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曾右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孚号宸庭,升班柱史
中台之造命,诏墨未乾;
立右陛以记言,汗青有耀。
恩华狎至,欢颂交腾。
恭惟某官才敌万夫,学该百氏。
露瑰扬藻,蔚乎瑞世之文;
带矩佩衡,伟矣尊朝之德。
位积星之间而交光于麾节,班文石之上而参画乎钧枢。
共推鸿笔之高,俄进螭头之直。
董狐号古良史宜君举之必书;
魏谟有文贞风,信民瞻之已具。
三阶在望,一武可登。
某吏鞅见婴,宾仪阻缀。
望五云之瑞,方游缥缈之都;
借一木之阴,尚税驰驱之驾。
南轩先生张宣公覆谥议嘉定八年 南宋 · 杨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道命录》卷八
公以君民之心,振一世沈溺;
性理之学,起一世膏肓。
君臣都俞,师友讲习,载在方策,莫不家藏其书,人慕其学。
昧者识所趋向,识者得其指归。
习与性成,天理昭晰,岂小补哉!
汝明生晚居僻,每想其人,恨不得执鞭为御,听警诲以开茅塞。
今清朝特采公论,以易公名,申贲后学。
适兹承乏考绩,窃以为公之应谥,所不待议。
将尽南山,不足以发幽潜,尚何所措词?
惟公之学,根原于《中庸》、《大学》之奥旨,参订于濂溪二程之微言,渐渍于忠献之纯忠,发挥于五峰之师说。
豁此心于天地,充其仁于万物,辨之明,毫釐必计;
行之力,食息弗违。
故其在讲筵,在宰属,犹是心也;
在州郡,在藩镇,犹是心也。
今观其所言,悉可槩见。
知上有尅复神州之志,则以稽古亲贤为请;
知庙堂有和戎之谋,则以悦人心、充士气为言。
其补外临遣,则请先克己私,以明大义、正人心;
其召还奏对,则请先务实,以修德立政,用贤养民;
史正志发运使,则斥其病民之实;
张说佥书枢密,则惧其激武臣之怒。
静江则变漕司抑卖州盐之法,申诸州按习效用之令,息洞酋之哗,革纲马之弊。
江陵则严盗贼之禁,结诸将之欢,正淮民出塞之罪,行义勇量取之法。
考致要归,无不自所学流出。
《经》曰:「天不爱其道」。
董仲舒曰:「道之大原出于天」。
道固天之道,天不轻以授人。
周公孔子以至孟子,厥后罕传。
虽间有经生文士性理是谈,体用未明,或相矛盾。
宋兴百年,濂溪二程发明于前,吕、谢、游、杨扶持于后,义理贯彻,夐出前儒。
公与晦庵朱氏出而嗣之,相为师友,于是演迤溥博,丕阐于世。
得其大者足以名当世,得其小者亦足善一身。
考论渊源所自,公力居多。
晦庵朱氏谥曰「文」,公没三十六年,始议其谥,时则后矣。
谥之曰「」,尚与朱氏相参,用见羽翼孔门之意。
谥法》:「体和居中,善闻周达曰」。
公之明理谨独,学精行成,是谓「体和居中」;
公之德言俱立,君信民孚,是谓「善闻周达」。
迹古以验今,博士议是,请从。
谨议。
江西诗派序 其十二 汪信民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七
吕荥阳符离信民教官,从荥阳学,故紫微公尤推尊信民
其诗曰:「富贵室中华,文章木上瘿。
要知真实地,惟有华严境」。
盖吕氏家世本喜谈禅,而紫微与信民皆尚禅学。
代和韵 南宋 · 释绍嵩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石路无尘竹径开,幽园寻胜独登台。
桥边野水通渔路,城上秋山入酒杯。
紫闼青云俱未遂,红颜白发递相催。
悠悠兰渚动归思,归思临高不易裁温飞卿李彭林和靖方干汪信民韩偓祖可曹松
听琴客周信民弹秋泉二首 其一 南宋 · 吴潜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雁湖龙井久知名,总入君家匣里清。
客舍试弹三两曲,恍疑飞沫溅尘缨。
听琴客周信民弹秋泉二首 其二 南宋 · 吴潜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故里泉声不可闻,携琴相约鲍参军
山瓢只系经行处,落叶空山好觅君。
宋故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致仕文安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光禄大夫程公迈家传 南宋 · 程森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三、《新安文献志》卷八四、嘉庆《黟县志》卷一三
公讳迈,字进道
程氏世为新安望族,皆祖晋新安太守元谭梁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忠壮公灵洗
其先自歙黄墩迁开化北原,又自北原迁黟南山
曾祖讳懿,妣洪氏。
祖讳适,妣汪氏。
考讳宗颜,以公贵赠正议大夫
妣胡氏,赠太硕人
公颖悟绝伦,元符三年进士乙科,解褐补将仕郎杭州仁和县
任满,迁知衢州西安县,政彊明竞。
渡者持杖而哗,官兵不能禁,守以语公,公遣一吏持判示之曰:「不即散与俱来」。
众惊曰:「此知县判也」。
即散去。
部使者督诸郡水旱积欠,郡因移文督税之倚阁逃绝者,公曰:「衢州数年无水旱,何积欠也」?
