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相”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空雄约 战国赵国 · 赵惠文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
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吕氏春秋。淫辞篇》:「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
陈侍御 晚唐 · 黄滔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千年二相未全誇(故刘相、赵相曾从事闽中,犹阙闽城降麻
何必锦衣须太守,别无莲幕胜王家。
醴泉涌处休论水,黄菊开时独是花。
九级燕金满尊酒,却愁随诏谒承华
珠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九
德至渊泉,明珠出焉。
衒光芒于照乘,发晶荧于媚川。
出于赤野,产自丹渊。
映秋波而圆折,与夜月而亏全。
若夫列淮夷之贡,挺霍山之美,识夫馀之似,见馆陶之若
或埋青蛉于地中,或采赤蚌于泉底。
汉武通梦于昆明马援被谗于薏苡。
若夫却文砻之贡,纳苏则之词,在易而犹可,顾弹雀以非宜。
王章之孤,既采之而致富;
弘节之后,亦卖之而被疑。
则有怒暗投按剑,感清节而还浦。
哂楚人之卖椟,悟赵相之去妇。
钟离辞之而委地,黄向得之而归主。
至于名传火齐,价重木难,辇彼百斛,遗之一箪。
张丑欺吏以出境,伍员行诈而度关。
亦有麻姑掷米,汉皋解佩
或以照北荒之阙,或以饰九华之盖。
秦宓之荐定祖武子之称卫玠
虽曰阴精,不能无颣。
尔其玩兹鲸目,捋彼羊须,鱼虽闻于及祸,岸或为之不枯。
秦冢徒悬于日月,大儒且解于裙襦。
亦闻朱仲出入于汉庭,董偃优游于主第。
得鲛人之泣,伺骊龙之睡。
百琲获季伦之赏,一斛受孙权之赐。
或涉海以遐求,或入关而见弃。
亦有苍梧作垄,京洛扬灰。
楚王之问奚恤,太叔之纳桓魋象罔之求赤水商丘之泳河隈。
复闻滋水魮鱼,瀛洲绀翼,曾城列树,开明广植。
成于咳唾,第其甲乙。
蛇知隋氏之恩,鹤报哙参之德。
复有缀衣致饰,照夜为明。
尝闻求火以向日,更因买剑以倾城。
饰首见步摇之状,褰帘闻佩玉之声。
采浊水以无失,握灵蛇而自矜。
鸟集燕昭之馆,凤仪少昊之庭。
九品之奇秘,固希世而垂名者也。
咏古十六首 其十五 北宋 · 华镇
 押词韵第七部
高柳何葱茜,袅袅章台端
眉叶荫紫极,条丝拂朱栏。
何以谢松竹,挠弱惭岁寒。
既乏贞固姿,枝叶何足观。
小人殉利欲,俛仰如转丸。
苟非社稷臣,祸患宁肯干。
蒲山已归觐,黎阳尚盘桓。
当时方寸地,明明赤如丹。
飙举冠凌烟,腾芳臭如
一言失其所,功名两彫残。
高帝平阳,刘氏终以安。
英公负文皇,武氏为世患。
无忌问赵相侯嬴起长叹。
白首不可保,知人良独难。
赵相左仆射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伏审光膺中制,进陟上台。
隆体貌于一时,大勋劳于百辟。
神祇助顺,华夏交欢。
恭以某官识造几微,气函刚大。
智勇独推为人杰,文武兼禀于天资。
属上圣之作兴,践要途而遍履。
畴济中兴之运,蚤膺爰立之求。
会逆种之啸凶,引锋车而逼境。
谋臣猛将,迟回怀不断之疑;
谠论嘉谟,慷慨决亲征之策。
敌兵宵遁,边境尘清。
破蔡之功,孰先裴令;
却秦之战,无出谢公。
已懋元勋,冠冢司而涣号;
伫颁显册,位以尊贤。
某睽别累年,瞻依有素。
虽衰迟暮景,阻陪振鹭之游;
而沐浴馀波,幸遂潜鱼之志。
永言欣幸,曷尽敷宣。
宋故右朝奉郎王公梦得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九
绍兴初,余自岭表还,闻里人王梦得献陈便宜中上意,命以官,一时闾巷之士奔走欢歆艳以为宠。
余不识梦得,又方解禁锢,追惩往咎,营一区于村巷农圃中,不入州县,不交人事,积三十年不相闻。
梦得所涖有迹,号能吏
一日,余上冢,系舟津亭,梦得在焉。
仪状颃硕,谈词倾一坐,有过人者。
余叹曰:「名不虚得矣」。
久而梦得棹小舟过余,接语移日,剧谈时事,校古推今,有济世之用。
且云:「蒙恩假守巴东,老矣不堪远官四方,丐奉祠终焉之计」。
余曰:「君相求贤如不及,而公倦游欲休,惜也」!
