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何薳”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此日湖源回展叔颖书颇及往岁经行暨诸同志赏梅花之一笑急景相催又复几年感而有作因寄叔颖并呈子楚 宋 · 王洋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忆昨越溪曲,官梅正发时。
追随连日饮,酬唱几篇诗。
淡伫看人意,清香许自知。
凭谁将恨寄,为说鬓成丝。
何子楚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冬馀春晚未收书,一棹相过两日馀。
久拟从容来语旧,岂期盟约未寻初。
风随双鹿樵中隐,人似三闾泽畔居。
樱笋厨烟焙火,从来心事不相疏。
子楚寄吏报章复用前韵再寄一篇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长须晨送一函书,语不周遮意有馀。
雨满一犁知过望,草开三径喜如初。
黄鱼白酒江头市,绿竹青蒲隐士居。
病后世缘多懒惰,相逢诗酒未全疏。
李尹叔知丞借华严于仙山子楚以诗道其事李有和诗因以次韵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与君淮浦接乡关,闻道忙中也自闲。
身似浮花真客宅,心归实地是家山。
窗明笃耨朝烟细,榻静籧篨午梦残。
更问前生李居士,南行今到几人间。
子楚二首 其一 宋 · 王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黄粱未熟任推移,堪笑年年一局棋。
说与山中老居士,从今樱笋岁相期。
子楚二首 其二 宋 · 王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我知黄卷能遮眼,岂识红襦解对棋。
且要此心无黑白,怜渠胜负自相期。
子楚煮雪水瀹团茶乃举陶翰林语以诗见戏不敢不酬 宋 · 王洋
 押文韵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
达观真大士,独往乃声闻。
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
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
今朝玉府开,群仙剪瑶裙。
迷空散天花,万叠屯寒云。
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
双凤已鸣似,神椎抗孤军。
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
何子楚 宋 · 王洋
江如净练山如幕,人道老何得真乐。
寒温语后再拜前,每得书来话寂寞。
米盐细碎百虑宽,自昔仁贤学道难。
诗书可乐卷胸臆,啼号不救如饥寒。
去年嘉兴租不足,今年山田米炊玉
稍须酒肉疗枯肠,雪老凌霜不从欲。
丈夫功名无后先,请翁拭眼看前贤。
西湖处士竦吟骨,饥乞僧饭纾长年。
香山居士箕尾客,东坡老子金銮仙。
生前千骑不招买,身后一盏同寒泉。
我意何翁亦如此,高人不饮无钱水。
忍饥彻老守清臞,它年配食赤松子
子楚以二酒合而为一且效洞庭春色以诗叙其事因奉酬 宋 · 王洋
世间百味俱有正,偶失酸咸俱一病。
须知论酒如论才,软美悦人严太劲。
韩青居士贵调和,籍福胜。
寂然二物俱有光,物外洞庭容借香。
共谈已造名理窟,一鞭亟入亡何乡
了知此处有真趣,再听牖下鸣糟床。
子楚持小甑中实以物饷予啖之如而味胜曰此黄独也野人得之故以分遗因感少陵诗率然有作 宋 · 王洋
 押沃韵
君不见野人谋食搜山谷,不似输钱买金粟
蘼薇细琐俱见情,岂有灵根不收录。
少陵饥走遍九州,命寄长镵生事足。
早知雪盛又无苗,拟欲诛求已皲瘃。
先生蔬食亦易饥,意感邻夫斤斸。
仅同冠芋又隐藏,远胜凫茈适疏缛。
痴儿且食惊未见,便欲负锄自捃挶。
人生留滞诚可怜,坐使百忧宽湿束。
烦君转寄与殷勤,晚食何时饱颜蠋。
隐士何君墓志绍兴十五年十二月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七、《东牟集》卷一四
丰畜不施,令闻不驰,德昭而夷微,涂其生而匮其死,有人哉!
