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司空平章军国事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 其五 1089年2月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叹羁屯世少同,平生知己莫如公。
早参直谅多闻数,晚入坯陶一器中。
存殁交情成契阔,晤言名理谩研穷。
追思五十年前会,已识河东父祖风(自注:景祐四年进士开封,公与故吕紫微缙叔每相期于场屋,始获拜接,当时流辈皆知公公辅之器。)
仁宗皇帝谥册文(代曾鲁公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一五
维年月朔日甲子,孝子嗣皇帝臣曙谨再拜稽首言:臣闻炎、轩之迹不一,而帝有神、黄之称;
戊、丁之王继兴,而庙有中、高之冠。
矧夫世祀寖远,轨迹相沿,非显号无以彰厥功,非鸿名无以昭有德。
是曰大法,讵可阙焉。
伏惟大行皇帝浚哲温恭,高明博厚,生知之性表于冲年,君人之量发于事业。
爰自两明继照,重华协帝,入纂辰极,上当天心。
属长乐之临朝,任旧人而共政。
明德务晦,弗厉严威;
而皇纲用张,坐销权党。
四罪而天下服,三年而百姓乂。
然后发德音,下明诏,复贤科之亲策,革文体之艳丽。
于时能言之类,率吁而在朝;
属辞之流,壹变而返古。
天圣明道之间,号令风采,于斯为盛矣。
逮夫乾纲独运,天德清明,躬亲万几,总核群吏,钜细必揽,书奏无留。
本乎厉精,迄用致治。
因考古之礼乐,遂有意于兴袭。
青坛致祀,亲籍千亩之田;
大寝告成,合法二仪之位。
增徽册于祖考,祫大飨于庙祧。
圜丘而款上神者,九终严报;
辟阳馆而类太微者,再成宗祀。
始时儒宫倚席,士不宗师,乃临幸太学,礼见经员,繇是庠序之教兴。
天下建櫜,民久忘战,乃大阅北郊,考数军实,繇是师田之训举。
至于著《祀仪》以谨有司之职,纂《乐记》以补六艺之缺。
观亨享之象,而荐三鼎于九郊;
案旋宫之图,而配七音于二乐,皆前世所未悟,诸儒所不讲,自我制作,俱尽情文。
景祐庆历以来,声明文物于是大备矣。
加以崇尚经术,祗畏天命,以彝伦皇极之道为常戒,以法家拂士之言为攸箴。
其或灾眚荐臻,雨旸未若,则必夙宵祗饬,恐惧修省,上答谴告,皆本诚悫。
是以绝意声色,无事游畋,惟艺文是亲,非训典不道。
迩英昼访,延讲学之士;
观文燕居,耽坟史之玩。
刊金石以揭六经之文,选儒学以定训籍之目,虽听断多务,而研覃不废。
故述作之制,则有《洪范政鉴》,以考休咎之證;
《神武秘略》,以论奇正之谋。
笔法之妙,则有宫殿题榜,皆穷飞动之势;
刀鼎铭识,兼该篆籀之体。
多能本乎天纵,人文以之化成。
而又心推至公,性有大度。
动作必宪于古昔,居处必防于逸欲。
图尚先烈,为训鉴也;
诏录唐事,观典则也;
官增谏员,广聪明也;
政委公辅,谋治理也。
其损己之大,则却徽号以守谦虚,节服御以示敦朴。
减后宫之数,以归配良家;
黜斜封之恩,以弭防私谒。
其恤民之深,则遣使臣以宽力役,蠲茶禁以止刑诛。
广惠之仓,以救恤艰食;
内帑之泉,以资佐籴本。
其前识之远,则遏近戚之干公议,罢功臣之任政司。
广同姓之封,以敦叙邦族;
建主器之位,以预正皇统。
兵虽时动,期禁暴而已,无尚功广地之赏;
刑虽未厝,务去恶而已,多宥过舍生之恩。
戎之叛涣也,谋臣献侵伐之议,乃以静绥疆垂,率从保塞之请。
侬獠之绎骚也,上将建荡平之功,犹虑重劳异域,遂止深入之师。
其御戎徕远之术长矣,保邦息民之利深矣。
故临涖天下四十二年,内无玩兵之虞,外无暴歛之困。
生聚休息,表里谧清,虽古所谓至治之极,岂是过欤?