别去才数日,梦得遂属疾不起。
不及葬,余甥婿蔡谦之过余,言:「公每哀王归州之死,不为世用,今四子在门,欲因谦之以见」。
于是四人者被墨衰,衔书袖中,趋而至,泣曰:「先君以功名自期,止效一官,簿书刀笔之閒,赍志以没。
欲得公铭内之圹中,地下有知,殆为慰焉」。
余不果辞,次其语为志,而系以铭。
公讳某,梦得其字也。
姓犯太祖皇帝讳,去偏旁为氏。
其先家金陵,自七世祖而上仕杨氏、李氏为贵将。
江南国除,徙常州无锡,盖六世矣,故今为无锡人
曾祖宗古,祖舜臣,皆不仕。
景文,殖田为生业,岁恶,以贱贾出授籴之,得欢心于乡里,以公贵,赠右朝奉郎
公幼奇颖,卓越有大志,独喜问学。
得一经,手披口诵,穷昼夜不息,遂博极群书,为名进士
属文词,醇深辩丽,推明前世理乱兴衰得失之迹,与夫圣贤穷达出处之际,著为论,不为空言。
五年岁旦,日有食之,诏求直言,公上书论役法五害,如司马温公所言,已见于今日。
光尧太上皇帝异其言,有旨召对。
公以布衣入见,长身美须眉,进止安详,出五疏:一役法,二屯田,三复武举,四均赋役,五课农桑,皆切当世之务。
造膝开陈,音吐琅然,如素官于朝者。
天语称善一再,即日诏中书命以官。
赵元镇丞相当国,读公奏,示同列曰:「王君论事,尽天下之利害,非老生之常谈也」。
有不悦其言者,止授初等一官应诏命。
迪功郎太平州当涂县主簿
于是令老矣,县事皆倚公而办,而千兵万马连屯江上下,仰给州县。
公调发钱粮,皆应期会,民不知劳。
累政不决之讼,案牍如山,公一阅尽得其情状,次第裁遣无留狱。
代还,监潭州南岳庙
岁满,升从政郎、授池州石埭
未赴,改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丁母安人某氏忧,忧除,除淮南转运司干办公事
淮上垦废田,转运使议起税;
贾人贩竹木市,又欲抽取十之一。
公曰:「田有赋,货有税,此法也。
大军之后,良田沃壤皆为虫蛇鱼鳖之区,今欲募农夫疏沟浍,艺桑麻,植粳稌,尽复其故。
千村万落无尺椽片瓦之覆,营屋庐,开闾井,招徕流逋,使有归宿之处。
起税则废田不耕,抽税则商贾不至,未有毫发之益,而所丧如丘山矣」。
转运使悟而止。
用举者改右宣教郎、知信州铅山
县在深山穷谷中,吏民犷悍,强宗大姓持吏短长以为俗。
始至,日阋讼牒几千纸,不以属吏,断治出己,锄强梗之乱群者,申冤愤之无告者,皆得理。
所居无几,讼缿阒然,日晏无一迹。
遇差役,出教召诣庭下,按催科独榜大门予之期,期至输之,如水赴壑,无后者。
閒有士子持牒造之庭,公得其不直,则正色秉义以责谯之,皆愧谢而去。
岁旱,率僚吏祷高山神祠,香火未收,大澍沛然,田高下皆熟。
邑人请刻石识其事,公弗许。
乃诣台省诸司请留。
秩满,除通判镇江府,改除知归州,遂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累转右朝奉郎,赐五品服,享年七十一,以乾道元年十月十日感微疾而终。
有诗文号《莱子》二十卷、奏议十卷,藏于家。
公抗志高明,持论详博,忧国爱民出于天性。
又生长田閒,日睹斯民利病,而役法之弊,欲去之如救焚溺。
上皇帝书数万言,上时相书亦数万言,无甚高难行之论、惊世绝俗之谈,明白洞达,孰得敦失,可罢可行,如东西白黑。
故能感悟上听,下其书,诏有司立法,延见顾问,左右皆动色。
褒语一传,郁然有公辅之望。
或者间之,止于一命。
已而秦公用事,以公赵相所进,斥而不用。
公所建言,已被旨立法,亦废格不行。
自是徘徊州县,卒不见于功名,命矣夫!