富春樵隐何君名薳字子楚,本建安人博士正通中子也。
博士讳去非正通字也。
以儒业起家,既中科选,又好谈古兵法。
为人廉劲踔悍,书无所不读。
自坟典、传训、系史、子记,以至天文、地理、阴阳、时数、山川、虫鱼、草木诡异之说,莫不诵晓。
眉山苏公尝荐之,曰:「伏见何去非文章论议,实有过人,笔势雄捷,得楚汉间风力。
元丰中先帝览去非廷策,异之,使教授武学,不久遂为博士
今出之徐州,乃以左迁。
乞除一馆职,以彰先帝知人之明」。
一经题目,决无虚士,由是士知正通者益众。
尝代侯公项羽设辞,杂眉山书中,苏公见之弗拒也。
卒于通判沧州,世多惜之。
死葬富阳县青谷,以尝令富阳而民怀之也。
君少嗜学,尽得父书。
又自以父子世名苏氏,凡苏公遗文,刀笔题志,小辩杂说,巧发弄语,无不收诵,纵横用之。
而不知本家贫,不肯拘局,以谋进取。
去来泛泊,率无常栖。
晚乃卜筑韩青,以保先茔。
生所至必得名客胜士,与之定交。
觞行辩发,旁采捷出,探度物象,咀其英华,吴中人士翕然好之。
先吴有遁叟和靖处士林逋,自逃空旷,诗穷工奇,侵泄太巧。
司命者殆悯其生,而除其禄,俾以其饥鸣,故士多病之,鲜道其传者。
独幽慕之士或仪于丹青,以配前哲,亦不过酌寒泉以为爵实,采以为加笾。
簿正具矣,俎珍鼎肉,菹臡栗脯,不以分也。
及好事者慕君不蹈声禄,即又比貌绘画,而以君为似焉。
君以长身瘠色,冻肩酸骨,突颧曼颡,星瞳雾窍。
且好为青麻短制,时曳曲,謦欬林莽中,步登半峰,以望江潮,不知君者以君何营也。
人谓和靖既困,宜伤其生而悔其始,死自投于司命,一为改图,以泽其腊乎。
今相去数十年,以精神与君,而君又安乐之,吾知和靖不恨矣。
大抵君之德清而腴,诗劲而和,比之物伦,竹类也。
古今谈者官而君,举无异辞,即君之名,其可辞乎?
为是而称隐君,可不可也?
绍兴乙丑十一月十三日,以疾卒于樵居。
樵居在博士故茔之前,生居其所,而死瘗于园焉。
享年六十有九。
凡三娶,二马氏皆先君卒,其后王氏收君而瘗之。
子二人,曰承休,曰承祖
孙一人,女孙一人,尚幼。
将终,谓其妻曰:「我既无以遗若,环壁无可易钱充葬费者,可录我平生玩意具,画若干卷,砚二,削格、觿佩、杂物若干种,举送吾所厚某人,取其偿以瘗我。
无与争事绞衿衾冒,敛手足形可也」。
语毕卧瞑,妻就视绝矣。
妻皆如言。
是年十二月某日,瘗君于所定之穴焉。
初,博士徐州学官,君尚少,得黄预魏衍渊源,同升陈先生无已堂,透引句律。
其后学成,所与以文雅相引重者甚众,今概举数公世所共知者:浚仪赵令畤德麟,终安定王
三衢毛滂泽民,终部使者
山阳李仲舒汉臣,终应天少尹
胥山沈晦元用,今为西清学士
吴兴刘一止行简,为给事中
阳羡蒋粲宣卿,为本道安抚使
东牟王伯淮景源,为临江守;
钱塘关注子东,为太学博士
此人皆知名当世,其褒拔赏裁,人用听决,咸欲挽君大之,而终不能也。
他朐儒彦士、城郭邑落之秀,愿交于君,或拒或予,不可凡目,每叹视君困,借为清谈而已,其命也欤!
呜呼!
君之生清集其身,及其死恨结于友,读其诗芳传于世,人谓君此皆自得于我,而天所与,君不与也。
寒一握薪,饥一溢米,尘蛙鱼釜,僧残客馀,此天与君者也。
其理迷矣,虽有知者不能识也,而况如予者乎!
