成帝之季年,王氏日以益盛,刘向推明梓柱,言忠而意切,成帝徒叹息其意,而不能有为也。
其后灵王终辱于乾溪,汉鼎卒移于新室,言之可为于邑
故曰患在于纳谏而不能用,知利害而不以为意也。
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寇,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
方今之务,顾有甚大且急于此者乎?
然进言者多矣,今皆指是以为陈腐而不道,更取新奇之说以藉口实者多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不恤,更为迂阔之事以塞责。
此近于纳谏而不用,知利害而不恤也。
设以为不然,胡不试取今日之事,以校其十年之初,亦有以相越乎?
殆见其不如矣。
日失一日,岁亡一岁,长此安穷,盍亦及今而为之制乎?
昔禹惜寸阴,今所遭之患有过洪水,此正惜分阴之时也。
今庙堂布政,百官承事,朝行呼唱而出,暮行呼唱而归,抑不知其所治者果何事耶?
所务者岂尽今日之急乎?
何其敌日以偪,兵日以骄,民日以困,无愈于曩时也?
臣以谓为今之计,昼之所行,夜之所思,非是三者则不务。
将以用人焉,非有当于三者不进也;
将以兴事焉,非有当于三者不为也。
智者用其思,勇者竭其力,上下大小,同心协德,无一日之怠皇。
又且昼而作事,夕而计功,时考其验,岁课其成,力行而不已,数年之后,庶或有济。
若循今之道,求济今之功,犹却行而欲及前人也。
臣以谓观时以知务者,大臣之事也;
守职以效功者,群臣之业也;
循名而责实者,人主之权也。
贾谊曰:「听言之道,以事观之」。
何独听言,为治之道,亦观其事。
今有人于此,曰人材已用矣,则当观其职业之兴废;
国论已定矣,则当观其事功之济否;
风俗已厚矣,则当观其士节之坚脆。
如是则不能欺。
若曰职业已修,事功已立,士节已坚,然则胡为其未治乎?
此又足以考矣。
无乃大官大吏徒事文具,以苟偷朝夕,不知当世之所务乎?
无乃徒饰虚言,以藉口实,无益于救败乎?
譬犹说食,终不可饱,古人所谓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殆责实之政未行也。
臣以谓人君如天之道虽有常,然不出其非常者,则无以遂威权。
四时之运,天之常也,至于震耀杀戮,反风起禾,此非常也。
张敞,汉一大吏尔,犹能越法,有所纵舍,而况于人君乎?
且群下之功罪多矣,忽取一人焉录其功,则凡有功者皆奋;
忽取一人焉抵其罪,则凡负罪者皆恐。
如此,则威权复矣。
又况进贤退不肖之柄,不可一日委于臣下也。
何则?
古人之荐材也,将与之比而事君;
世之荐材也,将与之比而助己。
赵盾朝登韩厥于朝,暮戮其仆而不恨。
安可谓无人哉,盖亦鲜矣。
此任人之柄所以不可萃于臣下也。
萃于臣下则人主之势孤,贵臣之过失将壅于上闻矣。
臣闻勤俭虽帝王之盛节,非有制法焉,则德不足以远施。
汉文帝身衣皂绨,而富人墙屋被文绣,倡优僭后饰,天下所以能富殖而财不屈者幸耳,然后世终有七国之变,况于民力国势万万不及于曩时者乎?
臣愿裁抑奢僭,自贵臣始,罢去无用之官,省不急之费。
苟任事者能以公议为天下率,蹇然以身当其怨而不辞,群臣各以其职分谤,则虽戾夫悍卒,亦将欢以承命矣,孰有不听者乎?
臣以谓有国之所恶者,莫大于朋党与奔竞。
朋党盛则能致于败国,奔竞盛则士节不坚,人主无以寄安危之任。
然是二者,皆在上者有以启之也。
何则?
