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赠画梅吴雪坞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四 花卉类
吴君雪坞,善画梅竹,胸次爽豁,所交多贤人。梅竹其所好,雪坞其所居,穹壤閒如有「五更风雪夜,当门独立人。」必能知吴君之不凡矣。广信谢枋得赠之诗曰:
冷凝寒极雪漫漫,天下无人知袁安(袁安: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邵公。微时客洛阳,值大雪,洛阳令按行至安门,门闭无行迹。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曰:「大雪人皆饿,不宜于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累拜楚郡太守,以严明著称。和帝时,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其子孙世代任大官,「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起来门首(「门首」,嘉靖本、丛刊本均作「门前」。)问梅竹,吾友可以话岁寒。
岁寒心肠如铁石,不与万物同摧残(岁寒心肠如铁石,不与万物同摧残 丛刊本「如」作「似」,「万物」作「万木」。)。
有时醉中画梅竹,洪钧只在掌握閒。
人生莫与天争巧,上帝一见开笑颜。
八极(八极:最边远的地方。《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俗物不足道,千年陈人无可观。
谁能奈得此雪过,春风去后终须还。
千红万紫争烂熳,梅竹携手隐空山。
皋陶庭坚不祀苦,程婴(程婴:春秋晋人,与赵朔友。屠岸贾杀赵,灭其族。婴抱赵氏遗腹真孤匿山中居,并立为赵氏后,赵武将屠岸贾灭之。)杵臼(杵臼:全名公孙杵臼,春秋晋太原人。赵朔为屠岸贾所杀,朔妻遗腹产一儿,杵臼与朔友程婴谋存其孤,由杵臼负他人婴儿匿山中。贾遣将攻之,杵臼与他人婴儿均被杀,婴抱赵氏真孤获全,但后亦自杀,以报知遇。)存孤难。
岂无当门独立者,五更风雪不相干。
上帝慈仁须动念,醒来红日上三竿。
与谢枋得书 南宋 · 梁起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广东文徵》卷一九
某自少筮仕,略效微劳,谬典兵权,待罪岭表,自谓一方宁谧,可宽主上南顾之忧。乃动遇牴牾,厥位不终,天蹙宋禄,屋我皇社,某时饮恨滔天,五内糜溃,欲阖门自焚而不可得。因闻谣传上尚在占城,窃欲从倡义后,再整江山。奈兵粮不继,势寡失援,卒为敌人败,淹淹靡骨,岂肯复偷生腼颜当世哉!第念足下晦处建阳,文丞相亦尚在,故间关忍死,冀图后功。今数载于兹,文君就馘,而足下亦在老山中,四顾山河,洒泪难遍。兴言及之,他日何面见夫差于地下乎!迩者闻元人徵足下甚急,不佞亦与荐剡,足下将为田横客,豫让哭,抑终有蹈海之逃乎?一死生,齐顺逆,足下筹之熟矣。某蒙昧寡识,独恨不能随崖山之陨,苟全今日,负罪前王。所赖知某者唯足下,而知足下者亦惟某也。嗟嗟!舍生取义,千古纲常,昔程婴、公孙杵臼皆赵氏门下客,一死于十五年之前,一死于十五年之后,万世皆不失为赵氏忠臣,某今与足下特未知死所耳!
