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礼制局编修夏祭敕令格式颁降了毕谢转官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
躬祠方泽,昭格柔仪,申命诸儒,讨论故实。
偶缘末至,乃误褒升。
不次之恩,以荣为惧。
切以崇坤元之毖祀,涓日至之休成,此三代之常行,于六经而备见。
纷纭千载,谬误一流。
肆上圣之勃兴,革合宫而亲享。
天地定位,因丘陵川泽之形;
礼在成文,致山林动植之物。
维时制作,肇自圣神。
颁诏讲求,具严训典。
而臣分符偏郡,去国弥年,弗预成书,敢怀冒宠!
宫师象物,阻陪扈跸之行;
绵蕝第劳,垂录草仪之始。
因人成事,受爵不辞。
究皇仪而展帝容,顾常诵记;
贪天功以为己力,岂敢滥居!
伏遇敦劝事功,过私名器。
仰惟不世之主,冥契上天之灵。
已受记于诸神,屡蒙殊应;
方向意于儒学,屡辑礼文。
臣远隔清尘,久违华阙,技能无用,年齿浸衰。
梁甫之基,虽莫裁于盛礼;
第从臣之颂,犹有志于昔人。
夏祭仪制诏崇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五、《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五八(第二册第一○四八页)
夏祭前一日宿方泽斋宫,内殿致斋更不行宿。
大庆殿太庙景灵宫祀已亲祀,更不行礼。
去乘大辇,归就斋宫解严,放仗回,易常服乘辇,更不登楼。
禁卫支五分衣甲。
来年夏至祭地御札崇宁二年十二月九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五、《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五九(第二册第一○四八页)
朕绍承圣绪,祗述先猷,翕受无疆之休,茂膺有秩之祐。
家给人足,荐登康年,岳贡川珍,殆无虚月。
获履平成之运,实资覆载之功。
瞻被圜坛,已屡称于禋祀,眷兹方泽,未专诏于亲郊。
是用稽周室之旧章,遵神考之贻宪,顺迎夏日之至,往即国都之阴。
因卑以求,歌诗必类。
礼用黄琮之器,乐奏函钟之宫。
昭格柔祇,显配烈祖
天明地察,初备讲于弥文;
河润山容,俾悉从于望秩。
庶裒诸福之物,敷佑烝民之生。
播告先期,式乎群听。
朕以来年夏至祭地于方泽
咨尔攸司,各扬厥职,相予肆祀,罔或不恭。
祭地方泽御笔手诏政和三年九月二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三、《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五(第二册第一○二六页)
昔先王父天母地,严恭祀祭,躬行而岁遍。
承嗣丕构,率循旧章,三岁一郊,大赉天下,祗载郊庙。
天之休,罔有不格。
率时昭考,既革合祭之非;
牵狃故常,尚稽夏至之礼。
大报天地,弗及方丘
夙夜以思,靡遑宁处。
夫祭不欲数,数则烦,不欲疏,疏则怠,废而不举,其可乎?
惟明与察,不敢不虔。
自今每遇祀大礼后,祭地方泽
其仪物仗卫应奉事,悉从减省。
从祭臣僚与随驾卫士量与支赐。
简而易行,无偏而不与之失,以称朕意。
可令礼制局裁定以闻。
今年冬日至祀天来年夏日至祭地御札政和六年七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四、《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二八页)
朕祗膺骏命,嗣守丕图。
诞昭报本之诚,式广奉先之孝。
肆遵成宪,专诏亲祀,大阐弥文,寖兴坠典。
万邦作乂,囹圄空虚,休祥纷至。
荐获平成之治,允资高厚之功。
求念圜坛,敢怠忘于元祀?