君未卒数月,尝有书抵予曰:「我见子某文铭某人,而信可传也。
我死亦求君铭而传我焉」。
予读之以为漫也,达命者不恶鬼事,是相与为文酒戏尔,投冗部中,久不省录。
逮君之讣至,钱塘吴咨周朋偶来,过书庋,翻故楮,一取而得之。
噫!
岂魄兆邪,或者纯明亮直,屏决昏翳,而有以前识者邪?
是又予所不能知也。
姑载其实而铭之,以成其志云。
铭曰:
干坚而折,命舒而掣。
道柔而缺,食寂而诗发。
噫!
来之人兮,毋伤其荫樾。
辞众偈 南宋 · 释净元
 押屑韵
会得祖师真妙诀,无得无物又无说。
喝散乌云千万重,一点灵心明皎洁(以上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四)
衡州太守高大夫行状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一
高,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
齐高氏为春秋著姓,鲁文公时宋子哀者,《左氏》以为高哀。
某按《春秋》异姓大夫当书姓,如宋华定;
若有善可旌,则以字系姓,如宋华孙。
前后经文未有异姓大夫略其姓而直书字者。
然则子哀者谁?
盖宋公之子如子同、子纠之比,不称世子者,未命耳。
推此,则春秋高氏惟齐一族。
汉惟《儒林高相有传。
高帝时有高起,张晏公族姓考,《汉帝年纪》有武都侯高起,而魏丙吉高祖时奏事有将军臣起,则高氏在汉初已有显人。
后魏之允、唐之逞,皆号名宗。
然则不若本朝之,族大且盛。
自得姓来,渤海渔阳辽阳广陵河南凡五望,而公之先盖自蒙城开封,故今为开封人
公讳世吏,字无隐
曾祖遵宪,供备库副使,赠左金吾卫上将军
娶宋氏,追封大宁郡太君
张氏,追封长安县太君
祖士剔,文思副使,赠朝议大夫
娶薛氏,追封崇安县君
考公严,朝奉大夫,赠右通议大夫
娶黄氏、氏,俱封宜人
公七岁以宣仁圣烈皇后昆孙补太庙斋郎,已岐嶷志学,能肄群雅。
及长,趋尚不凡。
大观初,丞同州澄城县,吏歛手不敢为奸。
政和四年间,升通仕郎
六年,就移唐州比阳县
被旨部夫万人修滑州永桥,邑各贷缗钱百万以上。
公至滑,僝工省费,昼夜竭力,不两月,所分地工告毕,费视他邑馀五分,一以其馀归之民。
提举皇城蔺某以闻,循文林郎
以父忧去官,居丧三年中礼,人以为难。
服阕,知河中府万泉县,民便安之。
宣和五年,改宣教郎,选知中山府唐县,讼庭间间,似密与蒲。
未几,以部使者亲嫌罢。
七年,知京兆府樊川县
靖康元年,覃恩转通直郎,寻赐绯服,安抚使司差充勤王随军干办
建炎元年登极赦分屯,遂还任。
经略使唐某差赴南京,邀车驾幸关中
公行至巩,溃兵旁午,公傔从百馀止逆旅,至暮为溃兵所围。
公坚卧不动,忽一兵排闼,手剑瞪视公,公安坐无忤容。
其人物色久之,曰:「公非前宰樊川君乎」?