文丞相叙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九、心史·杂文
国之所与立者,非力也,人心也。故善观人之国家者,惟观人心何如尔。此固儒者寻常迂阔之论,然万万不踰此理。今天下崩裂,忠臣义士死于国者,极慷慨激烈,何啻百数,曾谓汉唐末年有是夫?于是可以觇国家气数矣。艺祖曰:「宰相须用读书人」。大哉王言,直验于三百年后。丞相文公天祥,才略奇伟,临大事无惧色,不敢易节。德祐一年乙亥夏,遭鞑深迫内地,公时居乡,挺然作檄书,尽倾家赀,纠募吉、赣乡兵三万人勤王,除浙西制置使。九月,至平江开阃。十一月,朝廷召公以浙西制置使勤王,入行在。二年丙子正月,鞑兵犯行在皋亭山,丞相陈宜中奏请三宫,不肯迁驾,即潜挟二王奔浙东。鞑伪丞相伯颜闻而心变,意欲直入屠弑京城。在朝公卿咸惊惧,众怂恿文公使鞑军前与虏语,朝廷假公以丞相名。及出,一见逆臣吕文焕,即痛数其罪,又见逆臣范文虎,亦痛数其罪,文焕、文虎意俱怒。导见虏酋伯颜,公竟据中坐胡床,仰面瞠目,撚须翘足,倨傲谈笑。虏酋伯颜问其为谁,公曰:「大宋丞相文天祥」。伯颜责不行胡跪之礼,公曰:「我南朝丞相,汝北朝丞相,丞相见丞相,不跪」。遂终不屈。其他公卿朝士见虏酋,或跪或拜,卖国乞命,独公再三与鞑酋伯颜慷慨辩论,尚以理折其罪,辩析夷夏之分,语意皆不失国体。深反覆论文焕之逆,伯颜竟解文焕兵权。又沮遏伯颜直入屠弑虏掠京城百姓之凶。伯颜始怒终敬,为其所留,不复纵入京城,竟挟北行。至京口,贼酋阿术勒丞相诸使亲札谕维扬降鞑,独文公不肯署名,虏酋暂留公京口虏馆。时维扬坚守城壁,与贼酋阿术据京口对垒。虏贼禁江禁夜,把路把巷,甚严密。公间关百计,掷金买监绊者之心,寓意同监绊虏酋往来妓馆,亵狎买笑,意甚相得相忘,又得架阁杜浒相与为谋。二月晦,夜遁出城,偷渡江,登真州岸,偷历贼寨,劳苦跋涉难譬。时全太后、幼帝北狩,将道经维扬,公欲借扬州兵与贼战,邀夺二宫还行内。公叫扬州城,扬州疑公,不纳。复西行叫真州城,即差军送东往泰州,由海而南,南北之人悉以公为神。朝廷重拜为右丞相。又于汀漳间募士卒万馀人,剿叛臣,易正大,驱驰二三年。景炎三年,岁在戊寅,十一月,潮阳县值贼,服脑子不死,为贼所擒,终不屈节,谈笑自若。贼以刀胁之,笑曰:「死,末事也,此岂可吓大丈夫耶」!尝伸颈受之。贼逼公作书说张少保世杰叛南归北,公曰:「我既大不孝,又教人不孝父母耶」?不从其说。贼擒公至幽州,见伪丞相博罗等,不跪。众虏控持,搦腰捺足,必欲其跪,则据坐地上,叱骂曰:「此刑法耳,岂礼也」!贼命通事译其语,谓公曰:「不肯投拜,有何言说」?公曰:「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我今日忠于大宋社稷,至此何说!汝贼辈蚤杀我,则毕矣」!贼曰:「语止此?汝道『有兴有废』,古时曾有人臣将宗庙城郭土地付与别国了,又逃去,有此人否」?公曰:「汝谓我前日为宰相,奉国与人,而后去之耶?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去之者,非卖国者也!我前日奉旨使汝伯颜军前,被伯颜执我去,我本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之二太子在浙东,老母在广,故为去之之图尔」!贼曰:「德祐嗣君非尔君耶」?公曰:「吾君也」。贼曰:「弃嗣君,别去立二王,如何是忠臣」?公曰:「德祐嗣君,吾君也,不幸失国。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立二王,为宗庙社稷计,所以为忠臣也。从怀帝、悯帝而北者,非忠臣;从元帝为忠臣。从徽宗、钦宗而北者,非忠臣;从高宗为忠臣」。贼曰:「二王立得不正,是篡也」。公曰:「景炎皇帝,度宗长子,德祐嗣君之亲兄,如何是不正?登极于德祐已去之后,如何是篡?