今一宰相用,凡名为其与者,不择贤不肖尽用;
宰相去,凡名为其与者,不择贤不肖尽逐。
且世固名曰君臣,不曰家臣也,奈何人材之去取,一视宰相哉?
宜其朋党之浸成也。
假令有人焉,官于天子之朝,徒知业其官而不事请谒干寄,一旦擢而进之,则人自趋于退素矣。
苟所用者率数干权贵之人,而无所附丽之士皆弃置而不用,则何怪于士之奔竞成风哉!
臣故曰二者皆自上之人启之也。
臣窃观自古开忠于当世之君,不避斧质之诛者,多在于刍荛疏远之士,而鲜出于贵近之臣。
岂远者忠而近者否乎?
非然也,盖疏远则顾忌鲜,贵近则嫌避众,其势然耳。
今臣之所陈,皆天下之大利病,人主之所当急闻。
然其言有益于国,无益于臣之身。
然臣所以犯难而必言者,臣既无顾忌之心,又无嫌避之迹,欲以信其犬马之私,以报陛下也。
惟陛下矜其忠而保全其不肖之躯,使世无以言为讳,则非独臣之幸也。
干冒天威,无任震惧之至,取进止。
乞增祀韩厥事奏绍兴十一年八月 宋 · 朱翌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九、《中兴礼书》卷一五二、《宋会要辑稿》礼二一之五(第一册第八五三页)、《咸淳临安志》卷一三、《文献通考》卷一○三
谨按周穆王造父赵城,由是为赵氏。
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至景公三年屠岸贾之乱,韩厥正言以拒之,而程婴公孙杵臼皆以死匿孤。
故其后卒立赵武为晋正卿,子子孙孙,至今不绝。
我宋受命,为天下君,传序十世,至于陛下,赫然中兴,光乎前古。
然遐想千载之前,有功于我家者,陛下必思所以报也。
三人者,在元丰时绛州建祠,封以爵号。
今行在春秋祀杵臼不预焉。
然不绝赵祀而卒立者,也。
杵臼有祀而不预,恐未为称。
臣愚谓宜载之祀典,使与杵臼并飨春秋之祀,亦足以为忠义无穷之劝。
仍乞于行在所卜地,权创祠宇,使百姓日修香币,仰祝吾君则百斯男,亦臣子之大愿。
乞下礼官学士详加讨论。
定倾论 其五 论行法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
臣窃惟人主威权之出,至于杀戮关军政者,傥罪状明白,按校详审,既已明行,当断以宸虑,守之不移。
不可夺于好恶,使远近窥测,有掠美避谤之迹,失忠诚之心,启谗佞之口,动摇国事。
此利害有不可胜言者。
请借古以论之。
彭越为汉功臣,相与灭秦灭楚,勋业甚著,割符为王,爵位尊盛
一召不至,以是为罪,因以诛死。
栾布求杀身明其罪,终以不赦。
王恢武帝伏兵马邑以诱单于,尉史迎降,虏得脱去,而武帝罪其不能追获,以慰士大夫心,虽太后为言,卒不得免。
二主持法无所纵贷,而国势尊荣,胡夷拱伏,此不夺之效也。
仆固怀恩晚节桀逆,至引吐蕃扰败唐室,而代宗隐忍为讳,不言其反。
李怀光朱泚奉天之乱,倚兵自固,德宗优容,迫于臣下之请,诛伐不行,而宠增爵位。
俄及大历,终身逃难,屡至危迫,止缘姑息蕃镇,昏默为治,频于困辱。
此掠美避谤、执法不坚之效也。
诸葛亮街亭之败,马谡为前锋,坐违节度,舍水上山耳,涕泣行诛,以为法不可不明。
郤克伐齐,韩厥将上军,闻克将斩人,驰将救之,闻既斩之矣,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夫以人臣用师,犹任怨确守,断行不移,矧于复中兴之业乎!
