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老铜壶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孙孙子子永享用,下有铭文谁所为。
有色无声形制具,不得随俗插花枝(同上书卷二二五六引《阆风集》)。
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 其三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陈村
盘盘幽谷造云峰,应有逃秦隐此中。
行到半山奇绝事,白鹇如练挂青松(以上同上书卷三五七九引《阆风稿》)。
十村绝句 其十 客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风淰淰欺驼褐,客思翛翛著柳黄。
不是兰舟共漂泊,清明何事不还乡。
按:以上同上书卷三五八一引《阆风集》
读方元善落花诗有感 其二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次第花开次第飞,总堪饮酒与吟诗。
绝怜新绿光如沃,何必繁英尽在枝(同上书卷五八三九引《阆风集》)。
寄胡山甫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梅梢残雨知头数,溪上无风麦自青。
迟子不来还独卧,踏檐啼鸟唤人醒(以上同上书卷一四三八○引《阆风集》)。
天门杂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棋寻五老智识长,茶煮八公肌骨仙。
应是青牛遗旧迹,不知白鹿去何年(清王瑞成光绪《宁海县志》卷二○引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 《舒阆风先生行状》:时八十,无疾病。一日赋《天门杂咏》,甫成三章,其一云云。此绝笔也。)。
评花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五言排律 押阳韵
我欣牟莟重,君喜菜花黄。
露浥齑菹味,风摇饼饵香。
均为资食品,乍可少羹汤。
若论充冬蓄,何如续夏粮。
书生有定禄,百瓮亦须尝(以上《阆风集》卷五)。
金线草(叶圆如锦葵芝草,青紫色,有脉如荷叶,夏间作花如蜂蛾蜻蜓之属,宜植阶砌阴湿处。花心有红紫细斑,不生子,于其根茎之侧四散垂条如莼丝,杪如蕨菜,芽条所著处辄生根成茎叶。以其条似线,故得名。有一种花叶条茎则同,而叶上有毛无纹,亦以有条,名龙须,以其叶圆,故名虎掌。二种皆有之,小民取之,以治蕴热)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排律 押支韵
金线比方浑未尽,玉函收录尚多遗。
盈盈蜂蝶菩提叶,袅袅蜻蜓菡萏枝(自注:旧时都下花工作翠花,名菩提叶,缀以蛾蝉之属。作小荷叶,名满池娇,则缀以蜻蜓、茄叶之类浮动其上。金线草之花叶正似之)。
寒女有针缝不得,山人无衮补何为。
芝茎底事生庭砌,莼叶胡为上井湄。
剪䌽不香难作实,垂丝著石便生儿。
莫轻小草沿幽僻,也有凌霜傲雪姿(以上《阆风集》卷七)。
石台纪游(原案:此诗原本未载,今据《宋诗纪事》补入。一作 元 黄溍 诗)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押马韵
苍山面长溪,势若饮奔马。
层台跨其脊,万古绝(一作挹)萧洒。
登临惟兹时(一作兹唯要),朋从未云寡。
迢迢历榛莽,靡靡眺原野。
白云与翠霞(一作雾),夐在履舄下。
穷秋向摇落,霜菊摘(一作政)盈把。