陈丞相奉二王出宫,具有太皇太后圣旨,如何是无所授命?天与之,人与之,虽无传受之命,推戴而立,亦何不可」?贼曰:「你既为丞相,若奉三宫走去,方是忠臣。不然,则引兵与伯颜决胜负,方是忠臣」。公曰:「此语可责陈丞相,不可责我,我不当国故也」。贼曰:「汝立二王,曾为何功劳」?公曰:「国家不幸丧亡,我立君以存宗庙,存一日则一日尽臣子之责,何功劳之有」!贼曰:「既知不可为,何必为」?公曰:「人臣事君,如子事父。父不幸有疾,虽明知不可为,岂有不下药之理?尽吾心尔,若不可救,则命也。今日我有死而已,何必多言」!贼曰:「汝要死,我不教汝死,必欲汝降而后已」。公曰:「任汝万死万生煅炼,试观我变耶不变耶!我,大宋之精金也,焉惧汝贼辈之磷火耶!汝至死我而止,而我之不变者初不死也。叨叨语十万劫,汝只是夷狄,我只是大宋丞相。杀我即杀我,迟杀我,我之骂愈烈。昔人云:『姜桂之性,到死愈辣』。我亦曰:『金石之性,要终愈硬』」!公后又云:「自古中兴之君,如少康以遗腹子兴于一旅一成;宣王承厉王之难,匿于召公之家,召、周二相立以为王;幽王废宜臼,立伯服为太子,犬戎之乱,诸侯迎之,宜臼是为平王;汉光武兴于南阳,蜀先主帝巴蜀,皆是出于推戴。如唐肃宗即位灵武,不禀命于明皇,似类于篡,然功在社稷,天下后世无贬焉。禹传益,不传启,天下之人皆曰,『启,吾君之子也』,讴歌,讼狱者归之。汉文帝即是平、勃诸臣所立,岂有高祖、惠帝、吕后之命?春秋亡公子入为国君者何限,齐桓、晋文是也,谁谓奔去者不当立?前日汝贼来犯大纪,理不容不避,二王南奔,势也。得程婴、公孙杵臼辈出,存赵氏,为天下立纲常主,揆诸理而不谬,又宁复问『有无授命』耶?惜乎先时不曾以此数事历历详说与贼酋一听」!此皆公首陷幽州之语。公始被贼擒,欲一见忽必烈,大骂就死;机泄,竟不令见忽必烈。因叛臣青阳留梦炎教忽必烈曰:「若杀之,则全彼为万世忠臣;不若活之,徐以术诱其降,庶几郎主可为盛德之主」。忽必烈深善其说,故公数数大肆骂詈,忽必烈知而容忍之,必欲以术陷之于叛而后已。数使人以术劫刺耳语,公始终一辞,曰:「我决不变也,但求早杀我为上」。贼屡遣旧与公同朝之士,密诱化其心。公曰:「我惟欲得五事:曰剐,曰斩,曰锯,曰烹,曰投于大水中,惟不自杀耳」!贼又勒太皇传谕说公降鞑,公亦不听。诸叛臣在北妒其忠烈,与贼通谋,密设机阱夺其志,公卒不陷彼计,反明以语鞑,众酋尽伏其智。且俾南人群然问六经、子史、奇书、释老等疑难之事,令堕于窘乡,众谋折其短误;公朗然辨析,议论了无不通,强辨者皆屈。北人有敬公忠烈,求诗求字者俱至,迅笔书与,悉不吝。公妻妾子女先为贼所虏,后贼俾公妻妾子女来,哀哭劝公叛,公曰:「汝非我妻妾子女也;果曰真我妻妾子女,宁肯叛而从贼耶」!弟璧来,亦如是辞之。璧已受伪爵,尝以鞑钞四百贯遗兄,公曰:「此逆物也,我不受」!璧惭而卷归。后公竟如风狂状,言语更烈。一见鞑之酋长,必大叱曰:「去」!有南人往谒,公问:「汝来何以」?曰:「来求北地勾当」。公即大叱之曰:「去」!是人数日复来谒,已忘其人曾来,复问曰:「汝来何以」?是人晓公意恶鞑贼,绐对曰:「特来见公,馀无他焉」。公意则喜笑垂问,如旧亲识。他日是人复来,公又忘之矣。叛臣留梦炎等皆骂曰「风汉」,北人指曰「铁汉」。千百人曲说其降,公但曰:「我不晓降之事」。虏酋曰:「足跪于地则曰降」。公曰:「我素不能跪,但能坐也」。贼曰:「跪后受爵禄富贵之荣,岂不为乐,何必自取忧苦」?公曰:「既为大宋丞相,宁复效汝贼辈带牌而为犬耶」!或强以虏笠覆公顶上,则取而溺之,曰:「此浊器也」。德祐八年冬,忽有南人谋刺忽必烈,战栗不果,被贼杀。或谓久留公,终必生变,非利于鞑。忽必烈数遣叛臣留梦炎等坚逼公归逆,谓忽必烈曰「鞑靼不足为我相,惟文公可以为之,得其降则以相与之」,公曰:「汝辈从逆谋生,我独谋尽节而死。生死殊涂,复何说!大宋气数尚在,汝辈大逆至此,亦何面目见我」?遂唾梦炎等去之。