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改明州推恩侍从诸色人诏淳熙元年十二月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一、《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二六(第一册第五七页)
皇子魏王出镇宁国府已及四年,今明州,其记室参军承受干办官各与减三年磨勘
医官、指使、宅案司承受官主管文字、书表司抱笏、直省官、节堂使臣各与减二年磨勘
亲事官辇官、兵级、院子仪鸾司翰林司厨子教骏、梢工犒赐有差。
皇子明州魏王恺淳熙三年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五、《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
陂湖川泽之利,或通或塞,存乎其人。
四明为州实治鄞,鄞之乡东西凡十四,而钱湖之水实溉其东之七。
吏惰不虔,芜翳,利失其旧,农人病焉。
卿临是邦,乃能讲求利便而浚治之,遂使并湖七乡之田,无异时旱乾之患,其为泽岂浅哉。
剡奏彻闻,不忘嘉叹。
魏王恺左千牛卫大将军摅等诏淳熙七年二月十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二、《宋会要辑稿》礼四三之一八(第二册第一四二五页)
咎自菲躬,祸临次嗣。
当春秋之方盛,曾寿考之不延。
讣问惊闻,衷怀震怛。
重轸遗孤之恤,专驰近侍之臣。
宽尔摧伤,纾予悼痛。
今遣刑部尚书谢廓然致予赙赠银、绢各二千五百匹两。
魏王遗表推恩魏王府官吏诸色人从诏淳熙七年二月十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二、《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二六(第一册第五七页)
长史苏谔,司马陈苍舒记室元伯源梁汝永,并特与各转一官;
本府一行官属使臣、诸色祗应人、兵级等,各先次特与转一官资,并与存留在府接续祗应,其请给按月接续帮勘支破。
理任酬赏,并依见行指挥,候至服阕日,别行取旨。
结局日,记室二员仍与升擢见阙差遣,同干办二员与添差釐务路分都监,请给等依正官例。
馀人愿赴部者,与添差釐务合入差遣一次。
诸色人兵等愿养老者,听特与带行旧请在外居止。
候归葬日,官属使臣、诸色人兵等各借请给三月
魏王为丁某求贴职批答淳熙间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七、《齐东野语》卷一
朕于吾子无所爱。
第爵禄,天下之公器,不可私也。
题光孝蠲赋赐田碑阴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六、《橘洲文集》卷七
崇宁中,有诏天下郡国创崇宁万寿禅寺,仍赐田十顷。
政和改曰「天宁万寿」,为天子万年也。
绍兴□,太上皇帝特赐睿旨,即「天宁万寿」改赐「报恩光孝」,用严永祐神游,昭圣孝也。
属四方多事,赐田蠲赋如故,间遇郡可否而固自若也。
隆兴改元,皇帝即位之三载,命今少保、荥阳郡王沿海制置使明州,政清讼平,尽免赐田之赋。
淳熙皇子魏王开府亦如之。
后五年,荥阳冢嗣今制帅殿撰来镇是邦。
莅政之初,问法有无,首与蠲放。
于虖,后先可以观政也!
政有本末,有小大,唯学者能尽知之。
古之人学古入官,学所以为政也。
政关天地,系社稷,董生灵之命而休息之。
山川鬼神,草木禽兽,莫不宾服。
故政所以为道也。
道即周公鲁公父子相与受者,至汉之治,齐民有清净之歌,亦或近之。
殿撰以宽厚致广平,得荥阳之体,而行吾之志,将见其报政而羽仪于天朝不远矣。
某敬以三牒刻诸琬琰,为山中无尽藏云。
主簿厅乾道八年八月 南宋 · 赵不愚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宁国宣城郡,在江之东,今为重镇。
圣天子龙飞,升府号,地望益隆,非他郡比。
乾道七年皇子魏王出镇开府以来,教令一新,抑强扶弱,六邑熙熙,涵濡德泽,男谷女丝,咸适有生之乐。
于斯时也,束带敛板、游官于属部者,无虑百数,莫不恪恭厥职。
簿书期会之馀,委蛇退食,因得以葺其所未备,修其所既坏,于是太平府官稍复旧观。
泾于诸邑为中,而溪山之秀为冠,风习近厚,谍诉颇稀,赋入以时,帑廪充实,故来仕者亦安其民醇事简。
独官舍欹隳,率多古屋,前后因循,未尝加葺,而簿厅其甚者。
吁,士君子扶老携幼,随牒南北,数椽之屋,曾不足以蔽风雨,安得恝然忘情哉!