夫惟享历之久,而能逊志不伐,保休德,获全名,此故哲王之所难也。
况复仁以守位,宽以得众,竞业以隆三圣之绪,谦恭以尽群下之情。
持盈守成,要终犹始,盖自三五以还,未有若兹之具美也。
方将渊默以凝思,优游而恭己,法乾坤简易之德,隮泰鸿亿万之年。
而几务劳神,忧勤损寿,奄遗未命,遂弃万方。
率土衔哀,攀号靡所。
顾惟𦕈质,获嗣庆基,夙奉慈严,敢忘率厉。
今以穆卜惟吉,因山肇成,眷同德典礼之臣,援称天节惠之义,奉扬景铄,祗荐崇名。
谨遣摄太尉具官臣某奉宝册上尊谥曰某谥皇帝庙号某宗
恭惟飙御未遥,威灵如在,昭膺懿册,永飨尊称。
流祚于无疆,配天而齐极。
呜呼哀哉!
前权润州观察推官方仲谋山南西道节度推官郭子彦可并大理寺丞前权虢州军事推官谭仲衍著作佐郎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九、《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具官某:士之由选部而升京司者,荣进之阶渐也,非计最如格,未尝轻授。
今荐者以尔有干蛊之誉,而有司又言应陟明之典。
临引便坐,擢为王官。
尔其益思登进之艰,终图远到之效,副我甄任,不亦休哉!
可。
辞免右仆射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五、《苏魏公文集》卷四一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臣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上柱国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臣寻具劄子辞免,伏蒙圣慈特降中使赐臣诏书不允者。
告廷命下,鼎司误擢于非才;
捧制魂惊,囊奏辄辞于异数。
祗被玺书之宠答,恭承天旨之恩褒。
义有未安,理难终默。
臣某中谢。)臣闻昔圣王之命相也,必先审观器能,稽参行实。
知其可任也,然犹考之蓍龟,谋及卿士,而后授之,其重如此。
故能表率百官,缉熙庶绩,以辅成王业,而寅亮天工。
属逢治朝,慎重名器,公台并进,豪杰相望。
如臣至愚,本非大受,有能俱短,自知甚明。
覈其艺文,不离刀笔箱箧,盖史官博士之才
发于事业,惟在期会簿书,非大臣公辅之器。
徒以知二圣,预列近司,阅岁再期,洿朝累久。
赞功论道,硁硁不逮于众人;
询事考言,碌碌每虞于大谴。
加之暮齿,已绝进心。
骤膺右弼之咨,兼重二台之委。
力小任重,罙负不胜之忧;
福过灾生,斯为必至之理。
敢殚再渎之恳,仰俟曰俞之音。
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推鸿造之生成,察羸躯之疲曳,博求时望,参听师佥。
必有筑岩兆梦之贤,来符爰立;
庶使凿址益高之累,不在孤危。
干渎宸严。
臣无任。
回交代资政侍郎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三、《苏魏公文集》卷四九
右某启:伏承某官请麾便郡,移节近圻。
尚稽缘鹄之谋,再遂左鱼之适。
顾惟鄙陋,夙忝从游,惭无告政之能,将幸承颜之便。
虽尝奏记,已愧后时。
岂图公辅之尊,曲徇平怀之体,远纡教尺,过有谦撝。
两纸八行,固亲疏而有意;
一日三复,姑藏去以为荣。
伏况丹扆虚怀,明庭伫告。
岂止平生之交义,久俟弹冠;
谅惟遐迩之人心,咸思跃冶。
郊迎有日,忻抃尤深。
更祈匽薄之馀,益厚将绥之祉。
乃情企向,临纸奚言?
施龙图延安皇祐四年六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
自陕以西,釐其州郡为四道以建帅府,而延安特据其要隘。
日者兴师被边,又尝节制四府,故其军政雄重不与他镇侔。
膺推毂之任者,非有文武经纬之才,莫得以处之。
自夏人款归,兵实内郡,是四帅者,各治一道,不复相权。
延安之守犹重于他镇,盖其封境与番人交错,外距敌巢弗十数邮,每羌人来请,皆先出于是,由帅府覈其事之当否而拒纳之。
方用兵时,内谨战备,讲肄师旅。
正合奇胜以诛弗顺,势甚易也。
今朝廷方以德绥诸夷,不欲生事疆外,羁縻之策,专责方任。
急之,则托辞以生衅;
弛之,则乘间以为患。
则夫措置威怀,在柅其微,一失所御,奸萌滋启。
是安平之守,不亦难于御侮之将乎?