会有中山府薛姓者,告于忽必烈曰:「汉人等欲挟文丞相拥德祐嗣君为主,倡义讨汝」。忽必烈取文公至,问之,公慨然受其事,曰:「是我之谋也」。请全太后、德祐嗣君至,则实无其事。公见德祐嗣君,即大恸而拜,且曰:「臣望陛下甚深,陛下亦如是耶」?谓嗣君亦从事于胡服也。忽必烈始甚怒公,然忽必烈意尚悯公忠烈,犹望公降彼,再三说谕,公数忽必烈五罪,骂詈甚峻。忽必烈问公欲何如,公曰:「惟要死耳」!又问;「欲如何死」?公曰:「刀下死」。忽必烈意欲释之,俾公为僧,尊之曰「国师」;或为道士,尊之曰「天师」;又欲纵之归乡。公曰:「三宫蒙尘,未还京师,我忍归忍生耶?但求死而已」。且痛骂不止,诸酋咸劝杀之,毋致日后生事,忽必烈始令杀之。公闻受刑,欢喜踊跃,就死行步如飞。临下刃之际,忽必烈又遣人谕公曰:「降我则令汝为为头丞相,不降则杀汝」。公曰:「不降」!且继之以骂。及再俟忽必烈报至,始杀公,公之神爽已先飞越矣。及斩,颈间微涌白膏,剖腹而视,但黄水,剖心而视,心纯乎赤。忽必烈取其心肺,与众酋食之。昔公天庭擢第,唱名第一,出而拜亲,革斋先生留京师,病已亟,命之曰:「朝廷策士,擢汝为状头,天下人物可知矣。我死,汝惟尽心报国家」。母夫人遭德祐变故,逃避入广,又尝教公尽忠。故公始终不违父母之训,尽死于国家,无二心焉。公自号「三了道人」,谓儒而大魁、仕而宰相、事君尽忠也。忠臣、孝子、大魁、丞相,古今惟公一人。南人慕公忠烈者,已摭公之《哭母诗》「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及泉会相见,鬼神共欢喜」之语,作《鬼神欢喜图》,私相传玩。公在患难中,尝终日不语,冥然默坐,若无萦心者。五载陷虏,千磨万折,难殚述其苦。事事合道,言言皆经。一以相去远,二以人畏祸不肯传,百仅闻其一二。累岁摧挫之馀,老气峥嵘,视初时愈劲。时作歌诗自遣,皆许身徇国之辞。间见数篇,虽有才学,然怪其笔力不能操予夺之权,气索意沮,深疑其语;后乃知叛臣在彼,谀虏嫉公,或伪其歌诗,扬北军气燄,眇我朝孤残,怜馀喘不得复生之语,杂播四方,损公壮节。公自德祐二年陷虏北行,作《指南集》。景炎三年陷虏,作《指南后集》。公笔以授戴俊卿,文公自叙本末。有称贼曰「大国」、曰「丞相」、又自称曰「天祥」,皆非公本语,旧本皆直斥虏酋名,不书其僭伪语。观者不可不辨,必蔽于贼者畏祸易为平语耳。诗之剧口骂贼者,亦以是不传。礼部郎中邓光荐蹈海,为贼钩取,文公与之同患难,颇多唱和。杜浒尝除侍郎,海中杀贼颇夥,后以战死。公之家人皆落贼手,独妹氏更不改嫁贼曹,谓:「我兄如此,我宁忍耶」!惟流落无依,欲归庐陵,贼未纵其还乡。公名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人。父名仪,号革斋。公被擒后,己卯岁往北,道间作祭文,遣孙礼诣庐陵革斋先生墓下为祭,仍俾侄升立为嗣。公宝祐四年年二十一岁廷对,擢为大魁,四十一岁拜丞相,乱后出处大略如此。平生有事业文章,未悉其实,未敢书。思肖不获识公面,今见公之精忠大义,是亦不识之识也。人而皆公也,天下何虑哉?意甚欲持权衡笔,详著《忠臣传》,苦耳目短,不敢下笔。然闻为公作传者,甚有其人,今谅书所闻一二,助他日太史氏采摭,当严直笔,使千载后逆者弥秽,忠者弥芳,为后世臣子龟鉴与。
死节诸公 其二 元 · 刘麟瑞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百年馀雨露深,杭云汴雨两销沉。
堪怜许远张巡节,谁识程婴杵臼心。
万里关河空感慨,两京歌舞莫追寻。
遗民已尽遗风远,遗事何人共细吟。
墨竹 元末明初 · 叶颙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与可神游未易寻,子猷仙去砚池深。
空馀瘦影骊龙舞,无复清声紫凤吟。
雨暗渭川云万亩,月生淇水玉千林。
秋风满纸冰霜色,中有程婴杵臼心。