建邺李君,襄公之曾孙也,主斯邑簿甚谨,处己临民,皆不苟简。
暇日环视所舍,慨然兴念,欲葺之,而力有未逮也。
无何,暑雨霖霪,溪流泛溢,一夕,县治堂庑之西栅尽为水所漂,而簿所仅免荡析。
邑长高公凤惧焉,因请于府,欲更县治。
即旧址而高之,徙宅堂于东偏,易旧堂为治事之所。
然簿所当其前,互相窒碍,兼屋老寖弊,殆非悠久计,是不可不迁。
君与邑长爰究爰度,乃得今治地,而东西峰阜林壑,负按尤胜。
于是除治芜秽,缮饬材植。
鸠工于辛卯之季冬,越明年正月落成。
为屋叁拾间,若厅事,若堂庑,庖湢、灶井毕具。
厅之后辟一室,曰勾稽,为燕坐之所。
自厅而东,为道院叁间。
自东而北,堂屋在焉。
又为轩二,曰览秀,曰遥碧,以备游息。
是役也,一椽一瓦,皆君亲临而董之,匠石涂塈,咸给其直,一毫无取于民,亦可嘉也。
抑尝谓今之为县督邮者,朱出墨入之外,无馀事,吏散庭空,而雀可罗。
往往以官冷不能集事,否则奉檄驰驱,无须臾暇解鞍,气未及吐,而马复东矣。
视官居犹传舍,岂复加意!
今李君瓜代不远,眷眷于此,唯恐贻后人者有所未至,且不扰而办,其过人远甚,故喜为之书。
君名大柄,字元礼
乾道壬辰八月初吉日左文林郎、新建康军节度推官赵不愚记。
按:嘉庆泾县志》卷一○,嘉庆十一年刻本。
江州汪公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八、《攻愧集》卷一○三
外祖少师生于熙宁十年,后自太府少卿两浙转运副使
年六十一,季舅始生,年丁巳,时庚申,皆与少师同,深异之。
母氏归宁,亦以是年生钥,又长于外家,与季舅丱角嬉戏,少长同研席。
年十三同冠,而公已受世赏。
周旋二十馀年,相与不翅如同气。
中虽游宦南北,见辄倾倒,对酒剧谈,几忘辈行。
不谓去岁一别,遂成千古。
每拜繐帷,哭之未尝不尽哀也。
将葬,内弟求铭,何忍铭吾季舅?
又何敢不铭?