妻唐氏,先公卒,赠安人
六男子:曰沂,蚤亡;
曰沴,曰浒,曰浦,曰流,曰涛。
涛试太学,中上舍,随计赴礼部。
皆有文名。
一女,适左从政郎国子正龚滂
孙男三人。
诸孤以其年十二月丙戌合葬于县安乡阳山唐安人之墓。
公平生无嗜好,惟读书,至老不衰。
客至,卮酒相对,谈前言往行,亹亹然如出于其时。
居官乐职喜事,事无剧易,谈笑而办。
余尝问公:「铅山人称思至今,以何道」?
公曰:「治县当戢吏屏恶。
屏恶不为已甚,除一巨猾为悚动之具,以厉其馀;
束缚群吏,毕入于规矩,不使蹈有过之地,则一境晏然,高枕无事矣」。
呜呼,使公得位行道,其功利之在天下,可胜计哉!
铭曰:
伟欤王公,一干昂霄,大无朋兮。
气盖诸公,学贯千载,万人英兮。
高辞辩丽,钩深索隐,粲日星兮。
健论抑扬,析毫解缕,极渭泾兮。
人有疾痛,憯如在己,哀此茕兮。
上书叫阍,陈义峥嵘,一鸣惊兮。
帝大其言,蠲令改制,复邦经兮。
谁或问之,距河而止,不济盈兮。
朅来一邑,千石之钟,噎寸莛兮。
披觚导窾,芒刃不顿,光发铏兮。
年徂道远,不究于行,二竖婴兮。
呜呼噫嘻,一鉴云亡,悲失声兮。
骥坠地走,虎生而斑,尚典刑兮。
发明遗懿,缵绍前闻,鸠厥庆兮。
阳山之址,瘗此玉树,閟泉扃兮。
生必有死,死而不亡,视此铭兮。
赵相冬启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三、《华阳集》卷二八
黄钟应律,肇基四气之和;
紫极当阳共和一人之庆。
维时上宰,与国皆昌。
恭惟某官伟德望以端朝辅圣神之休运。
载安社稷,全济黔黎。
天地为炉,独秉甄陶之化;
河山作誓,蔚高带砺之勋。
兹茂对于初阳,宜倍膺于多福。
益隆国栋,永赞皇图。
某谬忝官联,过叨奖予。
瞻言衮席,曾莫预于进趋;
跧伏衡门,但弥勤于祝颂。
著迂论有感1128年8月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长笑梁溪翁,平生有馀拙。
于今欲行古,无乃亦痴绝。
施之廊庙间,放步足已跌。
下帷更潜思,又复广陈说。
从来坐言语,得谤今未歇。
曾不少创惩,譊譊祇强聒。
惟堪覆酱瓿,讵足议往辙。
掉头谓不然,此理君未察。
立言与行事,垂世初不别。
身穷言乃彰,贻范有前哲。
周文拘羑里,易象乃成列。
仲尼道不行,褒贬代赏罚。
屈原困椒兰,泽畔
离骚体风雅,光可争日月。
虞卿赵相,梁魏颇屑屑。
世亦传春秋,端为穷愁设。
圣贤垂简编,往往因愤发。
避谤不著书,陆子良已黠。
区区祸福间,何足议宏达。
泛览古人心,一一可坐阅。
大略观规模,微情析毫发。
幽光发干将,潜慝戮饕餮。
会有知我人,玩味为击节。
安知千载后,观乐季札
岂能继潜夫,粗可仿荀悦
子云草玄,解嘲何可缺。