方氏贞静诗 明 · 岳正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太孺人某氏,赠兵科给事中(1)方君棱之配,四川参议辅之母,年十八归方氏,一阅岁给事死于溺,参议其遗腹孤也。孺人不辱其夫,又能成其子,卒享褒封之命,故为诗以咏之。
结发初成燕尔婚,已将心事许深恩。
箜篌2竟作凭河别,精卫3长衔渡海冤。
孟母4教还成令子,赵孤存5不藉公孙。
高风千古清人骨,贞节无惭号德门。
注:
(1)给事中:官名。明采宋制,给事中分掌六房,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给事中若干人,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其权颇重。
(2)箜篌:一作空候,古代拨弦乐器。崔豹《古今注》:有一白发狂夫溺河死,其妻援箜篌而歌"公无渡河曲"。歌毕,投河死。
(3)精卫:神话中鸟名,亦称冤禽。相传为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长衔西山木石填东海。
(4)孟母:孟子母亲。三迁、断机杼,终使孟子成为亚圣。
(5)赵氏孤存: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并搜捕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并抚养成人,之后报了冤仇。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七 明 · 倪岳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杵臼程婴事不同,托孤犹足亚桐宫。
高风千载无人继,一节还宜数霍公。
追思慈爱堂为武定侯郭勋赋 明 · 王鏊
出处:震泽集卷七
苍梧云黯燕云湿,北堂燕山空掩泣。
江湖漠漠山重重,高堂人远何嗟及。
忆昔前人佐真主,金戈百战开茅土。
山河带砺誓始终,奸蠹潜萌中龃龉。
床前学语藐诸孤,抱向阊阖闻呱呱。
天门九重不可问,十年泣血纷涟如。
饮冰齧檗老益坚,中宵抱恨常悁悁。
金石可移心不改,茹苦衔哀重吁天。
精诚动天天为顾,茆土还加旧名数。
金书铁券古元勋,櫜兜戟纛新开府。
圣恩重处慈恩深,玉带腰悬自循抚。
古云死易立孤难,程婴杵臼犹摧残。
谁知女妇伸大义,坐令荀息生厚颜。
昊天有极恩罔极,回望燕云长太息。
偶阅忠录。见谢枋得败安仁之师。变名匿山。遇赦而出。还被魏参政逼而北行。知不免欲死。魏曰。安仁之败。胡不死。谢曰。程婴,杵臼。一死于前。一死于后。王莽篡汉十四年。龚胜乃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盖棺事定。参政岂足以知此。即不食而死。感而题 明 · 奇遵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德阳遗稿卷之二
大节未宜论细故,奇才须且识男儿。
臣危秖见君孤托,家败还闻国不支。
窜迹穷山身岂恤,茹蔬戎地死为期。
程婴杵臼何如者,参政无由此意知。
香罗带 明 · 张景
出处:六十种曲 飞丸记 第二十七出
旦:焚香吁上天。
将心事阐。
爹娘老年遭谪贬。
即今落魄戍边疆也天佑他呵。。
身康健。
免颠连。
晨昏刁斗眠食安我姑妈呵。。
愿天早赐轮回也怎报得。
杵臼程婴夙世缘。
黄莺儿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四十一出
出榜限三日若出首孤儿则止。假如无出首呵。。
把同年儿尽诛那穿蓝的无计可施。只得把亲生孩儿惊哥呵。。
俏然送到公孙处那穿蓝的径到穿红的府中出首。说城北十五里太平庄公孙杵臼。窝藏赵氏孤儿。那穿红的呵。。