赏心孰与同,幽抱欣已写。
邈矣千载期,名(一作铭)山俟来者(以上《阆风集》卷一)。
自寿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阆风老人五十九,白头饥冻荒山走。
偶然脱命得生还,闾里相看惊老丑。
今朝初度最可怜,五子三孙在眼前。
老妻欲作无面饼,问讯鸡娘渠未肯。
海水潮小未登鱼,霜后黄柑亦自疏。
穷人作事天不与,只有红梅相媚妩。
为渠一笑买村酤,老夫自歌稚子舞。
明年六十更可歌,大乱不死奈我何。
解梅嘲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昨夜鸺鹠声婉娈,斗觉春随呼唤转。
今朝检历知立春,屋角梅花笑初冁。
向人带笑复含嗔,嗔我今为异代民。
我语梅花勿嗔笑,四海已非唐日照。
尔花也是易姓花,憔悴荒园守空峤。
阆风自是可怜人,六十年来逢立春。
安危治乱几番见,到此三年哭断魂。
我是先朝前进士,贱无职守不得死。
难学夷齐饿首阳,聊效陶潜书甲子。
星回世换市朝新,头白空山与鬼邻。
更有横金拖紫客,临危不死稳藏身。
年根雨雪行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雾雨弊弊生穷岁,鸡寒入屋犬窦吠。
老衾破絮少温存,湿薪吐汁无气势。
一冬已近四月晴,残岁垂垂点滴声。
人心无底难为德,一日不作将不食。
年头未有五日粮,井花水满人闭仓(以上《阆风集》卷二)。
巾山行同王监簿作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皇华真人游海东,云行急疾去若风。
蜺旌羽节追不及,飘飖双帻堕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两峰撑青红。
至今八面各变态,隐见有无横复纵。
或说苍龙从海度,潮落江乾不能去。
两角峥嵘云护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鸣电作定腾霄,铁锁横江截归路。
老胡说法欲降龙,又恐钵盂藏不住。
故将两塔压其巅,击鼓撞钟警朝暮。
有时风雨响空岩,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时,付与诗人题好句(以上同上书卷一四六○八引《阆风集》)。
雁苍山石鼓铭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三、《阆风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雁苍山
阆风之西,华顶之东。
山曰雁苍,与荡埒崇。
线蹊初入,盘谷有容。
花流涧户,云涌梵宫。
两僧款予,更跻其峰。
循萝援蔓,稚子肯从。
翠斗旋转,泻溜溅淙。
引物扣之,如鼓逢逢。
非雷非霆,可警群聋。
孰知其然?水满石中。
此腹空洞,寂感则通。
顾无坡仙,穷辩石钟。
我来避地,坐荫长松。
以不说说,万籁号空。
句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押侵韵
从来明月无古今(赠王伯厚)。
按:《阆风集》卷首王应麟序
