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761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一枝传远信 山简 习池 绣衣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一作鹤)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一作醉里)习池回。
奉寄高常侍(一作寄高三十五大夫。)764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曹刘 汲黯匡君 廉颇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一作价)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崔五侍御高彭州760年 唐 · 杜甫
五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何时救急难?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翰乃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蕃人多以部落为氏,初为王忠嗣衙将,后代为节度,屡著功河西进封平西郡王。)754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倚刃 非熊 题柱 宠鹤 珠履客 麒麟阁 君王神武 廉颇 识吕蒙 孙楚 魏绛
今代麒麟(一作骐麟),何人第一功。
君王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先锋百胜(一作战)在,略地(一作妙略)两隅空。
青海(一作飞)传箭天山挂弓
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
智谋垂(一作眷)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
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受命边沙(一作军麾)远,归来御席同。
轩墀曾宠鹤畋猎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
策行遗(一作宜)战伐,契合昭融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
未为珠履客,已见(一作是)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军事留孙楚,行间吕蒙(一作“乡曲轻周处将军吕蒙”。严武高适辈皆共军事,鲁炅曲环辈皆其部将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一作腰间有长剑,聊欲倚崆峒
蔡希曾(一作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原注:时哥舒入奏勒蔡子先归。)755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阮元瑜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
(一作男)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材缘挑(上声)战须。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云幕开府,春城赴(一作入)上都
马头金狎帢(一作匼匝,一作帢匝)驼背锦模糊。
咫尺云(一作雪)山路(一作自至青云外),归飞(一作西)隅。
上公(一作独)宠锡,突将且前驱。
汉使(一作水)黄河远,凉州白麦
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
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759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引用典故:半刺 沈鲍 一枝色笔还郭璞 蚩尤 刘表焉取 庞公 一鬼
(一作古)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
老去才难(一作虽)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
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高岑殊缓步,(约)(照)得同(一作周)行。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嘉谟)宾王,近代惜(照邻)(勃)
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别驾任居刺史之半,长史别驾已翱翔。
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一作使)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一作问)身强。
羁旅推贤圣,沈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原注:时患疟疾)一鬼(一作未)销亡。
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腼屡鲜妆(二语皆时俗避疟事)
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
刘表遗恨庞公至死藏。
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
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彭门(一作天彭)剑阁外,虢略鼎湖旁。
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即胡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
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
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旧宫宁改汉(刺史本汉官),淳俗本归(一作不离)(虢本晋地)