皇祐壬辰岁六月,天子用前帅为枢贰,捍城之寄,构于后选。
乃以内阁施公,顷者更使三边,又尝秉安化之钺,皆有能绩,声重关内,俾莅厥政,佥曰宜之。
仍受棨戟,往护诸将,复增美秩,以宠其行。
制下之日,士大夫咸以谓边藩得人,西顾益无虞矣。
先是,朝廷进拜公卿,历选于众,多由阃闑之任。
上意若曰:疆隅既宁,人复忘战,且虑夫左右之臣恬于文锋而怠于武律也。
是以详试其能,必先观以军旅之事,而后付之政柄。
欲其劳于外而不废于内也。
故公之是行,虽抗章恳辞,卒不获请。
兹所以见朝廷之于公,将有意大任乎?
惟公庄重清方,刚毅不挠。
其临郡也,宽简而果于断;
刺部也,精敏而济以和。
观是二者,可谓周通之贤矣!
夫以周通之贤,加之已试之效,握节大府,坐制一方,寓令以治军师,持重以绥犷敌,所务远略,不徼奇功,守于平安,在公不为艰矣。
一日上思旧勋,使者持急宣召,登公辅,总众职,附四夷。
盖练达已稔,声名暴闻,不时日而功业成,于时士大夫又可以庆庙堂之得人也(《苏魏公文集》卷六七。)
敌巢:库本作「羌邑」。
太子少傅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墓志铭治平三年七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五、《苏魏公文集》卷五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尚书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孙公讳抃,以嘉祐七年三月上封求解畿近,拜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后二年二月,以疾谢不能朝,乞上还所居官,拜太子少傅致仕。
其年十一月戊辰薨于春明坊居第。
薨后十九月,乃克葬于开封县新里乡之刘柴原,实治平三年七月癸酉也。
公之薨也,天子以先帝执政臣,赙恤甚厚,为罢垂拱朝一日,特遣中使存问其家事,又赠黄金百两,制赠太子太保,升其二子官一等,一异姓亲为斋郎
有司案礼令尚书官,谥曰文懿
其葬也,诸孤议请铭于公常所亲善者,谓无若某厚。
某于是考察其言行功状,镵于石而纳于圹云。
公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初名贯字道卿
生五年而学为诗,往往有警句传于人。
尝贽文谒成都尹凌策,将以童子荐之,顾其幼且孤而止。
后累举进士,更今讳。
天圣八年拔甲科,擢大理评事通判绛州
代还试学士院,以太常丞直集贤院判尚书祠部,迁开封府推官,徙判三司开拆司,又试中书,以右正言知制诰
庆历二年,召入翰林学士,三迁其官至吏部郎中,又帖其职为兼侍读学士,充史馆修撰
皇祐五年五月,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在职二年,上书曰:「臣无状,在台阁无所补益,愿得一州以自效」。
朝廷重违其诚,而不忍使之去外,乃授以学士承旨兼侍读,修撰如旧。
又再迁其官礼部侍郎
嘉祐五年四月程太保戡解枢密,上念大臣数以言罢,益艰其选用,乃不以常次擢公为枢密副使,不尽八月,遂参预大政焉。
其别使自升近职,历判登闻检院国子监太常寺兼礼仪、昭文馆尚书刑部吏部流内铨都省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权知庆历六年贡举,糺察在京刑狱,提举诸司库务醴泉观公事,磨勘路提点刑狱转运使课绩,出疆为契丹国信使
其为中丞,以宪台纲纪百司,又有言责,故事不兼他职,得请解审官
自是以为著令。
二府同修枢密院中书《时政记》,提举三馆秘阁书籍,同译经润文。
公自登朝迄谢事,扬历显剧,通三十年,惟两服亲丧解职五岁,自是不去朝廷。