陈捍禦贼马奏状1134年11月14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梁溪集》卷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右,臣伏睹进奏院报,今月初二日,三省同奉圣旨,敌人窥伺承楚,如别有警急,当亲总六师,往临大江
臣子之情,中外同切忧愤。
况臣世受国恩,尝蒙眷奖,擢寘近司。
虽以罪戾退伏海滨,保全之大德,未尝食息少忘朝廷,安危休戚,实与国家同之。
敢竭愚戆,以今日捍禦贼马事势,陈为三策以献,庶几千虑一得,仰裨庙算之万一。
伏望圣慈特垂省览,赦其狂瞽,而取其区区之忠,臣不胜幸甚。
臣窃以伪齐刘豫以蛇豕之姿,扶金人虎狼之势,僭窃名号,盗据旧都,踰五年矣。
包藏祸心,久而未发。
今者辄敢遣其孽子,率叛将,驱遗民,借助强敌,与之南牧,侵扰淮甸,睥睨江左
虽兵之众寡,谋之浅深,难以遥度而预料,然吾之所以捍禦之策,不可不用其至。
恭惟陛下天锡勇智,洞照事机,慨然出自英断,将亲总六师,以临大江,则翠华所幸,保据形胜,号令诸将,使相应援,信赏必罚,将士乐从,貔貅之师,百倍其气,虏之退屈,已在目中。
睿谟克壮,其计得矣。
然臣窃谓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昔人用兵,多出于此。
魏、赵相攻,齐师救赵,田忌引兵以趋大梁,则魏兵释赵而自救,齐师大破之于马陵,兵家形势,从古已然。
今伪齐悉兵南下,其境内必虚,而岳飞新立功于襄汉,其威名已振,亦既班师,屯于武昌,伪齐必不虞其再至也。
陛下傥降明诏,遣岳飞以全军间道疾趋襄阳,更摘湖南骁将锐兵为之继援,命信臣总统,乘此机会,捣颍昌以临畿甸,电发霆击,出其不意,则伪齐必大震惧,呼还丑类,以自营救,王师追蹑,必有可胜之理。
此举非惟牵制南牧之兵,亦有恢复中原之兆,此上策也。
朝廷或以兹事体大,馈饷之费,调发之烦,仓卒未能办集。
则銮舆驻跸江上,势须号召上流之兵,如岳飞王𤫉湖南北诸将部曲,除留屯外,各摘精锐军马,尽集官私舟船,逐路应副钱粮,命将统率,顺流而下,旌旗金鼓,千里相望,以助声势,则敌人虽众,岂敢南渡?
仍诏韩世忠刘光世帅其全师进屯淮南要害之地,设奇邀击。
绝其粮道,贼必退遁。
保全东南,徐议攻讨,此中策也。
万一有借亲征之名,为顺动之计,委一二大将捍敌于后,则臣恐车驾既远,号令不行,诸将无应援协济之谋,卒伍有溃散摽掠之势。
士气既索,人心不固,控扼一失其守,贼得乘间深入,州县望风奔溃,其为吾患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最下策也。
或谓臣曰:往岁金人南渡,以退避得计,今胡为而不可?
臣应之曰:不然!
金人南渡,利在侵掠,既得子女玉帛,而时方暑,则势必还师,朝廷因得收复残破州县,还定安集,渐成区宇。
故在当时为退避之计则可。
今为是役者伪齐也,使之渡江而南,必谋割据,得一县则占一县,得一州则占一州,得一路则占一路。
师不徒还,而奸民溃卒见利忘义、幸灾乐祸者从而附之,声势鸱张,则将何以为善后之策哉?