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
会待祅氛静(一作灭),论文暂裹粮。
高三十五书记高适渤海人。解褐为封丘尉,不就。客游河西哥舒翰奇之,表为书记。)753年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崆峒小麦熟,且(一作吾)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穫之,边人呼为吐蕃庄。天宝六年哥舒翰掩击大破之,后不敢复至。八载,又克其石堡城。然自此用兵河西不已,故追言戒之,欲适告翰也)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一作并州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唐簿尉有罪,辄受鞭鞑)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武威
答云(一作言)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一作尤)须慎其仪(一作宜)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一作旗)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一作亦足慰远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驩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中肠安不)悲。
惊风吹(一作飘)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一作时)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按寺乃高宗东宫时为文德皇后立,故名慈恩。)752年 唐 · 杜甫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瑶池
高标跨苍天(一作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一作壮)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一作立)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一作惊)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一作户北),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一作泰)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一作燕),日宴昆崙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钱谦益曰:“明皇还,于、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高适蜀州刺史,请罢东川以一剑南。甫为王进论巴蜀情形表,亦与适合。此行入奏疑谓此。”)762年 唐 · 杜甫
 押虞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俯拾 骨鲠 骥子 绣衣
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
年未三十忠义俱,骨鲠绝代无。
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寒露(一作露寒)之玉壶。
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
(一作整)用疏通合典则,戚联豪贵耽文儒。
兵革(一作甲兵)未息人未苏,天子亦念西南隅。
吐蕃凭陵气颇粗,窦氏检察应时须(一作才能俱)
运粮绳桥壮士喜,斩木火井(一作寒)猿呼。
八州刺史思一战,三城守边却可图剑南西川节度、恭、、雅、黎、悉八州三州,当吐蕃冲要。一云:彭州有三守捉城,又有七盘安远龙溪三城,皆在茂州界上也)
此行入奏计未小,密奉贤旨恩宜(一作应)殊。
绣衣(一作飘飘)霄汉立,䌽服日向(一作粲粲)庭闱趋(一本此下有开济人所仰,飞腾正时须)
省郎京尹俯拾(一作相付),江花未落还成都
江花未落还成都(一本无此叠句,一作还成都多暇),肯访浣花老翁无(一作公来肯访浣花老)
为君酤(一作酣)酒满眼酤(二句一云携酒肯访浣花老,为君著衫捋髭须),与奴白饭青刍(一本无此句)
扬旗(原注:二年夏六月成都尹严公置酒公堂,观骑士试新旗帜。)764年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猛士 王粲不归秦
(一作风)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庭空六(一作四)马入,駊騀扬旗(一作旆)旌。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来缠(一作冲)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广德元年剑南节度高适不能军,吐蕃、维、保三州),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770年1月21日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馀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老病怀旧,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瑀昭州使君超先在。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此作,因寄王及敬弟。
引用典故:鼓瑟 曹植 曳裾 招魂 刘安
自蒙(一作枉)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一作明),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悽悽求友篇,感时(一作君)郁郁匡君(一作时)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一作堪)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一作犹)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一作羌)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一作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