伏望览汉唐四主之得失,察奸雄之情态,不可狎玩,以成咎悔,不胜幸甚。
韩公袭美亭记 南宋 · 宋莘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四、民国《汉南续修郡志》卷二五
宋臣之盛,未有如韩氏者。
初,尚书左丞、赠太子少傅忠宪公亿大丞相魏国公琦,皆进士崛起,蔚然勋德相望,及其父子兄弟,一门四世为贤卿相,议者谓源流相委,皆忠宪所出,盖天之阜昌韩氏未有艾也。
夫岂其然耶?
祥符间,忠宪公太常博士出守洋州,实生仲子、仆射公缜。
后五十年,继领郡事。
是岁嘉祐五年,洋人德之,士大夫荣之,为作袭美堂
二公亦不鄙夷也,皆赋诗见意遗洋人,为九鼎重。
盖自祥符历嘉祐以迄于今,踰百五十祀,邦人颂而歌舞之,不少衰焉。
噫!
天之生斯人,将以为宗社华彝之福,而洋再世私之,其为荣幸宜如何。
异时洋居敌冲,凡城邑、官府大略灰烬之馀,而堂久墟矣,惟二公慈惠之政,风雅之什,根于人心,传于翰墨,夜光绚灿,独与天汉俱永,岂亦有神物护持之耶?
乃相与嘱其父老而告之,曰:「吾闻春秋之世,韩献子有大功于赵,故宋兴,韩世□兴。
今乃国家再造,其子孙尚多贤。
汝曷迹二公遗墨,勒诸金石,而往告之,且贺其必有兴者」。
父老咸欢喜踊跃,再拜以请曰:「碑立矣,汉水在此,公言不食」。
并诠其词刻之,以传不朽。
按:康熙南郡志》卷一八,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荆玉后赋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颐堂先生文集》卷一
赵惠文王秦昭王闻之,发使奉牍,用十五城两易。
蔺相如曰:「秦强赵弱,其可不许!
臣请报聘,西面而去。
尺土不偿,全以返殽陵之路」。
约车治行,画日出祖。
望诸君乐毅谓王曰:「相如习机,权鉴情伪,衔命疆外,宜无废事。
虽然,玉有妖孽,主者所忌。
和再以斮其足,始作楚子之瑞。
方谨藏于府,又焉得此遐弃,越黄流之广深,徙祸本于吾地。
幸暴秦之肆贪,鼓馋吻以奔饵。
当垢涤而粪除,启嬴氏之颠踬。
夫一璧微器也,连城重寄也,贾直悬隔,得失不类。
谋国者若此醉寐乎?
赵使纳关,秦垒不割。
其计诞,果于授地,规后必取;
其计悍,浪起兵端,诱吾孰应;
其计诞,酖毒不可尝,虎兕不可玩。
捐璧辞城,是谓长算。
遇彼欺夺,犹得十半。
昔在唐虞,三代以来,尊则礼天,卑则问士,羡以起度,瘗以婴祭。
是朝是享,子󱯳男蒲。
贽见劳贶,仪法甚都。
叔末道衰,物与凶随,怀之越乡,匹夫自危。
杼有拱者,以戮其尸;
戍有大者,以幽其妻。
周穆饰台,徐戎畔之;
郑伯假田,鲁史讳之;
晋遗取虞,荀息请之;
申挟奔郑,涛涂杀之;
许男降楚,面缚衔之;
楚继灭赖,赖子效之;
舅犯要君,晋文投之;
齐侯败北,韩厥进之;
襄没楚宫,仲带窃之;
师袭卫境,智伯先之。
远窥近察,有则不祥。
君王其审思哉」!