故在今日为退避之计则不可。
况伪齐所驱胁而来,皆京东西、关陕之民,非金人比,借有虏骑,势必不多,朝廷措置得宜,将士用命,则安知此贼非送死于我?
苻坚以百万之众侵晋,而谢安偏师破之,顾一时机会所以应之者如何耳。
臣愚伏望圣慈特降臣章,与二三大臣熟议之。
臣自经忧患以来,衰病交攻,志气凋落,加有重膇之疾,步履艰难。
方国家多事之秋,既不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又不获陪羁靮而捍牧圉,夙夜忧叹,孤负大恩,死不瞑目。
徒有拳拳之诚,不能自已,故敢以刍荛之说,上渎天聪。
《传》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愿陛下无以人废言,非特臣之幸也。
干冒天威,臣无任。
秦相公第二书七月二十四日1137年7月24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九、《梁溪集》卷一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某顿首再拜。
衰晚无堪,滥膺阃寄,初无善状,日俟谴诃。
误蒙上恩,俾之迁秩,无功之赏,实不敢当。
力具奏辞免,不蒙矜允,迫于威命,黾勉祗受,愧溢于中,载惟叨冒。
出自枢密相公推挽吹嘘之赐,铭佩之情,何有穷已。
辄裁短启,以叙谢悃,伏幸钧览,不胜悚息。
某自春夏间苦疮疡为梗,近复中湿,得筋挛之疾,行步拜跪皆有所妨,此众人所见,非敢有所托。
加以痰眩,动多遗忘。
忧患之馀,血气凋耗,自应如此。
深虑当一路之寄,有误国事,累具奏乞置闲散,未蒙矜允。
敢以劄子上干鸿造,伏望钧慈特赐敷奏,使得脱此繁剧,休养衰疾,莫大之幸。
冒昧,惶恐。
某区区所恳,实出诚悃,非以备礼。
素荷眷照之厚,必蒙矜察。
江西日来盗贼渐息,豫章财赋料理亦粗足用,非不欲尸素以度岁月,实以衰病有不能堪者,一路委寄之重,有非疏拙所能任者。
自非投诚于公,谁复见怜?
去岁尝致书赵相,辄敢录呈,伏幸钧览。
窃见李光端明,雅有方面才,置之海隅,未厌士论,如以代某,必有可观。
并望垂念,幸甚幸甚。
某悚息再启:本路自今虔寇猖獗,千百为群,效颦者纷纷,本司遣发兵将渐次招捕,今已尽获其首领
李安静者,最号狡猾,势已迫蹙,乞受招安,更旬日间可见次第。
区区素无指踪捕盗之才,实赖朝廷威德、将士效命所致,辄具劄目拜呈,将士功状,继此以上,并望钧念。
秋色已深,朝廷守禦之备计已有定议,如九江上流重地,车驾驻跸建康,此地岂可不宿重兵以为控扼?
谅惟规画部分已毕,本司初不曾被受约束指挥,辄具申禀,敢望钧旨详酌行下,不胜幸甚。
本路得李贵、步谅两军弹压讨捕虔寇,庶几今不敢猖獗。
然步谅钱粮已蒙朝廷以月桩应副,李贵一军未蒙指挥,州县窘匮,实无宽剩可以趱那。
元系福建军马,如许令用上供钱物养赡,却令福建桩发上供,于事为便,更望钧察。
李贵者近为贼所中伤,乞寻医养疾,愿选差有名望统兵官付以此军,庶几缓急可以使唤,并乞垂念。
某以本路利害数事奏陈,谨录副本拜呈,皆系于邦本,不可不烦朝廷留念者。
相公以身任天下之重,愿赐钧察。
某再拜启:张柔直近过此,以赣上缺乏为言。
本司辍那万缗、五千斛应副,既至庐陵,又以闻赣上缺乏之甚,不肯进,不免再以三千斛及朝廷钞引钱济其目前之急,今闻已到官矣。
如赣上有盗贼之扰,及官吏失于措置,仓库匮竭,诚可骇闻。
若非朝廷支拨应副,其何能济?