特为仁宗所器待,尝从容赐对,语人君大体。
公对曰:「人君继天保民,惟兢慎勤俭,任贤纳谏,故能享恭己之名,而延卜年之庆」。
他日又问求贤致治之道,公曰:「方今天下所谓贤者,陛下用之殆遍。
诚愿责其远致,毋以一事不效去之,则人人得尽其才而助成治道矣」。
方是时,上委政二府,而宿望大臣在外者久不进用,公意以此感悟上,上欣然开纳,后闻公议事平恕,称之曰:「老成人所为固不同」。
在两禁十五年,壹意文翰,语未尝及朝政。
暨为中丞,访天下事,有不得于心,则抗章论列,指切时病,一无所避。
然其言逊而事显,不以激讦为直,欲人主信而易行。
以此多见听用。
内侍守忠特恩遥领武宁军节度,制下,谏官、御史固争不能得。
公最后上疏曰:「太宗时王继恩有军功,不过授宣政使,今守忠信宿旧,然无继恩功,而节度使将帅极任,非特宣政之比,若轻授之,是弃祖宗法也」。
上即日为追寝守忠命。
温成后之丧,大建陵庙。
公言本朝宗庙事皆集三省议乃定,请以付外如故事。
不报,又合诸御史求对,面陈非便,至再拜以请。
上亦为改容逊谢之。
其后罢立忌日,去庙乐,园陵使得更为监护葬事,繄公所启也。
二府虽不久,而建言亦多。
尝谓承平世边臣有劳,不可以官赏,恐徼功者生事于疆场。
三司使宜用敦厚有经术之人,使宽天下财利,茍以趋办应猝为任职,则掊克之患滋长矣。
诸公深以其言为然。
素喜荐士,善论人物。
其荐御史得今河东经略唐公介高阳安抚吴公中复,皆一时之杰也。
公再领太常,某时正为博士,数得接公论礼事,每议下则使僚属各陈其所见,闻已,然后为之裁定,以此知公之所存也。
公为人外简易而内严谨,性至忧畏,不妄举动,既贵益甚。
人或讥其太过,亦不为少懈。
至遇事有所陈,则挺然若不可夺者。
然而一出悃款,靡有缘饰。
故言似激而人主不以为忤,性似而士论不以为矫。
盖其守也固,则势不能挠其发也,诚则物莫之忌。
《诗》所谓「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者,公得之矣。
初,陈恭公当国,公尝用翰林旧事屡见于中书,已触其怒,后恭公复相,公适执宪,又疏其强毅自任。
及妾张诏狱事废置,由己专权,取必非大臣所宜为者,恭公由是罢政事。
及薨,请谥,有司博士谥荣灵,公执不可,曰:「陈公方重不倚,亦有过人者,如此名则已甚矣,易曰恭可也」。
论难久不决,至请于朝廷,又覆于尚书,卒用公言为定。
于是士大夫称公平允无适莫者多矣。
自少好学,通古今,趣尚体要,不以辨说为博洽
每侍迩英阁进读群书,至前代君臣乱亡祸败之际,昔所讳避不讲者,未尝不反覆开陈,欲人主洞见本末。
曰:「书传所以记此者,正使后世以为戒,故不敢略也」。
文章质厚简重,自成一体,盖似其为人。
有集三十卷,目曰某集。
公年六十九而请还政,亲旧有勉以年未至者,公曰:「强力而仕,不能则止,兹可勉乎」?
于是得请,休养其家,燕閒自适,卒以是年疾不起。
前勉公者乃叹其知命深而信道果也。
夫人王氏,累封某郡夫人
夫人同郡大姓也,三姊皆归里豪,生子者又相嫁娶,颇以寒士疏公。
公既贵,而三家者有来求昏,亦不拒之,又为之保任其子若孙仕者数人。
子四人;
珏,国子博士
佑甫,大理评事,早卒;
哲、林并太常寺太祝
女四人:适戎州僰道献卿太子中舍彭敏行、都官员外郎勾谌、太常寺太祝奉国
孙七人,仕者二人。
孙氏自吴将武后,世居富春,其族盛于江东且历千年,未尝去吴籍。
至公之七世祖朴,乃徙居长安,武、宣世掌西川杜悰书记
其子长孺亦摄彭山卒官。
唐季多故,子孙因家于眉山,以聚书治产教子弟,亲田畴为事,而眉人号其家曰「书楼孙氏」。
然不仕已四世,至公始脱圳亩,推生产与诸兄,而读其家书以举进士
及贵,赠其曾祖讳熠为太子太保,祖讳琲为太子太傅,父讳著明为太子太师,三世之配,皆追封国太夫人,可谓盛于西南矣。
而诸孤遵奉遗诫,卜葬开对,不复西还。
其后又当著于开封乎?