惠文曰:「秦赵方(惠文即位,未尝与秦交兵。十四年乐毅将赵、、韩、、燕兵攻齐,与秦会中阳十五年,与韩、、秦共击齐。十六年,与秦王会禳,秦复与赵数击齐。苏厉赵王书,于是赵辍谢秦,不击,秦始怨赵。易璧事在十六年前也。)蔺生甚健。
相国止矣,徐觇其变」。
毅谋不合,相如竟成命而归。
自后西甲岁出,雷骇漳滨,邯郸不守,璧遂入秦十七年,秦拔我两城。明年,拔我石城。又明年来攻,斩首二万。赵奔命不暇,以至亡。)
更为玺章,篆刻无伦。
庙中所受,轵旁所陈。
玺材之馀,存为汉珍
岌岌路寝,华带辉春张怀瓘《书断》曰:「始皇以和氏之璧琢为玺,使李斯书其文,可谓传国之伟宝、百世之法式。」史载赵高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子婴因庙中杀己,称病不行,来,遂杀之斋宫。沛公灞上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三辅黄图》曰:「未央宫龙首山前殿,至孝武以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风至,其声玲珑。」《战国策》曰:李兑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惠文初相也,虽专政,必不以赵所宝资游说之士。蔺相如死后,既以送苏秦,岂复有璧可易城,今不取。)
盖甚美必甚恶,亦尤物之移人。
蛊一时以争夺,阅百世之故新,况宝之者殃及其身。
魏相称上意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论学绳尺》卷五、《止斋论祖》卷上
论曰:古之君臣,其心则相知,而其道则相济。
相知之深而相济之不足,君子犹以为未善也。
凡人臣之事君,不度其君之所可为,以就其有为之志者非也;
安于其君之所可为,而不辅其所不能为之缺者亦非也。
何者?
咈其上之所欲,相持而至于相戾者,固君臣之患。
惟其所欲之便,相徇而至于相欢者,尤君臣之患也。
故夫善事君者,虽不逆其意而戾其所欲,亦不逢其意以求中其所欲,是非相知以心、相济以道者不能也。
汉之魏相有声于宣帝之日,君子贤之。
然帝以刑名绳下,以严毅总职,史臣谓其称上意是已。
独惜乎相知之深而相济之不足,犹未可为善也。
魏相称上意,请申论之。
夫自知其君可以王而与之王者,伊尹也。
自知其君之可以霸而与之霸者,管仲也。
是故伊尹之说成汤无卑论,之受之也无难色;
管仲之说桓公无侈说,而桓公之受也亦无异图。
君臣之间相知如此,而不可以致治者,无有也。
君臣之相知诚乐其如此也已,然而人主之患,每易恃其所长而狃于其所快。
夫恃其所长,则其才果于自用;
狃于其所快,则其志易失之偏。
而为之臣者,又每售其所喜,而不责其所难入。
夫售其所喜,则其过也莫之抑;
不责其所难入,则其不及也莫之强。
以自用之才,加之以易偏之志,而徒见夫不抑其过,不强其不及之说。
呜呼!
知无以相济,其患盖如此哉!
汉之宣帝,人皆知其为英主也。
不惧其不明也,惧其明之过于察而入于苛也;
不惧不断也,忧其断之过于严而流于忍也;
不忧其不勤也,忧其勤之过于锐而几于侵下也。
魏相辅之,总领众职,使上下无苟且之意,而公卿多称位之人,其无负于宣帝之为者,相知以心,孰如相之于帝也哉!
惜乎!
徒相知而无道以济其短,君子不为无恨于弱翁也。
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惧矣」。
周公之法,议能议功,不遽以一眚绝天下之才也。
霍光亲握天子玺,拥而立之,借使无后,犹将十世宥之。
乃发其已往之私,卒使功臣之盟未寒,而赤族之诛已及,何刻哉!
赵广汉之吏才,汉廷希有也,不幸而丽乎罪,尚宜以八议之法贷之。
独以忤己之私憾而于民泣而请代者,举京兆弗恤也。
何刻哉!
宣帝之刑名,而以严刻佐之,甚称上意,史臣之言则信矣。
孝宣之治甘于杂伯,亦相之无以广之也欤!