眷言方泽,宜修讲于盛容。
昭格二仪,陟配烈祖
庶告成于熙事,庸溥被于鸿休。
申戒先期,具孚群听。
朕以今年冬日至祀天于圜坛,来年夏日至祭地于方泽
咨尔攸司,各扬乃职,相予肆祀,罔敢不恭。
宣和元年冬至日祀天圆坛来年夏至日祭地于方泽御札宣和元年七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一九、《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九(第二册第一○二八页)
内外文武臣僚等:朕席累圣之宏基,抚重熙之昌运。
乾健坤顺,夙昭眷佑之休;
时和岁丰,兹极敉宁之效。
布政叶阴阳之序,率民同道德之归。
遐方慕化而来庭,逋寇畏威而款塞。
霄宸降嘏,每从御便之游;
日观迎釐,荐阅升中之请。
若时报本,无越亲祠。
其乘二至之祥,载秩一纯之荐。
祓紫陔而事上帝,肃方泽以对桑林
假于太宫,前谨祼将之奉;
佑我烈祖,并严陟配之常。
用仰达于精诚,庶函蒙于丕况。
诞敷大号,明戒先期,以今年冬至日祀天于圆坛,来年夏至日祭地于方泽
咨尔攸司,各扬乃职,相予肆祀,罔或不恭。
故兹札示,想宜知悉。
夏祭毕德音宣和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三
门下:总丹府以御九霄,天弗违于道妙;
坐明堂而观八极,地不爱于珍符。
功敢自居,礼宜有报。
上遵祖宗三岁郊见之举,也讲于旧章;
下黜汉唐二仪合祛之非,肆称于新礼。
乃者柔祇顾贶,嘉应荐臻,丰年屡而多,和气交而风雨节。
下房效神芝之产,厥壤荐甘露之零。
河流不扬,宝鼎自至。
戎之款塞,环陕右以休兵。
正朔加敦煌以西,烽火息天山之外。
惕惟菲德,何以臻兹!
永思锡类之休,敢忘美报之义?
乃以夏至之日,款于方泽之中,万玉旅廷,六乐备奏。
器用古以尚质,嘏因时而合经。
黄琮奠而精意交,函钟变而灵斿出。
侑以烈祖,遍于群神。
于时岳祗骏奔,川后来会。
驱疾霆而号召,骤宿雨以蠲除。
一清宇宙之翳氛,尽廓乾坤而呈露。
庆云覆野,美光烛坛。
底熙事之休成,钦祭而敷锡。
赦过宥罪,荡垢涤瑕。
嘉与万方之人,并受三神之祉。
应四京诸道(云云。)
于戏!
后皇顾享,至哉坤元之功;
阍翟均釐,介尔太平之福。
尚赖有官君子,三事大夫,永肩一心,同底于治。
宣和四年冬至祀天来年夏至祀地御札宣和四年七月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二○(第二册第一○二九页)
朕寅奉燕谋,丕釐景命。
刺六经而立制,诞辑弥文;
洽百礼以事神,用伸美报。
仪之眷祐,格四海之乂宁,风雨若时,日星轨道。
和气协颁常之度,珍祥示修德之符。
嘉谷屡丰,远戎即叙。
茂集太平之应,敢忘毖祀之诚!