刘士元诗序(祥兴元年八月)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阆风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诗贵成,成贵专。不惟诗为然,虽百工商贾、马医洒削、占覆小数,莫不皆然也。今夫自一伎以上,以身始终之,其家虽丰且硕,门巷不徙肆,而标表不易识,使来者目熟而即之者武相袭也。问其所习,必精于此者也。若夫朝慕东邻之富而商之趋,夕希西市之价而贾之坐,厌小利而从大谩,舍能事而务巧智,若是者扰扰茍焉者也。信矣,不专则不成也。诗者,言之最精也,而可以不专者能之乎?予与刘君士元卿月居同里,知其力于吟甚,又其所作如平林远水,翳然幽蔚,致有佳趣,岂非专且成者乎!往时荆溪公主斯文齐盟,作《匊田方元善诗序》,诵者琅琅一舌。石城王与义公矩、冰壑王惟明公猷、阆风刘培之茂实、南峡胡蜚英俊父,交以诗进,而君与弟湘亦以所作见,宁海诗流殆无遗矣。一日,先生谓予曰:「二刘兄诗,大者似尤胜也」。时萧中父道嵩在座,就请为君著语,先生颔之。未几,先生起帅湖南,竟不果为君评,惜哉!先生下世十年,而君以属予,今又十二年矣。君与予皆老矣,有一不相待皆恨也,此意岂可复虚也哉!初,薛沂叔泳从赵天乐游,得唐人姚贾法,晚归宁海,为人铺说,闻者心目鲜醒,而匊田闭户觅句,惟取其清声切响,至于气初之精,才外之思,元善盖自得之,而非有所授也。于时俊父探元善之所以自得者,亟用力焉,久而有忘筌之意,耻名近律,刻意侧体,曰:「我盖来自韦苏州也」。君少与俊父讲明其说,澹然冲守,近又欲自蜕前骨,务为恢张,骎骎乎派家步骤也。呜呼!摆落拘窘之习,跌宕摸拟之踪,此志诚可尚也。君前日之体成矣。夫自六朝、魏、汉上至于《骚》《雅》,学无穷而才有限,君自知必审矣。予故论其专且成者如此。戊寅八月。
陈仪仲诗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阆风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刍愚陈梦辰,缮写其父东麓君仪仲诗若干首,抵予阆风山中,求予序。予置之书庋久矣,以不识仪仲,故迟之。踰年,以尝识梦辰故,不忍虚其请也,问之乡人有知仪仲者,皆言:此邑东海上俊人朗士也。观仪仲自序,谓大儿梦庚能作堂以逸君,小儿梦辰能聚书以怡君。君偃仰逍遥、浩歌微吟乎其中,则仲长公理所谓风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者,君有之矣。故其诗不为搜抉过苦之态,而有平易自得之趣,岂非所养者然哉!呜呼!方宋承平无事时,士有不得志于科举,则收心于学问,放情于吟咏,自是天下乐事,君生没得其时矣。今予亲值乱亡,有先人之莱田在,沦为民伍,遂执里役,晨起开卷,未数行,悍吏操棍曳索,隳突灶奥,败思挠怀,呻吟执事,夜分犹未甘匕饭。城舆绛老,曷日免泥涂之辱耶!故读君之诗,恨不得寻君之乐趣也,是以不能已于言焉。予闻丙子兵火之馀,东麓之园宛然,山堂之书好在,梦辰又能编次遗稿,不失其传焉,此又可以深嗟而永叹也矣。仪仲名士表。庚辰正月初七日。
篆畦诗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阆风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篆畦者,予宅西之小园也。阆风之山,自天台华顶、天封东下,过宁海分水为雁苍,东踰岭为紫洞。二山腹背为西谷。紫洞之山逆海而上,为龙舒山。自龙舒起为大山,曰香岩,又伏而为小山,曰花架尖。尖北为大雾山,其里为阆风,其村为尚义。此山周回七十里,是为雁苍、紫洞之面目也。花尖之麓引而为二,其南下为长陇,予种梅植桃之地也,曰平皋;东骛十里而为樟海,其北下曰下泽,为予五亩所居之庐。庐当北麓两臂之阿,其右臂伸而东,旧为竹杏之陇;其左臂自花尖大雾之閒,有小涧出焉,昔人尝名之为曲水流觞之观。水南过左臂之曲,趋于平田,田实分受其灌溉之利。有咸平间古松,偃蹇周覆百步,据左臂之曲曰篆畦,盖右臂之肘腋也。其门与松相对。予少而喜曰:「真佳山水」。