亦尝开具申陈,必蒙照察也。
向伯恭殿撰正月二十六日1137年1月26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三、《梁溪集》卷一二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某顿首启伯恭都运殿撰使座:近人还上状,计已呈浼。
使至,辱教贶,窃审履兹新元,台候多福,感慰无量。
承被宸翰,正芗林之号,且得旨按察浙东诸郡,遂为天台、雁荡之游,可谓盛事。
赵正之出示唱和长短句,便觉胜趣在人目前,良健羡也。
辄次韵以发千里一笑,得勿他示为幸。
区区承乏豫章,忽见改岁,衰病相仍,难堪繁剧,已再具奏,力祈闲散,期于得请。
亦欲卜居浙东,不知有地见容否?
虽已致书赵相谋一居止处,更烦伯恭过日试为询访,民居僧舍,无不可者,但得稍宽凉可以度夏为佳。
异时车驾移跸建康,傥遂可归无锡,守坟墓,治田园,为终焉之计,此外亡足言者。
近来出入纷纷,但转使高僧厌世情耳。
泰发之召,必已到行朝,不知果能用之否?
伯恭淹回之久,禁近之拜,想在朝夕,士论已迟之矣。
世事如影,随形有而非实,不以道眼照之,有甚是处?
吾侪老矣,切当留意于此,或有所闻,愿以见教也。
末缘会晤,敢冀以时为国自厚,前对光宠。
中秋日沈宗师约游城西泥雨不果因成四十字兼寄赵才仲1109年8月15日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遂阻城西步,兼怀霅上游。
长风掠归燕,苦雨应鸣鸠
月向谁边好,寒催社后秋。
传杯有新韵,能忆老兄不。
才仲兄弟至偶成四十字1117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落日下乔木,好风来暮船。
径思投辖饮,复作对床眠。
寂寂驱愁外,纷纷着酒边。
平生五经笥,不直一囊钱
宁陵叔弟别后有怀兼寄赵才仲二首 其一 1117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一别又经月,欲来浑未期。
宁知万卷读,难疗十年饥。
长物新添女,生涯旧有诗。
更伤新况味,不报老亲知。
宁陵叔弟别后有怀兼寄赵才仲二首 其二 1117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表弟今何在,中郎亦漫游。
平生足艰阻,今日倍迟留。
误辱琼瑶报,兼蒙札翰投。
南窗五更月,常照别离愁。
用寄璧上人韵寄范元实赵才仲及从叔知止兼率山伯同赋1108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故人瓶锡各西东,吾道从来冀北空
病去渐于文字懒,南来犹觉岁时公。
江回夜雨千岩黑,霜着高林万叶红。
政好还家君未肯,莫教惭愧北窗风(自注:是时范元实游蜀未归,知止得官颍川赵才仲久不闻耗。三子皆奇士,故以北窗风讽之。)
寄知止才仲1108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一门叔父到卿好,中表弟兄惟尔贤。
往事关心空自语,新诗好句与谁传。
溪山已近堪投老,文史虽穷莫取怜。
仲弟墓头今宿草,为渠先赋补亡篇。
有怀宿州城北因作诗寄才仲1110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宿州古城城北隅,雨罢晴开如画图。
杂花乱蕊未须道,白杏一枝天下无。
香风袅袅入短袖,明月萧萧随蹇驴。
二年不复见此乐,清江万顷正愁予。
戏呈外弟赵才仲1117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赵郎风味春月柳,可到阮公青眼边。
秋水黏天剧空阔,晓霜扶月作婵娟
北来好句传新雁,一夜客愁如少年。
安得琼枝更当眼,沙头同理钓鱼船。
久不得才仲书因成二绝寄之 其一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望大赵书如渴骥,忆老汪胶无续弦
看遍江南与江北,小屏微雨是斜川(自注:小屏画渊明孟夏草木长诗。)