是宜祗见上帝于紫垓,躬礼柔示于方泽
奠苍璧黄琮,而牲币各放其色;
无云门咸池,而钟律以谐其声。
前飨太宫,升侑烈祖
率循彝宪,克广孝心。
蕲祉福之函蒙,均迩遐而敷锡。
肆颁涣号,明戒先期。
朕以今年冬日至祀天于圜坛,来年夏日至祀地于方泽
洛尔攸司,各扬乃职,相予肆祀,罔或不恭。
今年冬日至祀天来年夏日至祭地御札宣和七年七月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一、《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二一(第二册第一○二九页)
朕膺二仪之眷命,茂辑纯禧;
奉三岁之亲祠,式昭美报。
永惟普率,咸底乂宁。
七政顺而四时和,九谷登而百嘉遂。
燕云沃壤,悉还舆地之图;
齐魏奥区,尽复良农之业。
宜因南北之至,躬款圜方之坛,以灵承上帝之休,以裒对柔祗之贶。
假太宫而前飨,尊烈祖以配神。
冀多福之函蒙,俾群生而均被。
肆颁大号,明戒先期。
朕以今年冬日至祀天于圜坛,来年夏日至祭地于方泽
咨尔攸司,各扬乃职,相予肆祀,罔或不恭。
政和八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七
政和八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朔日壬午,日在毕,昏轸中,晓虚中。
辛卯芒种,斗建午,日在参,昏角中,晓虚中,得仲夏之节,螳螂生,律中蕤宾之正声。
丁酉,鵙始鸣。
壬寅反舌无声。
丁未夏至,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得仲夏之中气,鹿角解,律中蕤宾之中声。
月后一日壬子,蜩始鸣。
六日丁巳,半夏生。
是月也,天气盛,地气高,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天度至此,炎热盛行。
其在人也,宜顺养长之道,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奉收者少。
是月也,客气太阳寒水,居相火之位,其气所至,为寒生,中为温,为藏化,为鳞化。
是气也,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
民病寒反热中,有心热瞀闷之疾。
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写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食玄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凡乐之声,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仲吕为闰宫,黄钟为闰徵,客气寒水,调宜尚宫以抑之,以适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日至祭后土皇地祇于方泽,配以太祖,祀明鼎。
丙戌,享先牧耤田。
献瓜,乃荐新于寝庙,尝雏以,羞以瓜。
蚕事毕,苑吏效丝。
是月也,宁贶节,毋决重辟三日,命刑部郎吏御史督遣中都系囚,监司分趣所部,案在大理者毕谳。
犴狱辟窗,以达郁气,设浆饭,五日一濯梏拲,毋以日中施刑罪人毋令于市。
是月也,申河桥之禁。
贰月视塘堤,修其圮坏。
遣戍卒冬服,边臣蕃官及军吏应赐裘者上其名数。
是月也,舍役徒功之半,毋课伐木于山林。
诸军晨阅士卒。
京畿与诸路始督赋,峙刍粮必以时,给纳之官毋或离次。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于戏!
古我先后,罔不求端于天,肆朕祗承,动惟时宪。
咨尔有众,其克率循。
宣和元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九
宣和元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朔日丙午,斗建午,日在井,昏角中,晓危中。
丁未,反舌无声。
壬子夏至,得五月之中气,昏亢中,晓危中,鹿角解。
丁巳,蜩始鸣。
壬戌半夏生。
丁卯小暑,得六月之节,昏氐中,晓室中,温风至。
壬申,蟋蟀在壁。
是月也,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是谓盛阳之阴。
天度至此,炎热盛行,逆之则伤心,为痎疟,奉收者少。
是月也,司天风木,居相火之位,当天布政,其政舒启,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然风虽在上,少阴接间,风热参布。
辛酉,运交羽,水化不及,湿气乘之。
君火治天,相火司地,二火生土,风化为雨。
天时太一,上合镇星,临实沈之次。
暴雨时至,起于戊分。
凡味,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厥阴之客,以酸写之,以甘缓之。
凡乐,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
小暑之后,林钟为宫,太簇为徵,南吕为商,姑洗为羽,应钟为角,调宜尚宫羽,以致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日至祭后土皇地祇于方泽,配以太祖祭彤鼎。
戊午,祭先牧;
乃荐新寝庙,尝雏以,羞以瓜。
宁贶节,宰臣率百辟朝谒上清储祥宫,停决囚,不上大辟之案者三日
是月也,籍田登,诸有罪日中不刑,毋令于市。
申命有司,辟狴犴窗牖,以达其气,设浆饮,濯杻械,无敢不谨。
郎官御史循行中都,督遣系囚。
奏牍已上者,都省约法断下,诸路则使者分诣所部。
是月也,大理毕谳疑案。
申命有司,固河梁,巡塘堤,尽完其圮坏,舍役功之半,毋课伐木于山林。
诸军士卒惟早教,颁百官诸司时服,边臣将校应赐裘者,豫上其名数,遣戍卒之冬服。
是月也,州县始督赋,给纳之官毋或离次。
两学入馀路租课,刍粮峙必以时。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于戏!