又思为䌽衣板舆奉亲之适,二亲暇日游焉休焉,虽未树亭宇,然洼隆曲折,隐见于竹树之隙,南可以眺宁海黄溪归帆落雁之缥渺也;东可以揽月中峰云归石室洞,西可以眺玉峰之双竦、锦屏之九叠也;北可以思故埼天封沧海之吐吞、蓬岛镇亭神物之变化也。二亲指顾之所,颇得要领,予唯唯而退,经营其中,一手茨葺,积岁月而成。予以其行径纡馀贯穿,若篆文焉,故曰篆畦,以扁其门(以上东西南北以地里方位言。)。门于宅为东向,入门为小径,横障以桧,折而西入分为三径:一为归樵岭,陟而登也;一为小轩三间,曰无弦琴,夹径植官梅、香杏;其一为长径,绕堤而步,夹径植玉毬、红茶、月丹、宝相、蔷薇、金沙、酴醾。徘徊玫瑰、锦春、月季、林禽、紫薇、八仙、海棠,下植素馨、冬萱、山姜、杜若。俯临土谷,谷中望径侧之众芳,皆覆冒于岸,若珠璎步摇之粲翠。岸上望谷中,桃李、芙蓉、杂卉,恍与岸平,若云霞之兴于步履之下也。外环以墙,墙之外,又皆芙蓉、杨柳冬青,有谷之势焉。墙与谷合,故曰谷口。径至此北歧而为径者二:其一折而北,又折而东,至指竹亭之南,夹径植岩红、栀子、密囿、百结、紫荆、雀李、金雀之属,又折而南,过三角畦之地,遇列桧而斜避,与长径双驰,隔以月丹;其北则丛桃,桃有千叶、真红、粉红、合欢、碧色之异,又折而过丛桃之东,老桂之西,北为好翁亭,又折而东为橘径,又折而东,北与无弦琴之径合,而入于轩中。由轩而西,入小廊为大亭,即好翁亭也。亭北为坛三级,下植桂,中植山榴、天竹、鹿葱、玉簪之属,上植桧。自好翁亭而西,为小廊,入指竹亭。亭北三面为小廊,自廊北入,累级而登,为乘桴亭。亭势颇高,东南见海,其下植梅,梅有千叶、红香、黄香、绿萼、真红、粉红之别。指竹左右,皆列桧为屏,环而合于亭之南,结为洞门以出,而达乎前月丹之径。由乘桴而北,为小廊三间,达乎耕养堂。面列桧为障,穹然如小山,即好翁亭北之上级也。植牡丹、芍药、柽柳、含笑、赪桐、红蕉、锦带桃、独带玉毬、千叶栀、水栀、天竹之属,中有径可环绕而行也。堂有二:斋左曰方寸地,右曰静明天:此旧所居堂西之扁也。堂既改造,移置于此,不忘旧也。由耕养而东,为小廊,南入长友亭、书味轩。轩亭皆有复轩,前为长友,而后为书味也。长友北有大柑树二株,盖百年物也。取楚颂之辞以明之,亦取其甘之义也。由其左为小廊门以出,又折而为廊三间,经归樵岭西达山亭,曰羽人台,盖台可以见东山,山有陶隐居、张少霞鍊丹之故迹也。谷口之横径,自篆畦直入,至于老樟之东,凿墙为门以出,曰山扉。扉前有竹林,竹有黄甘、旱筀、斑筀之品。指竹之为指竹,其殆指此竹以名之也。由竹林开径折而东下,临荷田为舫亭,曰燕嬉舟,右曰杨柳筏,左曰芰荷洲。燕嬉,亦旧亭名也。亭之西夹径植海棠,循坡西北植木笔、拒霜、辛夷、紫笑。径形正方,与山扉之前径合,其中斑竹之林也。由山扉北入,植丹桂木犀中,有亭曰丹林。由丹林西折而北,为桧障。穿障为洞,又以八桧为两亭,亭左右相对,揽结而成,可蔽暑日,不假般斧,旁植棕榈、丝杉、罗汉树。又于两亭之间凿土为井。井环以小廊,穿桧为门,南出为菊畦,曰花隐;自井北入为橘井之药圃,中外皆有径。径列植黄杨。由桧亭橘圃夹径以东,植栝松。东折而南,又沿桧障以东,右植蜡梅,左植白茶,为阶三级以上,即指竹亭西之桧障也。障外皆植梅,与乘桴亭西之梅接。梅间横开小径,以入指竹之右腋,又阶以升乘桴也。虽无壮武之观,华丽之饰,然步武寻常,萦回往复,若陶朱之鱼,九岛千里也(以上南北东西,以居屋之前后左右而言。)。此篆畦之大略。畦创于宝祐丙辰,今三十年矣。畦中花木多自旧都买致,有可慨然者。二亲既弃世,念此先人之旧游也,不忍使榛莽之翳而斤斧之入也,葺而不废。世殊事异,予既不仕,以农自食,又不得安其职而乐其业也。一觞一咏,虽不减往昔,然几嬉笑而几痛哭也。同志刘正仲居梅林而遁于雁苍,每一过余畦一相唁也,前后唱和多矣。就中过余最久者,惟癸未留半岁,有子戚而归。甲申春冬凡四至,今岁又为余来,穷老不相忘,来当未已也。为余写前后诗成卷轴,请予序。噫!辋川之游,惟见裴迪;金谷之赋,仅存潘生。相得之难如此,而可传者益少,岂不悲夫!引笔识之,实眼暗久不能书。正仲之小楷精妍可爱,更二十年后,亦恐不能逮今也。篆畦之花残木老矣,此非可久之道,书以遗我后人,他日傥有衣食馀赀,其锓于予墓之左,以光远也。岁在乙酉三月望日,阆风舒岳祥序。