吾读古人之书。
而求古人之贤未获。
嗟夫。
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
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
虽贤不能自辩。
况察者未之究乎。
郑卫方奏。
正声间发。
极和无味。
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
反以为怪谲之音。
太师乐工。
亦皆失容而止。
曼都之姿。
杂于憔悴。
缊絮
蒙萧艾。
美丑夷伦。
以为陋。
此二者既病不自明。
又求者亦昏。
将剖其善恶。
在迁政化。
端风俗。
则贤不肖异贯。
而后贤者自明。
而察者不惑也。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功曹
此三贤者。
可谓之达矣。
或曰。
愿闻三子之略。
遐叔曰。
元之志行。
当以道纪天下。
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之志行。
当以中古易今世。
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
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
不易一刻之安。
元之道。
刘之深。
萧之志。
及于夫子之门。
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
元病酒。
刘病赏物。
萧病贬恶太亟。
奖能太重。
元奉亲孝。
居丧哀。
抚孤仁。
徇朋友之急。
莅职明于赏罚。
终身贫。
乐天知命焉。
以为王者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天人之极致也。
而词章不称。
是无乐也。
于是作破阵乐词。
是乐也。
协商周之颂。
推是而论。
则见元之道矣。
刘名儒史官之家。
兄弟以学著称。
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
条贯源流。
备今古之变。
推是而论。
则见刘之深矣。
萧以史书为繁。
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
而为列传。
后代因之。
非典训也。
将正其失。
自春秋三家之后。
非训齐生人不录。
次序缵修。
以迄于今。
志未就而殁。
推是而论。
则见萧之志矣。
元㨿师保之席。
瞻其形容。
不俟其言而见其仁。
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
言理乱根源。
人伦隐明。
参乎元精。
而后见其妙。
萧若百鍊之钢。
不可屈折。
当废兴去就之际。
一生一死之间。
而后见其大节。
视听过速。
欲人人如我。
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
取其中节之举。
是可以为人师矣。
学广而不偏精。
其贯穿甚于精者。
又文方复雅商之至。
当以律度百代为任。
而古之能者。
往往不至焉。
超蹈孤厉。
不可谓不知言也。
茂挺父为丞得罪。
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
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
自洛至
道邀使车。
发词哀乞。
惟一涕下。
即日舍之。
且曰。
萧赞府生一贤才。
资天下风教。
吾由是得罪亦无憾。
夫如是。
得不谓之孝乎。
或曰。
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
遐叔曰。
太尉房公。
可谓名公矣
每见鲁山
则终日叹息。
谓予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尽矣。
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
每谓当时名士曰。
使仆不幸生于衰俗
所不耻者。
元紫芝
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
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
弟宙次宗和而不流。
南阳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
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
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
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
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
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
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
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
是皆慕于元者也。
刘在京下。
尝寝疾。
房公时临扶风
闻之。
通夕不寐。
顾谓宾从曰。
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
无复有神道。
刘公每有胜理。
必诣与谈。
数日忘返。
退而叹曰。
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
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
恨言理少对。
未与刘面。
常想见其人。
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
弟霸士会峻清不杂。
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
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
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