惟先哲王,立政立事,稽于天时,克由绎之,以告尔方国。
宣和二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一
宣和二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斗建午。
朔日庚子,日在参,昏轸中,晓虚中。
壬寅芒种,得五月之节,日在参,昏角中,晓虚中,螳螂生。
丁未,鵙始鸣。
壬子,反舌无声。
丁巳夏至,得是月之中气,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鹿角解。
壬戌,鵙始鸣。
丁卯,半夏生。
是月也,天气盛,地气高。
盛德在火,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其位少阳,其气少阴,其运少羽,辛亥运交少角,其神五行三风。
是月也,天政布,大火行,令行之常,为暑,为灾亢,为蕃茂,为蒸郁;
气交之变,为清凉,为阴昏,为风雨。
民病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其在人也,宜顺养长之道。
凡味,宜甘。
凡乐,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调宜尚徵,以致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日至躬祭地于方泽,配以太祖
遣官祭大社、大稷,祭彤鼎,先一日祭都门。
戊辰,祭先牧,荐新寝庙,尝雏以,羞以瓜,籍田登
宁贶节,宰臣率百官朝谒上清储祥宫,州长吏率其属朝谒圣祖殿,毋决刑,毋上大辟案,凡三日。
壬戌亦如之。
毋施刑,日中毋令有罪于市,杻械五日一濯。
中都系囚,命郎官御史循行督遣,奏牍已上都省,约法断下,诸路者分诣所部,大理疑案毕谳。
始夏籴,始督夏赋,两学入馀路地租,县官给纳毋或离次。
固河梁塘堤,郡贰月视其完毁,报所属,其在春季者,审实来上。
收役功之半,毋课伐木。
给百司时服,厢军将校边臣应赐裘者,先期检举,左藏豫备特支。
诸军唯早教,遣戍卒冬服。
军匠功程,是月毕较。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于戏!
钦若成烈,稽谋自天,诞告万方,兹率厥典,听予一人之作猷。
宣和三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三
宣和三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朔日甲午,日在毕,昏轸中,晓星中。
丁酉,靡草死。
壬寅小暑
丁未芒种,得是月之节,螳螂生,日在参,昏星中,晓虚中。
壬子,鵙始鸣。
丁巳,反舌无声。
壬戌夏至,得是月中气,鹿角解,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
是月也,其位少阳,其气太阴,其运少角,为暑,为显,为茂,为明;
其变为沉阴,为埃昏,为濡湿,为雷霆,雨乃时降。
其病跗肿腹满。
凡味,宜以苦写之。
凡乐,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调宜尚徵,以致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荐新,尝雏以,羞以瓜。
日至,祭后土皇地祗于方泽,配以太祖祭彤鼎,籍田,登
宁贶节,宰臣率百官朝谒上清储祥宫,州长吏率属朝圣祖殿。
缓刑禁屠,诏日中毋行刑,毋令罪人于市。
郎官御史督遣中都系囚,使者分趣所部,都省促奏牍,大理毕疑谳;
凡狱之具,疏涤以时。
是月也,始督夏赋,给纳之官毋或离次,颁时服,第军赐,减役功,停采造,护河桥,视塘堤,总封桩之数,严籴买之期,诸军晨阅,以是月为始。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
于戏!