公讳大定,字季应,世为鄞人。
曾祖元吉,有隐德于乡。
祖洙,为乡先生,以特恩补官,赠正奉大夫
父思温,左朝议大夫直显谟阁,赠少师
母王氏,封恭人,赠越国夫人
所生母沈氏,赠宜人
公性开爽宏达,了无城府。
十四岁遭越国忧,伯仲二舅未及归,吊客盈门。
公哀毁擗踊如成人,受吊尽礼,宗党称之。
少师抚爱尤笃。
甫冠,又丁外艰
服除,授右迪功郎,特监潭州南岳庙
未几沈宜人下世。
隆兴二年,差两浙西路安抚使干办公事,未赴省罢,监行在排岸司
乾道五年,就充贺金国正国信所官属六年任满。
七年,以奉使赏循文林郎、监镇江府榷货务都茶场,请两浙转运司文解,九年到任。
务场岁课三百万,公平时不屑会计,至是躬亲简书,乃以增羡受赏独厚。
淳熙元年,循承直郎
四年,改通直郎,知绍兴府上虞县
以赏典用新制对实历,凡十年,至朝请郎
公在上虞,政务平易,吏民相安,事日以理。
邑有寓公吏部丰公谊左司潘公畤,皆清介之士,相与如平生欢。
魏王薨于四明,将葬于越,诏遣刑部尚书谢公廓然运副韩公彦质护丧,使者旁午,州县震动,官吏股栗。
他邑不过供顿之劳,惟上虞通明一堰最为高峻,潮汐虽登,仅过数舟则已涸矣。
公相视地形,复兴旧闸,增浚渣湖,别于支港创小堰,以通馀舟。
募游手二百人,别以旗色,分列左右,俟大舟入闸,立栅既定,引湖水灌之。
水溢堰平,众力掖丧舟以进,略无欹侧。
舳舻相衔,序进而不哗,俄顷俱济。
二公惊叹,称不容口。
至邑,复见馆舍三十馀区,一一整办,器用精明,帟幕华焕。
祭馔顿食,尤为珍腆,上下翕然。
迨至府中,贻书求假供张之具,公又择新洁者七十袭以应之。
二公既归,言于庙堂,诸公以为一路之最,故公之才益显。
赞府尝以县录事小忤其意,不以关白,径杖之。
吏来谢且诉,公曰:「本县丞,何为不可挞?
汝辈尚敢诉耶」?
更加惩治,丞始愧服,闻者以公为善处事也。
九年郊祀大礼恩,赐绯衣银鱼,通判扬州
大卿赵公子濛为帅,政事严明。
公谨事之,而从容忠告,开心相与,裨赞为多。
间遇其怒,徐而解之,终为之平。
僚属恃公以无恐,久而相知益深。
移宪浙右,握手惜别,时人两贤之。
税契一司有所谓导行费者,吏引例以啖公。
公正色却之,曰:「我知勾考簿书,尽吾职而已」。
他日代者以此得谴,狱吏推寻根源,公汔无一毫之累。
漕司交岁币千金,遴选其人,命公与干官权公安节俱行。
敌贪而愎,龃龉万状,至欲易白金四之一,濡滞踰期。
虽已过淮北使者辞疾不出。
一日与权公誓曰:「今日不决,断不可空回」。
于是襆被为留宿计,始相感叹,遣人逊谢,不待有请而事毕。
漕使以闻,权公以是进擢,公不自言也。
韶州,郡计惟仰诸邑常赋,而令多摄官,去来不一,几不可考究。
旧者未足,新者复积,计逋缗钱三万。
公曰:「民贫,可重困耶?
徒费文移,且以饱吏贪尔」。
尽蠲旧负,惟新是图,五邑欣然承命,民亦乐输焉。
旧有漏泽园在光运寺之侧,其废已久,遗骸多贮以瓶罂,垂之梁间,累累无数。
公因劳农见之,其间亦有游宦不能归者,恻然兴念,而未有以充费。
曲江许君教老无妻子,卒于官下,公既为之经纪葬送,箧中尚馀数百千,公悉举以办役。
掩骼埋胔,各得其所,曰:「以此为许君植福,胜于他用远矣」。
邦人尤德之。
幕官陈光祖为之记甚详。
经略赵公彦操、漕使黄公抡仓使吴公昭夫各以所知荐,漕又与宪车李公信甫仓使赵公不迂列于朝,其略言:「以宽得众,行简临民,勤俭公廉,慈祥恺悌,庶几古循吏之风」。
代还,朝廷用诸司荐书而嘉其才,遂除知江州
江素号名郡,讼简财裕,可以卧治。
及公之至,大异故时,帑藏不盈万缗,而负诸司之钱几二十万,官兵俸给亦积至万五千。
公为之矍然,日与同寮图之。
盖征赋既弗办,而游士耗之又特甚。
公曰:「浚民膏血,而使往来者挹取之,以邀虚誉,吾不忍为也」。
会有旨申游谒之禁,公奉行尤严。
凡有挟而来者,止以尊酒谢遣之。
或恐由此起谤,公不为动。
剔蠹刬弊,谨朱墨,节浮费,饰厨传,称过使客之事,一切略去。
属邑旧逋蠲贷之如曲江,不三数月,而用粗足,补解诸司十七万缗,吏俸亦以次支行。
民不加赋,益安公之政,而不得志者萋斐寖成矣,公竟以此罢归。
郡人冤之,相与语曰:「不知谁为飞语,厚诬吾贤侯耶」?