公颔之,则惊告以情:「我辈皆樊川人,感县令厚养之恩,至今不忘」。
叱其徒,皆倒戈拜,曰:「吾父也,戒毋犯」。
退具壶浆,遣卒数百护出境,涕泣而去。
公至应天,奏事讫,还至陕。
河东经制使王燮干办公事,以军期差赴扬州
比还京师,道梗,留守宗泽权法曹参军
三年,趋建康,以京城守禦功特转承议郎磨勘朝奉郎
元年覃恩转朝散郎,差权通判颍昌府
未行,辟沿江措置使司干办公事、兼权提领、充前军郭监军,屯建康
金贼至网沙夹,公激昂三军,备战舰,于监军楼船上上立旗帜,号令精明,与贼战,败之。
一时水战气倍。
公惧贼伏夹岸苇中,欲纵火焚之,留守杜充不从,公争之力,怒而止。
已而贼果如公言,水军败绩。
公收散卒,退保长芦
统制邵清叛,朝廷遣将,经旬不能下,公与裨将单守中至清帐下,开以大义。
欲降,其徒有桀骜抗命者,公命守中戮之,誓于众曰:「不负国者,执草为蕝,不者死」。
众争执草,遂降其军。
绍兴二年,特差知常州武进县
武进剧邑,公优为之。
五年,差权通判辰州,特改添差权通判广德军,不釐务。
八年,差通判真州
九年,转右朝请郎,力请宫祠
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转右朝奉大夫,权知无为军
十七年,转右朝散大夫,坐啸而理郡政。
水漂城外民居,毁城𬍯五尺许,公与通判某某立溃城之傍,水势荡𩘻,公祷于神曰:「吾奉天子命守兹土,尔血食此而祸吾民乎」!
投文于水。
有顷,龙见,水少却,城赖以全。
浸闻于朝,得旨筑堤,立石纪其事,蕲春王某记焉。
二十六年衡州,驭吏如束湿,视民惟恐伤,补发累政上供为石者二十六万,为钱千者十三万,而民不知。
阅二岁,断死才三人。
虽在告,亦事事键以勤强练密,未尝一日废职。
以久雨,忽遍谒诸祠祷晴。
其夕谈笑而逝,年七十有三,实二十八年三月九日也。
凡四娶,王氏、赵氏、陈氏、冯氏,皆封恭人
男九人:长循之,承节郎
次立之,右迪功郎
端之,进武校尉
靖之将仕郎
女二人,长早卒,次许右迪功郎王岩老之子。
孙九人,长子佑,将仕郎
次子佐、子侁、子俪、子伟、子信、子仍、子仁
公自幼不好弄,刻意儒雅,迨老不衰。
语无妄发,未尝室怒市色。
每以忠恕廉慎自将,洗手就职。
樊川时,有羡钱岁数千缗,例乾没为常。
公不取,曰:「吾义不以苟得污家」。
县令至历州,所至先教后诛,齐心服形于燕閒之间,而民自得于耕桑陇亩之上,岁以屡登,桴鼓稀鸣,有古循吏风。
天资乐闻人善,而急人之急犹饥渴然,故一得俸,缘手立尽,既终而留赀惟书数箧,及西佛氏说满堂而已。
家甚俭,不喜茹荤,嗜释老,月常饭蔬食,不以口腹多杀,其用心大概若此。
公四子及兄弟六人陷虏中,岁时雨露之感,念父母手足之遗体,慨然誓不与丑虏共天,人服其孝友。
衡阳也,止挈幼子,馀留广德
曰:「官守子舍多则累人」。
盖得君子远其子之意。
捐馆前一日,令侄冶之书治命,以幼女未行为念,且顾盼靖之,若欲训以义方者。
又作偈,有出世间意。
或谓公濒死不乱,非有所得而能然乎?
尝闻昔王郎反河北,独钜鹿信都世祖坚守,议者谓可因二郡兵送还长安
邳彤不可,以为:「若行此策,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
公若无复征战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
何者?
公既西,则邯郸之兵不肯捐父母而千里送公,其逃亡可必也」。
世祖深感其言而止。
东汉兴亡之决,邳彤可谓汉之元臣也。
公六世祖王琼章圣皇帝景德元年契丹举国来寇,攻定武,围高阳不克,遂陷德清,犯天雄。
群臣争欲避狄江南西蜀,独寇准争之甚力。
上曰:「卿大臣,岂能尽用兵之利害」?
曰:「请召高琼」。
至,乃言避敌国为安全,但恐扈驾之士路中逃亡,无与俱西南者耳。
上大惊,始决策北征。
苏子曰:「之言,大略似邳彤,皆一代雄杰也」。
噫,天何时复生此杰!