惟公以儒生起远方,遭时得君,自致公辅,行己内信,造次必于儒者。
接人恭而尽诚,居官靡有过事,艰于进而勇于退,卒全功名,考终牖下。
爵位若是,器业若是,行义若是,皆宜铭。
铭之,故史职也。
铭曰:
古之儒者,学然后仕。
语默弛张,动必由义。
其行有常,不学不至。
至之惟难,在公无愧。
公为迩臣,修洁谨纯。
内备顾问,进退循循。
公执风宪,其言謇謇。
庄色于朝,匪躬之惮。
公贰台司,天子之知。
宠至益戒,力极而辞。
孰谓不为,朝有正议
孰谓进取,进辄辞位。
爰始发踪,暨于考终。
视其所履,无踰厥中,匪积之厚,爰德之充。
铭以昭之,诏乎无穷。
重兴古渠 宋 · 方仲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一、光绪《淳安县志》卷三
作有便于古而泥于今者,不可不革;
事有益于众而废于时者,不可不复。
斯二者,为政之大本而治民之先务也。
青溪新安之属邑,其经界与江南接近,而山川形胜,民物繁夥,素为六邑之冠。
先是,县之西城旧置暗沟一道,引西山泉通注县渠,直东而流,不二里而出溪,城居之民颇为至便。
自旧城隤委,日月浸远,阛阓地多为民户请射,而耕凿之家贪其利,遂平沟占为己业。
泉既不通,城中古渠亦从而填淤。
每春夏之交,霖雨暴作,积水涌泛,无所决泄,不惟冲没街道,而居民墙壁往往摧坏,民甚苦之。
曩之为邑者多以簿书沉迷,无暇留意,或蓄缩而不能果行,由是因循,积有年矣。
然物之不可终否,熙宁丙辰秋著作佐郎何友直出宰是邑,下车月馀,庶务咸举,未期年而邑中大治,暇日因考图谍,询访古迹,遂晓谕民间,凡有利病,悉以见白。
而邑父老等三十人列状于庭曰:「自公之至,年丰岁稔,囹圄空虚,百姓欢谣,声载道路。
县城古渠堙塞日久,未尝兴修。
今国家方行水利,明府倘乘此时首议开决,则计其费绝不至多,民间皆愿自备夫力。
乞不更申上司,如此则事可速成,其于官私,两有所济」。
公从其言,且曰:「茍便于民,虽费公帑亦可为也」。
遂令兴工,不崇朝,果见故道,而沟中铁窗尚存。
公欣然亲自临视,官为差人监夫,倍浃辰而毕工。
公又谕临渠居民,各居界分,叠石固岸,以图经久,众皆悦从。
沟渠既通,而流泉清泠,井邑潇洒,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上。
潘岳河阳陶潜宰彭泽潘植花,陶种柳,夫一草木耳,非有益于人,而二公好之,至今传播人口者,盖二公有风流之名,花柳因二公而增价。
今何公以文章登甲科,试才百里,不以赏心乐事为美,而以爱人济物为务,则渠之兴,民受其赐,知异日语贤令者,则何公之名不在渊明安仁之下矣。
元丰元年戊午仲冬朝奉郎殿中丞方仲谋记。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五,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六〇。
大横河庆元六年五月 宋 · 虞俦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三
戊子之东,余自合肥守移漕淮东,江行半月,始至仪真置司之所。
至之前一日,舟师相谓,此去黄天荡不远,宜戒宜备。
家人辈见其张皇事势,咸惊且忧,凡牲酒纸币,所以徼福于江神者,无所不至。
既幸而过,合舟中之人则喜且相贺。
按,仪真之为州,大江经其南,实川、广、江东西、湖南北舟楫之冲也。
而所号黄天荡者,盖江至此而愈阔,与天相际,无山可依。
间遇风作,波涛汹涌,前既不可进,退亦无所止泪,覆溺之祸,县于顷刻尔。
平居暇日,每一念之,心犹悸惴。
偶阅图经,宣和六年发运使尝奏开新河,以避其险矣。
亟使人往视之,故迹仅存,水路不绝如线。
窃欲浚其湮而道其流,然其事甚重,其费甚广。
尝试与郡侯天台吴君洪商焉,则欣然领会,作而曰:「此某之志也,工役之须,具之素矣」。
余亟纵成之,且以漕司米二千斛助费。
居亡何,余叨召命,官中都
吴侯以书来,言曰:「新河复矣。
自州之西董家渡至黄池山相对江口,亘二十馀里,面阔十丈,而深一丈。
凡用缗钱二万有奇,米五千馀斛。
给散有序,民皆子来。
起手于今年闰二月壬子,毕工于三月乙酉
董其役者,杨子赵续六合刘正县尉方公辅、楼樾,监押赵汝淳也。
愿有以记之」。
余谓长江万里,何适非险?