曹官坐侵用郡帑,吏乘为奸。
既下有司,公曲为保全,姑与易地以息众哗。
彼更以为怨,鼓倡游言,巧为阴中,人尤为不平。
二倅张君泌、陈君邕,总干王君兴翁,皆一时名士,情交意浃,驩然莫逆,有赖叶济,数月政成。
公退觞咏相乐,前此未有。
惜公之归,尤眷眷不忍别。
二郡皆有大兵屯驻,待军帅一以诚意,敬公亦有加焉。
士卒有犯,结證明白,送军中使自惩戒,了无间言。
两造至庭,究问详尽,俟其首服,多归于恕
惟奸恶盗窃之徒,治必尽法,为之屏迹,则又仁者之勇也。
水旱有祷,随辄响应。
旧祭社多委寮吏代行,寖以虔。
公曰:「社稷重事,岂可惮劳」?
乃躬修祠礼。
贰车有诗曰:「九江代拜嗟从昔,五马亲祠始自今」。
公自以由支郡升臣镇,朝家选委之重,洗手奉职,罙自奋厉。
又素著廉洁,而横遭口语,皆出风闻,不能无怏怏。
去郡尚无他,重罹风雪之苦,将次池阳,忽得微疾。
一昔殁于舟中,寔庆元四年正月丙辰也。
呜呼,痛哉!
享年六十有二,官朝请大夫
娶陆氏,故发运使寘之女。
明慧勤约,内助甚饬。
相夫教子,俱有可称。
先二十六年卒,赠宜人
子男五人:敏中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
教中,将受公遗泽;
馀幼亡。
女八人,其三亦先卒;
一适陆森,宜人弟之子;
其次迪功郎、监镇江府延陵镇赵希一,从事郎、台州临海县丞赵师觥,里士黄沐,皆婿也;
一尚幼。
孙男一人:之纲,迪功郎临安府富阳县主簿
始,宜人葬于慈溪县石台乡龙潭之原,敏中等将以十二月壬申奉公之丧合焉。
公之处家居乡,出而从宦,表里如一,明白空洞,不问大小,待之钧礼,故所至与人无所怨恶。
检身谨密,杜门省事,又不治生产,了无赢馀。
婚嫁交迫,俸入缘手而尽。
处故庐西偏,欲少增辟,竟莫之遂。
外家友恭之名闻于时,仲舅尚书任兄弟之子犹子也。
叔舅运干蚤世,泽不及子。
公奏阐中以官,其笃于友爱,有父兄之风焉。
讣音至乡,亲故无不陨涕。
母氏洎仲舅皆以高年见公之亡,伤悼尤甚。
公素少疾,持心近厚,孰谓其止于此耶?
公荐以临遣奏事,上动两朝之听。
其一论韶州岑水场兵匠之弊甚悉,谓诸路配隶之馀,选以应役,或聚而为盗,害及一方。
若从炉户之便,添认铜额,可省廪给之费。
其到场及四年者,照旧格给据,纵遣馀人,以次归元配州军,实远方经久之利。
敢书大概,庶几后人或有取于斯。
铭曰:
猗欤汪氏,积德数世。
先生淳笃,文行兼备。
少师起家,深仁厚义。
舅承其传,慈祥恺悌。
载拥州麾,仕非不遂。
胡啬其年,殁而赍志?