向明而治,仰承天休,惟尔万邦,其率时猷训。
亲祭方泽礼成告永裕陵政和四年五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三(第一册第六二三页)
季夏谨时,伏深瞻慕。
恭惟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圣孝皇帝获以眇末,嗣承令绪,祗若彝训,大惧坠失。
于事罔敢弗继,于志罔敢弗述。
贻谋绪烈,洪纤大小,莫不悉举。
追惟成宪,若稽先王,以阳求天,以阴求地,罢黜合祭之失,是正方泽之礼。
具在典册,训于万世。
弗果以行,踰三十载,夙夜震慄,靡遑宁处。
爰命有司,循道遵制,即国之北,为坛二成,鼎彝有象,笾豆有践。
礼以黄玉之琮,祀以有邸之圭。
乃以仲夏十有二日丙戌夏日之至,斋明盛服,秉圭奠币,以交神明,以成圣志,不敢不察。
百步之外,
雨沾濡;
坛壝之内,密云不雨。
越乐八变,而地祇出,有形有声,若影若响,见者辟易。
礼仪率度,迄用有成。
实我烈考,肇造于前,克相在天。
末予冲人,祗率谟训,克成厥后。
俯伏以,洞洞属属,若在其上,若在左右。
追慕罔极,岂敢自居?
顾瞻陵阙,不远伊迩。
不获躬行,谨使以告。
今遣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充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邓洵武谨奉表奏告以闻。
诚惶诚恐,顿首谨言。
亲祭方泽礼成告永泰陵政和四年五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四(第一册第六二三页)
季夏谨时,伏增跋望。
恭惟哲宗宪元继道世德扬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蒙被厚恩,畀付大器,获以弗类,仰承圣绪。
率吁众志,祗若谟训。
夙夜以思,惟厥万事。
率循旧章,罔敢逸遗。
窃考绍圣元符之初,是王纷更,述追先烈,黜元祐之横议,复方泽之大礼,稽参先王,作新礼典。
乃命官徒,相方度地,作宫寺祠于国之北,悼邪说之惑,下躬行之诏,布告天下,载在方册。
将以夏日之至,修母事之仪,以格神休,以承先烈。
有志弗遂,礼不及行。
厥有坠典,贻于冲人,俯伏惟念,罔敢怠忽。
乃命攸司,考古之文,尚象以制作;
因旧之址,鸠工而缮营。
为坛二成,以洽百礼。
五月十有二日夏日之至,斋明盛服,秉圭奠玉,虔恭寅畏,祗严祀事。
四隅皆雨,而坛壝不濡。
越乐八变,而地祇以出,有形有声,见于空际。
实惟在天之灵,昭格于下,底此休成,垂训万世。
上以承烈考肇始之志,下以伸友恭继述之情,岂予冲人,敢此专有?
陵阙在望,不获躬行,谨使以告。
今遣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充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邓洵武谨奉表奏告以闻。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济州命官学生道僧耆老请皇帝封泰山乞车驾经幸本州表 其三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乐静集》卷一四
盥手奉章,鞠躬俟命,望云虽剧,伏地无从。
献一得之愚,已几喋喋;
下十行之诏,尚复迟迟中谢。)
窃以因崇祀以告成,礼当有报;
为生民而祈福,意本无私。
乃上圣所优为,亦下情之公愿。
凡在照临之属,莫知鼓舞而来。
稽于众则可从,冀蒙兼听;
至于三而必渎,敢避多言。
筮日之良,沥诚斯迫。
恭惟皇帝陛下化行俗美,治定功成,阴阳天地以流通,礼乐刑政之明备。
丁宁德意,孰非之用心;