观公平生,盖庶几焉。
靖之将护丧归广德,以书抵所亲杨忠襄公之子昭文、尉文,俾谓曰:「先君子雅与君善,敢以墓刻为不朽托」。
且顾言云。
固辞不敢,然窃谓公仕五十馀年,知己凡数十,如丞相朱公藏一左丞范公谦叔枢密王公子尚及今参政陈公长卿,皆深知公者。
也尝获游诸公之门,且尝与陈公同僚,其许与不妄,是可书也。
故删取公之行实,书以畀之子孙藏于家,以俟立言之君子。
纪梦 南宋 · 涂楷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拜伏庭前又一番,天书虽捧未容看。
南阳久作蟠龙卧,应为苍生起谢安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五。《春渚纪闻》:绍兴十一年五月十二日楷梦衣黄紫人罗立庭参云:“天命召汝职领甚要。”既觉,忻然命笔书壁间云云。明年楷无疾而终。)
其二 宋 · 莫蒙
 押阳韵
诸天互魔扰,救护世尊忙(以上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 《春渚纪闻》:莫养正崇宁初都下,梦人持数诗相视,内一篇语皆剞劂不可解。既醒,独忆两联云云。)
吕不韦传后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八
太史公吕不韦华阳夫人之词云:「不以繁华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孝文王安国君时也,子楚质于
秦昭王五十年吕不韦行金于邯郸守者得脱,以至子楚得立,凡六七年事。
《战国策》云:「王年高矣,王后无子,王一旦山陵,子傒立?
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蓬蒿」。
是时子楚犹在赵未归,若在孝文未立之前,不应称后称山陵也。
若以孝文既立,所称之王为孝文王,则楚之得归与不韦之说特一年事,与太史公所载不同。
不韦周旋两国之谋,不应成于一年之顷也。
高诱注云:秦王后为孝文华阳夫人。
至「王之春秋高」,注云「昭王年老」,则安国君未立,昭王尚在位,其子之妃乃曰王后,以配其舅为称,何耶?
又曰「陛下尝轫车于赵」,注云「陛下谓孝文王,昔尝质赵」,以为子楚之词前昭王而后孝文王耶?
昭王生十九年立,五十六年薨,则七十五岁,孝文生五十三年立,一年薨,则五十四岁。
太史公所说华阳夫人,非繁华时也。
其一 宋 · 关注
 押元韵
钟声互起东西寺(《宋诗纪事》卷四四作岸),灯(《宋诗纪事》作渔)火遥分远近村西湖夜归)
按: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
绝尘轩1183年11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八、《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贵溪舍,旧有黄梅出于垣间。
元符己卯岁廖明略宋广平之事,题曰「能赋堂」,以况尉君曾敬之也。
明略既为之记,而晁无咎题其后,谓其于敬之远矣,无咎又和其试茶、看花二诗,有「两绝尘」之句,则敬之为人固可知也。
后八十有二年福唐郑肇之子仁实为尉于此,乃葺堂之坏而更新之,访梅蘖而增培之,亦治其东偏为小轩,寘笔研书帙其间,以朝夕坐卧而休焉。
会秩满将更,而予因榜之曰「绝尘」,盖取于无咎之诗语也。
夫三君子远矣,廖、晁以馆阁英名,留落是邦,曾君以相家子,文采风流,号有典型,一时酬酢往来,歆艳后辈。
其于广平之赋,殆有感而发也。
若夫绝尘之喻,则颜子之望于夫子者。
虽诗人比兴无所不用其意,然予亦岂独为梅花而发哉?
子仁通于学而邃于文,学业过人远甚,方从事词章之科,其奔逸青云,皆自此始。
故予复感而书焉,庶几异时为尉舍之美谈也。
淳熙癸卯十一月颍川韩某记。
宋 · 何藗
 押支韵
不使翠分旁牖去,却缘清甚畏人知(赋藏筠轩
按: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
宋 · 江上渔父
 押麻韵
十年江上无人问,两手今朝一度叉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 《春渚纪闻》:关子东云:范希文尝于江上见一渔父,意其隐者也。问姓名不对,留诗一绝而去,独记其两句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