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
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
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
是皆重于刘者也。
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
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
问萧求人。
海内以为德选。
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
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
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
河南衍季融粹微而周。
会稽孔至惟微而好古。
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
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
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
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
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
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
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
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
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
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
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
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
是皆厚于萧者也。
尚书颜公。
重名节。
敦故旧。
茂挺少相知。
颜与陆据柳芳最善。
茂挺赵骅邵轸洎华最善。
天下谓之颜萧之交。
殷寅衍睦于二交之间。
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
刘避地逝于安康
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
今复求斯人。
有之无之。
是必有之。
而察之未克也。
三贤不登尊位。
不享下寿。
居易委顺。
贤人之达也。
不蒙其教。
生人之病也。
予知三贤也深。
故言之不怍云。
高适薛据慈恩寺浮图752年 唐 · 岑参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挂冠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高适谏议大夫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敕。
监察御史高适
立节贞峻。
直躬高朗。
感激效经济之略。
纷纶赡风雅之才。
长策远图。
可云大体。
谠言毅色。
实谓忠良。
宜回纠逖之任。
俾超风谕之职。
可守谏议大夫
陈兼应辟高适贾至753年10月 唐 · 独孤及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引用典故:卞和 济川 大人赋 贾生 天网 献可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
罢官梁山外,穫稻楚水湄。
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天网摇顿,公才难弃遗。
凤凰翔千仞,今始一鸣岐。
上马指国门,举鞭射书帷。
预知大人赋,掩却归来词。
天子方在宥,朝廷张四维。
料君能献可,努力副畴咨
旧友满皇州,高冠飞翠蕤
相逢绛阙下,应道轩车迟。
高侯秉戎翰,策马观西夷。
方从幕中事,参谋王者师
贾生洛阳焜耀琳琅姿。
芳名动北步,逸韵陵南皮
肃肃举鸿毛,冷(一作冰)然顺风吹。
波流有同异,由是限别离。
汉塞隔陇底,秦川连镐池。
白云日夜满,道里安可思。
梦想浩盈积,物华愁变衰。
因君附错刀,送远益凄其。
四海各横绝,九霄应易期。
不知故巢燕,决起栖何枝。
高士咏 其三 许先生 中唐 · 吴筠
 押真韵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
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
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
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仲尼述易道。
于坤曰。
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公天生懿德。
外方内直
茂才全。
发为诗文。
得大易之中。
诗人之正。
邈乎其不可及己。
七岁诵孝经。
秘书异其聪敏。
问曰。
汝志于何尚。
公曰。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
是所尚也。
后博究五经。
举其大略。
而不为章句学。
确然有可大之业。
知者益器之。
十五秘书捐馆。
公茹血在疚。
踰时而后杖。
由是乡党称孝。
二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閒。
通人颍川陈兼长乐贾至渤海高适
见公皆色授心服。
约子孙之契。
天宝十三载应诏京师
玄宗以道莅天下。
教列于学官
公以洞晓元经。
对策高第。
解褐拜华阴
相国房琯方贰宪部
请公相见。
公因论三代之质文。
问六经之指归。
王政之根源。
宪部大骇曰。
非常之才也。
赵郡李华扶风苏源明并称公为词宗。
由是翰林风动。
名振天下。
及函洛寇扰。
公违难于江南
上元初授左金吾兵曹
都统江淮节度书记
非其好也。
未几。
徵拜右拾遗
因上疏陈便宜。
及方镇有冒于货贿。
举直错枉。
大者十馀事。
不行。
皆焚其藁。
时大盗之后。
百度草创。
太常典故。
尤所坏缺。
公为博士
祗考古道。
酌沿革之中。