领兵四围拿了公孙杵臼和那惊哥呵。。
一时杀取那穿红的错认穿蓝的是个好人。。
欣然结拜为兄弟。
把孤儿。
螟蛉为子。
冤恨有谁知。
园林好 明 · 徐元
押支韵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四十一出
小生:赵孤儿为人在世。这恩德将何报伊。
害了公孙杵臼。又带累你孩儿。
大环着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四十出
末:公主分娩。
扮作医人。
暗藏孤儿出离宫门。
韩厥为他自刎。
累及公孙杵臼遭刑。
那奸雄信吾是好人。
反把孤儿与我结义相亲。
游盂县诸山(时县令汪开楚,江夏人,休宁籍。) 其二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二十三
群峰四际影覃覃,列障如盂雉堞函。
日映山楂成火齐(音剂。),烟笼园柿结金柑。
春秋俎豆孤儿峪,虎豹追随长者龛。
纺绩音寒眠不稳,家家夜月祀神蚕(孤儿峪在藏山,有程婴、公孙杵臼庙。长者,唐宗室李通玄也,龛在方山,初入山时,虎豹引路。老蚕山在盂北。)。
义士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一
饮此一杯酒,浩然思古人。
自来三晋多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无其伦。
下宫之难何仓卒,宾客衣冠非旧日。
裤中孤儿未可知,十五年后当何时。
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一心立赵事竟成,存亡死生非所顾。
呜呼赵朔之客真奇特,人主之尊或不能得。
独有人兮,长叹空山侧。
赭克儿歌 其二 清 · 田雯
出处:古欢堂集卷一
大声如雷堕天狗,匿草泽中那敢后。
南山有鸟北山罗,六尺呱呱负之走。
璧谷云弄江水滨,盲风怪雨泣孤臣。
我事诚难子事易,公孙杵臼更何人。
武彝曲 清 · 范承谟
出处:范忠贞集卷六
不见笔砚者几三年矣。病卧中偶成《武彝》一曲,赠武彝子也。思欲写出一示武彝子,伺守者团食窗外,乃闭户垂幕,徐出寸管,滴汁于片石间,恍然如睹故人,呜呼痛哉!拭目展纸之际,臂酸索重,头眩心摇,因是数作数止,半掩半舒,挥泪奋毫者移时方竟。孤臣血泪,义侠高风,于此可以略见耳。且予自罹难以来,眼前所有一切非旧,独获署内《御历》一册,朝夕捧对。每逢君亲吉旦以至朔望讳辰,预自濯体斋心,肃于五夜强起,著我衣裳,倩人扶掖,荷械北向拜祝,遥殚愚忱,并效苏子卿坐卧不离汉节之意。傥予业缘已毕,涂血有日,遂我报称列圣隆眷,更望密检其历,同此数点残泪,合而贮之,俟逆氛扫荡,持以示我兄弟子侄,俾令见我心迹手书,悉我坚志苦衷。感佩云谊,当与河山并永。红螺寺巨辫行者殍赋赠武彝山人,时大清康熙十五年二月初五日也。
吁嗟戏,淮阴未遇兮漂母哀,螺山落魄兮武彝开。
漂母一饭兮情生俄顷,武彝三岁兮凝结成衃。
自是有心知顺逆,非因濒死起寒灰。
三月十五鸡啼晨,辕门甲士往来频。
气色非常人共骇,城头雷炮崩苍云。
苍云未散挝鼍鼓,天吴欲沸刑天舞。
直凭谈笑折狂锋,刀戟如林何足睹。
刀比霜兮戟作林,两廊杀气遏飞禽。
君恩臣节当今日,后土皇天鉴此心。
此心久许主人死,谁解全躯保妻子。
可怜相向大中丞,俛首无言但尔尔。
一身九锁声郎当,鬼火空房淡日黄。
百计劝餐罗粪土,踢翻几案蝶飞扬。
吁嗟戏,我凛如霜兮人呼铁面,我衷如火兮人自难见。
世受国恩兮父子兄弟,敢忘报称兮骨劘血溅。
既堕鬼隅兮言返吾真,咫尺首阳兮幸与为邻。
常山舌利兮鲸鲵胆碎,吐气如虹兮断齿截龈。
左右难堪兮怒色加,环睛按剑语声哗。
十日肉枯神愈健,咆哮怒者亦兴嗟。
武彝武彝古人风,慨吟包胥赋孤忠。
秦庭七日能完楚,君更馀三将无同。
君何不忍须臾死,未必天心遽如此。