苟知其所可避而避之,夫何险之足虑!
然必有爱人之心,而后能利人之事。
苟才力之不足,则鲜克有济。
吴侯为郡,一以慈祥,而其才又过人,故能以其馀力,转大江之险于平易之地。
舳舻相衔往来者,皆歌舞其赐,虽欲勿记,庸可已乎?
姑叙颠末,以诏来者。
庆元庚申五月记。
按:隆庆仪真县志》卷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天一阁本。又见道光仪真县志》卷一○。
晋江军储仓记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八、《臞轩集》卷五
晋江于泉为壮县,绍定初盗起潭,飞砌七聚骚动,永春德化兵。
晋江在二邑东南隅,于是严保障,警斥堠,募兵卒,以备御之,用度钜而帑藏竭,故有以伤锦去者。
仙游郑侯鼎新实来,时盗方平,而邑已凋弊,侯乃纠覈版籍之缺逸,检柅吏胥之隐谩,撙裁费用之浮冗,期月间仅仅有序。
永嘉方公辅宫僚司庾事,目击民痍,惄焉如捣,嘘和霈润,用补烧痕。
宁化李君顺甫请于台,欲帅属邑各立仓峙粮,榜以军储,为不虞备。
公下其议于四十八县,县皆缩朒未之应,侯独禀承惟谨。
当县计赤立,百费毛举,圭积勺累,得米若干,列为廥庾,别以仁义礼智信之号,宇于厅事之西偏,出纳则委丞佐。
值米翔贵,减值以粜桩其镪,俟秋成复籴如初。
数虽不夥,而意度休美,能始善以劝来者,是为可书。
盖自邠之积、申之峙不见于后世,县鄙州里,荡然无备,转输千里,率十馀钟致一石者有之。
近日桴鼓鸣,官驱疲民,挽饷于道,赪肩雷腹,累累相望。
盗得以甘言厚币诱之,为舟中之敌。
然则,是仓之建,先寒而索裘,未雨而彻,非为政者深长计欤?
然事功之难成,非病于下言而上不行,则苦于上作而下不应。
而原其上下交相捍格之故,正坐于《周官》之以公灭私,《大学》之以义为利者,未尝加明辨笃行之功尔。
今是役也,一尉言之,方公行之,不曰谋不自己出而以下僚出位言之为忌也。
部使者作之,郑侯应之,不曰众皆迟于禀命,我不可先众人而犯其难也。
非明于公私义利之分者,其孰能之?
侯久游西山先生之门,先生尝效朱文公之法,立社仓于潭,规画灿然,垂惠无极。
百里,厥施未宏,推而广之,良多善政。
县廨有问政堂,大书《鲁语》言政二十二章于其间。
余一日登斯堂,指其末章,所谓因民所利而利之者以语侯曰:「军储有仓,庶几此意,其亦五美中之一欤」?
侯曰:「子知余心,宜为余识其事」。
遂条颠末以申告后人,增广而辑续之,俾勿坏。
侯繇太学癸未进士第,不七年脱选调,盖所至有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