守不能屈,由是他邑畸零逃绝者皆免。
考试处州回县,有大辟七事,阅案释其三,无异议。
调知楚之盐城县宰相刘正夫押敕,见其名,召与语曰:「往在太学见君,今为县有美政」。
荐之,徽宗嘉其对,除提举江西常平
起家不十年,乘使车返里,里人荣之。
民有讼田者二十年不决,公阅其牍,问讼者年几何,曰:「六十六」。
公曰:「尔所赍券乃庆历三年,时方年七岁,安得妻财置产」?
讼者叹以为神,曰:「早二十年遇之,可以无讼」。
岁旱,募流民浚洪州东湖,水患为息。
岁饥,发常平赈济。
俄移南京提举
先是,陈彦文守豫,倚势暴恣,公绳以法。
俄而彦文入为户部侍郎,劾其在江西日发廪踰数,坐罢,寻差知道州
召为户部员外郎,除提举措置河北籴便使,以办闻,命再任。
继除直秘阁,忤中使宣谕李彦中山帅迎意劾之,褫职,罢任知信州
未上,丁内艰
高宗即位,召除左司员外郎,俄迁太府卿,兼郊祀大礼提点一行事务。
时巡幸伊始,未能悉遵旧典,公讨论斟酌,务省十六七,因编进,命付史馆,礼成迁起居郎
会建贼叶侬久不下,诏能臣抚绥,除直龙图阁福建路转运使
召为太常卿,改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兼权吏部侍郎
时叛兵杨勍窥福唐,公选军募民,以战舰守水口,勍乃趋漳、泉,命兵尾之,遂走之。
广南叶侬既败,范汝为复啸聚,委公措置招抚
统制李捧为所败,公遣约降有日,谢向等奉使募兵,遣人訹贼,欲自以为功,于是复叛而所在盗起率万人,建、剑、汀、邵武皆盗区。
公且招且捕,所向悉平,惟汝为未下,乃遣新招降张毅使守古田,责以立功,又谨守南剑界,移制置使兵入屯田,汝为由是不敢复窥兴化、漳、泉。
公又度大将辛企宗、谢向等终不能平贼,密请王师航海,不五日可至福州,庶一战灭,章十上不报。
乃奏谢向连贼,企宗玩寇,且贼不可赦,上感悟,命大臣由海道出,贼不虞王师至,不日平,费不及民。
乃请录死士后,给胁从无归者及田庐,掩露胔,选循吏抚养,留广东舶米五万以宽民赋。
且乞量留大军,以弹压残党,得三千人,后松溪及汀、漳有寇,赖以平。
自是瓯闽八州宁谧,耕桑复业。
绍兴二年,召进徽猷阁待制,知温州
平阳吏四十人,他县猾以次遁去,上谓宰相曰:「程迈温州之政光绝前后,今之吏师也」。
丁父忧,服阕,提举江州太平观
俄召赴行在,力辞,差知信州
信民嚚讼,吏巧于法,公得奸痛治,境内慑服,讼诉为衰。
明年,郡既潦复旱,蟊食稼,累祷辄应,蟊抱稼以死,岁大稔,邦人作感应记。
会议复发运司,以公充使。
公以为祖宗时发运司事权甚重,今属官才八员,而无辟选之文,则任太重权太轻;
给缗钱二百万,欲一年有成效,三年有畜积,则利源太狭责效太速。
今又二百万不能当昔时百万,所籴固不广,而仓船稍脚之费皆未有所出,若责之州县,深惧扰民。
且谋不审则行不远,责太速则智者不能善其后,乃力辞。
上慰喻之,且令增给籴本。
陛辞,又奏曰:「昔唐刘晏兼九使,财赋悉归一,至国朝始分为三,然三司使居内而发运使居外,犹相为表里。
今天下财益分,租庸专于转运,常平专于提举,盐铁则有茶盐司,鼓铸则有坑冶司平准则有市易司,户税虽总之发运,但存其名耳。
况今中外责此司甚重,而视此司甚轻,愿诏使明知兴复之意,而行之如祖宗时,则臣不敢辞」。
上曰:「已诏三省,除卿杂学士以增重使权」。
后省缴奏而止。
置司平江府,以秋成和籴,各因其郡县为价稍增之,籴四十馀万,而所费籴本几半。
廷臣屡以为言,上辄止之。
权知府事,又言今籴本尚二百馀万缗,可籴五六十万石,而一司官吏与将来漕运所费,比民间价又增什四五,则籴买终无补于国,虚费用度,乃罢。
就除知镇江,兼沿江安抚使
军兴后,为一新官府,陶瓦贷民,因兴修学校。