熙广圣功,不忘文武之勤教。
交万物以道,得百姓之欢。
众贤并兴,五兵俱偃。
养材有本。
造小子以《诗》、《书》;
怀远无方,裂殊邻为郡县。
九年腐,比户钱流。
茕独孤穷,饱馀粮而鼓腹;
桁杨缠索,挂空犴以凝尘。
朝廷胥乐于清明,田里蔑闻于愁叹。
馨香有感,惠泽无垠,共陶一气之和,遍为诸福之应。
元圭发见,上帝降观。
九霄光明,日有戴气;
千里澄澈,河无横流。
甘露葳蕤,宝山崒嵂,竹实供九苞之食,野蚕增卒岁之衣。
双莲骈菰,不并生于庶草;
赤乌白鹊,独先至于四灵。
淮人瞻崒堵之光,嵩阜示高真之相,嘉谷动盈乎拱把,瑞文继出于山林。
九皋之鹤蔽天,同倾万目;
五色之连篚,几困十夫。
礼部受图,岁尝百数;
外朝称庆,日或二三。
呈露纷纶,变化奇诡,事出乎见闻之表,意存乎象数之间。
欢流声诗,光动简册。
此太平之极致,何峞峞乎;
彼载籍之所传,特小小耳。
惟天之垂眷者甚厚,故民之报上者益勤。
圆丘方泽之斋严,未为之称;
束帛金钱之慰遣,讵已其来。
必先乔岳之封,允答三灵之眷。
庶弗违于上下,亦曲尽于情文,庸示光扬,非为进越。
博士濡毫于册府,夙备讨论;
封人侧耳于路隅,屡从汛扫。
载稽前古,无越此时。
虽退托以未遑,顾久留之何待。
盖旷世罕逢于盛际,况旧章非设于空文。
今复仰冒严诛,坚陈丹恳,幸稍回于渊虑,难终抑于舆情。
鲁邑儒冠,已颙颙而北向;
岱宗云物,每靡靡以西来。
伏望皇帝陛下追祖武以聿修奉天时而顺动。
自大野达东山之境,导属车无五日之行,良出便安,最为平易。
填金秘册,罄一人昭事之心;
刻石层崖,张万世无前之烈。
访仙闾之缥缈,观海日之腾陵。
百神之御沓来,万岁之声相属。
回銮夷路。
瘗帛崇坛,麾仗云屯,琛贡山积。
先端冕以受四方之贺,大作乐以举诸臣之觞。
躬问高年,毕修群祀;
尊儒阙里,欸帝真庭。
赐酺饮以交欢欣,濡德音以荡瑕秽。
荣光均被,庆赍并行,永孚宗社之宏休,丕显帝王之能事。
臣某等敷言累牍,引领踰时,恍迷丹阙之岧峣,想见翠华之彷佛。
踌躇终日,摇役寸心。
奏帝典之一篇,惭无宿学;
望圣人而三祝,窃效前驱。
乞命仲夏十一日节名奏政和六年三月 北宋 · 何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三二(第二册第一六○八页)
臣伏观陛下宸翰所纪天真示现及夏祭神应之事,以仲冬五日为天应节,仍禁屠宰,用端命于上帝,而地示来享,彰表未加。
夫天地合祭,其来久矣。
陛下奋然破群议于数千百年之后,断而行之,故虽当盛暑,衮冕执圭,俨若冬服。
而坛场时日、牲牢、器币靡不从类。
方泽之灵所有呈露幽秘,羽卫咸觌者也。
臣顾陛下依仿天应名节之义,复下明诏,以仲夏十一日制为美名。
其有所禁,如天应焉。
大驾卤簿事奏绍兴十三年九月十四日 宋 · 程瑀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七、《宋会要辑稿》舆服一之三三(第二册第一七五八页)、《中兴礼书》卷一八
勘会三驾卤簿:大驾以郊飨上天,临御九伐;
法驾以祭方泽,祀明堂,奉宗庙,藉千亩;
小驾以恭园陵,亲蒐狩。
将来郊祀大礼,合用大驾。
缘宣和重降卤簿图,大驾系象六头,并六引、仪仗、鼓吹,及前后部黄麾仗,内设车舆辇路。
其驾士并抬擎人各有执著服色物件,大段数多。
今来创行制造,窃虑不前。
兼有司见今度地修建圆坛去处不远,难以排列。
道君皇帝谥议绍兴七年二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六、《中兴礼书》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臣闻漠然无际,万物资之以有生者谓之天,代天理物,而天下宗之以为主者谓之帝。
在昔放勋重华,帝之盛者也。
降及二代,十有七君,商三十王,史皆谓之帝。
岂二帝三王时虽不同,而代天理物无二道欤?