宗卿云壑先生文集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三台文献录》卷七、《阆风集》补遗
士有生于人材盛多之世,其见闻濡染、气类翕合,高下大小,各成其材。杜子美所谓「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此周家丰芑之仁,仲尼时雨之化,所被者远矣。宋东都人材之盛,自庆历至于元祐极矣。于时吾宁海至为僻陋,前未有闻也,惟赤城罗公适正之特起于荜门圭窦之中,与上国名都英俊争衡,鼎鼎如也。既略见于功而形之于词章者,亦雅正丰融。悬车早退,高风凛然。南渡人材之盛,莫若乾道、淳熙。于时吾邑人士未盛也,而云壑王公先生首以材选,剖符持节,官至九卿。乞身高蹈,以诗文自娱,不求工而自工,大略似赤城先生也。呜呼!二公之所到,岂非当两都人物极盛之时,见闻濡染、气类翕合而然邪?仆尝见公所作,尝鼎一脔耳。其元孙任,手缮写公诗文二十卷以授仆,曰:「尝捧呈丞相叶信公矣。公读之曰:『此前辈老成之作,自有蕴藉。今之刻斲心脾者,未易及也』。且曰:『宜以属舒景薛序之』。今敢以累君」。仆念任以诗从予久,昔尝跋任诗,推其源流脉络,来自云壑也。近作《寿甫墓志》,又及云壑之胜游高躅矣,此何以加焉!独念云壑幸当乾、淳之盛时,及闻诸老大儒之遗论,出处有度,而言又甚文焉,为不负此生矣。仆不幸值叔季之末,失师友之益,视公为有愧矣。敬志其卷首,三太息而归之任焉。闻任已刻之梓,将广其传,仆亦何幸,托名于其题也。公讳齐舆,字之孟,登绍兴庚辰第,官至宗正少卿,以直焕章阁致仕。
跋刘正仲作潘君石林记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二、《阆风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丙子春夏閒,予尝行所谓石林之境矣。自阆风西行二十里,涉深圳蛟湖,由支径上峭壁。下临峻壑,戴履皆石,与肩相摩,荦确百折,过者无憩息之所,目炫胆掉,不暇以为观。又南五里,东入为雁苍山,石径豁然,夹以长松,宛转如螺,盘盘囷囷,跻为幽谷,有僧院据石上。寺前后皆石无穷,其戴土者辄产茶竹。下有良田百亩,其居人皆寺之隶也。山顶有石屋唅呀,容数十人,昔有一僧膜拜趺坐其间,今其旁惟茨阖一二家焉。斧条枚,剪椔翳,而后能入。箕踞夷犹,众峰岫仰闯其下。由寺门之前溯溪而东行二里,得高岩穹然,常有宿云其上,皆与紫洞、龙湫通一脉水。行其趾,又以石为底。其凸水面者,盘礴馀五十步,童子以石扣击,有大声起如鼓,是谓石鼓山。予尝与之铭矣。出雁苍口,又南五里,东入谭山。以昔有隐者谭姓居之,故以名焉。山上流泉至半山,劈大岩以出,其势不得纵,丝丝如马尾。值天宇新霁,如雪崩练曳,而联鹤积鹭,下于千仞也。水烟溅扑,飞雨袭人,群鱼瀺灂,驾湍欲上,为岩所遏,口喁喁迎受飞沫,有嗛然意。潭旁有岩穴如蜗牛庐,虽浅而明,可三四人环坐。去穴十馀步,有亭三间,宜小憩以观瀑也。出谭山,望前峰窈窕处,漫为坡麓,林薄郁苍,人烟出没,霞鹜断续,亦台、剡閒一通道也。有指以示予曰:「此其下,潘君所居也」。时予避地雁苍,孤绝无邻,虽未识君,意甚羡之。今观正仲为君记石林,正予昔所经行之地也,故因潘君而识之,且以补地志之阙文也。庚辰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