公之为政,慕古循吏。
害公客耶,亦命之制。
龙潭之原,往从伉俪。
有衔不袪,庆在来裔。
皇子魏王恺再辞免除改判明州军州事加食邑食实封不允批答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七、《玉堂类稿》卷三
朕绍承休命,光抚庶邦。
永念先王彊本根之道,亦惟有名宗臣藩,保捍王家,乃辍吾贤嗣,往临南服。
亦既累岁,宜更治民,是用有四明之命。
兹实国体,非以私卿也。
且风土乐嘉,可以坐镇,道里顺易,便于来朝,尚何辞焉!
郑闻新除四川宣抚使再辞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八、《玉堂类稿》卷五
朕眷怀全蜀,邈在西邮。
惠宁一方,孰专制阃之寄?
顾瞻四近,乃辍赞元之贤。
考绎佥言,稽参懋典。
爰□□于秘殿,庶倚重于壮犹。
将疾而驱,已嘉忠荩;
益□□牧,尚执劳谦。
成命既行,多辞徒费。
夫文武惟其所用,当应之不穷;
功名隐于无形,必施而后见。
使朕护安彊之效,繄卿恢久大之图,则君臣俱荣,中外同福,区区小节,岂所望哉!
宜即钦承,毋复有请。
皇子雄武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府魏王恺辞免除改判明州军州事加食邑食实封不允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玉堂类稿》卷七
朕惟先王盛时,并建宗亲,夹辅王室,后世有分土无分民,非古也。
卿禀资邃明,迪德纯茂,去左右,久劳蕃宣,肆兹来朝,爰俾更镇。
四明吾近甸郡,加赋进邑,并用宠行。
尚懋思朕所以眷遇之意,亟祗厥服,益劭乃庸,无以辞为。
魏王再上表辞免加恩不允不得更有陈请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玉堂类稿》卷八
朕郊见上帝,飨承嘉休,远及裔夷蛮貊之邦,微至煇胞翟阍之役,配天其泽,云行川流,岂吾嗣贤而可遗乎?
函封再却,陈义虽高,廷告一行,佥言已允,亟宜祗服,毋咈朕怀。
敷文阁直学士左中大夫泉州汪大猷乞归就祠禄不允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一、《玉堂类稿》卷八
夙夜兴念,焦劳远民,得一良刺史惠宁之,如宝珠玉,尚肯轻弃?
卿清规粹德,践扬禁涂,典吾重藩,□有政誉,因任滋久,发闻日休,何为上书,必求□退!
齿发不衰,精神方盛,意病未当言也,藉欲自逸,宁不能勉为朕留,慰此一方之人乎?
祗若训辞,趣安厥服。
抚问皇子魏王恺到阙并赐金合茶药口宣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三、《玉堂类稿》卷一三
卿祗会诞辰,暂违藩服,适风霜之初厉,谅道路之多勤。
加致匪颁,就将劳问。
皇太子魏王恺再辞免除改判明州不允批答口宣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三、《玉堂类稿》卷一三
卿来朝宸陛,改镇价藩,匪出私恩,是崇国体。
已加申谕,宜即祗承。
皇子魏王生日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夏籥启和,允符令节,天支衍庆,诞育贤王。
爰推赐式之优,往绩寿龄之永。
皇子魏王恺生日诏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席庆仙源,凭晖霄极,适清和之嘉序,正诞育之良辰。
爰往赐仪,俾绥寿祉。
赐判宁国府皇子魏王恺金合夏药敕书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时当长育,气及炎蒸,眷怀贤王,越处外服。
特厚匪颁之式,往绥调御之宜。
皇子明州魏王恺金合腊药敕书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分庆天潢,承流甸服,适属风霜之劲,即颁汤剂之良。
庸示眷怀,庶扶福履。
皇子明州魏王恺金合腊药敕书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望重亲贤,任隆蕃翰,属风霜之方厉,谅夙夜之多勤。
式示恩颁,用绥福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