大抵人臣之相其君,非于其有馀者将顺之为可喜,而增其所不能,裁其胜而约之中者,斯可贵也。
高祖自任以为马上治天下,向微陆贾诗书之说,帝之勇气未衰也。
唐德宗之猜忌,宜趋于亡而未亡者,陆贽之仁义实扶持之。
呜呼!
孝宣固未必愧于二君也,孰谓贤相也而有愧于二臣哉!
谨论。
记祚德庙始末甲辰春,为初献官,书于祠下。)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三、《象山集》卷二○
元丰中皇嗣未育,吴处厚上书言:「宜祠程婴公孙杵臼」。
于是下诏搜访遗迹,得其家于绛州太平县赵村,立庙祠之曰祚德庙。
诚信侯杵臼为忠智侯。
处厚将作监丞
徽庙朝,又封韩厥义成侯
绍兴十三年建州王朝倚上封事,乞祠三侯于行都。
其后诏立行庙,加谥四字为忠勇诚信侯,杵臼为通勇忠智侯,忠定义成侯
初立庙在棘寺基上,后建棘寺,徙于元贞观。
二十二年,臣寮上言:「庙在委巷中,湫隘卑陋,郡岁遣从事草具酒脯祠之,弗虔。
宜崇其庙貌,超六字八字侯,加封二字公,升为中祠」。
于是封为强济公杵臼为英累公,为启佑公。
徙庙于青莲寺侧,秩于祀典,掌于太常,岁差官行事,作乐祠之,庙貌始严肃,封告寺僧主之。
六州歌头 其一 南宋 · 辛弃疾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
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
俯层轩。
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
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
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
白鹭振振,鼓咽咽

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
君不见,韩献子将军赵孤
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赵须韩。
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
只在南园。
成都漕谢李制置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一、《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八
守江乡之符,正惭玩愒;
出泽国之节,滥备将输。
亟控需章,冀回涣汗。
兹奉大元帅承制,必欲小行人之疾驱,冒昧涤红,凌兢布白。
伏念某百无操挟,独有迂疏。
学无所成,空敝精神于蹇浅;
仕未能信,仅存肝胆之轮囷。
馆下诸生一鸣辄斥;
坐堂上称太守,再鼓已衰。
独感吾选韩厥之知,皇顾孰杀子产之怨。
止须书考,力乞投闲,敢图清朝,骤畀漕事!
成都夙称陆海,海已近于扬尘
而益部旧号使星,星今同于陨石。
熬波无润,刻楮难成。
百亩食九人,宁忍夺金于白昼;
十钟致一石,尤难转粟于青天。
此岂庸驽,所能黾勉!
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敢不膝行;
观察于赋,与急刺史于民,尚祈指教。
恭惟某官识弘且毅,气直以方,学广而闻多,才全而业钜。
光猗兰之叶,世载其英;
劲前茅之权,帝嘉乃绩。
受任危难之际,折冲谈笑之间。
夷虏胆寒,士民心服。
吴起,荐西门豹,悉送吹嘘;
向宠,咨郭攸之,尤加摸索。
有如蹩躠,亦俾驱驰。
某敢不恪奉六条,图拜五善
维驹维骐,维骃维骆,敢自怠于鞭笞;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愿少宽于辔策。
其为颂徯,罔既敷宣。
王子申落致仕除刑部郎中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三、《平斋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具官某:韩厥既老而禀政,留侯道引不食谷而强起,材足以为斯世用,讵容得谢!
尔操尚浑厚,风致简远,郡国选表,再召再辞,遂以垂车请。
幅巾林壑,独立氛𡏖之表,固泊乎世味矣。
朕访西南人物于朝,谓尔年耆德明,精神犹未衰,怀香宪部,勉为一来。
霜峡放舟,使观者知朕能致华发于万里,顾不韪欤!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