鄱阳岁饥多盗,上忧之,进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
条画宽恤三十许事,揭于城门,人情大悦,乃奏乞蠲舟车征算,增米价以来远商,察征商诸敝,使不得为梗。
未几米暴集,阅数至六十馀万斛,价为之损半,民食大足,而羡馀及于徽、信二州。
阅岁徙温州,至适火后,为营官舍千区,开河渠望楼,结火保,更为新学,多士趋劝,诏书褒谕。
左中奉大夫,进显谟阁直学士,再知福州
州有旧招安贼首某等二百馀人,以使臣廪羁糜之,郡人常侧目,会戍兵还朝,因尽遣归枢密院差使
期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正月廿九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八,遗表闻,进四官。
累秩左中大夫,爵文安县开国子
葬本县后冈。
所著有《漫浪编》五卷,奏议表启三十卷,诗二百篇。
配同邑胡氏,封硕人,赠咸宁郡夫人
子三人:长延年,奉议郎通判洪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
次永年,承奉郎福州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
次修年,承议郎淮东安抚司干办公事
孙六人:长莘老承议郎抚州录事参军
渭老朝散大夫、知靖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
次传老,文林郎
次汉老、大老、彭老。
五世孙宣教郎添差通判抚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公事、借绯森谨述。
邓云夫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四
枋得惶恐再拜,申禀上舍国录邓君足下。
枋得与执事宇宙同道之朋,今天下知执事者不过曰雄文奥学,独步辟雍,科举士有所矜式。
仆独言执事为后来之何蕃也。
庚戌至今十年,朝政之是非、生民之休戚,君子小人之消长,中国夷狄之盛衰,执事叫阊阖凡几书,其言恳恻忠实,令人读之欣快,感慕不忍忘。
使朝廷略见施行,何至天下大坏如今日?
上举经明行修之士,而有司不以执事应诏,世道可知矣。
国家有失道,天必出变异以应之,惟三才无所凭藉扶持,则又豫出非常之人以拟之。
然则拟后日之事者,非执事而谁?
枋得本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之人,朝廷仓猝乏才,而托以捍敌。
主忧臣辱,义不辞难,旦暮祝天,但以再归山林得为屠狗、朝夕甘脆养老母为幸。
虏不犯三郡,吾责塞矣,执事望之以经世安民之学,勉之以孔明、士雅之心,无乃许非其人乎?
燕赵多壮士,邹鲁多儒生,韩魏多辨智,岳渎未裂时,才难如此;
云林义社乃合燕、赵、韩、魏之才于一邦,岂非扶舆清淑之气独钟聚于此乎?
人心之烈,天道从之,未有精忠血诚郁积百年,而不发见呈露于天地间者。
名门输力王室,百三十年矣,必有名世者在。
靖康时信民亦举勤王兵,建炎则为巡社陈文正公康伯实劝率之,后三十五年出为相,竟能歼逆于釆石,为中兴名臣。
迩者恭承王命,延揽英豪,劝率之权,仆烦执事
非曰仆之能屈大贤也,忠君忧国,执事素心,有议论必有事功,此际正当为儒道增气。
陈文正公之事业,仆则有期于执事也。
有公牍而无私书,仆知有罪。
君子长者不以苛碎责人,取其心足矣。
苟利于国,无不用情,是岂私一谢枋得哉!
英雄豪杰之处世,惟愿生人之类不至于泯灭,天地之心不至于间断,力之所至,心亦至焉。
其功出于己,出于人,皆不暇计,是岂可与小丈夫道哉!