夫易名之义,必读之于郊,以告上帝者。
人君处天位,治天职,上当天意,而后谥之,则将公万世而传之矣。
恭惟道君皇帝躬睿主之资,缵列圣之绪,有怀斗载干之异,协瑶光贯月之祥。
粤其潜德未升,含章不耀,而行安节和之誉,已播于诸侯宗藩,闻于朝廷列位矣。
泰陵上宾,入继大统,讴歌所归,景命有仆,皎然如清风戒旦而白日登,隐然如春雷出地而幽蛰奋。
方是时也,恤鳏寡,存孤独,出听政,改制度,病者养,死者葬,老者安,少者怀,弦歌之声遍于四海,冠带之伦被于八荒,网罟之所及,耒耨之所布,舟车之所至,声教之所被,盖遐迩一体,中外禔福。
而又览娵訾法营室而总章建,备牺象洁牷牲而清庙修,审钟律而致五声八音之和,正郊祀而定圆丘方泽之制,述五礼以齐俗,明八刑以纠奸。
是以在位二十有六载,怀生之类,莫不渐渍休泽,沐浴太和。
犹以为未也,而谓僻陋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域,土断壤隔,正朔未加,内之则犯义灭礼,外之则渝盟造兵。
跋踵之民,延颈傒后,故吊伐之师行焉。
夫国者,天下之大器也;
位者,天下之大宝也。
宣和之末,上畏天戒,付社稷于元子,视委大器、去大位若弃敝屣然。
所谓功成身退,有大美而不居者欤!
谨按《谥法》:穷理尽性曰圣,经纬天地曰文,功施于民曰仁,有意可尊曰德,受禄于天曰显,慈惠爱亲曰孝。
若乃游于六艺之囿,驰乎仁义之涂,脩容礼园,翱翔书圃,圣之至也。
上则三辰全、寒暑时,下则万物盛、山川宁,典章粲然,人道大备,文之至也。
德泽滂流,沦浃肌髓,故闻讳之日,如丧所亲,涂悲巷哀,声动天地,仁之至也。
逊之事,古人为难,自神尧明皇而来,皆不得以尽其美。
乃断以社稷之义,天地消息之理,飨天下养为子父,德之至也;
时亨岁贡,为下国骏庞,显之至也;
仰奉九庙,傍睦九族,孝之至也。
夫徽者,至美也。
大舜致五典之美,谓之徽;
文王尽文德之美,谓之徽;
大姒嗣大任之美,谓之徽。
盖总众美而论,一言足以尽之者,其惟徽乎!
致治之美,由前者所云,可谓致美
《传》曰「允迪前徽」,其斯之谓乎!
且宗者,尊之也。
商之三宗,汉之七制,皆以其德可尊,是以宗之。
道君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圣文仁德孝皇帝庙号曰徽宗
乞亲祠日天下并禁刑杀屠宰奏宣和元年十月 南宋 · 卢法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第一册第六二二页)
顷者祀而天神降,夏祭而地祇出,园邱方泽,灵应变异,万目咸睹,旷古所未闻也。
固尝下诏,以其日名天应、宁贶节,且禁刑杀,止屠宰,所以承神祇之休,无所不至。
窃谓凡遇亲祠,虽行事等官受誓戒及有司不奏刑杀文书,其馀百司庶府及四方郡县,盖未尝有禁也。
缘亲祠之日,各随冬夏之日至,与天应、宁贶节日每不同,伏望凡遇祀、夏祭亲祠之日,俾天下并止刑杀屠宰一日,著之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