凡有损益。
莫不悉当。
新平公主之子裴仿。
永清公主
公实相礼。
初以裴仆射遵庆主婚。
中诏长主后夫姜庆代焉。
公奏曰。
婚姻人道之大。
使异姓主之。
非礼也。
且无以示天下。
臣不敢奉诏。
上从之。
又议定谥法
公以为谥者
盖迹其事业邪正而褒贬之。
举一字可使贤不肖皆劝。
故其议吕諲卢弈郭知运等谥。
皆参用典礼。
约夫子之旨。
其事覈。
其文高。
学者传示以为式。
时有上议谓景皇帝未升尊位。
不宜为太祖
诏下百寮。
公按礼经。
以为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而以其祖配之。
故三代皆以受命始封之君配昊天上帝。
唯汉氏崛起丰沛。
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
不可为祖宗。
故以高帝太祖
景帝肇启王业。
建封于唐。
高祖因之。
遂以有天下之号。
天所命也。
宜百代不迁。
因具故事条奏。
从之。
于是郊庙之礼遂定。
踰月。
拜公尚书礼部员外郎
吏部
每岁以书判试多士。
而朝列有以文学称者。
必参校辨论。
定其甲乙丙科。
至是公分其任。
求为郡守
以行其道。
濠州剌史。
公下车。
以淮士轻剽。
兵革之后。
率多不法。
长吏不能制。
遂先董之以威。
格之以政。
然后用恺悌宽厚。
渐渍其俗。
三年而阖境大化。
优诏褒美。
移拜舒州刺史
又以理行闻。
玺书就加朝散大夫检校司封郎中
赐金印紫绶。
其明年
吴楚大旱。
饿夫聚于萑蒲者十七八。
唯舒安阜近者悦。
远者来。
犬牙之境。
草窃不入。
上闻之。
诏曰。
断狱岁减。
流庸日归。
以人俗之丰给。
当淮湖之灾旱。
尔守之力也。
擢拜常州刺史本州都团练使
常州江左大郡。
兵食之所资。
财赋之所出。
公家之所给。
岁以万计。
公削其烦苛。
均其众寡。
物有制。
事有伦。
刑罚罕用。
颇类自息。
公又谓安人之道。
清而静之则定。
为而察之则扰。
故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
一变而百姓不知其理。
又一变。
知其理而不知理之所由。
比及三年。
不忍欺
路不举遗。
年谷屡熟。
灾害不作。
甲辰岁冬十月二十日
甘露降于庭树。
二十七夕乃止。
呜呼。
公庇斯人。
人方仰公。
彼天不惠。
降此大厉。
为郡之四载。
大历十二年四月壬寅晦
暴疾薨于位。
行路恸哭。
罢市者相吊踰月。
又吁嗟之声相闻。
自寮属相吏。
下逮乡老里尹。
皆率以备斋祭。
及葬之日。
缌衰送葬者数千人。
唯公体之清净。
包大雅之明哲。
尊贤容众。
而交不谄渎。
本仁祖义。
而文以礼乐。
乃至温良能断。
应用不滞。
达识足以表微。
厚德足以载物。
善而不伐。
光而不耀。
内不机巧。
外无缁磷。
隤然中立。
豁若虚受。
其长人也。
先教爱而后法禁。
不迁怒以临下。
故威而不猛。
不私己以欺人。
故易而无备。
其茂学博文。
不读非圣之书。
非法之言。
不出诸口。
非设教垂训之事。
不行于文字。
而达言发辞。
若山岳之峻极。
江海之波澜。
故天下谓之文伯
有集二十卷行于代。
若艺文之士。
遭公发扬盛名。
比肩于朝廷。
则有故中书舍人吴郡朱巨川
中书舍人渤海高参
尚书左丞天水璟。
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博陵崔元翰
考功员外郎颍川陈京
礼部员外郎北海唐次
苏州刺史高阳齐抗
其章章者也。
其睦亲与善。
自内姻及朋友所知之家。
振穷分灾。
恤孤哀丧。
颁禄归赗。
必加于常人一等。
故启手足之日。
室无馀财。
惟待赐然后乃敛。
议者于是谓公有文子之清。
子产之仁。
史鱼之直。
平仲之与人。
贾生之行义。
文翁之政事。
叔子之遗爱。
而不跻岩廊。
不享期颐。
阙致君论道之美。
以遗史册。
故凡百以为痛。
在昔孔文子以敏而好学为文。
公叔发以恤卫国凶饥为惠。
矧公功存于人。
言垂于代。
有文有质。
不忝前烈者与。
易名之礼。
请从令典。
谨状尚书考功
伏以褒德尚贤。
设教之崇轨。
谥易名
饰终之令典。
谨按故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
蕴黄裳之服。
协中庸之德。
正词复礼
施化为邦。
清风存乎省寺。
遗爱结于黎庶。
具美之道。
何以尚兹。
窀穸既安。
音徽日远。
请追公叔之谥。
式播臧孙之烈。
谨上。
李回宣慰三道敕旨843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成德军魏博皆出兵甲。
俯临贼境。秋气已至。
攻取是时。元逵宏敬。
制胜伐谋。必有成算。
固须命使。远访嘉猷。
又回鹘虽已遁逃。尚存馀烬。
今朔风始劲。塞草具腓。
犹虑未革枭音。敢怀狼顾。
迫于饥窘。复扰边城。
仲武久欲荡除。俾无噍类。
成其志业。壮彼威声。
亦在使臣往喻朕意。各宜奋厉。
早建殊勋。解甲来还。
免彼祁寒之候。止戈除害。
庶臻仁寿之期。咨尔帅臣
副兹委遇。宜令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李回幽州镇魏等道宣慰。
讨袭回鹘事宜状843年3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伏见李靖再破颉利可汗
方始擒得。
望付翰林李靖传。
诏示刘沔
晓谕云。
比者未取却公主
与回鹘接战。
朝廷力稍不及。
舍之即易。
今既取却公主
又与回鹘接战。
即须剪除令尽。
不得遗生后患。
兼令拣退浑沙陀共三千骑。
枞枞排比。
兼晒取三千人十日乾粮及乾蒸饼。
闻塞上五百钱买得一头牛。
亦令约人数晒取牛肉乾脯。
且如此排比。
景度幽州使回。
刘沔专差信实军将景度数探问事情。
仲武便肯出兵讨袭。
即须且让仲武
不得争功。
仲武不□词言悠慢。
未有去思。
即须及塞草未青。
虏马羸弱。
便令蕃军掩袭。
必见成功。
李靖传事谨奏上。
希圣明采纳。
回鹘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
右。自刘稹平后。
臣久欲奏闻。请降识事情中使
宣谕仲武。令早灭却残虏。
兼探仲武刘稹平后。有何言说。
两度缘延英论事校多。未及陈奏。
昨日奏事官论博言到。传仲武语与臣。
近稍得回鹘消息。人心颇有离异。
缘可汗欲得投安西。其部落百姓皆云。
骨肉尽在向南。愿投国家。
又云。与室韦已不得所。
据此时势。即合归降。
不然。自相破灭。
伏望因此机便。特降供奉官有才识者充使。
兼赐仲武诏。谕以刘稹已平。
天下无事。惟残虏未灭。
常系圣心。仲武犹带北面诏讨使。
合为国家了却残虏。成此功业。
令超于镇魏。朝廷酬报。
必极优崇。料仲武企羡两道立功。
皆加宠位。又知朝廷内无寇孽。
足得捍边。仲武是见机之人。
必思自效。令取岁内百计招降。
兼示以优待可汗。必令得所。
缘国家与回鹘久为敌国。结怨已深。
虽近方戢兵。终须早有经略
且令招诱。最为得宜。
臣谨密状闻奏。此状望留中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