怀光希烈真奇凶,终须斩馘献天子。
君不见公孙杵臼告程婴,成事称难死事轻。
无论鸿毛与泰岱,汉节终归苏子卿。
我闻此语转增苦,我何人斯比苏武。
暂吸滴水效吞毡,可能炼石将天补。
垢面蓬头欷复歔,满前异类总狂且。
生何为兮死有恨,朔望踉跄拜帝书。
多君慷慨心如揭,吾亦披肝饮君血。
炎荒毒日渴喉焚,凉我燕山片片雪。
冬月悲风透骨寒,殷殷雅意纩还热。
一曲长歌笔未终,啾啾四壁虫声咽。
呜呼,谁为沈阳之裔兮,子暨诸孙。
睹此片纸只字兮,须知为死血将尽之流痕。
当思何以处此兮,慰我生前未了之幽恨。
吁嗟戏,满目冉冉兮,八千里外之游魂。
若使悠悠复泛泛,辜负亲恩与国恩。
按:予写武彝曲既竟不觉慨然于中也久不亲笔砚乍逢故物悲从中来兼拘挛之馀堤防之际遂致阙漏姓氏诚恐朝野之间兄弟子侄辈不知妖氛逆焰中尚有怀忠抱义任侠者沈埋其间而能物色孤臣周旋患难于两载之久使持此以报朝廷则为鞠躬殚节之人具此胆略以任疆场之事则亦干城禦侮之选也予家兄弟子侄倘能效古大臣以人事君之义则予虽横尸巷陌亦含笑九原矣武彝子何姓许名鼎闽之泰宁人也行者殍何辱亲败子误国庸臣范承谟也绝命词
茶陵陈岱云编修(源兖)以其配易安人墓志铭属题为纪其事 清 · 祁寯藻
出处:䜱䜪亭集卷二十七
昔年曾读唐家孝女铭,刲臂愈母疾,化作梅花神亭亭(详见镜海太常孝女铭诔。)。
太常有女能死母,于今又见太史妇。
太史妇,易安人。
相夫子,陨厥身,焚香吁天天馨闻。
但愿臂枯代夫病,不愿人间叹奇行。
人间天上两不知,何为神伤作诔词。
或曰荀奉倩,潘安仁。
拟之太史殊不伦,太史胸臆吾能云。
臣死忠,子死孝,情之所极靡不到。
古来且有生死交,程婴杵臼左伯桃。
糟糠之义亦如此,行美动神传女史。
衡湘山水清且奇,吾昔采风系所思。
今于唐家女,陈氏妇,两韪之。
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为李一山题 清末民国初 · 吴重憙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古今以来推画手,椎轮如自东西京。
自从齐鲁逮巴蜀,前人箸录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后蒿莱平。
历金元明乃复出,百六二象犹发铏。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
忆十一龄戊申岁,大梁随宦曾眼经。
越七十载岁戊午,我八十一重开縢。
虽经昆焰火不尽,古香古色仍奔腾。
茧理腻若截肪细,麝煤重比沈云崩。
国初题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书梁公八旬盈。
雪礓持赠秋盦手,声价直许同连城。
东洲斋两钜制,后有作者难抗衡。
惜哉陈王两巨眼,墨缘未得传风镫。
近人重搜获一石,毡蜡昼静闻登登。
嗾獒晋主激宣孟,知兴贤母咨王陵。
击磬有心来何蒉,节义杵臼兼程婴。
地不爱宝并世出,紫云山色增峥嵘。
我闻文翁高眹张收作石室,帝王圣哲摹画无不精。
至今迹相不得见,孝堂郭巨三十留题名。
其余东麟西爪互显露,太尉沛相述叙文清明。
冯绲六玉丁房峙双阙,李翕五瑞渑池尤著名。
此图七圣一暴四孝子,俯视他象只如中下乘。
家臧武梁题字如隶释,《小蓬莱阁》注字明珠莹。
白楼先生昔赠先阁部,惨遭劫火此竟逃天刑。
李唐至今一千有余载,得见祖本眼福还相矜。
昭陵六马道子佛,唐画当时知服膺。
蔡家有邻韩择木,唐隶当时应禀承。
复斋款识并入仲安室,衎斋二妙文字今犹馨。
前人歌诗已穷精奥义,贱子附尾钻纸如冻蝇。
浣溪纱 谒胡耀邦故居 当代 · 王蛰堪
押词韵第二部
猛志端知未肯降。
垂帘往事话同光。
程婴杵臼共留芳。
漫拟和谐资稳固,宁凭褒贬定炎凉。
百年差许两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