古者官养民,驱民为兵而甚易;
今者民养官,佣民为兵而益难。
以田食井饮不知帝力之人,而望其效死,计亦愚矣。
所赖人心忠义之天,不能自已耳。
陕西义勇不免愁怨,当时奉使皆为东坡所讥,行之今日则尤难。
倖藉义社二千人之功,守一城,蔽江右,仆得免希合取容之笑。
执事贤昆玉叔侄之赐大矣,当何如其感激耶!
国之将兴,有一分忠义者,不必受十分之患难。
于今欲存亡扶危,则与天为敌;
欲特立独行,则与人为仇。
与天为敌则天忌之,与人为仇则人忌之,天人交忌,何功可成?
颜真卿张巡宗泽岳飞,岂不忠义,徒得天壤虚名耳。
仆尝读史,立说曰:生得其时,冯异邓禹为中兴元勋而有馀;
生非其时,诸葛孔明为偏方将相而不足用;
得其地,房、杜雍容而能致太平;
用非其地,王、谢竭蹶而不能起衰敝。
仕于今日者,视汉晋季世何如?
虽得志为将相,书之册,必不光明俊伟,徒为后来豪杰笑资耳。
六十六年前,陈同甫已言钱塘王气发泄无馀,谷粟桑麻之产岁衰于一岁,用闽浙之士、闽浙之兵,其势必将寖微寖灭。
近时惟刘粹壬寅奏疏颇识机变,而当道者乃又置若罔闻。
事至今日,宁复尚有幸哉!
枋得与足下亦惟各尽其心而已。
天实为之,尚复何言?
按:道光《金溪县志》卷五八,道光三年刻本。
饮食 明 · 金时习
 押纸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十三
饮食支性命,无为口腹累。
养小以失大,从来识者鄙。
何曾食万钱,千载讥其侈。
信民咬菜根,康侯叹不已。
酒可和四体,肉可充肌髓。
既醉既饱间,所养仁义耳。
斋居东青溪先生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五
玉堂冠佩托英游,老大相看尚黑头
后植庭柯叶改,旧题诗壁姓名留。
仙人掌出云初散,太乙灯来夜转幽。
惟有清欢并姓语,多情难为故人酬。
青溪先生喜雨韵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六
河伯经春暂启宫,银潢飞雨一时通。
城芜尽湿疑含雾,园柳低垂不受风。
四野年丰占卜史,三坛神听协歌工。
儒臣独病空无补,赖有贤劳答圣衷。
屏风灯青溪先生席上作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八
真于剪刻露天机,暗处生明识者稀。
春步转迷丝作障,夜游翻讶锦为衣。
曾闻云母分班坐,颇记金莲出殿归。
同是玉堂年少客,晚从东壁借馀辉。
程侍郎江山卧游图丙寅 清 · 朱彝尊
 押真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三
启祯之际南北派,书有董米画崔陈。
青溪先生夺席,二者并妙称绝伦。
一水一石弗漫与,尺幅价值双乌银。
今观此图著色老,笔与黄鹤山樵亲。
苍茫又类井西作,林霏晻霭泉洄沦。
近来仿古求貌似,叠石䌷碎添苔匀。
先生画意不画象,驱使二子穷其神。
云霞石淙开四面,一一鼠尾丁头皴。
山根木阁看最好,安得买断居河漘。
四门博士重手泽,请我跋尾岁在寅。
其冬偷儿凿我壁,室无泉布床无茵。
惟存文史五千卷,手摩插架揶□频。
此图几失幸不失,留置爱玩绵冬春。
朝来洒墨赋长句,书报博士迟无嗔。
六月一日集十研斋蔬食期烎上人不至分得粉字 清 · 厉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集外诗
积雨润方收,初夏势已蕴。
山僧结夏期,我辈服食谨。
丈人静者流,解菜鄙馋吻。
入市匪求益,行园土膏坟。
鸭及楮鸡,罗列费拾捃。
相招同此味,意与信民近。
饱馀沃以,意洽色无愠。
胜彼山中人,但啜云母粉。
月令七十二候诗 四月小满中三候 其二十二 苦菜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七
气备四时当夏成,首阳采秀佐和羹。
其甘如荠风人咏,非赤若珠颜氏评(颜氏家训苦菜生于寒秋更乃成今中原苦菜是也又江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子大如珠或赤或黑今河北谓之龙葵世以此当苦菜乃大误也)
作苦充肠宜旅客杜甫诗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微酸入口合书生。
信能咬得其根者,卓荦何妨百事营(闻见录汪信民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